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3081-2018 绿色建筑施工与验收规范.pdf绿化广场设置休憩、娱乐等设施并定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 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4.2.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4.2.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币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 因此建筑与公共交通联系的便捷程度很重要。为便于选择公共交 通出行,在选址与场地规划中应重视建筑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的 更捷联系,合理设置出人口。“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 点”包括:建筑外的平台直接通过天桥与公交站点相连,建筑的部 分空间与地面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直接连通,为减少到达公共交 通站点的绕行距离设置了专用的人行通道,地下空间与地铁站点 直接相连等
相关规定,住区配套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 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 管理等八类设施。住区配套服务设施便利砖砌体专项施工方案,可减少机动车出行需 求,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设施集中布置、协调互补和社会 共享可提高使用效率、节约用地和投资。 公共建筑集中设置,配套的设施设备共享,也是提高服务效 率、节约资源的有效方法。兼容2种及以上主要公共服务功能是 指主要服务功能在建筑内部混合布局,部分空间共享使用,如建筑 中设有共用的会议设施、展览设施、健身设施以及交往空间、休息 空间等:配套辅助设施设备是指建筑或建筑群的车库、锅炉房或空 调机房、监控室、食堂等可以共用的辅助性设施设备;大学、独立学 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专用运动场所科学管理,在非 校用时间向社会公众开放:文化、体育设施的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 社会开放;办公建筑的室外场地在非办公时间向周边居民开放;高 等教育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等定时免费向社会开放等。公共空 间的共享既可增加公众的活动场所,有利陶治情操、增进社会交 住,文可提高各类设施和场地的使用效率,是绿色建筑倡导和鼓励
4.2.6本条鼓励使用自行车等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绿
自行车停车场所应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符合使用者出行习惯。机 动车停车应符合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地面停车位应按照 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适度设置,并科学管理、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不应对人行、活动场所产生王扰
不应对人行、活动场所产生干扰。 4.2.7由于地下空间的利用受诸多因素制约,因此未利用地下空 间的项目应提供相关说明。经论证,场地区位、地质等条件不适宜 开发地下空间的,本条不参与验收。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地 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与地上建筑及其他相关城市空间紧密结合 统一规划,但从雨水渗透及地下水补给、减少径流外排等生态环保 要求出发,地下空间也应利用有度、科学合理
4.2.7由于地下空间的利用受诸多因素制约,因此未利用地
4.2.7由于地下空间的利用受诸多因素制约,因此未利用地下空 间的项目应提供相关说明。经论证,场地区位、地质等条件不适宜 开发地下空间的,本条不参与验收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纳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地 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与地上建筑及其他相关城市空间紧密结合、 统一规划,但从雨水渗透及地下水补给、减少径流外排等生态环保 要求出发,地下空间也应利用有度、科学合理
4.2.8非玻璃幕墙建筑,第1款记为验收合格
4.2.9本条第1款主要通过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
进行简化判断。此外,卫生间是住宅内部的一个空气污梁源,卫生 间开设外窗有利于污浊空气的排放。 第2款主要针对不容易实现自然通风的公共建筑(例如大进 深内区、由于别的原因不能保证开窗通风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 的区域)进行了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或创新设计,保证建筑在过渡季 典型工况下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2次/h(按面积计算。对于 高大空间,主要考虑3m以下的活动区域)。本款可通过以下两种 方式进行判断: 1在过渡季节典型工况下,自然通风房间可开启外窗净面积 不得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4%.建筑内区房间若通过邻接房间进行 自然通风,其通风开口面积应大于该房间净面积的8%,且不应小 于2.3m²(数据源自美国ASHRAE标准62.1)。 2对于复杂建筑,必要时需采用多区域网络法进行多房间自 然通风量的模拟分析计算。 4.2.10有严格的室内温度湿度要求、不宜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 或房间,本条不参与验收,当建筑层数大于18层时,18层以上部分 不参与验收。无玻璃幕墙的建筑本条记为验收合格。 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比例对建筑的通风性能有很大的影 响,但现行建筑节能标准未对其提出定量指标.而且大量的玻璃幕 墙建筑确实存在幕墙可开启部分很小的现象。 玻璃幕墙的开启方式有多种,通风效果各不相同。为简单起 见,可将玻璃幕墙活动窗扇的面积认定为可开启面积,而不再计算 实际的或当量的可开启面积。 本条的玻璃幕墙系指透明的幕墙,背后有非透明实体墙的纯 装饰性玻璃幕墙不在此列。 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考虑到高处风力过天以及安全方面 的原因,仅验收第18层及其以下各层的玻璃幕墙。
4.2.11有严格的室内温度湿度要求、不宜进行自然通
或房间,本条不参与验收,当建筑层数大于18层时,18层以上部分 不参与验收。无外窗的建筑本条不参与验收。 窗户的可开启比例对室内的通风有很大的影响。对开推拉窗的 可开启面积比例大致为40%~45%,平开窗的可开启面积比例更大。 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考虑到高处风力过大以及安全方面 的原因,仅验收第18层及其以下各层的外窗
或房间,本条不参与验收,当建筑层数大于18层时,18层以上部分 不参与验收。无外窗的建筑本条不参与验收。 窗户的可开启比例对室内的通风有很大的影响。对开推拉窗的 可开启面积比例大致为40%~45%,平开窗的可开启面积比例更大。 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考虑到高处风力过大以及安全方面 的原因,仅验收第18层及其以下各层的外窗。 4.2.12可调遮阳措施包括活动外遮阳设施、永久设施(中空玻璃 夹层智能内遮阳)、固定外遮阳加内部高反射率可调节遮阳等措 施。对于住宅建筑,300mm以上的挑檐、阳台或立面构造等都可算 作可调节遮阳措施。严寒地区本条不参评。 4.2.13窗户除了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功能外,还起到沟通内 外的作用,良好的视野有助于居住者或使用者心情舒畅,提高效率。 对于居住建筑,主要判断建筑间距。根据国外经验,当两幢住 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不低于18m时即能基本满足要求。 对于公共建筑,本条主要验收在规定的使用区域、主要功能房间都 能看到室外自然环境,没有构筑物或周边建筑物造成明显视线干 扰。对于公共建筑,非功能空间包括走廊、核心筒、卫生间、电梯 间、特殊功能房间,其余的为功能房间。 4.2.14充足的天然采光有利于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 也有利于降低人工照明能耗。各种光源的视觉试验结果表明,在 司样照度的条件下,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从而有利于人 门工作、生活、保护视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本条按建筑总体进行验收,验收时要求查阅采光计算报告或 进行现场实测,且只针对主要功能房间的有效采光进深区域内部 分,当房间进深小于有效采光进深时,按整个房间考核。有效采光 进深可用房间进深与参考平面至窗上沿高度的比值来表示。侧面 采光时不同采光等级条件下的采光有效进深如下表所示:
