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S/T 241-2020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pdf6.4.2.2采用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扫测或三维扫描声呐扫测时,应根据待检项目特性 及所处部位的重要性综合考虑测区数量,关键部位或易产生缺陷的部位应加密布置测区。 .4.3水下散抛物的平整度检测平面精度不应低于0.3m,高程精度在水深小于或等于 0m时,不应低于0.4m;水深大于20m时,不应低于0.02倍水深, .4.4水下散抛物的平整度检测宜在抛投作业完成后一个月内进行。 .4.5水下散抛物的平整度检测成果应包括检测点布置图、检测成果分析等,并应符合 第4章的有关规定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 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7水下建筑物检测与监测
7.1.1水下建筑物检测与监测应包括建筑物的轴线位置、总体尺度及变形等内容 7.1.2水下建筑物检测与监测作业资料收集应符合第6.1.2条的规定。
7.1.1水下建筑物检测与监测应包括建筑物的轴线位置、总体尺度及变形
7.2水下建筑物的轴线位置
7.2.1流速不大于3m/s时,水下建筑物的轴线位置检测宜采用单波束测深法,测图比 列尺不得小于1:500 7.2.2水下建筑物的轴线位置检测应沿设计轴线方向平均布置测线: 7.2.3水下建筑物的轴线位置检测精度不应低于0.3m; 7.2.4水下建筑物的轴线位置检测成果应包括检测区域布置图、检测成果分析等,并应 符合第4章的有关规定
7.2.1流速不于3m/s时,水下建筑物的轴线位置检测宜采用单波束测深法,测图比
7.3水下建筑物的总体尺度
7.3.1水下建筑物的总体尺度检测与监测方法应根据水深、流速等要
水下建筑物的总体尺度检测与监测方法应根据水深、流速等要素选择,宜按 1的规定选用
表7.3.1的规定选用
表7.3.1水下建筑物总体尺度检测方法
主:0采用多波束测深时应符合第6.3.1条规定:
7.3.2水下建筑物的总体尺度检测与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7.3.2.1工况条件允许下,采用多波束测深和单波束测深时应对水下建筑物区域进行 全扫测, 7.3.2.2采用三维扫描声呐扫测进行监测作业时,应在每一次抛投单元完成后进行 次扫测, 7.3.3建筑物总体尺度检测平面精度不应低于0.2m,高程精度在水深不大于20m时,
等,并应符合第4章的有关规定。
7水下建筑物检测与监测
7.4水下建筑物的变形
4.1水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方法应根据水深、流速等要素选择,宜按表7.4.1的规 先用
表7.4.1水下建筑物变形检测方法
注:采用单波束测深或多波束
测图比例不应小于1:500.
7.4.2水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点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建筑物结构特点等,设置在不同 结构分界处、不同基础交接或地基条件变化处等,重点区域应加密监测点 7.4.3水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平面精度不应低于0.2m,高程精度在水深不大于20ml 时,不应低于0.4m;水深大于20m时,不应低于0.02倍水深 7.4.4水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维护需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4.4.1汛期监测每年不应少于一次: 7.4.4.2凌期监测每年应在开、封江流凌期各安排一次: 7.4.4.3风暴潮、台风过后应及时组织整治建筑物的观测: 7.4.5水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成果应包括检测点布置图、检测成果分析等,并应符合第 4章的有关规定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2
8.1.1清礁与疏浚水下检测内容应包括边坡和底部高程:
8.1.1清礁与疏浚水下检测内容应包括边坡和底部高程: 8.1.2清礁与疏浚检测作业前资料收集应符合第6.1.2条的规定
表8.2.1清礁检测方法
主:扫床作业中发现浅点,应现场通过测量仪器直接定点,并采用单波束测深确定平面位置和高程; ②硬式扫床时扫测船舶航速应控制在2K以内; 施工过程中可采用单波束测深,完工后可采用多波束测深或硬式扫床
8.2.2清礁检测点的设置应根据测图比例确定点距,
8.2.2清礁检测点的设置应根据测图比例确定点距: 8.2.3清礁检测方法的平面定位精度不应低于0.2m,高程精度在水深不大于20m时 不应低于0.4m水深大于20m时,不应低于0.02倍水深 8.2.4清礁检测成果应包括检测区域布置图、检测成果分析等,并应符合第4章的有关 规定
8.3.1疏浚检测方法应根据水深流速等要素选择宜按表8.3.1的规定选
疏浚检测方法应根据水深、流速等要素选择宜按表8.3.1的规定选用
表8.3.1疏浚检测方法
注:三维扫描声呐扫测进行蔬浚作业 检视时宜采用载体服推安装方式 ②多波束测深可辅助侧扫声呐扫测判断疏浚底质性质: 边坡坡度宜采用多波束测深或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注:三维扫描方 2多波束测深可辅助侧扫声呐扫测判断疏浚底质性质: 边坡坡度宜采用多波束测深或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8.3.2疏浚检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
