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992-2022 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T/CECS 992-2022 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6164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992-2022 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预应力钢绞线的无粘结长度(mm),当一侧有粘 结端时,尚应附加钢绞线应变渗透长度;当两侧 均有粘结端时,应附加双倍钢绞线应变渗透长度; 钢绞线应变渗透长度取单根钢绞线直径的20倍; 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β取为0.80;混凝土强度 等级为C80时,β1取为0.7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 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0;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1取为0.94;其间按 线性内插法确定; C1、C2一 柱两侧梁截面受压区高度(mm); d一 梁端耗能钢筋直径(mm); h一一 梁截面高度(mm); ho一 梁端耗能钢筋到梁截面底边缘的距离(mm); 预应力钢绞线到梁截面顶边缘的距离(mm); s一 耗能钢筋的应力(N/mm²),应按本规程第A.0.2 条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的应力(N/mm²),应按本规程第 A. 0. 3条计算。

图A.0.1位移极限状态下梁柱中节点变形 1一耗能钢筋:2一预应力钢绞线

施工组织设计A.0.2压接装配框架梁端耗能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按下列公 式计算:

当 0≤e,< fk/ E, 时:

当 fk/ E

o. = E, es

E,一一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N/mm²); fptk一一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极限强度标准值(N/mm²)。 A.0.4耗能钢筋应变ε。和预应力钢绞线无粘结段的总应变ε,应 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g≤0. 065 E,

式中: 。 耗能钢筋的应变,按本规程第A.0.1条计算;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应力达到0.95fptk时的应变; pt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在结合面缝隙张开时的附加应 变,按本规程第A.0.1条计算; 考虑损失后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应力对应的应变 E.

式中: s 耗能钢筋的应变,按本规程第A.0.1条计算;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应力达到0.95fptk时的应变; pt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在结合面缝隙张开时的附加应 变,按本规程第A.0.1条计算; 考虑损失后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应力对应的应变 E..

附录 B压接装配框架连接节点

B.0.1压接装配框架梁柱节点弹塑性分析模型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压接装配梁柱节点的弹塑性分析模型,应能够正确模拟 外力作用下预应力钢绞线和耗能钢筋无粘结区间的应变单一的特 性,应能正确模拟梁柱接触面在外力作用下的开合行为。 2弹塑性分析模型的儿何尺寸、连接关系、边界条件、材 料性能和外界作用应根据压接装配梁柱节点实际情况确定。 3宜采用杆系单元进行节点弹塑性模拟分析,梁柱节点区 域宜设置为刚臂,刚臂外梁柱单元宜采用纤维截面单元模拟,梁 端部与柱结合面处可假定无竖向滑移,梁端耗能钢筋无粘结段部 分和预应力钢绞线应采用单独的杆或索单元模拟(图B.0.1)。 4梁与柱的纤维截面模型应沿截面进行单元细分。 5梁端耗能钢筋宜考虑无粘结段长度和应变渗透的影响 梁端耗能钢筋应变渗透长度,对HRB400和HRB500级钢筋, 有削弱的无粘结段可分别取4d和5d,无削弱的无粘结段可分别 取5d和6d,d为耗能钢筋直径。 6预应力钢绞线在梁跨中部分金属波纹管中粘结锚固时, 计算分析中宜考虑锚固应变渗透的影响,预应力钢绞线粘结端的 应变渗透长度可取单根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的20倍。 7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模型应包含下降段,混凝土单轴本构 模型、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圆钢管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 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和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可按现行 团体标准《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标准》T/CECS906的有关

规定确定。 8钢筋和钢材的本构关系模型可按现行团体标准《建筑结 构非线性分析技术标准》T/CECS906的有关规定确定。 B.0.2柱端钢筋耗能型节点和柱端外包钢板低损伤节点弹塑性 分析模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端钢筋耗能型节点和柱端外包钢板低损伤节点弹塑性 分析模型,应能正确模拟外力作用下耗能钢筋无粘结区间的应变 单一的特性;应能正确模拟柱底与下部结构接触面在外力作用下 的开合行为。 2弹塑性分析模型的几何尺寸、连接关系、边界条件、材 料性能和外界作用应根据压接装配梁柱节点实际情况确定

