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599-2019 公路明(棚)洞勘察设计指南

DB51/T 2599-2019 公路明(棚)洞勘察设计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51/T 259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6 m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0327
下载资源

DB51/T 2599-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599-2019 公路明(棚)洞勘察设计指南

拱形明洞应采用带仰拱或底板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衬砌厚度根据地形、地质、荷载情 结构计算后综合确定,取值范围可参见表10。

表10拱形明洞净跨度与衬砌厚度参考值

11.1.2拱形明洞的拱圈可采用等截面或变截面,外侧边墙宜采用直墙式。

11.1.2拱形明洞的拱圈可采用等截面或变截面,外侧边墙宜采用直墙式。

11.1.3拱形明洞侧墙一般采用素混凝土结构,与衬砌按分离式结构设计;当地形条件受限时JC/T 2465-2018 水泥窑用湿法耐火喷射料,侧墙可 与拱形明洞衬砌联合设置,侧墙截面尺寸计算确定,

拱形明洞侧墙尺寸顶宽一般不小于0.6m,外侧斜率不小于1:0.25,并设置宽0.51m、高0.51m的墙 趾。

条文说明: 变形缝的设置应结合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石质地基变形缝间距宜为20~30m,土质地基变形 缝间距宜为10~20m。

1.2 矩形明洞结构设计

11.2.1矩形明洞的布置宜根据加宽情况优先采用连续渐变的布置方式;若条件受限时也可采用突变的 布置方式,相邻两节段之间的突变宽度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明洞衬砌厚度。 1.2.2矩形明洞按整体式框架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厚度根据地形、地质、荷载情况,并 经结构计算后综合确定,取值范围可参见表11。

DB51/T2599—2019

表11矩形明洞净跨度与衬砌厚度参考值

当矩形明洞跨度过大,衬砌过厚时,还可以考虑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减小衬砌厚度,提 高结构承载能力。

当矩形明洞跨度过大,衬砌过厚时,还可以考虑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减小衬砌厚度,提 高结构承载能力。

11.2.3矩形明洞框架四个角点位置宜设置倒角

11.2.4矩形明洞宜沿路线纵向分节段连续布置,节段间应设置变形缝

条文说明: 矩形明洞应纵向分段,每个节段长度9~20m;同一座明洞或同一个项目,纵向节段长度类 多,1~2种为宜。

11.2.5为增强明洞的透光度,提高行车安全性,除泥石流或大规模崩塌发育段落不设开孔外,其余地

a)开孔面积不宜超过侧墙面积的50%,若采用矩形开孔则应在其四个角点位置设置倒角。 b)开孔周边应加强配筋。 c)开孔处宜加设防护栏杆。

11.2.6矩形明洞应在端部设置具有挡士功能的端墙

11.3钢筋混凝土棚洞结构设讯

11.3.1钢筋混凝土棚洞一般规定

a) 棚洞的结构形式和构件截面尺寸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荷载情况,经结构验算后确定。 b) 棚洞结构的沉降缝、施工缝或变形缝应设置于同一横断面上。 棚洞靠山侧及顶部应铺设防水层,顶部设置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施工缝、沉降缝、变形缝 应进行防水设计。 d 当棚洞外侧地形陡峻狭窄时,棚洞应设安全防护栏杆,行车道或检修道外侧也宜采取相应安全 措施。

混凝土棚洞由顶梁(板)、内边墙、外侧支承

a)棚洞结构的顶梁(板)可采用T型、Ⅱ型截面梁板或空心板构件。 b 内边墙可采用普通挡土墙、抗滑挡土墙、抗滑桩等支挡结构。 外侧支承结构应视地形、地基条件,边坡塌方、落石等情况,选用墙式、柱式、刚架 型。

