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715-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715-2018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回填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2MPa以内。当注浆压力达到0.2MPa或相邻出此串浆时,即可结束 本孔注浆; c)注浆效果检查可采用无损检测法,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地段应进行补孔注浆。
9.3.7外观质量要求如下:
TCMSA 0004-2018 柔性复合接地体10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
10.2隧道施工动态监控
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应力量测,为调整设 计提供依据。 10.2.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按照地质复杂程度分级,确定重点预报地段,并遵循动态设计的原则,根 据实施过程中掌握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隧道区段的围岩级别,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共同确定 后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10.2.3已峻工并交付运营的隧道,经批准后应进行长期运营量测时,运营量测点应在施工期间埋设并 移交运营管理单位。运营量测由运营管理单位设专人进行,或委托第三方进行。
DB14/T7152018
11.1.1隧道施工防排水设施应与营运防排水工程相结合;应按设计做好防水混凝土、防水隔离层、施 工缝、变形缝、诱导缝防水,盲沟、排水管(沟)排水通畅:防排水材料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满足 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明,不得使用有毒、污染环境的材料;隧道防排水不得污染环境,隧道排水 不得直接排入饮用水源。 11.1.2隧道施工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施工,保 证隧道结构物和运营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并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 防排水系统。 11.1.3洞内出现的地下水,经化验确认对衬砌结构有侵蚀性时,应按图纸要求针对不同侵蚀类型采取 相应的抗侵蚀措施。设计无要求时,应及时上报变更处理。 11.1.4停车带、洞室与正洞连接处的防排水工程,应与正洞同时完成,其搭接处应平顺,不得有破损 HS 和折皱。 11.2洞口防排水 11.2.1 隧道洞口段边坡、仰坡坡顶的天沟、截水沟应结合永久排水系统及早修建,应在隧道进洞前施 作完成,出水口应防止顺坡散流。隧道洞口排水沟应与路基边沟组成洞口排水系统,其水流应防止冲刷 边仰坡和破坏环境S 11.2.2隧道洞顶应整平地表不得积水,地表坑洼、钻孔等处应填不透水土,并分层夯实。 11.2.3洞顶有流水的沟槽应予整治,确保水流畅通,必要时应对沟床进行铺砌;洞顶设有高位水池或 河流、水塘、水库等时,应有防渗漏措施,对水池溢水应有疏导措施。 11.2.4洞内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应将路基边沟挖成反破,向路堑处排水,必要时应在洞口外适当 位置设横向截水沟。 S 11.3结构防排水口 11.3.1防水卷材土工布与防水板应分开布设,禁止使用全粘或点粘复合式防水层卷材(即土工布与防 水卷材密贴),可采用均质片+无纺土工布的防水层结构形式或者直接采用点粘片。 11.3.2防水板宜选用合成高分子材料,一般幅宽为2m~4m,耐刺穿性好、柔性好、耐久性好。 11.3.3隧道防水卷材应具有耐老化、耐细菌腐蚀、有足够强度及延伸率、易操作、易焊接且焊接时无 毒气的特点。 11.3.4防水板、土工布、止水带、塑料排水盲沟、PVC排水管等特殊材料,应由业主统一现场抽检, 执行“盲样”送检的制度。送检的检验项目和方法应符合JTG/TD70、JTG/TF60和GB18173.1的规定。 11.3.5初期支护表面应符合铺设防水板的平整度要求。有凸出的注浆管头、钢筋网等凸出部分,先切 断后用锤铆平,抹砂浆;锚杆有凸出部位时,螺头顶预留5mm切断后,用塑料帽遮盖。 11.3.6环向排水盲管沿纵向设置的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调整设置 排水盲管,纵向排水盲管安装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向水沟的泄水管应有足够的泄水坡。 11.3.7排水盲管应紧贴混凝土面安设。施工中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水泥浆窜入、堵塞排水盲 管。横向排水盲管接头应牢固、水路通畅。环向、横向排水盲管应通过变径三通连接在一起,整个排水 系统的连接应牢固、畅通。 41 20±
