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第五分册 隧道工程(2012年版).pdf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第五分册 隧道工程(2012年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4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065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第五分册 隧道工程(2012年版).pdf

7.1.1隧道设有仰拱时,应及时安排施工,使支护结构早闭合,改善围岩受力状况、控 制围岩变形、保障施工安全。 7.1.2仰拱顶上的填充层及铺底应在拱墙混凝土及二衬施工前完成,宜保持超前3倍 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以利于衬砌台车模筑混凝土施工,铺底与掌子面距离不超 过60m。 7.1.3仰拱宜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型,不宜左右半幅分次浇筑。铺底混凝土可半幅浇 筑,并及时进行施工,以改善洞内交通状况和施工环境。但接缝应平顺并做好防水处理。 7.1.4仰拱开挖应严格按已审批开挖方案进行,并结合拱墙施工抓紧进行仰拱初期支 护和仰拱模筑混凝土施工,实现支护结构早闭合。 7.1.5仰拱、铺底施工时,应按图纸要求预埋路面下横向盲沟、拱脚纵横向排水管等 水设施,并注意设置与二衬贯通的变形缝。 7.1.6浅埋段仰拱应尽快封闭成环。 7.1.7仰拱、铺底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洞内临时交通通畅。可采用搭过梁或栈 桥施工方案,设临时车辆通行平台保证不中断运输。 7.1.8隧道底部(包括仰拱),超挖在充许范围内应采用与衬砌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 浇筑;超挖大于规定时,应按设计要求回填,不得用洞渣随意回填,严禁侵入衬砌断面(或 仰批断面)

1.1隧道设有仰拱时,应及时安排施工,使支护结构早闭合,改善围岩受力状况 周岩变形、保障施工安全

.1.8隧道底部(包括仰拱),超挖在充许范围内应采用与衬砌相同强度等级混 筑;超挖大于规定时天津市钢桥设计标准,应按设计要求回填,不得用洞渣随意回填,严禁侵入衬砌断面 拱断面)。

7仰拱与铺底7.3.3二衬钢筋(1)仰拱钢筋的制作及安装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仰拱两侧二衬边墙部位的预埋钢筋伸出长度应满足和二衬环向钢筋焊连要求,且将接头错开,使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不大于50%。(2)仰拱二衬钢筋的绑扎必须要保证双层钢筋的层距和每层钢筋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层距的定位一般通过焊接定位钢筋来确定,见图7.3.3。(3)仰拱二衬两侧边墙部位的预埋钢筋的弯曲弧度应与隧道断面设计的弧度相符,伸出长度应满足和二衬环向钢筋焊接的要求(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同时钢筋间距应均匀并满足设计要求。图7.3.3仰拱二衬钢筋示例图7.3.4混凝土施工(1)仰拱混凝土应超前拱墙混凝土施工,仰拱和铺底施工前应清除积水、杂物、虚渣等。(2)仰拱、仰拱上的填充层及铺底混凝土配合比应准确,必须使用模板、机械捣固密实。仰拱混凝土可采用泵送浇筑,应使用拱架模板保证成型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仰拱和填充层一次立模施工时,应先按设计完成仰拱混凝土施工,适当间歇后,再改变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填充层混凝土施工。(3)仰拱填充采用片石混凝土时,片石应距模板50mm以上,片石间距应大于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并应分层摆放,捣固密实。(4)仰拱以上的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应在仰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施工。(5)仰拱和铺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允许车辆通行。(6)仰拱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向中间低处流动,造成中间超厚,边部厚度不足。47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3.1.1隧道施工防排水设施应与营运防排水工程相结合;应按设计做好防水混淡 水隔离层、施工缝、变形缝、诱导缝防水,盲沟、排水管(沟)排水通畅;防排水材料 国家、行业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明,不得使用有毒、污染环境的材 防排水不得污染环境,隧道排水不得直接排入饮用水源

3.1.2隧道防排水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 施工,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运营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并对地表水、地下水妥 行成一个完整通畅的防排水系统

