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TJ08-2040-2021 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技术标准.pdf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 工程设计 4.1 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 4.2 空调监控: 8 4.3 电气设备用能监控 11 4.4 可再生能源系统监控 15 4.5 给排水系统监控· 17 4.6 遮阳及门窗启闭监控 19 4.7 室内环境监控 4.8 体化智 24 5 安装及验收 27 6运行维# 附录A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调试报告交付表式32 附录 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试运行报告表式 42 标准用词说明 51 引用标准名录 52 条文说明 5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thisstandard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52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0.1为规范本市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的设计X
1.0.1为规范本市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的设计 安装、验收和运行维护HJ 848-2017标准下载,提高公共建筑节能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 1.0.3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建设,应全面贯彻国家关 于建筑节能、绿色、健康建筑的政策,积极推行公表建筑绿色及节 能工程智能化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效率。 1.0.4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的 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租关标准的规定。
是指公共建筑中的包括空调、给排水、照明和动力机械等各 类建筑用能机电设备系统和设备的总称。 2.0.2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intergradedenergy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应用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对建筑内用能系统及设备的运行 信息予以采集、显示、分析、处理与整合,为建筑的运营管理者提 供基于能耗数据的用能系统能效管理新设备优化运行策略的系 统。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既可收独立建设,也可以作为智能化 系统集成平台的一个子系统存在
2.0.3信息采集装置infpationcdilecto
2.0.3信息采集装量
应用通信、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等技术,对建筑用能系统与 设备的运行状态等通过传感器丝数据预处理与传输,用以实现 各用能设备状态的感知、预处理或缓冲、输出及局部的监控,从而 获得用能系统的状态信息。 2.0.4,长体化智能机电 smart intergraded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统的设备与功能集成人配电箱(柜)中,应用控制、网络通信、人工 智能及大数据等技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空调、动力、照明等电气 设备进行一体化供电与监控的技术
3.0.1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设计应在各用能系统实 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各类机电设备进行配接,实现公共建筑 节能监控及优化管理的功能 3.0.2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应具有建筑综合能 效管理、空调监控、电气设备用能监控等基本功能当项目需要 时,应具有可再生能源系统监控、给排水系统监控、遮阳及门窗启 闭监控、室内环境监控等功能。当技术经备合理时,宜采用一体 化智能机电技术实现上述功能。 3.0.3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律能化设备及功能配置,应根据 建筑规模、使用功能、用能特征及运行管理方式等状况与因素,采 取适用的智能化技术措施 3.0.4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采集的信息应符合节能监控及相
4.1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
4.1.1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应包括感知层、通信层和系统应用 层。可按图4.1.1将用能设备各监控子系统集成一起,实现基 于联网技术的管理和操作。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应符合下列 规定:
图4.1.1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构架示意图
1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的感知层应使用智能仪表、电子 标签、传感器、干接点等信息采集装置,采集所监测设备和环境的 信息。 2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的通信层应把感知层传递上来的 数据接入基础架构统一的传输网络中,完成感知层与应用层之间 的信息交换与通信
3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的应用层应对感知层采集的数据 进行分析、存储和处理,实行设备系统协同管理。 4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应能识别和告警数据质量异常, 应包括识别单点数据质量异常、综合数据质量异常等情况
持通过曲线、直方图、饼图、排名、表格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3应具有对不同时段的能耗进行汇总和对比分析的功能, 包括峰平谷、上班/非上班、周末/周中等,对不同时段用能进行趋 势、占比和排名分析, 4应能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示建筑物各楼栋、楼层、房间、 设备等的相关数据,包括能耗量、设备运行参数、环境参数等。X 5应监测显示集中冷热源系统的运行参数,计算并显示系 统的使用能效COP值。 6应根据设定的计费方式对各用能单元的费用进行统计, 支持多种能源单一价、复费率等计费方式,支持用能费用账单的 导出。
4.1.5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应具有下
1应对各类能源(包括电、水、气等进行趋势、排名和同环 比分析,支持年、月、周、日等多种时间跨度,支持曲线、折线、直方 2应根据建筑项目需进行指标义,包括单位面积能耗、 人均能耗等多种指标;支持将实际搭标与现行行业标准、企业管 理标准、历史数据等洛类参考馆连行对标, 3可支持能源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进行分析 和计算,以能耗流向图的形式显示用能走向,定位主要耗能路径。 4应能采集设备参数与设备运行时间等变量,对设备开机 时间待机时间、停机时间以及利用率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设备 和用率。 5应支持根据建筑能源计划、节假日、季节、天气等因素对 能耗进行预测,支持实际能耗与预测能耗的对比分析,支持通过 机器学算法不断提升预测精度 6应支持根据建筑总体用能计划,录入能耗定额数据,将实 际能耗数据与年度、月度、日能耗目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耗目 标完成情况
