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 08-2041-2021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_PDFRemovePassword.pdf

DGTJ 08-2041-2021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_PDFRemovePassword.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GTJ 08-2041-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6670
下载资源

DGTJ 08-2041-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TJ 08-2041-2021 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_PDFRemovePassword.pdf

10.3.1应及时测量盾构里程、轴线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转角 和盾尾管片间隙,并根据测量数据和隧道轴线线型,选择管片型 号,确定纠偏方法。

10.3.2盾构掘进姿态应符合下列规定:

DB44/T 1717-2015 太阳能阳台护栏.pdf构推进坡度与隧道设计轴线的偏差应小于0.3

2盾构轴线横向或竖向偏差不应超过士50mm。 3盾构滚转角不应超过土1°。 10.3.3姿态控制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通过采取液压缸分区分组控制或使用仿形刀适量超挖 等措施控制横向或竖向偏差。 2应通过反转刀盘、调整拼装顺序以及在油缸撑靴与管片 间垫钢板等措施减小盾体的滚转角。 10.3.4盾构姿态应勤测勤纠,姿态纠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盾构纵坡和平面的单次最大纠偏量不应超过不%,应逐 环小量纠偏,不得过量纠偏。 2盾构纠偏不得损坏已安装的管片,并保证新一环管片 的顺利拼装 3盾构纠偏应防止盾尾漏浆。 10.3.5盾构施工中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下成型隧道上浮或下沉 量,及时调整盾构姿态和施工参数,并加强复测。 X Wjo.4沉降控制 10.4.1盾构开挖面前方沉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地质条件、覆土厚度及周边环境监测结果设定土 仓压方 土仓内土体应具有良好的流塑性和低透水性。必要时可 商力盘、土仓或螺旋输送机内注人添加剂以改善渣土的性能。 3应及时记录出土量,避免超挖欠挖。 10.4.2盾尾后方沉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衬砌环脱出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应选择适当 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保证管片与地层的间隙填充密实,必要时 应进行二次注浆。 2盾尾与管片的间隙内应充满油脂并满足密封要求,防止

2盾构轴线横向或竖向偏差不应超过士50mm。 3盾构滚转角不应超过士1° 10.3.3姿态控制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通过采取液压缸分区分组控制或使用仿形刀适量超挖 等措施控制横向或竖向偏差。 2应通过反转刀盘、调整拼装顺序以及在油缸撑靴与管 垫钢板等措施减小盾体的滚转角。 10.3.4盾构姿态应勤测勤纠,姿态纠偏应符合下列规定物 1盾构纵坡和平面的单次最大纠偏量不应超过不%,应逐 环小量纠偏,不得过量纠偏。 K 2盾构纠偏不得损坏已安装的管片,并保证新一环管片 的顺利拼装 3盾构纠偏应防止盾尾漏浆。 10.3.5盾构施工中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下成型隧道上浮或下沉 量,及时调整盾构姿态和施工参数,并加强复测。

10.4.1盾构开挖面前方沉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地质条件、覆土厚度及周边环境监测结果设定土 仓压力人 土仓内土体应具有良好的流塑性和低透水性。必要时可 商力盘、土仓或螺旋输送机内注人添加剂以改善渣土的性能。 3应及时记录出土量,避免超挖欠挖。 10.4.2盾尾后方沉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衬砌环脱出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应选择适当 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保证管片与地层的间隙填充密实,必要时 应进行二次注浆。 2盾尾与管片的间隙内应充满油脂并满足密封要求,防止

盾尾漏水漏浆。 10.4.3盾构掘进施工影响区域出现沉降或隆起预警、报警时需 加强监测并分析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

