GBT51025-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1025-2016 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规范.pdfC.2.1混凝土弹性模量可按下式
C.2混凝士弹性模量计算
(t)一 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 E。——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近似取标准条件下养护28d 的弹性模量,可按表C.2.1取用:; 系数,根据混凝土试验确定,无试验数据时,可取 0.09; β 混凝土中掺合料对弹性模量修正系数,取值应以 现场试验数据为准,在施工准备阶段和现场无试 验数据时,可按本规范式(C.2.2计算
DB44/T 1615-2015 团队旅游应急管理规范.pdf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龄期为28d时
C.2.2掺合料修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掺合料修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粉煤灰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调整修正系数,可按表 C.2.2取值; β2—矿渣粉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调整修正系数,可按表 C.2.2 取值。
表C.2.2不同掺量掺合料弹性模量调整系数
C.3.1自约束拉应力可按下式
C.3.1自约束拉应力可按下式计算:
z(t)=ä △Ti:(t)E;(t)H(t,t) 2
中: 6z(t) 龄期t时,浇筑体里表温差产生自约束拉应力的 累计值(MPa); △Ti:(t) 龄期t时,第i计算区段浇筑体里表温差的增 量(℃); E;(t) 第i计算区段,龄期t时,混凝土弹性模量(N) mm²);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H(t,t) 龄期t时,第i计算区段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 时的松弛系数,可按表C.3.1取值,
表C.3.1混凝土的松弛系数
式中:i一一第i计算区段步长(d)。 C.3.3在施工准备阶段,最大自约束应力也可按下式计算
Ozmax = 号E(t)△Timax (t)H(t,t)
式中:0zmax 最大自约束应力(MPa): △Timax 混凝土浇筑后可能出现的最大里表温差(℃); E(t) 一与最大里表温差△T1max相对应龄期t时,混凝土 弹性模量(N/mm); H(t,t) 一齿 龄期t时,第i计算区段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 时的松弛系数,可按表C.3.1取值。 C.3.4外约束拉应力可按下式计算,
凝土外约束的约束系数可按下式计
R;(t)= 1 cosh Cx L HE(t) 2
中:L 混凝土浇筑体的长度(mm); H 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为块体实际厚度与保温层换 算混凝土虚拟厚度之和(mm); Cx一 外约束介质的水平变形刚度(N/mm3),可按表C.1.2 取值。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超大面积混凝士地面无缝施工
《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规范》GB/T51025~ 2016,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6月20日以第1182号公告批 准、发布。 本规范制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 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优秀工程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 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 工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 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说明。 但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 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1 总 则 (39) 2 :术语和符号 (42) 2.1术语 (42) 2.2符号 (42) 基本规定 (43) 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 (45) 4.1 一般规定 (45) 4.2 原材料要求 (45) 4.3 配合比设计 (46) 4.4 制备及运输 (46) 施工准备 (48) 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 (50) 6.1 一般规定 (50) 6.2 模板工程 (51) 6.3 钢筋工程 (52) 6. 4 混凝土工程 (52) 施工现场监测 (55)
1.0.1随看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建筑 物功能的要求正逐步提高。平面尺寸超长、超宽的建筑物迅速涌 现,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商业中心、机场停机及跑道 等工程。鉴于建筑与结构的整体性、使用功能和建设工期的要求: 此类建筑的地面(或楼面)大多数要求不设伸缩缝和后浇带,或伸 缩缝间距超过现行规范要求,即对这类超天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 提出了无缝施工的要求。 目前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在结构工程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本规范对其的界定: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指平面尺寸超长、超宽: 即结构在平面两个方向均超过现有建筑结构设计类规范规定的不 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收缩温度 应力等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混凝土可能产生有害裂缝的混 凝土类地面结构。在对现有工程资料及有关文献归纳总结后,超 天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通常有以下特点: (1)结构形式上呈现出平面尺寸超长、超宽的特点,但厚度较 小,民用室内地面一般不超过500mm,机场道路有可能达 到700mm。 (2)混凝土浇筑后,由于内外温差以及季节温差的作用,超大 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内将产生较大的收缩、温度应力,使得地面产 生较大的收缩变形。 (3)超天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的裂缝主要由结构变形约束(温 度、收缩、不均匀沉降)和外荷载共同作用引起。通常收缩应力及 稳坐应力的共同作用是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裂缝出现的主要 因素。