4.1.6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应支持数据共享的通信协议,并应 满足下列要求: 1应支持OPC、Modbus、TCP、IEC104、WebService、Http 等互联网开放协议,将原始采集数据共享至第三方系统 2应支持通过WebAPI、Socket、Https等方式将能耗数据 上传至市能耗监管中心。上传数据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 规范《公共建筑用能监测系统工程技术标准》DGJ08—2068的 要求,
4.1.7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应具有下列扩展功能:
1实时数据更新频率≤5s。 2非统计性数据查询响应时间≤2s。 3 统计性数据查询响应时间≤4S。 4 系统最大可接人点数≥10方。 5历史数据存储时间≥5年。 6有效数据百分比≥95%。 7 用户并发数≥20。 公 4.1.10 )其他系统提供给综合能效管理系统数据,宜采用Medbus 4.2空调监控 4.2.1空调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集中供暖与空调系统应采取包括各类参数监测、运行状 态显示、调节与控制、工况转换用能计量等监控措施。 2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应设置自动启停控制装置。控制装 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表服务区域晨否有人等控制模式,实现设 3有集中控制需求的分体式空调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装 置,控制装置检具备运行状态、运行模式、运行温度等监控功能; 宜包括环境温度、湿度、空调健康状态等参数的采集功能。 公用能计量应包含下列内容: 1)锅炉房、热力站和制冷机房的燃料消耗量、耗热量、耗电 量、供热量、供冷量及补水量。 2)采用集中冷源和热源时,在每栋建筑的冷源和热源入口 处以及需要独立计量的用户单元,应设置冷量和热量 计量。 3)锅炉房、热力站和制冷机房的循环水泵的用电量。 4)建筑内部需独立计量的区域,应分别设置冷量、热量、电
实时数据更新频率≤5S。 2非统计性数据查询响应时间≤2s。 3 统计性数据查询响应时间≤4s。 4 系统最大可接人点数≥10万。 5历史数据存储时间≥5年。 6有效数据百分比≥95%。 用户并发数≥20。 4.1.10 其他系统提供给综合能效管理系统数据,宜采用Modbus 公共
4.2.1空调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集中供暖与空调系统应来取包括各类参数监测、运行状 态显示、调节与控制、工况转换用能计量等蓝控措施。 2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应设置自动启停控制装置。控制装 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表K服务区域否有人等控制模式,实现设 3有集中制需求的分体式空调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装 置,控制装置检具备运行状态、运行模式、运行温度等监控功能; 宜包括环境温度、湿度、空调健康状态等参数的采集功能。 公用能计量应包含下列内容: 1)锅炉房、热力站和制冷机房的燃料消耗量、耗热量、耗电 量、供热量、供冷量及补水量。 2)采用集中冷源和热源时,在每栋建筑的冷源和热源入口 处以及需要独立计量的用户单元,应设置冷量和热量 计量。 3)锅炉房、热力站和制冷机房的循环水泵的用电量。 4)建筑内部需独立计量的区域,应分别设置冷量、热量、电
能计量装置。 5)集中式空调冷热源系统的冷、热水主管上应设置能量信 息采集装置,并在相应用电设备的供电回路上设置电能 计量装置,以便考核系统实际运行效率。 4.2.2集中空调系统应根据冷源和热源主机、冷却塔、水泵和空 调末端设备等的技术特点,制定相应的节能运行策略。 4.2.3冷热源系统应具有下列监控功能: 1应对系统冷热源的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监测,可银据负 荷情况对机组采用最优控制 2锅炉房和热交换机房应设置供回水温度蒸汽压力与流 量、热水压力与流量的监测装置, 3应对冷水(热泵)机组、水泵、阀门孙盗却塔等设备进行顺 序启停和连锁控制。 4应对供、回水温度及压差避行控制和监测。 5应对水泵进行台数控制,宜采用流量优化控制方式。 6应对二级泵进行自动变速控制宜根据系统供回温差、末 端压差等控制转速。 7应对冷却塔风机进行合数控制,宜对冷却塔风机进行变 速控制。 8应对冷却塔进行自动排污控制。 9 宣根据冷负荷量和机组运行状态对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进 行优化设定 11 宜能按累计运行时间进行设备的轮换使用。 12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应根据室外气象条件自动调节供 水温度。 13冰蓄冷系统应根据工艺设置多种运行模式,具有运行参 数设置、运行模式的自动转换、控制蓄冰设备融冰速度、主机供冷 量调节、主机与蓄冷设备供冷能力的协调、蓄冷设备蓄冰量显示
各设备启停与顺序启停等监控功能
各设备后停与顺序后停等监控功能。 4.2.4水蓄冷(热)系统应根据工艺设置多种运行模式,并应具有 运行参数设置、运行模式的自动转换、控制蓄冷(热)水罐充放速 度、主机供冷(热)量调节、主机与蓄冷(热)水罐供冷(热)能力的 协调、蓄冷(热)水罐水温及斜温层位置显示、各设备启停与顺序 启停等监控功能。 X 的凝结水,凝结水回收系统应采用闭式系统,并应根据要求 (如:重力、背压和压力凝结水系统)进行监控设计,对回收的凝结 水流量、温度进行检测与计量
4.2.6空调风系统应具有下列监控功能:
1应对风机、风阀和水阀进行启停连锁控制。 2应按使用时间进行定时启停制,宜对启停时间进行优 化调整。 3当采用变风量系统时,空调机组的风机应采用变速控制 方式,并应采集末端装置的送风温度、风速和风阀的开度;当采用 定静压系统时,应采集风管压力。 4过渡季宜来用加大新风纯的控制方式,并实现新风量和 排风量的同步控制。 5应蓝控空调送风温湿度、回风温湿度和新风温湿度。 6人员密度相对较高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 求控制。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值,实现新风按需动态控 制,节约新风处理能耗。 7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优化调节室内温度设定值。 8全新风系统送风末端宜采用设置人离延时关闭送风末端 的控制方式, 9应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故障进行报警。 10过滤器应设置超压报警或显示。 11风机盘管应采用电动水阀和风速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宜