DB14/T 7152018
结构静水压力,可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层)完成 况埋设排水半管或线性排水板,形成暗埋 永久式排水通道系统,将水引入隧道纵向 (管)引入排水沟排出洞外。
1防水板铺设应超前二次衬砌施工1~2个衬砌段长度,形成“初期支护表面整修、防水板普挂 反质量检验、二次衬砌施工”的流水作业线。 2防水板铺设宜采用轮轨式专用台车(架)铺设
11.4.3防水板铺设要求
11.5.1 在膨胀岩、土后
1.5.1在膨胀岩、王质地层、围若松软地段,应铺砌水沟或用管槽排水 11.5.2洞内反坡排水应采用机械排水,可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路和泵站,一次或 分段接力排出洞外。集水坑的容积应按实际排水量确定,其位置确定应减少施工干扰。配备水泵的能力 应大于排水量20%以上,并应有备用台数。 1.5.3利用辅助坑道排泄正洞水流时,应根据流量的大小与需要,设置排水沟,保证排水顺畅,严防 抗道内积水和缓流。
11.5.2洞内反坡排水应采用机械排水,可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路和泵站,一次或 分段接力排出洞外。集水坑的容积应按实际排水量确定,其位置确定应减少施工干扰。配备水泵的能力 应大于排水量20%以上,并应有备用台数。 1.5.3利用辅助坑道排泄正洞水流时,应根据流量的大小与需要,设置排水沟,保证排水顺畅,严防 坑道内积水和缓流。
11.6.1隧道工程施工应根据地质情况、掘进和支护的方式、支护预期的变形量、相邻隧道的相互影响 及其他构筑物的位移、沉降、水资源保护的要求进行注浆防水方案的选择。 11.6.2对地质预测、预报有大量涌水的软弱地层地段,宜采用地表或洞内全封闭超前预注浆。 11.6.3在开挖后如有渗漏水或大股涌水时,宜采用支护前围岩注浆。 11.6.4当初期支护表面有超出设计的渗漏水时,应用回填注浆或径向注浆进行处理
DB14/T 7152018
可按二次衬砌长度分区,分区采用带注浆管的背贴式止水带,发生渗漏水时可进行注浆。注浆顺序为先 进行拱顶处回填注浆、最后进行分区的注浆嘴注浆
11. 7质量控制要点
11.7.1防水板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DB14/T 7152018
b) 人车应有车长跟随,车长应坐在列车行驶方向的前排,手动防溜车装置或制动器手把应装在该 车车长座席处: c) 每班运送人员前先放一次空车进行试车,证实斜井和轨道无脱轨的危险,由值班负责人下令后 方可发车。 12.1.6 斜井钢丝绳专项安全检查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 1.7 提升装置应装设下列保险装置: a) 防止过卷装置,当提升容器超过正常卸载位置(或出车平台)50cm时,应能自动断电,并能 使保险闸发生作用; b) 防止超速装置,当提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15%时,应能自动断电,并能使保险闸发生作用; c) 当提升速度超过3m/s时,应装设限速器,保证提升车辆在达到井口时的速度不超过2m/s: 限速器凸轮板的旋转角度不应小于270°; d) 提升绞车应装设深度指示器,开始减速时能自动示警的警铃、司机不离座位即能操纵的常用闸 和保险闸;常用闸和保险闸共同使用一套闸瓦制动时,操纵部分应分开,双滚筒提升绞车设两 套闸; e) 提升机应配正、副司机,人员上下井时应由正司机开车,副司机监护;升降人员前,应先开 次空车,检查绞车动作情况 2.1.8 轨道铺设宜符合下列要求: a) 准配齐,且与轨型相符; b) 轨枕的规格 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间距不宜大于0.7m,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长度为 轨距加0.6m 轨枕的上下面应平整 c) 平曲线的半 半 洞内不应小于机动车或车辆 油距的7倍,洞外不应小于10倍;使用有转向架 的梭式矿车时, 最小曲线半径应小于车辆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尽量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 d) 道床道诈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碎石,粒径应符合标准要求,不宜过大;道床厚度不应小于150mm e) 双道的线间距,应保持两列车间距净距大于0.2m,错车线处应大于0.4m f) 车辆距坑道壁或支撑边缘净距不应小于0.2m,单道一侧的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 g) 机动车牵引时,纵坡不宜大于2.5%;皮带运输机输送时,纵坡不宜大于25%;洞外卸渣线末端 应设1%~3%的上坡段; h) 线路铺设轨距允许误差为+6mm~4mm,曲线地段应按要求加宽和设超高;钢轨接头间隙、顶 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不得大于5mm,钢轨配 件应齐全牢固; S i) 应采用新型轨式机械设备时,线路铺设标准应满足机械规格、性能的要求,保证运输安全; i) 每根钢轨顶面的高差不得超过5mm。