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25-3055-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pdf

DB62/T25-3055-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351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25-3055-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pdf

12中小型体育场馆结构

12.1.3对设置看台的体育馆结构,在单侧应优先采用双排柱框架, 对采用单排独立柱的框架,支撑屋盖的框架柱应采用型钢混凝土柱, 注:本节的“独立柱”是指在一个主轴方向无框架梁约束的框架柱。 12.1.4单层柱顶铰接的独立柱,柱底应嵌固于基础顶面,且应符合 以下要求: 1采用中小直径桩基时,不应采用一柱一桩或单排桩的布置方式,应 布置为二桩及以上的多桩承台。 2采用大直径桩且一柱一桩布置时,如果桩顶在一个方向无框架梁(基 础拉梁)布置,则桩与柱的截面高度之比宜大于2。 3采用一柱一桩布置时,桩基承载力和桩身承载力应能承担柱底的地

震作用,桩顶弯矩设计值应大于柱底弯矩设计值的1.5倍。 12.1.5钢结构屋盖应具有较好的平面内刚度,有关要求应符合本规 程第9章的规定。

12.2.1除进行计及空间作用且上下部协同工作的结构整体模型计算 外,在框排架方向尚应取一个典型开间,按单榻框排架进行分析 12.2.2设防地震作用下,柱顶铰接的独立柱不应出现塑性屈服。 12.2.3计算中应充分考虑钢屋盖在温度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对支座 立生的拉力或推力以及相应传至支承梁(柱)的弯矩、扭矩,其作用较大 时,可采取相应的释放措施,

12.3.1周边支承的钢屋盖,周边柱顶应设置框架联系梁,梁宽不宜 小于跨度的1/20。柱高较大时,宜在柱高范围设置框架联系梁,其间距不 宜大于5m。 12.3.2柱顶铰接的独立柱,在独立方向的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柱独 立段长度的1/15,且不应小于600mm,在排架方向的柱单边配筋率不应小 于0.5%。 12.3.3体育场看台的悬臂罩棚结构中JC/T 2192-2013标准下载,平衡拉杆构件应采用钢拉杆 或型钢混凝土拉杆,不得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拉杆,拉杆在上部应和屋盖 构可靠连接,下部应和主体结构可靠锚固

13.1.1本章适用于乡村低层农宅结构的抗震设计。 13.1.2乡村农宅主要采用砖砌体结构、砖木结构、木骨架结构,不 应采用土石结构。 13.1.3砖砌体结构宜控制在三层及以下,砖木结构宜控制在二层及 以下,木骨架结构宜建单层。 13.1.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乡村农宅结构,必须采取 抗震措施。

13.2.1建筑场地应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避开抗震不利地段, 不应在抗震危险地段建造农宅。 13.2.2基础应坐落在性质相同的老土层上,不得直接坐落于杂填土 层或耕植土层上。 13.2.3基础材料可采用混凝土、砖、石、灰土等。砖基础应采用实 心砖水泥砂梁筑,石材基础应采用水泥砂梁筑,灰土基础应进行分层 夯实处理。 13.2.4当地基存在淤泥、杂填土、湿陷性土、严重不均匀土层时, 应采取垫层换填方法进行处理。 13.2.5垫层材料和垫层厚度、宽度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1垫层材料可选用砂石、粘性土、灰土分层夯实; 2对淤泥、杂填土等宜全部挖除,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2m,对自重湿 陷性黄土不宜小于1.5m; 3垫层每边超出基础边不应小于0.5m。 13.2.6基础理深不应小于0.50当为季节性冻土时,应理置在冻深

13.3.1砖砌体结构采用由纵横砖墙承重,楼(屋)面由现浇钢筋混 凝土板组成。 13.3.2砖木结构采用由纵横砖墙承重,楼面由现浇钢筋混凝板组成 屋面由木梁、標、橡组成。 13.3.3木骨架结构由柱、木屋架或木柱、木梁承重,用土坏墙或 木板墙填充,屋面由木板、木橡、木组成,

13.4.1房屋体形应简单、规整,平面不宜有过大的凹进或凸出,立 面宜等高布置。 13.4.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在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 连续,在同一轴线上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13.4.3砖木结构、木骨架结构,建筑总高度宜控制在6m;单层不宜 超过3.6m。砖砌体结构应按《抗规》及本《规程》执行。

