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116-200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JGJ 116-200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847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 116-200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9年8月1 日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南沙滨海花园市政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9年6月18日

总则 术语和符号 2 2.1术语· 2.2符号· 3 基本规定 5 地基和基础 8 多层砌体房屋 10 5.1一般规定 10 5.2加固方法 二 5.3 加固设计及施工 14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29 6.1一般规定 29 6.2加固方法 30 6.3加固设计及施工 31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 43 7.1一般规定 43 7.2 加固方法 44 7.3 加固设计及施工 45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50 8.1一般规定 50 8.2 加固方法 50 8.3 加固设计及施工 51 单层砖柱厂房和空旷房屋·· 59 9.1一般规定 59

10木结构和土石墙房屋

11.1烟肉·. 。。。。。。.....。。.........。..。.。。。。.。。.。。。。。.。。.。。。。..。。。。 7 11.2水塔·· 7忆 本规程用词说明 76 引用标准名录 # 77 附:条文说明 79

).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实行以预! 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使现有建筑的抗震加 到抗震安全、经济、合理、有效、实用,制定本规程。 注:抗震安全,指加固后的现有建筑在预期的后续使用年限内能够 到不低于其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经抗震鉴定后

1.0.5现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

除古建筑、新建建筑、危险建筑以外,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 建筑。

2.1.2后续使用年限

uing seismic service life

eismicservicelife 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 月内,建筑不需要重新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自的使 完成预定的功能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 烈度。

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 震作用的能力

在砌体墙侧面增抹一定厚度的无筋、有钢筋网的水泥砂 成组合墙体的加固方法

在砌体墙侧面浇筑或喷射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形成抗 的加固方法

2.1.8外加柱加固法

在砌体墙交接处等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形成约束

1.9壁柱加固法 brick column strengthening with concre umns

在砌体墙垛(柱)侧面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形成组合机 加固方法。

2.1.10混凝土套加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

在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或砌体柱外包一定厚度的钢能 土,扩大原构件截面的加固方法。

在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或砌体柱外包角钢、扁钢等制成 架,约束原有构件的加固方法。

2.1.13碳纤维布加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

在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表面用胶粘材料粘贴碳纤维片材 加固方法。

K一一加固后结构构件刚度; My一一加固后构件现有受弯承载力; R一一加固后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Vy———— 加固后构件或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

β一一原有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β一—加固后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抗震加固的承载力调整系数; y一加固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一一加固后结构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 必一加固后结构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

3.0.1现有建筑抗震加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分别 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 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 2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 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 3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新增的抗震墙、 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 4加固所用材料类型与原结构相同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5对于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女儿墙、门脸、出屋顶烟囱等易 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应予以拆除或降低高度,需要保持原高 度时应加固。 3.0.2抗震加固的方案、结构布置和连接构造,尚应符合下列 要求: 1不规则的现有建筑,宜使加固后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 较均匀、对称。 2对抗震薄弱部位、易损部位和不同类型结构的连接部位, 其承载力或变形能力宜采取比一般部位增强的措施。 3宜减少地基基础的加固工程量,多采取提高上部结构抵 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并应计入不利场地的影响。 4加固方案应结合原结构的具体特点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 析,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5加固方案宜结合维修改造、改善使用功能,并注意美观 6加固方法应便于施工,并应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0.3现有建筑抗震加固设计时,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建造于V类场地的较高的高 层建筑除外),以及木结构和土石墙房屋JGJ_T490-2021 钢框架内填墙板结构技术标准,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 算,但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 2加固后结构的分析和构件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的计算简图,应根据加固后的荷载、地震作用 和实际受力状况确定;当加固后结构刚度和重力荷 载代表值的变化分别不超过原来的10%和5%时, 应充许不计入地震作用变化的影响;在条状突出的 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 玻边缘等不利地段,水平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乘以增大 系数1.1~1.6; 2)结构构件的计算截面面积,应采用实际有效的截面 面积; 3)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应计入实际荷载偏心、结 构构件变形等造成的附加内力;并应计入加固后的 实际受力程度、新增部分的应变滞后和新旧部分协 同工作的程度对承载力的影响。 3当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体 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取值,加固 后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大于1.0,并应防止出现新的综合抗 震能力指数突变的楼层。采用设计规范方法验算时,也应防止加 固后出现新的层间受剪承载力突变的楼层。 3.0.4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方 法进行抗震验算时,宜计人加固后仍存在的构造影响,并应符合 下列要求: 对于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结构,材料性能设计指标、地震 作用、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按

