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713-2018 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指南

DB14/T 713-2018 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4/T 713-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98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99318
下载资源

DB14/T 713-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713-2018 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指南

DB14/T 7132018

表9铁尾矿砂路基实测项目

QGDW 13079.3-2018 12kV~40.5kV柱上负荷开关采购标准 第3部分:12kV柱上SF6负荷开关专用技术规范8.7粉煤灰路基施工

8.7.1.2粉煤灰中不得含团块、腐殖质及其他杂质,粒径宜在0.001mm~1.18mm之间,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宜大于45%,烧失量宜小于20%,烧失量超过标准的粉煤灰应做对比试验,分析论证后采 用。 8.7.1.3包边土和顶面封层的填料,宜采用塑性指数不小于8的粘性土,隔离层所用砂砾料、矿渣等, 最大粒径应小于75mm,4.75mm以下细料含量小于50%,含泥量小于5%。 8.7.1.4施工前应铺筑试验路段,确定松铺系数、压实遍数、施工机械组合等技术指标

.3包边土和顶面封层的填料,宜采用塑性指数不小于8的粘性土,隔离层所用砂砾料、矿渣等 拉径应小于75mm,4.75mm以下细料含量小于50%,含泥量小于5%。 1.4施工前应铺筑试验路段,确定松铺系数、压实遍数、施工机械组合等技术指标,

8. 7. 2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7。

DB14/T 7132018

图17粉煤灰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9.1.2排水设施应与路基同步施工,坚持高接远送原则,及时做好路基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及永久性 排水系统,并应注意排水系统与自然水系的衔接,及时进行管理与养护,保障排水系统水流的畅通。 9.1.3排水设施断面尺寸应根据实际汇水面积确定,路基排水沟内侧边缘距路堤坡脚应不小于1m。 9.1.4在路基施工中,各施工作业层面应设2%~4%的排水横坡或纵向排水通道,层面上不得积水, 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刷边坡, 9.1.5在路堑施工中,路堑顶部根据需要布设一条或多条截水沟,截水沟的基础应进行加固和防渗处 理,采用预制构件进行施工,也可选用U型槽或浅蝶形的结构形式,构件安装时其底部应设置隔水土工 布防渗层。 9.1.6排水工程砌筑用砂浆必须采用强制式拌合机集中拌和,且随拌随用,已初凝的砂浆必须作废。

DB14/T 7132018

9.1.8在存在积水或排水不畅的通道附近,可设置蓄水池作为排水设施,并加强养护。 9.2边沟、排水沟、截水沟

9.1.8在存在积水或排水不畅的通道附近,可设置蓄水池作为排水设施,并加强养护

9.2边沟、排水沟、截水沟

9.2.1.1排水沟、边沟、截水沟的测量放样应适当加密,确保砌体线形美观、顺适、圆滑。 9.2.1.2路基排水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依照实际地形选择合适的位置将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导出 路基外,并与自然水系相衔接, 9.2.1.3截水沟应在路基施工前先施工,截水沟应采取沟底、沟壁、出水口加固措施,以防止顺山坡 下来的水渗入而影响山体稳定。截水沟顶面应略低于自然坡面,若遇冲沟应设缺口将水导入截水沟。

9. 2. 2 施工工艺

9.3跌水槽、急流槽、消力池

9. 3. 1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9。

图19跌水槽、急流槽、消力池施工工艺流程图

DB14/T7132018

9.3.2.1跌水槽的台阶高度应按设计或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不同, 其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台阶高度应不大于0.6m,不同台阶坡面应上、下对齐。 9.3.2.2跌水槽、消力池宜采用水泥混疑土浇筑,沟槽、壁及消力池的边墙厚度为0.2m,高度应高 出计算水位至少0.2m,槽底厚度为0.25m~0.4m,出口设置隔水墙,并设消力坎。 9.3.2.3急流槽的基础应嵌入地面以下,其底部应按设计要求砌筑抗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 9.3.2.4急流槽的纵坡一般宜小于1:1.5,宜用混凝土浇筑。 9.3.2.5进水槽和出水槽底部应采用片石铺砌,水泥砂浆勾缝,长度一般不小于10m。 9.3.2.6急流槽槽身宜砌成粗糙面,或嵌入约100mmx100mm坚石块,用以消能减小流速。 9.3.2.7对于汇水面积较大的路堑边坡急流槽,应考虑加大、加深急流槽尺寸,并在底部设消能设施 后,导入路基排水系统。 9.3.2.8无消力池的跌水,其台阶高度应小于600mm,每阶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与原地面坡度相协调。

