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3334-2013 机车车钩缓冲装置

TBT3334-2013 机车车钩缓冲装置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1360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T3334-2013 机车车钩缓冲装置

5.6.6从板与从板座的垂向搭接量不应小于190mm 5.6.7钩缓装置装车完成后,应去除预压缩用的工艺垫块(能够迅速磨耗掉的非金属预缩短块可不去 除),缓冲器与从板或从板座间、从板与从板座间局部间隙应小于或等于1mm,且不能贯通, 5.6.8钩缓装置组装完成后,车钩钩身与磨耗板应接触;摆块式结构,摆块吊与摆块、摆块吊与冲击座 间的局部间隙不应大于3mm;托梁式冲击座结构,托梁两端的高度差不大于2mm 5.6.9 钩缓装置组装完成后,摆式复原结构与托染式结构的钩身上平面与冲击座相应部位间的间隙 应分别不小于30mm、10mn 5.6.10 防跳板与钩尾框上平面的间隙为10mm~20mm 5.6.11 上作用车钩的车钩提杆孔中心线与上锁销孔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应小于45mm。 5.6.12 上作用车钩处于闭锁位置时,提钩链应有60mm以上的松裕量。 5.6.13 车钩提杆手把距底架侧梁外侧面的距离不应大于350mm。 5.6.14 上作用车钩的车钩提杆左、右横向移动量不应大于40mm(在车钩纵向中心与车体纵向中心 重合时,以上锁销孔纵向中心与车钩提杆头部纵向中心重合时的位置为基础)。 5.6.15 下作用车钩提杆的扁平部应能自由落人车钩提杆座的扁孔内,其间隙量应保证车钩提杆横向 自由移动,提杆座应有防跳功能。 5.6.16钩体磨耗板与钩体、钩尾框与钩尾框托板、摆块吊与冲击座(托梁结构不需要)、摆块吊与摆块接 触面(托梁结构不需要)、各销与销孔间、从板与从板座间、缓冲器底面与从板座间均应涂干性润滑剂。 5.6.17 钩缓装置装车后,100型、101型、102型钩缓装置的纵向间隙应分别不大于12mm、4mm、5mm。 5.6.18在缓冲器和压溃管的正常行程范围内,车钩钩肩与冲击座不应接触,纵向最小距离应超出缓 冲器和压溃管等吸能装置行程总和3mm(冲击座本体为可变形者,可把冲击座变形量计人)。 5.6.19钩缓装置装车后,车钩横向转角应符合以下要求: 带有摆块式复原机构的钩缓装置,车钩的最大横向转角不应小于11°。 带有推顶式复原机构的钩缓装置,101型车钩的自由横向转角范围应在2°~3.5°内,102型车 钩的自由横向转角应≤8°;施加外力使钩身侧面与冲击座侧面相接触时(101车钩以钩体对中翼与尾框 接触为准),101型车钩的横向转角不应小于12°、102型车钩的横向转角不应小于17°。 使车钩转动并释放外力后,车钩应能复原到其纵向中心线与车体纵向中心线一致的位置,偏 差不应超过自由转角范围。 5.6.20钩缓装置及其附加零部件的设计应保证在机车运行过程中不会发出异响或影响舒适性的响声。

