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567-20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DB37/T 3567-20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7/T 3567-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2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0532
下载资源

DB37/T 3567-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3567-20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11.7.1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应制订试验路段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检测计划,并铺筑试验路 段。试验路段宜选在硬路肩或者匝道处进行试铺。 11.7.2试验路段铺筑应达到下述目的: a) 确定拌和楼的拌和参数、实际生产能力和配料精度; 检验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技术参数和实测强度; c) 检验铺筑机械、工艺参数及与拌和能力匹配情况; d)检验施工组织方式、质量控制水平和人员配备

11.7.1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应制订试验路段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检测计划,并铺筑试验路

CECS 566-2018-T 现浇高流态轻质混凝土非承重墙体技术规程12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2.1.1三辊轴机组铺筑工艺可用于 级公路的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也可用于高速、一级公路硬 道、收费广场边板、封闭式中央分隔带、弯道超高加宽段硬路肩及局部异形面板等的施工。 .1.2滑模摊铺工艺宜用于高速、一级、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DB37/T 35672019

12.1.3上坡纵坡大于5%、下坡纵坡大于6%、半径小于50m或超高超过7%的路段,不宜采用滑模 滩铺机进行摊铺。 12.1.4面层混凝土的施工参照ITG/TF30的相关规定。

12.2.1三辊轴机组摊铺模板应采用钢材、槽钢或方木制成。模板高度应为面层设计厚度,直线段模板 长度不宜小于3m,小半径弯道及竖曲线部位可配备长度为3m的短模板。 2.2.2纵向施工缝侧模板无需设置横向钢筋和拉杆穿入孔,传力杆和横向钢筋的丝接螺母端头应采用 钻胶带密封并紧靠模板,防止水泥浆渗入。模板每米长度应设置不少于1处支撑固定装置。 12.2.3模板的架设与拆除应满足JTG/TF30的相关规定。

12.3.1细观纹理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细观纹理宜在精平后的湿软表面,使用钢支架拖挂1~3层叠合麻布、帆布等布片拖出。布片 接触路面的长度宜为0.7m~1.5m,细度模数较大的粗砂,接触长度宜取小值;细度模数较 小的细沙,接触长度宜取大值; 用抹面机修整过较干硬的光面,可采用较硬的竹扫帚扫出细观纹理; c) 已经硬化后的光滑表面可采用钢刷刷毛、喷砂打毛、喷钢丸打毛、稀酸腐蚀、高压水射流等 方式制作细观纹理。 12.3.2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应采用刻槽法制作宏观抗滑构造。在水平弯 道路段、桥面、隧道里面宜使用纵向刻槽。当组合坡度小于3%时,要求减噪的路段可使用纵向槽。组 合坡度大于或等于3%的纵坡路段,应使用横向槽。 12.3.3矩形刻槽深度宜为3mm~4mm,槽宽宜为3mm~5mm,槽间距宜为12mm~25mm。采用变间 距时,槽间距可在规定尺寸范围内随机调整。

12.4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养生

12.4.1面板养生应合理选择养生方式,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需要,防止养生过程中产生微裂纹与裂缝。

12.4.1面板养生应合理选择养生方式,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需要,防止养生过程中产生微裂纹与裂缝。

12.4.1面板养生应合理选择养生方式,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需要,防止养生过程中产生微裂纹与裂缝。 12.4.2面板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混凝土面层宜采用养护剂加覆膜养生:

4.1面板养生应合理选择养生方式,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需要,防止养生过程中产生微裂纹与裂缝。 4.2面板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混凝土面层宜采用养护剂加覆膜养生; b 现场养生用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节水保湿养护膜、土工毡、土工布、麻袋、草袋、草帘等 养生,并及时酒水保湿养生; 缺水条件下,宜采用覆盖节水保湿养护膜养生,并应洒透第一遍养生水

13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13.1.1路面施工应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13.1.2应按铺筑工艺与进度要求,配比足量质检仪器设备和人员。对面层施工各工艺环节的各项质量 标准应做到及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施工进行动态控制,保证施工各项质量指标合格、稳定。 13.1.3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出现质量缺陷。铺筑工程中发现质量缺陷时, 立加大检测频率,必要时应停工整顿,查找原因,提出处置对策,恢复到正常铺筑工况和良好质量状态 在继续施工。

