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314-202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DB41/T 2314-202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1/T 2314-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53770
下载资源

DB41/T 2314-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T 2314-202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ICS93.080 CCS P 66

DB41/T 231420

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23142022

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方案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地质勘察 管桩规格.. 管桩基础设计 管桩基础施工 质量检测与验收 附录A(资料性) 锤击法液压打桩锤锤重参数

DB41/T2314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安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 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维前、赵永伟、李明、李玉耀、郭付印、于彪彬、杨光亚、汪润新、赵志有、 华升、王燕、陆新焱、李东峰、王洪明、郭敬业、于洋、杨青、桑建设、孟永旺、丁心香、叶洪波、刘 文龙、苗有才、徐泽、刘柳、赵晨、高树勋、赵战涛、周聪、王延平、张杰、赵潇劫、陈家锋、刘帅伟、 张文涛、李岩、郑磊、温馨、范晓东、温曜羽。

DB41/T2314202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 研基出的地质禁、 管桩规格、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 文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

下列文件申的内容通过文申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口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文件。 GB/T1347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JGJ94一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T327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TGI/T330 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JGJ/T406一2017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 JTG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C20一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 级为C80及以上的管桩为高强混凝土(PHC)管桩,主筋配筋形式为预应力钢棒和普通钢筋组合布置的高 强混凝土管桩为混合配筋混凝土(PRC)管桩。

落锤锤击管桩一定击数后,管桩进入土(岩)层

DB41/I 23142022

DB41/I 23142022

4.1.1地质勘察应详细调查工程场地周围环境,查明地层分布、岩土分类、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对管桩及连接件的腐蚀性,以评价桥位处管桩的适用性。 4.1.2管桩基础地质勘察宜采用钻探与静力触探相结合的勘探方式。 4.1.3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试验应符合GB50021、 JTGC20—2011的规定。 4.1.4勘探孔的布置和数量应符合JTGC20一2011中5.11.4和6.11.3的规定,其中静力触探孔比例 宜为1/3~1/2,特大、大桥取大值。

4.1.5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需符合下列规定

4.1.6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外径不小于800mm时,达到设计桩端平面5m以下深度; 持力层中存在软弱夹层时,穿透夹层; 一当遇断层破碎带时,钻穿断层破碎带进入相对稳定土层不小于4Ⅲ; 对膨胀土、遇水易软化岩石以及沉桩破坏岩土结构性且不易恢复的岩土层,达到桩端平面以 下不小于10m。

4.2.1管桩基础地质勘察报告应符合GB50021、JTGC20一2011的规定,并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 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情况编写。

2.2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对工程概况、场地、地形及地貌、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分布的描述; 场地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对管桩稳定性影响的判断结论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地基土冻胀性、融沉性、湿陷性、膨胀性评价; 岩主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特征值,当桩端为黏性土、粉土时,提供高压固结曲线: 静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成果,静力触探成果包括实测贯入曲线: 抗震设防区按地震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分布和判定资料; 场地地下水类型、稳定水位埋深、标高及其变化幅度; 场地地下水、土对管桩腐蚀性评价的结论; 桩端持力层选择和沉桩可行性评价:

沉桩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价; 沉桩挤土效应评价; 场地交通运输条件

DB41/T23142022

桥梁用管桩基础宜选用的管桩外径为600mm、700mm、800mm、1000mm、1200mm、1400mm, 体外径和壁厚尺寸应根据桩基受力、施工工艺、地质条件等情况确定

管桩按主筋配筋形式可以分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和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PRC)管 中PRC管桩用于对延性要求较高的结构。

PHC管桩按桩身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 其对应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 4MPa、6MPa、8MPa和10MPa,分类标准应符合JGT/T406一2017的规定

6.1.1管桩基础的设计应符合JTG3363、JGJ/T406一2017的规定。

6.1.1管桩基础的设计应符合JTG3363、JGJ/T406一2017的规定。 6.1.2桥梁用管桩基础管桩沉桩工艺分为锤击法、静压法、植入法 6.1.3管桩的布置应符合JGJ/T406一2017中5.1.3和表1的规定

表1管桩的最小中心距

注1: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可按照“其他情况”一栏选取 注2:“部分挤土桩”指沉桩时采取引孔或应力释放孔等措施的管桩基础。 注3:液化土、湿陷性土等特殊土,可适当减小桩距。 注4:d为管桩外径。

