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_50108-2008.pdf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_50108-2008.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198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_50108-2008.pdf

4.8.14钢管在植土中很快就会锈蚀,应采取防腐措施。 4.8.15顶板平缝防排水,国内外均无简单可靠的构造。因此,顶 板种植不应跨缝设计。但缝两侧上翻,形成钢筋混凝土泛水,将通 常设置的混凝土压盖板变成现浇混凝土花池,并生根于一侧,出挑 形成盖缝,则不算作跨缝种植,

4.8.16泛水部位设计钢筋混凝土反梁或翻边是传统的

措施。用于种植顶板,应次整浇明珠花园钢筋施工方案- 样本,不留施工缝。若分次浇,应凿 毛、植筋,按地下室水平缝作防水处理。

有些情况下卵石隔离带可兼做排水明沟,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也方便维修。卵石隔离带的宽度,一般为200~400mm宽,项板 种植规模较大时,可为300~500mm宽。

5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5.1.1设置变形缝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地下工程由于温度、湿度作 用及混凝土收缩、徐变而产生的水平变位,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而 产生的垂直变位,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和满足密封防水的要求 在这个前提下,还应考虑其构造合理、材料易得、工艺简单、检修方 便等要求。

5.1.2伸缩缝的设置距离一直是防水工程界关心的问题,目前就

这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一直十分活跃,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 国外对伸缩缝间距的规定有三种情况,一是前苏联、东欧、法国等 国家,规定室内和土中的伸缩缝间距约为30~40m,而英国规定处 于露天条件下连续浇筑钢筋混凝土构造物最小伸缩缝间距为7m; 二是美国,没有明确规定伸缩缝的间距,而只要求设计者根据结构 温度应力计算和配筋,自已确定合理的伸缩缝间距;三是日本,虽 有要求,如伸缩缝间距不大于30m,施工缝间距为9m,但设计人员 往往按自已的经验和各公司的内部规定进行设计。国内规定伸缩 缝间距为30m,但由于地下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城市中建设 的地下工程工期往往有一定的要求,加上多设缝以后缝的防水处 理难度较大,因此工程界采取了不少措施,如设置后浇带、加强带、 诱导缝等,以取消伸缩缝或延长伸缩缝的间距。后浇带是过去常 用的一一种措施,这种措施对减少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化收缩产生 的裂缝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后浇带需待一定时间后才能 浇筑混凝土,故对工期要求较紧的工程应用时受到一定限制。加 强带是工程界使用的一种新的方法,它是在原规定的伸缩缝间距

上,留出1m左右的距离,浇筑混凝土时缝间和其他地方同时浇 筑,但缝间浇筑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宝鸡、沧州、济南 等地采用这种方法后,伸缩缝间距可延长至60~80m。哈尔滨在 混凝土中采用掺FS101外加剂措施后,伸缩缝间距达到80~ 100m。诱导缝是上海地铁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原设置伸缩缝的地 方作好防水处理,并在结构受力许可的条件下减少这部分(1m左 右)位置上的结构配筋,有意削弱这部分结构的强度,使混凝土伸 缩应力造成的裂缝尽量在这一位置上产生。采用这一措施后,其 他部位混凝土裂缝明显减少,这一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尚不能令 人满意。 根据上述情况,条文作了相应规定。

时,止水带将此处的混凝土分为两部分,会对变形缝处的混凝土造 成不利影响,因此条文作了变形缝处混凝土局部加厚的规定。

5.1.4沉降缝和伸缩缝统称变形缝,由于两者防水做法有很多相 同之处,故一般不细加区分。但实际上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沉降 缝主要用在上部建筑变化明显的部位及地基差异较大的部位,而 伸缩缝是为了解决因缩变形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以避免产 生裂缝而设置的,因此修编时针对这点对两种缝作了相应的规定, 沉降缝的渗漏水比较多,除了选材、施工等诸多因素外,沉降量过 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止水带中,带钢边的橡胶止水 带虽大大增加了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但如沉降量过大,也会造成钢 边止水带与混凝土脱开,使工程渗漏。根据现有材料适应变形能 力的情况,本条规定了沉降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

5.1.5对防水要求来说,如果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过大则会

5.1.5对防水要求来说,如果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过大,则会

使处理变形缝的材料在同一水头作用下所承受的压力增加,这对 防水是不利的,但如变形缝宽度过小,在采取一些防水措施时施工 有一定难度,无法按设计要求施工。根据目前工程实践;本条规定

