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pdf

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156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pdf

5.1.3本条明确了钢结构设计施工图的具体技术要求:

1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 1.0.5条(强条)规定:“在钢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建筑结构 的设计使用年限、钢材牌号、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 材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其他的附加保证项目。此外 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形式、焊缝质量等级、端面刨平顶紧部位 及对施工的要求。”其中“对施工的要求”指的是行么,在标准 中没有明确指出,本规范作为具体的技术规范,需要在具体条文 中予以明确。 2钢结构设计制图分为钢结构设计施工图和钢结构施工 详图两个阶段。钢结构设计施工图应由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 应完成,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进行钢结构制作详图设计的 要求。 3本条编制依据《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 (03G102),同时参照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ID1.1对钢 结构设计施工图的焊接技术要求进行规定。 4由于构件的分段制作或安装焊缝位置对结构的承载性能 有重要影响,同时考虑运输、吊装和施工的方使,特别强调应在 设计施工图中明确规定工厂制作和现场拼装节点的充许范围,以 保证工程焊接质量与结构安全

220KV乔胡线换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1.4本条明确了钢结构制作详图的具体技术要求:

1钢结构制作详图一般应由具有钢结构专项设计资质的加 工制作单位完成,也可由有该项资质的其他单位完成。钢结构制 作详图是对钢结构施工图的细化,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钢结构制 作、安装的要求。 2本条编制依据《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

(03G102):同时参照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1.1对钢 结构制作详图焊接技术的要求进行规定 3本条明确要求制作详图应根据运输条件、安装能力、焊 接可操作性和设计充许范围确定构件分段位置和拼接节点,按设 计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焊缝设计并提交设计单位进行安全审核,以 便施工企业遵照执行,保证工程焊接质量与结构安全。 5.1.5焊缝质量等级是焊接技术的重要控制指标,本条参照现 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并根据钢结构焊接 的具体情况作出了相应规定: 1焊缝质量等级主要与其受力情况有关,受拉焊缝的质量 等级要高于受压或受剪的焊缝;受动荷载的焊缝质量等级要高于 受静荷载的焊缝。 2由于本规范涵盖了钢结构桥梁,因此参照现行行业标准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1B10212增加了对桥梁相应部位角焊缝质 量等级的规定。 3与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不同,将 “重级工作制(A6~A8)和起重量Q≥50t的中级工作制(A4、 A5)吊车梁的腹板与上翼缘之间以及吊车行架上弦杆与节点板 之间的T形接头焊缝”的质量等级规定纳入本条第1款第4项, 不再单独列款。 4不需要疲劳验算的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的对接焊 缝宜予焊透,与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规 定的“应予焊透”有所放松,这也是考虑钢结构行业的实际情 况,避免要求过严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5本条第3款中,根据钢结构焊接实际情况,在现行国家 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焊 透的对接焊缝”及“梁柱、牛腿等重要节点”的内容,第1项中 的质量等级规定由原来的“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二级”改 为“焊缝的质量等级应符合二级”。

5.2焊缝坡形式和尺寸

5.2.1、5.2.2现行国家标准《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 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985.1和《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GB/T985.2中规定了坡口的通用形式,其中坡口部分尺寸均给 出广一个范围,并无确切的组合尺寸;GB/T985.1中板厚 40mm以上、GB/T985.2中板厚60mm以上均规定采用U形坡 口,且没有焊接位置规定及坡口尺寸及装配允差规定。总的来 兑,上述两个国家标准比较适合于可以使用焊接变位器等工装设 备及坡口加工、组装要求较高的产品,如机械行业中的焊接加 工,对钢结构制作的焊接施工则不尽适合,尤其不适合于钢结构 工地安装中各种钢材厚度和焊接位置的需要。自前大型、大跨 度、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多由国内进行施工图设计,在本规范中, 将坡口形式和尺寸的规定与国际先进国家标准接轨是十分必要 的。美国与日本国家标准中全焊透焊缝坡口的规定差异不大,部 分焊透焊缝坡口的规定有些差异。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 AWSD1.1中对部分焊透焊缝坡口的最小焊缝尺寸规定值较小, 工程中很少应用。日本建筑施工标准规范《钢结构工程》JASS 6(96年版)所列的日本钢结构协会《焊缝坡口标准》JSSI03 (92年底版)中,对部分焊透焊缝规定最小坡口深度为2Vt(t为 板厚)。实际上日本和美国的焊缝坡口形式标准在国际和国内均 已广泛应用。本规范参考了日本标准的分类排列方式,综合选用 美、日两国标准的内容,制订了三种常用焊接方法的标准焊缝坡 口形式与尺寸。

5.3.1~5.3.6焊缝计算厚度是结构设计中构件焊缝承载应力计 算的依据,不论是角焊缝、对接焊缝或角接与对接组合焊缝中的 全焊透焊缝或部分焊透焊缝,还是管材T、K、Y形相贯接头中 的全焊透焊缝、部分焊透焊缝、角焊缝,都存在着焊缝计算厚度