14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4.1隔震设计一般规定

14.2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14.2.1消能减震设计时,应根据多遇地震下的预期减震要求及罕遇 地震下的预期结构位移控制要求,设置适当的消能部件。消能部件可由消 能器及斜撑、墙体、梁或节点等支承构件组成。消能器可采用速度相关型、 立移相关型或其他类型。 注:1速度相关型消能器指黏滞消能器和黏弹性消能器等: 2位移相关型消能器指金属屈服消能器和摩擦消能器等 14.2.2消能部件可根据需要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设置。消能 部件宜设置在变形较大的位置,其数量和分布应通过综合分析合理确定, 并有利于提高整个结构的消能减震能力和抗扭能力,形成均匀合理的受力 体系。 14.2.3消能部件选择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1消能部件应具备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消能器的 极限位移应大于消能减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的1.2倍。 2摩擦消能器在10年一遇标准风荷载作用下不应进入滑动状态,金属 出服消能器不应产生屈服。 3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应能承受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速度的1.2倍, 且消能器应满足在此极限速度下的承载力要求。 4消能部件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

5消能部件应满足相应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及滞回性能要求。 14.2.4消能减震设计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可采用线性分析方法作简化 估算,并根据结构的变形特征和高度等,按现行抗震规范的规定分别采用 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影响 系数可根据消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比按现行抗震规范的规定采用。 消能减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应根据消能减震结构的总刚度确定,总刚度 应为结构刚度和消能部件有效刚度的总和。 消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比应为结构阻尼比和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 效阻尼比的总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总阻尼比应分别计算。 2对主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的情况,应根据主体结构体系特征,采 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或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在非线性分析中,消能减震结构的恢复力模型应包括结构恢复力模型 和消能部件的恢复力模型。 3消能减震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应符合预期的变形控制要 求,宜比非消能减震结构适当减小。 14.2.5消能器的力学模型可采用: 1金属屈服消能器可采用双线性模型或三线性模型。 2摩擦型消能器可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 3黏滞消能器和黏弹性消能器可采用Maxwell或者Kelvin模型。 4消能器的力学模型参数应通过足尺试验来确定。 14.2.6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和有效刚度的确定及消能 部件的设计参数应符合《抗规》的规定。 14.2.7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时,可采用下述步骤估算结构等 效阻尼比和各个消能器的参数: 1假定各个消能器的设计参数和消能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 2将消能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和各个消能器的设计参数放入分析模 型,依据《抗规》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结构线 性分析; 3经由结构分析可得第i楼层的水平剪力F、水平相对位移u,及第i

个消能器的阻尼力F及位移△i 4计算消能器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 5重新修正各个消能器的设计参数,利用下式估算结构等效阻尼比: S =5i +5. (14. 2. 7) 式中:S一一结构本身的固有阻尼比: 5。一一消能减震结构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6将步骤5计算所得的结构等效阻尼比和各个消能器的参数作为初始 假设值,重复步骤2至步骤5。反复迭代,直至步骤2使用的结构等效阻 尼比与步骤5所得的结构等效阻尼比接近为止。 14.2.8采用时程分析计算结构等效阻尼比和各消能器的参数时,可 采用时程分析时结构地震反应的包络值,根据14.3.7条计算步骤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宜取时程分析结果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的较小值。 14.2.9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时,计算模型中消能器应采用恢复 力模型或其他有效模拟消能器的力学特性的方式,并由实际分析计算得到 消能器的附加阻尼比。 14.2.10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时宜使各层以下参数接近: 位移相关型消能器:消能部件与结构层间刚度比,消能部件与 结构的层间屈服剪力比; 黏滞消能器:消能部件的期望最大阻尼力与结构层间屈服剪力比: 黏弹性消能器:消能部件的存储刚度与结构层间刚度比,消能部件零 位移时的阻尼力与结构的层间屈服剪力比。 14.2.11消能减震主结构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 和耗能能力。主结构设计所用的底部剪力应不小于消能减震结构底部总剪 力的0.75倍,对扭转不规则和侧向刚度不规则的结构,该值应不小于1.0, 14.2.12在消能器施加给主结构的最大阻尼力作用下,消能部件不应 发生平面内、外整体失稳,连接支撑和连接节点不应发生局部失稳,

图14.3.4屈曲约束支撑双线性恢复力模

表14.3.5芯板钢材的基本参数表

N,≥1.20Rud

式中:N一一承受屈曲约束支撑轴力的连接作用力设计值: の一一芯板钢材的应变强化调整系数,根据表14.3.5确定。 14.3.7结构采用屈曲约束支撑作为消能部件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屈曲约束支撑芯材钢板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屈服强度不宜大于 235kN/mm,伸长率不应小于25%。