铺设双轨时,两股道上运行车辆之间的空隙不得小于500 mm; k) 运输管道轨道与两侧管道、电力线之间的安全距离(有人行横道者另计)不得小于200mm,
K/ 运输管道轨道与两侧管道、电力线之间的 使用胶带运输机不得小于400mm; 12.1.9分 斜井采用无轨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斜井无轨运输应有信号指挥、防滑设施、车辆保养等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b) 采用无轨运输时,隧道的斜井纵坡宜小于10%,并每隔300m~400m设置错车道,满足施工 车辆错开或者调头。
DB14/T 7152018
12.3横洞和平行导坊
12.5.6斜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无轨运输斜井内运输道路应硬化,并应采取防滑措施;长隧道斜井无轨运输道路合成坡度不 得大于10%;单车道的斜井,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错车道,其长度应满足安全行车要求; b 无轨运输进洞载物车辆车速不得大于8km/h,空车车速不得大于15km/h;出洞爬坡车速不得 大于20 km/h
DB14/T7152018
c) 有轨运输井口应设置挡车器,并设专人管理;在挡车器下方5m10m受接近井底前10m处 应各设一道防溜车装置;长大斜井每隔100m应分别设置防溜车装置,井底与通道连接处应设 置安全索;车辆行驶时,井内严禁人员通行与作业; d) 有轨运输井身每30m~50m应设置躲避洞,井底停车场应设避车洞,井底附近的固定设备应 置于专用洞室: e 斜井口、井下及提升绞车应有联络信号装置。每次提升、下放与停留应有明确的信号规定; f) 斜井中牵引运输速度不得大于5m/s,接近洞口与井底时不得大于2m/s.升降加速度不得大 于0.5m/s; g) 斜井提升设备应按规定装设符合要求的防止过卷装置、防止过速装置、限速器、深度指示器、 警铃、常用闸和保险闸等保险装置: h) 斜井提升、连接装置和钢丝绳应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并应定期检查; i) 人员不得乘斗车上下:当 当斜井垂直深度超过50m时,应有运送人员的专用设施; i) 运送人员的车辆应设顶盖,并装有可靠的防坠器;车辆中应装有向卷扬机司机发送紧急信号的 装置。 5.7 竖井施工应符合JTGF60的有关规定,提升机、罐笼、绞车应符合GB20181和GB16542的有 规定,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井口应配置井盖,除升降人员和物料进出外,井盖不得打开。并口应设防雨设施,通向井口的 轨道应设挡车器。井口周围应设防护栏杆和安全门,防护栏杆的高度不得小于1.2m; b) 竖井井架应安 装避雷装置; c) 竖井吊桶、 笼升降作业应制订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d) 每次爆破后,应有专人清除危石和掉落在并阖上的石渣,并检查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清理完 后方可正常工 工作;当工作面附近或未衬砌地段发现落石、支撑发响、大量涌水时,作业人员应 立即撤出井外,并报告处理。 S 通风防尘、风水电供应与通信系统 1一般要求 隧道内通风防尘、风水电供应与通信应根据隧道内施工作业环境特点编制单项方案,并随施工进度 环境及时调整, 2通风防尘 .2.1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得小于20%,有害气体、粉尘容许浓度等作业环境
12.5.7竖井施工应符合
13通风防尘、风水电供应与通信系
指标应符合JTGF60的规定。 13.2.2瓦斯隧道施工通风应符合GB6722的有关规定。 13.2.3瓦斯隧道装药爆破时,爆破地点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0%,总回风道风流中瓦 斯浓度应小于0.75%。开挖面瓦斯浓度大于1.5%,所有人员必须撤至安全地点并加强通风。 13.2.4隧道内气温不应高于28℃。 13.2.5隧道内噪声不得大于90dB。 13.2.6隧道施工通风应能提供洞内各项作业所需的最小风量,每人应供应新鲜空气3m/min,采用内 燃机械作业时,供风量不应小于4.5m/(min·kW)
