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2007-2001-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pdf

CHT-2007-2001-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HT-2007-200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44870
下载资源

CHT-2007-200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HT-2007-2001-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pdf

日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本标准根据《国家三角测量与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中有关导线测量部分,并顾及城市测量、工程测量、地 籍测量的有关要求编写。其技术内容属国内标推。 本标准规定的三、四等导线测量精度与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中相应等级的测量精度要求 相同,部分技术要求也参照该标准执行。 本标准2001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肖学年、姬恒炼。

范围 (1) 引用标准 (1) 总则 (1) 技术设计与选点 (3) 造标和埋石 (3) 仪器检验 (4) 水平角测量 (6) 距离测量 (7) 高程测量 · (9) 10导线测量成果的验算、检查和验收 (11) 附录A(标准的附录)电磁波测距边长的修正和改算 (13) 附录B(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外观和键盘功能的检验 (15) 附录C(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工作电压显示的正确性检验 (16) 附录D(提录的附录)全站仪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 (17) 附录E(提示的附录)全站仪测距轴与视准轴的重合性的检验 (18) 附录F(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倾斜补偿器的零位误差,补偿范围和补偿准确度的检验 (19) 附录G(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存贮卡的检验方法及要求 (20)

范围 (1) 引用标准 (1) 总则 (1) 技术设计与选点 (3) 造标和埋石 (3) 仪器检验 (4) 水平角测量 (6) 距离测量 (7) 高程测量 · (9) 10导线测量成果的验算、检查和验收 (11) 附录A(标准的附录)电磁波测距边长的修正和改算 (13) 附录B(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外观和键盘功能的检验 (15) 附录C(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工作电压显示的正确性检验 (16) 附录D(提录的附录)全站仪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 (17) 附录E(提示的附录)全站仪测距轴与视准轴的重合性的检验 (18) 附录F(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倾斜补偿器的零位误差,补偿范围和补偿准确度的检验 (19) 附录G(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存贮卡的检验方法及要求 (20)

[江苏]某小区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CH/T2007—2001 Specifications for the third and fourth order traverse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导线测 制网的原则、方法和精度要求。适用于国家 三、四等导线测量。工程测量 测量亦可参照执行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 住本标准出版前,所示版 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 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表1三,四等导线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和方位角中误

3.1.3三、四等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1.3三、四等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三、四等导线测量的主要找

3.1.4所有三、四等导线点均须以国家水准网为基础,用三角高程或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其高程。所有导线 点的高程均以其中心标石的上标志为准

三、四等导线测量使用的

3.1.5.1三、四等导线测量须使用精度不低于DJ2型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和不低于IⅡ级测距仪,以 及相应等级的全站型电子速测仪(以下简称全站仪)进行。全站仪精度等级的确定参照GB/T17942《国家三 角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3.1.5.2用于三、四等导线测量的仪器及附属设备、气象观测仪器(表)均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测量工 作。

3.1.6三、四等导线测量的记衡

3.1.6.1三、四等导线测量应优先采用电子记录方式。其技术要求应符合“CH/T2002”的要求。 3.1.6.2当全站仪使用存贮卡记录时,须经转换,使其存储、输出和输入格式以及测站信息等其他必要的信 息格式符合“CH/T2002”的规定要求。存贮卡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1.6.3来用手薄记录时,须一律使用铅笔现场记录在测量手薄上,严禁凭记忆补记。字迹应整齐、清晰, 手簿中各项记事项应填写齐全。手簿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擦改或转抄,对原始记录有错误的数字和文 字,应认真核对后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正确的数字和文字,并注明原因。角度读数中,分以下数据;距 离读数中,厘米及以下数值不得更改。不得有相关数字连环划改。对作废的记录,亦应用单线划去,并注明 原因和重测结果记录干何处。重测记录应加注“重测”二字

3.1.7 三、四等导线测量观测时间

三、四等导线测量观测时间,宣在日出后1小时左右至日落前1小时左右,直通视及大气条件良好,成像 清晰稳定时进行。夏季中午大气湍流剧烈使目标不稳定时,应停止观测。 3.2三、四等导线的布设 3.2.1三、四等导线的布设应视测图、工程等需要而定,宜附合在高等级大地点上,布设成附合导线形式。 在高等级大地网内布设几条附合导线时,应尽可能布设成网。 3.2.2三、四等导线宜逐级布设,如有特殊要求,可在高等级大地网内直接布设四等导线,且宜布设成带有 结点的导线网。 3.2.3附合导线宜布设成等边直伸状,导线边的倾角不宜过大。导线边不宜超过10条,相邻边长之比不宜 超过1:3。 3.2.4导线边长选择可视使用的测距和测角仪器的性能和所需导线点的密度而定。当条件允许时,应采用 较长的边长。 35一当一四管导线做为减区的首级控制时质在没成网形

导线点均应计算出高斯平面的6°带或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

4.1.1三、四等导线布测前应进行技术设计,技术设计应在充分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踏勘和 图上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最优的布设方案。 4.1.2技术设计前应收集的资料包括测区内已有的大地测量成果资料,测区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测区内 有关气象、水文、地质、交通等方面的资料。 4.1.3技术设计完成后,应编写技术设计书,其格式、内容、要求与审批程序应符合“CH/T1004”的要求。 4.2选点 4.2.1在完成图上设计后,应实地选点。将图上设计的点位到实地进行检查确定。因特殊情况需更动原计 划时,应及时将改变情况上报,

