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 2633-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C/T 2633-2021 高模量碳纤维生产用石墨化炉技术条件.pdfICS25.180.10 CS K 60
JC/T26332021
建标 157-2011 公共机构办公用房节能改造建设标准模量碳纤维生产用石墨化炉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graphing furnace for high modulus carbon fiber produc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JC/T 2633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章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威海光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山东光威碳纤维 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威海市计量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洪池、王文义、高岩、卢涛、李松峰、张顺、王桓、高爱君、阮熙仑、孙海 铭、郭辉、于洋、李世辉、宫汝燕。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章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威海光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山东光威碳纤维 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威海市计量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洪池、王文义、高岩、卢涛、李松峰、张顺、王桓、高爱君、阮熙仑、孙海 铭、郭辉、于洋、李世辉、宫汝燕。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C/T 26332021
量碳纤维生产用石墨化炉技术条
本文件规定了高模量碳纤维生产用石墨化炉的分类和标记、一般要求、要求、试验方法、验收以及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最高温度标称值在1800℃~3000℃的高模量碳纤维连续制备的石墨化炉。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429 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3003耐火纤维及制品 GB/T3074.1 炭素材料抗折强度测定方法 GB/T3074.27 石墨电极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GB/T3074. 47 石墨电极热膨胀系数(CTE)测定方法 GB/T8722炭素材料导热系数测定方法 GB/T10066.1一2019电热和电磁处理装置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T10066.4一2004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GB/T10067.1一2019电热和电磁处理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T10067.4—2005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GB/T24525炭素材料电阻率测定方法 GB/T24528炭素材料体积密度测定方法
GB/T10066.4一20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墨化炉graphingfurnace 在保护气体低正压条件下,满足碳纤维连续石墨化工艺要求的电加热装置。 3.2 石墨腔graphitecavity 设置在石墨化炉腔内部,以石墨为材料,将碳纤维与炉腔内其他元件间隔开的腔体。 3.3 有效宽度effectivewidth 石墨化炉设计时规定并在图样 腔宽度空间尺寸
GB/T10066.4一20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墨化炉graphingfurnace 在保护气体低正压条件下,满足碳纤维连续石墨化工艺要求的电加热装置。 3.2 石墨腔graphitecavity 设置在石墨化炉腔内部,以石墨为材料,将碳纤维与炉腔内其他元件间隔开的腔体。 3.3 有效宽度effectivewidth 石墨化炉设计时规定并在图样 宽度空间尺寸
C/T26332021
表2加热元件使用期限
石化炉主要由炉体和控制器组用 为卧式结构,由炉壳、炉衬、加热元件、石墨腔、 控制器由测量、控制和记录部分组成。
5.2.2.1石墨化炉的结构设计应使加热元件及其他易损件能迅速文经济的维修。
5.2.2.1石墨化炉的结构设计应使加热元件及其他易损件能迅速文经济的维修。 5.2.2.2与炉体连接的各种装置应设计成可随炉体的热膨胀而自由移动的结构,或者在装置与炉体连 接的部位采用柔性连接方式。
JC/T 2633—2021
5.2.2.3石墨化炉按照在50Hz、三相四线380V交流电网工作环境运行下设计。控制电路按照供电电 压不超过220V。 5.2.2.4石墨化炉每个区段应根据其有效宽度分别设置不同数量的测温传感器来实时监控炉内温度。 5.2.2.5各区段除设置低温阶段测温热电偶外,还应根据有效宽度设置若干红外测温传感器,根据有 效宽度的不同,每区段设置热电偶及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数量见表3。
表3热电偶及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数量
炉壳由型钢、管材和钢板焊接而成。有气密性要求的部位应采用连续焊焊接,钢板拼接处采用双面 焊或单面焊双面成型。密封焊缝应进行渗透检测(PT),所有缺陷应修补。整个炉壳应结构稳定,具有足 够的强度和刚度。在炉壳内壁上不应使用穿透炉衬的非石墨材料的紧固件。 炉壳除采用不锈钢板或经表面处理的钢板制造的部分外,其内表面应喷涂耐热防锈漆,外表面喷涂 防锈漆及面漆
户衬的材料和结构应能满足对石墨化炉的性能要求(见6.1)。 各区段内层应采用碳素纤维隔热材料作为内衬,外层可采用其他耐火隔热材料作为炉衬,工作状 两种炉衬接触面的温度应不超过1200℃
5.3.3.1加热元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热元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表4石墨材料理化性能指标
JC/T 2633—2021
5. 3.7 测量、控制和记录
石墨化炉的测量、控制和记录应符合GB/T10067.4一2005中5.2.9除5.2.9.3和5.2.9.14以外各 条的规定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a)石墨化炉应配备准确度不低于0.2级的仪表,仪表中应具有热电偶基准端温度的自动补偿: b 石墨化炉应配备分辨力不低于1℃的带有微处理器的数字显示程序控温仪表。数字显示应清晰 可见。仪表应备有连接记录仪或打印机的外接接口: C 石墨化炉应配备测量精度不低于0.2μL/L的微氧仪和精度不低于0.2℃的露点仪,宜配备精 度不低于1μL/L的一氧化碳(CO)分析仪对炉内气氛进行监测。
6.1.1石墨化炉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无毛刺、无锈蚀,无明显划痕、碰伤和凹凸不平等缺陷。 6.1.2面板上的装配件应布局合理,调节旋钮及开关应灵活可靠,指示或显示装置应清晰。 6.1.3炉口有效宽度、炉口高度和炉体长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口有效宽度、炉口高度和炉体长度的允许偏差
最高温度标称值应符合标牌标称值。
示称值应符合标牌标称值
有效宽度应符合标称值。
6.4石墨化区有效宽度允许偏差
石墨化区有效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石墨化炉的炉温稳定度应符合表8规定的规定。
JC/T26332021
石墨化炉在最高工作温度下的热稳定状态时,炉壳和炉门的表面温升应符合表9的规定。操 成手轮等操作件的表面温升应不超过25℃。
炉内含氧量不大于15L/L。
变压器噪声不大于85d
变压器噪声不大于85dB
按GB/T10066.1一2019中9.3的规定,石墨化炉的炉衬经室温下充分干燥后,各相加热元1 、炉衬、石墨腔和各相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2。控制电路对地(在电路不直接接地时 电阻应不低于1MQ
7.1.1外观采用目测法,自然光线下,视距1.0m。 7.1.2尺寸允许偏差用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mm的钢卷尺测量,精确到1mm
按GB/T10066.4—2004中6.9的规定进行。
庐阳区四里河畔1#-5#楼及地下室工程钢筋专项施工方案JC/T26332021
JIC/T 26332021
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mm的钢卷尺测量,精确到1
7.4石墨化区有效宽度允许偏差
用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mm的钢卷尺测量,精确到1
用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mm的钢卷尺测量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doc,精确到1
各区段的温度上升至试验温度并恒温24h后,每20min记录1次炉内各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对 于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的区段,以2h范围内各点所测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