设置常闭式电动通断阀,公共区域风机盘管应满足下列监控 功能: 1)应对室内温度设定值范围进行限制。 2)应按使用时间进行定时启停控制,宜对启停时间进行优 化调整。 12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宜根据室内温度对 风设备进行运行台数控制或转速控制。 13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应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定 启停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挖制 4.2.7宜设置室内热舒适监测与发布系统,当设量应满足下列 要求: 1宜监测室内温度、湿度、空调能耗参数,在每层公共区 域实时显示温湿度,存储至少1年的监测数据。 2发布系统宜结合人员在率情况及监测数据,指导通风 空调系统运行。 X 4.3少)电气设蓄相能监控 城 4.3.1电气设备用能监控系统或功能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 设规范《公共建筑用能监测系统工程技术标准》DGJ08一2068的 规定。 43.公电气设备用能监控范围应包括电力设备监控、照明系统监 控、电梯监控、充电桩监控、冷热电联产系统等, 4.3.3电力设备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高/低压配电柜、变压器、发电机、低压配电箱(柜)进 行监控。宜包括对电能质量调整装置、配电母排等设备进行 监控。 2 电力设备监控应采集下列信息: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
设置常闭式电动通断阀,公共区域风机盘管应满足下列监控 功能: 1)应对室内温度设定值范围进行限制。 2)应按使用时间进行定时启停控制,宜对启停时间进行优 化调整。 12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宜根据室内温度对 风设备进行运行台数控制或转速控制。 13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应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定 启停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挖制 4.2.7宜设置室内热舒适监测与发布系统,当设量时应满足下列 要求: 1宜监测室内温度、湿度、空调能耗参数,在每层公共区 域实时显示温湿度,存储至少1年的监测数据。 2发布系统宜结合人员在室率情况及监测数据,指导通风 空调系统运行 A
4.3.1电气设备用能监控系统或功能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 设规范《公共建筑用能监测系统工程技术标准》DGJ08一2068的 规定。 4.3.2电气设备用能监控范围应包括电力设备监控、照明系统监 择、电梯监控、充电桩监控、冷热电联产系统等。 Y4.3.3电力设备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高/低压配电柜、变压器、发电机、低压配电箱(柜)进 行监控。宜包括对电能质量调整装置、配电母排等设备进行 监控。 2电力设备监控应采集下列信息: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谐波、开关状态、故障 报警等。 2)变压器的温度、超温报警状态、散热风机启停状态等。 3)0.4kV进线侧及重要回路的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 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谐波、开关状态及故障 报警等。 ? 4)配电回路所采集的电力参数信息宜包括电压、电流,有 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开关状态、故 障报警等数据 5)对特别重要负荷的配电母排,可采集母排之间、母排与 其他设备之间连接处的温度,并设置篇温报警功能。 3电力设备监控感知层可由传感器力仪表、配电设备辅 助触点、控制器、通信模块等组成,也可采用集监控、计量、通信、 计算、存储等为一体的智能配电设备通信接口应满足TCP/IP、 ModbusRTU、IEC61850等通信协议。W 4控制平台应具有设备资产管理、电能效管理、预测性维 4.3.4照明系统监格应符合规定: 1室内主要功能空间宜设置集中监控照明系统,照明质量 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2照明系统应集中监控室内公共区域照明、泛光照明、景观 照明等,可监控大空间区域、多功能厅、重要会议厅(室)、报告厅 装区域的照明。 3集中监控照明系统的采集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集照明监控回路的工作状态。 2)宜采集被监控区域的环境照度, 4集中监控照明系统的控制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使用时间,自动开启或关闭所在场所的部分或全 部照明
2)有大然采光的区域,宜根据大然采光照度自动调节或升 关所在场所的照明。 3)宜根据工作场所是否有人员,自动开关所在场所的 照明。 4)应根据使用环境的特殊功能需求,设置不同场景的控制 模式。 X 照明集中监控系统宜具备良好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可 实时显示和记录所控照明系统的各种相关信息并自动生成分析 和统计报表,并预留与其他系统的联动接口以及与综合能效管理 系统的通信接口
4.3.5电梯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台电梯应选用集选控制方式:2个 及以上并列设置的电 梯应采用群控方式。 2电梯监控系统应设置与电梯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 3电梯监控系统应通过电梯自带控制系统获得电梯运行工 况、停靠楼层、故障状态等信意。 4电梯监控系统应通过电能量系统获得电压、电流、有功 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消耗、谐波等电气参数。 4.3.6充电桩盘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436的圳宝
表4.3.6充电桩监控系统设置要求
充电桩监控系统信息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采集充电设施供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保护信息、电
4.4可再生能源系统监控
4.4.1建筑物常用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监控应包括地埋管地源热 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等。 4.4.2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并符合下列 规定: 1系统监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具有运行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彩用能分项 计量等监测功能以及调节与工况转换、设备连锁与自动 保护等监控与管理措施等。 2)宜设置分楼层、分室内区域、分用序的冷热量计量装置。 3)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在热象机房附近设置室外温、湿 度传感器,并对传感器进谷必要保护。 4)系统在运行中应对地下换热器的分、集水器进行压力和 温度监测,应对连接在分集水器上的回水管支路进行温 度监测,宜设置温度高(低限和压力高(低)限报警。 5)系统在运持中应对地换热器循环水总流量和热量进 行监测。宜对地下换热器各分组循环水流量进行监测。 6)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宜监测岩土温度的变化,建筑面积超 k过10000m的项目,温度监测井不少于2个。 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宜采用集中监控系统并具有数据 上传的功能;未采用集中监控系统的,宜采用就地的自 动控制系统。 2)地埋管换热器应通过电动阀门实现分组控制,能在部分 负荷情况下对水源热泵机组实行分组交替运行。 3)复合式地理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辅助散热/加热装置应能 够独立控制并单独运行,在部分负荷下具备地埋管换热
