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pdf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9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329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pdf

徐艳袁万城袁建兵贾乐盈郭卓明都锡龄曹景彭天波程为和管仲国前言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韩振勇沈永林刘四田刘健新孙虎平李龙安李承根陈文艳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周静秦权唐光武谢旭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1998]59号)鲍卫刚魏立新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要求;4.场地、地基与基础;5.地震作用;6.抗震分析;7.抗震验算;8.抗震构造细节设计;9.桥梁减隔震设计;10.斜拉桥、悬索桥和大跨度拱桥;11.抗震措施。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同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同济大学(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邮编:200092)。本规范主编单位:同济大学本规范参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范立础李建中(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马王志强包琦玮叶爱君刘旭措闫兴非张恺张宏远杨澄宇沈中治周良胡世德5

6. 4时程分析法336. 5规则桥梁抗震分析346. 6能力保护构件计算38目6. 7桥台407抗震验算·42总则·7. 1般规定422术语和符号7. 2E1地震作用下抗震验算422.1术语7. 3E2地震作用下抗震验算432.2主要符号7. 4能力保护构件验算47基本要求抗震构造细节设计503.1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8. 1墩柱结构构造503. 2地震影响8.2节点构造513. 3抗震设计方法分类桥梁减隔震设计553. 4桥梁抗震体系109. 1般规定553.5抗震概念设计·129. 2减隔震装置·55场地、地基与基础·149. 3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564. 1场地149. 4减隔震桥梁抗震验算594. 2液化土1710斜拉桥、悬索桥和大跨度拱桥604. 3地基的承载力2210. 1一般规定604. 4桩基2210. 2建模与分析原则60地震作用2410. 3性能要求与抗震验算615. 1一般规定2411抗震措施625.2设计加速度反应谱2411. 1般规定625. 3设计地震动时程2611. 26度区625. 4地震主动土压力和动水压力2611. 37度区645.5作用效应组合2811. 48度区646抗震分析..2911. 59度区656. 1一般规定29附录A开裂钢筋混凝土截面的等效刚度取值676. 2建模原则31附录B圆形和矩形截面届服曲率和极限6. 3反应谱法33曲率计算6867

1总则1.0.1为使城市桥梁经抗震设防后,减轻结构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地震基本烈度6、7、8和9度地区的城市梁式桥和跨度不超过150m的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和大跨度拱桥可按本规范给出的抗震设计原则进行设计。1.0.3桥址处地震基本烈度数值可由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表1.0.3确定。表1.0.3地震基本烈度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对应关系地震基本烈度6度7度8度9度地震动峰0. 100. 200. 05g0. 40g值加速度(0, 15) g(0. 30) g注:g为重力加速度。1.0.4城市桥梁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1.1地震动参数区划seismicgroundmotionparameterzon ing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 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SHT3546-2011+石油化工夹套管施工及验收规范2.1.2抗震设防标准

作用在结构上的地震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 作用。 2.1.4El地震作用earthquakeactionEl 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一级设防水准。 2.1.5E2地震作用earthquakeactionE2 工程场地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二级设防水准。 2.1.6地震作用效应seismiceffect 由地震作用引起的桥梁结构内力与变形等作用效应的总称。 2.1.7地震动参数seismicgroundmotionparameter 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特征周期、地震动持续 时间和拟合的人工地震时程。

2.1.8地震安全性评价seismicsafetyassessmen

Elu纵筋的折减极限应变;7k轴压比。2. 2. 6其他参数3基本要求g重力加速度;Ni土层实际标准贯人锤击数;3.1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N.r土层液化判别标准贯人锤击数临界值;T结构自振周期;3.1.1城市桥梁应根据结构形式、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位置的重T.特征周期;要性以及承担的交通量,按表3.1.1分为甲、乙、丙和丁四类结构阻尼比。表3.1.1城市桥梁抗震设防分类桥梁抗震设防分类桥梁类型甲悬索桥、斜拉桥以及大跨度拱桥除甲类桥梁以外的交通网络中枢纽位置的桥梁和城市快速路上的乙桥梁丙城市主干路和轨道交通桥梁丁除甲、乙和丙三类桥梁以外的其他桥梁3.1.2本规范采用两级抗震设防,在E1和E2地震作用下,各类城市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表3.1.2的规定。表3.1.2城市桥梁抗震设防标准桥梁抗E1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震设防震后使分类用要求损伤状态震后使用要求损伤状态结构总体反应不需修复或经甲立即使用在弹性范围,基简单修复可继续可发生局部轻微本无损伤使用损伤结构总体反应经抢修可恢复Z立即使用在弹性范围,基使用,永久性修复后恢复正常运有限损伤本无损伤营功能