的问题。对此,设计者应提出明确要求,以免在焊接施工过程中 引起混淆,影响结构安全。参照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 D1.1,对于对接焊缝、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部分焊透焊缝 计算厚度的折减值在第5.3.2条给出了明确规定,见表5.3.2。 如果设计者应用该表中的折减值对焊缝承载应力进行计算,即可 充许采用不加衬垫的全焊透坡口形式,反面不清根焊接。施工中 不使用碳弧气刨清根,对提高施工效率和保障施工安全有很大好 处。国内目前某些由日本企业设计的钢结构工程中采用了这种坡 口形式,如北京国贸二期超高层钢结构等工程。 司样参照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1.1,在第5.3.4 条中对斜角焊缝不同两面角()时的焊缝计算厚度计算公式及 折减值,在第5.3.6条中对管材T、K、Y形相贯接头全焊透 部分焊透及角焊缝的各区焊缝计算厚度或折减值以及相应的坡口 尺寸作了明确规定,以供施工图设计时使用,

5.4组焊构件焊接节点

5.4.1为防止母材过热,规定了塞焊和槽焊的最小间隔及最大 直径。为保证焊缝致密性,规定了最小直径与板厚关系。塞焊和 槽焊的焊缝尺寸应按传递剪力计算确定 5.4.2为防止因热输入量过小而使母材热影响区冷却速度过快而

直径。为保证焊缝致密性,规定了最小直径与板厚关系。塞焊和 槽焊的焊缝尺寸应按传递剪力计算确定 5.4.2为防止因热输入量过小而使母材热影响区冷却速度过快而 形成硬化组织,规定了角焊缝最小长度、断续角焊缝最小长度及角 焊缝的最小焊脚尺寸。采用低氢焊接方法,由于降低了氢对焊缝 的影响,其最小角焊缝尺寸可比采用非低氢焊接方法时小一些

5.4.2为防止因热输入量过小而使母材热影响区冷却速

形成硬化组织,规定了角焊缝最小长度、断续角焊缝最小长度 焊缝的最小焊脚尺寸。采用低氢焊接方法,由于降低了氢对 的影响,其最小角焊缝尺寸可比采用非低氢焊接方法时小一些

为防止搭接接头角焊缝在荷载作用下张开,规定了搭接接头 角焊缝在传递部件受轴向力时,应采用双角焊缝。 为防止搭接接头受轴向力时发生偏转,规定了搭接接头最小 搭接长度。 为防止构件因翘曲而使贴合不好,规定了搭接接头纵向角焊 缝连接构件端部时的最小焊缝长度,必要时应增加横向角焊或

塞焊。 为保证构件受拉力时有效传递荷载,构件受压时保持稳定 规定了断续搭接角焊缝最大纵向间距。 为防止焊接时材料棱边熔塌,规定了搭接焊缝与材料棱边的 最小距离。 5.4.4不同厚度、不同宽度材料对接焊时,为了减小材料因截 面及外形突变造成的局部应力集中,提高结构使用安全性,参照 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1.1及日本建筑施工标准《钢 结构工程》JASS6,规定了当焊缝承受的拉应力超过设计容许 拉应力的三分之一时,不同厚度及宽度材料对接时的坡度过渡最 大允许值为1:2.5,以减小材料因截面及外形突变造成的局部 应力集中,提高结构使用安全性

5.5防正板材产生层状撕裂的节点、选材和工艺措施

5.5.1~5.5.3在T形、十字形及角接接头焊接时,由于焊接 收缩应力作用于板厚方向(即垂直于板材纤维的方向)而使板材 产生沿轧制带状组织晶间的台阶状层状撕裂。这一现象在国外钢 结构焊接工程实践中早已发现,并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 系列防止层状撕裂的措施,在本规范第4.0.6条中已规定了对材 料厚度方向性能的要求。本条主要从焊接节点形式的优化设计方 面提出要求,自的是减小焊缝截面和焊接收缩应力,使焊接收缩 力尽可能作用于板材的轧制纤维方向,同时也给出了防止层状撕 裂的相应的焊接工艺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自前我国钢结构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近年 来在重大工程项自中已发生过多起由层状撕裂而引起的工程质量 问题,应在设计与材料要求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5.6构件制作与工地安装焊接构造设计

1本条规定的节点形式中,第1、2、4、6、7、8、9款米 实践中常用的形式;第3、5款引自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

AWSD1.1。其中第5款适用于为传递局部载荷,采用一定长度 的全焊透坡口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的情况,第10款为现行行业 标准《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的规定,目的是为避免焊 缝交叉、减小应力集中程度、防止三向应力,以防止焊接裂纹产 生,提高结构使用安全性。

5.7承受动载与抗震的焊接构造设计

5.7.1由于塞焊、槽焊、电渣焊和气电立焊焊接热输入大,会 在接头区域产生过热的粗大组织,导致焊接接头塑韧性下降而达 不到承受动载需经疲劳验算钢结构的焊接质量要求,所以本条为 强制性条文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5.7.2本条对承受动载时焊接节点作出了规定。如承受动载需

经疲劳验算时塞焊、槽焊的禁用规定,间接承受动载时塞焊、槽 焊孔与板边垂直于应力方向的净距离,角焊缝的最小尺寸,部分 焊透焊缝、单边V形和单边U形坡口的禁用规定以及不同板厚、 板宽对焊接接头的过渡坡度的规定均引自美国《钢结构焊接规 范》AWSD1.1;角接与对接组合焊缝和T形接头坡口焊缝的加 强焊角尺寸要求则给出了最小和最大的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对 承受与焊缝轴线垂直的动载拉应力的焊缝,禁止采用部分焊透焊 缝、无衬垫单面焊、未经评定的非钢衬垫单面焊;不同板厚对接