DB14/T 7152018
13.2.7隧道施工独头掘进长度超过150m时,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设计应根据独头通风长度、断面 大小、施工方法、设备条件等综合确定。通风方式宜采用压入式或混合式通风,有条件时宜采用巷道式 通风。通风机的功率与通风管的直径应根据隧道独头掘进长度、运输方式、断面大小和通风方式确定。
包通式 通风。通风机的功率与通风管的直径应根据隧道独头掘进长度、运输方式、断面大小和通风方式确定。 3.2.8通风机的安装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主风机安装必须满足通风设计的要求,洞内辅助风机应安装在新鲜风流中。对于压入式通风, 主风机应架设在距洞口大于30m、一定高度的支架上; b) 主风机间歇停止运转时,因停止供风而受影响的开挖工作面必须停止工作; C 通风机前后5m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通风机进气口应设置铁篦,并装有保险装置; d) 当巷道内的风速小于通风要求最小风速时,可布设射流风机来卷吸升压,提高风速。
13.2.9 通风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3.2.9.1通风管应优先采用高强、 低阻、阻燃的软质风管,风管挂设应做到平、直、无扭曲和褶皱。 13.2.9.2压入式通风出风口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大于(4~5)VA(A为隧洞断面积,m²)。 13.2.9.3通风管的节长尽量加大, 以减少接头数量,每100m平均漏风率不宜大于1%。弯管平面轴 线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通风管道直径的3倍。 13.2.9.4 隧道施工在断面净空允许的前提下,应采用大直径风管。当采用软风管时,靠近风机部分, 应采用加强型风管。O 13.2.10 洞内空气每月至少应取样分析一次。洞内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保障健康。 13.2.11 施工凿岩 及装渣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风动凿岩机钻眼时应先送水后送风; b) 爆破后应进行喷雾或酒水; c) 出渣前宜用水淋湿全部石渣和附近的岩壁; d)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13.3 供风 S 13.3.1 在电力供应满足时应采用电动空压机供风,空压机的功率应能满足同时工作的各种风动机具的 最大耗风量的要求。 13.3.2 空压机站应设在洞口附近,当有多个洞口需集中供风时,可选在靠近用风量最大的洞口。 13.3.3 空压机站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应有防水、降温和保温设施,距离居民区较近时应有防噪声、 防振动措施。 13.3.4空压机风管布置应尽量避免急弯,以减少风压损失 13.3.5开挖工作面风动凿岩机风压应不小于0.5MPa,高压供风管的直径应根据最大送风量、风管长 度、闸阀数量等条件计算确定,独头供风长度大于2000m时宜考虑设增压风机。 13.3.6 空压机电源应从主配电室分别接线,以免相互干扰。 13.3.7 供风管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a) 高压供风管应敷设平顺,接头严密,不漏风; b) 在洞外地段,当风管长度大于100m和温度变化较大时应安装伸缩器,供风管应包防寒材料; c) 长度大于1000m的,应在高压风包最低处设置油水分离器,定时放出管中的积油和水; d) 供风管前端至开挖面的距离宜保持在30m内,并用分风器连接高压软风管;当采用导坑或台 阶法开挖时,软风管的长度不宜大于50m; e) 供风管每200m应装一处闸阀; f) 各种闸阀在安装前应拆开清洗,阀门应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DB14/T 7152018
8 高压供风管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有裂纹、创伤、凹陷等现时不得使用,管内不得保留有残余 物; h 高压供风管使用中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养护: 空压机房要配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13.4.1工程和生活用水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水质鉴定。 13.4.2供水量应满足工程和生活用水的需要,水池的容量应能满足洞内外集中用水的需要。 