0.5直构施工监控 10.5.1应加强盾构施工监控,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减少地层损 失,并控制好盾构轴线、成型隧道轴线以及隧道设计轴线者之 间的偏差。 10.5.2盾构施工参数应分级监控,并做好盾构运转情况、施工参 数变化和排出渣土状况记录,及时进行分析反馈 10.5.3螺旋机出土口、皮带出土口、拼装修减等关键部位应设置 视频监控。 ? 10.6盾构掘进中 X 10.6.1盾构掘进遇下列精况之一脉,必须暂停掘进,分析原因并 采取措施: 1盾构前地层发生塌或遇有障碍 2盾构兒体滚转角达到3°。 盾构机姿态发生突变。 盾构推力与预计值相差较大。 6 盾构掘进扭矩发生异常波动。 7 管片严重开裂或严重错台。 8 盾尾卡住隧道衬砌环。 9 盾尾同步注浆系统发生故障无法注浆。 10盾尾漏浆严重。 11中间铰接渗漏。

12动力系统、密封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发生故障。 13盾构掘进引起周边环境变形过量或管线事故等。 14 盾构自动导向系统不能测量、未生成测量数据 15有毒有害气体报警 10.6.2遇下列情况,盾构设备应进行停机保养: 实施盾构机日保养计划时。 2 盾构机长时间停机复推前。 3盾构穿越特殊地段施工前。 4盾构接收前。 会信息公 10.7.1盾构平移、调头和过站前,应进行施工现场调查,相关设 备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要求。 10.7.2盾构平移、调头和过站净空受限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10.7.3盾构平移、调头和站前,应安装满足盾体及托架移动的 设备。 10.7.4托架及平装完成承表面焊缝要打磨光滑,并在表面 10.7.5平移调头和过站时应有专人指挥,专人观察盾构的移动 状态,避免方向偏离或碰撞。 10.7.6盾构空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台或导向轨道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精度应满足设计 y要求。 2应合理调整各推进组油缸行程,保证盾构沿着导向平台 中心前行。 3需采取管片壁后注浆、管片纵向拉紧等措施,注浆时应避 免浆液窜至刀盘前方。 4当盾构刀盘重新切削岩土时,应控制盾构滚转角

11.1一般规定 11.1.1 当盾构进人下列特殊地段,应采取针对性施安全控制 措施: 覆土厚度不大于盾构直径的浅覆土层地段。 2 3 小半径曲线地段。 4 隧道长度大于1500m的超段。 5 地下管线地段。 6 7 建(构)筑物地段 8水域地段。印 9隧道净间距不大于0.7倍盾构直径的地段。 10叠交隧道地段。 双地质条件复杂地段。 存在有害气体地段。 1.2特殊地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查明和分析地质状况和隧道周边环境状况,并应确定 专项施工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2盾构机设备适应性应满足对应特殊地段的施工要求 3应根据隧道所处位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诊 定开挖面压力;应确定壁后注浆的材料、压力和注浆量,并在施二 过程中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控制地层变形,

寸地表、建(构)筑物、管线等变形进行监测分 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11.4小半径曲线施工

11.4.1隧道曲率半径小于400m为小半径曲线施工,宜采用铰 接式盾构机,启用铰接应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和制造商要求执行。 11.4.2应防止由于盾构推进反力不均引起的管片环变形、移动

错台、碎裂、渗水等。 11.4.3应根据隧道设计轴线对盾构姿态进行及时纠偏,不应急 纠、猛纠。 11.4.4应控制推进液压油缸行程差、盾尾间隙等参数,防止盾尾 与管片之间硬性接触导致纠偏困难、管片碎裂渗漏。 11.4.5使用超挖装置时,应严格控制超挖量。 11.4.6壁后注浆应使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并根据成型隧道平 面变化调整曲线内外侧注浆量。 11.4.7应增加施工测量频率和测量台复核频率。 11.4.8应采取措施防止后配套车架脱轨或倾覆。 11.4.9在地层稳定性差的地段,宜提前采取稳定土体辅助措施。 茶 11.5长距离隧道施工 11.5.1隧道单次掘进长度太天4500m长距离隧道施工。 11.5.2应选择满足长距离施工测量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 方法,增加测量频率和测量台复核燥率, 11.5.3应选择满起施工要求的水平运输方式和设备,采取合理 的运输方案提高运输效率。 11.5.4应加强通风换气,通风设备必须延伸至拼装工作面,施工 过程中应配备气体检测设备,对气体进行监测预警,必要时停止 推进采取隧道内加强通风措施。 .3.5应将应急、消防设备和物资布置在盾构工作面附近,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