夹层智能内遮阳)、固定外遮阳加内部高反射率可调节遮阳等措 施。对于住宅建筑,300mm以上的挑檐、阳台或立面构造等都可算 作可调节遮阳措施。严寒地区本条不参评
4.2.13窗户除了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功能外,还起到沟
对于居住建筑,主要判断建筑间距。根据国外经验,当两幢住 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不低于18m时即能基本满足要求。 对于公共建筑,本条主要验收在规定的使用区域、主要功能房间都 能看到室外自然环境,没有构筑物或周边建筑物造成明显视线干 扰。对于公共建筑,非功能空间包括走廊、核心筒、卫生间、电梯 间、特殊功能房间,其余的为功能房间
4.2.14充足的天然采光有利于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
也有利于降低人工照明能耗。各种光源的视觉试验结果表明,在 司样照度的条件下,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从而有利于人 门工作、生活、保护视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本条按建筑总体进行验收,验收时要求查阅采光计算报告或 进行现场实测,且只针对主要功能房间的有效采光进深区域内部 分,当房间进深小于有效采光进深时,按整个房间考核。有效采光 进深可用房间进深与参考平面至窗上沿高度的比值来表示。侧面 采光时不同采光等级条件下的采光有效进深如下表所示:
表4.2.14不同采光等级条件下的采光有效进深
4.2.15本条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4.2.15本条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中控制不舒适眩光的相关规定。
4.2.17建筑的地下空间和天进深的地上室内空间,容易出现天 然采光不足的情况。通过反光板、棱镜玻璃窗、天窗、下沉庭院等 设计手法或采用导光管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空间的天然采光 效果。若验收建筑没有地下部分本条直接记为验收合格
协调,在土建设计时考虑装修设计需求,土建开工前需完成装修设 计,施工方案需通过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审查,施工方案中包含 七建和装修两个施工阶段的内容:事先进行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 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时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穿孔,可保证 结构安全,减少材料消耗,并降低装修成本。 对于工程中存在的拆除和返工现象,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若 对结构构件进行了破坏和拆除、或进行过较大的修改,则判定本条 验收不合格。对于改建、扩建类的项目,不破坏和拆除新改造加固 后的建筑构件和设施,对原建筑的结构构件、建筑构件及设施的拆
改不违反本条的要求。 4.2.19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是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重要 内容。本条的设置旨在整体考量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对于节材与 材料资源利用的贡献,验收范围是永久性安装在工程中的建筑材 料,不包括电梯等设备。 有的建筑材料可以在不改变材料的物质形态情况下直接进行 再利用,或经过简单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如有些材质的门、 窗等。有的建筑材料需要通过改变物质形态才能实现循环利用, 如难以直接回用的钢筋、玻璃等,可以回炉再生产。有的建筑材料 则既可以直接再利用文可以回炉后再循环利用,例如标准尺寸的 钢结构型材等。以上各类材料均可纳人本条范畴 建筑中采用的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可再利用建筑材料,可以 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良好 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2.22本条重点对外立面材料的耐久性提出了要求,详见下表。
表4.2.22 外立面材料耐久性要求
为了保持建筑物的风格、视觉效果和人居环境,装饰装修材料 在一定使用年限后会进行更新替换。如果使用易沾污、难维护及 耐久性差的装饰装修材料,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物的维护 成本,且施工也会带来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粉尘及噪声等问题 对建筑室内所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材料应提供 相关材料证明所采用材料的耐久性
4.2.23本条适用于公共建筑的验收。
2.23本条适用于公共建筑的验收
在保证室内工作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办公、商店等公共 建筑室内空间尽量多地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灵活隔墙,或采用无隔 墙只有矮隔断的大开间敬开式空间,可减少室内空间重新布置时 对建筑构件的破坏,节约材料,同时为使用期间构配件的替换和将 来建筑拆除后构配件的再利用创造条件。 除走廊、楼梯、电梯井、卫生间、设备机房、公共管井以外的地 上室内空间均应视为“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有特殊隔声、防护 及特殊工艺需求的空间不计入。此外,作为商业、办公用途的地下 空间也应视为“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其他用途的地下空间可
不计人。 “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在拆除过程中应基本不影响与之相 妾的其他隔墙,拆卸后可进行再次利用,如大开间开式办公空间 内的玻璃隔断(墙)、预制隔断(墙)、特殊节点设计的可分段拆除的 轻钢龙骨水泥板或石膏板隔断(墙)和木隔断(墙)等。是否具有可 拆卸节点,也是认定某隔断(墙)是否属于“可重复使用的隔断 墙)”的一个关键点,例如用砂浆砌筑的砌体隔墙不算可重复使用 的隔墙。 本条中“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为:实际采用的可重复使 用隔断(墙)围合的建筑面积与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面积 的比值。 4.2.24本条旨在鼓励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对于未采用其 也有效措施的项目,本条不参与验收。对于本条参与验收的项目, 需注明措施内容或相关参数,并经专家组评定认可后方可视为验 收合格。
他有效措施的项目,本条不参与验收。对于本条参与验收的项目, 需注明措施内容或相关参数,并经专家组评定认可后方可视为验 收合格。
浆应用技木规程》JGJ/T223的规定。 5.0.3本条旨在鼓励采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预制构件建造绿色建 筑。本条所指“预制构件”包括各种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如预制 梁、预制柱、预制墙板、预制阳台板、预制楼梯、雨棚、栏杆及可大幅 咸少模板量的半预制楼板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工厂化方 式生产的预制构件,既能减少材料浪费,文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 响,同时可为将来建筑拆除后构件的替换和再利用创造条件。 预制构件用量比例取各类预制构件重量与建筑地上部分重量 的比值
