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625-2022 青海省城市设计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DB63/T 1625-2022 青海省城市设计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3/T 1625-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9224
下载资源

DB63/T 1625-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1625-2022 青海省城市设计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5.4.3新城新区应贯彻落实绿色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的建设理念, 根据城市新功能、新标准,整体安排新城新区空间形态和建筑布

局;塑造特色景观环境,营造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城 市空间;重点对生态环境、特色景观、公共空间、地上地下空间 复合利用等提出具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营造现代宜居的城市环 境。 5.4.4重要街道应根据城市生产、生活和公共活动需要,需确定 街道特色定位,统筹公共活动和交通组织,强化街道空间的整体 性、连续性和韵律感,对道路断面、慢行空间、景观绿化、街道 家具、标识系统、市政设施,以及沿街建筑的风貌、高度、退线、 首层功能等内容提出具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提升街道活力和特 色。 5.4.5滨水地区应综合考虑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 水文化五方面要求,运用生态修复理念,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体 现环境特色,落实公共开放空间;重点对滨水地区的生态保护、 岸线功能与形式、开放空间与活动场所、滨水道路交通、天际线 滨水设施、防洪设施、绿化景观、绿线、蓝线以及滨水建筑高度 风格、色彩等内容提出具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 5.4.6山前地区应综合考虑山脉、山体的滑坡、泥石流等安全因 素,协调建筑高度与山体高度的关系,秉承生态修复的理念,对 沿山地区的空间轮廓线、市民游憩空间、景观视廊、交通组织、 场地竖向、绿化植被以及建筑的布局、高度、第五立面等提出具 体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5.4.7其他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需对于其他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 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应结合区域自身特 点,合理确定功能定位,明确规划区的风貌特点,划定风貌分区, 针对不同分区提山风貌控制要求

局;塑造特色景观环境,营造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城 市空间;重点对生态环境、特色景观、公共空间、地上地下空间 复合利用等提出具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营造现代宜居的城市环 境。

建国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5一般控制区城市设计要求

5.5.1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范围以外地区,需根据当地实际条件, 依据总体城市设计,单独或者结合详细规划等开展城市设计,通 过三维形态模拟等方式,进一步统筹优化区域的功能布局和空间 结构,明确建筑特色、公共空间和景观风貌等方面的要求,营造 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

5.6详细城市设计成果要丈

注:标注☆图纸为核心图纸,其内容可根据需要拆分,其余图纸可根据 需要酌情增加。

注: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色,可对以上内容作出调整,

4附件应包括说明书、审查和审议程序情况、征求意见及对 意见采纳情况等。根据需要,鼓励采用实体模型、数字化模型、 多媒体等更为直观、高效的表达形式,可纳入各级政府的相关政 策、标准、规则及数字化规划管理平台等。 5.6.2详细城市设计应有单独的城市设计篇章和相应图则

5.7与详细规划的衔接

5.7.1详细城市设计应与详细规划充分衔接,文本和图则的核心 管控要求应纳入详细规划。核心管控要求包括:区域特色定位、 景观风貌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建筑布局与建筑风貌、建筑高度 建筑色彩、界面控制、环境景观设施和其他需要特别控制的内容

6.1.1地块城市设计主要任务应落实详细城市设计要求,协调与 相邻地块的景观风貌、建筑布局,增强整体性:统筹地块内的建 筑、公共空间、地下空间的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提出建筑高度 体量、风格、色彩、退线和景观、绿化、市政设施、停车场、厂 场的具体管控要求或设计指引。

6.2.1基础研究重点,应对地块及周边区域的现状用地、地形地 貌,空间特征、建筑形态、交通及景观设施、功能业态、活动需 求等内容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相关规划资料。 6.2.2提出自标定位,应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拟建项自的功能 和业态需求以及周边交通、景观要素等条件,提出城市设计的目 标定位。 6.2.3需落实开放空间确定开放空间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 通组织和环境景观;明确建筑后退用地红线中作为开放空间的范 围,提出其与相邻建筑或升放空间的整合要求。 6.2.4应细化建筑形体设计,确定建筑的高度、体量、形态及建 筑群体的空间组合关系,并对建筑风格、立面材质及色彩等提出 引导要求;确定重要城市界面和重要道路交义口处的建筑后退、 建筑高度、底层建筑形式、功能和界面连续性,通过新技术的应

