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566-2019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DB37/T 3566-2019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7/T 3566-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25.23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0531
下载资源

DB37/T 3566-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3566-2019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DB37/T35662019

但不同粒径规格的材料按照级配组成集料,混合料指标能符合本规范要求时,允许使用。 6.3.4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图1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D)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参照附录C

合肥市民用建筑楼面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要求(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年12月)DB37/T35662019

7.1.1对冷再生混合料施工前的材料、机械、 施工方案、试验路进行相应的施工准备。 7.1.2冷再生混合料生产和施工 应按照要求将所有资源配置到位,各个施工环

2.1RAP应按照要求筛分为2档或2档以上。RAP应采用大型振动筛筛分。 2.2所有材料应完成施工前检验。

按照要求筛分为2档或2档以上。RAP应采用大 才料应完成施工前检验。

3.1冷再生施工设备主要有:RAP破碎筛分设备、拌和设备、运输车辆、摊铺设备及碾压设备 置相应的辅助设备。 3.2冷再生混合料拌和设备使用前应进行调试,标定计量系统,主要系统的计量设备应满足表 量精度要求。

表7各计量系统精度要求

7.3.3冷再生应按照要求将设备配置到位,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设备生产能力相匹配。 7.3.4冷再生混合料拌和应采用具有二级拌和功能且能满足拌和要求的连续式拌和设备或具备乳化沥 青冷再生生产功能的间歇式拌和设备

4.1冷再生施工前,应有完备的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通过。 4.2冷再生施工前,应由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机构完成冷再生混合料的配比报告,并经相关监 审批。

8.1.1冷再生混合料应避免雨天施工

1.1冷再生混合料应避免雨天施工 1.2冷再生混合料摊铺前下承层应保持湿润,但不应有积水。为了增加冷再生层与下承层间的 果,宜采用专用粘结层进行层间粘结。 1.3冷再生混合料宜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施工,并不应在气温或下承层表面温度低于10℃时

DB37/T35662019

8.1.4冷再生混合料铺筑并养生结束后,其上应铺筑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或撤布粘层油。

8.2冷再生混合料拌和

8.2.1冷再生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无液体流涧、无结块成团现象,和易性良好。 8.2.2冷再生各种材料拌和顺序为:先将RAP、新集料、矿粉、水泥干拌,再与水拌和,最后与乳化 沥青拌和,拌和应保证冷再生混合料的裹覆均匀性。 8.2.3冷再生混合料的生产含水率应比最佳含水率高0.5%~1.0%。

8.3冷再生混合料运输

8.3.1运料车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减少混合料离析。 8.3.2拌和好的冷再生混合料应尽快运至施工现场完成摊铺和压实。冷再生混合料应在乳化沥青破乳 前和水泥凝结前运抵施工现场并完成摊铺。 8.3.3冷再生混合料不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料车不宜超载运输,施工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 料车等候,避免出现摊铺机长时间等待料车的情况。 8.3.4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应清扫干净,可在车厢板上喷涂隔离剂防止冷再生混合料粘结,隔离剂 禁止使用柴油等有机溶剂。运料车宜用苦布覆盖,防止运输材料水分蒸发或遭雨淋

8.4冷再生混合料摊铺

8.4.1冷再生混合料的摊铺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用履带式摊铺机。 8.4.2冷再生混合料摊铺速度宜为2m/min~4m/min。当发现摊铺后的混合料出现明显离析、波浪、 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8.4.3对下基层不重铺或下基层重铺但平整度不满足要求的路段,冷再生混合料摊铺找平采用挂线方 式。对下基层重铺且平整度满足要求的路段,冷再生混合料摊铺采用接触跨越式平衡梁或滑靴式作为平 整度控制方法。 8.4.4冷再生混合料从生产拌和至摊铺完成的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8.5冷再生混合料碾压