11.6穿越地下管线段施工

11.6穿越地下管线段施工

11.6.1应对地下管线类型、位置、结构、材质、压力、敷设方式、 并围护形式、使用情况、允许变形值等详细调查

11.6.2对受施工影响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管线,应根据具体情 况进行加固、悬吊、改移或停用。 11.6.3应根据管线隆沉监测反馈及时调整盾构开挖面土压、掘 进速度、出渣量、壁后注浆量等施工参数,减少地层土体的隆沉和 变形,确保管线安全,

11.7地下障碍物处理及穿越施工

11.7地下障碍物处理及穿越施工

11.7.1施工前应详细调查地下障碍物。 11.7.2从地面处理地下障碍物时,应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将障 碍物进行清除并及时回填密实,盾构机应具备应对残留障碍物的 能力,确保盾构安全通过 11.7.3在开挖面拆除障碍物时,可选择带压作业或加固地层的 施工方法,并配备所需的设备及设施,应防止地层漏气漏水,控制 地层的开挖量。 11.7.4盾构直接切削地障碍物时盾构机应具备切削障碍物 的能力,并采取针对性投术措施,必要时应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强。 11.8.1 盾构穿越前,应对建(构)筑物的结构、位置、使用情况、变 形等进行详细调查,评估施工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1.8.2根据建(构)筑物基础与结构的类型、现状和沉降控制值, 可采取预加固、隔离或托换等措施。 11.8.3应加强地层和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并及时反馈,优化调 整盾构施工参数 11.8.4应根据建(构)筑物沉降速率进行多次壁后注浆,使用快 凝早强注浆材料。 11.8.5盾构穿越运营地铁、铁路、磁悬浮、机场、古建筑等重要建

11.7.1施工前应详细调查地下障碍物。 11.7.2从地面处理地下障碍物时,应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将障 碍物进行清除并及时回填密实,盾构机应具备应对残留障碍物的 能力,确保盾构安全通过, 11.7.3在开挖面拆除障碍物时,可选择带压作业或加固地层的 施工方法,并配备所需的设备及设施,应防止地层漏气漏水,控制 地层的开挖量。 11.7.4盾构直接切削地下障碍物时盾构机应具备切削障碍物 的能力,并采取针对性授术措施,必要时应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强。

8穿越建(构)筑物施工

11.8.1K盾构穿越前,应对建(构)筑物的结构、位置、使用情况、变 形等进行详细调查,评估施工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1.8.2根据建(构)筑物基础与结构的类型、现状和沉降控制值 可采取预加固、隔离或托换等措施。 11.8.3应加强地层和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并及时反馈,优化调 整盾构施工参数。 11.8.4应根据建(构)筑物沉降速率进行多次壁后注浆,使用快 凝早强注浆材料。 11.8.5盾构穿越运营地铁、铁路、磁悬浮、机场、古建筑等重要建

(构)筑物时,还应采取下列施工措施: 1设置试验段,以控制地层变形量为目标,确定施工参数。 2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及时分析反馈,微调施工参数, 3盾构穿越前应进行全面的设备检修保养,穿越期间应连 续施工。 4必要时采取压重等措施,控制隧道上浮。 5盾构穿越后,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补偿注浆,并遵循 “多点、少量、多次、均匀”的原则。 11.9.1应详细查明盾构穿越水域段的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 件、河床状况、勘察孔位置、水位变化净边建(构)筑物情况及保 护要求。 11.9.2穿越前应对盾构密封系统做全面检查和处理,应制定盾 尾渗漏、螺旋机喷涌以及盾构饺接渗漏处置措施,宜在盾构工作 11.9.3应根据水覆土厚度变化,调整盾构开挖面土压设定。 浅覆土水域穿越段应防止切口冒顶、盾尾渗漏、螺旋机喷涌及盾 构铰接渗漏节 11.94k应控制盾构姿态,保证盾尾间隙均匀。 119.5应采取减小对堤岸影响的措施。

11.10小净距隧道施工

11.10.1 隧道净间距小于0.7倍盾构直径的地段为小净距隧道 施工。 11.10.2 施工前,应分析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或隧道同时掘进