8清礁与疏浚水下检测
8.3.2疏凌检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3.2.1工况条件充许下,采用多波束测深或单波束测深时应进行全范围扫测. 8.3.2.2蔬浚检测时宜在每开挖完成一单元区域后进行, 8.3.3蔬浚检测的水平定位精度不应低于0.3m,高程精度在水深不大于20m时,不应 低于0.4m;水深大于20m时,不应低于0.02倍水深 8.3.4疏浚检测成果应包括检测区域布置图、检测成果分析等,并应符合第4章的有关 规定
8.3.2疏凌检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3.2.1工况条件充许下,采用多波束测深或单波束测深时应进行全范围扫测. 8.3.2.2蔬浚检测时宜在每开挖完成一单元区域后进行, 8.3.3蔬浚检测的水平定位精度不应低于0.3m,高程精度在水深不大于20m时,不应 低于0.4m;水深大于20m时,不应低于0.02倍水深 8.3.4疏浚检测成果应包括检测区域布置图、检测成果分析等,并应符合第4章的有关 规定
附录A水下检测作业记录表格样式
表A.0.1图像声呐扫测作业记录表
表A.0.2多波束测深作业记录表
表A.0.3侧扫声呐扫测作业记录表检测任务:日期:天气:流速:检测船舶:仪器型号及编号:测线号时间平均航速拖鱼距离江底距离声呐量程工作频率保存路径数据质量检测员:技术负责人:第页共页
表A.0.4探摸摄像检测作业记录表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2
附录B水位观测记录表格样式
B.0.1 水位观测记录表
附录C水下检测(监测)报告封面及靡页样式附录C水下检测(监测)报告封面及页样式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监测)报告检测(监测)报告编号:检测单位名称(盖章)编写日期图C. 0. 131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241—2020)项目名称委托单位委托日期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地点检测内容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检测结论备注批准:审核:检测人员:日期:日期:日期:图C.0.1水下检测(监测)报告靡页样式32
附录D 本规程用词说明
附录 D 本规程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 “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 用“不宜; (4)表示允许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2
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 2.《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JT/T790) 3.《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规范》(JTS224)
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 2.《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JT/T790) 3.《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规范》(JTS224)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长江航道局 参编单位: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武汉大学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西省航务勘察设计院 黑龙江省航务勘察设计院 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高凯春(长江航道局) 刘怀汉汶(长江航道局) 何传金(长江航道局) 张红(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邓勇(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王彬(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王爱学(武汉大学) 冯延山(黑龙江省航务勘察设计院) 李国强(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 李海(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李荣彬(长江航道局) 余新明(长江航道局) 吴彬(江西省航务勘察设计院) 周生利(长江航道局) 林七贞(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胡义龙(长江航道局) 赵建虎(武汉大学) 黄颖(长江航道局)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 2