续表3.1.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乘以表3.2.2中的E1和E2地震调整系数桥梁抗E1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C,得到。震设防震后使分类损伤状态震后使用要求损伤状态表3.2.2各类桥梁E1和E2地震调整系数C用要求结构总体反应经临时加固,E1地震作用E2地需作用在弹性范围,基可供紧急教援车不产生严重的结抗震设丙立即使用本无损伤辆使用构损伤防分类6度7 度8 度9 度6度7度8度9 度结构总体反应2. 22. 0乙类0. 610. 610. 610. 611. 55丁立即使用在弹性范围,基不致倒塌(2.05)(1.7)本无损伤2.22. 0丙类0. 460. 460. 460. 46(1. 7)1. 553.1.3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城市桥梁,必须进行(2. 05)抗震设计。丁类0. 350. 350. 350. 353.1.4各类城市桥梁的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桥梁抗震措施,当地震基本烈度为6~8度时,应符注:括号内数值为相应于表1.0.3中括号内数值的地震调整系数。合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更高的要求。3.3抗震设计方法分类2乙类和丙类桥梁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地震基本烈3.3.1甲类桥梁的抗震设计可参考本规范第10章给出的抗震设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计原则进行设计。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更高的要求。3.3.2乙、丙和丁类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桥梁场地地震基3丁类桥梁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要求。本烈度和桥梁结构抗震设防分类,分为:A、B和C三类,并应3.2地震影响符合下列规定:1A类:应进行E1和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分析和抗震验3.2.1甲类桥梁所在地区遭受的E1和E2地震影响,应按地震算,并应满足本章3.4节桥梁抗震体系以及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安全性评价确定,相应的E1和E2地震重现期分别为475年和的要求;2500年。其他各类桥梁所在地区遭受的E1和E2地震影响,应2B类:应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分析和抗震验算,并根据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以及本规范第3.2.2条规定的E1和E2地震应满足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的要求;3C类:应满足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的要求,不需进行抗调整系数来表征。3.2.2乙类、丙类和丁类桥梁E1和E2的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震分析和抗震验算。速度A的取值,应根据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得的3.3.3乙、丙和丁类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应按表3.3.3选用。98

表3.3.3桥梁抗震设计方法选用抗震设防分类乙丙地震基本烈度丁6度BCC7度、8度和9度地区AAB3.4桥梁抗震体系横桥向顺桥向(a)连续梁、简支梁单柱墩3.4.1桥梁结构抗震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可靠和稳定传递地震作用到地基的途径;2有效的位移约束,能可靠地控制结构地震位移,避免发生落梁破坏;3有明确、可靠、合理的地震能量耗散部位:4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4.2对采用A类抗震设计方法的桥梁,可采用的抗震体系有横桥向顺桥向以下两种类型:(b)连续梁、简支梁双柱墩1类型I: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塑性变形、耗能部位位于图3.4.2墩柱塑性铰区域桥墩,其中连续梁、简支梁单柱墩和双柱墩的耗能部位如图(图中:网代表塑性区域)3.4.2所示。间的剪力键,由剪力键承受支座所受地震水平力或按本规范第92类型IⅡ:地震作用下,桥梁的耗能部位位于桥梁上、下部连接构件(支座、耗能装置)。章的要求进行桥梁减隔震设计。3.4.6桥台不宜作为抵抗梁体地震惯性力的构件,桥台处宜采3.4.3对采用抗震体系为类型I的桥梁,其盖梁、基础、支座和墩柱抗剪的内力设计值应按能力保护设计方法计算,根据墩柱用活动支座,桥台上的横向抗震挡块宜设计为在E2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区域截面的超强弯矩确定。可以损伤。3.4.7当采用A类抗震设计方法的桥梁抗震体系不满足本规范3.4.4对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桥梁结构,如在地震作用下,支第3.4.2条要求时,应进行专题论证,并必须要求结构在地震作座抗滑性能不满足本规范第7.2.2条和7.4.5条要求,应采用限用下的抗震性能满足本规范表3.1.2的要求位装置,或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要求进行桥梁减隔震设计。3.4.5地震作用下,如桥梁固定支座水平抗震能力不满足本规范第7.2.2条和7.4.6条要求,应通过计算设置连接梁体和墩柱1011

