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ITST 0001—2020 江苏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pdf

JSITST 0001—2020 江苏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3859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SITST 0001—2020 江苏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pdf

2.4.3可采用智能机箱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应具备实时监测、远程监测、故障定位 、智能运维等功能,智能机箱可与路侧机电设备共同布设,共杆的机电设备宜采用同一个智能机

5.3交通运行状态监测

5. 3. 1交通参数监测

5.3.1.1交通参数监测的主要指标项包含交通量、速度、占有率、车辆类型、车辆长度等,支持按车 道统计交通参数信息。 5.3.1.2断面交通量检测精度≥95%。 5.3.1.3平均速度检测精度≥95%。 5.3.1.4时间/空间占有率检测精度≥90%。 5.3.1.5车辆类型检测精度≥90%。 5.3.1.6车辆长度检测精度≥90%。 5.3.1.7交通参数监测设备宜在交通流量大、事故发生率高的重要路段,以及互通式立体交叉、枢纽、 服务区和停车区等关键节点加密布设,

吕梁市农业学校综合楼及宿舍楼土方施工方案5.3.2全景视频监控

5.3.2.1至少可实现180度大范围全景视频监控。 5.3.2.2宜支持监测范围内的多目标跟踪。 5.3.2.3宜具备透雾功能,满足低能见度下的应用需求。 5.3.2.4全景视频宜在互通式立体交叉、枢纽、收费广场、服务区和停车区等关键节点设置

5.3.4车辆运行监测

5.3.4.1车辆运行监测的主要指标项包含车辆身份信息、实时定位信息、运行状态信息、行驶轨迹信 息等。 5.3.4.2车辆身份信息、实时定位信息、运行状态信息、行驶轨迹信息等数据上传时间间隔宜<5s 5.3.4.3可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专用短程通信、北斗等技术实现车辆运行监测。 5.3.4.4针对两客一危车辆、公路巡检车辆、清扫车辆等,宜实现连续的行驶轨迹监测。 5.3.4.5宜在服务区出入口设置车牌识别设备, 5.3.4.6宜在区间测速路段上下游设置车牌识别设备。 5.3.4.7宜在枢纽互通之间设置ETC门架设备。

5.4.1公路气象环境监测的主要指标项包含能见度、路面温度、路面状态(干燥、潮湿、积水、结冰、 积雪)、风速、风向等。

4.2特殊地形地物、大型桥梁结构物、恶劣气象条件频发路段等位置宜布设具有针对性传感器 监测设备,在易发生团雾的路段宜布设能见度监测设备,在冬季易发生积水结冰的路段宜布设路口 度监测设备。

5.4.3在路网相对密集地区应对区域路网沿线的气象监测设备进行统筹建设与综合利用。

6. 1. 1车道级服务

主要包含用于解决特殊时段主线和匝道拥堵严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问题,实现车辆运行效 大化,提高关键路段和节点的通行能力与安全性,见图3

6. 1. 2 全天候通行

三要用于保障车辆在恶劣天气、不良光线下以及复杂路段中的安全行驶,提升车辆行驶安全

主要用于对原有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进行技术革新,提高收费便捷性

6.1.4出行信息发布

主要用于实现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全出行链服务,提升公众获得感。

图3全方位服务框架图

6.2.1.1主线控制可根据主线交通流量或突发情况,实现含应急车道在内的单个或多个车道开启/关闭 功能,以及分车道可变限速信息发布功能,其中突发情况包括突发交通事故、路面积雪湿滑、道路施工 等。 6.2.1.2主线控制由外场交通数据采集设施、交通信息发布设施、违法自动记录设施、主线控制器, 以及中心控制系统组成。 6.2.1.3外场交通数据采集设施应具备按车道监测交通量、平均速度和占有率等交通参数的功能。 6.2.1.4宜在隧道或交通流量大(服务水平三级及以下)或事故发生率高的路段布设。 6.2.1.5宜具备本地独立控制、执行中心控制系统指令功能,并能将控制状态反馈至中心控制系统。 6.2.1.6中心控制系统应能实时处理、分析交通数据并存储,判断交通运行状态、选择合适的主线控 制策略,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外场的主线控制器,远程监控主线控制器等外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 与相关系统的信息共享。 6.2.1.7外场交通信息发布设施宜采用门架式情报板发布信息,应具备接受并执行本地及中心控制系 宏华全的动能