8.5.1冷再生混合料的单层压实厚度不宜天于200mm,且不小于80mm。单层压实厚度确需大于200mm 时,应经试验路检验。 8.5.2应配备足够数量、吨位的双钢轮压路机、单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要求吨位 11t以上;单钢轮压路机要求吨位20t以上,激振力30t以上,激振频率18Hz以上;轮胎压路机 要求30t以上,单轮配重3t以上。 8.5.3冷再生混合料施工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 压。 8.5.4碾压顺序由低向高,由路肩向路中心碾压时,应重叠1/2~1/3轮宽,后轮应超过两段的接缝处 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1遍。 8.5.5冷再生推荐的碾压方案为: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1遍~2遍,冷再生层表面应始终 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太快,应及时补充洒水。初压速度宜为1.5km/h~3km/h;复压采用单钢轮和 胶轮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复压速度宜为2km/h~4km/h;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1~ 2遍,可以采用静压模式,以消除轮迹和获得一定的压实度,终压速度宜为2km/h~4km/h。若复压后 没有轮迹或压实度满足,无须终压。 8.5.6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或用 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DB37/T35662019

8.5.8冷再生混合料在碾压后,至少2h内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以保证足够的养生,避免车辆行驶 造成再生层表面松散。 8.5.9每台压路机均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碾压遍数宜符合表8的规定。

8.5.10压路机碾压过程中不得在当天铺筑的路面上长时间(超过30min)停留或过夜。

8.5.10压路机碾压过程中不得在当天铺筑的路面上长时间(超过30min)停留或过夜

3.6.1纵向接缝:道路宽度大于7.5m,不应半幅施工,应考虑全幅施工,以减少重叠量,提高施工 效率。相邻两个再生幅面应具有一定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cm。 8.6.2横向接缝:应减少停机现象。在接缝处利用压路机横向由老路面向新铺路逐步往返碾压,横缝 碾压结束后再进行纵向碾压。 8.6.3施工中冷再生与旧路半刚性基层、旧路沥青面层的纵向拼接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7.1冷再生层应进行自然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3d,养生期内应封闭交通。养生结束的条件 生层可以取出完整芯样。 7.2若冷再生摊铺后24小时内下雨,应将养生路段覆盖严密,并做好路肩排水

9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9.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开工前应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和频率应满足表9的要求,并确 认所有材料的技术指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表9施工前材料的检查

DB37/T35662019

表11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要求

注:当再生层用作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结构层时,纵断面高程控制要求可适当放宽

A.1.1路段基础数据的收集

DB37/T3566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A.1.1.1收集待再生路段属性基础数据,包括设计标准、原路面结构、几何线性等

A.1.1.1收集待再生路段属性基础数据,包括设计标准、原路面结构、几何线性等。 A.1.1.2收集待再生路段养护管理数据,包括养护历史、近5年的路况检测数据等。 A.1.1.3收集待再生路段交通状况信息,包括历年交通量、车辆组成、轴载谱情况等

表A.1高速公路交通等级

A.1.2原路面技术状况检查和检测

A.1.2.1路面损坏,包括各种路面损坏的位置、形态、严重程度等,宜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调查。 A.1.2.2路面内部结构状况,包括结构损坏类型、病害层位、病害严重程度、层间连接状况、结构层 材料性能指标等,可通过探坑开挖、钻芯取样等方式进行检查。 A.1.2.3路面各结构层厚度及结构层内部破损检测,通过3D雷达或挖探进行检测和分析,3D雷达可以 检测路面基层的破损状况,指导再生路段划分。 A.1.2.4原路面结构参数,包括路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路表当量回弹模量 等。可通过承载板试验、动力贯入锥触探、FWD弯沉盆反算等方法检测。 A.1.2.5路基路面排水状况,包括路表排水设施状况、结构内部排水状况、地下排水状况等,可通过 人工调查、渗水仪检测等方法检查。 A.1.2.6原路面宏观技术指标,包括PCI、PSSI、RQI、SRI、RDI等。

A.2.1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路面结构由沥青面层(磨耗层)、冷再生层、半刚性基层或剩余路面 结构层(包括原有路面的部分基层、底基层、垫层和路基等)等多层结构组成。再生层应具有足够的强 度和稳定性,主要起承重和抗疲劳的作用。当再生层作基层或下面层时,沥青面层与沥青冷再生层之间 应设置封层或粘层。

