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1761-2021 机制砂应用技术规范.pdf5.4.5机制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沥青等杂物,其有害物质限量、坚 固性、密度与空隙率、含水率与吸水率应符合表7的规定。
DB42/T 1761202
有害物质限量、坚固性、密度和空隙率、含水率
5.5.1机制砂颗粒级配、粉体含量、有害物质限量、压碎指标、坚固性、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 空隙率、碱集料反应、含水率和饱和面干吸水率试验方法应按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执行 5.5.2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应按规范附录A执行。 5.5.3机制砂MB值试验方法应按本文件附录B执行,实验前试剂应经过严格标定。 5.5.4机制砂粉体流动度比试验方法应按本文件附录C执行
某特大桥连续梁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施工方案5.6.1机制砂的检验分为型式检、出厂检验和进场检验。
5.6.1机制砂的检验分为型式检、出厂检验和进场检验。 5.6.2机制砂型式检验项目与出厂检验项且分别如表8所示
表8机制砂型式检验项目和出厂检验项目
表8机制砂型式检验项目和出厂检验项目(续)
5.6.3机制砂进场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型式检验报告。机制砂出厂合 格证书,其内容应包括母岩的岩性、母岩抗压强度、砂的类别、规格和生产商;批量编号及供货数量; 出厂检验结果、日期及执行标准编号;合格证编号及发放日期;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 5.6.4机制砂进场应进行复验,复验的组批规则应符合以下要求: a)机制砂应按每400m或600t为一个检验批; b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将检验批量扩大一倍: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机制砂: 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机制砂,用于同时施工且属于同一工程的 项目; C 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不足一个检验批量的机制砂应作为一个检验批。 5.6.5机制砂进场复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泥块含量、PQI、粉体含量极差、压碎值。机制砂单项性能 指标合格,单项指标达到表9的最低类别即为机制砂的评定类别。
表9机制砂合格与分类评定表
5.6.6机制砂复验结果的判定规则如下
a)试验结果均符合本文件的相应类别判定时,可判为该批产品合格; b 若指标不符合本文件规定时,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进行复验,复验后若 结果符合本文件规定,可判为该批次产品合格。
回类别制微在混规中的应用直满定下列要求: I类砂宜用于强度等级≥C60的混凝土,可用于强度等级 DB42/T 1761202 C III类砂宜用于强度等级 6.2.1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相 同条件下,机制砂混凝土砂率宜在天然砂混凝土砂率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3.2.2机制砂混凝的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机制砂申的石粉含量,并适当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具体用量 应通过试验确定。 6.2.3在配制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机制砂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宜在天然砂混凝土胶凝材料总 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对于配制高强度机制砂混凝土,水泥和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600kg/m。 6.2.4机制砂混凝土的设计表观密度宜根据机制砂的实测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进行调整。 6.2.5当采用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合配制混凝土时,机制砂与天然砂的质量比应根据其颗粒级配进行合 理调配。 6.2.6外加剂的品种与掺量应根据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要求、运输距离、混凝土所处环境 条件等因素经试验后确定,并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 范》GB50119的规定。 6.2.7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和落度应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并应进行拌合物落度经时损 失试验。泵送施工的机制砂混凝土落度经时损失不应大于30mm/h。 6.2.8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总碱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2.9当对混凝主耐久性有设计要求时,应采用MB≤1.4的机制砂,且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 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 6.2.10对有抗裂性能要求的机制砂混凝土,应通过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和收缩试验确定配合比。 原材料品种或质量有显著变化: b)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 c)混凝土生产间断3个月以上。 