6.1.4同一群桩基础中,管桩直径、壁厚和桩端深度宜保持一致。 6.1.5管桩构造应符合JGJ/T406一2017中5.3的规定, 6.1.6管桩基础设计时,应根据承载力和变形控制的要求进行下列计算或验算:

DB41/T 23142022

管桩基础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桩身强度验算; 桩身抗裂验算; 桩基沉降计算。

桩身强度验算采用作用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 桩身抗裂验算采用作用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桩基沉降计算时,基础底面的作用效应采用准永久组合效应,考虑的永久作用不包括混凝土 收缩及徐变作用、基础变位作用,可变作用仅指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

6.2.1管桩与承台连接时,承台作用于桩顶的竖向力、水平力计算应符合JGJ/T406一2017中5.2. 的规定。 6.2.2管桩单桩承载力验算应符合JGJ/T406一2017中5.2.2的规定。 6.2.3管桩基础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应符合JGJ106的规定, 单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JGJ/T406一2017申5.2.4的规定 6.2.4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时,按照 7.2.5~7.2.7计算。 6.2.5锤击法或静压法管桩基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按公式(1)(5)计算。

Ra = uZqik li + qrkA + ApqrkAp1 当hc/d<5时,入=0.16hc/d. (2) 当../d≥5时,入=.8...

= uZqic li + qrkA + ApqrkAp1 hc/d<5时,^p=0.16hc/d (2) 当hc./d≥5时,^p=0.8... (4 Ap1 = " di (5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单位为千牛(kN); 桩身外径周长,单位为米(m); qik 与I对应的各土层与桩侧摩阻力特征值,宜按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取值,当无当地经验值 时,可按表2选用,单位为千帕(kPa); i 管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单位为米(m); qrk 桩端处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宜按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取值,当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3 选用,单位为千帕(kPa); A 管桩桩身横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入 桩端土塞效应修正系数,对于闭口桩入=1;对于散口管桩,按公式(2)、公式(3)计算; Ap1 管桩空心部分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hc 管桩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包括桩尖),单位为米(m); d 管桩外径,单位为米(m); d 管桩内径,单位为米(m)。

DB41/T23142022

DB41/T23142022

表2管桩侧摩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cE

注1:Qi取值宜综合考虑桩长、土(岩)的标贯值、持力层岩土的性质、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终压或收锤标准等 因素。 注2:对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土类,不计算其侧摩阻力。 注3:N为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Ns5为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注4:软质岩可取中值低值,硬质岩可取中值~高值。 注5:I为液性指数,e为土的天然孔隙比

DB41/T23142022

表3管桩端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a

注1:N为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N越大,q取值越大。 注2:粘性土、砂土及碎石类土中桩的端阻力特征值取值,可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 土越密实,深径比越大,qk取值越大。 注3:当桩长≤20d且桩端进入N>50的非遇水易软化的强风化岩层,q可取高值。

桩基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按公式(6)

Ra=uqik l; +qrkAp.*

Ap一一桩端截面面积,不扩底时取钻孔底部截面积,扩底时取扩底部位截面积。 6.2.7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的岩层且桩端不扩底的植入法管桩基础,可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按照公式(7)计筒单桩坚向抗压承裁力特征值

a=qikl+frkAp

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岩石软硬程度有关,可按JGJ94一2008中表 5.3.9取值;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特征值,黏土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特征值。 6.2.8管桩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JGJ106的规定 6.2.9当管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水平位移控制,且缺少单桩水平载荷试验资料时,除A型管桩外,可按

DB41/T23142022

JGJ/T406一2017中5.2.11的规定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6.2.10对于轴心受压的管桩基础,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JGJ/T406一2017中5.2.6的规定。 6.2.11对于偏心受压管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验算应满足JGJ/T406一2017中5.2.7的规定,计算偏 心受压管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可不考虑偏心距的增大影响,管桩偏心受压时的承载力取值应满足 JGJ/T406一2017中附录B的规定。 6.2.12管桩桩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剪截面应符合JGJ/T406一2017 的规定。 6.2.13 管桩基础桩身抗裂验算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混凝土不应产生裂缝。 6.2.14管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应符合JGJ94一2008、JTG3363的规定,相邻墩台间不均匀沉降差值(不 包括施工中的沉降)不应大于5mm。