A.3结构设计方法及推荐结构形式

A.3.1冷再生混合料的极限劈裂强度,系指15℃时的极限劈裂强度 A.3.2冷再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初拟建议,按表A.2进行确定。

A.3.2冷再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初拟建议,按表A.2进行确定

DB37/T35662019

表A.2冷再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A.3.3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参数值

a)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申, 冷再生层混合料的设计参数应采用工程使用材料的实测参数 b)在尚无试验数据情况下, 可参照表A.3规定确定设计参数,

表A.3冷再生路面结构设计参数

DB37/T35662019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干湿劈裂强度试验方法

3.1.1标准的间接抗拉强度(ITS)试验,需要测试试件在干燥和浸水两种条件下的ITS值。通过测量 式件的最大破坏荷载以确定ITS值 3.1.2除本附录规定的试验方法外,其余试验应按照JTGE20中T0716的方法进行

3.2.1应将养生好的试件在常温(25℃左右)下放置不少于6h,不多于48h,适当去除试件表面的 松散颗粒后,再量测每个试件的高度及重量。 B.2.2在测试干试件劈裂强度之前,应将试件置于恒温15℃水浴中2h。 B.2.3在测试湿试件的劈裂强度之前,应将试件放入恒温25℃水浴中浸水22h,再将试件置于恒温 5℃水浴中2h。 B.2.4干试件劈裂与湿试件劈裂在同一时间进行。 3.2.5按式(B.1)计算干湿劈裂强度比ITSR:

式中: ITSR 干湿劈裂强度比; ITSre 湿试件的值; ITSar 于试件的值。

ITSR = ITS.

DB37/T35662019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旋转压实设计方法

C.1.2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RAP应从处理后的回收料料堆取样。 C.1.3冷再生混合料应采用Φ150mm的试模成型试件,采用固定混合料质量的装料方式, C.1.4旋转压实设备应具备防水和抗腐蚀性能。 C.1.5旋转压实设备应满足,压力600kPa土18kPa,压实内旋角1.16°土0.02°,压实速率30r/m ±0.5r/min。 C.1.6在室温条件下人工配制冷再生沥青混合料,不需加热各材料

C.2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

C.2.1冷再生混合料作重交通及以上交通等级道路下面层、特重及以上交通等级基层时,设计旋转次 数为70次;其他情况下,设计旋转次数为50次。试件不需要翻面复压。 0.2.2试模及套筒应保持室温,不应加热。 C.2.3压实成型后,应尽快脱模以便检测试件成型质量并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通常情况下混合料压 实完成后立即脱模。 C.2.4试验室成型的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

C.3.1测得RAP、新集料等各组成材料的级配。 C.3.2以RAP为基础,掺加不同比例的新集料、矿粉,使合成级配满足工程设计级配的要求,RAP、新 集料、矿粉组成冷再生混合料的骨料。 C.3.3合成级配曲线应平顺。

C.4最佳液体含量OLC

C.4.1采用旋转压实试验方法成型试件,根据试件最大干密度原则,确定最佳含水量。 0.4.2初定乳化沥青用量为相对于冷再生混合料骨料质量的3.5%,水泥用量为相对于冷再生混合料骨 料质量的1.5%,变化5个水量拌和混合料,每个水量的间隔宜为0.5%,干燥的RAP和新骨料提前在40℃ 烘箱中加温3h土1h,拌和方法如下: a)向拌和机内加入足够的RAP、新集料、水泥、矿粉,拌和均匀,拌和时间一般为1min; b 按照计算得到的加水量加水,拌和均匀,拌和时间一般为1min; C) 按照计算的乳化沥青量加入乳化沥青,拌和均匀,拌和时间一般为1.5min。 C.4.3称取2000g以上拌和均匀的混合料,平铺入盘中,置于8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按照JTGE2 0的T0711真空法实测各组再生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Yto