11.3.3棚洞顶梁(板)的布置方式一般采用

DB51/T25992019

b) 当顶梁采用预制构件时,宜将T梁翼缘板部分按湿接缝处理,顶梁安装完毕以后再浇筑翼缘板 混凝土。 c) 顶梁应整体浇筑或采用湿接缝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d) 顶梁内端宜设置梁翼垂,嵌固于内墙钢筋混凝土顶帽凹槽中。顶梁外端应设置带泄水孔的耳 墙以稳定棚洞顶填土。 e)T形顶梁肋宽取决于主拉应力强度及钢筋布置要求。 条文说明: 棚洞顶梁(板)的布置方式主要有T梁密排、大梁+纵板两种类型。其中,大梁+纵板布置方式存在 期洞顶部承受冲击荷载的能力不均,纵板容易被砸穿,传递到外侧支承结构的集中荷载更大等缺点。本 《指南》推荐采用T梁密排的顶梁布置方式。

a, 内边墙一般采用挡土墙结构,其断面厚度不宜小于50cm。 b) 内边墙顶应设置承托并嵌固顶梁的钢筋混凝土顶帽凹槽。 c) 当内边墙背后岩层稳定、坚固,为减少开挖、回填、节省工,可采用锚杆(索)式内墙, d) 当内边墙背后存在覆盖层、边坡坡度较缓时,可根据地形、地质情况,综合内边墙稳定性要求 将其设计为仰斜式或俯斜式结构。 e) 为增强结构横向稳定性,可设置锚杆将内墙锚固于山体中。 f) 若棚洞有抗滑要求时,内边墙可根据滑坡处治的需要设置为抗滑挡墙或抗滑桩等支挡结构,但 其墙顶、桩顶位移应通过计算棚洞结构所能够承受的水平位移严格控制

11.3.5棚洞外侧支承结构构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外侧支承结构通常采用钢筋混凝主门型、Ⅱ型刚架结构,10m20m一联。 b) 门型或Ⅱ型刚架结构一般由立柱、纵梁和横顶梁组成,为保证框架的稳定性,立柱、纵梁、横 顶梁宜整体浇筑形成框架结构体系。 c 立柱下部通常采用桩基础;当地基条件较好时可采用扩大基础。 d 当路基宽度不足时,桩基础间可设置挡墙满足路基回填需要,同时宜在桩顶设置横向拉杆,以 保证外侧框架的横向稳定性。

11.3.6棚洞应在端部设置具有挡士功能的端墙

11.3.7棚洞立柱宜设置防撞设施

11.4钢棚洞结构设讯

11.4.1钢棚洞除满足11.3.1钢筋混凝土棚洞一般规定外,还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 的相关规定。

a 钢棚洞结构顶棚宜采用斜顶面,坡度不宜大于20°。 b) 内侧支承结构优先采用挡土墙结构,当条件受限时可采用钢排架结构;外侧支承结构一般采用 钢排架结构。 C) 内外侧支承结构采用钢排架时应采取构造措施确保排架的纵、横向稳定性;应设置必要的防撞 设施。

DB51/2599—2019

11.4.3钢棚洞顶棚采用并字形梁格与顶板组成,其结构构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11.4.3钢棚洞顶棚采用并字形梁格与顶板组成,其结构构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并字形梁格由主次梁共同组成;垂直于路线轴线方向为主梁,为主要受力构件;平行于路线轴 线方向为次梁,为纵向连接构件;主次梁一般均采用H型钢或工字钢。 b, 主梁因跨度较大,需在其腹板处设置加劲肋。 顶板可采用钢板或钢筋混凝土板,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时井字形梁格中的主次梁上翼缘板应设 置剪力钉。 顶棚应根据顶部回填情况设 挡结构

11.4.4钢棚洞内侧支承结构若内侧支承结构采用挡土墙结构时,其结构应满足11.3.4的相关规定;

钢排架结构一般由立柱、纵向支撑、斜撑或剪力撑组成。 钢排架结构宜10m~20m为一联,每一联之间应设置沉降缝。 斜撑或剪刀撑可采用钢管、槽钢、工字钢或H型钢。 立柱下部基础应设置混凝土基础并置于稳定的地基上,若地基承载力不足应采用扩大基础, 形基础或桩基础