接头在承受各种动载力(拉、压、剪)时,其接头斜坡过渡不应 大于 1 : 2. 5。

接头在承受各种动载力(拉、压、剪)时,其接头斜坡过渡不应 大于1:2.5。 5.7.3本条中第1、2两款I自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 D1.1;第3、4两款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中有关要求而制订,目的是便于制作施工中注意焊缝 的设置,更好的保证构件的制作质量。

5.7.4本条为抗震结构框架柱与梁的刚性节点焊接要

处理要求。引弧板、引出板可以用气割工艺割去,但钢衬垫 除不能采用气割方法,宜采用碳弧气刨方法去除

6.1.1由于钢结构工程中的焊接节点和焊接接头不可

.1.1由子钢结构工程中的焊接节点和焊接接头不可能进行现 场实物取样检验,为保证工程焊接质量,必须在构件制作和结构 安装施工焊接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对此有明确的要求并已将焊接工 艺评定报告列人竣工资料必备文件之一。 本规范参照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1.1,并充分考 虑国内钢结构焊接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免予焊接工艺评定的相关 规定。所谓免了焊接工艺评定就是把符合本规范规定的钢材种 类、焊接方法、焊接坡口形式和尺寸、焊接位置、匹配的焊接材 料、焊接工艺参数规范化。符合这种规范化焊接工艺规程或焊接 作业指导书,施工企业可以不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而直接 使用免予焊接工艺评定的焊接工艺。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6.1.2~6.1.10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焊接参数,原则上是根据 被焊钢材的焊接性试验结果制订,尤其是热输入、预热温度及后 热制度。对于焊接性已经被充分了解,有明确的指导性焊接工艺 参数,并已在实践中长期使用的国内、外生产的成熟钢种,一般 不需要由施工企业进行焊接性试验。对于国内新开发生产的钢 种,或者由国外进口未经使用过的钢种,应由钢广提供焊接性试 验评定资料,否则施工企业应进行焊接性试验,以作为制订焊接 工艺评定参数的依据。施工企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还必须根据施 工工程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设备、人员条件确定具体焊接工艺: 如实记录并与实际施工相一致,以保证施工中得以实施 考虑到目前国内钢结构飞速发展,在一定时期内,钢结构制

作、施工企业的变化尤其是人员、设备、工艺条件也比较大,因 此,根据国内实际情况,第6.1.9条根据焊接难度等级对焊接工 艺评定的有效期作出了规定

6.2焊接工艺评定替代规则

6.2.1、6.2.2同种牌号钢材中,质量等级高,是指钢材具有更 高的冲击功要求,其对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要求更为 严格,因此当质量等级高的钢材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必然满足 质量等级低的钢材的焊接工艺要求。由于本规范中的1、Ⅱ类钢 材中,其同类别钢材主要合金成分相似,焊接工艺也比较接近 当高强度、高韧性的钢材工艺评定试验合格后,必然也适用于同 类的低级别钢材。而Ⅲ、类钢材,其同类别钢材的主要合金成 分或交货状态往往差异较大,为了保证钢结构的焊接质量,要求 母一种钢材必须单独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3重新进行工艺评定的规定

6.3.1~6.3.7不同的焊接工艺方法中,各种焊接工艺参数对焊 接接头质量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为了保证钢结构焊接施工质 量: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和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外先进标准的相关 规定,本节各条分别规定了不同焊接工艺方法中各种参数的最大 允许变化范围

6.5试件和试样的试验与检验

6.5.1~6.5.4本节对试件和试样的试验与检验作出了相应规 定,在基本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 81的相应条款的基础上,增加了硬度试验的相应要求,同时根 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应用情 况,去掉了十学接头、T形接头弯曲试验的要求,使规范更加科 学、合理,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6.6免予焊接工艺评定

6.6.1对于一些特定的焊接方法和参数、钢材、接头形式和焊 接材料种类的组合,其焊接工艺已经长期使用,实践证明:按照 这些焊接工艺进行焊接所得到的焊接接头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钢 结构焊接的质量要求。本着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本规范 借鉴了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I.1,并充分考到国内 实际情况,对免予评定焊接工艺作出了相应规定。当然,采用免 予评定的焊接工艺并不免除对钢结构制作、安装企业资质及焊工 个人能力的要求,同时有效的焊接质量控制和监督也必不可少。 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执行规范规定,通过免予评定爆接工艺文 件编制可实际操作的焊接工艺,并经焊接工程师利技术负责人签 发后,方可使用。

5.6.2本条规定了免予评定所适用的焊接方法、母材、焊

7.1.1接头坡口表面质量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条件

7.1.1接头坡口表面质量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坡 口表面不干净,焊接时带入各种杂质及碳、氢等物质,是产生焊 接热裂纹和冷裂纹的原因。若坡口面上存在氧化皮或铁锈等杂 质,在焊缝中可能还会产生气孔。鉴干坡口表面状况对焊缝质量 的影响,本条给出了相应规定,与《美国钢结构规范》AWS D1.1、《加拿大钢结构规范》W59要求相一致。 7.1.3~7.1.5热切割的坡口表面粗糙度因钢材的厚度不同,割 纹深度存在差别,若出现有限深度的缺口或凹槽,可通过打磨或 焊接进行修补。 7.1.6当钢材的切割面上存在钢材的轧制缺陷如夹渣、夹杂物 脱氧产物或气孔等时,其浅的和短的缺陷可以通过打磨清除,而 较深和较长的缺陷应采用焊接进行修补,若存在严重的或较难焊