7.1.1制备砂浆的机制砂不应含有大于4.75mm的颗粒,2.36mm以上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7.1.2 机制砂砂浆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2~2.8的机制砂或混合砂。 7.1.3用于制备砂浆的机制砂粉体含量应保持稳定。 7.1.4 生产湿拌砂浆时,应根据机制砂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7.1.5 生产干混砂浆时,骨料含水率应≤0.5%。 7.1.6 机制砂进场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复验,进场后应分类封闭贮存。 7.1.7 机制砂砂浆制备和施工过程中,应对计量、搅拌、运输、施工及养护进行全过程控制 7.2.1机制砂砂浆的配合比设计、试配、调整与确定应按行业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执行。 7.2.2湿拌砂浆配合比设计宜按单方原材料质量计量,干混砂浆配合比设计宜按单吨原材料质量计量 7.2.3在配制相同强度等级的砂浆时,机制砂砂浆的单位用水量应根据天然砂砂浆单位用水量进行初 DB42/T 1761202 选,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宜根据机制砂性能进行适当调整;抹灰砂浆宜用中砂。 7.2.4机制砂砂浆配合比设计宜根据机制砂中粉体含量实测值,适当调整胶凝材料用量。 7.2.5机制砂砂浆配合比可参考表10中的推荐参数进行设计。 表10机制砂砂浆配合比设计推荐参数 7.3.1机制砂砂浆的制备应符合《预拌砂浆》GB/T25181和《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的 规定。 7.3.2机制砂砂浆原材料计量应采用电子设备自动计量,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预拌砂浆》GB/T25181 的规定。 7.3.3机制砂砂浆的包装、贮藏和运输应符合《预拌砂浆》GB/T25181和《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JGJ/T223的规定。 7.3.4机制砂砂浆进场检验、储存和拌合应符合《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的规定。 7.3.5机制砂砂浆的施工应符合《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的规定。 7.3.6机制砂砂浆施工完以后,应根据气候环境及时进行养护。 7.3.7 质量检验和验收 7.3.8机制砂砂浆取样与组批应符合国家标准《预拌砂浆》GB/T25181的规定。 7.3.9机制砂砂浆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拌砂浆》GB/T25181的规定。 7.3.10机制砂砂浆的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交货检验,其相关规定和检验规则应符合国家标 准《预拌砂浆》GB/T25181和行业标准《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的规定, 7.3.11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应按规定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砂浆性能检验报告等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 附录A (规范性) 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 本试验的仪器设备如下: 鼓风干燥箱:能够使温度控制在105℃土5℃; 6 条形孔筛:筛框内径均为300mm,筛孔尺寸分别为0.8mm*15mm、间距1.5mm;1.6mm*15mm 间距1.6mm,3.2mm*20mm、间距2mm;条形筛示意图见图A.1; C 方孔筛:筛框内径均为300mm,孔径分别为1.18mm、2.36mm、4.75mm、9.50mm的筛各一只, 并附有筛低和筛盖; d) 电动摇筛机; e) 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精度不大于0.1g; 浅盆、毛刷等。 实验环境温度(20土5)℃ 按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进行取样。 1 筛孔尺寸为 0. 8 mm×15 mm、间距 1. 5 mm的条升 试验步骤如下。 a)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105土5)℃的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 相等的两份备用。 b)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筛除小于1.18mm的颗粒,然后按砂的颗粒级配试验方法筛分 成1.18mm~2.36mm、2.36mm~4.75mm和4.75mm~9.5mm三个粒级,然后分别放到孔宽为 0.8mm、1.6mm和3.2mm的条形孔筛中进行筛分,称取各条形孔筛筛下颗粒质量,精确到0.1 DB42/T 1761202 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按公式A.1计算,精确至0.1%: 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按公式A.1计算,精确至0.1% 式中: Q一片状颗粒含量,%; Go—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Gl、Gl、G—孔宽0.8mm、1.6mm和3.2mm的条形筛下颗粒质量,单位为克(g) 片状颗粒含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到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机制砂亚甲蓝(MB)值。 日蓝(Ci6HisC1NsS·3H20)含量≥95%。 蓝溶液: 亚甲蓝粉末含水率测定:称量亚甲蓝粉末约5g,精确至0.01g,记为Mh。将该粉末在 (100土5)℃烘干至恒量。