11.4.5钢棚洞外侧支承结构一般采用排架结构,其结构构造应满足11.3.5的相关规

11.4.6钢棚洞主要结构之间的连接宜采用螺栓连接,其构造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G 的相关规定

11.4.7钢棚洞钢结构部分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钢棚洞应有防雷电措施。 b)钢棚洞全采用抛丸除锈,除锈等级为Sa2.5。 c)钢棚洞防火等级为二级。 条文说明: 本条对钢棚洞钢结构部分提出了防雷电、除锈、防火方面的总体要求,详细规定应参照《钢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7)的相关规定执行。

1.5柔性棚洞结构设计

a) 主拱架为其主要受力构件,一般采用钢结构,可根据受力要求采用H型钢、工字钢、钢管等。 主拱架应设置纵向连接,可采用纵向水平撑、斜撑、剪力撑,且应满足结构的整体稳定要求, 防止柔性棚洞出现连续倒塌。 主拱架拱脚下部基础应设置混凝土基础并置于稳定的地基上,若地基承载力不足应采用扩大基 础、条形基础或桩基础。 d) 覆盖结构应根据柔性棚洞的防护对象选择不同的材料。防落石一般采用主动网为主,主、被动 网相结合的方式,防雪遮光一般采用膜材或有机玻璃板材等。 e) 柔性棚洞所有钢结构构件宜工厂统一加工,现场安装成型。 f)主拱架拱脚部位应设置必要防撞设施

11.5.3防落石柔性棚洞应满足以下规定

防落石柔性棚洞应满足以下规定: 主拱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可以抵抗所防御能级落石的直接冲击。 纵向连接、覆盖结构与主拱架之间的连接不宜过强,应保证超过防护能力的落石冲击时,仅其 连接部发生破坏,避免因连接过强而造成主拱架连续破坏、倒塌等。 纵向连接、覆盖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易于更换的需求。

11.5. 4防雪、遮光柔性棚洞应满足以下规定:

.5.4防雪、遮光柔性棚洞应满足以下规定: a 覆盖结构材料选择时应根据需要充分考虑其透光性。 b 覆盖结构仅在主拱架拱部布设,两侧边墙部位不应设置,宜保证其通透性,避免棚洞可能受到 过大的风荷载。

a)覆盖结构材料选择时应根据需要充分考虑其透光性。 覆盖结构仅在主拱架拱部布设,两侧边墙部位不应设置,宜保证其通透性,避免棚洞可能 过大的风荷载,

.2.1明(棚)洞靠山侧和质部结构外缘应敷设外贴式防水层,变形缝应进行防水设计 2.2.2明(棚)洞混凝土结构应满足抗渗要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宜小于P8。 .2.3存在侵蚀性地下水时,应针对侵蚀类型采用抗腐蚀性、抗侵蚀性防排水材料,可适当提高 防水等级。 .2.4回填土顶面宜铺设黏士

12.3.1明(棚)洞内路面两侧应设置路侧边沟。 12.3.2路侧边沟排水坡度宜与明(棚)洞纵坡一致。 12.3.3当明(棚)洞内出现凹曲线时,应在凹曲线最低点设置横向排水设置。 12.3.4明(棚)洞靠山侧结构背面应设置纵向排水管。

DB51/T2599—2019

12.4.1明(棚)洞边仰坡回填或开挖线3~5m以外,有条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截水沟。 12.4.2明(棚)洞出洞方向为上坡时,可在洞口外路基靠山侧设置反向排水边沟或采取引排措施,洞 外水不应流入明(棚)洞。