黄伟(长江航道局) 解林博(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主要审查人:优伯强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万大斌、吴晓明、余彬、周丰年、郑锋勇、骆少泽、徐元、黄君哲 程新生 总校人员:刘国辉、李荣庆、檀会春、吴敦龙、董 方、高凯春徐秀梅、李荣彬、 王爱学、李海、王彬、查文富、张莹刘畅 管理组人员:刘怀汉(长江航道局) 何传金(长江航道局) 张红(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王彬(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王爱学(武汉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
ITS/T2412020
条文说明目次1 总则(41)3基本规定(42)3.3检测与监测成果(42)4水下检测与监测的主要方法(43)4. 1一般规定(43)4.2单波束测深(44)4.4三维扫描声呐扫测(44)4.5超短基线检测(44)4.6侧扫声呐扫测(45)4.7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扫测(45)4.8探摸摄像检测(46)5水下软体排护底检测与监测(47)5.1一般规定(47)5.2排体搭接宽度(47)5.3排体铺设范围(48)6水下散抛物检测与监测(49)6.2水下散抛物的位置、范围(49)6.3水下散抛物的厚度(49)6.4水下散抛物的平整度(49)7水下建筑物检测与监测(50)7. 1一般规定(50)7.27水下建筑物的轴线位置(50)7.3水下建筑物的总体尺度(50)7.4水下建筑物的变形(50)8清礁与疏浚水下检测(51)8.2清礁工程(51)8.3疏浚工程(51)39
1.0.2本条规定中位于水下的定义是指在水下检测与监测实施期间处于水面以下, 1.0.3本条规定中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主要包括《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海洋调 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GB/T12763.10)、《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31)、《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 《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规范》(JTS224)、《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JT/T790)和《水 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S235)
.0.2本条规定中位于水下的定义是指在水下检测与监测实施期间处于水面以下: .0.3本条规定中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主要包括《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海洋调 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GB/T12763.10)、《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 3I)、《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 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规范》(JITS224)、《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JT/T790)和《水 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S235)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 2
3.3.2本条规定“检测原始资料应包括检测原始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并附工作记录, 是为再现检测全过程,确保检测作业的可追溯性, 3.3.4检测(监测)报告是检测的最终成果,是整个检测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为保证检
测(监测)结果的质量,因此本条对检测(监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作了规定:
4水下检测与监测的主要方法
4.1.1声学遥测技术主要包括单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三维扫描声呐测点云坐标、超短 基线声呐测点坐标、侧扫声呐测图、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测图等技术;光学技术主要指水 下电视摄像技术;人工方法指水下探摸检测技术;机械技术主要指软硬式扫床具触碰探 测;坐标推算技术是通过浮标或作业面翻板位置,结合水下对象的形状、尺寸经验信息,推 算对象的实时轨迹和着床状态。