5的忧定 5.0.3本条旨在鼓励采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预制构件建造绿色建 筑。本条所指“预制构件”包括各种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如预制 梁、预制柱、预制墙板、预制阳台板、预制楼梯、雨棚、栏杆及可大幅 减少模板量的半预制楼板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工厂化方 式生产的预制构件,既能减少材料浪费,文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 响,同时可为将来建筑拆除后构件的替换和再利用创造条件。 预制构件用量比例取各类预制构件重量与建筑地上部分重量 的比值。 5.0.4合理采用高强度结构材料,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及材料 用量,同时也可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及地基基础的材料消 耗。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普通钢筋,包括梁、柱、墙、板、基础等构 件中的纵向受力筋及箍筋。 5.0.5对于竖向承重结构构件,在相同承载力下,采用强度等级 较高的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节约混凝土用量,增加建筑 物使用面积。在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C50及以上的混凝土具 有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和节材效果。目前我国将C50作为高强混 凝土的起点强度等级,因此,选定C50及以上强度等级作为竖向承 重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的推荐等级。 5.0.6钢结构具有公认的诸多优点:自重减轻,基础施工取土量 少,对土地破坏小;大量减少混凝土和砖瓦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 护;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建筑材料回用率高,有利于建筑节材 等。相对于普通Q345钢板,0345GJ使用强度更高,可节约钢材 10%左右。因此,应提倡在高层钢结构建筑中采用Q345GJ 0345GJZ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钢材。 5.0.7本条针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民用建筑的验收。
用量,同时也可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及地基基础的材料消 耗。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普通钢筋,包括梁、柱、墙、板、基础等构 件中的纵向受力筋及箍筋
5.0.5对于竖向承重结构构件,在相同承载力下,采用强度
较高的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节约混凝土用量,增加建筑 物使用面积。在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C50及以上的混凝土具 有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和节材效果。目前我国将C50作为高强混 凝土的起点强度等级,因此,选定C50及以上强度等级作为竖向承 重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的推荐等级
5.0.6钢结构具有公认的诸多优点:自重减轻,基础施工取土量
少,对土地破坏小:大量减少混凝土和砖瓦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 泸;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建筑材料回用率高,有利于建筑节材 等。相对于普通Q345钢板,Q345GJ使用强度更高,可节约钢材 10%左右。因此,应提倡在高层钢结构建筑中采用0345GJ O345GJZ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钢材。 07本发L h人
5.0.7本条针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民用建筑的验收。
6.0.1绿色建筑鼓励选用节水性能高的节水器具。自前我国已 对部分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制定了相关标准,如:《水嘴用水效率 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1、《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 水效率等级》GB25502、《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 级》GB28377、《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8、《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9, 今后还将陆续出台其他用水器具的标准。 卫生器具有用水效率相关标准的应全部采用,方可认定为合格 6.0.2按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情况,对不同用户的用水分 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并据此施行计量收费,以实现 用者付费”,达到鼓励行为节水的目的,同时还可统计各种用途的 用水量和分析渗漏水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各管理单元通常 是分别付费,或即使是不分别付费,也可以根据用水计量情况,对 不同管理单元进行节水绩效考核,促进行为节水。 对公共建筑中有可能实施用者付费的场所,应设置用者付费 的设施,实现行为节水。 6.0.3用水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是为满足使用要求,用水器具给水 配件出口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的规定出水量。流出水头是保证给水 配件流出额定流量,在阀前所需的水压。给水配件阀前压力天于 流出水头,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的现象, 称超压出流现象,该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给水 配件超压出流,不但会破环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止常分配,对用水工 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因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为无效用
6.0.1绿色建筑鼓励选用节水性能高的节水器具。自前我国已 对部分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制定了相关标准,如:《水嘴用水效率 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1、《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 水效率等级》GB25502、《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 级》GB28377、《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8、《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9, 今后还将陆续出台其他用水器具的标准。 卫生器具有用水效率相关标准的应全部采用,方可认定为合格
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并据此施行计量收费,以实现 用者付费”,达到鼓励行为节水的目的,同时还可统计各种用途的 用水量和分析渗漏水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各管理单元通常 是分别付费,或即使是不分别付费,也可以根据用水计量情况,对 不同管理单元进行节水绩效考核,促进行为节水。 对公共建筑中有可能实施用者付费的场所,应设置用者付费 的设施,实现行为节水。
6.0.3用水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是为满足使用要求,用水器具给水
配件出口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的规定出水量。流出水头是保证给水 配件流出额定流量,在阀前所需的水压。给水配件阀前压力大于 流出水头,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的现象, 称超压出流现象,该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给水 配件超压出流,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对用水工 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因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为无效用
水量,即浪费的水量。因它在使用过程中流失,不易被人们察觉和 认识,属于“隐形”水量浪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选用了恒定出流的用水器具时,该部分管线的工作压力满 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即可。当建筑因功能需要,选用特殊水压 要求的用水器具时,如大流量淋浴喷头,可根据产品要求采用适当 的工作压力,但应选用用水效率高的产品,在上述情况下,如其他 常规用水器具均能满足本条要求,可以认定为验收合格。 6.0.4对应不设置空调设备或系统的项目,本条直接认定为验收 合格。 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补水量很大,甚至可能占据 建筑物用水量的30%~50%,减少冷却水系统不必要的耗水对整个 建筑物的节水意义重大。 1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受气候 环境的影响,冷却水水质比式系统差,改善冷却水系统水质可以 保护制冷机组和提高换热效率。应设置水处理装置和化学加药装 置改善水质,减少排污耗水量。 开式冷却塔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设计不当时,高于集 水盘的冷却水管道中部分水量在停泵时有可能溢流排掉。为减少 上述水量损失,可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 式,相对加大冷却塔集水盘浮球阀至溢流口段的容积,避免停泵时 的泄水和启泵时的补水浪费。 2开式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的实际补水 量大于蒸发耗水量的部分,主要由冷却塔飘水、排污和溢水等因素 造成,蒸发耗水量所占的比例越高,不必要的耗水量越低,系统也 就越节水; 本条文第2款从冷却补水节水角度出发,对于减少开式冷却 塔和设有喷淋水系统的闭式冷却塔的不必要耗水,提出了定量要 求,本款需要满足公式(1)方可认定为合格:
Q。一冷却塔实际年冷却水补水量(系统蒸发耗水量、 系统排污量、飘水量等其他耗水量之和),kg。 排出冷凝热所需的理论蒸发耗水量可按公式(2)计算:
。一一冷却塔年排出冷凝热所需的理论蒸发耗水量
。一一水的汽化热,kJ/kg。 通过楼宇控制系统实测、记录并统计空调系统/冷水机组全年 的冷凝热,据此计算出排出冷凝热所需要的理论蒸发耗水量。 3本款所指的“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包括采用分体空 调、风冷式冷水机组、风冷式多联机、地源热泵、十式运行的闭式冷 却塔等。风冷空调系统的冷凝排热以显热方式排到大气,并不直 接耗费水资源,采用风冷方式替代水冷方式可以节省水资源消 耗。但由于风冷方式制冷机组的COP通常较水冷方式的制冷机 组低,所以需要综合查看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情况,有 条件时宜优先考虑风冷方式排出空调冷凝热。 6.0.5卫生间排水噪声是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主要噪声,因此鼓 励采用包括同层排水、旋流弯头等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或改善。本 条主要是针对目前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PVC排水管,其隔声性能 较差,使用时产生噪声对使用者产生较大干扰的情况提出要求。 采用新型降噪管,可有效降低管道排水时的噪声辐射,应提供新型 降噪管降低噪声水平的证明材料。采用同层排水,降低排水时水
励采用包括同层排水、旋流弯头等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或改善。本 条主要是针对目前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PVC排水管,其隔声性能 较差,使用时产生噪声对使用者产生较大干扰的情况提出要求。 采用新型降噪管,可有效降低管道排水时的噪声辐射,应提供新型 降噪管降低噪声水平的证明材料。采用同层排水,降低排水时水
下落高度和撞击力,能有效降低排水管辐射的噪声,且能降低排水 时对下面楼层的噪声十扰。 6.0.6对于蒸发量较大且降雨量小于400mm的地区该项可以不 参与验收。 项目所在地属于下列场所的该条可以不参与验收: (1)可能造成陡坡珊塌、滑坡灾害的场所; (2)自重湿陷性黄十、膨胀十和高含盐十等特殊壤地址场所 场地开发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合理利用场地空间设置绿 色雨水基础设施。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 绿化、植被浅沟、雨水管截留(文称断接)、渗透设施、雨水塘、雨 水湿地、景观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别于 传统的灰色雨水设施(雨水口、雨水管道等),能够以自然的方式控 制城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境: 利用场地的河流、湖泊、水塘、湿地、低洼地作为雨水调蓄设 施,或利用场地内设计景观(如景观绿地和景观水体)来调蓄雨水: 可达到有限土地资源多功能开发的自标。能调蓄雨水的景观绿地 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树池、干塘等。 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筑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源头,易被 污染并形成污染源,故宜合理弓导其进入地面生态设施进行调蓄 下渗和利用,并在雨水进入生态设施前后采取相应截污措施,保证 雨水在滞蓄和排放过程中有良好的衔接关系,保障自然水体和景 观水体的水质、水量安全。地面生态设施是指下凹式绿地、植草 沟、树池等,即在地势较低的区域种植植物,通过植物截流、土壤过 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达到径流污染控制自的 雨水下渗也是消减径流和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条 硬质铺装地面”指场地中停车场、道路和室外活动场地等,不包括 建筑占地(屋面)、绿地、水面等。通常停车场、道路和室外活动场 地等多为硬质铺装,采用石材、砖、混凝土、砾石等为铺地材料,透
水性能较差,雨水无法人渗,形成天量地面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 统的压力。“透水铺装”是指采用如植草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 透水地砖等透水铺装系统,既能满足路用及铺地强度和耐久性要 求,文能使雨水通过本身与铺装下基层相通的渗水路径直接渗人 下部土壤的地面铺装。当透水铺装下为地下室顶板时,若地下室 顶板设有疏水板及导水管等可将渗透雨水导人与地下室顶板接壤 的实,或地下室顶板上覆土深度能满足当地绿化要求时,仍可认 定其为透水铺装地面。验收时以场地中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 所占的面积比例为依据。
水性能较差,雨水无法人渗,形成天量地面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 统的压力。“透水铺装”是指采用如植草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 透水地砖等透水铺装系统,既能满足路用及铺地强度和耐久性要 求,文能使雨水通过本身与铺装下基层相通的渗水路径直接渗人 下部土壤的地面铺装。当透水铺装下为地下室顶板时,若地下室 顶板设有疏水板及导水管等可将渗透雨水导人与地下室顶板接壤 的实土,或地下室顶板上覆土深度能满足当地绿化要求时,仍可认 定其为透水铺装地面。验收时以场地中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 所占的面积比例为依据。 6.0.7养老院、幼儿园、医院类建筑本条第一款不参与验收。项 目周边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且建筑可回用水量小于100m3/d 时,本条第一款不参与验收。没有冷却水补水系统的建筑,本条认 定直接验收合格。 由于甘肃省天部分地区属于十旱、半十旱地区,雨水收集量较 小,中水回用规模不大,难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灌溉、浇酒和洗车, 因此本条第一款强调建筑达到一定规模后参与验收 使用非传统水源替代自来水作为冷却水补水水源时,其水质 指标应满足《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29044中规定的空调冷却 水的水质要求。 全年来看,冷却水用水时段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降雨高峰时 段基本一致,因此收集雨水处理后用于冷却水补水,从水量平衡上 容易达到吻合。雨水的水质要优于生活污废水,处理成本较低、管 理相对简单,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值得推厂。 6.0.8本条文旨在鼓励新型节水技术措施的应用.对王未采用其
6.0.8本条文旨在鼓励新型节水技术措施的应用,对于
他有效措施的项目,本条不参与验收。对于本条参与验收的项 需注明具体技术措施,并经专家组评定认可后方可视为达标。
7.0.1本条适用于有集中空调或供暖的各类民用建筑的验收
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等现行有关国家标准中的节能评价值作 为判定本条是否合格的依据。 7.0.3本条适用于有空调或供暖的各类民用建筑的验收。 1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耗电输热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要求; 2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要求; 3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需要比《民用 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值低20%以 上。耗电输冷(热)比反映了空调水系统中循环水泵的耗电与建筑 冷热负荷的关系,对此值进行限制是为了保证水泵的选择在合理 的范围,降低水泵能耗。
7.0.5多数空调系统都是按照最不利情况(满负荷)进行系统设
7.0.5多数空调系统都是按照最不利情况(满负荷)进