3宜采用杆系单元进行节点弹塑性模拟分析,柱身宜采用 纤维截面单元模拟,柱端部与基础结合面处可假定无水平滑移, 柱端耗能钢筋无粘结段部分应采用单独的杆单元模 拟(图 B. 0. 2)。

(a)柱端钢筋耗能型节点

(b)柱端外包钢板低损伤节点

图B0.2柱端钢筋耗能型节点和柱端外包钢板低损伤节点弹塑性模型 1一柱纤维单元;2一基础内纤维单元;3一刚臂;4一耗能钢筋单元 5一外包钢板柱纤维单元;6一约束混凝土纤维;7一普通混凝土纤维: 8一钢筋纤维:9一钢板纤维

图B0.2柱端钢筋耗能型节点和柱端外包钢板低损伤节点弹塑性模型 1一柱纤维单元,2一基础内纤维单元;3一刚臂;4一耗能钢筋单元 5一外包钢板柱纤维单元;6一约束混凝土纤维;7一普通混凝土纤维: 8一钢筋纤维:9一钢板纤维

4纤维截面模型应根据实际情况沿截面进行单元细分。 5柱端耗能钢筋宜考虑无粘段长度和应变渗透的影响,耗 能钢筋应变渗透长度宜与梁端耗能钢筋相同。 6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模型应包含下降段,混凝土单轴本构 模型、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圆钢管纳束混凝土本构模型、 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和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可按现行

团体标准《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标准》T/CECS906的有关 规定确定。 7钢筋和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可按现行团体标准《建 筑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标准》T/CECS906的有关规定确定。

附录C压接装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C.0.1压接装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应按抗震性能水 准要求进行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并应满 足承载力、变形和其他性能设计要求。性能化设计目标及方法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 定执行。 C.0.2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 关规定进行压接装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时,所采用的非线 性分析模型应经试验验证或符合本规程第3章和附录B的规定。 C.0.3抗震设防类别为内类的压接装配框架结构,在多遇地震 作用下,关键结构构件、普通结构构件和耗能构件应基本处于无 损伤受力状态;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关键结构构件应基本处于无 损伤状态,普通结构构件、耗能构件的塑性发展应满足预设性能 自标,且结构整体塑性发展机制应符合设计预期;在罕遇地震作 用下,结构变形不应超过表C.0.3的规定限值,且结构整体塑 性发展机制应符合设计预期。丙类结构各阶段性能不应低于 表 C. 0. 3的规定。

表C.0.3 丙类压接装配框架抗震性能最低目标

续表 C. 0. 3

C.0.4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压接装配框架结构的构造措施 不应低于本规程抗震等级为三级时的要求。

D.0.2压接装配预制框架柱出厂质量检验宜按表D.0.2要求检 查记录。

压接装配预制框架柱出厂质量检验记

附录 E压接装配框架施工流程

E.0.1采用施工时不需要提前搭设板底支撑架的带后浇叠合层 的双T板或预应力空心板的压接装配框架,宜按图E.0.1流程 组织施工。

图E.0.1 压接装配框架施工流程一

E.0.2采用施工时需要提前搭设板底支撑架的钢筋桁架叠合板 或钢管桁架叠合板的压接装配框架,宜按图E.0.2流程组织 施工。

图E.0.2压接装配框架施工流程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T161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T225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 《钢管滚压成型灌浆套筒钢筋连接技术规程》T/CECS687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715 《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标准》T/CECS906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9.3质量验收: (111) 附录A压接装配框架梁柱节点位移极限状态验算 附录C压接装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 (114)

