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948-2019 公路桥面铺装层维修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B13/T 2948-2019 公路桥面铺装层维修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T 2948-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2.5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2291
下载资源

DB13/T 2948-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2948-2019 公路桥面铺装层维修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表1冻融环境作用等级及耐久性设计指标

.4冻融试验采用快冻法进行,其方法见附录A

4.4.5应根据桥面铺装层所处氯化物环境条件特征按表2确定氯化物环境作用等级和相应的耐久性 指标。

4.4.7冻融环境作用下桥面铺装修补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 比和最小胶材用量应符合表3中的规定,

2018【DL】-造价案例-《一本通》DB13/T29482019

4.4.8氯化物环境作用下桥面铺装修补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 胶比和最小胶材用量应符合表4中的规定

表4氯化物环境下混凝士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材用量

河北地区桥面铺装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可分为冻融环境和氯化物环境,根据河北地区实际 位置及气候环境,河北地区环境条件作用等级分类见表5

表5河北地区环境条件作用等级分类

4.4.10C40~C45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50kg/m,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kg/m。 4.4.11宜在高性能混凝土和快速修补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合成纤维,每立方米混凝土添加不大 于1.0kg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几何特征和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 4.4.124高性能混凝土和快速修补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桥面铺装所处的环境等级确定耐 久性指标,其配合比设计流程见图1。

DB13/T 29482019

图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4.4.13桥面铺装层快速维修的通车性能要求为通车时混凝土的弯拉强度不小于5MPa。 4.4.14快速修补高性能混凝土可通过添加早强型复合矿物掺合料和优化水胶比满足1d~3d的通 车性能要求,不宜大量掺加无机盐类早强剂、速凝剂,且不应有最终的强度损失和耐久性损失。 4.4.15在快速修补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根据其不同通车时间要求,如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则混凝主水胶比可参考表6所示指标,如使用其它水泥,则混凝土水胶比应采用实验方法确定。

DB13/T29482019

表6不同通车时间要求时水胶比参考指标

4.4.16早强型复合矿物掺和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的规定。

早强型复合矿物和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

表7早强型复合矿物掺合料的技术指标

5.1.1桥面铺装层维修期间应做好交通安全组织方案。 5.1.2桥面铺装层维修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相关规定。

5.2旧铺装层拆除及表面处理

5.2.1旧混凝土表面应进行粗糙化处理,处理方法宜采用喷射高压水。 5.2.2粗糙化处理效果应形成构造深度3mm~4mm的露石粗糙面,粗糙度的定量评定方法,可采 用铺砂法或粗糙度测定仪法。其铺沙法见附录C。 5.2.3凿毛处理后的旧混凝土表面应喷刷与修补混凝土同水泥标号、同水胶比的水泥净浆作为粘结 剂,涂刷厚度以0.5mm~1.5mm为宜。 5.2.4不得使用非锚固钢筋网支架和砂浆垫块。

5.3.1宜采用移动搅拌系统现场拌制混凝土,该系统应具有自动控制的强制式搅拌机和电子 统,混凝土拌和能力应和需求匹配。

用移动搅拌系统现场拌制混凝土, 该系统应具有自数控制的强制式视祥机和电于计量系 拌和能力应和需求匹配。 计料计量应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

5.3.2原材料计量应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

DB13/T 29482019

a)月 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土1%; 化学外加剂(高效减水剂或其他化学添加剂)土1%; c) 粗、细骨料土2%; d)# 拌合用水土1%。 5.3.3混凝土制备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宜每班抽测2次,应随时根据其含水量变化 调整配合比。其粗、细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方法见附录D。 5.3.4雨雪天气生产混凝土时,骨料不得夹杂冰块,并应加大骨料含水率的测试频率,露天设置的骨 料仓和输送带应有防雨雪措施。 5.3.5当采用液体外加剂时,应从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液体外加剂中的水量。 5.3.6混凝土搅拌时宜采用二次投料法。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应质量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 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根据拌和物的稠度、搅拌机的功率等确定。二次投料法基 本流程见图2.