.1.3隧道施二 科制订防排水方案。施工中应按 工方法、机具设备等情况,选择不妨碍施工的防排水措施

8.1.7停车带、洞室与正洞连接处的防排水工程应与正洞同时完成,其搭接处应平顺, 不得有破损和折皱。

8.1.8加强成品保护工作,开挖和衬砌作业不得损坏防水层,当发现层面有损坏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触围岩,宜根据需要对排水沟进行铺砌或用管槽代替,排水沟中不得有积水。 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应在下台阶开挖前架槽(管)将水引排至下台阶排水沟内,横 可分幅开挖时应挖横向排水沟将水引至未开挖一侧,严禁漫流浸泡下台阶基坑。 2对于反坡排水的隧道,可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等因素布置排水管道,或 次或分段接力将水排出洞外。接力排水时应在掌子面设置临时集水坑,并每隔200m设 置集水坑,通过水泵逐级抽排至洞口,其机械排水能力不小于估算的地下水量的1.5倍。 3)洞内水量较大时的处理措施: (1)洞内有大面积渗漏水和股水时,宜集中汇流引排。可采用钻孔集中汇流引排,并 将钻孔位置、数量、孔径、深度、方向和渗水量等作详细记录,在确定衬砌拱墙背后排水设 施时应考虑上述因素。 (2)在地下水发育的易溶性岩层中施工,为防止水囊、暗河及高压涌水的突然出现 开挖工作面上应布设超前钻孔,并制订防止涌水的安全措施。 (3)明挖基坑和隧道洞口处,应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开挖线0.5m以下,必要时 采取降水措施。如洞内涌水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采用井点降水法和深井降水法处理。 4)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制订防涌(突)水的安全预案,落实各项安全救援措施

8.4.1一般要求 1)防排水材料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并有出场合格证明,不得使用 有毒、污染环境的材料。 2)防排水外购材料质量要求 (1)为确保隧道营运期间有良好的防水效果,高速公路隧道防水卷材不宜使用复合 片,可采用均质片+无纺土工布的防水层结构形式或者直接采用点粘片。 (2)均质片、点粘片的母材厚度(不包含无纺土工布)不宜小于1.5mm;无纺土工布规 格不低于300g/m (3)防水板宜选用高分子材料,一般幅宽为2~4m,耐刺穿性好、柔性好、耐久性好。 (4)由于隧道存在基面凹凸不平的特殊性,对隧道防水卷材的指标要求高于其他工 程,施工单位在选材时应优先选择物理性能指标高的防水卷材。应具有耐老化、耐细菌腐 蚀、有足够强度及延伸率、易操作、易焊接且焊接时无毒气的特点。 (5)防水板、土工布、止水带、塑料排水盲沟、PVC排水管等特殊材料应由监理工程师 统一现场抽检,执行“盲样”送检的制度。送检的检验项目应至少包括:规格尺寸、外观质 量、常温拉伸强度、常温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低温弯折、不透水性能

1)衬砌背后防排水 (1)衬砌背后防排水设施有纵、横、环向盲管,中心排水管(沟)等,应配合衬砌进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刷不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净浆,再铺25~30mm厚的1:1水泥砂浆,及时浇筑混 疑土。 (2)垂直施工缝:垂直施工缝设置宜与变形缝相结合。垂直施工缝施工时,应将其表 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刷不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净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及时浇 筑混凝土。端头模板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端头应埋设表面涂有脱模剂的楔形硬木条 或塑料条),形成预留浅槽,其槽应平直,槽宽比止水条宽1~2mm,槽深为止水条厚度的 /2~1/3,将遇水膨胀止水条牢固地安装在预留浅槽内。 (3)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4)变形缝的处置 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等要求,变形缝的施工应注意: (1)沉降变形缝的最大允许沉降差值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 30mm。当计算沉降差值大于30mm时,应采取特殊措施。 (2)沉降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伸缩变形缝的宽度宜小于此值。 (3)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4)缝底应设置与嵌缝材料无黏结力的背衬材料或遇水膨胀止水条。 (5)变形缝嵌缝施工时,缝内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水;缝内应设置与嵌缝材料无黏 结力的背衬材料,嵌缝应密实。 (6)变形缝的设置位置应使拱圈、边墙和仰拱在同一里程上贯通。 5)止水带施工 (1)止水带的接头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并尽可能不设接头。 (2)止水带埋设位置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止水带定位 时,应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防止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 行调正。在固定止水带和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 效果。可采用定位钢筋准确定位 (3)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头模板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4)隧道断面变化处或转角处的阴角应抹成半径不小于50mm的圆弧,以便止水带 施工。止水带在隧道断面变化处或转角处应做成弧形,橡胶止水带的转角半径不应小于 200mm,钢片止水带不应小于300mm,且转角半径应随止水带的宽度增大而相应加大。 (5)不得在止水带上穿孔打洞固定止水带。在固定止水带和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注 意保护止水带不被钉子、钢筋和石子等刺破。如发现有刺破、割裂现象,必须及时修补。 (6)宜加强混凝土振捣控制,排除止水带底部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和混凝土紧密结 合,应注意防止振捣造成止水带偏位或破损。 (7)止水带的长度应根据施工需要事先向生产厂家定制,尽量避免接头。如确须接 头,应连接牢固,宜设置在距铺底面不小于300mm的边墙上。根据止水带材质和止水部 位可采用不同的接头方法。橡胶止水带的接头形式应采用搭接或复合接;塑料止水带的 接头形式应采用搭接或对接。止水带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冷粘或焊接的缝宽不 应小王50mm