4.1.1桥位选择应在工程地质勘察和专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调查的基础上,按地质构造的活动性、边坡稳定性和场地的地 质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应按表4.1.1查明对城市桥梁抗震有 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宜充分利用对抗震有利的地段。

表4.1.1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

4.1.2选择桥梁场地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 地质的有关资料,作出综合评价,使墩、台位置避开不利地段 当无法避开时,不宜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和丙类桥梁; 2应避免或减轻在地震作用下因地基变形或地基失效对桥 梁工程造成的破坏。 4.1.3桥梁工程场地土层剪切波速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甲类桥梁,应由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确定; 2乙和丙类桥梁,可通过现场实测确定。现场实测时,钻孔 数量应为:中桥不少于1个,大桥不少于2个,特大桥宜适当增加; 3丁类桥梁,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 状按表4.1.3划分土的类型,并应结合当地的经验,在表4.1.3 的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表4.1.3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当工程场地为单一场地土时,场地类别应与场地土类别 致; 2当工程场地内为多层场地土时,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定量标准。 4.1.5工程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 土层或岩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的上层土剪切波 速的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

4.1.8工程场地范围内分布有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 响进行评价,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考虑发震断裂对桥梁 的错动影响: 1地震基本烈度小于8度; 2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3、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9度地区的隐伏断裂,前第四纪 基岩以上的土层覆盖层厚度分别大于60m、90m; 4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宜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 宜按下列要求采用: 1)甲类桥梁应尽量避开主断裂,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和 9度地区,其避开主断裂的距离为桥墩边缘至主断裂 带外缘分别不宜小于300m和500m; 2)乙、丙及丁类桥梁宜采用跨径较小便于修复的结构; 3)当桥位无法避开发震断裂时,宜将全部墩台布置在断 层的同一盘(最好是下盘)上。 4.2液化土 4.2.1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除6度 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桥梁的 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4.2.2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 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及其以前时,7、8度 时可判为不液化; 2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 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注:用于液化判别的黏粒含量系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采用 其他方法时应按有关规定换算。 3天然地基的桥梁,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 17

1.8工程场地范围内分布有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 向进行评价,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考虑发震断裂对桥梁 约错动影响: 1地震基本烈度小于8度: 2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3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9度地区的隐伏断裂,前第四纪 基岩以上的土层覆盖层厚度分别大于60m、90m; 4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宜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 宜按下列要求采用: 1)甲类桥梁应尽量避开主断裂,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和 9度地区,其避开主断裂的距离为桥墩边缘至主断裂 带外缘分别不宜小于300m和500m; 2)乙、丙及丁类桥梁宜采用跨径较小便于修复的结构; 3)当桥位无法避开发震断裂时,宜将全部墩台布置在断 层的同一盘(最好是下盘)上。 4.2液化土

表4.2.3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

2括号内数值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4.2.4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 度,按下式计算液化指数,并按表4.2.4划分液化等级:

6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 2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人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 昙中,其深度不应小于2m; 3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砂桩挤密、强夯等) 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土层下界,且处理后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 数的实测值,应大于相应的临界值;加固后的复合地基的标准贯 人锤击数可按下式计算,并不应小于液化标准贯入锤击数的临 界值; Nm = N,E1 +^(p+ 1) (4. 2. 6) 式中:Nm 加固后复合地基的标准贯人锤击数; 桩间土加固后的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 正); 桩土应力比,取2~4; 一面积置换率。 4用非液化土置换全部液化土层; 5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 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 1/5。 4.2.7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不大于5,对独立 基础与条形基础,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值和基 础宽度的较大值; 2加固后复合地基的标准贯人锤击数应符合本规范第 4.2.3条的要求; 3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2.6条的 要求。 4.2.8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考虑采用 下列各项措施: 1、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 2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人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 县中,其深度不应小于2m; 3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砂桩挤密、强夯等) 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土层下界,且处理后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 数的实测值,应大于相应的临界值;加固后的复合地基的标准贯 入锤击数可按下式计算,并不应小于液化标准贯入锤击数的临 界值:

5.4地震主动士压力和动水压力

墩取5=0.8;圆端形墩,顺桥向取6.=0.9~ 1.0,横桥向取5=0.8; 水的重力密度(kN/m) h 一从一般冲刷线算起的水深(m); 与地震作用方向相垂直的桥墩宽度(m),可取 h/2处的截面宽度,对于矩形墩,取长边边长;对 于圆形墩,取直径。 5.5作用效应组合

DB13/T 5210-2020 冶金、水泥行业煤粉制备喷吹系统防爆安全规范.pdf5.5.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应考虑以下作用

1永久作用,包括结构重力、土压力、水压力; 2地震作用,包括地震动的作用和地震土压力、水压力等; 3在进行支座抗震验算时,应计入50%均匀温度作用 效应; 4对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应分别按有车、无车进行计算: 当桥上有车时,顺桥向不计算活载引起的地震作用;横桥向计入 50%活载引起的地震力,作用于轨顶以上2m处,活载竖向力按 列车竖向静活载的100%计算。工 5.5.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时的作用效应组合应包括本规范第 5.5.1条要求的各种作用之和,组合方式应包括各种作用效应的 最不利组合。

6.1.1复杂立交工程应进行专门抗震研究。对墩高超过40m 墩身第一阶振型有效质量低于60%,且结构进入塑性的高墩桥 梁,应进行专门研究。 6.1.2抗震分析时,可将桥梁划分为规则桥梁和非规则桥梁两 类。简支梁及表6.1.2限定范围内的梁桥属于规则桥梁,不在此 表限定范围内的桥梁属于非规则桥梁