变形缝宽度的取值范围,如果工程有特殊要求,可根据实际 定宽度。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在板、墙等处往往留有剪力杆 处,接缝宽了不利于结构受力与控制沉降。

级和工程开挖方法对变形缝的防水措施作了相应的规定,本条只 列举几种复合形式作为例子。 5.1.7中埋式金属止水带一般可选择不锈钢、紫铜等材料制作 厚度宜为2~3mm。由于其防腐、造价、加工、适应变形能力小等 原因,目前应用很少,但在环境温度较高场合使用较为合适。综合 上述情况,本条规定对环境温度高于50℃处的变形缝,宜采用 2mm厚的不锈钢片或紫铜片止水带。不锈钢片或紫铜片止水带 应是整条的,接缝应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应严密平整,并经检验合 格后方可安装。

5.1.8止水带一般分为刚性(金属)止水带和柔性(橡胶或塑料) 止水带两类。目前,由于生产塑料及橡塑止水带的挤出成型工艺 问题,造成外观尺寸误差较大,其物理力学性能不如橡胶止水带; 橡胶止水带的材质是以氯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为主,其质量稳 定、适应能力强,国内外采用较普遍。 表5.1.8给出的变形缝用止水带物理性能的技术性能指标, 主要是参考《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二部分止水带》GB18173.2提出 的,施工时应抽样复检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等项自。 钢边橡胶止水带是在止水带的两边加有钢板,使用时可起到 增加止水带的渗水长度和加强止水带与混凝土的锚固作用,多在 重要的地下工程中使用。表5.1.8所列橡胶与金属粘合指标,适 用于具有钢边的橡胶止水带。

拉伸压缩循环,给设计施工时的选材带来不便,这次修编,根据变 形缝的使用功能和密封材料的弹性模量提出了一些性能指标,比 较符合工程实际。 变形缝所用密封材料,必须经受得起长期的压缩和拉伸、振动 及疲劳等作用。本条规定密封材料应采用混凝土接缝用密封胶 密封胶应具有一定弹性、粘结性、耐候性和位移能力。同时,由于 密封胶是不定型的膏状体,因此还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挤出性, 表5.1.9给出的密封胶的物理性能,主要是参考《混凝士建筑接缝 用密封胶》JC/T881一2001提出的。密封胶按位移能力分为25 和20两个级别,按拉伸模量分为低模量(LM)和高模量(HM)两 个次级别,也称为弹性密封胶。施工现场应抽样复检拉伸模量、定 伸粘结性和断裂伸长率等项目。 选用时应注意,迎水面宜采用低模量的密封材料、背水面宣采 用高模量的密封材料。

5.1.107 变形缝的渗漏水除设计不合理的原因之外,施工不合理 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条做了相关规 定。

中理式止水带施工时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顶、底板止水带下 部的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气泡也不易排出,且混凝土凝固时产生 的收缩易使止水带与下面的混凝土产生缝隙,从而导致变形缝漏 水。根据这种情况,条文中规定顶、底板中的止水带安装成盆形 有助于消除上述弊端。二是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在先浇侧混 凝土时,端模被止水带分为两块,给模板固定造成困难,故条文中 规定端模要支撑牢固,防止漏浆。施工时由于端模支撑不牢,不仅 造成漏浆,而且也不敢按规定要求进行振捣,致使变形缝处的混凝 土密实性较差,从而导致渗漏水。三是止水带的接缝是止水带本 身的防水薄弱处,因此接缝愈少愈好,考虑到工程规模不同,缝的 长度不一,故对接缝数量未做严格的限定。四是转角处止水带不