6.2.1.8外场违法自动记录设施用于保障车辆按主线控制器状态行驶,应具备违法折拍、拍照识别的 功能,具备联网数据传输或现场数据下载功能。 6.2.1.9交通数据采集的相对误差<5%,中心对主线控制器的控制指令传输时延≤3s,中心控制系统 发布指令到交通信息发布设施的传输时延<3s。

6.2.2.1匝道控制主要可根据主线及匝道的交通流量或突发情况,实现匝道关闭/调节功能,其中突发 情况包括突发交通事故、路面积雪湿滑、道路施工等。 6.2.2.2支持定时匝道调节、动态匝道调节、单匝道控制、多匝道协调控制等功能。 6.2.2.3匝道控制由外场交通数据采集设施、匝道控制器、匝道控制信号灯、以及中心控制系统组成 6.2.2.4宜在主线交通流量大(服务水平三级及以下)或事故发生率高的路段布设,由于突发情况影 响交通汇入时,宜启用匝道控制。 6.2.2.5宜具备本地独立控制、执行中心控制系统指令功能,并能将控制状态反馈至中心控制系统。 6.2.2.6外场交通数据采集设施应具备按车道监测交通流量、平均速度和占有率等交通参数的功能 6.2.2.7中心控制系统应能实时处理、分析交通数据并存储,判断交通运行状态、选择合适的匝道控 制策略,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外场的匝道控制器,远程监控匝道控制器等外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 与相关系统的信息共享。 6.2.2.8匝道控制信号灯应具备接受并执行本地及中心控制系统指令的功能,宜布设在匝道合流处停 止线下游15m40m处。 6.2.2.9交通参数采集的相对误差<5%,中心控制系统对匝道控制器发布指令的传输时延≤3s

6.2.2.1匝道控制主要可根据主线及匝道的交通流量或突发情况,实现匝道关闭/调节功能,其中突发 情况包括突发交通事故、路面积雪湿滑、道路施工等。 6.2.2.2支持定时匝道调节、动态匝道调节、单匝道控制、多匝道协调控制等功能。 6.2.2.3匝道控制由外场交通数据采集设施、匝道控制器、匝道控制信号灯、以及中心控制系统组成 6.2.2.4宜在主线交通流量大(服务水平三级及以下)或事故发生率高的路段布设,由于突发情况影 响交通汇入时,宜启用匝道控制。

6.2.3匝道分合流服务

6.2.3.1匝道分合流服务由诱导装置、交通数据采集设施组成,诱导装置含发光显示组件,交通数据 采集设施可集成至诱导装置中。 6.2.3.2匝道分合流服务可分为分流诱导、合流警示两部分,应具有道路轮廓强化显示模式和行车主 动诱导模式。 6.2.3.3道路轮廓强化显示模式下,诱导装置的黄色诱导灯能够显示常亮状态。 6.2.3.4行车主动诱导模式下,诱导装置的黄色诱导灯能够按照特定频率进行同步闪烁,用于合流警 示时,闪烁频率宜与主线和匝道的车辆速度正相关,速度越快,闪烁频率越高。 6.2.3.5发光显示组件的闪烁策略分为常亮、30次/min、60次/min、120次/min四种,闪烁的占空比 为1:2~1:4。

2.3.1匝道分合流服务由诱导装置、交通数据采集设施组成,诱导装置含发光显示组件,交通 集设施可集成至诱导装置中。 2.3.2匝道分合流服务可分为分流诱导、合流警示两部分,应具有道路轮廓强化显示模式和行 透导模式。