6.1.3.根据本规范第6.1.2条的规则桥梁和非规则桥梁分类, 桥梁的抗需分析计算方法可按表6.1.3选用

表6.1.3桥渠抗震分析方法6.1.9在进行桥梁结构抗震分析时,地震动的输入宜按下列方桥梁分类采用A类抗震设计方法采用B类抗震设计方法式选取:地震作用规则非规则非规则跨越河流的桥梁,地震动输入宜取一般冲刷线处场地地规则E1地震作用SM/MMMM/THSM/MMMM/TH震动;E2地震作用SM/MMMM/TH2其他桥梁,地震动输人宜取地表处场地地震动注:TH为线性或非线性时程计算方法;6.2建模原则SM为单振型反应谱法;MM为多报型反应谱法。6.2.1在E1和E2地震作用下,一般情况下应建立桥梁结构的6.1.4E2地震作用下,若大跨度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桥(主跨超空间动力计算模型进行抗震分析,计算模型应反映实际桥梁结构过90m)嫩柱已进入塑性工作范围,且桥梁承台质量较大,地震的动力特性。规则桥梁可按本规范第6.5节的要求选用简化计算下承台质量惯性力对桩基础地震作用效应不能忽略时,应采用非模型。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进行抗震分析。6.2.2桥梁结构动力计算模型应能正确反映桥梁上部结构、下6.1.5对6跨及6跨以上一联主跨超过90m连续梁桥,应采用部结构、支座和地基的刚度、质量分布及阻尼特性,一般情况下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考虑活动支座摩擦作用效应,进行抗震应满足下列要求:分析。1计算模型中的梁体和墩柱可采用空间杆系单元模拟,单6.1.6对复杂立交工程、斜桥和非规则曲线桥,宜采用非线性元质量可采用集中质量代表;墩柱和梁体的单元划分应反映结构时程分析方法进行抗震分析。的实际动力特性;6.1.7地震作用下,桥台台身地震惯性力可按静力法计算。2支座单元应反映支座的力学特性;6.1.8在进行桥梁抗震分析时,E1地震作用下,桥梁的所有构3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可取为0.05;进行时程分析时,可件抗弯刚度均应按毛截面计算;E2地震作用下,延性构件的有采用瑞利阻尼;效截面抗弯刚度应按式(6.1.8)计算,对圆形和矩形桥墩,可4计算模型应考虑相邻结构和边界条件的影响,对于共同按本规范附录A取值,但其他构件抗弯刚度仍应按毛截面计算:参与地震力分配的相邻结构,应考虑相邻结构边界条件的影响,M般情况应取计算模型左右各一联桥梁结构作为边界条件。E,X Iefr =(6.1. 8)6.2.3当进行直线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时,可分别考沿顺桥向式中:E。桥墩混凝土的弹性模量(kN/m);和横桥向两个水平方向地震动输人;当进行曲线桥梁地震反应分Iar桥墩有效截面抗弯惯性矩(m);析时,宜分别沿相邻两桥墩连线方向和垂直于连线水平方向进行M,等效屈服弯矩(kN·m),可按本规范第7.3.8条多方向地震输入,以确定最不利地震水平输入方向。计算;6.2.47当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时,墩柱应采用能反映结构弹塑等效屈服曲率(1/m),可按本规范第7.3.8条性动力行为的单元。计算。6.2.5桥梁结构抗震分析时应考虑支座的影响。板式橡胶支座3031

范第6.5.2条墩身质量换算系数%、盖染质量换 算系数7.等效的各嫩身及其盖梁质量(t)。

图6.5.5横桥向计算模型

顺桥向和横桥向剪力值。 6.6.7延性桥墩的盖梁弯矩设计值Mg,应按下式计算: Mo=Mh+Mc (6.6.7) 式中:M 墩柱顶端截面超强弯矩(应分别考虑正负弯矩) (kN·m); Mg由结构恒载产生的弯矩(kN·m)。 6.6.8延性桥墩盖梁的剪力设计值V。可按下式计算: L (6.6.8) 式中:Me,MR 一一盖梁左右端截面按实配钢筋,采用材料强度标 准值计算出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kN·m); 盖梁的净跨度(m)。 6.6.9梁桥基础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的设计值应根据墩柱底部 可能出现塑性铰处截面的超强弯矩、剪力设计值和墩柱恒载轴 力,并考虑承台的贡献来计算。对双柱墩、多柱墩横桥向基础, 应根据本规范式(6.6.4)计算出的各墩柱合剪力V作用在盖梁 质心处在承台顶产生的弯矩、剪力和轴力, 6.6.10对低桩承台基础,作用在承台的水平地震惯性力可用静 力法按下式计算: F=M,A (6.6.10) 作用在承台中心处的水平地震力(kN); M, 承台的质量(t); A——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本规范第3.2.2条 取值。 6.7桥台 6.7.1 桥台台身的水平地震力可按下式计算: El=MuA (6. 7. 1) 式中:A 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按本规范第3.2.2条 取值; 40

Eh 作用于台身重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力(kN); M.一一基础顶面以上台身的质量(t)。 1对修建在基岩上的桥台,其水平地震力可按式(6.7.1) 计算值的80%采用; 2验算设有固定支座的梁桥桥台时,应计入由上部结构所 产生的水平地震力,其值按式(6.7.1)计算DL/T 1800-2018 水轮机调节系统建模及参数实测技术导则,但M应加上一 孔(简支梁)或一联(连续梁)梁的质量。 6.7.2作用在桥台上的主动土压力和动水压力可按本规范第 5.4节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