与大体积混凝土以温度作用为主、收缩作用为辅不同,超大面 积混凝土是以收缩作用为主,温度作用为辅,两者共同作用,导致 超大面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及正常使用期间容易开裂。控制混凝 土的收缩作用及温度作用是改善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升裂控制效 果和规范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的关键。超大面积混凝士 地面工程无缝施工的核心问题在于对因变形约束应力过大而产生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经济水平等原因,国内 涉及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较少,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 的工程更少。因而对此类结构的裂缝控制理论研究不多。从而导 致我国规范、规程乃至各种施工手册中都很难找到这类结构具体 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使得工程技术人员缺少对此类结构定量的分 析计算,而只能定性地按工程经验进行设计和施工,这种设计和施 工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在工程中造成大量的浪费和安全隐患。 鉴于近年来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而对这方面的工程理论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和规范,因此本 规范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1.0.2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为避 免结构混凝土产生温度收缩裂缝,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 最大间距一样,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也同 样对混凝土地面结构伸缩缝和后浇带作了规定:“室内地面的水泥 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 6m,横向缩缝不得大于12m”;“垫层底板长度超过60m时应设置 后浇带,间距30m~40m,带宽1000mm”。但对于下列情况如有 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则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或取消伸缩缝和 后浇带:①采取专门的预应力措施;②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 或收缩的措施,要求在增大伸缩缝间距或取消伸缩缝和后浇带时, 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本规范提出的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属于第二种 范畴,旨在用于不留设伸缩缝、不设后浇带、对建筑功能和工期等
1.0.2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免结构混凝土产生温度收缩裂缝,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 最大间距一样,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也同 样对混凝土地面结构伸缩缝和后浇带作了规定:“室内地面的水泥 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 6m,横向缩缝不得大于12m”;“垫层底板长度超过60m时应设置 后浇带,间距30m~40m,带宽1000mm”。但对于下列情况如有 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则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或取消伸缩缝和 后浇带:①采取专门的预应力措施;②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 或收缩的措施,要求在增大伸缩缝间距或取消伸缩缝和后浇带时, 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本规范提出的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属于第二种 范畴,旨在用于不留设伸缩缝、不设后浇带、对建筑功能和工期等
有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工程,也同样适用于有类似要 求的混凝土工程。 在参考使用本规范的时候,应注意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 适用于周边无复杂约束(如墙、柱的强烈约束)、约束主要来源于底 面接触层的水平状底层地面。 1.0.3本规范主要解决因变形约束应力过大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的控制的特殊问题。无缝施工仍属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范 畴,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混凝土工程施工有关标准的要求进 行施工。
2.1.1本条对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厚度给予不大于700mm的 界限,主要是考虑到此种厚度以下、平面尺寸超大的板状混凝土的 变形以收缩为主导,水化热的影响退为次要控制指标,需采取防止 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有害裂缝的特殊技术措施与大体积 混凝土有所区别
2.1.7本条有害裂缝直接从定性解说的角度定义。实际裂终
控制宽度或无缝要求应结合地面的设计功能要求来确定。这也会 影响到施工时所采用的特殊技术措施
控制宽度或无缝要求应结合地面的设计功能要求来确定。这也
2.2.2“H”为混凝土浇筑体厚度,如有保温层时,即为浇筑体实 际厚度与保温层换算混凝土虚拟厚度之和。保温层换算混凝土虚 拟厚度的计算按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相关内容进行。
3.0.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施工前,应保证地基工程验收合 格,不能因后期地基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而影响到地面无缝施工的 效果。强调无缝施工前应完成无缝施工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专 项施工方案),是为了体现无缝设计的重要作用。无缝设计的内容 是无缝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核心。
3.0.2本条根据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施工的特点,提出了
1根据现有资料统计,一般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的设计 强度等级在C20~C35的范围内比较适宜。这是地面常用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不建议在地面上使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高强混 凝土的相对高收缩性会使防裂控制难度增大。 2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 造要求外,还应结合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施工的具体办法,保 证配置有承受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构造钢筋。 3本款中所指的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外部约束可能来 源于模板、地基和已有底部垫层等。 4考虑到岩石地基对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的约束较强,应在 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滑动层构造可采用一毡二油或一毡 油(夏李),以达到尽量减少纳束的目的。其他类型的地基也可采 用设置滑动层的方式来减少地面的底层约束