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从干燥器中取出后立即称重,精确至0.01 g,记为Mg。按式(B.1)计算含水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为W。 式中: W含水率,%; M一一烘干前亚甲蓝粉末质量,单位为g; M 一烘干后亚甲蓝粉末质量,单位为g。 每次染料溶液制备均应进行亚甲蓝含水率测定。 2) 亚甲蓝溶液制备:称量亚甲蓝粉末[(100+W)/10]g土0.01g(相当于干粉10g),精确至 0.01g。倒入盛有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 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 溜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 土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 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不应超过28d), 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快速定量滤纸。 a 鼓风干燥箱:能够使温度控制在105℃±5℃: b) 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一台,称量100g、感量0.01g一台: ) 方孔筛:孔径为75μm、1.18mm和2.36mm的筛各一只; d)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e) 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f 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土60)r/min],直径(75土10)mm,叶片 形状要求能将水砂混合样完全搅动开来。 g 定时装置:精度1S; h) 玻璃容量瓶:1L; i) 温度计:精度1℃; 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DB42/T 1761202 DB42/T 1761202 k)塘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实验环境温度(20±2)℃ 式中: MB一亚甲蓝值,单位为克每千克(g/kg),表示每千克0mm~2.36mm粒级试样所消 蓝质量;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单位为毫升(mL); 10 换算系数,用于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机制砂粉体流动度比 本试验用试剂和材料如下: a)水泥:采用GB8076混凝土外加剂检验专用基准水泥或符合GB175规定的42.5级以上硅酸盐水 泥。当有争议或仲裁检验时,应采用基准水泥; b 水:符合JGJ63的规定; C 减水剂:符合JG/T223中标准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规定。与试验用水泥适应性良好 含固量不大于5%; d 标准砂:符合GB/T17671规定的中国ISO标准砂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鼓风干燥箱:能够使温度控制在105℃土5℃; b) 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精度不大于0.1g一台,量程不小于100g、精度不大于0.01g一台; C 方孔筛:孔径为75μm、150μm、300μm、600μm、1.18mm、2.36mm、4.75mm的方孔筛各 一只,并附有筛低和筛盖; d) 摇筛机: e) 搅拌机:符合GB/T17671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f 流动度跳桌:符合GB/T2419的规定; ) 直尺:量程300mm,精度1mm。 验环境温度(20±2)℃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进行取样,并将机制砂试样烘干。 b 将烘干冷却后的机制砂试样盛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依次组合的套筛(附75μm筛和筛底) 用摇筛机筛分10min,取75μm方孔筛筛底粉体试样累计270g,分2份备用,精确至0.1g, 确定流动度比的胶砂配合比应符合表C.1的规定。 DB42/T1761—2021 d 按照表C.1中对基准砂组的胶砂配合比,通过调整减水剂用量使基准胶砂流动度Lo达到(180 ±5)mm,精确至1mm。 e)按照表C.1中试验胶砂组的胶砂配合比,测定试验胶砂的流动度L,精确至1mm。 C.6机制砂粉体流动度比计算 按式C.1计算机制砂粉体流动度比,精确至0.1 式中: 机制砂粉体流动度比,单位为%; 试验胶砂流动度,单位为mm; 一基准胶砂流动度,单位为mm。 C.7机制砂粉体流动度比确定 机制砂粉体流动度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DB42/T 1761202 )利机制移 5.1原材料 5.2生产要求 19 5.4质量要求 19 5.5试验方法 0 5.6质量检验与验收 20 3机制砂混凝土 20 6.2配合比设计 20 6.3制备.. 6.4浇筑和养护 21 6.5质量验收 21 机制砂砂浆 7.1一般规定 7.2配合比设计 22 2.2用于机制砂的原石应有堆放场地,在进人初破前应有足够的堆存时间以保证粘主与岩质的 少砂石成品中的泥块与泥粉含量,以降低机制砂泥粉含量, 2.4为达到环保要求,机制砂成品堆场应全封闭或储存于筒仓等封闭容器中 kg/m,另外空隙率也降低到44% DB42/T 1761202 与国家标准GB/T14684和行业标准JGI52相比,本文件机制砂技术标准增加了粉体质量指数 含量均质性指标,其目的在于鼓励机制砂中石粉合理使用,达到资源化利用效果,避免石粉的浪费 粉体含量均质性指标一一极差的设置要从慎考虑,从现状和取样等环节考虑是否适用。 石粉甚至可部分替代胶凝材料。