9.1.1为保证衬砌工程质量,隧道一般地段(含洞身、明洞、加宽段)的二衬施工必须 采用全断面模板台车和泵送作业。 9.1.2 隧道二衬台车执行准入制度,按本章第9.3.3条进行审批验收。 9.1.3隧道洞口段二衬必须及时施作,掘进超过50m时,必须停止开挖进行二衬施 工;洞内软岩段二次衬砌应尽早施工,其他段落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工。一般情况下 二衬作业面距铺底作业面距离为30m,距矮边墙作业面距离为50m,二衬距掌子面距离不 得超过200m,以保证施工安全。 9.1.4二衬施工前须对初期支护断面进行激光测量,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处理。 9.1.5洞内出现的地下水,经化验确认对衬砌结构有侵蚀性时,应按图纸要求针对不 同侵蚀类型采取不同类型的抗侵蚀性混凝土。设计无要求时,应及时上报变更处理。 9.1.6当围岩级别有变化时,衬砌断面的级别也应相应变化,但需获得监理工程师批 准。围岩较差地段的衬砌,应向围岩较好地段伸延,不宜小于5m。 9.1.7阳 隧道防排水设施、预埋件及预留洞室模板等的安装质量要符合设计及规范 要求。 9.1.8建设单位要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对二衬钢筋、保护层厚度、空洞情况进 行检测。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整改处理。 9.1.9对于破碎软弱围岩,在放样时可适当扩大设计轮廓线,以满足隧道建筑限界 要求。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9.1.10对已完成的衬砌地段,应继续观察二衬的稳定性,注意变形、开裂等现象,及时记录。9.2施工工序二次衬施工工序见图9.2。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布设轨道轨道高程测量,控制轨距台车就位顶模升起侧模张开净空检测模板调整到位输挡基仓止面涂预施工配合比送头日车加水条安板整修脱模剂理件安装管板道安清混凝土拌和站安固装理装落度检查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人泵混凝土运输拆模养护图9.2二次衬砌施工工序框图9.3衬砌模板台车9.3.11一般要求(1)二次衬施工(含加宽段)应采用全液压自动行走的整体衬砌台车,衬砌台车应结构尺寸准确,各种伸缩构件、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良好,合理设置各支承机构,应满足自动行走要求,并有闭锁装置,保证定位准确。(2)二衬台车应在隧道进洞前进场,连拱隧道、小净距隧道一端应有两部二衬台车,以确保左右线开挖面与二衬的合理步距,确保结构安全。对加宽段处在IV、V级围岩段落的,应专门配备加宽段整体衬砌台车,以确保加宽段二衬及时施作。(3)台车整体模板板块由面板、支撑骨架、铰接接头、作业窗等组成,当衬砌断面较56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9.3.2拼装调试(1)二衬台车现场拼装完成后,必须在轨道上往返走行3~5次后,再次紧固螺栓,并对部分连接部位加强焊接以提高其整体性。(2)检查台车模板尺寸,要求准确,其两端的结构尺寸相对偏差宜不大于3mm,否则需进行整修。衬砌前对钢模板表面采用抛光机进行彻底打磨,清除锈斑,涂油防锈,见图9.3.2。(3)挡头模板应满足承受混凝土压力的刚度,厚度应适当加厚,安装稳固、严密。(4)施工过程中出现二衬错台,应暂停二衬施工,全面查找原因,重点查找台车就位加固措施是否有效、混凝土输送管是否固定、挡头模板或两边模板是否变形等,要及时整修加固,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继续二衬施工。(5)每施作衬砌500~600m,台车应全面校验一次,校验可在隧道加宽带进行。图9.3.2台车模板整修示例图9.3.3审批验收台车的审批验收共分为两阶段,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成立专门的审批验收小组,对每座隧道的二衬台车进行审批验收。第一阶段(二衬台车进场前报批):施工单位进场后应立即着手进行二衬台车进场前的准备工作,进场前两个月内向监理工程师上报拟进场二衬台车的数量、台车长度、外观几何尺寸、新旧程度、面板厚度及每块板的宽度、每台台车质量等主要台车参数,经监理工程师批准许可后方可组织进场。第二阶段(二衬台车验收):二衬台车进场后,由施工单位填写验收表,并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应在7个工作日内依据批复的二衬台车进场许可对施工单位进场的二衬台车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进行二衬台车的拼装调试,调试成功后,报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若验收发现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整改,待整改并验收合格后才能移入洞内进行二衬施工。衬砌台车有关要求见表9.3.3。衬砌台车推荐指标表9.3.3内容要求衬砌台车长度一般为10~12m;小于1200m半径隧道,二衬台车不大于9m模板外观尺寸满足设计要求两端的结构尺寸相对偏差不大于3mm模板厚度两车道不小于10mm,三车道不小于12mm每块模板宽度不小于1.5m,推荐为2m58

