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185 - 2020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pdf

DB62T 3185 - 2020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677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3185 - 2020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pdf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retrofitting of existing building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retrofitting

DGTJ 08-2332-2020 木结构加固技术标准.pdf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甘建公告[2020]43号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经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组 织专家委员会审查,现批准发布《既有居住建筑新增电梯技术导 则》等4项标准(见附件)为甘肃省地方标准。 附件:甘肃省地方标准发布信息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4月29日

甘肃省地方标准发布信息

主编单位: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 兰州市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中心 甘肃省建筑物耐久性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董小丽张慢鲍强赵静祁鑫 黄显德刘建武潘成军郑建军陈茜 李长义何辰滕欢弓 张茂玲贺锐江 陈立峰黄华张 鑫 张太亮施鹏 王惠玲张新军姜世伟金隆华王艺霏 崔亚奇刘李岩李琳琳 赵红 陈建群曹晶晶苏子博 陈艳霞 主要审查人:汪志岩侯文虎杜雷田斌守王大军 岳亭龙周岩

9.2 评分项 27 10 提高与创新 31 10.1一般规定 31 10.2加分项 31 本标准用词说明 34 引用标准名录 35 附:条文说明.·. 37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既有 建筑绿色改造的评价,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 1.0.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 类型和使用功能,及其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 特点,对规划与建筑、结构与材料、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运营 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0.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

1.0.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以节约能源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使用功能等为目标,对 既有建筑进行维护、更新、加固等活动

preventivemaintenance

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和提高设备可靠性而进 行的计划内维护

为确保建筑设备和系统高效运行,定期对建筑设备和系统的 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环节提出改进 措施的工作。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5全装修decorated

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 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 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 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3.1.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应以进行改造的建筑单体或建筑 群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中的扩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改造后建 筑总面积的50% 3.1.2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应在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 用一年后进行。在既有改造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3.1.3申请评价方应对建筑改造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选用适宜 技术、设备和材料,对改造方案、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 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申请评 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3.1.4仅对既有建筑进行局部改造时,应按整体建筑的指标进行 评分。 3.1.5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

3.1.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应以进行改造的建筑单体或建筑 群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中的扩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改造后建 筑总面积的50%

3.1.5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

3.2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3.2.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指标体系应由规划与建筑(Q)结 构与材料(Q2)、暖通空调(Q)、给水排水(Q4)、电气(Qs)、运营管 理(Q。)等6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其中控 制项为必须满足的指标。为鼓励提高和创新,设置了加分项(Q)。 3.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

3.2.2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 评定结果应为分值

3.2.3当既有建筑结构经鉴定满足相应鉴定标准要求,

3.2.3当既有建筑结构经鉴定满足相应鉴定标准要求,且不进行 结构改造时.在满足本标准第5章控制项的基础上.结构与材料部

3.2.3当既有建筑结构经鉴定满足相应鉴定标准要求,且不进行 结构改造时,在满足本标准第5章控制项的基础上,结构与材料部 分的评分项应直接得50分。 3.2.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按总得分确定评价等级,评价分值的 设定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表3.2.4改造建筑评价分值

注:预评价时,本标准第9章运营管理部分和第10.2.5、10.2.8条不参评。 2.5 改造建筑评价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Q,+Q2+Q+Q4+Qs+Q+Q,)

代中:Q一一总得分; Q。一一控制项基础分值,当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时取400 分(任一项不满足要求时,不得评级); Q~Q。一一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6类指标(规划与建筑、结构与 材料、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运营管理)评分项得分: Q一一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 2.6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评价应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 及、三星级4个等级。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等级应为基本级。 .2.7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评价等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 主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 页满分值的30%; 2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改造建筑工程质量、选

1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 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 项满分值的30%; 2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改造建筑工程质量、选

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预评价的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0分时,改造建筑等级 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评价时总得分分别达到65分、75 分、85分时,改造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预评价的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0分时,改造建筑等级 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评价时总得分分别达到65分、75 分、85分时,改造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4.1.1既有建筑所在场地应安全,不应有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的威胁,易发生洪涝地区应进行有效防洪涝治理;不应有危险化学 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不应有超标电磁辐射、土壤氢等危害。 4.1.2既有建筑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当无法排除超 标的污染源时,应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确保达标排放。 4.1.3改造建筑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日照标准的相关要求,且不 应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4.1.4应采用适宜地区特色的建筑风貌设计,因地制宜传承地域 建筑文化。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1场地交通流线顺畅,车行、人行路线设置合理,交通流线顺