9.4.3.1渗沟、盲沟的基坑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应随挖、随支撑或回填,支撑渗沟应间隔开挖。 9.4.3.2当渗沟开挖深度超过6m时,须选用框架式支撑,在开挖时自上而下随挖随支撑,施工回填 时应自下而上逐步拆除支撑。 9.4.3.3盲沟的埋置深度,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当排除层间水时,盲沟底部应埋于最下面 的不透水层上。 9.4.3.4当采用无纺土工布作反滤层时,应先在底部及两侧沟壁铺好土工布,并预留顶部覆盖所需的 土工布,拉直平顺紧贴下垫层,所有纵向或横向的接缝应交替错开,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30cm。 9.4.3.5盲沟的底部和中部用较大碎石或卵石(粒径30mm~50mm)填筑,在碎石或卵石的两侧和上 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层厚约150mm)回填较细颗粒的粒料(中砂、粗砂、砾石),做成反滤层,逐 层的粒径比按4:1递减。颗料小于0.15mm的含量应不应大于5%。在盲沟顶部做封闭层,应用防渗材 料铺成,夯实黏土防水层厚度不小于0.5m。 9.4.3.6渗沟的出水口宜设置端墙,端墙下部流出渗沟排水通道,端墙排水孔底面距排水沟沟底的高 度不小于 0. 2 m。

DB14/T 7132018

9.4.3.7填石盲沟适用于渗流不长的地段,且纵坡不能小于1%,宜采用5%,出水口底面标高,应高 出沟外最高水位0.2m。

0.1.1防护工程应按照“安全稳定、 用植物防护,必须采用工程防护时,应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方式。 10.1.2路堤防护工程宜与路基填挖方工程紧密、合理衔接,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并及时进行养护。各 类防护和加固工程应置于稳定的基础或坡面上 10.1.3防护与支挡工程所用的砂浆、混凝土,应采用机械集中拌和,不得直接在砌体面上或路面上人 工拌和,并应随拌随用,已初凝的砂浆必须废弃。 10.1.4防护工程采用的混凝土构件应集中、工厂化预制。 0.1.5黄土高边坡应按“多台阶、陡边坡、宽平台、固坡脚”的原则进行防护;膨胀土高边坡应按“缓 边坡、宽平台、固坡脚”的原则进行防护,其综合坡率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DB14/T 7132018

e)砌筑第一层基础时,如基底为岩石时应先清洗、湿润基底表面,再座浆砌筑或浇筑混凝土。 10.2.5挡土墙墙身施工工艺要求如下: a) 浆砌片(块)石挡主墙砌筑时必须立杆或样板挂线,内、外坡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在 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b) 砌筑墙身时,应先将基础表面清理、湿润,采用座浆挤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 应将砌层表面清扫和湿润后再重新座浆: c) 砌体应分层坐浆砌筑,不得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筑完后,应进 行勾缝; d) 挡土墙应分段砌筑,分段位置宜在伸缩缝或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分段砌筑时,相邻 段的高差不宜超过120cm; e) 挡土墙的泄水孔预先埋设,向排水方向倾斜,保证排水顺畅,不得反倾斜,折线挡土墙积水处 应设泄水孔; f) 砌体石块应互相咬接,砌缝砂浆饱满,砌缝宽度一般不大于30mm(浆砌块石),上下层错缝 (竖缝)距离不小于8cm, 应尽量使每层石料顶面自身形成平面; g) 砌体出地面后砌体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回填墙背填料; h) 混凝土挡土墙的浇注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当进行分层浇筑时,应注意预埋石笋,连接处混 凝土面应凿毛,并在浇筑前清洗干净