6.2.3.6诱导装置应能够检测出车辆的通

6.2.3.8诱导装置布设在车辆汇流频繁的匝道分流区域及合流区域,布设间距宜与分、合流区域的标 线施划间距保持一致,

6.3. 1 雾天行车诱导

6.3.1.1雾天行车诱导由诱导装置、交通数据采集设施、能见度监测设备组成,诱导装置含发光显示 组件,交通数据采集设施可集成至诱导装置中。 6.3.1.2布设在易发生团雾且道路线型较差的路段,诱导装置应安装于公路两侧护栏上,交通流量较 大时可安装于车道线上。 6.3.1.3雾天行车诱导应具有公路轮廓或车道线强化显示模式、行车主动诱导模式和防止追尾警示模 式。 6.3.1.4公路轮廊或车道线强化模式下,诱导装置的黄色诱导灯能够显示常亮状态。 6.3.1.5行车主动诱导模式下,诱导装置的黄色诱导灯能够按照特定频率进行同步闪烁。 6.3.1.6防止追尾警示模式下,诱导装置的发光显示组件能够通过工作状态变化来提示前后车辆安全 间距,当车辆通过诱导装置时,可触发上游诱导装置的红色警示灯点亮,形成红色尾迹来提示后方车辆, 红色尾迹与车辆同步前移。 6.3.1.7发光显示组件亮度控制等级不少于八档,最小亮度应不小于500cd/m²,最大亮度宜 7000adm2宣库擦制温兰200/

6.3.1.1雾天行车诱导由诱导装置、交通数据采集设施、能见度监测设备组成,诱导装置含发光显示 组件,交通数据采集设施可集成至诱导装置中。 6.3.1.2布设在易发生团雾且道路线型较差的路段,诱导装置应安装于公路两侧护栏上,交通流量较 大时可安装于车道线上。

6.3. 2智能消冰除雪

6.3.2.1智能消冰除雪根据气象监测数据、路面温湿度监测数据自动开启工作模式,实现路面冰雪快 速融化。 6.3.2.2可通过路侧端喷酒装置(路侧式)或埋入发热电缆装置(埋入式)达到智能消冰除雪的功能, 6.3.2.3路侧式消冰除雪主要由喷洒控制器、喷嘴、工作站、储液罐、气象检测器、路面传感器等组 成,单个工作站应至少控制1.5km范围内的喷洒控制器,储液罐中融雪剂保质期不小于2年。 6.3.2.4埋入式消冰除雪宜采用恒温控制,加热时间可根据气象情况进行远程设置,当消冰除雪完成 后可自动停止电缆加热。 6.3.2.5布设在冬季易积雪结冰且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采用路侧式消冰除雪方式时,喷嘴之间的布 设间距满足喷洒面积覆盖路面的要求,

6.4.2采用ETC技术时,自由流收费系统由收费管理与计算平台、收费站车道系统、ETC门架系统等 组成。 6.4.3ETC门架系统应设置在省界及交通流发生变化(如入/出口匝道、互通立交)之前的路段区间。 6.4.4在省界设置ETC门架时,相邻两省均应分别设置上下行ETC门架系统,应位于省界分界线与 距离分界线最近的互通立交之间。 6.4.5设置在省界的ETC门架系统,上下行方向各设置两个门架,每个门架宜具备关键设备(RSU、 车牌图像识别设备等)穴余设置,当主设备发生故障时,备用设备应立即启用工作,同向两个门架同时 工作,互为穴余备份,当其中一个门架发生故障或日常维护时,另一个门架可承担所有收费工作。为 免门架间信号相互干扰,同向设置的门架间距应大于500m。 6.4.6设置在非省界的路段ETC门架系统,上下行方向各设置一个门架,每个门架应具备关键设备 (RSU、车牌图像识别设备等)余设置,当主设备发生故障时,备用设备可立即启用工作。 6.4.7ETC门架应布设在直线段,门架前方直线距离应保证50米以上。 6.4.8ETC门架应与其它交通设施互无遮挡。 6.4.9ETC门架布设应避开5.8GHz相近频点干扰源, 6.4.10在满足ETC门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布设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供电、安装、通信的造价 优选综合造价合理的方案。