(1)台车模板就位前应仔细检查防水板、排水盲管、衬砌钢筋、预埋件等隐蔽工程并 故好记录;台车就位后应检查其中线、高程及断面尺寸等并做好记录。 (2)台车模板定位采用五点定位法,即:以衬砌圆心为原点建立平面坐标系,通过控 制顶模中心点、顶模与侧模的铰接点、侧模的底脚点来精确控制台车就位。曲线隧道应考 内外弧长差引起的左右侧搭接长度的变化,以使弧线圆顺,减少接缝错台。 (3)台车模板应与混凝土有适当的搭接(≥10cm,曲线地段指内侧),撑开就位后检 查台车各节点连接是否牢固,有无错动移位情况,模板是否翘曲或扭动,位置是否准确,保 正衬砌净空。为避免在浇筑边墙混凝土时台车上浮,还须在台车顶部加设木撑或千斤顶。 同时检查工作窗状况是否良好。 (4)衬砌台车必须由经培训过的台车司机专人操作,对控制面板、油路、顶缸等重点 部件要加强管理维修。 (5)风水电管路通过衬砌台车时,应按规范办理,并布置整齐;照明应满足混凝土捣 固等操作需要;管线台车施工区域内的临时改移,要加强洞内外的联系,班组间密切配合, 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教育,设专人巡查,严防触电及管路伤人事故。 (6)台车作业地段进行吊装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统一指挥,并设标志,禁止通行。

9.4.5安装挡头模板、止水带等

(1)台车端部的挡头模板应按衬砌断面制作以保证设计衬砌厚度,并可适当调整以 适应其不规则性,其单片宽度不宜小于300mm,厚度不小于30mm。 (2)挡头模板结构应能保证衬砌环接缝样接,以保证接头处质量,增强其止水功能。 (3)挡头板应定位准确、安装牢固,其与岩壁间隙应嵌堵紧密。 (4)挡头板顶部应留有观察小窗口,以观察封顶混凝土情况。 (5)止水带等安装见第8章防水与排水的相应内容

性能要水 (1)各种原材料及外加剂满足规范要求,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2)流动性好、落度衰减慢、初凝时间相对较长、终凝时间相对较短,以满足泵送混 凝土施工要求,减少裂纹出现。 (3)干缩性小,满足抗渗性要求。 (4)水化热低且水化热高峰值发生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之后,以承受由于水化热 产生的温度应力。 (5)混凝土有早强性能,特别是拱肩部位,以利于模板早拆,满足衬砌快速施工需要 2)配合比设计要求 (1)配合比根据原材料质量及设计混凝土所要求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指标、施工和 易性、凝固时间、运输灌注和环境温度条件通过试配确定推荐采用“双掺”技术。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2)混凝土落度一般控制在13~18cm,根据混凝土灌注部位不同,墙部混凝土 落度宜小,拱部混凝土落度宜大。在保证混凝土可泵性的情况下,宜尽量减小混凝土的 珊落度,并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避免混凝土泌水。 (3)配合比设计时应采取措施以使反弧部位混凝土减少气泡、麻面等质量通病的 发生。