4.2.2.1导线点须通视良好,便于观测,易于发展和使用,且稳定和便于保存。 4.2.2.2导线边须适合光电测距仪测边。应避开大面积水域、强电磁场等水利条件。视线应超过和旁离障 碍物1.5m。 4.2.2.3导线边须适合测角,没有明显旁折光影响。 4.2.2.4导线边两端点的高差不宜过大,若两端点的高差是用对向三角高程方法测定,则高差的限差应符

4.2.2.1导线点须通视良好,便于观测,易于发展和使用,且稳定和便于保存。 4.2.2.2导线边须适合光电测距仪测边。应避开大面积水域、强电磁场等水利条件。视线应超过 碍物1.5m

4.2.2.4导线边两端点的高差不宜过天,若两端点的高差是用对向三角高程方法测定,则高差的 合公式(1)的要求。

4.2.3.1单一附合导线应以其两端点的地名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命名或编号。 4.2.3.2.导线网内两交叉点间的若干导线节称为导线段,导线段一律以其两端点的地名由西向东或由北向 南命名,并以罗马数码表示其间的导线节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导线点号,有自然地名时,在点号后用括号加 注点名。 4.2.3.3当测区范围较小或作为首级控制时,可统一命名或编号。 4.2.3.4三、四等导线点的命名亦可参照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其名称的编码 应适用于计算机处理。

三、四等导线点可视需要建造测量规标,规标类型一般采用寻常标,或其他类型的测量规标,其标 照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执行。 建造的各类标须标形端正,基础坚实,标架稳固。照准标中心、仪器台中心、标石中心应位于 上,其偏差最大不应超过0.1m。视线距橹柱不应小于0.1m

5.1.1三、四等导线点可视需要建造测量规标,规标类型一般采用寻常标,或其他类型的测 规格参照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执行。

5.2.1三、四等导线点均须埋设永久性测量标石,其规格和类型与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相应等 级要求相同。 5.2.2标石埋设时应将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然后埋设。标石周围的土亦应夯实。 5.2.3埋设的标石须使各层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其偏差不得大于3mm。 5.2.4利用旧点时,应确认该点标石是否完好,并符合同等级导线点的标石规格,且能长期保存。 5.3造标、埋石工作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点之记上应注明标石断面尺寸等。并办理好土地征用手续和 委托保管手续

6.1光学经纬仪的检验

6.1.1光学经纬仪的检验项目及限差要求按表3执行。 6.1.2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方法、技术要求、检验周期等按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项目及

6.2.1全站仪的测距系统的检验按本标准6.3执行。 6.2.2全站仪电子测角系统(或电子经纬仪)的检验。

6.2.1全站仪的测距系统的检验按本标准6.3执行。

表4全站仪的检验项目及限差要求

6.2.2.2检验项目中第4、5、8、9项按光学经纬仪相应项目执行。第1、2、3、6、7参照本标准附录B、C、D、 E、F(提示的附录)执行。

6.2.2.2检验项目中第4、5、8、9项按光学经纬仪相应项目执行。第1、2、3、6、7参照本标准附录B、C、D、 E、F(提示的附录)执行。

6.2.3全站仪存储卡的检验

a.存贮卡的初始化; b.文件建立和删除; c.存贮卡的容量检查; d.测量与数据记录; e.数据查阅; f.数据传输; g.写保护与解除写保护:

a.存贮卡的初始化; b.文件建立和删除; c.存贮卡的容量检查 d.测量与数据记录; e.数据查阅; f.数据传输; &。写保护与解除写保护

6.2.3.2各项检验均应正常。其方法参照附录G执行。

R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a.外观及一般性能的检验; b.发射、接收、照准三轴关系正确性的检验; c.发光管相位不均匀性的检验; d.相幅误差的检验; e.周期误差的检验; f.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检验; g.棱镜常数的检验:

h.测程的检验; i.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j.检定综合精度的评定; k.精测频率的检验。

5.3.2检验方法、技术要求及检验周期应按JJG一703及CH8001的有关规定执行。

6.3.2检验方法、技术要求及检验周其

所使用的光学对中器,对中杆和气象仪表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JJG703及CH8001 行。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验和校正光学对中器

.1水平角观测前,应认真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检查标是否稳固、安全,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进行修理; b.使用脚架观测时,根据地面的土质情况,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脚架稳固; C.测定测站点和照准点的归心元素; d.整置仪器,确定应观测的方向,检查视线是否符合要求。 e.预先编制观测度盘表; f.使用全站仪观测时,确认仪器工作状态并预置参数; g.采用电子记簿时,检查电子记录器或存贮卡是否工作正常,按规定输人必要的测站和观测信息 2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 7.4当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应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 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左、右角分别取中数后,按[左角]十[右角]中一360°=△计算闭 合差值东北大学综合楼施工组织设计,对于三等导线应不超过士3.5",四等导线不超过士5.0"。 7.5各测回间应将度盘位置变换。角,全站仪可不配置度盘。

m DJ2型:g= 180° +10° m m测回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