器与辅助散热/加热装置灵活转换运行的能力。 4)系统设备自动方式运行时,系统中的相关辅助设备应与 热泵机组进行电气连锁,顺序启停,应设置必要的措施 防止所有热泵机组同时启动。 5)水源热泵机组运行时,宜根据地理管进、出水的温度对 地埋管换热器组群、辅助热源(汇)的切换和启停进行按 3地源热泵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应具备与楼宇自动化管理平 4.4.3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并符合下列 规定: 1 系统监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监测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监测集热器、贮热水箱的 温度。 2)应监测系统设备、阀的运行状然,故障状态。 3)应监测贮热水箱的液位。, 4)应监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进出水量。 5)应监测太能热水系究的能耗 2系统包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功能,其节能优化控制应满 足下列要求节 采用温差循环运行控制设计的即热系统,温差循环的启 动值与停止值应可调。 海 2)开式即热系统及开式贮热水箱的非满水位运行控制中, 当水箱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应采用定温出水,然后自 动补水,在水箱水满后再转换为温差循环。 3)温差循环控制的水箱测温点应在水箱的下部。 4)集热器面积大于300m的集热系统,代表集热器温度 的高温点或低温点宜设置一个以上温度传感器。 3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具备与楼宇自动化管理平台或建筑综
合能效管理平台及其他平台兼容的通信接口。 4.4.4光伏发电系统和风能发电系统应设置集中监控系统,并符 合下列规定: 1系统应采集下列信息: 1)系统电压、电流、日发电量、累计发电量等参数。 2)通过10kV(6kV)电压等级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应监 测包括系统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并网点电压和频 率、并网状态、逆变器状态、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然态等 信息。 2光伏发电系统和风能发电系统应在配电系统的并网处: 设置关口数字多功能计量仪表,并具有有功延夜向,无功四象限 等功能。 茶 3建筑物光伏发电和系统风能发电系统在公共连接点装设 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应符合璨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监测设 备通用要求》GB/T19862的有关规定。 X 4.)给排水系统监控 城 4.5.1给排水系统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给排水系统的水位、压力等状态对给排水装置进 行监控人 应根据热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状态对加 热设备的台数、循环水泵和补水泵进行监控。 4.5.2给排水系统信息采集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集给排水系统的水位、流量、压力等信息 2应采集热水系统的供水和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信息。 4.5.3给水系统应具有下列监控功能: 1应对给水箱、水池的高水位和低水位状态进行监视。 2应对给水系统水泵的运行、故障及手控和自控状态进行
检测。当采用变频控制的水泵时,应对频率进行监控。应自动累 十设备运行时间,确定主、备用泵的轮换并做维护提示等。 3应根据高位水箱水位的高低监控水泵的启停。 4应根据变频给水系统水管出口压力控制水泵的启停或调 节水泵转速
4.5.4排水系统应具有下列监控功能:
1应根据排水系统集水坑(池)位的高低控制水泵的启停。 2应对排水系统的溢流水位的状态报警。 3应监视水泵的运行、故障、手控和自控状态,自动累计设 备运行时间并提示维护。 4.5.5热水系统应具有下列监控功能: 1应具有运行状态、台数控制、热水循环泵和补水泵启停的 监控。 2供热温度应具有自动调节捷制和能耗累计的统计功能。 4.5.6节水灌溉系统应具有下列监控功能 1应监视灌溉水泵的运行状态监控灌溉系统的电磁阀或 电动阀。 2用水量宜接能效监管台。 4.5.7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宜设置 远程控制,检具有下列监控功能: 1监控水池水位及其控制的阀门。 2应对系统耗用的水、电进行单独计量;应对处理后的水量 进行计量。 3宜监控系统内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 4应在线或人工现场监测水质。 5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应预留通信接口接人管理平台。 4.5.8雨水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宜设置远程控制,并 应具有下列监控功能: 1应监控中水贮存池、调节池的液位及其控制的阀门
2应对系统耗用的水、电进行单独计量;对处理后的水量进 行计量。 3宜监控系统内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 4应在线或人工现场监测水质。 5中水系统控制器应预留通信接口接人管理平台
4.6遮阳及门窗启闭监控
4.6.1自动遮阳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遮阳系统宜具有日光、风雨及场景等节能监控功能;系统 宜具有根据物业的使用要求实现个性化操作的套他控制措施。 2遮阳系统应根据使用和环境条件等要求,按所设定太阳 照射方位角自动调节室外遮阳板的角度和高度。 3系统宜根据日光对建筑的照射强度,控制嵌人式遮阳百 叶帘或室外遮阳板与太阳照射的方位角高度角同步到相应 角度。 4.6.2自动门窗开启系统宜符合规定: 1系统在室内需要供冷的过渡季节里,宜对建筑的可开启 窗户进行开关状态控制。 2系统箕具有室外温感的联动控制功能,有效地利用自然 通风循环降低建筑能耗。 系统宜对建筑中的区域通道门或房间门,实施与人员出 管理相结合的对门的启闭控制。 4.6.3自动遮阳系统和自动门窗开启系统的联动控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系统应按建筑物所设定的室内外温差值,宜对建筑的外 层通风窗的启闭状态或启闭度实施节能控制。 2系统宜按建筑物出人口门启闭的管理要求,实现与室内 的空调、照明等能源设备启停的节能联动控制
3系统宜根据门窗的启闭状态,综合控制室内空调、照明系 统的启停。 4系统应为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计划用电和负荷管理提 供可操作的监控手段
4.7.1室内环境监控应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光环境、噪声等。 4.7.2建筑物的人员密集场所宜设置空气质量监控公系统, 宜与建筑物信息发布系统结合,室内空气质量指数定期公示。 4.7.3当监控室内PM10、PM2.5、二氧化碳浓度时,监控系统应 具有参数越限报警、事故报警及报警记录能,并宜设有系统或 设备故障诊断功能。存储介质和数据率应能记录连续一年以上 的运行参数和实时显示等功能。彪 4.7.4空气质量监测应与室内空气质量调控设备组成自动控制 系统。 置,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应具备远程手动启停和根据时间启停 的功能。 4.7.6室内要功能空间应设置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的监测 与控制系统,监测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室、会议室、商场、影剧院、展厅、餐 房等公共空间及人员长期逗留的空间,应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 碳,宜监测颗粒物、甲醛、TVOC等参数。 2应在地下车库监测一氧化碳参数。 3应实时获取环境质量调控设备的运行、故障、手自动状 态、设备累计运行时间等参数。 4.7.7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宜包含下列功能:
2自动调节与控制功能。 3工况自动转换功能。 4设备自动保护功能。 5信息发布及交互功能。 4.7.8对噪声控制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宜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4.7.9室内环境监控监测设备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规定: 次仪表匹配, 2传感器应设置RS232、RS422或RS485通信接凸,监测 设备宜具有数据记录、存储、显示、输出功能。 3温度、湿度传感器: 1)温度、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宜布测点温、湿度范围的 1.2倍~1.5倍。 饿 2)温度传感器不确定度的冻偏差应为士0.2℃。 3)湿度传感器不确定度的允许偏差为士5%。 4二氧化碳传感器置用非色散红外技术,其设置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测量范患为400m~5000ppm;最小分辨率应为 1PDn 2)24斤零点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士2.5%,24h量程漂 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士2.5%。 3)传感器的比对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 海 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T18204.2的规 定,且总不确定度应小于20%。 4)预热时间不应大于180S,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0S,恢复 时间不应大于60S。 5一氧化碳传感器宜采用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 6PM2.5传感器宜采用激光散射、扩散充电技术,其设置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范围应为0.001mg/m3~0.5mg/m;最小分辨率 应为0.001mg/m3。 2)24h零点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士2.0%,24h量程漂 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士2.0%。 3)应采用重量法和微量震荡天平法对传感器进行对比测 试,且总不确定度应小于20%。 7甲醛传感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范围应为0.01mg/m3~0.5mg/m;最小分率应 为 0.01 mg/m3。 2)预热时间不应大于180s,响应时间不应天于60s,恢复 时间不应大于60S。 3)应采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对传感器进行比对测试,且总 不确定度应小于30%。 8TVOC传感器的设置应符合下 下列规定: 1)测量范围应为0.1.mg/Am3~2.&g/m3。 2)最小分辨率应为1mg/ 3)预热时间歪应大于180应时间不应大于60s,恢复 时间不应孕手60s 4)24h点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士2.5%,24h量程漂 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士2.5%。 4.7.10 传感器应采用自动或手动方法进行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校准24h零点漂移不应超过满量程的士2.5%,24h量程漂移 不应超过满量程的士2.5%。 Y4.7.11温度、湿度传感器每连续运行1年,PM2.5、二氧化碳、甲 醛、TVOC传感器每连续运行半年后宜进行性能现场校验。当传 感器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更换。 4.7.12传感器设备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在建筑典型功能空间设置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室内面积 50
置2个传感器,室内面积天于200m宜设置3个传感器。 2壁挂式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空气流通且应能 反映被测房间空气状态的位置。安装在风道内的温度、湿度传感 器宜位于风道截面中心位置,且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 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安装。 3二氧化碳、颗粒物、化学污染物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 规定: 1)传感器应安装在空气流通测点距离地面高度m~ 1.5m 2)测点应避开通风口、通风道等风速高的区域。 4PM10和PM2.5探测器的安装宜符合列规定: 1)宜设置在室外空气进入室内的域。 2)宜安装在空气流通测点距离地面高度1m~1.5m。 5应根据环境温度、湿度对传感器测量的影响确定风道内 的二氧化碳、颗粒物、化学污染物等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传感器不 确定度的评定测试工况应实际工况帮似,不确定度的评定及计 算方法应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拿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 6设置在地下车库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每个防火分区设置数 量不宜少于个,且每个探测器探测空间面积不宜大于300m²,安 装高度距离地面1m~1.5m。 4又3室内环境监控应符合下列技术规定: 控制部件/控制器,由控制器对设备进行调节控制,同时,将所接 受到的传感器信息及所控设备的实时状态参数发至综合能效监 控系统;送排风设备有联锁控制关系的,应由控制器间互相通信 完成联锁控制,不应依赖综合能效监控系统下发指令。 2系统对所有参数的记录不应少于1年,环境参数和设备参 数应具有以趋势图的形式进行显示、比较,为管理方后期对环境监
控系统本身的维护和设备节能运行的管理,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3宜设置室内主要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装置 4可设置室内环境噪声超标实时报警装置。 5房间污染物浓度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宜 根据房间内污染物浓度控制目标及设备、人员的使用状况进行系 统的调节。 6宜根据系统形式选择开关控制或连续性控制 4.7.14建筑物可设置水质在线监测装置,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应 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1生活饮用水、直饮水、游泳池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具有监 测浊度、余氯的功能 2非传统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具有监测浊度、余氯、pH 值、TDS的功能。 3应及时公示各类用水水质的检测结果。通过建筑物信息 发布系统平台公示水质报告:信息发布平台具有用户水质状况查 询功能模块并能得到及时发馈。 本化智能机电 4.8.1 建筑设备监控与节能管理宜采用强弱电一体化智能机电 设备 4.3.21 体化智能机电系统应具有建筑设备监控、电力监控、照 的功能。 4.8.3 一体化智能机电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4.8.3一体化智能机电系统应满足下列要寸