1)二衬混凝土灌注前应重点检查以下儿点: (1)复查台车模板及中心高度是否符合要求,仓内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台车及挡头模安装定位是否牢靠; (3)衬砌钢筋、防水板、排水盲管、止水带等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模板接缝是否填塞紧密; (5)脱模剂是否涂刷均匀; (6)基仓清理是否干净,施工缝是否处理; (7)预理件、预留洞室等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8)输送泵接头是否密闭,机械运转是否正常; (9)输送管道布置是否合理,接头是否可靠。 2)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浇筑工艺,机械振捣密实。 (1)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 合比。 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时,水泥质量偏差不得超过±1%,集料质量偏差不得超过±2% 水及外加剂质量偏差不得超过±1%。 (2)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基底右渣、污物和基坑内积水排除干净,严禁向有积水的 基坑内倾倒混凝土十拌和物。 (3)泵送混凝土前应采用按设计配合比拌制的水泥浆或按骨料减半配制的混凝土润 滑管道。 (4)混凝土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确保在运送过程中不产生离析、撒落及混 入杂物。 (5)混凝土由下至上分层、左右交替、从两侧向拱顶对称灌注。每层灌注高度、次序 方向应根据搅拌能力、运输距离、灌注速度、洞内气温和振捣等因素确定。为防止灌注时 两侧侧压力偏差过大造成台车移位,两侧混凝土灌注面高差宜控制在50cm以内,同时应 合理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 (6)浇筑混凝土应尽可能直接人仓,混凝土输送管端部应设接软管,控制管口与浇筑 面的垂距,混凝土不得直冲防水板板面流至浇筑位置,垂距应控制在1.2m以内,以防混 凝土离析。 (7)施工过程中,输送泵应连续运转,泵送连续灌注,宜避免停歇造成“冷缝”。如因 故中断,其中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当超过充允许时间时,应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2)环接缝处理:采用弧度尺画线,切割机切缝,缝深约2cm,不整齐处进行局部修凿 或经砂轮机打磨后,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修饰,用钢镊刀抹平,使施工缝圆顺整齐。 (3)对于表面颜色不一致的采用砂纸反复擦拭数次。 (4)预留洞室周边还应先行清理干净,然后喷水湿润,采用高强度等级、与二衬颜色 相统一的砂浆,抹平压光。

9.4.11紧急停车带、车行横洞及人行横洞

1)紧急停车带 (1)紧急停车带的开挖与衬砌,及与洞身衬砌相连接的一段,应制订专门的施工方法 和程序。 (2)紧急停车带应布置在同一级别围岩地层中。开挖过程中,若发现不在同一级别 围岩时,应上报处理。 (3)紧急停车带衬砌两端与洞身衬砌以喇叭口形式连接,应圆顺平整。 2)车行、人行横洞 (1)应按图纸所示位置与正洞同时进行开挖与衬砌。 (2)交叉段衬砌结构构造,应制订专门的施工方法和程序。 (3)对车行横洞、人行横洞等特殊洞室,宜采用移动式模架和拼装模板施工。 边墙基础应与边墙一次浇筑完成,分次浇筑时应处理好接缝。 拱、墙模板拱架的间距,应根据衬砌地段的围岩情况、隧道宽度、衬砌厚度及模板长度 确定。 架设拱、墙支架和模板安装时,应位置准确,连接牢固,严防移位。围岩压力较大时 拱架、墙架应增设支撑或缩小间距。 移动式模架或拼装模板重复使用时,应注意检查,如有变形应及时修整。 在拱架外缘应采用径向支撑与围岩顶紧,以防混凝土浇筑时拱架变形、移位。 拱架、支架应于隧道中线垂直方向架设。拱架的螺栓、拉杆、斜撑等应安装齐全。拱 架(包括模板)高程应预留沉降量。施工中应随时测量、调整。 (4)交叉段衬砌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断。交叉段的钢筋应相互连接良好,绑扎 牢固使之成为整体。

(1)达到“六无”要求(无错台、无漏浆、无冷缝、无气泡、无色差、无渗漏)。 (2)结构轮廓线条直顺美观,无跑模、露筋现象,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 (3)施工缝平顺,节段接缝处错台小于10mm,表面无渗水印迹。 (4)混凝土表面密实,每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深 度不超过10mm。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10.1.1监控量测是新奥法设计理论核心,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复合式衬砌 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认真实施,施工、设计单 立,监理工程师必须紧密配合,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10.1.2隧道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 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制订施工全过程量测方案。编制内容 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反馈方法,以及组织机 构、管理体系等。量测计划应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适应。 监控量测工作应结合开挖、支护作业的进程,按要求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实际情 况及时调整补充,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和反馈。 10.1.3监控量测是施工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应贯穿施工的全过程。监控量 测应达到下列目的: (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应力量测,为修改设计提供依据。 10.1.4施工单位应具有实施监控量测的工作能力,对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隧 道、长大隧道,可委托有经验的专业化队伍实施监控量测。执行“第三方”监测的隧道不 能免除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所规定施工单位应承担的责任。监控量测负责人 必须由有5年以上类似工程经验、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承担。 10.1.5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选用。宜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 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 10.1.6监测、施工、设计等单位及监理工程师必须紧密配合,既为量测作业创造条件 又避免因抢工程进度而忽视量测工作。同时各方应共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 修正设计参数或施工方法