6.4.2采用ETC技术时,自由流收费系统由收费管理与计算平台、收费站车道系统、ETC门架系统等 组成。 6.4.3ETC门架系统应设置在省界及交通流发生变化(如入/出口匝道、互通立交)之前的路段区间。 6.4.4在省界设置ETC门架时,相邻两省均应分别设置上下行ETC门架系统,应位于省界分界线与 距离分界线最近的互通立交之间, 6.4.5设置在省界的ETC门架系统,上下行方向各设置两个门架,每个门架宜具备关键设备(RSU、 车牌图像识别设备等)穴余设置,当主设备发生故障时,备用设备应立即启用工作,同向两个门架同时

6.4.6设置在非省界的路段ETC门架系统,上下行方向各设置一个门架,每个门架应具备关键设备 (RSU、车牌图像识别设备等)余设置,当主设备发生故障时,备用设备可立即启用工作。 6.4.7ETC门架应布设在直线段,门架前方直线距离应保证50米以上。 6.4.8ETC门架应与其它交通设施互无遮挡。 6.4.9ETC门架布设应避开5.8GHz相近频点干扰源, 6.4.10在满足ETC门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布设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供电、安装、通信的造价 优选综合造价合理的方案。

6.5.1.1在传统可变情报板的基础上,智慧情报板需支持文字、图形、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发布形 式。 6.5.1.2可根据实时交通状态、气象信息等,同时结合高速公路管控情况以及历史交通运行状态进行 深入分析,自动生成相应的诱导策略。 6.5.1.3应具有诱导屏内容智能化管理和发布功能,可定时从诱导屏获取当前的发布内容,当发布内 容变化时,可根据配置自动或者手动确认发布。 6.5.1.4应支持预约时间发布内容,具备离线播放预案。 6.5.1.5宜采用全彩屏,支持手动、自动模式亮度调节。 6.5.1.6应支持国产密码加密标准。 6.5.1.7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前、收费站外广场前、服务区入口前宜设置智慧情报板, 6.5.1.8 易拥堵路段、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恶劣气象易发路段、长大桥梁或隧道入口前等特殊路段 应结合主线控制、匝道控制、雾天行车诱导、智能消冰除雪等设置智慧情报板,

6. 5. 2 互联网信息发布

6.6.1智慧服务区的主要内容包含智慧停车、集约型灯杆、智慧餐厅、智慧厕所、新能源充电、综合 信息发布、综管平台等,可根据服务区规模、客流量选配。

6.6.1智慧服务区的主要内容包含智慧停车、集约型灯杆、智慧餐厅、智慧厕所、新能源充电、综合 信息发布、综管平台等,可根据服务区规模、客流量选配。 6.6.2智慧停车主要功能包含驶入/驶出车流量监测、车位占用情况监测、停车诱导等。 6.6.3集约型灯杆可集成安防监控、信息发布、环境监测、广播、无级调光、WIFI/4G/5G通信终端等 设备。 6.6.4智 智慧餐厅主要功能包含线上线下点餐、机器人送餐、自动结算、人脸支付等。 6.6.5智慧厕所主要功能包含厕位监测、厕位引导、人流统计等。 6.6.6新能源充电应能提供有线充电方式,可提供无线充电方式。 6.6.7 综合信息发布的主要设备包含信息发布屏、一体化查询机等,

全业务管理应能面向公路全寿命周期实现建设管理、运行监测、应急指挥、养护管理、收费管理、 决策支持等主要功能,相关功能可集成至云控平台,便于管理人员基于同一平台实现“可视、可测、可 控、可服务”,见图4。