10. 3. 1施工工艺

10. 3. 2施工要求

10.3.2.3预制模具应使用不易变形的塑钢模,每循环一次应进行检查,确保预制块规格一致。 10.3.2.4预制块制作时,将模具摆放平稳,涂抹脱模剂,先往模具内加1/2的混合料,振捣密实后再 加满混合料继续振捣直至密实为止。 10.3.2.5预制块浇筑完成并抹平顶面,待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养生,脱模时应避免发生缺边、掉角、开 裂的现象,脱模完成后及时清理模具以便下次使用,成型的预制块要堆放整齐并及时养生,养生期一般 不少于7d。 10.3.2.6路堤边坡防护在完成刷坡后由下往上分级砌筑预制块,砌筑前须将坡面整平、拍实,不得有 凹凸现象或在低洼处用小石子垫平等情况,形成护坡厚度不均等端。 10.3.2.7砂浆应用拌和机集中拌和,并应有适宜的和易性和流动性,随拌随用

DB14/T 7132018

10.3.2.8预制块基槽底部和后背填料应夯实,安装时注意线形和高程的调整,做到安砌稳固、顶面平 整、缝宽均匀、线条顺直、曲线圆滑美观,完工后及时做好现场情况工作,空心预制块安装完成后应及 时进行回填土、绿化及美化等工作

10.4现浇混凝土骨架坡面防护

10.4.1混凝土骨架防护施工前,须清理坡面,达到平整顺适。 10.4.2根据路基边坡长度、坡度、坡顶面形状准确测放骨架位置,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槽开挖。 10.4.3现浇混凝土骨架应分段施工,骨架基槽采用人工从上往下开挖,不得欠挖,若超挖应用同级混 凝土回填。基槽完成后及时进行构造锚杆安设,不得有松土留在基槽内,基槽暴露时间不宜太长。 10.4.4严格控制模板安装质量。采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10.5预应力锚索(杆)

10. 5. 1施工工艺

10.5.1.1锚索(杆)施工的内容包括施工准备、钻孔、锚索(杆)制作与安装、注浆、锚索(杆)张 拉锁定、验收、封锚等7个环节。 0.5.1.2预应力锚索(杆)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3。

10.5.1.1镭索(杆)施工的内容包括

10.5.1.2预应力锚索(杆)施工工艺

10. 5. 2施工要求

10.5.2.1施工准备阶段如下

设计锚固工程坡面开挖成形后应将松散的浮石和岩渣清除,边坡修整后应平整、密实,无溜 体、蜻变体和松动岩体,修整边坡的弃渣应按有关规定堆放:

DB14/I7132018

b)开挖坡面经验收合格后,应尽快布置锚固工程施工作业,待锚固工程施工完毕并产生加固作用 后,方可进行下级边坡开挖与防护; 施工前应编制符合锚固设计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标定张拉设备,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锚 索的锚固性能基本试验,确定施工工艺:

场地整理、搭设工作平台隐蔽 测量定位 安装钻机 成孔 高压劈裂注浆 锚固段注浆 制安锚索 (杆) 清孔并风干钻 + + 浇筑砼梁垫墩、安装锚具 锚索(杆)张拉 检验 自由段封孔注浆 VS ★ 拆除施工平台 封锚 图23 预应力锚索 杆) 施工工艺流程图 b注:上图为采用自由段无套管的预应力筋时采用二次注浆的基本施工工序,若采用自由段带套管的预应力筋时, 宜在锚固段长度和自由段长度内采取同步 性全段注浆 并且高压劈裂压浆仅限于设计要求提高地层错固力或 其它特殊要求时 0.5.2.24 钻孔注意事项如下: 品 a) 锚孔测放:锚孔定位偏差不应大于100.0mm,偏斜度不应大于2%, 且不大于1°。如遇既有 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需经设计、监理方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 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b) 钻孔机械:钻孔机械应考虑钻孔通过的岩土类型、成孔条件、锚固类型、锚杆长度、施工现场 环境、地形条件、经济性和施工速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c) 钻进方式:锚孔钻进宜采用无水干钻,并根据钻机使用性能和锚固地层条件控制钻孔速度,防 钻孔扭曲和变径,在不稳定地层中钻进时,应采用套管护壁钻孔; d) 钻进过程:钻进过程中应对岩性及构造进行编录和综合分析,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 时,应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MPa~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 重新扫孔钻进; e) 孔径孔深:钻孔孔径应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深度超过锚杆设计长度不应小于0.5m; f) 锚孔清理: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应稳钻1分钟~2分钟,钻孔完成后应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 MPa~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 g) 锚孔检验: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 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孔深度,退钻 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 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成孔检验合格。 0.5.2.3锚索(杆)制作与安装要求如下:

10.5.2.3锚索(杆)制作与安装要求如下

DB14/T 7132018

锚筋体组装:锚筋体的组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1)锚筋体组装应搭设组装平台,平台高度不小于30cm; 2) 锚杆组装时,钢筋应平直,除油、除锈处理合格。锚杆接头采用专用锚杆连接接头,不得 采用焊接技术。沿锚杆体轴线方向每隔1.0m~2.0m,设置一个对中支架,必要时设排 气管,并与锚杆体绑扎牢固。锚杆体自由段按设计要求采用塑料套管,与锚固段联接处应 用铅丝绑牢和封扎严实,并满足设计要求防腐处理合格; 3) 锚索编束时,每根钢绞线或高强钢丝需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严格依据设计尺寸下 料,每股长度误差不大于土50mm。钢绞线要求采用机械切割,严禁用电弧切割。钢绞线 或高强钢丝应按设计要求平直编排,沿锚索体轴线方向自由段每1.5m~2.0m设置一个 隔离支架,锚固段每1.0m~1.5m设置一个隔离支架,并在锚固段两隔离支架之间中部 设一道紧箍环,采用16号铁丝绕制,不得少于两圈,保证锚索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 锚索编束(包括注浆) )应捆扎牢固,捆扎材料不宜用镀锌材料。锚索体自由段应按设计 要求采用塑料套管,与锚固段相交处的塑料管管口应密封并用铅丝绑架。同时,要求按设 其它荷载分散型锚索,应严格按照设计相 关要求下料和编制; 4) 锚索体完成隔离支架与紧箍环的组装后,应在其底端接装导向帽,以便下锚顺利。导向帽 尺寸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尺寸制作误差≤土5mm,接装定位误差土20mm。导向帽 宜采用铁丝绑接牢固,不宜采用焊接; 5)压力分散型(拉压复合型)锚索锚固段钢质承载板与挤压套之间要求采用对拉栓接固定, 所有钢质材料外露部分表面要求涂刷防锈漆保护。挤压套要求进行现场挤压抽样试验,抽 样数量宜 为1%~2%,试验荷载一般不小于200kN;外锚头所用锚具也应进行抽样试验, 一般抽样数量为3%~5%,并满足相笑技术指标。对于压力分散型(拉压复合型)锚索, 各单元锚索应有明确可靠标记,以便采用差异分步张拉 锚筋体防腐:锚筋体必须进行清污、除锈处理,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及锈坑材料应剔除。锚筋 体防腐与隔离般采用先刷防锈油漆,并涂脱水黄油后外套塑料套管处理。塑料套管的材质、 规格和型号应满足设计要求,套管尽量避免剪断和接头,如有接头应绑接牢固并作密封处理 确保不产生拉脱和破损现象: 注浆管:注浆管需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足够强度,保证在注浆施工过程中注浆顺利,不堵塞、 爆管或破损拉断。注浆管应捆扎在锚筋体中轴部位,注浆管头部距锚筋体末端宜为50mm~100 mm;当采用二次补充注浆的锚筋体组装时,必须另置注浆管和止浆密封装置,宜用密封袋作 为止浆密封装置,并设在自由段和锚固段的分界处;当采用高压劈裂注浆提高地层锚固力时, 要求以浆体强度控制劈注起始时间(一次浆体强度达到5MPa),并注意二次注浆管的锚固段 内设花孔和封塞; 锚筋体长度:严格依据设计要求制作,错固段长度制作允许误差为土50mm,自由段长度除满 足设计要求外,应充分考虑张拉设备和施工工艺要求,一般预留超长1.0m~1.5m; 锚筋体检验:锚筋体制作完成后,需对锚筋体各部件进行检查,并按长度和规格型号进行编号 挂牌。筋股应顺直完好、无死弯硬折或严重碰割损伤,排列分布与编束绑架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筋自由段防锈漆应涂刷均匀,不见黑底;防腐油完全覆盖和填充锚筋材料与外环层之间的 空间;缠绕密封牢固严实;塑料套管绑扎稳固密塞,具有足够强度,外观完好,无破损修补 痕迹;注浆管安装位置正确,捆扎匀称,松紧适度;隔离(对中)支架、紧箍环和导向尖壳等 分布均匀、定位准确,绑扎结实稳固:

DB14/T 7132018

g)锚筋体的储存、运输与吊装:锚筋体的储存、运输与吊装应因地制宜拟定方案。组装完成的锚 筋体应顺直分开,保证通风于燥。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得损伤筋体及其 防护介质和组成部件; h) 锚筋体安装:锚筋体放入锚孔前应检查锚筋体制作质量以及编号与孔号是否一致,确保锚筋体 组装满足设计要求,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 0.5.2.4注浆工艺要求如下: a) 锚孔钻造完成后,应及时安装锚固体并进行锚孔注浆,原则上不得超过24小时: b) 注浆设备:注浆设备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的注浆材料、注浆方式和注浆压力,并结合实际锚固 地层情况,综合确定注浆设备; c) 注浆材料:注浆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浆体强度检验用试块的数量每30根锚杆不应少于 1组,每组试块不应少于6个,检验浆体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强度; d) 注浆浆液:注浆浆液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使用完,并严防 石块、杂物混入浆液; e) 一次常压注浆:人次常压注浆分为锚固段注浆和全段一次性注浆(无粘结锚索)两种注浆方式, 浆液应饱满、密实。浆液自下而上连续灌注,向上倾斜的钻孔内注浆时,应在孔口设置密封 装置;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并满足注浆要求时,可停止注浆;注浆作业中途停止 较长时间时,宜用水或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 成之后,对锚固体的自由段进行充填注浆: g) )二次高压注浆(劈裂注浆):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二次高压注浆提高锚固段抗拔能力,二次高 压注浆应不 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胶结体强度达到5.0MPa进行,注浆压力、注浆数量和注浆 时间可根据锚固体的体积及锚固地层情确定,并分段依次由下至上进行 0.5.2.55 张拉锁定与封锚工艺要求如下: a) 锚斜托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孔轴线垂直;承压板底部的混凝土应填充密实,并满足局 部抗压强度要求; b) 锚具安装应与锚垫板和千斤顶密贴对中,千斤顶轴线与锚孔及锚筋体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不得 弯压或偏折锚头,确保承载均匀同轴,必要时用钢质垫片调整满足; c) 锚固体与台座砼强度大于20MPa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张拉; d) 锚筋张拉应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且要避免相近锚孔相互影响; e) 锚筋正式张拉之前,应取0.1倍~0.2倍锚筋轴向拉力值对锚筋预张拉1次~2次,确保锚固 体各部分接触密贴和锚筋体顺布平直; f) 锚筋张拉采用张拉力和伸长值进行控制,控制应力不应超过其极限应力值的0.65倍;宜进行 锚筋设计预应力值1.05倍~1.10倍的超张拉,锚筋预应力锁定值宜为锚筋轴向拉力特征值; g) 锚筋锁定:锚筋张拉至设定最大张拉荷载值后,应持荷稳定10min~15min,然后卸荷进行 锁定作业。锁定使用锚具和夹片应符合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若在48小时内发现有明显预应 力松弛时,应进行补偿张拉; h) 锚孔封锚:锚筋锁定后,须用机械切割余露锚筋,严禁电弧烧割,并应留长5cm10cm外露 锚筋,以防拽滑;封孔灌浆时,进浆管必须插到底,灌浆必须饱满并注满锚垫板及锚头各部 分空隙,锚头部分应涂防腐剂,并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封闭。

10.5.3锚索(杆)框架

3.1框架梁钢筋绑扎、砼浇筑施工要求如下: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锚孔位置及框架放线定位:

DB14/T 7132018

b)依据设计图纸对框架竖染、横梁尺寸及模板厚度精确挖出竖梁、横梁肋轮廓: 在施工安装框架钢筋之前,先要清除框架基础底浮渣,并对梁底地基砂浆调平,保证基础密实、 平整; 模板拼装要平整、严密、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接头需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根数的1/2,相邻焊接接头距离不得小 于 1 m; 士 灌注砼前,应将锚具中的螺旋钢筋、波纹管(宜用钢质)和锚垫板按设计要求固定在横梁和纵梁 的钢筋上,方向与锚孔方向一致,摆放平整; g) 框架应分片施工。两相邻框架接触处(横梁、顶梁)留2cm宽伸缩缝,用浸沥青木板(麻絮)填

c) 钻凿锚杆孔并清除孔内粉尘,孔应比设计锚杆长5cm以上,孔径不小于设计要求; d 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设计强度的水泥砂浆,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 细砂,确保浆液饱满。注浆体养生不少于3d; e 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2个~4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f 格栅网应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间重叠宽度应不小于5cm。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2铁丝按 100cm间距进行扎结,钢绳网应从上向下铺设,缝合绳为Φ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缝合绳 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的两端各用2个绳卡进行固定连结; g)路基边沟平台及边坡碎落台,可种植藤本植物进行绿化、美化:

DB14/T 7132018

.7.1植物选择应满足“稳定边坡,保持水土, 融合然 的原则, 尽量选用根系发达、易成活

DB14/T 7132018

0.7.2为了能融合自然,应对边坡的坡面及坡脚进行圆弧化处理,避免人工开挖的折角存在,边坡两 侧应进行衔接过渡处理,使其与周围自然地形连成一体。 10.7.3根据设计调查,确定拟选择的优势植物种类和配比,并结合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速度、 苗木生长速度、边坡的岩性和坡率等确定边坡绿化植物的种类、数量。如自行采集的乡土树种、乡土草 种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发芽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播种量。 10.7.4选择不同环境条件有代表性地段的边坡进行植物配比试验,选用多种植物配比方案进行对比试 验、观测,筛选出分别适用于不同气候段、不同坡面土壤条件、景观要求,且满足目标群落的各类边坡 最优植物配比方案。

表12高路堤监测方法

DB14/T7132018

沉降、稳定监测与观测的适用方法和范围见表 观测点的设置如图28所示。

11.5预应力锚固工程监测

11.5.1沉降、稳定监测与观测的适用方法和范围见表15。

11.5.1沉降、稳定监测与观测的适用方法和范围见表15

DB14/T 7132018

11.5.2施工过程中,应每天监测一次;施工完成后,应每周监测一次。三个月后,应每半月监测一次。 一年后可每1个~2个月监测一次,监测周期应为公路运营后不少于两年,满足稳定标准后可停止监测, 有条件时可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当监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时,应提高监测频率,降雨后应加密监测。当出 现异常情况时应上报有关单位,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2路堤整修与路床移交

DB14/T 7132018

12.2.1按照质量标准要求全面检测路基现状,对检测发现的局部缺陷进行整修、处理。 12.2.2编制整修计划和方案,路基全面检查、路堤顶层整修、路堤边坡整修、路基排水沟整修、线外 排水系统连通及其他有关环保措施的实施。 12.2.3路堤整修工艺流程见图29。

12.3.1.1填土路堤应用机械刮土或补土的方法整修成型,配合压路机碾压,当铲下的土不足以填补凹 陷时,应采用与路基表面相同的土质填平夯实。石质路基表面应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 松石,不得薄层贴补。 12.3.1.2采用机械整修坡面超宽部位,人工刷坡到位。当坡面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冲沟和 塌缺口时,应自下而上将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再按设计坡面刷坡

图29路堤整修施工工艺流程图

12.4.1路堑整修施工工艺

DB14/T 7132018

12.4.2.1深路堑边坡整修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刷坡,不得在边坡上以土贴补。 12.4.2.2在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应预留加固位置。当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 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若填补的厚度小于20cm,且不是边坡加固地段时,可用种植土填补。 2.4.2.3各种水沟的纵坡、断面尺寸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检查,人工进行整修,应保证沟底平整,排 水通畅,不得随意用土填补沟面缺损部位。 12.4.2.4路堑边沟施工完成后,应对碎落台进行填土整平,并按设计要求进行绿化。 12.4.2.5对土质或软石边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 破清刷边坡,同时清除边坡上的危石、松石

2.5.1及时进行路基交验DB31T 1247-2020 快递包装基本要求,并向路面承包人移交检验合格的路床。 2.5.2所移交的路床段落内的边坡防护、桥涵、隧道、绿化以及附属工程均应全部完成, 2.5.3路床移交须在路基承包人自检合格,监理方复核无误及质量监督部门抽检合格后进行,应由监 理方、路基和路面承包人、业主四方代表参加签字确认。移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处 理到位。