计和设备选型的,而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部分负荷状况 的,或者同一时间仅有一部分空间处于使用状态。针对部分负荷、 部分空间使用条件的情况,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节约能源,显得
至关重要。空调系统应考虑合理的系统分区、水泵变频、变风量、 变水量等节能措施,保证在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仪部分 建筑使用时,能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恰当的能源供给,同时不降低能 原转换效率,并能够指导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实现节能高效运行。 本条第1款主要针对系统划分及其未端控制,空调方式采用 分体空调以及多联机的,可认定为满足(但前提是其供暖系统也满 足本款要求,或没有供暖系统):本条第2款主要针对系统冷热源, 如热源为市政热源可不予考察(但小区锅炉房等仍应考察);本条 第3款主要针对系统输配系统,包括供暖、空调、通风等系统,如冷 热源和未端一体化而不存在输配系统的,可认定为验收合格,例如 住宅中仅设分体空调以及多联机
变水量等节能措施,保证在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 建筑使用时,能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恰当的能源供给,同时不降低能 原转换效率,并能够指导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实现节能高效运行。 本条第1款主要针对系统划分及其未端控制,空调方式采用 分体空调以及多联机的,可认定为满足(但前提是其供暖系统也满 足本款要求,或没有供暖系统);本条第2款主要针对系统冷热源, 如热源为市政热源可不予考察(但小区锅炉房等仍应考察);本条 第3款主要针对系统输配系统,包括供暖、空调、通风等系统,如冷 热源和未端一体化而不存在输配系统的,可认定为验收合格,例如 住宅中仅设分体空调以及多联机。 7.0.6本条适用于进行供暖、通风或空调的各类民用建筑的验 收,对无独立新风系统的建筑,新风与排风的温差不超过15℃或 其他不宜设置排风能量回收系统的建筑,本条不参与验收。 建筑的排风能量回收满足下列两项之一即可: 1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预 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且排风热回收装置(全热和显热)的额定 热回收效率不低于60%: 2采用带热回收的新风与排风双向换气装置,且双向换气装 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低于55%。 7.0.7本条适用于有供暖或空调的公共建筑的验收。若当地峰 电价差低于2.5倍或没有峰谷电价的,本条不参与验收。 蓄冷蓄热技术虽然从能源转换和利用本身来讲并不节约,但 是其对于唇夜电力峰谷差异的调节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满足城 市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为此,宜根据当地能源政策, 峰谷电价、能源紧缺状况和设备系统特点等选择采用。建筑的蓄 冷蓄热系统满足下列两项之一即可: 1用于蓄冷的电驱动蓄能设备提供的设计日的冷量达到
7.0.6本条适用于进行供暖、通风或空调的各类民用建筑
30%: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电加 热装置的蓄能设备能保证高峰时段不用电: 2最大限度地利用谷电,谷电时段蓄冷设备全负荷运行的 80%应能全部蓄存并充分利用。 7.0.8若建筑无可用的余热废热源,或建筑无稳定的热需求,本 条不参与验收。 生活用能系统的能耗在整个建筑总能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比 例,尤其是对于有稳定热需求的公共建筑而言更是如此。用自备 锅炉房满足建筑蒸汽或生活热水,不仅可能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而且其能源转换和利用也不符合“高质高用”的原则,不宜采用。 鼓励采用热泵、空调余热、其他废热等供应生活热水。在靠近热电 厂、高能耗工厂等余热、废热丰富的地域,如果设计方案中很好地 实现了回收排水中的热量,以及利用其他余热废热作为预热,可降 氏能源的消耗,同样也能够提高生活热水系统的用能效率。一般 情况下的具体指标可取为: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分别不少于建 筑所需蒸汽设计日总量的40%、供暖设计日总量的30%、生活热水 设计日总量的60%。 7.0.9由于不同种类可再生能源的度量方法、品位和价格都不 司,本条分四个条款进行验收,满足其中任意一条即验收合格 7.0.10本条文强调室内热舒适的调控性,包括主动式供暖空调 未端的可调性及个性化的调节措施,总的目标是尽量地满足用户 改善个人热舒适的差异化需求。对于采用供暖空调系统的公共建 筑,应根据房间、区域的功能和所采取的系统形式,合理设置可调 未端装置。 7.0.11随着国家对节能工作的愈发重视,新型节能技术更新加速 本条文旨在鼓励新型节能技术措施的应用,对于未采用其他有效技 术措施的项目,本条不参与验收。对于本条参与验收的项目,需注明
本条文旨在鼓励新型节能技术措施的应用,对于未采用其他有效技 术措施的项目,本条不参与验收。对于本条参与验收的项目,需注明 具体技术措施,并经专家组评定认可后方可认定为验收合格
8.0.1建筑能源消耗情况较复杂,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系统、 其他动力系统等。当未分项计量时,不利于统计建筑各类系统设 备的能耗分布,难以发现能耗不合理之处。为此,要求采用集中冷 热源的建筑,必须考虑使建筑内各能耗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 照明、热水能耗等都能实现独立分项计量。这有助于分析建筑各 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 有效地实施建筑节能
8.0.1建筑能源消耗情况较复杂,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系统、 其他动力系统等。当未分项计量时,不利于统计建筑各类系统设 备的能耗分布,难以发现能耗不合理之处。为此,要求采用集中冷 热源的建筑,必须考虑使建筑内各能耗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 照明、热水能耗等都能实现独立分项计量。这有助于分析建筑各 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 有效地实施建筑节能。 8.0.2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发改运 行[20102643号)。虽然其实施主体是电网企业,但也需要建筑业 主、用户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对照其中要求,本标准其他条文已对 高效用电设备,以及变频、热泵、蓄冷蓄热等技术予以了鼓励,本条 要求所用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 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8.0.3水泵、风机(及其电动机)等功率较大的用电设备满足相应 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8.0.4对于仅设一台电梯的建筑,本条中的节能控制措施不参与 验收。对于不设电梯的建筑,本条不参与验收。 电梯等动力用电能耗也占建筑能耗中一定的比例,而自前也 出现了包括变频调速拖动、能量再生回馈等在内的多种节能技术 措施
8.0.2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
行[201012643号)。虽然其实施主体是电网企业,但也需要建筑业 主、用户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对照其中要求,本标准其他条文已对 高效用电设备,以及变频、热泵、蓄冷蓄热等技术予以了鼓励,本条 要求所用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 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8.0.5本条仅适用于公共建筑的!
在建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照明系统的分区控制措施对降低 照明能耗作用很明显。照明系统分区需满足自然光利用、功能和
8.0.8本条适用于设有地下车库的各类民用建筑的验收
对于本条参与验收的项目,需注明具体技术措施,并经专家组 评定认可后方可视为验收合格。
9.0.1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对于绿色建筑的节能与能源利 用影响较大,而且也对室内环境质量有一定影响。为便于操作,参 照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做法,分别提供了规定性指标和 性能化计算两种可供选择的达标方法。 9.0.2对于住宅或小型公建中采用分体空调器、燃气热水炉等其 他设备作为供暖空调冷热源的情况(包括同时作为供暖和生活热 水热源的热水炉),可以《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2021.3、《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 等级》GB21455、《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 能新尔