图4全业务管理框架图

图4全业务管理框架图

7.2.1应具备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功能,可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RFID等技术,实现人员身份鉴定、 位置信息管理等。 7.2.2应具备施工设备管理功能,可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RFID等技术,实现施工现场车辆进出 管理和特种设备管理,宜实现对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统一管理。 7.2.3应具备施工物料管理功能,可基于智能称重、机器视觉等技术,对物料进行审核,识别物料种 类和数量,满足出入库清点需求。 7.2.4应具备施工质量管理功能,可通过物联网、智能管控等技术,实现路基施工管控、路面施工管 控、桥涵结构物施工管控、隧道施工管控等,提升关键节点的施工质量。 7.2.5应具备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功能,应通过工地扬尘监测、工地环境噪声监测、水质监测、尾气排 放监测等,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7.2.6应具备施工安全管理功能,应通过智慧用电、安全抓拍、风险源管控、高支模监测、深基坑监 则等,确保重点施工地段、关键施工部位、重点施工工序、事故易发区域、三场临建区域、临水临边区 域等的施工安全。 7.2.7应具备建设进度管理功能,可基于人工智能、高分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对工程进度、突 发重黛进行理

7.2.8宜采用BIM技术,实现建设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7.2.8宜采用BIM技术,实现建设过程的数学化、可视化管理。

7.3.1应具备公路主体及附属设施监测管理功能,可通过数字化实现高速公路设施资产管理,主要包 含公路主体及附属设施属性数据、空间数据、运行状态等的监测管理,可对设施运行异常、基础设施病 害等进行预警、记录和处理。

7.3.3应具备公路气象环境监测管理功能。

3.4应具备视频轮巡和视频云联网功能,能通过云服务实现高速公路沿线视频监测设备资源汇 网应用,可以提供视频调用、控制服务

7.3.6应具备车路协同外场设备运行监测、信息采集分析、信息处理下发、日常运行维护、大数据挖 掘等功能。 7.3.7宜基于三维GIS、BIM、倾斜摄影、高精度地图等技术,实现重点路段的三维建模,并在此基 础上综合显示运行监测信息。

3.7宜基于三维GIS、BIM、倾斜摄影、高精度地图等技术,实现重点路段的三维建模,并在 上综合显示运行监测信息。

7.4.6应具备处置流程记录功能,

.5.2宜具备智慧化日常养护作业功能,基于高精度地图自动生成适应不同养护作业类型的现场设施 布置方案,实现图上作业;宜采用车载自动化设备,实现作业区设施快速收放;宜采用可穿戴设备、占 道预警设备等进行异常预警,保障作业区人员安全;可自动生成养护信息提示信息,及时发布至智慧情 报板、互联网平台等。

7.6.1应具备自由流收费管理功能,可对收费车辆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检索、费率计算等

7.6.2应具备收费稽核管理功能,可实现车辆路径查询、审核管理、黑名单管理、信用管理、内部稽 核等,可对一车多卡、恶意屏蔽信号、绿优车出入口重量不一致等异常数据进行筛查,筛查准确率≥96%。 7.6.3应对特情车辆以及需要加强监管的特殊车辆进行跟踪记录,可接收ETC状态名单、稽查逃费黑 (灰)名单、大件运输车辆名单、优免车辆名单、“两客一危车辆名单,支持接收和下发黑名单及逃费 数据信息(逃费交易记录及相关证据)查询、通行费补交等功能。

7.6.4宜探索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ETC收费结算网络,具备更加安全、开放、灵活的结算账务处 理能力。

7.7.1应具备各类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结合全要素感知数据和业务系统数据,实现关键指标和统计 图表等的综合展示,包含建设专题、运行专题、应急专题、养护专题、收费专题等,实现建管养运各阶 段数据的智能抽取与综合分析。

.7.6应具备收费管理决策支持功能,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缺失路径还原、收费稽核 分析、多义路径收费分析等。