11.10.1 隧道净间距小于0.7倍盾构直径的地段为小净距隧道 施工。 11.10.2 施工前,应分析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或隧道同时掘进

时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11.10.3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掘进速度、土仓压力、出渣量、注浆 压力等,减小对邻近隧道的影响 11.10.4应对先行或既有隧道加强监测,根据反馈调整盾构施工 参数。 11.10.5星 壁后注浆应使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 11.10.6隧道同时掘进时,应控制相邻盾构机前后的距离,向时 增加先行隧道施工测量频率和测量台复核频率。 11.10.7可采取加固隧道间的土体,在既有或先行隧道内支设钢 支撑、增强纵向刚性连接等辅助措施,控制地层和逐道变形。 11.11 11.11.1 两条隧道投影面重合的段施工为叠交隧道施工。 11.11.2 2叠交隧道施工顺序宜光开后上 11.11.3先行隧道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地面变形,确保隧道稳定。 11.11.4后续隧道施时,应加强对先行隧道的监测,根据监测 结果及时调整盾构土参数。 11.11.5壁后注聚应使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 11.11.6施过程中可采取注浆加固隧道间的土体,在先行隧道 内支设钢支撑、增强纵向刚性连接、压重等辅助措施控制隧道 变形

11.12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隧道施工

11.12.1当盾构在富水砂性地层或承压水层掘进施工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盾构机应具备向密闭土仓加高黏度泥浆、泡沫和聚合物 的功能,盾尾密封应确保其密封性能指标达到抵抗盾构底部最高

水土压力及注浆压力的要求,螺旋输送机应设有防喷装置。 2施工前应对盾构密封系统做全面检查和处理,应制定盾 尾渗漏、螺旋机喷涌及盾构铰接渗漏处置措施,宜在盾构工作面 附近配备应急抢险设备和物资 3应采取向土仓中注人润滑泥浆或泡沫的措施,加强开挖 面渣土改良,控制地面变形。 4应加强施工参数控制,控制盾构姿态,保证盾尾间隙 均匀。 5壁后注浆应使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加强注浆控制,确保 隧道稳定。 11.12.2当盾构在富水软弱暗浜地层掘进施附,应采取聚合物 饿 11.13有害气体段的盾构隧道施工 11.13.1J 盾构施工前应详细查明盾构穿越段的有毒有害气体种 类、分布、压力等情况,评估有害气体对施工的影响, 11.13.2地层中有靠有害气体过多、压力过大时,必须提前进行 11.13.3盾构机应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施工前应对盾构 密封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处理。 1施工中应加强通风换气,通风设备应延伸至拼装工 商。 Mi1.13.5 施工过程中应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预警,建立分级 预警机制,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大于安全标准的,必须停止推进,采 取隧道内加强通风和隧道开挖面外钻孔放气等措施。 11.13.6在易燃易爆气体地段施工时,相关设备应满足防爆 要求。

11.13.1盾构施工前应详细查明盾构穿越段的有毒有害气体种 类、分布、压力等情况,评估有害气体对施工的影响。 11.13.2地层中有靠有害气体过多、压力过大时,必须提前进行 11.13.3盾构机应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施工前应对盾构 密封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处理。 商。 Yi1.13.5 施工过程中应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预警,建立分级 预警机制,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大于安全标准的,必须停止推进,采 取隧道内加强通风和隧道开挖面外钻孔放气等措施。 11.13.6在易燃易爆气体地段施工时,相关设备应满足防爆 要求。

12.1一般规定 12.1.1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的管片和防水密封条,管片防水密 材料应粘贴牢靠,并验收合格, 12.1.2管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依据设计要求,选择管片类型、拼装方式和拼装位置。 2当在曲线地段或需纠偏时,管类型和拼装位置的选 应根据隧道设计轴线、前一环管态、盾构姿态、盾尾间隙、 进油缸行程差和铰接油缸行程差等参数综合确定。 12.1.3应按拼装工艺要求逐块拼装,郑及时连接成环。 12.1.4管片吊卸应采用满足吊装要求的柔性吊带或专用吊具 并定期检修, 城 12.2拼装准备 122. 管片吊装下井前应再次检查管片类型、破损情况、防水 厨材料粘贴情况和拼装连接件,满足要求后方可吊装下井 12.2.2管片在隧道内应按便于拼装的顺序存放,管片与隧道 间应设置柔性隔离。 12.2.3盾构推进到位后盾构姿态和间隙应符合拼装要求。 12.2.4应对前一环管片环面进行质量检查和确认。 12.2.5应对拼装机具和材料进行检查,拼装吊具须拧紧并进 试吊。