9.0.2对于住宅或小型公建中采用分体空调器、燃气热水炉等其
他设备作为供暖空调冷热源的情况(包括同时作为供暖和生活热 水热源的热水炉),可以《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2021.3、《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 等级》GB21455、《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 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等现行有关国家标准中的能效等级1 级作为判定本条是否达标的依据
9.0.3本条适用于各类公共建筑
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为建筑或区域提供电力、供冷、供热 包括供热水)三种需求,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在应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时,必须进行科学论证,从负荷 须测、系统备注、运行模式、经济和环保效益等多方面对方案做可 行性分析,严格以热定电,系统设计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9.0.4绿色建筑鼓励选用更高节水性能的节水器具。 9.0.5当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木结构,或预制构件用量比例不 小于60%时本条验收合格。对其他情况,尚需经充分论证后方认 定为验收合格。
9.0.5当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木结构,或预制构件用量比例不 小于60%时本条验收合格。对其他情况,尚需经充分论证后方认 定为验收合格
9.0.6主要功能房间主要包括间歇性人员密度较高的空间或区
域(如会议室),以及人员经常停留的空间或区域(如办
空气处理措施包括在空气处理机组中设置中效过滤段、在主要功 能房间设置空气净化装置等。 9.0.7以TVOC为例,英国BREEAM新版文件的要求不大于 300μg/m²,比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要求(不大于600μg/m²)更为严 格。甲醛浓度也是如此,多个国家的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均在(50 60)μg/m²的水平,也比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要求(不大于0.10mg m3)严格。进一步提高对于室内环境质量指标要求的同时,也适 当考虑了我国当前的大气环境条件和装修材料工艺水平,因此,将 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值的70%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的更高要求。 9.0.8虽然选用废弃场地、利用旧建筑具体技术存在不同,但同 属于项自策划、规划前期均需考虑的问题,而且基本不存在两点内 容可同时验收合格的情况,故进行了条文合并处理。 我国城市可建设用地日趋紧缺,对废弃地进行改造并加以利 用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废弃场地进行绿色 建筑建设,在技术难度、建设成本方面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代 价。因此,对于优先选用废弃地的建设理念和行为进行鼓励。本 条所指的废弃场地主要包括裸岩、石砾地、盐碱地、沙荒地、废窑 坑、废旧仓库或工厂弃置地等。绿色建筑可优先考虑合理利用废 弃场地,采取改造或改良等治理措施、对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 进行检测与再利用评估,确保场地利用不存在安全隐惠、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条所指的“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全 的旧建筑,或通过少量改造加固后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虽 然自前多数项自为新建,且多为净地交付,项自方很难有权选择利 用旧建筑。但仍需对利用“可使用的”旧建筑的行为予以鼓励,防 止大拆大建。
空气处理措施包括在空气处理机组中设置中效过滤段、在主要功 能房间设置空气净化装置等。 9.0.7以TVOC为例,英国BREEAM新版文件的要求不大于 300μg/m²,比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要求(不大于600μg/m²)更为严 格。甲醛浓度也是如此,多个国家的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均在(50 60)ug/m²的水平,也比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要求(不大于0.10mg m3)严格。进一步提高对于室内环境质量指标要求的同时,也适 当考虑了我国当前的大气环境条件和装修材料工艺水平,因此,将 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值的70%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的更高要求
9.0.8虽然选用废弃场地、利用旧建筑具体技术存在不同,
9.0.9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
BIM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
BIM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使设 计人员和工程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实现数 据共享并协同工作。 BIM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利用。在建筑 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支持基于BIM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可以极大地 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之间的协 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各自资源,有效地避免由于数 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并 显著降低成本。 9.0.10建筑碳排放计算及其碳足迹分析,不仅有助于帮助绿色 建筑项目进一步达到和优化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目标,而 且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建筑对于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量。经过 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也有了较为成熟的计算方法和一定量的案 列实践。在计算分析基础上,再进一步采取相关节能减排措施降 低碳排放,做到有的放矢。绿色建筑作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载 本,理应将此作为一项技术措施同步开展。 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包括建筑固有的碳排放量和标准运行工 况下的资源消耗碳排放量。验收时主要分析在标准运行工况下建 筑的资源消耗碳排放量。 9.0.11本条主要是对前面未提及的其他技术和管理创新予以鼓 励。对于不在前面绿色建筑验收指标范围内,但在保护自然资源 和生态环境、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减少环境污染与智能化系统 建设等方面实现良好性能的项自进行弓导,通过各类项自对创新 项的追求以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水平。 当某项自采取了创新的技术措施,并提供了足够证据表明该 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环境友好性,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实现 可持续发展或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时,可参与验收。项目的创新 点应较大地超过相应指标的要求,或达到合理指标但具备显著降
BIM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自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使设 计人员和工程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实现数 据共享并协同工作。 BIM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利用。在建筑 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支持基于BIM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可以极大地 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之间的协 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各自资源,有效地避免由于数 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并 显著降低成本,