5.6.7钩缓装置装车完成后,应去除预压缩用的工艺垫块(能够迅速磨耗掉的非金属预缩短块可不去 除),缓冲器与从板或从板座间、从板与从板座间局部间隙应小于或等于1mm,且不能贯通。 5.6.8钩缓装置组装完成后,车钩钩身与磨耗板应接触;摆块式结构,摆块吊与摆块、摆块吊与冲击座 间的局部间隙不应大于3mm;托梁式冲击座结构,托梁两端的高度差不大于2mm。 5.6.9钩缓装置组装完成后,摆式复原结构与托梁式结构的钩身上平面与冲击座相应部位间的间隙 应分别不小于30mm,10mm 5.6.10防跳板与钩尾框上平面的间隙为10mm~20mm 5.6.11 上作用车钩的车钩提杆孔中心线与上锁销孔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应小于45mm。 5.6.12 .上作用车钩处于闭锁位置时,提钩链应有60mm以上的松裕量。 5.6.13车钩提杆手把距底架侧梁外侧面的距离不应大于350mm。 5.6.14上作用车钩的车钩提杆左、右横向移动量不应大于40mm(在车钩纵向中心与车体纵向中心 重合时,以上锁销孔纵向中心与车钩提杆头部纵向中心重合时的位置为基础)。 5.6.15下作用车钩提杆的扁平部应能自由落人车钩提杆座的扁孔内,其间隙量应保证车钩提杆横向 自由移动,提杆座应有防跳功能。 5.6.16钩体磨耗板与钩体、钩尾框与钩尾框托板、摆块吊与冲击座(托梁结构不需要)、摆块吊与摆块接 触面(托梁结构不需要)、各销与销孔间、从板与从板座间、缓冲器底面与从板座间均应涂干性润滑剂。 5.6.17钩缓装置装车后,100型、101型、102型钩缓装置的纵向间隙应分别不大于12mm、4mm、5mm。 5.6.18在缓冲器和压溃管的正常行程范围内,车钩钩肩与冲击座不应接触,纵向最小距离应超出缓 冲器和压溃管等吸能装置行程总和3mm(冲击座本体为可变形者,可把冲击座变形量计人)。 5.6.19钩缓装置装车后,车钩横向转角应符合以下要求: 带有摆块式复原机构的钩缓装置,车钩的最大横向转角不应小于11°。 带有推顶式复原机构的钩缓装置,101型车钩的自由横向转角范围应在2°~3.5°内,102型车 钩的自由横向转角应≤8°;施加外力使钩身侧面与冲击座侧面相接触时(101车钩以钩体对中翼与尾框 接触为准),101型车钩的横向转角不应小于12°、102型车钩的横向转角不应小于17°。 使车钩转动并释放外力后,车钩应能复原到其纵向中心线与车体纵向中心线一致的位置,偏 差不应超过自由转角范围。 5.6.20钩缓装置及其附加零部件的设计应保证在机车运行过程中不会发出异响或影响舒适性的响声。 5.6.21钩缓装置应能适应机车以连挂态5km/h速度通过R125m曲线(调车机车应通过R100曲 线)、在R250m曲线上能连挂与分解作业的要求;通过驼峰时的最小竖曲线半径为R300m。 5.6.22缓冲器应能保证两同型机车以5km/h相对速度连挂时,机车车体不损坏。

带有推顶式复原机构的钩缓装置,101型车钩的自由横向转角范围应在2°~3.5°内,102型车 钩的自由横向转角应≤8°;施加外力使钩身侧面与冲击座侧面相接触时(101车钩以钩体对中翼与尾框 接触为准)DL/T5110《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101型车钩的横向转角不应小于12°、102型车钩的横向转角不应小于17°。 一使车钩转动并释放外力后,车钩应能复原到其纵向中心线与车体纵向中心线一致的位置,偏 差不应超过自由转角范围。 5.6.20钩缓装置及其附加零部件的设计应保证在机车运行过程中不会发出异响或影响舒适性的响声。 5.6.21钩缓装置应能适应机车以连挂态5km/h速度通过R125m曲线(调车机车应通过R100曲 线)、在R250m曲线上能连挂与分解作业的要求;通过驼峰时的最小竖曲线半径为R300m。 5.6.22缓冲器应能保证两同型机车以5km/h相对速度连挂时,机车车体不损坏