DB14/T 7132018

12.5.4应按JTGF80/1所规定的检查项目、方法、频率和设计要求对路基工程进行核验,对主线渐变 段、主线弯桥、互通区匝道等特殊路段的外型尺寸和高程、台背回填质量、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衔接、 伸缩缝预埋钢筋及搭板、过渡段等进行重点检查。

13.1.1取、弃土场均应按照国土部门的要求办理用地手续。 13.1.2在设计阶段,按照土石方平衡利用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取土、弃土。 13.1.3取土场、弃土场的选址和规模,应进行深入论证,保障稳定。取、弃土场的设置位置应考虑对 景观的影响,注意避让沿线风景区游人的可视范围,也应在司乘人员的视线范围以外。涉及占用林地的, 预先办理临时用地使用林地手续。取土完成后,按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求,做好场地覆土复耕或植被 恢复。 13.1.4按“因地制宜” 原则,视地形条件就近消化弃土。弃土场宜选在山沟、凹地内,尽量少占或不 占耕地、林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13.1.5弃土场不应设置在河流管理范围呢,严禁直接将弃渣倒入河流范围。路基上游、村庄上游、桥 下等严禁设置弃土场,不宜在上游汇水面积过大的沟、谷内设置弃土场。 13.1.6弃土场不宜占用沟渠,当必须占用时,应对沟渠进行改道,并设置防冲刷设施。 13.1.7弃土应堆放规整,不得随意倾倒,按设计要求进行整平、分层碾压,并待沉降稳定后,及时进 行排水、防护和绿化施工,防止此生灾害 13.1.8取土场的土源应进行相关试验,符合填料要求。 13.1.9荒山、荒坡作为取土场时,应做整体规划,详细制订施工方案,按照用量科学取土,禁止滥挖。 结束后结合当地造田和地方使用,形成轮廓美观、 整齐的外形,便于复垦、绿化、防护。 13.1.10路线两侧的取土场,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设置,取土深度根据用土量和取土面积确定。取土 场应有规则的形状及平整的底部,不积水,便于复耕或绿化,边坡应按设计坡率修整, 13.1.11弃土场宜按耕地要求进行整修,达到耕种条件的弃土场作为新造田地移交当地政府。 13.2取土场 13.2.1 依据设计文件对取土场进行现场核查,核查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储存数量是否满足需求,对取 土方案一级防护、排水工程进行完善、优化。 13.2.2取土时应注意环境保护,取土后的裸露面应按设计采取土地整治或防护措施。风景区或有特殊 要求的施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及时配套完成环保工程。 13.2.3取土场原地面属于耕地种植土的,应先挖出堆置一边备用,工程完工后恢复植被。 13.2.4当设计未规定取土场位置或贮土量不足另寻土源应集中取土时,土质应符合路基填筑要求,同 时考虑经济合理和利用荒山、山地的可能性,兼顾农田、水利、鱼池建设和环保规划进行布置,力求少 占用农田。 13.2.5取土场应按图纸要求位置、范围设置,如有变更时,应按经批准的变更设计要求实施。若取土 场发生变更时,另选定的取土场应设置在路线视距范围外。 13.2.6取土场的土方开挖过程中,雨后复工前应进行检查,如边坡上部有裂缝或坡面有开裂,应慎重 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DB14/T 7132018

13.3.1弃土场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完成防护工程。 13.3.2路基弃土应堆放规则,按设计要求进行整平碾压,不得任意倾倒,并按设计进行排水、防护和 绿化施工。 13.3.3弃土场的位置与高度应保证路堑边坡、山体和自身的稳定,不得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 河道、交通和环境等GB 24539-2021 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pdf,必要时应加设挡护和排水措施。 13.3.4弃土完成后,将储藏表土摊铺在其上面,并进行满面积植草和植树。弃石场表面应覆盖不少于 30cm厚的种植土,以便恢复植被。 13.3.5不同高度的弃土堆应按图纸要求分别设置相应坡率的边坡及平台,弃土堆边坡按图纸要求铺设 干砌片石防护,受水浸蚀部分应浆砌片石防护坡脚。

DB14/T7132018

(1】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 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人民交通出版社 【2】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3】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系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