12.1一般规定 12.1.1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的管片和防水密封条,管片防水密封 材料应粘贴牢靠,并验收合格, 12.1.2管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员会 1应依据设计要求,选择管片类型、拼装方式和拼装位置。 2当在曲线地段或需纠偏时,管类型和拼装位置的选择 应根据隧道设计轴线、前一环管用姿态、盾构姿态、盾尾间隙、推 进油缸行程差和铰接油缸行程差筹参数综令确定。 12.1.3应按拼装工艺要求逐块拼装,送及时连接成环

12.1.4管片吊卸应采用满足吊装夏求的柔性吊带或专用吊具,

122.管片吊装下井前应再次检查管片类型、破损情况、防水密 厨材料粘贴情况和拼装连接件,满足要求后方可吊装下井。 12.2.2管片在隧道内应按便于拼装的顺序存放,管片与隧道之 间应设置柔性隔离。 12.2.3盾构推进到位后盾构姿态和间隙应符合拼装要求 12.2.4应对前一环管片环面进行质量检查和确认。 12.2.5应对拼装机具和材料进行检查,拼装吊具须拧紧并进行 试吊。

12.3.1管片拼装应合理选择分块拼装顺序,依次拼装成环,首块 管片拼装须准确定位,成环管片满足质量要求。 12.3.2管片拼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盾构千斤顶的伸缩,使盾构 姿态和开挖面稳定。 12.3.3拼装管片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片及防水密封条损坏 12.3.4应对已拼装成环的衬砌环进行椭圆度测量,确保拼装 精度。 12.3.5环纵向螺栓应全部穿进,两侧外螺数应一致;螺栓应在 12.3.6螺栓复紧不应少于3次,成存盾构推进时、管片脱出盾尾 及脱出盾构台车之前进行复紧螺栓复紧采用扭矩扳手。 12.3.7管片拼装后发现有于0.2的贯穿性裂缝或严重损 坏的管片,应及时调换,成环后遇套管片缺棱掉角损伤,应检查并 12.3.8在曲线段拼装管片时,应正确使用楔形管片,使各管片环 向定位准确 计位置,预先调整盾构姿态和盾尾间隙,确保管片拼装符合要求。 12.4管片拼装质量控制 12.4.1管片应无贯穿裂缝,无大于0.2mm宽度的裂缝,无缺棱 掉角现象。 12.4.2管片防水密封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材料应粘贴牢 固、平整,不得缺损

12.4.3螺栓质量及紧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2.4.4施工阶段管片拼装成环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4.4的 规定。

表12.4.4管片拼装成环允许偏差

注:D为隧道外径(mm)

13.3同步注浆作业及质量控制

3.3同步注浆作业及质量控制

前,应根据注浆施工要求准备拌浆、储浆、运浆

14隧道防水和缺陷处理

14.1一般规定 14.1.1隧道防水应包括管片接缝防水、特殊部位防水和管片本 体防水。 14.1.2隧道防水应满足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 及验收规范》GB50446的要求。 14.1.3缺陷处理包含渗漏水处理和餐修补。隧道渗漏水处理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 定,管片修补应满足隧道结构安全要求修补时机宜在隧道贯 通后。 防水材料检测 14.2.1应对防水密封条、遇水膨胀止水条、螺栓密封圈、自粘性 橡胶薄底,软木橡胶衬垫、管片手孔封堵材料和接缝嵌缝材料进 行检测。 泽2.2防水材料检测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密封条成品应检测截面尺寸误差、净面积、硬度以及 物理性能指标等。 2遇水膨胀止水条成品应检测截面尺寸误差、硬度、拉伸强 度和断裂伸长率、体积膨胀倍率、质量损失率、反复浸水性能。 3螺栓孔密封圈应采用遇水膨胀橡胶制品,应检测硬度、体 积膨胀倍率、质量损失率和反复浸水性能,