铸件化学成分分析应按TB/T2942、GB/T223或GB/T4336的规定进行。

炉次热处理。应对每一熔炼炉号目 试样进行非金属夹杂物评定,评定方法按TB/T2451 1993的规定进行,

铸件材料的无塑性转变温度试验的试样制取及试验方法按GB/T6803的规定进行;动态撕 的试样制取及试验方法按TB/T2985的规定进行

车钩钩体、钩舌和钩尾框的静载拉力试验应使用专用的试验夹具。即当试验钩体时用 钩舌,试验钩舌时使用专门制造的夹具。试验应在适用的拉力试验机上进行。加载方法及 测量位置见附录D

钩体、钩古、钩尾框和口部承载的缓冲器 箱体铸件应接附录C中图C.1~图C.4所示1:置作 ,其部面评定区域上的缺陷严重程度按TB/T456规定的方法进行评定

6.7.1铸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查应符合GB/T6060.1的规定,用比较样块目测比较检查。

7.1铸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查应符合GB/T6060.1的规定,用比较样块目测比较检查。 7.2车钩、钩尾框等铸件的表面质量应逐个进行目视检查。 7.3成品交验前应逐个对钩体、钩舌、钩锁、钩尾框、口部承载的缓冲器箱体进行湿法磁:分探伤 器锻件应进行干法磁粉探伤,探伤方法按TB/T456的规定进行

车钩钩头部分的几何尺寸用TB/T1669一2004规定的专用量具进行检查;100型钩尾 寸用TB/T2604一2007规定的专用量具进行检查。其他型号的车钩、缓冲器的尺寸采用满, 要求的通用或专用量具进行检查

6.9.1车钩的三态作用应在车钩轴线呈水平的状态下用检查提杆(见图7)进行检查

6.9.1车钩的三态作用应在车钩轴

图7车钩三态检查提杆

6.9.2全开:用手持续稳定地转动检查提杆的手把,钩舌应达到全开位置。 6.9.3闭锁:用手持续稳定地推动钩舌鼻部,钩舌应转动到全闭状态,同时钩锁应顺利地到闭锁位 置。闭锁位置时,车钩应处于防跳保护状态。 6.9.4开锁:用手缓慢转动检查提杆的手把,使闭锁位的钩锁抬高到钩舌尾部以上。在此:程中钩舌 不应转动,钩舌仍处在闭锁位置。当回转检查提杆使钩锁落下时,钩锁应坐落在钩舌推铁白:锁座前顶 面上。此时用手扳动钩舌内腕,钩舌应能自由地转动至全开位置

6.10车钩的防跳性能

6.12钩缓装置纵向安装间隙试验 6.12.1钩缓装置安装到机车钩缓装置集成试验台上,各零部件间应无干涉等现象(缓冲器装车时的 页压因素除外)。

6.12钩缓装置纵向安装间隙试验

6.12钩缓装置纵向安装间隙试验

图8车钩防跳性能检查示意图

6.12.2使缓冲器预缩短装置失效后,先以(10±2)kN的牵引力向前拉动车钩,释放外力后记录钩肩 与冲击座间距;再以(10±2)kN的推力将车钩向后推动,释放外力后再次记录钩肩与冲击座间距,两次 则量结果的差值即为钩缓装置的纵向安装间隙。测量结果应符合5.6.17的规定。

将钩缓装置安装到机车钩缓装置集成试验台上,使车钩钩身与冲击座内侧面相接触,测量车钩的 黄向转角。测量结果应符合5.6.19的规定

6.15车端组件垂向载荷试验

6.15.1将受试件置于机车钩缓装置集成试验台上,施加350kN的垂向载荷后卸载并检查,受试 应产生影响功能的变形。 6.15.2将车钩置于机车钩缓装置集成试验台.上,模拟钩舌对防脱止挡的作用工况,对止挡 890kN的垂向载荷后卸载并检查,受试件不应损坏

6.16.1疲劳试验的加载状况应能模拟受试件的实际受力工况。

热塑性弹性体类缓冲元件的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按表B.2的规定。 6.18缓冲器的性能参数试验 缓冲器的性能参数试验按TB/T1961一2006附录A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6.19耐久性试验和坚固性试验 6.19.1从通过性能试验的5套缓冲器中随机抽取2套进行耐久性试验和坚固性试验。耐久性试验