焊接进行修补。 7.1.6当钢材的切割面上存在钢材的轧制缺陷夹渣、夹杂物 脱氧产物或气孔等时,其浅的和短的缺陷可以通过打磨清除,而 较深和较长的缺陷应采用焊接进行修补,若存在严重的或较难焊 接修补的缺陷,该钢材不得使用,

7.2.1焊接材料对焊接结构的安全性有看极其重要的影响,其 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及焊接工艺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的规定,施工企业应采取抽样方法进行验证。 7.2.2焊接材料的保管规定主要目的是为防止焊接材料锈蚀、 受潮和变质,影响其正常使用。

7.2.3由于低氢型焊条一般用于重要的焊接结构,所以对

低氢型焊条焊接前应进行高温烘焙,去除焊条药皮中的 水和吸附水,主要是为了防止焊条药皮中的水分在施焊过禾

电弧热分解使焊缝金属中扩散氢含量增加,而扩散氢是焊接延迟 裂纹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调质钢、高强度钢及桥梁结构的焊接接头对氢致延迟裂纹比 较敏感,应严格控制其焊接材料中的氢来源。

用,但焊剂受到油、氧化皮及其他杂质的污染会使焊缝产生气孔 并影响焊接工艺性能。对焊剂进行防潮和烘焙处理,是为了降低 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焊剂经过严格的 防潮和烘焙处理,试验证明熔敷金属的扩散氢含量不大于8mL 100g,可以认为埋弧焊也是一种低氢的焊接方法。 7.2.5实心焊丝和药芯焊丝的表面油污和锈蚀等杂质会影响焊 接操作,同时容易造成气孔和增加焊缝中的含氢量,应禁正使用 表面有油污和锈蚀的焊丝。 7.2.6栓钉焊接瓷环应确保焊缝挤出后的成型,栓钉焊接瓷环 受潮后会影响栓钉焊的工艺性能及焊接质量,所以焊前应烘干受 潮的焊接瓷环

7.2.6栓钉焊接瓷环应确保焊缝挤出后的成型,栓钉焊接

成玺,性划焊按 受潮后会影响栓钉焊的工艺性能及焊接质量,所以焊前应烘 潮的焊接瓷环

7.3焊接接头的装配要求

7.3.1~7.3.7焊接接头的坡口及装配精度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 要条件,超出公差要求的坡口角度、钝边尺寸、根部间隙会影响 焊接施工操作和焊接接头质量,同时也会增大焊接应力,易于产 生延迟裂缝,

7.4.1~7.4.5定位焊缝的焊接质量对整体焊缝质量有直接影 响,应从焊前预热、焊材选用、焊工资格及施焊工艺等方面给予 充分重视,避免造成正式焊缝中的焊接缺陷

7.5.1实践经验表明:对于焊条电弧焊和自保护药芯

1 实践经验表明:对于焊条电弧焊和自保护药芯焊丝电弧

焊,当焊接作业区风速超过8m/s,对于气体保护电孤焊,当焊 接作业区风速超过2m/s时,焊接熔渣或气体对熔化的焊缝金属 保护环境就会遭到破坏,致使焊缝金属中产生大量的密集气孔 所以实际焊接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在上述风速条件下进行施焊 必须进行施焊时应设置防风屏障。 7.5.2~7.5.4焊接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会对焊接施工造成不 利影响。应避免在工件潮湿或雨、雪天气下进行焊接操作,因为 水分是氢的来源,而氢是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重要因系之一。 低温会造成钢材脆化,使得焊接过程的冷却速度加快,易子 产生率硬组织,对于碳当量相对较高的钢材焊接是不利的,无其 是对于厚板和接头拘束度大的结构影响更大。本条对低温环境施 焊作出了真体规定。

7.6预热和道间温度控制

7.6.1~7.6.6对于最低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的规定,主要自的 是控制焊缝金属和热影响这的冷却速度,降低焊接接头的冷裂倾 向。预热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慢,会有效的降低焊接接头的浮 硬便倾尚和裂纹倾向。 对调质钢而言,不希望较慢的冷却速度,且钢厂也不推荐 如此。 本条是根据常用钢材的化学成分、中等结构拘束度、常用的 低氢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以及中等热输入条件给出的可避免焊接 接头出现淬硬或裂纹的最低温度。实践经验及试验证明:焊接 般拘束度的接头时:按本条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可 以防止接头产生裂纹。在实际焊接施工过程中,为获得无裂纹 塑性好的焊接接头,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应高于本条规定的最低 值。为避免母材过热产生脆化而降低焊接接头的性能,对道间温 度的上限也作出了规定。 实际工程结构焊接施工时,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强度等 级、碳当量、接头的拘束状态、热输入大小、焊缝金属含氢量水

平及所采用的焊接方法等因素综合判断或进行焊接试验,以确定 焊接时的最低预热温度。如果有充分的试验数据证明,选择的预 热温度和道间温度能够防止接头焊接时裂纹的产生,可以选择低 于表7.6.2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 为了确保焊接接头预热温度均匀,冷却时具有平滑的冷却梯 度,本条对预热的加热范围作出了规定。 电渣焊、气电立焊,热输人较大,焊接速度较慢,一一般对焊 接预热不作要求。