4自粘性橡胶薄片成品应检测粘结剪切强度。 5软木橡胶衬垫成品应检测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恒定形变下的压缩可恢复性、压缩应力。 6手孔封堵材料包含聚合物水泥砂浆或速凝型快硬水泥, 接缝嵌缝材料包含聚合物水泥砂浆、速凝型快硬水泥、遇水膨胀 止水胶或聚氨酯建筑密封胶,应各自按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开展 检测。 准的规定。 委 14.3.1遇水膨胀类防水材料在运输和储时,应采取防雨、防潮 措施。 14.3.2防水密封条的长度尽寸预与管片要号匹配,粘贴前须做 好相应沟槽的清洁工作,密封槽肉应居中套箍、粘贴牢固。 管片角隅处宜加贴良粘弹橡胶薄影 14.3.3粘贴防水密封条后的管存堆放,应设置防雨措施,并尽快 使用。 14.3.4,管片席运时要确保防水密封条不失落、不移位。 14.3.5 管片拼装时应严防防水密封条脱槽、扭曲,封顶块拼装时 应保持足够的封口尺寸,并按需涂刷符合设计要求的润滑剂,防 正防水密封条擦坏、变形 Y14.3.6注浆孔及螺栓孔处密封圈应定位准确,并应与密封槽相 贴合。 14.3.7当隧道处于侵蚀性介质的地层时,应采取相应的耐侵 蚀混凝土或外涂耐侵蚀的外防水涂层措施。当处于严重腐蚀 地层时,可同时采用耐侵蚀混凝土和外涂耐侵蚀的外防水涂 层措施

4自粘性橡胶薄片成品应检测粘结剪切强度。 5软木橡胶衬垫成品应检测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恒定形变下的压缩可恢复性、压缩应力。 6手孔封堵材料包含聚合物水泥砂浆或速凝型快硬水泥, 接缝嵌缝材料包含聚合物水泥砂浆、速凝型快硬水泥、遇水膨胀 止水胶或聚氨酯建筑密封胶,应各自按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开展 检测。 14.2.3各检测项目的批次、抽样和合格判定应符合现待真关标 准的规定。

15.1一般规定 15.1.2施工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应根据设计要求弃结合施工 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掘进速度等制定 15.1.3施工监测方案应根据监测对象变量和变形速率等进行 调整,对突发的变形异常情况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15.1.4地面、地下的监测数据以吸盾构掘进机施工参数必须同 步采集,并进行分析。 4 15.1.5监测仪器和设备应满足量测精度、抗干扰性、可靠性等要 求,必要时还应满足实时来集和传输要求, 15.1.6隧道施工监测等级、施巡查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的规定,监测项目 应符合表15.6的规定。穿越江河、建(构)筑物或有特殊要求等 地段的监测项目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15.1.6盾构施工监测项

注:V为应测项目O为选测项目

15.1.7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水准测量法,水准基点应埋设在 变形影响范围外,且不应少于3个 15.1.8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边角测量或GNSS等方法,并应建 立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水位移监测控制点宜采用具有强制对 中装置的观测墩和照准置。 15.1.9采用物理待感器进行测时,应按各类仪器不同的埋设 规定和监测方案求埋设传感器。 15.1.10,当鉴向位移监测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时,静力水准的 埋设、连接、观测、数据处理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测 量精度应与水准测量精度要求相同。 ,1.11监测点应埋设在能够反映变形、便于观测、易于保护的 Y位置。 15.1.12地表竖向位移监测采用的高程系统应与施工测量的高 程系统一致。 15.1.13监测点布设、监测方法、测量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和《城市轨道交通 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

15.2隧道周边环境监测

地下管线等,监测项目应符合表15.2.1的规定

表15.2.1隧道周边环境监测项目

15.2.2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应根据其结构状况、重要程度、影 响大小有选择地进行变形监测。监测点的布设应能够反映邻近 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及倾斜等情况。 15.2.3线路纵向地表竖向夜移观测点应沿隧道中线按一定间距 布设,横向地表竖向位移观测断面应按盾构掘进沿线环境保护要 求重点设置,观测点的布设应欲价表15.2.3的要求。