7.8.1智慧高速云控平台应集成运行监测、应急指挥、养护管理、收费管理、决策支持各项功能,实 现“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

7.8.3云控平台可基于权限分配实现路段级、路网级的协同管控。 7.8.4云控平台应支持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及城市路网等的衔接,以及与交警、路政、消防、医疗等 的衔接,支撑实现“一张网”、“一平台"的协同管控。

1.1智慧高速近期重点实现车路协同,支撑安全辅助驾驶,主要场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3大类 场景:

a)安全类: 盲区预警/变道辅助:可避免车辆变道时,与相邻车道上的车辆发生侧向碰撞,提升变道 安全,数据更新频率应≤10Hz,系统延迟应≤100mS,定位精度应≤1.5m; 2) 紧急制动预警:可辅助驾驶员避免或减轻车辆追尾碰撞,提高道路行驶安全,数据更新频 率应≤10Hz,系统延迟应≤100mS,定位精度应≤1.5m; 3 异常车辆预警(车辆停止、逆行、超速、低速、连续变道等):基于通信终端及时对外厂 播,便于周边车辆迅速采取避让措施,避免由于车辆失控导致与周边车辆碰撞事故发生, 数据更新频率应≤10Hz,系统延迟应≤100mS,定位精度应≤5m; 4) 车辆失控预警:将道路危险状况及时通知周围车辆,数据更新频率应≤5Hz,系统延迟应 ≤100ms,定位精度应≤5m; 5)道路危险状况提示(含交通事故、路段施工、恶劣天气、路面异常等):

a安全类: 1)盲区预警/变道辅助:可避免车辆变道时,与相邻车道上的车辆发生侧向碰撞,提升变道 安全,数据更新频率应≤10Hz,系统延迟应≤100mS,定位精度应≤1.5m; 2) 紧急制动预警:可辅助驾驶员避免或减轻车辆追尾碰撞,提高道路行驶安全,数据更新频 率应≤10Hz,系统延迟应≤100mS,定位精度应≤1.5m; 异常车辆预警(车辆停止、逆行、超速、低速、连续变道等):基于通信终端及时对外厂 播,便于周边车辆迅速采取避让措施,避免由于车辆失控导致与周边车辆碰撞事故发生, 数据更新频率应≤10Hz,系统延迟应≤100mS,定位精度应≤5m; 4) 车辆失控预警:将道路危险状况及时通知周围车辆,数据更新频率应≤5Hz,系统延迟应 ≤100ms,定位精度应≤5m; 5)道路危险状况提示(含交通事故、路段施工、恶劣天气、路面异常等):

1.8高精度定位宜采用北 精准的定位增强信息;应能够通过提供空间连续覆盖的定位增强信息,支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 定位,定位精度<1m

3.2.1自动驾驶车辆应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具备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 与控制功能,自动驾驶级别应不低于L3级。 8.2.2自动驾驶宜由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路侧感知设施、通信设施、车路协同云端管理平台等 共同提供支撑 8.2.3车辆可按照较小的固定间距进行编队行驶,通过V2X与ADAS即时交换车辆、环境信息,实 现编队车辆加减速、转向及制动的协同工作,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支撑及保障主要包含设施供电、融合通信、数据中台、服务中台,确保信息可获取、可传输、可处 理、可应用。

9.2.1智慧高速沿线设施的供电方式主要包含低压直供、中压供电、交/直流远供、新能源微电网供电 等,应结合负荷特点及电源可接入条件合理选择。 .2.2低压指不高于1kv的电压等级,低压供电方式适用于离管理站区变配电站较近(供电距离不超 过1.5km)、负荷矩较小的小功率机电设施。 .2.3中压指高于1kV、低于20kv的交流电压等级,宜从管理站区变配电站将外部电源等级转化为适 合的中压等级后,通过线路传输至高速公路沿线的小型中压变配电设施,中压供电方式适用于供电距离 超过1.5km,沿线机电设施密布、负荷相对密集、负荷矩较大的路段。 .2.4交/直流远供技术适用于高速公路管理站区间的小容量密布设备的全程供电,受耐压不大于1k 条件约束,小容量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15km,单套交/直流远供设备传输系统供电容量一般不大于 okva 25新能酒供由技