3.1.1明(棚)洞基础应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基础底标高不宜高于路面基层标高。 3.1.2明(棚)洞基础应保证一定的嵌岩深度和襟边宽度。 3.1.3明(棚)洞基底高程低于边沟沟底开挖高程应不小于200mm;在有冻害地区,基底埋置深度不 应小于冰冻线以下250mm。 3.1.4基础外侧受水流冲刷影响时,应采取加固和防护措施。 3.1.5明洞外边墙、棚洞立柱基础埋置深度超过路面以下3m时,宜在路面以下设置横向水平拉杆, 并锚固于内边墙基础或岩体中,或用锚杆锚固于稳定的岩体中:棚洞外侧立柱可加设纵梁与相邻立柱连

13.1.5明洞外边墙、棚洞立柱基础埋置深度超过路面以下3m时,宜在路面以下设置横向水平拉杆, 并锚固于内边墙基础或岩体中,或用锚杆锚固于稳定的岩体中;棚洞外侧立柱可加设纵梁与相邻立柱连 接。

条文说明: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第11.5.7条中提出路面以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横 杆,本《指南》中将其改为横向水平拉杆,主要考虑在软硬不均的路基上时可以采用柔性水一

a 当地基为斜坡地形时,地基可切割成台阶, D 地基切割成的台阶平均坡度不宜过陡,坡度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得大于岩层的内摩擦角 c)基底位于坡度大于5%的纵向斜坡上时,基底应设计为台阶式。 d)基础置于稳定斜坡地面上时,基础埋置条件宜满足表x的规定

表12斜坡地面基础埋置条件

地基切割成的台阶宽度一般不小于0.5m,最底一层基础宽度不宜小于2m,台阶平均坡度不宜陡 1:0.5。 13.2.2明(棚)洞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条文说明:

DB51/T25992019

一般情况下,当基岩埋深较浅时, 桩基础、扩大基础、加深基础、换填、注浆加固、旋喷桩加固等方式处理;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 用桩基础或桩基托梁基础,且桩基础应穿过软录 下卧层并置于坚固的地基上。

13.2.3在既有道路上增设明(棚)洞,当既有道路路基宽度不足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对既有道路进行 路基加宽处理。 条文说明: 当既有道路为填方路基时,可采用填方加宽或设置挡墙加宽。当既有道路为挡墙路基时,应根据既 有挡墙情况选择合理的加宽方式。若既有挡墙不满足要求时,宜拆除重建;若既有挡墙满足要求时,可 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拼宽。

14.1.1明(棚)洞洞顶回填、边墙背后回填应根据明(棚)洞设置的目的、作用,以及地形条件、山 坡病害确定。 14.1.2明(棚)洞洞顶回填的面坡坡度,可根据防御落石、塌的功能需要和支撑边坡的稳定性,结 合填料、地形和排水等要求确定。 14.1.3明(棚)洞边墙背后回填应根据明(棚)洞类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法按下列要求 确定。

14.2.2明(棚)洞洞顶回填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山坡有严重的危石、崩塌威胁时,应予以清除或作加固处理。为防护一般的落石、崩塌等危害, 明(棚)洞洞顶回填土厚度不宜小于1.2m,填土表面应设置一定的排水坡度。 b) 立交明洞上的填土厚度应结构公路、铁路、沟渠及其他人工构造物的标高、自然环境、美化要 求和结构设计等研究确定。 C) 当明(棚)洞顶设置过水、泥石流等渡槽、沟渠及其他构造物时,设计应考虑其影响。一般过 水沟渠或普通截水沟沟底距洞顶外缘厚度不小于1.0m。当为排泄山沟洪水、泥石流等的渡槽 时,泥石流等渡槽沟渠底距洞顶外缘不小于1.5m。 1 设计中宜根据内侧边坡情况,预留清除洞顶堆积体的条件,当堆载超过设计回填坡度时,应及 时清除。

明(棚)洞洞顶回填排水坡度一般不宜小于2%;一般落石、塌情况下,洞顶设计回填坡度1:5~1:3, 实际回填坡度1:10~1:5;山坡可能发生较大落石、崩塌、泥石流时,宜先清除危石或对边坡进行加固处 理,并适当增加土石回填厚度,洞顶设计回填坡度1:3~1:1.5,实际回填面度1:51:3。