第15.2.3地表坚向位移观测点布设要求

主:表中W为不小于1.5倍隧道中心埋深

15.2.4邻近地下管线监测点应直接设置在管线上,对无法直接 观测的管线应采取周边土体分层沉降代替管线沉降监测。 15.2.5监测初始值应在盾构机掘进影响该监测区域前10d开 始,直至观测对象稳定时结束, 15.2.6竖向位移监测频率在盾构切口前20m至盾尾脱出后 30m为重点监测时段,不应少于每天2次。盾尾脱出30m后X 当变形速率大于3mm/d,不应少于每天2次;当变形速率在 mm/d~3mm/d时,不应少于每天1次;当变形速率在 0.5mm/d~1mm/d时,每2天1次;当变形速率小5mm/d 以后,可每周1次或更长。 15.2.7盾构穿越建(构)筑物、轨道交通、铁路、桥梁、防汛墙、地 下管线等重要构筑物时,除应对被穿越体链行监测外,还宜增加 周围土体的变形监测。 15.2.8对穿越既有轨道交通、重腰建(构)筑物等周边环境风险 等级较高的工程应提高监测频率)并对关镶监测项目进行实时监 测和后期监测

当变形速率大于3mm/d,不应少于每天2次;当变形速率在 1mm/d~3mm/d时,不应少于每天1次;当变形速率在 0.5mm/d~1mm/d时,每2天1次;当变形速率小于众5mm/d 以后,可每周1次或更长 15.2.7盾构穿越建(构)筑物、轨道交通、铁路、桥梁、防汛墙、地 下管线等重要构筑物时,除应对被穿越体链行监测外,还宜增加 周围土体的变形监测 饿 15.2.8对穿越既有轨道交通、重腰建(构)筑物等周边环境风险 等级较高的工程应提高监测频率)并对关键监测项目进行实时监 测和后期监测。 长 隧道结构监测 15.3.1隧道结构监测应包括隧道竖向位移和收敛变形监测,必 要时应进行水平位移和应力监测。 15.3.2隧道竖向位移监测点每5环布设1点,测点宜设在道床 置两侧的管片上,初测应在隧道衬砌环脱出盾构台车后进行, 隧道沉降测量应每月1次,区间隧道贯通后应及时提供全线隧道 的沉降变化曲线。 15.3.3隧道收敛监测点每5环布设1处,初测应在隧道衬砌环 脱出盾构台车后进行,隧道收敛测量应每月1次,区间隧道贯通 后应及时提供全线隧道的收敛变化曲线

15.3.1隧道结构监测应包括隧道竖向位移和收敛变形监测,必 要时应摄行水平位移和应力监测。 15.3.2隧道竖向位移监测点每5环布设1点,测点宜设在道床 置两侧的管片上,初测应在隧道衬砌环脱出盾构台车后进行, 遂道沉降测量应每月1次,区间隧道贯通后应及时提供全线隧道 的沉降变化曲线。 15.3.3隧道收敛监测点每5环布设1处,初测应在隧道衬砌环 脱出盾构台车后进行,隧道收敛测量应每月1次,区间隧道贯通 后应及时提供全线隧道的收敛变化曲线

15.4监测控制值和预警

15.4.1监测预警标准和预警等级应根据工程特点、监测项目控 制值及施工经验等确定。 15.4.2监测项目控制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 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的规定。 15.4.3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标准时,应及时进行警情报送.并采 取处置措施。 15.4.4预警管理制度应根据监测预警等级和预管标准制定,预 警管理制度应包括不同预警等级的警情报送对象、时间、方式和 流程。 15.4.5当现场巡查过程中发现下列警情之一时,应根据警情紧 急程度、发展趋势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按预警管理制度进行警 情报送: 1周边地表出现突焦朗显沉降隆起)或较严重的突发裂 缝、塌。 2建(构)筑物等周边环境出现危害正常使用功能或结构出 现过大变形、沉、倾斜或裂缝等。 3周返地下管线变形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隧道结构出现明显变形、较大裂缝、较严重漏水。 根据工程经验判断可能出现的其他警情,