1应具有设备用能采集及能效评估的功能。 2应提供被控设备专用节能控制策略 3应采用具有自动PID调节其他智能调节算法功能的控 制器,并内置针对不同机电设备挂制参数的就认经验值。 4控制器应具有温度力、PIV我其他智能控制算法、最 低频率等参数设定值输界面,可脱离监控主机独立运行。 5应具有本地微态显示及参数设置功能,包括设备启停控 制、PID或其他能控制算法相关参数设定、运行及故障信息、周 计划时间表单日累计使用/停用时间、电能参数。 6核心控制部件应采用方便快速更换的模块化架构。 智能化控制器应满足照明、给排水、空调、通排风、冷热 源、电梯等设备的节能控制、环境质量控制、时间表控制,应具有 各类传感器的信号接口和执行机构的控制接口。 8一体化机电设备应采集的电能耗、电压、电流、剩余电流 等信息,宜采集温度、电气元件故障等信息,可通过现场总线,传 输至综合能效管理系统。
设备箱/柜内应合理布局,满足电磁兼容要
2与变频器同箱/柜安装时,应考虑散热通道,柜内配电和 智能化部分应采用金属板隔离。 3通信进线应采用单独布线,避免和配电线路共路由 4柜面宜采用液晶操作面板,可设置启动/停止、手自动、运 行显示等参数 4.8.6一体化智能机电应提供带有标识的配电和智能化设备接 线端子排及前端设备接线表、控制原理图等资料。
5.0.1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安装及验收的程序 和组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的规定。 5.0.2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应作为建筑节能工 程的子分部工程组织实施,其安装及验收应与建筑主体工程或建 筑节能分部工程同步进行。该子分部工程宜包括建筑能效综合 管理系统、空调监控系统、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监 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遮阳及门窗空闭监控系统、室内环境监 控系统等分项工程。 5.0.3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内容应包
和组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应作为建筑节能工 程的子分部工程组织实施,其安装及验收应与建筑主体工程或建 筑节能分部工程同步进行。该子分部工程宜包括建筑能效综合 管理系统、空调监控系统、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监 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遮阳及门窗空闭监控系统、室内环境监 控系统等分项工程。 5.0.3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内容应包 括下列内容: 2系统检测合格。 3竣工验收文件完整。 4检测目符合设计要求。 5运行管理队伍组建完成及节能管理制度健全。 运行管理人员已完成培训并具有独立上岗能力。 .4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相关的工验收文 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合同技术文件。 2峻工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系统结构图、系统控制原 理图、控制系统配电箱电气原理图、相关监控设备电气接线图、控 制室设备布置图、设备清单、监控点数表)。 3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
5.0.3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内容应包
3竣工验收文件完整。 4检测顶目符合设计要求。 运行管理队伍组建完成及节能管理制度健全。 运行管理人员已完成培训并具有独立上岗能力。 .4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相关的竣工验收文 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合同技术文件。 2竣工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系统结构图、系统控制原 理图、控制系统配电箱电气原理图、相关监控设备电气接线图、控 制室设备布置图、设备清单、监控点数表)。 3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
4设备和软件的产品说明书。 5 设备及系统调试记录。 6 系统检测报告。 7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8进场设备和材料验收文件 9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 10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核查检验批验收记录。 11系统试运行记录、报告。 5.0.5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中应包含: 1各类机电系统在各个时段(冬季、夏季和过渡季节)节能 控制要求和对应的控制策略说明。 2各系统间功能联动要求,功能切换障略等。 3各子系统与综合平台数据的编码格式与接口协议。 5.0.6设备和软件的产品说明书应包括: 1各控制系统的页面响应时间、控制命令响应时间、报警信 号响应时间及运行参数刷新间。, 2系统几余设备的故障检测切换时间等要求。 3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的报警和显示功能要求。 4其他设文件或合同规定中有要求,但单项设备产品说 明书中未包含的系统和软件的性能要求。 5.0.7,较工验收前,建设方或检测机构应依据合同文件和设计文 件,改及本标准第6章规定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明 确检测评估的时间节点,并经业主批准实施 5.0.8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的检测从时间节点 上宜分为峻工验收阶段检测和系统综合二次评估检测。峻工验 收阶段检测报告应作为峻工验收依据收入验收资料中。 5.0.9系统检测评价可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检测项目应满足 设计文件要求,与系统操作手册中的技术方案相一致,并符合产 品说明书中的技术规格要求
6.0.1应编制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 程序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用以收集、传递 资讯、控制作业流程或证明作业流程执行记录表单等。 6.0.2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23331要 求,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6.0.3应根据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定期检查调试情况,实施保养计 划,根据运行检测数据进行设备系统的运希化 6.0.4应记录、分析与核查智能化系统的节能运行数据,定期提 交优化运行建议。 6.0.5应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系统管理。 6.0.6运行维护工作范围包括节能工程相关的环境、设备、软件,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障机房管路的完擎性,无漏水隐患;温度、湿度、洁 净度、有害气体浓度的物理环境应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2应保障智能化系统的供配电、UPS、接地系统、软件等正 常运行人 应保障智能化系统软件的可靠运行。 的更换工作,并记录。 5预防性维护应包括有计划保养、补充消耗品、更换元器件 的维护工作,并记录。 6预测性维护应基于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征兆,提前于 生命周期或维护周期进行的维护工作,并记录。 7应根据运行维护记录,分析并优化运行方案,