13.4.3有高位自然水源时,应建水池蓄水利用,水池高程应满足隧道最高用水点的使用水压不低于 0.3MPa。 13.4.4采用低位抽水向水池供水时,抽水站水泵扬程应选取取水点与水池高差的1.5~2倍,并配有 备用水泵。 13.4.5水池和水管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采取防寒措施。无条件建造高水位水池的隧道,可采用增 压泵供水。 13.4.6隧道开挖工作面凿岩机的工作水压不应小于0.3MPa,水管的直径应根据最大供水量、管路长 度、弯头数量、闸阀等条件计算确定 13.4.7水池的总输出管路上必须安装总闸阀,主管路上每隔300m~500m安装分闸阀;同时供几个 开挖工作面时,在分管处必须安装闸阀。 13.4.8 管路使用中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养护。 8 13.5供电 13.5.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 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时,应编制施工现场临时 用电组织设计。 0 13.5.2 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主要包括用电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连接图及接地装置 设计图。 S 13.5.3 对变压器、配电室等设置防护装置,制定防护措施。 13.5.4 配电室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b) 配电室顶棚与地面的距离不低于3m,配电柜侧面的围护通道宽度不小于1m; c) 配电室内设置值班室或检修室时,边缘距配电柜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m,并采取屏障隔离; d) 配电室内的电线应涂刷有色油漆,以标明相序,以柜正面方向为基准,其涂色见表2;
)配电室的门必须向外开,并配锁:
f)有自备电源时,配电柜内必须设置九头闸开关,确保用电安全; g)配电柜应装设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器:
DB14/T 7152018
配电柜或配电线路停电维修时,应挂接地线,并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 停送电必须专人负责。 一配中然略的东照应合下利规宝
13.5.5配电线路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3.5.6隧道供电线路应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见图4.
13.5.6隧道供电线路应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见图4
13.5.7隧道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DB14/T 7152018
1隧道施工作业必须有足够亮度的照明。 2隧道施工照明严禁使用碘钨灯。灯具应具有防水、防爆性能,灯具选用还应符合JGJ46及 的相关规定。
的相关规定。 3作业地段采用普通光源施工照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必须使用安全变压器,其容量不宜过大,输入电压220V,输出电压有四个等级:36V、 V、24V、12V,输出端不应高出额定电压的105%,防止烧坏灯泡; 在有渗漏水、滴水地段应用胶皮电缆,开挖工作面附近应用防水灯头和灯罩;
13.8.7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应安装有应急照明装置的报警系统装置
DB14/T 7152018
14.3.9洞口排水沟应铺砌,砂
DB14/T7152018
DB14/T 7152018
e)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必须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拱顶下 沉或地表下沉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表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必须立 即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及时上报; f)对于围岩稳定性差的特殊地段,二次衬砌变形也需进行监测