1.0.1利用后张预应力压接实现框架梁柱节点“干式装配”的 “非等同现浇”装配式框架体系,在中大地震作用下除梁柱节点 附近的耗能钢筋和梁柱接触面局部混凝土损伤耗能外,其他部位 构件均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和低损伤的特性,是具 有良好发展潜力的结构体系。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国内 外众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历经了三四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相关 标准已经完善,工程上也有一些应用,但并未呈现逐步增加的趋 势。之前已有的体系在结构双向抗侧体系布置、施工安装便利性 和工程造价等方面均存在某些不足,并未完全被业主和工程界接 受,制约了其应用。 针对原有预应力压接装配体系的不足,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 同提出了新型预应力高效装配框架体系(PrecastPrestressed EfficientlyFabricatedFrame,简称PPEFF体系),对预应力压 接装配混合框架体系进行了改进:梁采用了带后浇叠合层的叠合 梁与楼板通过后浇叠合层和钢筋紧密连接,后张预应力筋位于叠 合梁中预制部分截面的中下部,在梁叠合层内设置附加抗剪钢筋 提高梁柱接触面竖向抗剪承载力,采用局部削弱的耗能钢筋在叠 合梁后浇层顶部通过直螺纹套筒与预制柱连接,叠合梁底部不再 设置耗能钢筋。PPEFF体系节点构造更简单,施工现场装配效 率高。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高 效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6YFC0701700)的 支持下,研发团队对PPEFF体系的抗震性能、抗连续倒塌性能 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和充分试验验证,相继完成了全国最大的装 配式框架结构抗震试验和世界最大的抗连续倒塌试验,提出了

数值分析以及试验结果均表明,PPEFF体系具有比现浇框架更 好的抗震性能和低损伤特点,更适合在高地震烈度地区应用

2.1.1本规程中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义称预应力高效 装配框架体系(PPEFF体系)。PPEFF体系是统筹考虑结构整 体性、安全性、建筑效率和成本的一体化装配式结构体系,其 主要特征为采用预制柱贯通型预制梁柱节点,梁采用叠合梁: 预制柱与叠合梁中的预制部分采用位于预制梁中下部的后张无 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在施工现场压接装配,在施工阶段预应力作 用下预制部分截面接近轴压状态或略微上拱,避免配置抗裂钢 筋,提高经济性的同时方便施工质量控制,且在使用状态下承 担可能的梁端正负弯矩,材料利用效率高;梁端负弯矩钢筋和 附加抗剪钢筋位于梁叠合层内,在施工现场用直螺纹套筒与柱 内对应位置的预埋钢筋高效连接;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楼板,与 叠合梁整体浇筑,具有提高结构整体性,提高楼板防水、防火 和隔声性能、方便调整预制板之间施工误差和方便设备管线预 理等众多优点;相邻梁柱节点间的叠合梁跨中部设置部分有粘 结段,将预应力钢绞线意外失效对整个结构的影响限制在局部 范围内,提高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由于无粘结预应力筋和 普通钢筋同时存在,其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一定的自复位能 力和良好的抗弯能力。中建集团已完成的理论及试验研究表 明,以上构造使压接装配框架具有比现浇框架结构更好的初始 刚度,低损伤、高延性和抗连续倒塌能力。为进一步提升框架 大震下的低损伤特点,在抗震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下可与 中建集团提出的低损伤柱脚配套应用(图1)。

图1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

2.1.2本规程所定义的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梁柱节点特指预 制预应力高效装配框架体系(PPEFF体系)的梁柱节点,基于 中建集团PPEFF体系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实践,压接装配梁柱节 点具备的诸多构造特征与要求分别在本规程后续章节中作出了说 明与规定(图2)

2.1.3压接装配梁柱节点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主要通 过梁端耗能钢筋拉压屈服耗散能量。钢筋中设置局部削弱无粘结 段,可降低钢筋的局部应力集中,保护与之相连的钢筋接头,提 高接头延性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实例,为中建集团专利技术。

腿时,可通过设置附加抗剪钢筋来提高梁端面的抗剪极限承 载力。

2.1.5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柱端主要通过柱端耗能钢 筋拉压屈服耗散能量。

2.1.5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柱端主要通过柱端耗

2.1.6经中建集团试验研究验证,该节点较现浇节点延性更好

2.1.7柱端部设置一定高度外包钢板,进一步加强了柱端

载力和变形能力吉泰龙商场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提高了柱端连接节点延性,降低了重大灾害作 用下的损伤程度。该节点为中建集团专利技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