13.2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标准

DB37/T 35672019

13.2.1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质量标准及检查项目、频率和方法应符合JTG/TF30表13.2.1的规定。 13.2.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按JTG/TF30附录H对各项主要质量指标和检测数据进行动态质量管 理。 13.2.3水泥混凝土面层铺筑几何尺寸质量标准及检查项目、频率和方法应符合JTG/TF30表13.2.3 的规定。 13.2.4水泥混凝土面层铺筑的质量缺陷检查项目、标准、频率和方法应符合JTG/TF30表13.2.4的 规定。 13.2.5 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在施工过程中宜采用3m直尺检查与控制平整度指标。 3.2.6各级公路面层弯拉强度应采用标准效率试件评定。采用钻芯取样圆柱体劈裂强度换算的弯拉强 度验证。检查标准小梁弯拉强度后,宜用试件完好部分实测劈裂强度与抗压强度。每种弯拉强度应按 [TG/TF30附录H进行评定

其他未尽事宜应按照JTGD40、JTG/TF30执行

DB37/T35672019

该方法适用于通过测量水泥混凝土芯样或者圆柱体试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长度变化以确定其温 度线膨胀系数CTE。

简可在50℃±1℃至10℃±1℃范围内保持恒

A. 2. 2 电阻式温度计

精度达0.1℃,最小分辨率达0.01℃,安装在距试件约25mm的位置以测量水浴温度 3天平 精度0.01g,量程20kg。

精度0.01g,量程20kg

A.2.4卡尺或比测仪

测量精度0. 1 mm。

A.2.5.1支架。支架需由耐腐蚀材料制备,以减轻水浴的侵蚀作用。垂直构件应由不胀钢制作,该材 料温度膨胀系数极小。其他构件应由304不锈钢制作。支架如图A.1所示。 A.2.5.2LVDT位移传感器测量端应采用螺丝固定剂以防测试过程中螺丝松动。支架高度可根据不同高 度的试件进行调整,但是每次调整只有应进行标定。 A.2.5.3底板直径为254mm或边长254mm×127mm的正方形。 A.2.5.4底板上应放置3个小半圆球等间距分布在直径50.8mm或76.2 mm的圆周上以支撑试件

A.2. 6 水泥混凝土锯

可切割圆柱体试件的两端,切出的圆柱体试件两个端面垂直于中心轴并互相平行。

可切割圆柱体试件的两端,切出的圆柱体试件两个端面垂直于中心轴并互相平行。

A.2.7可浸水的LVDT传感器

传感器装有激发源和数字输出,最小分辨率为0.00025mm,量程适合变形测试。为了仪器装配方便 选择量程±3 mm较为合适。

DB37/T35672019

A. 2. 8 参照杆

参照杆由304不锈钢或者其他已知温度膨胀系数的非腐蚀性材料构成,长178mm土0.02 约102mml。

由厚度为2.54127mm的若干个规块组成

A.3.1试件为圆柱体或者芯样,公称直径为100mm或150mm,平行试件最少2个。 A.3.2试件上下端面切割后垂直于中心轴,标准长度为178mm土2mm。试件任一端面与中心轴的垂直 度偏差不超过0.5°(约每100mm长偏差不超过1mm)。切割或磨削试件不平的端面到0.050mm以内。

A.3.1试件为圆柱体或者芯样,公称直径为100mm或150mm,平行试件最少2个。

DB37/T35672019

A.4.2将每个试件放置在支架上,安装好LVDT传感器,然后放置到水浴中。 A.4.3从水浴中取出试件,在室温条件下量取试件长度L,精确到0.1mm。 注:所有测量必须在取出试件后5分钟内完成。 A.4.4将试件放置于控温水浴箱内的变形测量装置中,确保LVDT的测量端顶住试件上端,试件下端与 半球支点紧密接触,通过LVDT传感器稳定的读数确定试件与半球支点的接触情况。注意请勿重击或者震 动LVDT的测量端。 A.4.5读取整个测试过程中每分钟的水浴温度、LVDT传感器变形。 A.4.6设定水浴温度至10℃土1℃,恒温一小时。 A.4.7设定水浴温度至50℃土1℃保持最少2小时10min的升温时间,达到设定温度后恒温1小时。 注:进行试验核实选定水浴达到50℃所消耗的时长。 A.4.8设定水浴温度至10℃土1℃保持最少2小时10min的降温时间,达到设定温度后恒温1小时。 A.4.9上述过程完成了一次试验循环,如图A.2所示。

A.4.10重复步骤A.4.6和A.4.7两次,总共进行3个测试周期。

图A.2测试段和测试周期

A.5.1对于每个试件,绘制温度一变形曲线。仅取温度上升或降低的点,舍弃恒温点。进行回顾分析, 得到试件温度线膨胀系数。对于每个试件,有两条曲线,包括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曲线,这两条曲线应 该互相平行,如图A.3所示。均方差R值应大于0.9990。找出每条曲线的斜率M。采用下式计算CTE值。