用来达成绿色建筑的实现,以绿色建筑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对屋 顶、立面、色彩、材质、装饰等提出相关设计要求。 6.2.5完善各类交通设施,需落实上位规划,合理组织各类交通 流线和停车设施;根据地块交通需求确定地块出行方式、出入口 位置、主次机动车道及步行线路的位置和形式;提出空中连廊和 地下通道的宽度、标高以及连接体下部净空要求、建筑预留接口 等要求。 6.2.6优化环境景观设施,需提出开放空间的绿化种植方式和绿 化植物配置要求,对古树名木或现状特色植物提出保护措施:对 地面铺装的形式、色彩、材质等提出设计要求;对标识系统的形 式、色彩、风格等提出设计要求:对地标性景观构筑物、雕塑及 重要环境小品的形式、高度、风格、色彩、材质等提出设计要求 确定建筑、场地及环境的景观照明要求;对无障碍设施的形式提 出设计要求。 6.2.7应确定地下空间利用方案确定地下空间的位置、范围、层 数、用途、出入口及垂直交通设施的位置: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 地下空间之间、与规划范围外相邻地下空间之间联系通道的位置 宽度、标高。 6.2.8应提出实施措施与建议,根据公众意愿、实施条件和影响 程度,确定循序渐进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措施;针对设计对象所在 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适宜的改造或开发模式。

6.2.8应提出实施措施与建议,根据公众意愿、实施条件和影响 程度,确定循序渐进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措施;针对设计对象所在 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适宜的改造或开发模式。

6.3地块城市设计成果要求

6.3.1成果应由图纸、说明、附件三部分组成。 1图纸比例为1:500~1:2000,地块城市设计图纸类型详 见表6.3.1地块城市谁家图纸类型表中的内容;

表6.3.1地块城市设计图纸类型表

注:标注☆图纸为核心图纸,其内容可根据需要拆分,其余图纸可 需要酌情增加。

2说明应包括项目概况、规划条件、现状分析、目标定位和 地块城市设计内容的说明; 3附件应包括审查审议纪要、征求意见及意见采纳情况等。 根据需要,可制作实体模型、数字可视化模型等。

7.1.1应落实相关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具体要求,以问题 或目标为导向,充分运用城市设计思维,在选址、选线过程中不 能仅考虑便利与造价等工程因素,还需考虑融合自然、保护人文 及美学要求,不仅满足设施的基本功能要求,还应考虑美观、隐 蔽与结合自然:近人尺度的设施建设也应兼顾考虑人的活动行为, 根据实际需要,需针对特定要素、空间、领域或问题进行专项研 究与设计,为相关的规划、城市设计和建设管理提供指引。

7.2.1专项城市设计的主要运用要点见附录A

7.3专项城市设计成果要习

7.3.1单独编制的专项城市设计成果需由图纸、文本和附件三部 分组成。 1图纸应由现状评价系列图、规划设计系列图组成,图纸比 列依据项目层次类别确定。 2说明应包括项目概况、现状分析评价、设计目标、技术路 线、研究内容等。 3附件应包括审查和审议程序情况,征求意见及意见采纳情

况等。根据需要,可制作实体模型、数字可视化模型等。 7.3.2其他方式编制的专项城市设计成果宜采取以下形式或方式 形成最终成果: 1城市空间发展有关政策文件: 2城市规划的城市设计篇章或附加图则: 3通用性城市设计技术管理规定; 4按立法程序确定为地方性法规的城市设计

3.1本规程所规定的城市设计内容和深度为基本要求,各地应结 合实际情况,提出城市设计技术细则或导则,并报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附录A专项类城市设计运用的要点

.0.1专项城市设计方法运用

附录B 青海省城市总体设计分区引导

表B.0.1城镇空间格局分区涉及范围

附录C 青海省城市设计技术规程参考法律法

附录 C 青海省城市设计技术规程参考法律法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TD/T1065 2《绿色建筑评标标准》GB/T50378 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1110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5.6详细城市设计成果要求