8应根据运维合同约定制定维护保养方案,包括日程维护、 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护及优化。 6.0.7故障维修应包括质保期、保修期内和保修期外的维修,且 应符合下列要求: 1质保期的维修应包括免费的设备维修或更换的厂家 维修。 2保修期内的维修应包括建设方或外包的自主维修,渠道 服务或原厂服务的厂家维修。 3保修期外的维修工作应由建设方自理。 6.0.8维修价值低或达到使用寿命的设备应报废开更新 6.0.9运维期间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防雷及接 地、智能化设备运行的安全监测应按周期通在自检自评或第三方 评测。 6.0.10 自检自评宜符合下列要求 1检测主体宜由运维方建设方、物方组成。 2检测内容宜包括外观检查和功能性测试。 3检测报告宜包括书面检测结论及整改措施。 6.0.11根据主管部力要求或身情况,运维方可委托第三方对 系统评测,并符谷下列要求: 1评测全体应具有相关资质。 6.0.12应用安全应包括权限认证和管理,根据不同的角色授予 查看或修改权限(设置、修改、删除),通过用户账户以U盾或密码 的认证方式进行访问,宜限制IP地址范围、访问时间段或设置访 问设备的IMEI或MAC控制访问权限。 6.0.13系统安全应包括采取防网络攻击措施,进行操作系统安 全加固,进行数据库、协议和接口安全设计,进行敏感数据保护,
实现系统安全。软件系统能通过主流杀毒软件的病毒扫描、漏洞 扫描。 6.0.14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网 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的规定。网络安全等级 保护的第一级到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 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义 GB/T25070的规定。 6.0.15公共建筑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的拆除及圆应符 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附录A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 调试报告交付表式
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调
续表A.1验收项目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系统运行时长检查检查记录结果收集所有PID或其他智能调节参数,通过识控制参数别趋势图中的比例、积分、微分的基本曲线特征,并对PID或其他智能调节进行整定主控具有对比分析、指标对标、能源平衡分析、设备项10决策辅助利用率分析、能耗预测、目定额管理的功能11能效监测统的使用能效COP(每15min)支持多种类型的报表:X多维摩统计、分时统式12能耗统计显示能耗地图、费用统计功能项目负责人签字:施工方检查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方(建设方)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33
表A,2空调监控调试报告工程名称子系统名称空调监控设备名称建设方项目负责人施工方项目负责人调试时间调试部位(位置)检香检查验收项目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系统运行时长记录结果收集所有PID或其他智能调节算法参数,通过识别趋势图中的基本委员会主控制参数曲线特征,并对PID控其他智能调节算法参致项进行整定目2计量本标准4.2.1条3冷热源监控准第4.2.3款4空调风系统本标准第条项目负责人:上方检查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方(建设方)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34
表A,3分体空调监控调试报告工程名称子系统名称分体空调监控设备名称建设方项目负责人施工方项目负责人调试时间调试部位(位置)检检查验收项目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系统运行时长记结果接收空调运行状态参数设备接收和控制功能和远程按设定运行参数控制空调空调监控参数采集和显示运行状态环境参数显示、运衍耐求用能计量和长、电量及故障状态、健显示主控根据密遇电参数、运行项参数等寸空调缺氟室空调故障诊断外机脏堵、启动故障等目人进行早期预变空调健康度基于空调的维护情况、评街力运行状态、故障情况等对空调进行健康度评估建立和显示包括空调型号参数、使用场所、健康空调资产管理度、历史故障及维保记录等详实的信息项目负责人:施工方检查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方(建设方)验收结论(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35
表A4电气设备用能监测与控制调试报告工程名称子系统名称电气设备用能监测与控制设备名称建设方项目负责人施工方项目负责人调试时间调试部位(位置)检香检查验收项目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系统运行时长尼录结果电力监控系统本标准第4.3.3条主2照明监控本标准第4.3.4条控电梯监控本标准第4.3.5条,个项目充电桩监控冷热电联产本标准第4.3.7条监控专用项目负责人施工方检舞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市任年月日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方(建设方)验收结论(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36
表A,5可再生能源系统监控调试报告工程名称子系统名称可再生能源系统监控设备名称建设方项目负责人施工方项目负责人调试时间调试部位(位置)检香检查验收项目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系统运行时长记录结果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本标准第4.4.2条主太阳能热水2系统本标准第4.4.3条控项3光伏发电系统目建筑物风能发电系统项目负责人:住废和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方(建设方)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37
表A.6给排水系统监控调试报告工程名称子系统名称给排水系统监控设备名称建设方项目负责人施工方项目负责人调试时间调试部位(位置)检香检查验收项目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系统运行时长记录结果给水系统本标准第4.5.1~4.5.3条主2排水系统本标准第4.5.4条控热水系统本标准第4.5.5条,一项节水灌溉系统本标准第4.5目雨水回用系统本标准第4.37条中水系统准第4.5.8茶项目负责人施「方检查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方(建设方)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38
表A.7遮阳及门窗启闭监控调试报告工程名称子系统名称遮阳及门窗启闭监控设备名称建设方项目负责人施工方项目负责人调试时间调试部位(位置)检香检查验收项目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系统运行时长记录结果自动避阳系统本标准第4.6.1条主控本标准第4.6.2条门窗启闭系统本标准第4.6.3条项目X项自负责人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住房监理(建设方)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39