2芯板钢材的超强系数实测值不应大于表中数值的15%。 3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在地震作用下不应发生整体失稳,其外围钢管 抗弯刚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式中:F一一第一次加载到位移为1/300时对应的加载力; E一一钢材弹性模量: A。一一屈曲约束支撑等效截面积; 1一一支撑长度。 5以上屈曲约束支撑试验中最后一级变形第3次循环的承载力不低 于历经最大承载力的85%,历经最大承载力不高于屈曲约束支撑极限承载 力值的1.1倍。 14.3.8屈曲约束支撑结构连接构造 屈曲约束支撑可与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及钢骨混凝土结构连接。连接 方法可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销轴连接,亦可采用焊接连接。各种连接均

须做到可靠连接。屈曲约束支撑构件与框架的连接施工验收应符合国家标 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相关规定。高强螺栓连接 悍接连接方式的施工验收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的相关规定。销轴连接方式的施工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

附录A甘肃省城镇Ⅱ类场地抗震设计参数表

设计地震分组与GB18306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对应关系

(2)七里河区(9街道,6乡镇)

(10) 兰州新区 石化产业园区 地震小区划 水平地震影响系 反应谱特征 烈度 加速度 地震影响 分区 数最大值 周期/s 多遇地震 0.15 0.40 I区 7度 0.18g 设防地震 0.45 0.45 罕遇地震 0.85 0.50 多遇地震 0.18 0.40 II区 8度 0.21g 设防地震 0.53 0.45 罕遇地震 0.95 0.50

注:首先查阅工程场地在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园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 立置(见附录A2,原图电子版可在省地震局官方网站下载),确定其所属 地震动参数分区,再对照此表确定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注:首先查阅工程场地在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园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 立置(见附录A2,原图电子版可在省地震局官方网站下载),确定其所属 地震动参数分区,再对照此表确定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11)兰州新区一不在小区划范围内的剩余区

A.0.4白银市(9街道,69乡镇) (1)白银区(5街道,5乡镇)

A.0.5天水市(10街道,113乡镇) (1)秦州区(7街道,16乡镇)

(2)麦积区(3街道,17乡镇)

六峰镇、古坡乡、白家湾乡8度0.30g第二组磐安镇、安远镇、谢家湾乡、金山乡、八里湾乡、西坪乡、大庄乡、大石乡、礼辛8度0.20g第三组乡大像山镇、新兴镇、武家河乡8度0.20g第二组(6)武山县(15乡镇)行政区划名称烈度加速度分组城关镇、鸳鸯镇、洛门镇、马力镇、滩歌镇、桦林乡、高楼乡、山丹乡、榆盘乡、8度0.20g第三组咀头乡四门镇、龙台乡、温泉乡、杨河乡、沿安8度0.20g第二组乡(7)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5乡镇)行政区划名称烈度加速度分组张家川镇、龙山镇、恭门镇、马鹿乡、刘堡乡、张棉驿乡、胡川乡、木河乡、阎家8度0.20g第三组乡、大阳乡、川王乡、马关乡、连五乡、梁山乡、平安乡A.0.6武威市(8街道,93乡镇)(1)凉州区(8街道,37乡镇)行政区划名称烈度加速度分组张义镇9度0.40g第三组东大街街道、西大街街道、东关街街道、西关街街道、火车站街街道、地质新村街道、荣华街道、黄羊河街道、黄羊镇、武南镇、清源镇、永昌镇、丰乐镇、高坝镇、金羊镇、和平镇、羊下坝镇、中坝镇、永8度0.20g第三组丰镇、古城镇、发放镇、西营镇、洪祥镇、谢河镇、五和乡、韩佐乡、大柳乡、金沙乡、金塔乡、怀安乡、金山乡、新华乡、东河乡、河东乡、松树乡、柏树乡、清水乡、康宁乡双城镇、四坝镇、长城乡、下双乡、九墩7度0.15g第三组乡、吴家井乡(2)民勤县(18乡镇)行政区划名称烈度加速度分组

(2)肃南裕固族自治县(8乡镇)

.0.8平凉市(3街道,102 乡镇

(1)崆崎区(3街道,17乡镇)

(6)庄浪县(18乡镇

(2)金塔县(9乡镇)

(4)肃北蒙古族自治县(4乡镇

A.0.12陇南市(195乡镇) (1)武都区(36乡镇)

(5)康县(21乡镇)

A.0.13 临夏回族自治州(7街道,123乡镇)

某高架引桥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卓尼县(15乡镇)

附录A1 《兰州新区主城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示意图

附录A2《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园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示意图

附录A3 《兰州新区主城区与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园区方位图》

注:全省共需要避让村镇300个;表中所指的方位是指以村镇为参考系,活动断裂处在村 镇的方位。

要避让村镇300个;表中所指的方位是指以村镇为参考系防爆二期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活动断裂处在村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调 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 “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