6.18缓冲器的性能参数试验

5.19耐久性试验和坚固性试验

6.19.2如有1套缓冲器的耐久性或坚固性能不满足要求,则加试2套,加试的2套全部行:合要求后 视为缓冲器性能合格。 6.19.3在耐久试验过程中,每半小时输的能量不应超过250kJ。试验频率超出能量辑:人规定时 应采取强制降温措施

6.20高温和低温试验

6.20.2缓冲器在+45℃高温箱内放置24h,采取保温措施后取出,立即进行落锤试验。:验时以不 多于三次的锤击,使缓冲器达到或接近额定阻抗力或距压死差0.25mm(以先达到者为准时结束试 验。试验结果应满足5.3.9的要求。

6.21.1静压试验采用液压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的最大压力不应低于缓冲器最大阻抗力,头行程应 大于120mm、压缩速度应为5mm/s~50mm/s,可调控。

6.21.1静压试验采用液压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的最大压力不应低于缓冲器最大阻抗力,头行程应

6.21.3试验环境温度为5℃~25℃

6.21.4试验前,被测件应在试验室内放置24h。 6.21.5试验时,按试验设备的操作规程,以不超过50mm/s的压缩速度进行加载,测试静:参数

满足以上规定试验要求的钩缓装置(或单套车钩、缓冲器、钩尾框等)应进行装车运用:验。装车 数量为10套。 在国内或国外同型机车上、且运用工况较一致的列车上有长期运用业绩的成熟结构的缓部件可 免于装车运用考验项目

5.22.2车钩、钩尾框等金属零部件的装车运行

车钩、钩尾框的装车运行试验期为1年,到期拆下经检查无异常磨耗(本体局部磨耗不1过3 结构强度(变形及裂纹等)问题,即可批量生产

6.22.3缓冲器的装车运行试验

6.22.3.1运行试验满1年后,从车上取下4套受试件,满足下列相关条件后,可小批量生: a 结构无明显异常; b)再次对缓冲器进行静压或落锤试验测得的容量与装车前测试值的偏差不超过±1(", 6.22.3.2运行试验满2年后,从车上取下4套受试件,满足下列相关条件后,可批量生产 a 主要部件无变形和裂损; b) 关键部位磨耗不超限; 缓冲器无松弛: d) 再次对缓冲器进行静压

.1.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型样机定型鉴定时; b)产品结构、工艺、材料有较大改变时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c)转厂生产时; d)产品停产1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c) 产品连续生产满5年时。 7.1.2 型式检验项目按表8的规定,钩缓装置整机或部件的型式检验,无特殊规定的抽取1套进行 检验。 7.1.3车钩钩体、钩尾框的密实度、静载荷和断裂韧性检验应至少每2年进行1次

7.2.1钩缓装置的出厂检验项目按表8的规定进行。 7.2.2车钩应逐件进行三态作用和防跳性能的检查。 7.2.3每个压溃管需以静态塑性变形力的载荷值进行出厂前的静压试验。 7.2.4缓冲器需从每批产品中抽取一套进行静压试验或落锤试验(初始容量)。每1000:为一批 不满1000套时也应抽取一套进行试验

7.2.1钩缓装置的出厂检验项目按表8的规定进行。 7.2.2车钩应逐件进行三态作用和防跳性能的检查。 7.2.3每个压溃管需以静态塑性变形力的载荷值进行出厂前的静压试验。 7.2.4缓冲器需从每批产品中抽取一套进行静压试验或落锤试验(初始容量)。每1000:为一批 不满1000套时也应抽取一套进行试验