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于后续使用年限少 于50年的结构,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规定的A、B类建筑结构,其设计特征周期、原结构 构件的材料性能设计指标、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等应按现行国家标 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采用,结构构件的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采用下列“抗震加固的承载力调整系 数”替代: 1A类建筑,加固后的构件仍应依据其原有构件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规定的“抗震鉴定的承 载力调整系数”值采用;新增钢筋混凝土构件、砌体墙体可仍按 原有构件对待。 2B类建筑,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采用。 3.0.5加固所用的砌体块材、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 钢材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规定,其他各种加固材料和胶粘剂的性能指标 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0.6抗震加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 2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重缺陷时, 应会同加固设计单位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3对可能导致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采 取安全措施。

4.0.1本章适用于存在软弱土、液化土、明显不均习土层的抗 震不利地段上的建筑地基和基础。不利地段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划分。 4.0.2抗震加固时,天然地基承载力可计人建筑长期压密的影 响,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规定的 方法进行验算。·其中,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应按加固后的情况计 算,而地基土长期压密提高系数仍按加固前取值。 4.0.3当地基竖向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作下列处理: 1当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10%以 内时,可采用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 2当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及以 上时或建筑已出现不容许的沉降和裂缝时,可采取放大基础底面 积、加固地基或减少荷载的措施。 4.0.4当地基或桩基的水平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作下列 处理: 1 基础顶面、侧面无刚性地坪时,可增设刚性地坪。 2沿基础顶部增设基础梁,将水平荷载分散到相邻的基 础上。 4.0.5液化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严重时,对乙类和丙类设防的建 筑,宜采取消除液化沉降或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 措施;液化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中等时,对乙类设防的B类建筑 宜采取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

1当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10% 内时,可采用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 2当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及 时或建筑已出现不容许的沉降和裂缝时,可采取放大基础底 只、加固地基或减少荷载的措施。

筑,宜采取消除液化沉降或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 措施;液化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中等时,对乙类设防的B 宜采取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

4.0.6为消除液化沉降进行地基

1桩基托换:将基础荷载通过桩传到非液化土上,相 不包括桩尖)伸入非液化土中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

土,砾、粗、中砂,坚硬黏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m, 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1.5m。 2压重法:对地面标高无严格要求的建筑,可在建筑周围 堆土或重物,增加覆盖压力。 3覆盖法:将建筑的地坪和外侧排水坡改为钢筋混凝土整 体地坪。地坪应与基础或墙体锚固,地坪下应设厚度为300mm 的砂砾或碎石排水层,室外地坪宽度宜为4~5m。 4排水桩法:在基础外侧设碎石排水桩,在室内设整体地 坪。排水桩不宜少于两排休闲广场景观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桩距基础外缘的净距不应小于1.5m。 5旋喷法:穿过基础或紧贴基础打孔,制作旋喷桩。桩长 应穿过液化层并支承在非液化土层上。 4.0.7对液化地基、软土地基或明显不均匀地基上的建筑,可 采取下列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 1提高建筑的整体性或合理调整荷载。 2加强圈梁与墙体的连接。当可能产生差异沉降或基础埋 深不同且未按1/2的比例过渡时,应局部加强圈梁。 3用钢筋网砂浆面层等加固砌体墙体

GB50023的有关规定。 5.1.2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楼层中,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不应超过承 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 2对非刚性结构体系的房屋,应选用有利于消除不利因素 的抗震加固方案;当采用加固柱或墙垛,增设支撑或支架等保持 非刚性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时,应控制层间位移和提高其变形 能力。 3 当选用区段加固的方案时,应对楼梯间的墙体采取加强 措施。 5.1.3当现有多层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 采取下列抗震对策: 1当现有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超过规定而层数不超过规 定的限值时,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的有 效措施。 2当现有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 构体系或减少层数;乙类设防的房屋,也可改变用途按丙类设防 使用,并符合内类设防的层数限值;当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方案 时,应在两个方向增设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新增的混凝 土墙应计人竖向压应力滞后的影响并宜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 作用。 3 当内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1层和3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