表A,8室内环境监控调试报告工程名称子系统名称室内环境监控设备名称建设方项目负责人施工方项目负责人调试时间调试部位(位置)验收项目秘检查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系统运行时长记录结果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室1联动控制内空气质量调控设备组成自动控制系统委员会2环境监控功能本标准第4.7.7条人主室内环境监测控3本标准第4.74条设备性能指标项传感器设置目4位置室内监控系统功能本标准第4.713条水原压线监测装置本标准第4.7.14条室内环境公示本标准第4.7.2条项目负责人:施工方检查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方(建设方)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40
表A,9一体化智能机电调试报告工程名称子系统名称一体化智能机电设备名称建设方项目负责人施工方项目负责人调试时间调试部位(位置)检验收项目检查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系统运行时长记录结果电动机控制及保护、电路故障点检测、能本标准第4.8.3条耗趋势分析功能主控设备联动控制2及连锁启停本标准4.4A条项功能目传感器精度、执行器配度、调精度本标准第4..4条及特征曲线+体化智能机电控制箱(柜)本标准第4.8.5条项目负责人:施工方检查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方(建设方)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41
附录B绿色及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试运行报告表式表B,1建筑综合能效管理系统试运行报告工程名称建设方系统工程名称施工方试运行日期检测时间运行时长检测工具试运行前准备核对图纸定位,确认时间要求检测项目设计/质准康检测结果网络与接口软件静态数值性能检测响应时间其他整体功能集中监视、统计功能报警监处理功能功能检测数据分析、信息管理功能控制参数显示(如PID或其(他智能调节算法参数其他隧行总结报告: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负责人:核查意见专业工长: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意见42一
表 B,2空调监控系统试运行报告工程名称建设方系统工程名称施工方试运行日期检测时间运行时长检测工具试运行前准备核对图纸定位,确认时间要求检测项目设计/标准要求检测络控制稳定性控制功能响应时间控制效果系统监测参数启停、顺序、联动、连锁控制机组控制参数设置、运行模式转罐能耗监测其他试运行总结报告市住监理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核查意见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意见43
表 B.3:电气设备用能监测与控制试运行报告工程名称建设方系统工程名称施工方试运行日期检测时间运行时长检测工具试运行前准备核对图纸定位,确认时间要求检测项目设计/标准要求检测络柔电气测量仪表电气参数综合保护装置测量其他应急发电机组工作状态UPS、蓄电池工作状态用设备运行参数设置、运行模式转状态照明控制系统充电管连系统试运行总结报告市住监理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核查意见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意见44
表B.4可再生能源系统监控试运行报告工程名称建设方系统工程名称施工方试运行日期检测时间运行时长检测工具试运行前准备核对图纸定位DG/TJ08-2004B-2020 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标准.pdf,确认时间要求检测项目设计/标准要求检测络伞地源(水源)系统监测与控制热泵数据上传光伏发电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数据上传系统监测与控制用风力发电数据上传系统监测与控制、太阳能热水系统数据上试运行总结报告监理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负责人:核查意见专业工长: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意见45
表 B.5给排水系统监控试运行报告工程名称建设方系统工程名称施工方试运行日期检测时间运行时长检测工具试运行前准备核对图纸定位,确认时间要求检测项目设计/标准要求检测给象给排水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水泵运行状况信息采集与监控热水系统水泵运行状况雨水回用系统运行状况用系统数据上传系统运行状况之中水回用系统数据上试运行总结报告监理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核查意见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意见46
表B.6遮阳及门窗启闭监控试运行报告工程名称建设方系统工程名称施工方试运行日期检测时间运行时长检测工具试运行前准备核对图纸定位,确认时间要求17检测项目设计/标准要求检测络伞控制功能电动遮阳其他启闭状态门窗启闭联动控制其他试运行总结报告: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方项目专业未负责人意见47
表 B.8一体化智能机电试运行报告工程名称建设方系统工程名称施工方试运行日期检测时间运行时长检测工具试运行前准备核对图纸定位,确认时间要求检测项目设计/标准要求检测结果【设备监控及节能管理设备能效评估、节能策略一体化智控制参数显示与设定(含:能机电PID或其他智能调节算法参设备数、设定点、时间表等)电流及电能趋势本地状态及参数设置网络与接口软件静态数值响应时间W集中监视、夜统计功能心系统性能报警监处理功能V数据分析、信息管理功能NID或其他智能调节算法参数过渡过程的衰减曲线海行总结报告: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负责人:核查意见专业工长:建设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意见49
表B.9系统综合评估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俊深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X 反面词采用“不官 X 4)表示有选择准二定条东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标准中爱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GBT 27921标准下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 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Q8 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10《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NGJ/T334 1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标准GJ/T454 12《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经制设计标准》JGJ/T461 13《公共建筑制能监测系统工程技术标准》DGJ08一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