7.7.1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是延迟裂纹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厚接接头的含氢量越高,裂纹的敏感性越大。焊后消氢热处理的 目的就是加速焊接接头中扩散氢的逸出,防止由于扩散氢的积聚 而导致延迟裂纹的产生。当然,焊接接头裂纹敏感性还与钢种的 化学成分、母材拘束度、预热温度以及冷却条件有关,因此要根 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香进行焊后消氢热处理 焊后消氢热处理应在焊后立即进行,处理温度与钢材有关 日一般为200℃~350℃,本规规定为250℃~350℃。温度太 低,消氢效果不明显;温度过高,若超出马氏体转变温度则容易 在焊接接头中残存马氏体组织。 如果在焊后立即进行消应力热处理,则可不必进行消氢热 处理。

7.8.1~7.8.4焊后消应力处理目前国内多采用热处理和振动两 种方法。消应力热处理自的是为了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或保持结构 尺寸的稳定性,主要用于承受较大拉应力的厚板对接焊缝、承受 疲劳应力的厚板或节点复杂、焊缝密集的重要受力构件;局部消 应力热处理通常用于重要焊接接头的应力消减。振动消应力处理 虽然能达到消减一定应力的目的,但其效果目前学术界还难以准

确界定。如果为了稳定结构尺寸,采用振动消应力方法对构件进 行整体处理既方便文经济。 某些调质钢、含钒钢和耐大气腐蚀钢进行消应力热处理后, 其显微组织可能发生不良变化,焊缝金属或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 会产生恶化,甚至产生裂纹,应慎重选择消应力热处理。 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消应力热处理后可能引起的构件变形

7.9.1~7.9.5在焊接接头的端部设置引弧板、引出板的月的 是:避免因引弧时由于焊接热量不足而引起焊接裂纹,或熄弧时 产生焊缝缩孔和裂纹,以影响接头的焊接质量。 引弧板、引出板和衬垫板所用钢材应对焊缝金属性能不产生 显著影响,不要求与母材材质相同:但强度等级不应高于材, 屌接性不应比所焊母材差。考虑到承受周期性荷载结构的特殊 性,桥梁结构的弓弧板、弓引出板和衬垫板用钢材应为在同一钢材 标准条件下不大于被焊母材强度等级的任何钢材 为确保焊缝的完整性,规定了引弧板、引出板的长度;为防 正烧穿,规定了钢衬垫板的厚度。为避免未焊的T对接接头形成 严重缺口导致焊缝中横向裂缝并延伸和扩展到母材中,要求钢衬 垫板在整个焊缝长度内连续或采用熔透焊拼接。 采用铜块和陶瓷作为衬垫主要自的是强制焊缝成形,同时防 烧穿,在大热输入焊接或在狭小的空间结构焊接(如全熔透钢 管)中经常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将铜和陶瓷熔人焊缝 以免影响焊缝内部质量。

7.10焊接工艺技术要求

7.10.1施工单位用于指导实际焊接操作的焊接工艺文件应根据 本规范要求和工艺评定结果进行编制。只有符合本规范要求或经 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方可确保获得满足质量要求的焊缝。如果施 工过程中不严格执行焊接工艺文件,将对焊接结构的安全性带来

7.11.1~7.11.6焊接变形控制主要目的是保证构件或结构要求 的尺寸,但有时对焊接变形控制的同时会造成结构焊接应力和焊 接裂纹倾向增大,因此应采取合理的焊接工艺措施、装焊顺序、 平衡焊接热输人等方法控制焊接变形,避免采用刚性固定或强制 措施控制焊接变形。本条给出的一些方法,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可根据实际结构情况合理的采用,对控制构件的焊接变形是十分 有效的。

.1、7.12.2焊缝金属或部分母材的缺欠超过相应的质量验

收标准时,施工单位可以选择局部修补或全部重焊。焊接或母材 的缺陷修补前应分析缺陷的性质和种类及产生原因。如果不是因 焊工操作或执行工艺参数不严格而造成的缺陷,应从工艺方面进 行改进,编制新的工艺并经过焊接试验评定合格后进行修补,以 确保返修成功。多次对同一部位进行返修,会造成母材的热影响 区的热应变脆化,对结构的安全有不利影响,

7.13.1~7.13.3允许局部加热矫正焊接变形,但所采用的加热 温度应避免引起钢的性能发生变化。本条规定的最高矫正温度是 为了防止材质发生变化。在一一定温度之上避免急冷,是为了防止 淬硬组织的产生,

7.14.1为保证焊缝的焊透质量,必须进行反面清根。清根不彻 底或清根后坡口形式不合理容易造成焊缝未焊透和焊接裂纹的 产生。

底或清根后坡口形式不合理容易造成焊缝未焊透和焊接裂纹的 产生。 7.14.2碳弧气刨作为缺陷清除和反面清根的主要手段,其操作 工艺对焊接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碳弧气刨时应避免夹碳、夹 渣等缺陷的产生。

工艺对焊接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碳弧气刨时应避免夹碳 查等缺陷的产生。

7.15.1、7.15.2临时焊缝焊接时应避免焊接区域的母材性能改 变和留存焊接缺陷,因此焊接临时焊缝采用的焊接工艺和质量要 求与正式焊缝相同。对于Q420、Q460等级钢材或厚板大于 40mm的低合金钢,临时焊缝清除后应采用磁粉或着色方法检 测,以确保母材中不残留焊接裂纹或出现淬硬裂纹,对结构的安 全产生不利影响。