能折成直角,故条文规定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以便于止水带的安 设。 · 5.1.11可卸式止水带全靠其配件压紧橡胶止水带止水,故配件 质量是保证防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求配件一次配齐,特别是 在两侧混凝土浇筑时间有一定间隔时,更要确保配件质量。另外, 金属配件的防腐蚀很重要,是保证配件可卸的关键。 另外,转角处的可卸式止水带还存在不易密贴的问题,故在转 角处除要做成45°折角外,还应增加紧固件的数量,以确保此处的 防水施工质量。: 5.1.12当采用外贴式止水带时,在变形缝与施工缝相交处,由于 正水带的型式不同,现场进行热压接头有一定困难;在转角部位, 由于过大的弯曲半径会造成齿牙不同的绕曲和扭转,同时减少转 角部位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故本条规定变形缝与施工缝的相交 部位宜采用十字配件,变形缝的转角部位宜采用直角配件。 5.1.13要使嵌填的密封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除了嵌填的 密封材料要密实外,缝两侧的基面处理也十分重要,否密封材料 与基面粘结不紧密,就起不到防水作用。另外,嵌缝材料下面的背 衬材料不可忽视,否则会使密封材料三向受力,对密封材料的耐久 性和防水性都有不利影响。 由于基层处理剂涂刷完毕后再铺设背衬材料,将会对两侧基 面的基面处理剂有一定的破坏,削弱基层处理剂的作用,故本条还 规定基层处理剂应在铺设背衬材料后进行。 5.1.14密封材料变形时的应变值大小不仅与材料变形量的绝对 值大小成正比,而且与缝的原始宽度成反比,在缝上设置隔离层 后,比如在缝上先放置40~60mm聚乙烯泡沫棒,可起到增加缝 的原始宽度的作用,这使得在缝变形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材料变形 的应变值大小不相同,增加了隔离层后,材料变形的应变值可以减 小,使材料更能适应缝间的变形

能折成直角,故条文规定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以便于止 设。

密封材料要密实外,缝两侧的基面处理也十分重要,否密封材料 与基面粘结不紧密,就起不到防水作用。另外,嵌缝材料下面的背 衬材料不可忽视,否则会使密封材料三向受力,对密封材料的耐久 性和防水性都有不利影响。 由于基层处理剂涂刷完毕后再铺设背衬材料,将会对两侧基 面的基面处理剂有一定的破坏,削弱基层处理剂的作用,故本条还 规定基层处理剂应在铺设背衬材料后进行。 5.1.14密封材料变形时的应变值大小不仅与材料变形量的绝对

1.14密封材料变形时的应变值大小不仅与材料变形量的

值大小成正比,而且与缝的原始宽度成反比,在缝上设置隔离层 后,比如在缝上先放置Φ40~60mm聚乙烯泡沫棒,可起到增加缝 的原始宽度的作用,这使得在缝变形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材料变形 的应变值大小不相同,增加了隔离层后,材料变形的应变值可以减 小,使材料更能适应缝间的变形。

5.2.1后浇带是在地下工程不允许留设变形缝,而实际长度超过 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所设置的一种刚性接缝。虽然先后浇筑混 凝土的接缝形式和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大致相同,但后浇带位置与 结构形式、地质情况、荷载差异等有很大关系,故后浇带应按设计 要求留设。

5.2.2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干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混凝土 的收缩变形般在龄期为6周后才能基本稳定,在条件许可时,间 隔时间越长越好。

5.2.2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干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二

5.2.3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混

5.2.3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使混

凝土产生微膨胀,在有配筋的情况下,能够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提 高混凝土抗裂性和抗渗性。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某火车站室外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是为了 使新伯混凝土粘结牢固,避免出现新的收缩裂缝造成工程渗漏水 的隐患。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尚应满足防水混凝土的抗 渗和强度等级要求,故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不

5.2.4后浇带部位在结构中实际形成了两条施工缝,对结构在该

后浇带的间距是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总结出来的。采用补偿 收缩混凝土时,底板后浇带的最大间距可延长至60m;超过60m 时,可用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加强带宽度宜为1~2m,加强 带外用限制膨胀率大于0.015%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带内 用限制膨胀率大于0.03%、强度等级提高5MPa的膨胀混凝土 浇筑。 后浇带的宽度主要考:是对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 的保护,二是对落入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三是对施工缝处理和埋 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故后浇带宽度宜为700~1000mm。

5.2.5本条取消了原规范对钢筋主盘断开的规定,因为

是结构方面的问题,与防水无关。 :后浇带两侧的留缝形式,根据施工条件可做成平直缝或阶梯 缝。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应 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当不符合时应采取表面涂缓胀剂的措 施。 5.2.6采用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性能指标的确定:一是 在不影响抗压强度条件下膨胀率要尽量增大;二是干缩落差要小。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一2003第 8.3.1条已明确指出:补偿收缩混凝土收缩受到限制才会产生裂 缝,而混凝土膨胀在限制条件下才能产生预压应力。 假设预压应力。为0.2MPa,根据公式αc=μ·Es·ε2 (μ—配筋率;E——钢筋弹性模量;ε2—限制膨胀率),就可以 确定2值。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

后浇带两侧的留缝形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方法,根据施工条件可做成平直 缝。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 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当不符合时应采取表面涂缓朋 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