(1)测深法是通过单波束测深或多波束测深,获取一系列测深剖面图或者高密度水 深点重构的床表三维形状图,以此表征床表目标位置、高程、形状、结构、走向、坡度、方量、 范围等属性信息; (2)三维点云法是通过三维扫描声呐设备在单站或多站上获取目标外部或内部表面 的高密度离散三维坐标,以此呈现目标空间三维结构,进而用于目标位置、形状、距离、状 态、结构等属性的检测; (3)超短基线局部点法用于预制目标水下投放后的检测,检测之前在目标边缘、拐点 等表征其形状的关键位置安装具备回收、重复使用功能的水下应答装置; (4)浮标法是一种坐标推估方法,浮标通过缆绳与水下目标相连,翻板边缘为目标入 水前可以直接测量坐标的最后位置,基于浮标和翻板坐标通常用来推估投放目标在水下 的概略位置; (5)侧扫声呐扫测法是通过侧扫图像粗略估计目标位置的一种方法,常规侧扫声呐 爆布图像不具备直观的坐标信息,用于水下目标检测的侧扫声呐图像应是经过辐射、几何 畸变改正、地理编码处理后具有绝对坐标参考的二维图像: (6)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扫测法是通过二维扫描图像估计目标位置的一种方法,其 原理与侧扫声呐相似,但扫描方式由传统走航式设计成旋转扫描模型,前者采用静态扫描 作业时,不受运动环境的影响,成图直观且畸变小; (7)探摸、摄像检测是水下摄像光学设备和人工探摸或水下潜器结合探测目标的 种方法,通过近距离获取近场目标的光学图像,从观感上定性判断水下目标结构和状态 适用于流小、水清水域,属性或结构复杂的水下目标的检测与监测,在其他手段检测结果 不理想时,采用人工探摸方法对浅水目标进行直接观察和定性判断,人工探摸方法易受水 流、水体浊度、主观经验等因素影响; (8)扫床检测法通过扫床杆或扫床缆和水下自标发生直接接触,以估计目标水下位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 2
置,常用于简单工况下浅点自标的发现或概略位置确定。
4.2.3.3单波束测深时若不考虑姿态因素影响,卫星定位接收机安装在换能器支架正 方,以此可减小姿态、航向运动因素造成的水深点位置偏差 4.2.4.1单波束测线布设原则按已有规范执行,但航道整治工程具有特殊性,测线布 设除考虑水下目标轴线走向外,还要考愿水流、航行安全、对施工作业的影响等方面因素,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有利于呈现水下目标的形状、结构;检查线与主测线相交,根据交点 则深不符量级以评价作业区测量精度,根据实践经验,因此规定检查线一般不少于主测线 的5%
.2.5姿态改正是精密单波束水深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姿态变化会引起单波束波束方 向指向性发生改变,也会造成卫星接收机和换能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因此作出本 条规定
4.4三维扫描声呐扫测
.4.1本规程所列三维拍描声呐为一种空间点云座标测量装置,换能器测量原理采用准 充束控模式或光栅阵列模式,并通过俯仰角调整和云台旋转实现对三维空间的扫描,单站 则量结果具有较准确的相对位置关系
扫描模式有利于快速、完整地成像检测目标的三维结构
.5.1超短基线系统为船基换能器和水下应答器共同组成的水下定位系统,用于航道整 冶工程预制结构的水下检测,
4.5.1超短基线系统为船基换能器和水下应答器共同组成的水下定位系统,用于航道整
4.5.3.4超短基线换能器的安装偏差在一般测量中采用动态校准方法即在浅
水域布设应答器并测定其绝对坐标和测深;然后以应答器为中心、水深为半径设计3组~ 4组往返测线,各测线方位角在圆周内均匀分布;沿各测线行驶过程中不断测量水下应答 器的坐标,并且只保留各测线在半径圆内的测量结果;基于各测线定位、姿态及应答器坐 标序列,结合应答器已知绝对坐标,基于最小二乘法求解换能器安装偏差;由于各测线在 圆周内测量结果对称分布,可以较好地消除声线弯曲因素对定位和校准的影响,
条文说明4.5.3.5超短基线使用校准杆校准时,采用具有一定长度的校准杆接触水下位置未知自标根据校准杆顶端瑞的卫星定位接收机及校准杆人水深度,来括算水下自标的精确位置:采用3组~4组位置已知的水下自标,能构建超短基线系统的安装偏差和测量误差模型,4.6侧扫声呐扫测4.6.2.2侧扫声呐系统随机软件多具有增益、量距等简单功能,基于侧扫声呐图像进行绝对位置、范围检测时需借助后处理软件对瀑布图像进行镶嵌、拼接等处理:4.6.3为了减小船体姿态变化对声波发射和接收的影响,侧扫声呐的换能器多采用拖叟式安装:4.7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扫测4.7.1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其换能器声波发射、接收原理与侧扫声呐类似,通过以机械旋转的云台装置,将侧扫声呐的走航扫描模式转换为静态扫描模式4.7.3当检测平台稳定性较差时,配备姿态传感器设备;当需将各站成果投影至绝对坐标系下时,则配备罗经、定位仪、姿态传感器等设备:4.7.6.1根据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成图机理,其可识别的理论尺寸在近场随距离增加而急剧减小至某一理论极限值:而随看着距离继续增加,受步进角度的影响,可识别的理论尺寸又会逐渐缓慢变大;上述特点决定了分辨率快速变化的近场区域存在较大的形状畸变,而距离较远的远场,又会产生分辨率不足现象,参考图4.1,因此,采用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检测目标的水平距离应处于近场成像分辨率变化的缓慢区域:0.40.35·垂直径间分辨率0.3径向分辨率综合分辨率0.25μs极限分辨率—0.250.2扫描速度:0.225%s脉冲宽度:25μs0.1 声速:1500m/s0.05探头刷底高度:20m0.0187510203040506070水平距离(m)图4.1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理论分辨率曲线4.7.6.5静态作业模式下,换能器中心位置及轴系方向是单站测量的成果的坐标基准,实际工况条件下,载体平台可能发生运动,水流冲击可能造成换能器支架快速抖动,平台低速运动会造成目标形状畸变,支架快速抖动会影响声波的发射和接收,进而造成图像45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 2