.1在非焊接区域母材上进行引弧和熄弧时,由于焊接引弧

热量不足和迅速冷却,可能导致母材的硬化,形成弧坑裂纹和气 孔,成为导致结构破坏的潜在裂纹源。施工过程中应避免这种情 况的发生。

7.17电渣焊和气电立焊

7.17.1~7.17.7电渣焊主要用于箱形构件内横隔板的焊接。电 渣焊是利用电阻热对焊丝熔化建立熔池,再利用熔池的电阻热对 填充焊丝和接头母材进行熔化而形成焊接接头。调节焊接工艺参 数和焊剂填加量以建立合适大小的熔池是确保电焊焊缝质量的 关键。 电渣焊的焊接热量较大,引弧时为防止弓弧块被熔化而造成 溶池建立失败,般采用铜制引熄弧块,规定其长度不小于 100mm。规定弓弧槽的截面与接头的截面大致相同,主要考虑 到在引弧槽中建立的熔池转换到正式接头时,如果截面积相差较 大,将造成正式接头的熔合不良或衬垫板烧穿,导致电渣焊 失败。 为避免电渣焊时焊缝产生裂纹和缩孔,应采用脱氧元素含量 充分耳S、P含量较低的焊丝。 为了使焊缝金属与接头的坡口面完全熔合,必须在积累了足 够的热量状态下升始焊接。如果焊接过程因故中断,熔渣或熔池 开始凝固,可重新引弧焊接直至焊缝完成,但应对焊缝重新焊接 处的上、下两端各150mm范围内进行超声波检测,并对停弧位 置进行记录,

8.1.1自检是钢结构焊接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步骤,涉及焊 接作业的全过程,包括过程质量控制、检验和产品最终检验。自 检人员的资质要求除应满足本规范的相关规定外,其无损检测人 员数量的要求尚需满足产品所需检测项目每项不少于两名2级及 2级以上人员的规定。监检同自检一样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一 部分,但需由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来完成。监检的比例需根据 设计要求及结构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焊接难度等级为A、B级的 结构,监检的主要内容是无损检测,而对于焊接难度等级为C D级的结构其监检内容还应包括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见证 检验应由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来完成,但见证检验是业主或政 府行为,不在产品质量保证范围内。 8.1.2本条强调了过程检验的重要性,对过程检验的程序和内 容进行了规定。就焊接产品质量控制而言,过程控制比焊后无损 检测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对高强钢或特种钢,产品制造过程中 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更为直接,产生的不利后果更 难于恢复,同时也是用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到的。因此正 确的过程检验程序和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8.1.3焊缝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承受荷载不同,破坏后

8.1.2本条强调了过程检验的重要性,对过程检验的

8.1.3焊缝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承受荷载不回

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因此对焊缝质量的要求理应不同。如果 味提高焊缝的质量要求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规范参照美国 《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1.1,根据承受荷载不同将焊缝分成 动载和静载结构,并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同时要求按设计图及 说明文件规定荷载形式和焊缝等级,在检查前按照科学的方法编 制检查方案,并由质量工程师批准后实施。设计文件对荷载形式

和焊缝等级要求不明确的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7及本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并须经原设计单位 签认。

8.1.4在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

GB50205中部分探伤的要求是对每条焊缝按规定的百分比进行 探伤,且每处不小于200mm。这样规定虽然对保证每条焊缝质 量是有利的,但检验工作量大,检验成本高,特别是结构安装焊 缝都不长,大部分焊缝为梁一柱连接焊缝,每条焊缝的长度大多 在250mm300mm之间。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抽样理论表明,制 定合理的抽样方案(包括批的构成、采样规定、统计方法),抽 样检验的结果完全可以代表该批的质量,这也是与钢结构设计以 既率论为基础相一致的。 为了组成抽样检验中的检验批,首先必须知道焊缝个体的数 量。一般情况下,作为检验对象的钢结构安装焊缝长度大多较 短,通常将一条焊缝作为一个焊缝个体。在工厂制作构件时,箱 形钢柱(梁)的纵焊缝、H形钢柱(梁)的腹板一翼板组合焊 缝较长,此时可将一条焊缝划分为每300mm为一个检验个体。 检验批的构成原则上以同一条件的焊缝个体为对象,一方面要使 检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要有利于统计分析缺陷产生的原 因,便于质量管理。 取样原则上按随机取样方式,随机取样方法有多种,例如将 焊缝个体编号,使用随机数表来规定取样部位等。但要强调的是 对同一批次抽查焊缝的取样,一方面要涵盖该批焊缝所涉及的母 材类别和焊接位置、焊接方法,以便于客观反映不同难度下的焊 缝合格率结果;另一方面自检、监检及见证检验所抽查的对象应 尽可能避免重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有效的控制焊缝质量的 目的。·

8.1.5焊接接头在焊接过程中、焊缝冷却过程中及以后相当

的一段时间内均可产生裂纹,但自前钢结构用钢由于生产工 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延迟裂纹的几率并不高,同时,在随