14.2.3明(棚)洞边墙背后回填应满足以下要求:

DB51/T2599—2019

b)明(棚)洞边墙按回填主计算主压力时,边墙背后回填料的内摩擦角不应低于原地层计算摩擦 角或设计回填料的计算摩擦角。 c)回填材料与内侧边坡接触处,宜开挖成台阶,并用粗糙透水性材料填塞。 条文说明: 明(棚)洞边墙后背回填一般不采用土石回填;当边墙背后为石质边坡且开挖量较小时,宜采用内 边墙同级或低标号混凝土回填;边墙背后空洞较大时,宜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当边墙背后为土质边坡时, 一般采用浆砌片石回填,

14.3特殊缓冲材料回填设计

14.3.1特殊缓冲材料回填是指采用碳渣、废旧轮胎、聚苯乙烯泡沫(EPS)、聚乙烯泡沫(E 冲材料回填

4.3.2特殊缓冲材料一般仅用于明(棚)洞洞顶回填材料,不应用于边墙后背回填材料。 条文说明: 特殊缓冲材料不宜单独使用,应与常规回填材料配合使用;特殊缓冲材料宜设置于常规回 ,与明(棚)洞结构密贴;大型高位落石、崩塌地段宜设置特殊缓冲材料,根据特殊缓冲材 冲性能, 通常设置0. 5~2. 0m。

条文说明: 特殊缓冲材料不宜单独使用,应与常规回填材料配合使用;特殊缓冲材料宜设置于常规回填材料下 部,与明(棚)洞结构密贴;大型高位落石、崩塌地段宜设置特殊缓冲材料,根据特殊缓冲材料不同的 缓冲性能, 通常设置0. 5~2. 0m。

特殊缓冲材料不宜单独使用,应与常规回填材料配合使用;特殊缓冲材料宜设置于常规回填材料 与明(棚)洞结构密贴;大型高位落石、崩塌地段宜设置特殊缓冲材料,根据特殊缓冲材料不同 性能, 通常设置0. 5°2. 0m

条文说明: 未设置外侧开孔的明(棚)洞属于封闭空间,其工作状态与隧道相似,因此其机电设施的 足隧道机电设置的设置要求。 15.1.2设置外侧开孔的明(棚)洞,应根据公路等级、开孔大小、外侧逃生条件等情况设置机 如#

条文说明: 未设置外侧开孔的明(棚)洞属于封闭空间,其工作状态与隧道相似,因此其机电设施的设置应满 隧道机电设置的设置要求。 5.1.2设置外侧开孔的明(棚)洞,应根据公路等级、开孔大小、外侧逃生条件等情况设置机电设施, 般宜满足以下要求: 在栏 a) 明(棚)洞外侧开孔面积超过侧墙面积的20%时,一般不设置通风设施。 b)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明(棚)洞,二级及以下公露超过200m的明(棚)洞,宜按照公路隧道 的要求设置照明设施;二级及以下公路,明(棚)洞外侧开孔面积超过侧墙面积的20%,且长 度不超过200m时,一般不设置照明设施。 c)明(棚)洞外侧坡面较缓,且逃生条件较好时,可不设置消防设施。 条文说明: 设置外侧开孔的明(棚)洞属于半封闭空间,其通风、照明、逃生条件有别于常规的隧道工程,对 电设施的要求可适当降低。

DB51/T25992019

15.2.1明(棚)洞内壁装饰应结合使用要求进行设置,力求安全、经济、美观、适用,并符合下列规

a)内壁装饰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对结构美观、行车诱导有要求时,可按照公路隧道的要求进行设置。 c)二级及以下公路一般不设置内壁装饰。 进任强度和防府设计