模糊,因此规定现场检测不符合要求时,停止作业: 4.7.7.1斜距成图模式造成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图像近场目标存在较大的形状畸变, 通过斜距改正处理可以削弱大部分畸变的影响,换能器至床表的高度是斜距改正的重要 参数,默认情况下,底部第一个强回波来至换能器正下方附近,在这个强回波返回之前,换 能器仅能接收到水体中微弱噪声,表现为二维扫描声呐图像中内环的弱回波区域,根据该 弱回波区域的半径,能粗略估计换能器距底高度
4.8.1探摸摄像是人工探摸和水下摄像方法的组合,通过人工探摸实现对水下目标的直 观定性检测,同时辅助水下摄像采集图像信息,以作为检测结论的佐证: 4.8.4视频保存通用视频文件格式包括RMVB、AVI、MPEG等
5水下软体排护底检测与监测
5.1.1排体形态检测是在铺排后检查排体撕排、缩排、卷排、堆叠等形态的过程:
5.2.1铺排轨迹法是通过使用定位系统实时监测铺排船位置,获取铺排船轨迹以判定监 测目标的技术性能或状态的过程(活动),铺排轨迹法主要采用设备采集数据,不受水下 环境影响,适用于铺排作业的所有工况: 超短基线的声基阵由安装在一个收发器中的所有声单元(≥3)组成,声单元之间的 相互位置精确测定,组成声基阵坐标系,声基阵坐标系与船的坐标系之间的关系要在安装 时精确测定,包括位置和姿态(声基阵的安装偏差角度:横摇、纵摇和水平旋转):换能器 与目标的距离通过测定声波传播的时间,再用声速面修正波束线确定距离:因该设备 主要是信标在排体边缘布放,因此作业流速不受限制,与铺排作业的流速一致,作业水深 由检测对象精度要求和超短基线常规设备精度核算: 二维机械式扫描声呐扫测、三维扫描声呐扫测作业水深及流速主要是根据目前航道 整治工程实际统计资料中得到, 探摸摄像检测中水下作业的情况比较复杂,检测作业受流速、水深、水的浑浊程度等 因素影响较大,所以要求也比较高,一般江水流速过大,潜水员下潜作业时无法准确定 位.故对流速一般限制在1.2m/s,作业水域水深过深,对潜水员的安全保障系数小,而且 随着水深的增加,作用在潜水员身上的水压也相应增大,故潜水深度应控制在45m以内: 江水的浑浊程度直接影响到了水下电视摄像的拍摄距离,而且水越深,水下光线越不充 足,但水下电视至少需要拍摄到0.15m以内的目标, 侧扫声呐扫测与多波束测深法作业水深及流速主要依据设备专题研究得到, 表5.2.1注2中D型系混凝土块软体排由排垫和小型混凝土压载块组成,压载体之 间缝隙较大,主要用于施工水位以下部位的河床防护, 5.2.2.1根据航道整治工程项目统计资料实时监测目前至少每20m监测一次, 5.2.2.2根据航道整治工程招标文件中技术要求统计得到探摸摄像检验数量。 5.2.3排体搭接宽度检测与监测精度主要根据相关技术手段中精度最低的方法,水下探 掉摄像法最高精度为0.5m
摄像法最高精度为0.5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 2
6水下散抛物检测与监测
水下散抛物的位置、实
6.2水下散抛物的位置、范围
6.2.1采用超短基线检测时,需要潜水员或者水下机器人作为搭载平台才能采集定位 数据, 6.2.3水下散抛物的位置、范围检测与监测精度是依据近年来项目实践经验总结和本规 程专题研究成果得出 6.2.4水下散抛物抛投后在含沙量较大的流域会逐步被淤沙淤积.因此提出本条要求
6.3.3水下散抛物的厚度检测精度是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第8.4.6条确 定的,
《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定额和费用计算规定》介绍(电力工程造价和定额管理总站2019年12月)6.4水下散抛物的平整度
.4.3水下散抛物的平整度检测与监测精度是依据近年来项目实践经验总结和本规和 专题研究成果得出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TS/T 2
7水下建筑物检测与监测
7.1.1水下建筑物总体尺度主要指水下建筑物的位置、范围、完整性、平整性等, 7.2水下建筑物的轴线位置 7.2.3本条参照《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规范》(JTS224)第7.2.1条规定确定 7.3水下建筑物的总体尺度 7.3.2本条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第8.4.6条及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 确定
7.3.2本条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第8.4.6条及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 确定
7.4水下建筑物的变形
7.4.1水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对象是堤岸、堤坝、护底(护滩)的完整性 7.4.2本条参照《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程》(.JTS235)第6.3.2条及近年 来的实践经验总结进行编写: 7.4.3本条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第8.4.6条确定
8.2.1硬式扫床时扫测船舶速度过快会造成扫床设备发生严重破坏数据中心白皮书(2018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2018年10月),故提出本要求, 8.2.3本条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第8.4.6条确定: 8.3疏浚工程 8.3.3本条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第8.4.6条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