C.4.1采用旋转压实试验方法成型试件,根据试件最大干密度原则,确定最佳含水量。 C.4.2初定乳化沥青用量为相对于冷再生混合料骨料质量的3.5%,水泥用量为相对于冷再生混合料骨 料质量的1.5%,变化5个水量拌和混合料,每个水量的间隔宜为0.5%,干燥的RAP和新骨料提前在40℃ 烘箱中加温3h土1h,拌和方法如下: a)向拌和机内加入足够的RAP、新集料、水泥、矿粉,拌和均匀,拌和时间一般为1min; b 按照计算得到的加水量加水,拌和均匀,拌和时间一般为1min; C) 按照计算的乳化沥青量加入乳化沥青,拌和均匀,拌和时间一般为1.5min。 C.4.3称取2000g以上拌和均匀的混合料,平铺入盘中,置于8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按照JTGE2 0的T0711真空法实测各组再生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Yt。

DB37/T35662019

料科4000g,将混合料均匀装入试模,按规定压实次数压实,试件成型后立即脱模,平放入水平板或托 盘中,过程中不应掉料,试件在60℃的鼓风烘箱中养生至恒重,养生时间48h土1h。 C.4.5每个含水量成型3个试件,每个试件成型时间不超过4min,每组成型时间不超过15min。 C.4.6分别按照JTGE20的T0705表干法测定混合料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和T0716测定15℃劈裂强度,根

C.5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工作时间

C.5.1根据初定乳化沥青用量、水泥用量及确定的最佳液体含量0LC进行混合料拌和,拌和后的混合料 需要在容器内密封并放置于40℃烘箱中,分别保温1h、1.5h、2h、2.5h、3h,保温结束后观察每 组混合料的状态,并称取混合料4000g,按规定压实次数成型试件,每个保温组成型至少3个试件,过 程中不应掉料,脱模后的试件在60℃的鼓风烘箱中养生至恒重,养生时间48h土1h。 C.5.2每个试件按表干法测定混合料毛体积相对密度,并将各组试件进行15℃劈裂试验,试验方法详 见附录B。

组混合料的状态,并称取混合料4000g,按规定压实次数成型试件,每个保温组成型至少3个试件,过 程中不应掉料,脱模后的试件在60℃的鼓风烘箱中养生至恒重,养生时间48h土1h。 C.5.2每个试件按表干法测定混合料毛体积相对密度,并将各组试件进行15℃劈裂试验,试验方法详 见附录B。 C.5.3在每组试件性能满足表6要求的前提下,以1h保温组数据为基准,若1.5h组试件指标较1h组 空隙率增加大于等于1%或15℃劈裂强度降低幅度大于等于0.05MPa,认定为乳化沥青工作时间为1h; 若3h组试件指标较1h组试件空隙率增加大于等于1%或15℃劈裂强度降低大于等于0.05MP,而2.5 h组试件指标空隙率增加小于1%且15℃劈裂强度降低小于0.05MP,认定为乳化沥青工作时间为2.5h。

空隙率增加大于等于1%或15℃裂强度降低幅度大于等于0.05MPa,认定为乳化沥青工作时间为1h: 若3h组试件指标较1h组试件空隙率增加大于等于1%或15℃劈裂强度降低大于等于0.05MP,而2.5 h组试件指标空隙率增加小于1%且15℃劈裂强度降低小于0.05MP,认定为乳化沥青工作时间为2.5h

角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确定最佳含水量OWC

C.6.1以预估的沥青用量为中值,按照0.5%的间隔变化形成5个乳化沥青用量,保持最佳液体含量0L C不变,按照C.4.2方法拌和混合料。 0.6.2按照C.4.3实测最大理论相对密度Yt C.6.3按照C.4.4方法成型旋转压实试件,试件成型脱模后,用湿毛巾擦去表面浮浆,测量试件的高度 并称取试件的湿重量,用体积法计算试件的湿密度,而后试件按照C.4.4方法进行养生。 C.6.4按照JTGE20中的表干法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rc C.6.5将各组试件进行干湿劈裂强度试验。 C.6.6根据干湿劈裂强度试验结果,结合工程经验以及经济性分析,综合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 C.6.7在最佳乳化沥青用量0EC条件下成型的混合料试件空隙率应满足表6的要求。 0.6.8 测定在最佳OEC条件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OWC