生产制作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应的无损检测。为避免由于检测周 期过长使工期延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规范借鉴欧美等国家先 进标准,规定外观检测应在焊缝冷却以后进行。由于裂纹很难用 肉眼直接观察到,因此在外观检测中应用放大镜观察,并注意应 有充足的光线

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管理的规定,1级人员只能在2级或3级人 员的指导下从事检测工作。因此,规定1级人员不能独立签发检 测报告。

8.1.7 超声波检测的检验等级分为A、B、C三级,与

8.1.8本条实际上是引人允许不合格率的概念,事实1

检查个数中要达到100%合格往往是不切实际的,既无必要,也浪 费大量资源。本着安全、适度的原则,并根据近几年来钢结构焊 缝检验的实际情况及数据统计,规定小于抽样数的2%时为合格 大于5%时为不合格,2%~5%之间时加倍抽检,不仅确保钢结构 焊缝的质量安全,也反映了目前我国钢结构焊接施工水平。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8.2承受静荷载结构焊接质量的检验

1、8.2.2外观检测包括焊缝外观缺陷检测和焊缝几何尺一

8.2.3无损检测必须在外观检测合格后进行。

裂纹可在焊接、焊缝冷却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生。 工、Ⅱ类钢材产生爆接延迟裂纹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规定在焊缝 冷却到室温进行外观检测后即可进行无损检测。Ⅲ、NV类钢材若 悍接工艺不当则具有产生焊缝延迟裂纹的可能性,且裂纹延迟时 间较长,有些国外规范规定此类钢焊接裂纹的检查应在焊后48h 进行。考虑到工厂存放条件、现场安装进度、工序衔接的限制以 及随着时间延长,产生延迟裂纹的几率逐渐减小等因素,本规范 对Ⅲ、IV类钢材及焊接难度等级为C、D级的结构,规定以24h 后无损检测的结果作为验收的依据。对钢材标称屈服强度大于 690MPa(调质状态)的钢材,考虑产生延迟裂纹的可能性更大: 敌规定以焊后48h的无损检测结果作为验收依据。 内部缺陷的检测一般可用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射线探伤 具有直观性、一致性好的优点,但其成本高、操作程序复杂、检 则周期长,无其是钢结构中大多为1形接头和角接头,射线检 则的效果差,且射线探伤对裂纹、未熔合等危害性缺陷的检出率 氏。超声波探伤则正好相反,操作程序简单、快速,对各种接头 式的适应性好,对裂纹、未熔合的检测灵敏度高,因此世界上 很多国家对钢结构内部质量的控制采用超声波探伤。本规范原则 规定钢结构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宜采用超声波探伤,如有特殊要 求,可在设计图纸或订货合同中另行规定。 本规范将二级焊缝的局部检验定为抽样检验。这一方面是基 于钢结构焊缝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自前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已有多年的经验,采用抽样检测是可行的,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 于提高产品质量。

8.2.4自前钢结构节点设计大量采用局部熔透对接、角接及纯 贴角焊缝的节点形式,除纯贴角焊缝节点形式的焊缝内部质量国 内外尚无现行无损检测标准外,对于局部熔透对接及角接焊缝均 可采用超声波方法进行检测,因此,应与全熔透焊样对其焊缝

的内部质量提出要求。 本条对承受静荷载结构焊缝的超声波检测灵敏度及评定缺陷 的充许长度作了适当调整,放宽了评定尺度。这样做的主要自 的:一是区别对待静载结构与动载结构焊缝的质量评定;二是尽 量减少因不必要的返修造成的浪费及残余应力。 为此规范主编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标 准如:《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 1134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 4730.3、《船舶钢焊缝超声波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CB/T3559、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1B102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O、《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JB/T 10559、《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1.1/D1.1M、《超声波探伤评 定验收标准》EN1712、《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EN1714、《铁 素体钢超声波检验方法》JISZ3060等以《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 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11345为基础进行了对比试验 (其中包括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 得出如下结论: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11345 标准的检测灵敏度及缺陷评定等级在参与对比的标准中处于中等 偏严的水平。 在参与对比的标准中《超声波探伤评定验收标准》EN1712 检测灵敏度最低。 在参与对比的标准中《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1.1和 《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JB/T10559标准在小于 20mm范围内允许的单个缺陷长度最大,《超声波探伤评定验收 标准》EN1712在20mm~100mm范围内充许的单个缺陷长度 最大。 参照上述对比结果,对《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 结果分级》GB/T11345标准的检测灵敏度及缺陷评定等级进行 了适当的调整,本规范中所采用的检测灵敏度及缺陷评定等级与

《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1.1/D1.1M标准相当。 对子自前在高层钢结构、大跨度架结构箱形柱(梁)制造 中广泛采用的隔板电渣焊的检验,本规范参照日本标准《铁素体 钢超声波检验方法》JISZ3060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探伤方法。 随着钢结构技术进步,对承受板厚方向荷载的厚板( 40mm)结构产生层状撕裂的原因认识越来越清晰,对材料的质 量要求越来越明确。但近年来一些薄板结构(40mm)出现 层状撕裂问题,有的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本规 范提出相应的检测要求,以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8.2.5射线探伤作为钢结构内部缺陷检验的一种补充手段,在 持殊情况采用,主要用于对接焊缝的检测,按现行国家标准《金 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的有关规定执行, 8.2.6~8.2.8表面检测主要是作为外观检查的一种补充手段,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焊接裂纹,检测结果的评定按外观检验的 有关要求验收。一般来说,磁粉探伤的灵敏度要比渗透检测高, 持别是在钢结构中,要求作磁粉探伤的焊缝大部分为角焊缝,其 中立焊缝的表面不规则,清理困难,渗透探伤效果差,且渗透探 伤难度较大,费用高。因此,为了提高表面缺陷检出率CECS 114-2000 氧气曝气设计规程.pdf,规定铁 磁性材料制作的工件应尽可能采用磁粉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只有 在因结构形状的原因(如探伤空间狭小)或材料的原因(如材质 为奥氏体不锈钢)不能采用磁粉探伤时,宜采用渗透探伤