16质量检验与工程验收

条文说明: 拱形明洞、矩形明洞质量检验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 中对明洞的相关规定执行。 钢筋混凝土棚洞中顶(板)、内边墙、外侧支承结构、回填及防水层质量检验分别参见《公路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中对混凝土梁桥、挡土墙、混凝土墩台、明洞 的相关规定执行。 钢棚洞中钢结构部分、内边墙、回填及防水层质量检验分别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 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中对钢桥、挡土墙、明洞的相关规定执行。 柔性棚洞中钢结构部分、柔性防护网质量检验分别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 工程》(JTGF80/1)中对钢桥、防护工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162明(相)洞工程途收应按《公路工程龄(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血》进行龄(交工验收

条文说明: 拱形明洞、矩形明洞质量检验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 中对明洞的相关规定执行。 钢筋混凝土棚洞中顶(板)、内边墙、外侧支承结构、回填及防水层质量检验分别参见《公路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中对混凝土梁桥、挡土墙、混凝土墩台、明洞 的相关规定执行。 钢棚洞中钢结构部分、内边墙、回填及防水层质量检验分别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 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中对钢桥、挡土墙、明洞的相关规定执行。 柔性棚洞中钢结构部分、柔性防护网质量检验分别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 工程》(JTGF80/1)中对钢桥、防护工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一品尚瑞

DB51/T2599—2019

对执行标准条文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 “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 “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对执行标准条文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 “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 “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落石冲击动能计算方法(供参考)

计算冲击动能应充分考虑崩塌落石右灾害可能的失稳规模和单次失稳块体的数量。单个落右产生的冲 击动能宜采用试验、计算分析等方法确定。本《指南》编写过程中,经多方调研,对于落石冲击动能计 算方法推荐采用日本道路协会《落石对策便览》(平成12年6月)著作中提出的计算公式,具体为式(A.1) 计算。

表A.1不同边坡类型的 Ls取值

DB51/T2599—2019

明(棚)洞落石冲击荷载计算方法(供参考)

落石冲击荷载是明(棚)洞等落石被动防护结构设计的主要荷载之一。落石冲击荷载的大小与落石 的质量、形状、岩性,下落高度,下落坡面情况,明(棚)洞回填层情况等因素相关,因此其具有较多 的不确定性,对其准确计算也有较大难度。本指南结合现有规范提出解析计算法、数值仿真法、静力等 效法三种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当三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时,建议最大冲击荷载作为设计荷载,

我国公路行业的《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铁路行业的《铁路工程设计技术 隧道》中提出冲击荷载计算方法相同,是一种基于冲量定理的近似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结果 续时间内的冲击荷载平均值。

我国公路行业的《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O)、铁路行业的《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遂道》申提出冲击荷载计算方法相同,是一种基于冲量定理的近似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结果为冲击继 续时间内的冲击荷载平均值。 3.1.1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落石冲击荷载计算公式如式B.1~B.3所示。该算法由于概 念明确,计算简单,一直以来是我国工程界常用的落石冲击荷载计算方法。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式中: P 一 落石冲击力(kN) Q 一落石重量(kN) G 重力加速度(m/s) Vo——落石冲击速度(m/s) 冲击持续时间(s) 缓冲土层计算厚度(m) 压缩波在缓冲土层中的往复速度(m/s) μ 回填土泊松比 E 回填土弹性模量(kPa) p 回填土密度(kg/m²)

DB51/T25992019

JGJ/T 448-2018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图B.1落石冲击继续时间随自由落高的变化

图B.2落石冲击持续时间随落石质量的变化

3)落石冲击数值仿真模拟计算所得到的冲击持续时间详见表B.1、表B.2所示,

石冲击数值仿真模拟计算所得到的冲击持续时间详见表B.1、表B.2所示,

DB51/T25992019

TB 10415-2018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表B.2钢筋混凝土棚洞落石冲击荷载的等效集中力

明洞建筑限界9x5m;②顶梁由5片1m高T梁组成;③顶部土石回填坡度1:10,顶板跨中覆土2m;④落石为球形 石块,质量1t(相当于密度2.7X103kg/m直径0.89m的球形石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