5.7 与详细规划的衔接 .85 6地块城市设计 ..87 6.1 主要任务 ..87 6.2 主要内容 ..87 6.3 地块城市设计成果要求 ..89 7专项城市设计. .90 7. 1 主要任务 .90 7.2 主要运用要点 90 7.3 专项城市设计成果要求 90

5.7 与详细规划的衔接 85 6地块城市设计 6.1 主要任务 ..87 6.2 主要内容 .87 6.3 地块城市设计成果要求 ..89 7专项城市设计. .90 7.1 主要任务 .90 7.2 主要运用要点 90 7.3 专项城市设计成果要求 90

城市设计是营造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的重要理念与 方法,通过对人居环境多层级空间特征的系统辨识,多尺度要素 内容统筹协调,以及对自然、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整体认识,运用 设计维,借助形态组织和环境营造方法,依托规划传导和政策 推动,实现国土空间整体布局的结构优化,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 力史文脉的传承发展,功能组织的活力有序,风貌特色的引导控 制,公共空间的系统建设,达成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的 积极塑造。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设计的条文说明为:“城市 设计所涉及的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要考虑的基本要 素,即由建筑物、道路、绿地、自然地形等构成的基本物质要素, 以及由基本物质要素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序的城市空间和城 市整体形象,如从小尺度的亲切的庭院空间、宏伟的城市广场, 直至整个城市存在于自然空间的形态。城市设计的自的,在于提 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 和谐宜人的生活环境。城市设计应该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 进土地节约利用。

2.0.3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 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 生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 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街道、停车场、广场、公园、 本育活动场地等。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 汤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 泉。

街廓比(D/H)指街道的宽度与街道两侧建筑物高度的比值, 反映街道围合空间的宽高比例关系(如图1所示)。当D/H>1 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产生空间的逐步远离感,D/H接近2时, 空间产生开阔感,0.5

图1 街道D/H值与空间感受示意

青海省内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在编制城市设计中 应当依据本市县的道路宽度,控制街墙高度,街廓比控制在

面廓比(W/D)指临街商店的面宽与街道宽度的比值(如图2 所示)。当W/D<1即比D小的尺寸反复出现,街道就会显得有 生气。

界面密度(W/Lx100%)指街道一侧的建筑面宽总和与街道长 度的比值,强调建筑对于街道空间形态的意义南京某体育中心游泳馆屋面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反映街道纵向空 间的连续性(如图2所示)

街廓比、面廓比、界面密度示

贴线率(B/Lx100%)是指由多个建筑的立面构成的街墙立面 至少应该跨及所在街区长度的百分比,即临路建筑物的连续及底 建筑物的退让程度,是指建筑物贴建筑后退线的长度与临街建 筑后退线总长度的比值,这个比值越高,沿街面看上去越齐整(如

图3所示)。 在集中绿地或活动广场周围的展馆建筑界面贴线率不宜小于 70%,在集中绿地或活动广场周围的展馆建筑界面建议采用局部 底层架空形式。界面建筑裙房贴线率是指裙房贴近建筑后退线建 设的比率,界面建筑裙房贴线率是衡量街道空间连续性的重要指 标,对裙房贴线率的控制主要是保证街道裙房空间的连续性

GB/T 36702.1-2018标准下载硬地率指公园绿地中硬质铺装用地面积与公园绿地总面积的

比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绿色植被环境被现代化的建 筑、大型基础设施、硬质广场和道路取代。硬地率的大大增加改 变了自然土壤及下垫面的天然可渗透性,由此引发一系列生态问 题。 由于高强度开发,城市的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露天停车 场等主要硬质铺装占地比例有限,采取聚少成多、均质透水的策 略更加符合现实建设发展需求,因此本次修订首次推行“硬地率” 指标控制,对于公园绿地地块,要求地块硬地率不得超过总地块 面积的53%,在保证公园绿化用地面积不小于陆地面积的56%的 前提下,可按以下规定值增加,但增值不宜超过公园陆地面积的 3%: 1公园平面长宽比值大于3; 2公园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过50%; 3水体岸线总长度大于公园周边长度,或水面面积占公园 总面积的70%以上。

2.0.9建筑界面围合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