10监控量测10.1.7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等必测项目宜布置在统一断面,其量测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埋深、围岩级别、断面大小、开挖方法、支护形式等确定。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当围岩差、断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他量测。洞口段、浅埋段或地表有建(构)筑物时,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10.1.8围岩松弛范围量测:可采用弹性波法或位移法。10.1.9当围岩条件差、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破损变形较大时,应进行支护结构内的应力及接触应力量测。10.1.10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没有减小趋势时,应延长量测时间。10.1.11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并设置专用标识牌,标明测点的名称、部位、编号、理设日期等;要加强教育,提高所有进洞人员保护意识,对测点进行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遭到破坏;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性能良好;量测人员进洞应满足隧道洞内作业施工要求。10.1.12现场照明、通风等作业条件良好,满足正常量测作业需要。10.2工作程序施工量测监控量测工作程序见图10.2。措施(调整施工方法,加是否安全>(管理基准)强支护结构)I是10.3量测项目措施否是否经济(管理基准)(减少支护结构》I是是量测计划10.3.1必测项目改变量测计划是否改变在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隧道施工时丫香必须进行必测项目的量测,必测项目见现改变管理基准是管理基准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各测点应是否改变否在不受到爆破影响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图10.2监控量测工作程序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超过24h,并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选测项目测点埋设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能真实地反映围岩、支护的动态变化信息。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中,深度不应小于0.2m,不应焊接在钢支撑上,外露67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3)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断面的间距为:Ⅲ级及以上围岩不大于40m;V级围岩 不大于25m;V级围岩应小于20m。围岩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在各类围岩的起始地段增设 拱顶下沉测点1~2个,水平收敛1~2对。当发生较大涌水时,IV、V级围岩量测断面的 间距应缩小至5~10m。 (4)各测点应在避免爆破作业破坏测点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为 0.5~2m,并在下一次爆破循环前获得初始读数。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 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 (5)净空水平收敛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 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当 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 (6)拱顶下沉量测应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可采用精密水准 仪测定下沉量。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 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10.4.3地表下沉量测

地表下沉量量测断面间距及频率

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

地表下沉监测范围横向应延伸至隧道中线量测(1~2)(B/2+h+H)(B为隧道开挖 宽度,h为隧道开挖高度,H为隧道埋深),纵向应在掌子面前后(1~2)(h+H)。测点间 距宜为2~5m,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2)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和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的量测频率相同。 (3)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H为隧道理置深度,h为隧道开挖高 度)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4)地表下沉的量测尽量与洞内拱顶下沉量测、周边位移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 表有建(构)筑物时,应在建(构)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测点。 (5)地表下沉监测应在隧道开挖前开始,到二次衬砌全部施工完毕,且下沉基本停止 时为止。

10.5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10.5.1一般要求 (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应成立专门量测小组,负责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 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给施工部门和设计单位。测点理设宜在施工部门配合下, 由量测小组完成。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不得任意撤换和破坏。 (2)现场监控量测应按量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他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 断工作。 (3)每次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并绘制量测数据时态曲线和距开挖面 距离图:应绘制地表下沉值沿隧道纵向和横向变化量和变化速率曲线。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4)应根据量测数据处理结果,及时提出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和工艺;围岩变形和速 整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建议变更设计。 (5)围岩稳定性、二次支护时间应根据所测得位移量或回归分析所得最终位移量,位 多速度及其变化趋势,隧道理深,开挖断面大小,围岩等级,支护所受压力、应力、应变等进 行综合分析判定。 (6)要定期编制监控量测周报、月报,监测数据异常时要第一时间报告

10.5.2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

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位移一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可能出现的 立移最大值和变化速度,掌握位移变化的规律。 (2)当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 切监视围岩动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10.5.3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

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下列指标判定: (1)实测位移值不应大于隧道的极限位移,并按表10.5.3位移管理等级施工。一般 况下,宜将隧道设计的预留变形量作为极限位移,而设计变形量应根据检测结果不断 修正。 (2)根据位移速率判断:速率大于1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 护;速率变化在0.2~1.0mm/d时,应加强观测,做好加固的准备;速率小于0.2mm/d时 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在高地应力、岩溶地层和挤压地层等不良地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 定判断标准

(3)根据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判断: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率变化保持不变时,围岩尚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变化上升 时,围岩处于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采取应急措施。 (4)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8时,围岩 不稳定,应加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小于0.8 时围岩处王稳定状态