C.7.1冻融劈裂试验,试件成型的压实次数或击实次数不降低,每次制作至少6个试件,试件应在养生 结束常温放置6h以上再进行试验,冻融组试件的饱和度应在55%80%范围内。 0.7.2动稳定度,试件装料按照C.6.3的湿密度计算,宜采用分层装料方法,每次装料后用小型击实锤 夯实,最终的碾压次数以试件压至规定的高度为准,按照JTGE20中T0703成型80mm100mm厚的冷再 生混合料车辙板试件,试件应带模养生,养生结束常温应放置48h,养生结束后的试件放入车辙仪进行 动稳定度试验

DB37/T35662019

(资料性附录) 冷再生与旧路半刚性基层、旧路沥青面层的纵向接缝处理办法

D.1.1冷再生层与旧路半刚性基层、旧路沥青面层纵向接缝处理,冷再生层应与旧路半刚性基层、旧 路沥青面层粘结为一个整体。 D.1.2冷再生与旧路半刚性基层纵向拼接、冷再生与旧路沥青面层纵向拼接,应浇洒不同的接缝界面 粘结剂。 D.1.3接缝处理的效果验收以在接缝处取出完整芯样为准,

0.2.1摊铺冷再生前,旧路与冷再生接触面A清扫除尘,界面处不得有浮尘和软弱颗粒,在界面A上喷 涂热沥青或乳化沥青,不应有骨料外露

图D.1冷再生与旧路拼接

D.2.2冷再生混合料完成摊铺后,双钢轮压路机及单钢轮压路机碾压时,距离接触面A10cm范围内冷 再生混合料不予压实。待双钢轮碾压完成且单钢轮压路机碾压1遍后,在10cm未压实区域顶部灌注接缝 界面粘结剂,接缝界面粘结剂应灌入至冷再生层底部并浸润接触面A

图D. 2 预留 10 cm 未压实区域

DB37/T35662019

D.2.3接缝界面粘结剂灌注完成后,采用单钢轮压路机沿接缝碾压1~2遍,碾压应前静后震,轮胎压 路机碾压工序不改变。

妾缝界面粘结剂灌注完成后,采用单钢轮压路机沿接缝碾压1~2遍,碾压应前静后震,轮胎压 工序不改变。

DB37/T35662019

3.4冷再生混合料在固定乳化沥青用量条件下,处于某一外加水量的冷再生混合料的成型密度最大, 比时混合料中的含水量称为最佳含水量。最佳含水量包含外加水、乳化沥青中的水、RAP中的水、新骨 料和矿粉中的水(OWC)。 3.5在冷再生混合料某一乳化沥青掺量下,其混合料的体积性能、力学性能、经济性等综合最佳,称 比乳化沥青掺量为最佳乳化沥青掺量(OEC)。 3.6增加了最佳液体含量的定义,在乳化沥青冷再生体系中,乳化沥青作为液体存在,单独只是考虑 最佳含水量或最佳乳化沥青掺量都无法确定混合料的状态,因此将乳化沥青和水统一的定义有利于后续 试验。 3.8a)增加接缝界面粘结剂的概念,其他冷再生规范中并未提出冷再生与旧路半刚性基层、旧路沥 青面层纵向接缝处理措施,接缝界面粘结剂可以使冷再生与旧路半刚性基层、旧路沥青面层产生有效的 粘结,成为一个整体。 b)接缝界面粘结剂一般由慢裂乳化沥青、改性剂、功能性添加剂、水等按一定比例调和而成,