14.4.1施工前应调查地表水出露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地表注浆等措施处理。 14.4.2应在隧道的开挖或超前探测中逐渐掌握更为详细的情况,按照“以疏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 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分别以“疏导、堵填、注浆加固、跨越、绕避、宣泄”等措施进行处理。 14.4.3岩溶发育隧道,地质预预应以长距离物探和钻探为主,其他物探方式为辅,红外线探测连续施 测。 14.4.4在隧道断面上、中、 左、右超前钻深孔,探测前方溶洞位置、填充情况及岩溶水量,并保 持不小于10m的超前距离。 14.4.5开挖方法宜采用分步开挖法,必要时采用中隔壁法。在II、IⅡI级围岩条件下,且岩溶仅穿过隧 道底部小部分断面时,可采用全断面法。溶洞位于隧道一侧时,应先开挖该侧,待支护完成后再开挖另 侧。 14.4.6隧道岩溶水较大时,应加强超前钻孔探测。采用泄水洞宣泄岩溶水,泄水洞应位于地下水束向 侧;涌水量大、涌水点多、分散、排泄通道不明显的岩溶发育地段,宜先汇集、再引排,采取辅助导 坑、集水廊道结合泄水洞、行洪通道等措施处理 14.4.7当隧底的溶洞较大较深,或充填物松软不能承载隧道结构时,可采用梁或拱跨越,梁端或拱座 应置于稳固可靠的岩层上,必要时采用混凝土和彻石加固。 14.4.8当溶洞很大, 14.4.9 二次衬砌施工前,应采用物探手段检查隧道周边环形加固层及层外围岩情况,重点检查拱部、 底板、边墙5m内是否存在有害空洞,隧道底部是否密实 14.5 采空区 S 14.5.1 注浆法处治采空区时,应针对采空区覆岩厚度及其完整性,冒落带和裂隙带的发育程度、裂隙 的连通性和透水性等特征,确定注浆 孔和惟幕孔 孔工艺和注浆工艺。 14.5.2 应在已有地勘资料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存在新采和复采情况时应进行动态设计与优化设计 14.5.3 施工要点如下: a)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段的注浆试验,试验段的位置不宜选在可能导致不良注浆后果的惟幕线 上; b) 单层采空区注浆施工宜采用全孔一次注浆法; c) 处治多层采空区,当采用下行式分段注浆法时,宜选用套管止浆;当采用上行式分段注浆法时, 宜采用止浆塞、套管等方法止浆; d) 浆液的水固比根据采空区特点、工程目的、现场具体情况采用由稀到浓进行; e) 同一地段的采空区注浆,应按先惟幕孔、后注浆孔、先低处后高处的顺序进行; f) 惟幕注浆应按分序间隔的原则进行; g) 注浆过程中应对注浆泵压、孔口压力、吸浆量、浆液浓度及邻孔水位进行定时观测记录; h) 仰拱应及早施工,使衬砌形成闭合整体,衬砌背后应及时压浆填充空隙。 14.5.4 注浆浆液检测试验及配制如下: a) 注浆所用水泥,每个批号产品应检测一次。同批号水泥超过300t时,每300t检测一次; b)粉煤灰每500t~800t应检测一次:
DB14/T 7152018
c)注浆量每达300m~500m时,应抽检一组浆液试样,检测浆液的密度、结石率、初凝和终凝 时间及结石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参数,
1瓦斯隧道施工应就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揭煤与过煤编制单项施工技术方案及应急预案,内容 顶防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揭开石门、半煤半岩段、全煤层段等各阶段施工方法和支护手段;通风 案;组织指挥、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措施等。建立专门机构进行通风、防突、防爆及瓦斯检测工作 2必须对设计标示的突出煤层位置进行超前探测,标定各煤层的准确位置,掌握其赋存情况及 右新实施定害巅整
14.6.8掘进支护要求
每循环进尺不宜超过1Ⅲ;应采用超前支护或预注浆,防正势塌或突出。全煤层申必须采用电 煤钻湿式钻孔,应少钻孔、少装药;半煤半岩层中掘进应在岩石炮眼中装药,煤层需爆破时必 须采用松动爆破; b 爆破后应及时喷锚支护、封闭瓦斯; c) 仰拱应及早施工,使衬砌形成闭合整体;衬砌背后应及时压浆填充空隙,封闭瓦斯。 4.6.9施工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DB14/T7152018
瓦斯隧道各掘进工作面应独立通风,通风方式均应选择压入式,严禁任何两个工作面之间串联 通风 b) 瓦斯隧道需风量,应按爆破排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同时作业设备以及瓦斯绝对涌出量等 分别计算,采用其中的最大值,并按充许风速进行检验; ? 施工期间应连续通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 必须检查瓦斯浓度,符合规定后才可启动机器; d) 瓦斯工区的通风机应设两路电源,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应在 15min内接通,使风机正常运转; e)应有一套同等性能的备用通风机,并保持良好的状态;应采用抗静电、阻燃的风管。 6.10隧道内应采用便携式瓦检仪,高瓦斯区 出区还应配置高浓度瓦检仪和瓦斯直动检测