8.3需疲劳验算结构的焊缝质量检验

8.3.1~8.3.7承受疲劳荷载结构的焊缝质量检验标准基本采用 了现行行业标准《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及《公路桥涵 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的内容,只是增加了磁粉和渗透探 伤作为检测表面缺陷的手段

9.0.1我国现有的有关钢结构加固的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钢 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9257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 办会标准《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抗震设计规范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构筑物抗震设 计规范》GB50191。.为使原有钢结构焊接补强加固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切合实际,加固方案应由设计、施工、业 主三方结合,共同研究决定,以便于实践。 9.0.2原始资料是加固设计必不可少的,是进行设计计算的重 要依据。资料越完整,补强加固就越能做到经济合理、安全 可靠。 9.0.3~9.0.5钢材的时效性能系指随时间的推移,钢材的屈服 强度增高塑性降低的现象。在对原结构钢材进行试验时应考虑这 一影响。在加固设计时,不应考虑由于时效硬化而提高的屈服强 度,仍按原有钢材的强度进行计算。当塑性显著降低,延伸率低 于许可值时,其加固计算应按弹性阶段进行,即不应考虑内力重 分布。对于有气相腐蚀介质作用的钢构件,当腐蚀较严重时,除 应考虑腐蚀对原有截面的削弱外,根据已有资料,还应考虑钢材 强度的降低。钢材强度的降低幅度与腐蚀介质的强弱有关,腐蚀 介质的强弱程度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确定。 9.0.7在负荷状态下进行加固补强时,除必要的施工荷载和难 于移动的固定设备或装置外,其他活动荷载都必须卸除。用圆 钢、小角钢制成的轻钢结构因杆件截面较小,焊接加固时易使原 有构件因焊接加热而丧失承载能力,所以不宜在负荷状态下采用 焊接加固。特别是圆钢拉杆,更严禁在负荷状态下焊接加固。对

9.0.8K0.8这一限制值蛋然安全可靠,但仍然比较高,而耳 还须考虑在焊接过程中,焊接产生的高温会使一部分母材的强度 和弹性模量在短时间内降低,故在施工过程中仍应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万一。 9.0.9负荷状态下实施焊接补强和加固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 作。由于外部环境和条件差,影响因素多,比新建工程的困难更 大,必须认真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本条规定的各项要求是施工 中应遵循的最基本事项,也是国内外实践经验的总结。按照要求 执行,方能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9.0.10对有缺损的钢构件承载能力的评估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 《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9257进行。关于缺损的 修补方法是总结国内外的经验而得到的。其中裂纹的修补是根据 原苏联及国内的实经验,用热加工矫正变形的温度限制值是参 照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1.1的规定 9.0.11焊缝缺陷的修补方法是根据国内实践经验提出的。采用 加大焊缝厚度和加长焊缝长度两种方法来加固角焊缝都是行之有 效的。国外资料介绍加长角焊缝长度时,对原有焊缝中的应力限 值是不超过焊缝的计算强度。但加大角焊缝厚度时,中于焊接时 的热影响会使部分焊缝暂时退出工作,从而降低了原有角焊缝的 承载能力。所以对在负荷状态下加大角焊缝厚度时,必须对原有 角焊缝中的应力加以限制。 我国有关单位的试验资料指出,焊缝加厚时,原有焊缝中的 应力应限制在0.8择以内。据原苏联20世纪60年代通过试验得 出的结论是:加厚焊缝时,焊接接头的最大强度损失一般为 10%~20% 根据近年来国内的试验研究,在负荷状态下加厚焊缝时,由 于施焊时的热作用,在温度T600℃区域内的焊缝将退出工作 致便焊缝的平均强度降低。经计算分析并简化后引入了原焊缝在 加固时的强度降低系数",详见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 准《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的相关规定。本规范引用

了这条规定。 9.0.12对称布置主要是使补强或加固的零件及焊缝受力均习, 新旧杆件易于共同工作。其他要求是为了避免加固焊缝对原有构 件产生不利影响。 9.0.13考虑铆钉或普通螺栓经焊接补强加固后不能与焊缝共同 工作,因此规定全部荷载应由焊缝承受,保证补强安全可靠。 9.0.14先栓后焊的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是可以和焊缝共同工 作的,日本、美国、挪威等国以及ISO的钢结构设计规范均允 许它们共同受力。这种共同工作也为我国的试验研究所证实。虽 然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还未纳入这一内容,但考虑在加固这一特 定情况下是可以充许的。所以本条作出了可共同工作的原则规 定。另外,根据国内的试验研究,加固后两种连接承载力的比例 应在1.0~1.5范围内防腐施工方案,否则荷载将主要由强的连接承担,弱的 连接基本不起作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