8.1钩缓装置供应商应随产品提供用户手册,应明确给出各修程运用限度与检修细则、不同故障及各 级修程中所需人力、检修地点与装备。 8.2首批供货前,供应商应按照GB/T21562一2008进行RAMS/LCC分析,并提供分析报 8.3应通过建立可靠性模型,定义产品的可靠性指标。MTBF不应大于机车可靠性指标分酉:值。 8.4应制定满足机车可维护性要求的产品维修性指标,规定产品的平均修复时间MTTR(h)并提出在 线可更换单元(LRU)清单

9标志、包装、运输与购存

9.1车钩、钩尾框、缓冲器、压溃管等重要部件应有清晰的标志.内容为

) 制造商名称或代号; b) 型号及编号; c) 制造年月。 9.2车钩、钩尾框、缓冲器、压溃管等应有检验合格证,内容为: a) 制造商名称或代号; b) 产品名称及型号; c) 本批数量; d) 检查人员姓名或代号; e) 制造年月; f) 检验员印章。 9.3钩缓装置各零部件在贮存中应防止雨、雪浸淋,热塑性弹性体及橡胶件应避免太阳长期暴晒 换胶热照性通性体等

A.1疲劳试验载荷按表A.1的规定。 A.2试验前,将载荷谱分为10个循环,一个循环由各段频次的1/10组成。 A.3试验时,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加载,每完成一个循环后进行一次外观检查;上一循环中未发现导 致试验中止的问题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直至完成10个循环为止。

表A. 1疲劳试验载荷谱

B.1橡胶材料的物理性能见表B.1。

3.1橡胶材料的物理性能见 B.2热塑性弹性体类缓冲元 见表 B.2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橡胶件和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物理性能

表B.1橡胶的物理性能

表B.2热塑性弹性体的物理性能

磁粉探伤及密实度评定部

C.1车钩钩体、钩舌的磁粉探伤部位分别为图C.1、图C.2中所示的阴影部分。 C.2钩尾框的磁粉探伤部位为图C.3中所示的阴影部分。 C.3口部承载的缓冲器箱体的磁粉探伤部位为图C.4中所示的阴影部分。 C.4车钩钩体、钩舌、钩尾框(连接体)、口部承载的缓冲器箱体的密实度评定区域为图C.1~图C.4 中解剖位置的剖面图中所示的阴影部分。

.1车钩钩体、钩舌的磁粉探伤部位分别为图C.1、图C.2中所示的阴影部分。 .2钩尾框的磁粉探伤部位为图C.3中所示的阴影部分。 C.3口部承载的缓冲器箱体的磁粉探伤部位为图C.4中所示的阴影部分。 .4车钩钩体、钩舌、钩尾框(连接体)、口部承载的缓冲器箱体的密实度评定区域为图C.1~图C. 中解部位置的部面图中所示的阴影部分。

C.1车钩钩体、钩舌的磁粉探伤部位分别为图C.1、图C.2中所示的阴影部分。

图C.1钩体的磁粉探伤和密实度评定部位

注:图中标有网格线的区域为阴影部分

图C.1钩体的磁粉探伤和密实度评定部位(续)

注:图中标有网格线的区域为阴影部分

图C.2钩舌的磁粉探伤和密实度评定部位

注:图中标有网格线的区域为阴影部分

C.3钩屋框(连接体)的磁粉探伤和密实度评定部

图中标有网格线的区域为

DB33/T 2342-2021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建设技术规范.pdf图C.4口部承载的缓冲器箱体的磁粉探伤和密实度评定部位

0.1车钩钩体、钩舌的永久变形测量位置见图D.1所示

D.2钩尾框的静载拉力试验加载方法及永久变形测量位置见图D.2所示。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静载拉力试验加载及永久变形测量方法

图D.1钩体、钩舌永久变形测量位置

图D.2加载方法及永久变形测量位置

图D.2加载方法及永久变形测量位置(续)

[1]GB/T528—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 性能的测定(1S037:2005DB/T 56-2013 地震科技文献分类标引规则,1 [2J GB/T 531.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人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3]GB/T1041—2008 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4]GB/T1682—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 [5JGB/T 7759—1996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 [6]GB/T7762—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