3.0.3本条给出了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的具体温控指标
混凝土的收缩性指标是指导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的 指标之一,混凝土原材料的品种众多导致混凝土收缩性指标有较
大的差异,且收缩指标的测试仍未进入常规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中, 从实际工程角度看,尚不具备提出收缩性能具体控制数值的条件。 工程中如具备条件,可充分利用收缩指标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实 现无缝施工的良好效果
4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
4.1.1由于工程地域、施工方法、地面厚度及跳仓尺寸的大小等 因素的差异,超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地面工程的施工工艺特性 要求会有所不同。在进行拌合物配制时应充分考虑到无缝施工的 工艺特性,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收缩性能,既满 足良好的流动性,不泌水,合理的凝结时间以及落度损失小等基 本要求,又达到收缩性较小的要求。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 量,不仅能降低混凝士的收缩,而且能达到环保节约的目的
混凝土,其与混凝土质量密切相关的各种参数应根据工程的具体 情况制订,以满足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对混凝土的特殊要求
4.2.1水泥是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混凝土中的重要原材料。 周研结果表明,水泥进场检查及性能指标的复检工作十分重要。 水泥进场检查不完整及性能指标复检不全,会给混凝土带来质量 隐惠,直接影响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 程裂缝防控失效的严重后果
度收缩。为了降低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达到降低温 度应力的目的,本条结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GB175的有关规定,建议有条件情况下使用低水化热水泥,并控 制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
太条结合地面工程骨料使用的实际
度给出了粗、细骨料的选择建议
化热、部分改善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但矿物掺合料掺量增加也会 导致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降低,因此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该加以 控制
4.2.5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繁多,根据试验研究结果,超大面积
混凝土施工时所采用的外加剂对于硬化混凝土的收缩会产生较大 的影响。在选用外加剂时,宜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收缩值,将其 收缩值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上优选外加剂种类 及掺量。
4.3.1超天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地面工程需使用性能良好的混 凝土。这种良好的性能体现在早期收缩性能、施工性能、长期性能 和耐久性能等多方面。根据已有的工程数据及经验,低水泥用量、 低用水量和低早期收缩性能的混凝土收缩量降低,能够降低超大 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开裂风险,有效控制地面裂缝
4.3.2本条规定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混凝士配合比设计院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外,对混凝土强度、砂率、水胶比、矿物掺合料的 掺量从减少混凝土的早期收缩的角度给予了建议。涉及混凝土工 作性能的配合比设计中,班落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条第5款 中强调了到浇筑面时落度控制值,适宜的落度值为混凝土浇 筑提供了便利,也不会增加裂缝控制的难度。
4.4.1混凝土制备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体现超大 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混凝土质量的特殊控制要求,制备时的粗细
骨料、拌合用水、珊落度、入模温度等技术控制措施都应预先制订 并贯彻实施,
4.4.2、4.4.3不论是采用预拌混凝士还是现场设立搅扫
亚格执行混凝土检验制度,对预拌混凝土,初始施工时每车检查 落度,质量稳定后,2h~4h检查1次。对现场设立搅拌站,入泵和 出泵应派检验人员定时检查,检查的内容有:人泵温度、入泵落 度、出泵温度、出泵落度。
这样可以减少由于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制备工艺和质量检验水 平的不同而造成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混凝土质量的参差不 齐。采用多家供应商供料时,应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混凝土 质量可靠。
4.4.6混凝土场外运输一般采用搅拌运输车,在夏季应有防晒
4。4.7施工现场输送采用的混凝土输送管,宜采用麻袋覆盖,夏 季应酒洒水保湿
4。4.7施工现场输送采用的混凝土输送管,宜采用麻袋覆盖,夏
5.0.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前,完成图纸会审工作和制 订专项施工方案是重要的技术准备工作,应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及 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确定跳仓间距、制订关键部位的质 量控制措施和施工期间的综合抗裂措施