竣工文件中应包括下列量测资料: (1)现场监控量测计划; (2)实际测点布置图; (3)围岩和支护的位移一时间曲线图、空间关系曲线图,以及量测记录汇总表; (4)量测变更设计和改变施工方法地段的信息反馈记录; (5)现场监控量测说明

竣工文件中应包括下列量测资料: (1)现场监控量测计划; (2)实际测点布置图; (3)围岩和支护的位移一时间曲线图、空间关系曲线图,以及量测记录汇总表; 4)量测变更设计和改变施工方法地段的信息反馈记录; (5)现场监控量测说明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11.1设备洞、横通道及预留洞室

11.1.1消防洞、设备洞、车行或人行横通道及其他各类洞室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当 原定位置地质条件不良时,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设计及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1.1.2隧道边墙内的各类洞室以及消防洞、设备洞和横通道等与正洞连接地段的开 挖,宜在正洞掘进至其位置时,将该处一次开挖成形 11.1.3名 各类洞室及横通道与正洞连接地段,支护应按设计予以加强。 11.1.4名 各类洞室及横通道初期支护宜采用锚喷支护,必要时增设钢架支撑。支护应 紧跟开挖。 11.1.5设备洞、横通道及其他各类洞室的永久性防排水工程,应与正洞同时完成。各 类洞室及横通道与正洞连接的折角处,防水层应根据铺设面的形状平顺铺设,不得出现空 白。洞室不得设在各种衬砌结构变化处及施工缝、变形缝处。 11.1.6设备洞、横通道、预留洞室等二次衬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洞、横通道与正洞连接处的钢筋应互相连接可靠,绑扎牢固。该处的衬砌应 与正洞一次同时完成。 (2)复查防排水工程的质量,防排水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二次衬砌施工。 (3)衬砌中各类预埋管件,预留孔、槽及边墙内的各类洞室应按设计位置定位;宜尽早 客实各种附属设施之间以及他们与排水系统之间有无冲突,如有冲突,应会同有关方面尽 早解决。模板架设时应将经过防腐与防锈处理后的预理管件绑扎牢固,留出各类孔、槽及 边墙内的各类洞室位置。灌注混凝土时应确保各类预埋管件,预留孔槽不产生位移

[11.2水沟、电缆沟

水沟、电缆沟开挖应与边墙基础开挖同时进行,不得在边墙浇筑后再爆破开挖。

11.2.1水沟、电缆沟开挖应与边墙基础开挖同时进行,不得在边墙浇筑后再爆破于

11.2.3水沟可采用预制或现浇,采用预制边沟安装时应保证边沟接头紧密、不渗漏, 与相邻路面接缝平整。 11.2.4水沟应与衬砌排水、路面排水的管路连通,保持顺畅。 11.2.5电缆沟盖板应集中预制,提高附属工程施工质量。盖板铺设应平稳,盖板两端 沟壁的缝隙应用砂浆填平,不得晃动或吊空;盖板规格应统一,可以互换。 11.2.6如在施作矮边墙时未一次成型电缆沟侧墙,施工电缆沟侧墙前应凿毛,并配置 接钢筋和水平钢筋。

11.2.7电缆沟靠路面一侧应滞后路面施工,以免影响路面机械摊铺

11.3.1蓄水池混凝土的浇筑应做 在地基坚固处 11.3.2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应进行注水试验

11.4.1通风机的机座与基础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对于通风机底盘与机座相连的地服 累栓应按设计要求的风机底盘螺栓孔布置预留灌注孔眼。螺栓埋设时,灌浆应密实。螺 全应与机座面垂直。

11.4.4预埋钢管管口应打磨平整,管内穿5号铁丝,并在二衬混凝土浇筑后进行检 查、试通。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12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12.1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1)穿越高地应力区、岩溶发育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工程地质或水 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黄土地区、水下或海底隧道工程; (2)浅埋、偏压、大跨度、变化断面等结构受力复杂的隧道工程; (3)长度3000m及以上的隧道工程,V、V级围岩连续长度超过50m或合计长度占隧 直全长的30%及以上的隧道工程; (4)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工程; 5)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隧道工程; (6)隧道改扩建工程; (7)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隧道工程。

(1)总体风险评估。隧道工程开工前,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 沟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 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 (2)专项风险评估。当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有血级(高度风险)及以上 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 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 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12.1.4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 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等方面。

12.1.5评估方法、评估步骤可参照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 估指南(试行)》。

12.1.5评估方法、评估步骤可参照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 估指南(试行)》。