a)“ 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洒水浇湿开挖面; b) 中等岩爆地段,在拱部及边墙开挖轮廓线以外100mm~150mm范围内,钻孔喷灌高压水; ? 强烈岩爆地段,浅埋隧道宜用地表钻孔注水,深埋隧道可先贯通15m2~30m的小导洞,使岩 层中的地应力得到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开挖。 14.7.3 预防岩爆锚杆长度宜为2m、间距0.5m1.0m,并宜与网喷钢钎维混凝土联合使用。 14.7.4隧道施工中发生岩爆时,应注意观察工作面,并记录岩爆的位置、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山鸣 等。
14.8富水软弱破碎围岩
DB14/T 7152018
14.8.1地下水丰富和围岩软弱破碎,都是隧道掘进中非常不利的条件,两者同时具备的隧道,施工难 度将会数倍增加。
14. 8. 2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开挖应符合下列
15.2.1隧道路面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组织施工,还应符合JTGF30、JTGF40、JTGF80/1和DB14/T716 有关规定。 15.2.2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40%后即可开始硬刻槽,宜在两周内完成。刻槽深度2mm~4mm, 宽度3mm~5mm,槽间距15mm~25mm。硬刻槽后应随即将路面冲洗干净,恢复路面的养生。 15.2.3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00%及隧道内工序基本结束后,进行路面精铣刨作业。
15.3设备洞、横通道及预留洞室
15.3.1消防洞、设备洞、车行或人行横通道及其他各类洞室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当原定位置地质条 件不良时,承包人应会同监理、设计及业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5.3.2隧道边墙内的各类洞室以及消防洞、设备洞和横通道等与正洞连接地段的开挖,宜在正洞掘进 至其位置时,将该处一次开挖成形。各类洞室及横通道与正洞连接地段,支护应按设计予以加强,
DB14/T 7152018
15.6.1蓄水池混凝土的浇筑应做到外光内实,无渗漏,并选择在地基坚固处。 15.6.2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应进行注水试验。 15.6.3置避雷设备时,应进行接地电阻试验,其冲击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15.7.1通风机的机座与基础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对于通风机底盘与机座相连的地脚螺栓,应按设计要 求的风机底盘螺栓孔布置预留灌注孔眼。螺栓埋设时,灌浆应密实,螺栓应与机座面垂直。 15.7.2水泵基础应稳固可靠,并按设计要求埋设水泵地脚螺栓或预留孔位。 15.7.3安装工程所用各种预埋件应按设计进行防锈蚀处理。 15.7.4预埋钢管管口应打磨平整,管内穿5号铁丝,并在二衬混凝土浇筑后进行检查、试通
DB14/T 7152018
15.8安全控制要点
15.8.1施工现场出入口、沿线各交叉口等处应设明显警示、警告标志,并应设专人指挥。 15.8.2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平整JT/T 258-2021 长江运输船舶操纵性衡准,周围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应设警示灯。 15.8.3隧道排水沟、电缆沟、蓄水池、切缝、刻槽、装饰等工程作业范围应设警戒区、设明显的安全 警示标志及人员、机械绕行线路标志。 15.8.4现场作业人员应身穿反光服,施工现场应有照明设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照明应满足施工要求 15.8.5各类装修原材料应分类存放并设置警示标志,并应配备防火、防爆消防设备;易燃、易爆等材料 应设主人负惠管理
A.1亚级分级开挖方法的确定
DB14/T7152018
DB14/T 7152018
表A.1两车道隧道参考施工方法
YY 9706.262-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62部分:高强度超声治疗(HITU)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DB14/T7152018
表A. 2 三车道隧道参考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