9.0.10建筑碳排放计算及其碳足迹分析,不仅有助于帮助绿色 建筑项目进一步达到和优化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目标,而 且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建筑对于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量。经过 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也有了较为成熟的计算方法和一定量的案 列实践。在计算分析基础上,再进一步采取相关节能减排措施降 低碳排放,做到有的放矢。绿色建筑作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载 本,理应将此作为一项技术措施同步开展。 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包括建筑固有的碳排放量和标准运行工 况下的资源消耗碳排放量。验收时主要分析在标准运行工况下建 筑的资源消耗碳排放量
励。对于不在前面绿色建筑验收指标范围内,但在保护自然资源 和生态环境、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减少环境污染与智能化系统 建设等方面实现良好性能的项目进行弓导,通过各类项目对创新 项的追求以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水平。 当某项目采取了创新的技术措施,并提供了足够证据表明该 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环境友好性,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实现 可持续发展或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时,可参与验收。项目的创新 点应较大地超过相应指标的要求,或达到合理指标但具备显著降
低成本或提高工效等优点。本条未列出所有的创新项内容,只要 申请方能够提供足够相关证明,并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即可认为满 足要求,
10.1.1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 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施工总目标,进行目 标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 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目标双控。 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 标实现,并指定绿色建筑施工各级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10.1.2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 了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士 壤污染、扬尘、噪音、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为了有效减小施工对环 境的影响,应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明确施工中各相关 方应承担的责任,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施过程中 开展定期检查,保证环境保护计划的实现。 10.1.3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建 筑施工项目部应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 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10.1.4施工建设将绿色设计转化成绿色建筑。在这一过程中, 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 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交底时,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 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 10.1.5安全文明施工是保障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现场
10.1.1项自部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 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施工总目标,进行目 标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 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目标双控。 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 标实现,并指定绿色建筑施工各级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10.1.2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 了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 襄污染、扬尘、噪音、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为了有效减小施工对环 境的影响,应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明确施工中各相关 方应承担的责任,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施过程中 开展定期检查,保证环境保护计划的实现
10.1.3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建 筑施工项目部应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 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 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交底时,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 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
现着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文明的施工环境是实现职工安全生产 的基础,这是施工企业的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作
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施工管
回收,有的不可回收,不包括基坑开挖的渣土。 10.2.4施工过程中的用能,是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组成部分。 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条件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 的用能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 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 临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 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做 好建筑施工能耗管理,包括现场耗能与运输耗能。为此应该做好 能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能源节约。竣工时提供施 工过程能耗记录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实际能耗值,为施工过程的 能耗统计提供基础数据