石粉含量较高的机制砂可用于制备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或大 凝土,并适当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对于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机制砂混凝土,应考虑机制砂中石粉 适当调整掺合料的用量,具体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掺加粉煤灰的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和《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的规定进行,掺加其他矿物掺合料的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 比设计规程》JGI55的规定执行。 2.3在配制相同强度等 居工程设计 和施工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经试验和技术经济比较 后确定。 6.2.7用于泵送施工的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 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环境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进行试配,并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 控制标准》GB50164和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规定。 3.2.9已有研究结果及编制组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当MB值在1.4以上(不合格)时,泥在右粉中的比例约 为30%以上,由于混凝土中泥含量的大小是影响混凝土性能尤其是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 保证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机制砂混凝土工程的寿命,应控制机制砂中泥的含量。 6.2.10对机制砂混凝土早期抗裂和收缩性能的试验证明,机制砂混凝土早期失水速度较快、收缩变形 大而易产生微裂纹。因此,其配合比设计应优选早期抗裂性能好且收缩小的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 机制砂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生产。因机制砂表面粗糙、多棱角,颗粒级配波动较大DB53/T 2007-2015标准下载,其混凝 土的粘稠性较大,在天然砂混凝土搅拌时间基础上宜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可以提高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 的均匀性。 6.3.4本条规定了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依据。 6.3.5本条规定了机制砂混凝土泵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依据。 5.4.2本条依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相关规定。当现场温度高于35℃C时,可对模板进 行浇水降温,并不得有积水,并可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照射等措施。 6.4.3本条依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相关规定。 3.4.4试验证明,机制砂混凝主拌合物的水分蒸发速率比天然砂的大,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在大风环 境下的水分蒸发更快,不利于水泥水化和强度发展,同时可能导致混凝土干缩大,引起混凝土开裂。故 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在大风条件下浇筑时,宜采取适当挡风措施。本条对风速的限定主要参考《普通混 疑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中早期抗裂试验的要求。 6.4.6鉴于机制砂混凝土的早期塑性收缩较大,在终凝以前采用抹面机械或人工多次抹压可保证混凝 土质量。抹压后应及时采取保湿措施,避免出现早期干缩裂缝。 3.4.7机制砂混凝土性能早期变化较快,后期逐步平稳。加强机制砂混凝主早期养护对保证混凝土性 能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保湿养护可采用酒水、覆盖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养护方式应根据现场条件、 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及施工操作等因素确定。 6.5.4本条规定了机制砂混凝土的工程质量验收依据。 边坡专项施工方案【挂网喷浆法】DB42/T 1761202 7.1.1本文件普通干混砂浆主要指工程砂浆,包含干混砌筑砂浆、干混抹灰砂浆、干混地面砂浆和干 混普通防水砂浆。 7.1.2机制砂中粗颗粒含量高,制备的砂浆手感粗糙,且在薄层砌筑和薄层抹灰工艺中无法使用。 7.1.5干混砂浆生产时,控制骨料含水率应不致在砂浆使用期限内与胶凝材料作用而影响干混砂浆的 质量。 7.2.3湿拌砂浆生产和出厂常采用方量计算,配合比设计宜采用单方原材料质量计算。干混砂浆常按 吨用量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为便于使用常以单吨质量原材料质量比例计算配合比。 7.2.6预拌砂浆中抹灰砂浆除应满足强度等级要求外,不空鼓开裂是最重要的性能,甚至优先于强度,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表明,抹灰砂浆总胶凝材料用量在300kg/m~400kg/m时,具有较低的 收缩性能,同时具有较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和力学性能,是降低开裂和空鼓的较佳用量。对于干混砂浆 外加剂应采用粉剂,并使干混砂浆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对于湿拌砂浆,可采用粉剂外加剂, 也可采用液体外加剂,考虑湿拌砂浆生产和施工特性,建议采用双组分液体外加剂,保水组分用于调整 显拌砂浆稠度、保水性、容重等指标,调凝组分用于调节湿拌砂浆保塑时间,以便更好地适应施工要求、 气候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