3.6混凝土搅拌时宜采用二次投料法。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应质量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 、粘聚性和保水性。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根据拌和物的稠度、搅拌机的功率等确定。二次投料法 流程见图2。

图2二次投料法基本流程

5.4.1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 行。运输过程申,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浇筑地点的 混凝土应仍保持均匀性和良好的拌和物性能。在运输过程中,严禁添加计量外用水。 5.4.2混凝土宜采用内壁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渗漏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 宜采用搅拌车运输;近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混凝土泵、混凝土料斗或皮带运输。 5.4.3用手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道路或车道板的纵坡不宜大于15%。用机动车短距离运输混 凝土时,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cm。 5.4.4用吊斗(罐)运输混凝土时,吊斗(罐)底部的卸料活门应开启方便,并不得漏浆。 5.4.5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时,运输过程中宜以2r/min~4r/min的转速搅动,当搅拌运 输车到达浇灌现场时,应高速旋转20s~30s后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中

5.5.1浇筑前,应预先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 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明确浇筑进行方向和入模点,尽可能实行对称入模浇筑混凝 土。

DB13/T29482019

5.5.3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取样制作,留置足够数量的混凝土试件按规定进行同条件养护或标准 养护,及时填写施工记录,不应在拌合站取样制作试件。 5.5.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或振动 梁,也可以采用振捣棒辅助振捣。混凝土较粘稠时(如采用斗送法浇筑的混凝土),应加密振点。 5.5.5不得利用振捣棒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 5.5.6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5.6.1修补水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立即覆盖清洁的保湿膜,初凝后撤去保湿膜,并立即 用覆盖物保湿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在养护期内处于潮湿状态, 5.6.2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期不小于14d,快速修补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期为浇筑完成至通车前。 5.6.3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与养护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桥面铺装层施工的允许1

铺装层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JTGF80/1的相关热

5.8桥面铺装层维修的工艺流程

装层维修的工艺流程见

图3桥面铺装层维修施工工艺流程图

DB13/T 29482019

A. 1目的和引用标准

A.2.1试件盒如图A.1宜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作,其内表面底部应有半径为3mm橡胶突起部 分。盒内加水后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顶面5mm。试件盒横截面尺寸宜为115mm×115mm,试件盒长度 宜为500ml。

图A.1橡胶试件盒横截面示意图(单位:mm

尚应在冻融箱内防冻液中心、中心与任何一个对角线的两端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运转时冻融箱内防 冻液各点温度的极差不得超过2℃。 A.2.3称量设备的最大量程应为20kg,感量不应超过5g。

A.2.3称量设备的最大量程应为20kg,感量不应超过5g。

DB13/T29482019

a)快冻法抗冻试验应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400mm的棱柱体试件,每组试件应为3块。 D 成型试件时,不得采用增水性脱模剂。 除制作冻融试验的试件外,尚应制作同样形状、尺寸,且中心埋有温度传感器的测温试件, 测温试件应采用防冻液作为冻融介质。测温试件所用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应高于冻融试件。测 温试件的温度传感器应埋设在试件中心。温度传感器不应采用钻孔后插入的方式埋设

DB13/T 29482019

P一一经N次冻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精确至0.1; fni——经N次冻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横向基频(Hz);

式中: P一一经N次冻融循环后一组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精确至0.1。相对动弹性模量P 应以三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 时,应剔除此值,并应取其余两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 中间值的15%时,应取中间值作为测定值,

A.5.2单个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应按下式A.3计

△Wni——N次冻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率(%),精确至0.01; Woi——冻融循环试验前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质量(g); A.5.3 一组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应按下式A.4计算:

AWni (A. 3) Woi

ZAWni AW,= x100... (A. 4

式中: △W, N次冻融循环后一组混凝土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精确至0.1

DB13/T29482019

A.5.4每组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应以三个试件的质量损失率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 某个试验结果出现负值,应取0,再取三个试件的平均值。当三个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 差超过1%时,应剔除此值,并应取其余两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 之差均超过1%时,应取中间值作为测定值。

差超过1%时,应剔除此值,并应取其余两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 之差均超过1%时,应取中间值作为测定值。 A.5.5混凝土抗冻等级应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至不低于60%或者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的最大冻 融循环次数来确定,并用符号F表示

A.5.5混凝土抗冻等级应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至不低于60%或者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的最大冻 融循环次数来确定,并用符号F表示

DB13/T 2948201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的RCM方法

定量评价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扩散的能力,为氯离子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 使用寿命的评估与预测提供基本参数,

一般不宜大于20mm)的试验室制作的或者从实体 结构取芯获得的混凝土试件,试验数据可以用于氯离子侵蚀环境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混凝土质 量检验的评定依据,也可按DuraCrete提出的方法用于结构使用寿命的评估

B.3试验设备和化学试剂

RCM测定仪。 b) 含5%NaC1的0.2mol/LKOH溶液;0.2mol/LKOH溶液。 c) 显色指示剂;0.1mol/LAgNO3溶液。 d) 水砂纸200~600号;细锉刀;游标卡尺(精度0.1mm) e) 超声浴池;电吹风(2000W);万用表;温度计(精度0.2℃) 扭矩扳手(20N·m~ 100N·m,测量误差±5%)