回收,有的不可回收,不包括基坑开挖的渣土, 10.2.4施工过程中的用能,是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组成部分。 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条件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 的用能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 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 奋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 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做 好建筑施工能耗管理,包括现场耗能与运输耗能。为此应该做好 能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能源节约。竣工时提供施 工过程能耗记录和建成每平方来建筑实际能耗值,为施工过程的 能耗统计提供基础数据。 10.2.5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是建筑全寿命期水耗的组成部分。 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条件的不同,建成每平方来建筑 的用水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水和用水方案,提出建 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目标值。为此应该做好水耗监测、记录,用于 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节水。竣工时提供施工过程水耗记录和建成每 平方来建筑实际水耗值,为施工过程的水耗统计提供基础数据 基坑降水抽取的地下水量大,要合理设计基坑开挖,减少基坑 水排放。配备地下水存储设备,合理利用抽取的基坑水。记录基 抗降水的抽取量、排放量和利用量数据。对于洗刷、降尘、绿化、设 备冷却等用水来源,应尽量采用非传统水源。具体包括工程项目 中使用的中水、基坑降水、工程使用后收集的沉淀水以及雨水等。 10.2.6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 亏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条鼓励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提高 就地取材制成的建筑产品所占的比例。运输距离指建筑材料的最 后一个生产工厂或场地到施工现场的距离。
10.2.8对不使用预拌混凝土的项目,本条不参与验收
减少混凝土损耗、降低混凝 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
容之一。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一般规定预拌混凝土的 损耗率是1.5%,但在很多工程施工中超过了1.5%,甚至达到了2% 3%,因此有必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提出要求。本条参考有 关定额标准及部分实际工程的调查数据,对损耗率进行要求。
损耗率是1.5%,但在很多工程施工中超过了1.5%,甚至达到了2% 3%,因此有必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提出要求。本条参考有 关定额标准及部分实际工程的调查数据,对损耗率进行要求。 10.2.10对不使用预拌砂浆的项目,本条不参与验收。 减少砂浆的损耗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条参考有 关定额标准及部分实际工程的调查数据,对损耗率进行要求。 10.2.11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宗消耗材料。钢筋浪 费是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 浪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根据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 规定的损耗率为2.5%~4.5%。根据对国内施工项自的初步调查, 施工中实际钢筋浪费率约为6%。因此有必要对钢筋的损耗率提 出要求。 钢筋工厂生产不仅可以通过统筹套裁节约钢筋,还可减少现 场作业、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 质量。 10.2.12对不使用模板的项目,本条认定为合格。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我国的木胶合板 模板和竹胶合板模板发展迅速,自前与钢模板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散装、散拆的木(竹)胶合板模板施工技术落后,模板周转次数 少,费工费料,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废模板形成大量的废弃 物,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工具式定型模板,采用模数制设计,可以通过定型单元,包括 平面模板、内角、外角模板以及连接件等,在施工现场拼装成多种 形式的混凝土模板。它既可以一次拼装,多次重复使用;文可以灵 舌拼装,随时变化拼装模板的尺寸。定型模板的使用,提高了周转 次数,减少了废弃物的产出,是模板工程绿色技术的发展方向。 10.2.15施工是把绿色建筑由设计转化为实体的重要过程,为此
减少砂浆的损耗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条参考有 关定额标准及部分实际工程的调查数据SYT 5259-2019 罐顶气轻烃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损耗率进行要求。 10.2.11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宗消耗材料。钢筋浪
费是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 浪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根据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 规定的损耗率为2.5%~4.5%。根据对国内施工项目的初步调查, 施工中实际钢筋浪费率约为6%。因此有必要对钢筋的损耗率提 出要求。 钢筋工厂生产不仅可以通过统筹套裁节约钢筋,还可减少现 场作业、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 质量。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我国的木胶合板 模板和竹胶合板模板发展迅速,自前与钢模板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散装、散拆的木(竹)胶合板模板施工技术落后,模板周转次数 少,费工费料,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废模板形成大量的废弃 物,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工具式定型模板,采用模数制设计,可以通过定型单元,包括 平面模板、内角、外角模板以及连接件等,在施工现场拼装成多种 形式的混凝土模板。它既可以一次拼装,多次重复使用;文可以灵 活拼装,随时变化拼装模板的尺寸。定型模板的使用,提高了周转 次数,减少了废弃物的产出,是模板工程绿色技术的发展方向。
10.2.15施工是把绿色建筑由设计转化为实体的重要过
施工的单位应进行专项交底,落实绿色建筑的重点内容。
10.3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验收
10.3.11施工是把绿色建筑由设计转化为实体的重要过程,为此 施工的单位应进行专项交底,落实绿色建筑的重点内容。 10.3.12对绿色建筑的装修装饰材料,应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检测 本条规定的检测,可采用实施各专业施工、验收规范所进行的 签测结果《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材读书笔记.pdf,不必专门为绿色建筑实施额外的检测。 10.3.13对绿色建筑设备,应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检测。 本条规定的检测,可采用实施各专业施工、验收规范所进行的 检测结果。也就是说,不必专门为绿色建筑实施额外的检测。 10.3.14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的机电系统越来越复杂。本 条强调系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的目的,就是让建筑机电系统 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达到设计目标,保证绿色建筑的运行效果。主 要内容包括制定完整的机电系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方案,对 通风空调系统、空调水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水系统、电气照明系 统、动力系统的综合调试过程以及联合试运转过程。建设单位是 机电系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的组织者,根据工程类别、承包形 式,建设单位也可以委托代建公司和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机电系 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