量控制指施和施工期间的综合抗袭指施。 5.0.2根据超天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的特点和工程实践经 验对无缝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列举了十一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 无缝设计的内容、监测内容、混凝土施工中各流程的主要防裂措施 等。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的要求应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无 缝施工的设计结合设计要求、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条件,应由施工 方为主体完成。主要是通过计算解决无缝施工中的施工主要参数 (如跳仓间距),并确定温控指标,制订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防止 或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 “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可参照本规范附 录C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有条件时宜按有限单元法或其他方法 进行更加细致地计算分析。 5.0.3~5.0.7超天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是一个系统工 程,无缝施工的良好效果来源于混凝土地面工程的各个环节防裂 控制措施的实施。在施工准备工作中不仅包括了裂缝控制的技术 准备,也包括了组织及管理的准备。条文从人员、现场设施、施工 及监测设备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提出要求。 根据超天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的特点,应组织岗前培训,落实 技术交底。 现场道路、水、电、专用施工设备的设置应满足超天面积混凝 土地面浇筑的需要,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装运时间,控制好混凝土浇
5.0.2根据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的特点和工程实践经
筑质量。 施工准备中应对浇筑设备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调试,确保其 性能可靠,以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 为了提高工效、保证无缝施工的混凝土质量,提倡超大面积混 凝土地面无缝施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利用测温监控设备,能及时 反馈混凝土性能的信息,提高防裂控制效果。施工中宜指定专人 负责维护管理相关设备。 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容易受到不利气候的影响,因 此应该结合近期气象环境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工工期,不能过 分强赶工期。对于无法避免的特殊气候条件,应有施工措施预案 予以应对。
6.1.1本条规定专项施工方案在实际执行前应得到监理的审核 及认可。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中应遵循全过程控制管理的理念 无缝施工全过程中,任意单一环节技术管理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最 终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防裂的失败,所以应高度重视全 过程的施工控制
6.1.2本条表明了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中,混凝土
分项与其他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工序关系。施工前应对上道工序 如地基处理、基础工程、防水工程、预埋管件等隐蔽工程进行检查 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地面的施工。
筑设计中柱网尺寸)及施工技术水平,综合确定出实际施工时采用 的跳仓间距数值。
6.1.4本条提出了跳仓分块单边最大尺寸的限值,但如有成熟的
工程经验及较高的施工水平,也可不受此分块尺寸值的限制。据 已有工程经验,规定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是为了保证先期 尧筑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应力得到充分的释放。跳仓接缝符合施工 缝的性质,所以应满足相关规范中对施工缝的要求。 另外,条文中的跳仓分块尺寸是针对钢筋混凝土地面结构层 而言的。广义的混凝土地面可能还包括垫层及面层。在垫层及面 会施工中,也可参照无缝施工设计的内容进行跳仓施工,以达到加 快工期、提高整体性的目的。但是,垫层及面层的变形能力可能不 如钢筋混凝土地面结构层,因此,通常情况下面层(特别是常用的 水泥砂浆面层)的跳仓间距值会减小
6.2.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的模板和支架系统在设计时除应满 足一般要求外,同时还宜结合混凝土浇筑体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湿 保温构造设计。
保温构造设计。 6.2.2与其他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同,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此类 板状构件厚度尺寸远小于长、宽尺寸,在跳仓方法施工时,竖向施 工缝采用钢板网、免拆模铁丝网的形式,可以减少后期施工缝处理 的工作量,提高工效和施工缝的连接效果。 5.2.3本条规定了拆模时间的要求,强调了拆模后为保证防裂效 果而应注意保温、保湿措施。国内外的工程实践证明,过早拆模会 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较陡的温度梯度,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极易形成 裂缝。拆模后,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不利环境条件也 成云
6.2.2与其他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同,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此类
板状构件厚度尺寸远小于长、宽尺寸,在跳仓方法施工时,竖向施 工缝采用钢板网、免拆模铁丝网的形式,可以减少后期施工缝处理 的工作量,提高工效和施工缝的连接效果
6.2.3本条规定了拆模时间的要求,强调了拆模后为保讠
果而应注意保温、保湿措施。国内外的工程实践证明,过早拆模会 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较陡的温度梯度,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极易形成 裂缝。拆模后,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不利环境条件也 容易导致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应予以重视并 做好应对。对超大面积混凝地面工程,宜延长模板拆除时间,充分 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提高防裂效果。
6.3.1本条规定了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中,减少混 凝土裂缝产生而采取的钢筋配置基本原则。根据工程实践,在混 凝土结构中适当地配置构造钢筋,无论对于温度应力或收缩应力 都能提高结构的抗裂性。因此,应结合混凝土地面工程的结构设 计,充分利用结构受力及构造钢筋,考虑防裂构造钢筋的配置。工 程实践表明,在相同配筋条件下,细而密的配筋方式(小直径小间 距)能有效分散微裂缝、控制裂缝发展。
6.3.2对于有严格裂缝控制要求的混凝土地面,可用配置细密的