B.4. 1 试件准备

试件标准尺寸为:直径100mm土1mm,高度h=50mm土2mm。 试件在试验室制作时,一般可使用100mm×300mm或150mm×50mm×50mm试膜,制作后立即 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移至标准养护室,24h后拆模并浸没于标准养护室的水池中。试验前7d加工成 标准尺寸的试件,并用水砂纸200~600号、细锉刀打磨光滑,然后继续浸没于水中养护至试验龄期。 试件在实体混凝土结构中钻取时,应先切割成标准试件尺寸,再在标准养护室水池中浸泡4d,然 后才可以进行试验。

试验室温度控制在20℃土2℃。试件安装前需进行120s土20s超声浴处理,超声浴槽事先需用室 温饮用水冲洗干净。 试件的直径和高度应该在试件安装前用游标卡尺测量(精度0.1mm),并填入显色深度计算表(表 3.1)和试验原始记录表(表B.2)。安装前的试件表面应该于净,无油污、灰砂和水珠。

DB13/T 29482019

打开电源,记录时间,立即同步测定并联电压、串联电流和电解液初始温度。测量电压时,万用 表调到200V挡,若电压偏离30V土1V,则断开连接,重调电源无荷电压;测量电流时,万用表调到200 mA挡。溶液的温度测定应精确到0.2℃。 试验时间按测得的初始电流确定(表B.3)。试验数据填入试验原始记录表(表B.2)。

表B.3初始电流与试验时间的关系

试验结束时,先关闭电源,测定阳极电解液最终温度,断开连线,取出装有试件的橡胶筒,倒除 KOH溶液,松开环箍螺丝,然后从上向下移出试件,

B.4.4氯离子扩散深度测定

试件从橡胶筒移出后,立即在压力试验机上劈成两半。在劈开的试件表面立即喷涂显色指示剂, 混凝土表面一般变黄(实际颜色与混凝土颜色相关),其中含氯离子部分明显较亮;表面稍干后(约 10min)喷0.1mol/LAgNO:溶液;然后将试件置于采光良好的试验室中,含氯离子部分不久(约1d) 即变成紫罗兰色(颜色可随混凝土原材料和指示剂的不同而变化),不含氯离子部分一般显灰色。若 直接在劈开的试件表面喷涂0.1mo1/LAgNO:溶液,则可在约15min后观察到白色硝酸银沉淀。 测量显色分界线离底面的距离,把如图B.1所示位置的测定值(精确到1mm)填入表B.1,计算所 得的平均值即为显色深度

图B.1显色分界线位置编号

后排除试验溶液,结垢或沉淀物用黄铜刷清除,试验槽和橡胶筒仔细用饮用水和洗涤剂冲洗 最后用室温饮用水洗净并用电吹风(用冷风挡)吹干

DB13/T29482019

式中: DkcM, D—I RCM法测定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m/s); T一一阳极电解液初始和最终温度的平均值(K); h一一试件高度(m); Xa一一氯离子扩散深度(m); t一一通电试验时间(s); α一一辅助变量。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为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如任一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超过中值的15%,则 又中值为测定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都超过中值的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DB13/T 29482019

a)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O 量砂筒: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土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 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C 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 柱把手。 d 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e)1 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mm~0.30mm。 f) 量尺:钢板尺、钢卷尺。 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或毛刷、挡风板等。

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mm~0.30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 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回收砂应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b) 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 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2 将砂倒在混凝土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 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 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g)按以上方法,同一

C.4.1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下式C

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下式C.1计算:

式中: TD路面表面构造深度,单位:mm

1000V 31831 TD (C. 1) D2/4 D2

1000V31831 D?/4 D2

DB13/T29482019

V砂的体积,25cm; D一一推平砂的平均直径,单位:mm。 C.4.2每一处均取3次混凝土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 C.4.3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V砂的体积,25cm; D一一推平砂的平均直径,单位:mm。 0.4.2每一处均取3次混凝土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 C.4.3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0.6.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时,试验结 果以<0.2mm表示。

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时,试验结 0.2mm表示。 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路面构造深度实验报见表C.1。

表C.1路面构造深度实验报告

GTCC-100-2018 动车组异步牵引电动机-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DB13/T 29482019

D. 1 且的与引用标准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粗、细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a)烘箱:能控温在105℃±5℃ b)天平:称量2kg,感量不大于2g(细骨料)。称量5kg,感量不大于5g(粗骨料) )容器:浅盘等。

由来样申取适量代表性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质量(m)的十燥容器申称量,记下每盘试样与 容器的总量(m²),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烘干后的试样与容 器的总量(m)

按式(D.1)计算细集料的含水率,精确至0.1%

式中: 0 细集料的含水率(%); 容器质量(g); 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3 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GB 51289-2018 煤炭工业露天矿边坡工程设计标准0 细集料的含水率(%); 容器质量(g); 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