12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12.1.6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 工方案,制订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对项目施工过程实施预警预控。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 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的风险控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 审批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或复评估。 (2)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风险源的监测及验收、日常巡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并 且织实施。 (3)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与交底;施工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 (4)适时组织对典型重大风险源的应急救援演练。 (5)当专项风险等级为V级(极高风险)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 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未采取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 12.1.7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 急预案时,应同时审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无风险评估报告,不得签发开工令。 工程开工后,监理工程师应督查施工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予以记 录。对施工中存在的重大隐患应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应及时向 建设单位及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2.1.8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应向建设单位报备。建设单位应对极高风 验(V级)的施工作业,组织专家或安全评估机构进行论证或复评估,提出降低风险的措 施建议;当风险无法降低时,应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并向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备案。 12.1.9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履行施工安全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将施工安全风险 平估实施情况纳入检查范围。对极高风险(IV级)的施工作业应切实加强重点督查。 12.1.10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当工程设计方案、施工 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队伍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12.1.11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费用在项目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12.1.1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原则上由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当被评估项 目含多个合同段时,总体风险评估应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专项风险评估工作仍由合同施 工单位具体实施。当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或能力不足时,可委托行业内安全评估机构承

12.1.6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 工方案,制订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对项目施工过程实施预警预控。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 (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的风险控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 审批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或复评估。 (2)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风险源的监测及验收、日常巡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并 组织实施。 (3)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与交底;施工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 (4)适时组织对典型重大风险源的应急救援演练。 (5)当专项风险等级为V级(极高风险)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 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未采取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

2.1.8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应向建设单位报备。建设单位应对极 IV级)的施工作业,组织专家或安全评估机构进行论证或复评估,提出降低风险 建议;当风险无法降低时,应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并向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 门备案。

12.1.1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原则上由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当被评 含多个合同段时,总体风险评估应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专项风险评估工作仍由合 单位具体实施。当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或能力不足时,可委托行业内安全评估机 相关风险评估工作。评估工作负责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工程管理经验T/CAS587-2022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安全文明施工规范.pdf,并有参 工程施工的经历

12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卸管头的扳手和应急照明工具。12.2.5施工单位应制订专门的应急救援预案,备好应急抢险物资,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要求每个合同段设置1处抢险物资储备点。12.2.6应在隧道所有作业台架上安装防护彩灯或反光标识,确保车辆通行安全;在台架底部配置消防器材,便于应急火灾事故,见图12.2.6。ROAA图12.2.6台车防护彩灯及反光标识示例图12.2.7爆破作业及火工物品的管理,必须遵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对有瓦斯溢出的隧道,应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并根据隧道的地质情况、瓦斯溢出程度和设备条件,制订适宜的施工方案。12.2.8运输车辆不得人料混装,洞内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驶。洞内倒车与转向,必须开灯、鸣笛;洞口、平交道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宜安排人员指挥交通。12.2.9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12.2.10隧道内施工设备应靠边停放,远离爆破点;停放点应选择围岩稳定、支护结构已完成、无渗漏水的位置。12.3文明施工12.3.1施工照明(1)成洞段不超过15m设一个固定灯,电线敷设应整齐划一;近掌子面40m内若无敷79

12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③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以下; ④甲烷(CH4)(瓦斯)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否则必须按煤炭工业部门现行的《煤 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办理; ?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5mg/m; ③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10mg/m; ?氨的浓度不得超过30mg/m。 (4)隧道内气温不得高于28℃。 (5)隧道内噪声不得大于90dB。 3通风方式的选择与布设应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方法、设备条件、开挖面积以及污染 物的含量与种类等情况确定。当主风流的风量不能满足隧道掘进要求时,应设置局部通 风系统,并应尽量利用辅助坑道。 4)隧道掘进150m以上,隧道施工必须实施管道通风。宜采用大功率风机、大直径风 简压人式通风,长隧道应考虑混合通风方式。单头掘进超过1200m时,应进行专项施工 通风设计,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通风应能满足洞内各项作业所需最大风量,每人应供应 新鲜空气3m/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供风量不宜小于4.5m/(min·kW)。全断面 开挖时风速不应小于0.15m/s,导洞内不应小于0.25m/s,但均不应大于6m/s。 5)通风机具安装及维护 (1)隧道通风机及通风管应设置专人定期维护、修理,如有破损,必须及时修补 或更换。 (2)送风式的进风管口应设在洞外,宜距洞口30m以外。 (3)通风管靠近开挖面的距离应根据开挖面大小确定,送风式通风管的送风口距开 挖面不宜大于15m,排风式风管吸风口距开挖面不宜大于5m。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

出版社甘肃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18 第十册 措施项目,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F60一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TF60一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