15.5资料整理和信息反馈

15.5.1应及时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反馈,并建立监测数 据库。 15.5.2应结合施工和现场环境状况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并应绘 制出环境变形、地表沉降、隧道沉降等时态曲线图

干律文监测数 据库。 15.5.2应结合施工和现场环境状况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并应绘 制出环境变形、地表沉降、隧道沉降等时态曲线图

15.5.3应对时态曲线进行基于概论统计的分析,并对变形趋势 进行预测。 15.5.4监测成果应包括现场监测资料、计算分析资料、各种曲线 图表和文字报告,资料完整清晰。 15.5.5当次施测后应及时提交书面监测成果报告。 15.5.6工程峻工后或监测工作完成后应提供监测技术总 报告。

16.3.1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规、设备操作规程与安

16.3.1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规、设备操作规程与安 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遵守明火动用规定,做好防火、防爆 工作。 16.3.2作业场所应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 火器材,并在现场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 16.3.3施工中应实施监控计划并建立巡视制度,应经进行安 全施工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处理。

测量,并采取预控或纠偏措施

测量,并采取预控或纠偏措施

16.5.1施工前应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对工程中重大风险源进 行详细排查,编制项目应急预案。 16.5.2应根据应急预案进行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对有效性和 可操作性实施评价并改进。 16.5.3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响应,组织 应急救援,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间上报

17.1一般规定 17.1.1盾构机维修保养应包括再次使用前维修保养和施工过程 中日常维修保养。 17.1.2再次使用前维修保养应制定专项方案 17.1.3日常维修保养应遵循预防为主、态检测、强制保养、按 需维修、养修并重的原则。 17.1.4应针对各类型盾构,识别维修过程中的关键工件、关键工 序,并对关键工件、关键工序实施过程监挖 17.1.5应做好盾构机维修像养现场的安全、消防、保卫、文明施 工、环境保护等工作。并对设备采展防护措施。 17.1.6工厂验收合格后,投六用前应开展动态保养。 盾构机再次使用前维修保养 再次使用前维修保养应包括:切削刀盘、刀盘驱动系统、 唇构机主机、中心回转接头、管片拼装机、螺旋输送机、推进系统、 铰接系统、同步注浆系统、盾尾密封系统及各辅助设施设备维修 保养。 17.2.2盾构机维修保养后应进行总装及调试,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盾构主机应装配合拢,后配套拖车和管线均应安装到位: 铰接盾构应满足铰接系统试车条件

2盾构机调试应首先进行分系统调试,然后进行整机联动 调试并确认连锁控制功能。 17.2.3盾构机调试结束后应进行工厂验收,工厂验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应根据验收大纲进行自检 2应审查自检报告、维修过程资料,按照调试验收大纲要求 逐项检查盾构机功能指标,出具工厂 维修验收合格证书。

17.5盾构机应急保障

17.5.1盾构施工过程中应建立24h盾构机应急保障体系,确保 人员、物资及时响应。 17.5.2应急保障工作应及时记录。

422 全现浇轻骨料混凝土施工工艺18.1.1隧道防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表18.1.4隧道轴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

18.2.1隧道的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表18.2.1的 规定,

18.2.1隧道的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表18.2.1的 规定。

表18.2.1隧道的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会信息公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案供许可时首先应该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怀宜”。 4)表示又选择,在一定禁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条义净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GBT 39789-2021 焊缝无损检测 金属复合材料焊缝涡流视频集成检测方法.pdf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GB/T22082 《无机防水堵漏材料》GB23440 4 《混凝七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信息公共 5《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L50080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 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CR$0308 11《盾构法隧道施五发验收规范GB50446 12《城市轨道交通程监测质术规范》GB50911 13《二氧化碳体保护爆艺规程》JB/T9186 14《聚氨酸建筑密封胶》JC/T482 15《聚台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 15K《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JC/T203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18《遇水膨胀止水胶》JG/T31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