4.2.1场地交通流线顺畅,车行、人行路线设置合理,交通流线顺 畅,满足交通需求,出行方便,评价总分值为4分。 4.2.2充分保护或修复改造建筑的周边生态环境,评价总分值为 4分。 4.2.3 合理设置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设施,评价总分值为10分

4.2.3合理设置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设施,评价总分值为10分

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 施,得3分; 2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合理,采用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库 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重大危险源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建筑业),并满足下列条款之一,得4分: 1)机动车停车设施根据机动车使用性质及车辆种类进 行合理分区,或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 及活动场所; 2)改造后,地面停车位占位占地面积不增加,但停车位数 量比改造前增加25%以上; 3停车场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位置 及配电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车位数占总车位数的比例不低于 5%.得3分

1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人,且有遮阳、防雨措 施,得3分; 2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合理,采用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库 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并满足下列条款之一,得4分: 1)机动车停车设施根据机动车使用性质及车辆种类进 行合理分区,或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 及活动场所; 2)改造后,地面停车位占位占地面积不增加,但停车位数 量比改造前增加25%以上; 3停车场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位置 及配电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车位数占总车位数的比例不低于 5%,得3分 4.2.4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 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居住建筑场地绿地人均集中绿地面积达到0.35m/人,或 场地人均集中绿地面积达到0.25m²/人且增量达到20%,得2分;场 地绿地人均集中绿地面积达到0.40m/人,或场地绿地人均集中绿 地面积达到0.30m/人且增量达到20%,得3分。公共建筑场地绿 地面积、屋顶绿化面积之和与场地面积的比例达到25%,或场地绿 地面积、屋顶绿化面积之和与场地面积的比例达到15%,且较改造 前的面积增量达到30%,得3分; 2场地绿化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覆 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 4.2.5场地内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或 场地内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30%,且硬质铺

4.2.4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

1居住建筑场地绿地人均集中绿地面积达到0.35m/人,或 场地人均集中绿地面积达到0.25m²/人且增量达到20%,得2分;场 地绿地人均集中绿地面积达到0.40m/人,或场地绿地人均集中绿 地面积达到0.30m²/人且增量达到20%,得3分。公共建筑场地绿 地面积、屋顶绿化面积之和与场地面积的比例达到25%,或场地绿 地面积、屋顶绿化面积之和与场地面积的比例达到15%,且较改造 前的面积增量达到30%,得3分; 2场地绿化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覆 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 4.2.5场地内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或 场地内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30%,且硬质铺

4.2.6采取保障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评价总分值为6分DB36/T 1088-2018标准下载,并按

+.Z.0 一末啦保障人页女主的防护指施,计价忌力值为0分,开按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采取措施提高阳台、外窗、窗台、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水 平,得2分; 2建筑物出人口均设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落的防护措 施,并与人员通行区域的遮阳、遮风或挡雨措施结合,得2分; 3利用场地或景观形成可降低坠物风险的缓冲区、隔离带 得2分。 4.2.7建筑室内外公共区域满足全龄化设计要求,评价总分值为 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筑室内公共区域、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及道路均满足无障 碍设计要求,得2分; 2建筑室内公共区域的墙、柱等处的阳角均为圆角,并设有 安全抓杆或扶手,得3分; 3增设可容纳担架的无障碍电梯,得3分。 4.2.8改扩建后的建筑风格协调统一,且无大量新增装饰性构 件,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改扩建后的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得2分; 2、建筑无大量新增装饰性构件,或新增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不 大于改扩建工程总造价的1%,得2分。 4.2.9采取提升建筑适变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 规则分别评分: 1采取通用开放、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设计,或采取建筑使 用功能的可变措施,得3分; 2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得3分; 3采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

或控制方式,得3分。 4.2.10合理采用被动式措施降低供暖或空调能耗,评价总分值 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严寒和寒冷地区,在建筑入口处设置门斗或挡风门廊,且 居住建筑设置保温门或公共建筑设置自控门,夏热冬冷地区合理 采取外遮阳措施,得2分; 2对于居住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夏 热冬冷地区达到8%,其他地区达到5%,得2分;对于公共建筑,过 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 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5%,得2分; 3合理采用引导气流的措施,得2分; 4合理采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得2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