2.6根据高速公路所在区域的特点,可充分利用公路沿线资源,建设路面、边坡、互通、车棚 站、屋顶等区域光伏电站,构建智慧高速公路新能源微电网及其控制系统。 2.7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机电设备在突发供电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

主要用于应急救援场景,当由于地

主要用于应急救援场景,当由于地震、台风、 可提供持续语音、图像传输

9.4.1数据中台应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聚合、数据分析、数据可

4.1数据中台应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聚合、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功能,

9.4.2数据采集的内容主要包含公路系统内部数据、系统间数据、外部社会数据。系统内部数据包括 但不限于公路基础数据、沿线设备数据、综合信息数据、交通运行状态数据、气象环境数据、养护业务 数据、路网业务数据、联网收费数据;系统间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行政执法监督数据、运管数据、交管部 门数据、气象部门数据;外部社会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通信运营商手机信令数据、社交类互联网数据、地 图类互联网数据。

4.4可对多源数据进行聚合与完善, 进行可视化任务配置,对数据进行接收、转换、写入以及 数据进行管理,宜建立数据目录, 便于用户使用数据

设施设备性能评价、公路网交通需求预测、公路网短时运行态势分析、公路网交通风险分析;业务类模 型包含但不限于公路养护管理、应急指挥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公路收费管理;综合类模型包含但不限 于公路服务评价、资产综合评价、公路网供需平衡分析、中长期收支计划、公路网运营评价、公路网应 急能力优化。

.4.6具有数据可视化功能, 可提供自然语言人工智能服务,具备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可提供友好 的数据可视化服务,具备实时流数据分析显示功能,

9.5.1服务中台主要包含基础设施、应用支

管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降低后期运维压力,同时提升对数据中台及应用支撑系统的支持能力。 9.5.3应用支撑系统应包含但不限于视频管理系统、交通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实 寸交通仿真系统等,根据智慧高速的建设程度,可包含人工智能算法系统、物联网系统、高精度定位系 统等,以满足人工智能算法持续优化、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等需求。

9.6.1网络通信信息安全

9.6.1.1网络通信信息安全主要包含网络结构安全、访问控制、网络设备防护。 9.6.1.2网络结构安全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余空间,可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 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重要程度,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分配地址段。 9.6.1.3访问控制应能够通过在系统区域边界部署防火墙或其它访问控制设备、设置访问控制策略, 实现边界协议过滤。 9.6.1.4网络设备防护应具备鉴别登录用户身份、限制网络设备管理员登录地址、处理登录失败、防 止网络远程管理被窃听等功能,

SY/T 6560-2018 海上石油设施电气安全规范6.2数据资源信息安全

9.6.2.1数据资源信息安全主要包含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数据备份和恢复 9.6.2.2应采用密码技术支持的完整性保护机制和数据备份系统,共同实现用户数据完整性保护。 9.6.2.3应采用加密或其它有效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涉密业务数据传输、存储的保密 生。 9.6.2.4应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异地数据备份等功能,宜采用完余技术设计网络,避免关键节 点存在单点故障,宜提供核心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9.6.3业务应用信息安全

9.6.3.1业务应用信息安全主要包含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 9.6.3.2应通过开发独立的身份鉴别功能模块或使用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其它系统防护软件 实现系统身份鉴别。 .6.3.3应通过开发独立的授权访问控制功能模块或使用符合信息安全保护要求的系统防护软件进行 系统加固,达到授权访问控制安全要求。

9.6.3.3应通过开发独立的授权访问控制功能模块或使用符合信息安全保护要求的系统防护软件进行 系统加固,达到授权访问控制安全要求,

某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新技术典型应用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新技术典型应用

表A.1新技术典型应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