5.1.4RAP容易吸附水分,造成冷再生生产过程中含水量变异大,因此应采取防水措施。 5.2.1沥青路面的标线材料与沥青混合料差异巨大,标线材料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会产生差的影响, 因此路面铣刨或挖除之前,应将标线材料提前去除。 5.4a)原规范中针入度标准为50~300,该要求过于宽泛,不利于控制乳化沥青的质量。根据工程 经验,将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25℃针入度的技术要求调整为50(0.1mm)~150(0.1mm) b)根据交通等级和冷再生所处的层位,为保证混合料的结构适应性,规定了在不同情况下的乳化 沥青的技术指标要求。

6混合料设计和性能要求

6.1.4原有的规范中乳化沥青冷再生采用小马歇尔的设计方法,但是大量试验证明,小马歇尔试验方 法变异性大,且小马歇尔实验的劈裂强度较现场芯样的劈裂强度差别大。经过工程验证,旋转压实成型 与路面现场的压实状况更符合,能反应路面实际的碾压状况。 6.2.1删除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值,调整了空隙率指标要求。增补用于沥青面层时以及 不同交通等级下的湿合料指标,提出检验冷再生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并提出试验方法。具体情况如下,

.1.4原有的规范申乳化沥青冷再生采用小马歇尔的设计方法,但是天量试验证明,小马歇尔试验万 去变异性大,且小马歇尔实验的劈裂强度较现场芯样的劈裂强度差别大。经过工程验证,旋转压实成型 与路面现场的压实状况更符合,能反应路面实际的碾压状况。 .2.1删除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值,调整了空隙率指标要求。增补用于沥青面层时以及 千同交通等级下的混合料指标,提出检验冷再生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并提出试验方法。具体情况如下: a 修改了空隙率要求,由原规范的9%~14%修改为8%~12%; b 冷再生主要采用劈裂强度作为设计指标,马歇尔稳定度使用较少,且其力学含义不够明确,因 此取消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按交通等级和使用层位提出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要求,在原规范基础上适当提高了劈裂强度的 要求:

DB37/T35662019

d)冷再生混合料被用于下面层甚至中面层时GB/T 38176-2019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钢筋加工机械 安全要求,需增加高温性能的验证,因此增加了动稳定度指标 要求并提出试验方法; e 增加冷再生做面层时的低温性能指标要求 f) 增加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工作时间的设计方法和指标要求, 2.2a)将乳化沥青用量的下限由1.5%提高至1.8%。 b)水泥对于提高冷再生混合料早期强度、水稳定性等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水泥剂量不应过大,否 会对混合料性能带来负面影响。 3.1a)删除了规范中细粒式B的混合料级配类型。 b)对原规范中级配的范围进行优化,更利于冷再生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7.3.2增加对拌和设备的计量精度要求,保证混合料生产的计量准确性。

3.2增加对拌和设备的计量精度要求,保证混合料生产的计量准确性。

1.2a)增加冷再生与下承层粘结处理的方法,以增加冷再生与下承层的粘结,以增加结构强 b)专用粘结剂主要由乳化沥青、功能性添加剂、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分步式施工或

b)专用粘结剂主要由乳化沥青、功能性添加剂、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分步式施工或采用 专用撒布设备施工。 8.6.1通常再生层越厚,搭接宽度越大;材料最大粒径越大,搭接宽度越大。搭接处的厚度要严格控 制,以免出现高差DBJ/T15-135-2018 广东省足球场地规划标准,造成接缝无法消除。 8.7.1a)将养生结束条件统一改为取出完整芯样,原有规范中“再生层含水量低于2%”的要求不符 合路面的实际需求。 b)不应通过添加大剂量水泥的方式提高冷再生混合料早期强度以达到尽早开放交通的目的。 c)冷再生混合料强度的性能还受到天气因素的显著影响,当天气干燥、平均气温高于20℃时, 养生时间适当缩短。

9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 增加现场湿密度的指标要求,现场湿密度检测通过灌砂法测定,能实时控制现场压实度,对提 高压实质量意义重大; b 乳化沥青冷再生现场取芯的检测应同时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证现场压实度,另一方 面要保证现场混合料的空隙率满足要求; )增加乳化沥青、水泥、矿粉用量偏差的要求,并增加混合料关键筛孔级配偏差的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