式中: CET—一温度膨胀系数; M一一斜率,mm/℃; 一一试件长度,mm;

式中: CET—一温度膨胀系数; M一一斜率,mm/℃; L 一一试件长度,mm; 支架调整系数,

DB37/T 35672019

图A.3线膨胀系数实例

4.5.1.1温过程和降 行几个周期的测试,直至两者的差异符合上述容许值要求。最终试件的CTE取升温和降温阶段的平均值。 .5.1.2同种材料不同试件的CTE差值必须小于0.30μc/C。如果差值超过上述容许值,再进行几个周 期的测试,直至两者的差异符合上述容许值要求。最终试件的CTE所有试件的平均值,

DB37/T3567201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应力分析及厚度计算

1.1按基层和面层类型和组合的不同,路面结构分析可分别采用下述力学模型: a 弹性地基单层板模型一一适用于粒料基层上混凝土面层,旧沥青路面加铺混凝土面层;面层板 底面以下部分按弹性地基处理; 弹性地基双层板模型一一适用于无机结合料类基层或沥青类基层上混凝土面层,旧混凝土路面 上加铺分离式混凝土面层;面层和基层或者新旧面层作为双层板,基层底面以下或者旧面层底 面以下部分按弹性地基处理; C 复合板模型一一适用于两层不同性能材料组成的面层或基层复合板。两层不同性能材料组成的 层间黏结的面层,作为弹性地基上的单层板或者弹性地基上双层板的上层板;无机结合料类基 层或沥青类基层与无机结合料类底基层组成的基层,作为弹性地基上双层板的下层板。 1.2混凝土面层板的临界荷位位于纵缝边缘中部。基层板的临界荷位与面层板相同,

B.2.1设计轴载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应按式(B.1)确定:

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应按式

式中: Opr一一设计轴载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MPa); Oas 设计轴载在四边自由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MPa)),按B.2.2条确定; k.一一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取0.87; kr一一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按B.2.3条确定; ke 一一考虑计算理论与实际差异以及动载等因素影响的综合系数,高速公路取1.15,一级公路取 1.10。 2.2设计轴载在四边自由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裁应力0.应按式(B.2)计算,

3.2.2设计轴载在四边自由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0应按式(B.2)计算:

Ps 设计轴载的单轴重(KN); he、E、V——混凝土面层板的厚度(m)、弯拉弹性模量(MPa)和泊松比; r 一混凝土面层板的相对刚度半径(m),按式(B.3)计算; D 混凝土面层板的截面弯曲刚度(MN·m),按式(B.4)计算

r=1.21(De/E) 1/ E.he

r=1.21(D/E) E,.he

板底地基当量回弹模量(MPa),按B.2.4条确定, B.2.3设计基准期内的荷载疲劳应力系数kf应按式(B.5)计算:

DB37/T35672019

N一一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按JTGD40附录A式(A.2.4)计算; A一一材料疲劳指数,连续配筋混凝土取0.057;碾压混凝土和贫混凝土取0.065。 B.2.4混凝土板底地基当量回弹模量Et应按式(B.6)计算:

式中: Eo 一一路床顶综合回弹模量(MPa); a 与粒料层总厚度hx有关的回归系数,按式(B.7)计算; Er 粒料层的当量回弹模量(MPa),按式(B.8)计算; ht 粒料层的总厚度(m),按式(B.9)计算; n 一一粒料层的层数; 第i结构层的回弹模量(MPa)与厚度(m)。 .2.5最重轴载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应按式(B.10)计算: 10

O,, nax=k.k.o (B. 10) 式中: 0,8 一最重轴载Pm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MPa); Qp 最重轴载Pm在四边自由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MPa),按式(B.2)计算,式中 的设计轴载Ps改为最重轴载Pm(以单轴计,kN)

Oaax一一最重轴载Pm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MPa); 一最重轴载Pm在四边自由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MPa),按式(B.2)计算, 的设计轴载Ps改为最重轴载Pm(以单轴计,kN)

B.3弹性地基单层板温度应力

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温度疲劳应力应按

一面层板临界荷位处的温度疲劳应力(MPa); 0t,ar一一最大温度梯度时面层板产生的最大温度应力(MPa),按B.3.2条确定; k 一考虑温度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温度疲劳应力系数,按B.3.4条计算。 B.3.2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面层板最大温度应力0t.mx应按式(B.12)计算:

氏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根据附录A确定

。一一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根据附录A确定

遇的最大温度梯度,按JTGD40表3.0.10确定; B一一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的温度应力系数,按B.3.3条确定。 3温度综合翘曲应力和内应力的温度应力系数BL应按式(B.13)计算:

式中: C一一混凝土面层板的温度翘曲应力系数,按式(B.14)计算; L一一面层板的横缝间距,即板长(m): 一面层板的相对刚度半径(m) B.3.4温度疲劳应力系数kt应按式(B.16)计算:

DB37/T35672019

sinhtcost + coshtsint costsint+sinhtcosht

. 1回归系数at、bt和

DB37/T35672019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得到了 了提高。为反映近年来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取得的科研成 果,提高工程质量、使用品质和设计水平,制定本指南

5.1~5.2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重交通平交道口,施工方法主要为 机械化,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较高,因而,安全等级较高、变异水平等级较低。 5.3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弹性地基板理论进行结构分析。采用弹性地基板理论,应把结构层体 系分为地基和板两部分。碾压混凝土和贫混凝土基层的刚度接近于混凝土面层,与下卧层的底基层和路 未的刚度相差较大。将两种基层与下卧结构层和路基组合成弹性地基,按它们的综合模量计算面层厚度 一方面会得到偏保守的计算结果,另一方面会忽视基层底面因弯拉应力超过其强度而出现开裂的可能 性。将这两种基层与面层结合在一起,按分离式双层板进行结构分析,可以突显这两种基层的力学特性, 并通过调节上下层的厚度,使上、下层板的板底应力和强度处于协调或平衡状态。 5.4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应以面层板在设计基准期内,在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 皮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并以最重轴载和最大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极限断裂作为验算标准。 其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可分别采用式(C.1)和式(C.2)。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应以面层板在设计基 准期内,在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并以最重轴载和最大温度 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极限断裂作为验算标准。其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可分别采用式(C.1)和式(C.

9pr 面层板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行车荷载疲劳应力(MPa),计算方法见附录B; Qtr 面层板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温度梯度疲劳应力(MPa),计算方法见附录B: O 最重的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MPa),计算方法见附录B;

DB37/T35672019

DB37/T 35672019

Ot, max 所在地区最大温度梯度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温度翘曲应力(MPa),计算方法见附 录B; Y 一可靠度系数,依据所选目标可靠度、变异水平等级及变异系数通过计算确定: f. 一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MPa),按表4取值。 5.5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应以设计基准期内行车荷载不产生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其极限状态 设计表达式可采用式(C.3)

T/CECS 541-2018 聚苯乙烯泡沫(EPS)复合装饰线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式中: fbr一一基层材料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6.1.5根据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结果,刚性基层或者半刚性基层与水泥混凝土面层存在集料嵌锁与水泥 浆的粘结作用,基层对面层的约束作用较大,容易引起混凝土面层开裂,并且层间水易造成基层受冲刷, 根据美国和日本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的成功经验及山东省青临高速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试验 路的检测结果,在混凝土面层与半刚性或者刚性基层之间设置沥青混合料功能层可有效降低层间约束, 减轻层间水对基层的冲刷作用。因此,将该路面结构形式作为典型结构组合。 3.4.1功能层应具有密水、足够的抗冲刷及抗永久变形性能。 6.4.2功能层沥青混合料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要参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6.6.2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路面结构设计应以面层板在设计基准期内,在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 用下,不产生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并以最重轴载和最大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极限断裂作为 验算标准。其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可分别采用式(C.4)和式(C.5)。

Opr 面层板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行车荷载疲劳应力(MPa),计算方法见附录B: O r 面层板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温度梯度疲劳应力(MPa),计算方法见附录B; Op, max 最重的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MPa),计算方法见附录B; Ot, max 所在地区最大温度梯度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温度翘曲应力(MPa),计算方法见附 录B; Xr 一一可靠度系数,依据所选目标可靠度、变异水平等级及变异系数通过计算确定; f.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MPa),按表4取值。 6.6.3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应以设计基准期内行车荷载不产生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其极限状 态设计表达式可采用式(C.6)。

DB37/T 35672019

一基层材料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7.2沥青混凝土磨耗层与水泥混凝土面层 间应设改性沥青集料封层加强层间结合,避免层间

2.1加强筋直径宜与纵向钢筋一致,在每2根纵向钢筋之 间布置,纵向钢筋和加强钢筋布置过客 起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面层剪切破坏,水泥混凝土面层从纵向钢筋平面开裂成上下两层

JC/T 2469-2018 混凝土减胶剂图C.1水泥砼浇筑前拉杆构造

图C.2拆模后拉杆连接螺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