6.4.1~6.4.3条文规定了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原材料计 量,拌合物的搅拌、运输及其泵送应符合的相关规定。 5.4。4本条规定了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的混凝土入模温度 高温天气如不采取遮阳降温措施,骨料的高温会直接影响混凝土 拌合物的出罐温度和人模温度,人模温度过低,会影响混凝土强度 增长。
6.4.5进行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施工前,应清理浇筑部位的
6.4.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会触碰到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
件等物体,引起其变形和移位,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固定。 另外,也可能存在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泌水现象,应在施工方案中事 先规定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的具体做法,保证混凝土质量。
件等物体,引起其变形和移位,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固
对于大于300mm的混凝土地面宜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应符合现
6.4.8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混凝土振质量直接 影响到混凝成型后密实度以及混凝土表面质量,充分恰当的振 捣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二次振捣工艺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即将凝固前,在适当的时 间和位置给予再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 下部生成的水分和孔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微裂缝和 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振捣时间长短应根据混凝土的流 动性大小而定。 二次抹压处理是指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 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抹压处理可有效避免混凝 土表面出现因水分散失过快而产生十缩裂缝,能控制混凝土表面 非结构性细小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如有必要,也可在混凝土终凝 前1h~2h进行多次抹压处理。抹压处理可以采用人工抹压或机 械抹压的方式。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除应符合相关规定外,在浇筑振捣过程 中宜采用的措施有: (1)混凝下料均匀,振动棒采用“快插慢拨”,均匀的“梅花 形”布点,并使振动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振动均匀,使混 凝土中的气泡充分上浮消散,这样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同时: 振点应分布均匀,振动时间一致。 (2)振动棒注意尽量不接触找平控制钢筋,对施工缝和预留空 洞等薄弱环节应充分振动,以确保混凝密实,对设备基础等钢筋 密集的部位不得出现漏振、欠振或过振。 (3)控制好每个跳仓块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保证在块内不 出现施工缝,做到紧凑而有序地作业。 (4)掌握好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易造成混凝土离析,过短混 凝土振捣不密实,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 不再有显著下沉和大量气泡上冒时即可停止,混凝土振捣时间
般控制在每个点15s~20s。 (5)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GB∕T 38254-2019标准下载,采用分区定人振捣方式,为浇筑处 配备充足的振动设备及施工工人,并防止工人因过度疲劳影响振 捣质量。
工作之一。养护的主要目标是混凝土处于保湿状态,养护方式可 以根据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 素综合确定。地面工程常用的养护方式有洒水养护和覆盖养护
7.0.1施工现场的监测工作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施工技术水平 来确定。地面混凝土厚度较大、防裂要求严格或施工单位不具备 成熟经验时,应进行施工现场监测。 监测点位置可根据经验及理论计算结果选择有代表性温度测 试位置。通常情况下,多数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均具有对称 轴线,在半条轴线上设置监测点较为理想。地面块体中心区域监 测点厚度方向不宜少于3处,一处应处于厚度中心处,另两处可 设置在距结构表面内20mm~40mm位置处。远离中心区域处 条件许可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厚度方向上的监测点数。 需要说明的是,超大面积混凝土是以收缩作用为主,温度作用 为辅,两者共同作用,导致超大面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及正常使用 期间容易开裂。控制混凝土的收缩作用及温度作用是改善超大面 积混凝土地面开裂控制效果和规范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 的关键。但考虑到现代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及工程实际,本规范 中没有对收缩的实体监测提出要求。 7.0.2超天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的施工现场监测,与大 体积混凝土不同,并不是考虑水化热的影响、控制内外温差,主旨 是在控制环境温度变化对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裂缝的影响,因此 重点监测指标是混凝土表面的降温速率。应根据环境温度及降温 速率实施无缝施工的防裂措施。 切士面
体积混凝土不同,并不是考虑水化热的影响、控制内外温差,主旨 是在控制环境温度变化对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裂缝的影响,因此, 重点监测指标是混凝土表面的降温速率。应根据环境温度及降温 速率实施无缝施工的防裂措施
此早期加强监测对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的质量保证有着重要 的意义。监测方案中应体现早期密集的原则,即在浇筑后3d内是 超大面积混凝土防裂的控制重点。气温骤变会给裂缝控制带来不
利影响,此时需要增加测温次数,指导现场及时调整施! 措施。
措施。 7.0.4工程中,测温元件可能因安装及保护不当出现无法测试的 情况。本条对测温元件的安装及保护进行了规定,是为了保证测 温元件不失效DL/T 5711-2014标准下载,在监测中能正常工作、提供有效监测数据。 7.0.5温度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是从温度方面判断混 凝土质量及防裂效果的一种直观方法。监测结果可及时反映温控 指标的变化,一且温控指标出现不正常变化,可以迅速反馈并采取 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超大面积混凝士地面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