2.12管桩桩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剪截面应符合JGJ/T406一2011 门规定。 2.13管桩基础桩身抗裂验算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混凝土不应产生裂缝。 2.14管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应符合JGJ94一2008、JTG3363的规定,相邻墩台间不均匀沉降差值(不 括施工中的沉降)不应大于5mm。 2.1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管桩基础,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桩顶力计算时应计 桩侧负摩阻力: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 时;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 时;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1 管桩上下节拼接应符合JGJ/T406一2017中5.3.8的规定。 管桩桩尖应符合JGJ/T406一2017中5.3.9的规定。 3管桩顶部与承台连接处的填芯混凝土应符合JGJ/T406一2017中5.3.10的规定。 4 管桩与承台连接需符合下列规定: 管桩桩顶嵌入承台内的深度宜为50mm100mm; 采用桩顶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与承台连接,对于没有截桩的桩顶,可采用桩顶填芯混凝土内 插钢筋和在桩顶端板上焊接钢板与钢筋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受压桩,连接钢筋配筋率按桩外径实心截面计算不小于0.6%,数量不少于6根,连接钢 筋插入管桩内的长度与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相同,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 入承台内的连接主筋可做成喇叭形(与竖直线夹角大约为15°)。

6.4.1管桩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JTG3362中的环境类别规定以及水、地基土对钢、混 疑土腐蚀性的评价进行设计。 5.4.2管桩基础应减少接桩数量,接头宜位于非污染土层中;位于污染土层中的桩接头,接桩钢零件 立涂刷防腐蚀耐磨涂层或增加钢零件厚度,也可采用热收缩聚乙烯套膜保护。 6.4.3桩身涂刷防腐蚀涂层的长度,应大于污染土层的厚度;当管桩的表面涂有防腐蚀涂料时,在估 章单桩承载力时,可不计入土层范围内的桩侧阻力

DB41/T23142022

向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做安全技术交底; 场地完成三通一平、排水畅通,并满足施工所需的地面承载力; 选定性能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沉桩设备; 管桩及所需材料按计划分批进场且验收合格。 7.1.3管桩基础施工前,应提供JGJ/T406一2017中8.1.2规定和下列资料: 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经审查批复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现场的试桩资料或附近类似桩基工程的经验资料。 7.1.4 沉桩施工应实行首件工程制,以校核收锤标准或终压值以及沉桩设备、工艺参数等。 7.1.5 采用锤击法或静压法沉桩时,适用土层条件及环境条件需符合下列规定: 锤击法适用于各种粘性土、粉土,含较厚砂性土中间夹层或含砾卵石较多的硬夹层,中风化 极软岩和申风化软岩地层,静压法适用于软土、填土、一般粘性土等较易穿越的土层, 持力层宜选取硬塑~坚硬黏性土、中密~密实粉土和砂土、碎石土、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 锤击法沉桩同时可选取中风化极软岩、中风化软岩作为持力层; 锤击法不适用于对震动敏感的居民住宅、公用建筑、工业厂房等场地的施工,静压法适用于 因周围环境不适于锤击法沉桩施工的场地; 采用静压法沉桩时,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倍,且场地平整,当不能 满足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压桩机的稳定。 7.1.6沉桩施工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勘测报告有较大偏差,应补充钻探。 7.1.7沉桩施工过程中,当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0.5%时,应找出原因并作纠正处理;沉桩后,不应用 移动架的方法进行纠偏 7.1.8沉桩施工时,管桩连接和沉桩过程应有完整的施工记录。 7.1.9当场地中存在难以穿透的硬夹层,锤击法或静压法沉桩困难,或不宜出现挤土效应时,可采用 植入法沉桩。

试桩数量结合地质情况确定,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小于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试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 试桩选在地质勘探孔附近; 一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条件与工程桩施工相一致; 一试桩测试单桩极限承载力。 1.11沉桩的控制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贯入度、压桩力、设计桩长、标高等因素综合确定。当桩端 #力层为黏性土时,应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压桩力控制为辅;当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性土时《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799-2012》.pdf,应

7.1.11沉桩的控制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贯入度、压桩力、设计桩长、标高等因素综合确定。当桩端 寺力层为黏性土时,应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压桩力控制为辅;当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性土时,应 以贯入度、压桩力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 7112遇下列特殊情况之一时应堑停沉桩。

7.1.12遇下列特殊情况之一时应暂停沉栅

沉桩入土深度与设计要求差异大; 实际沉桩情况与地质报告中的土层性质明显不符; 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或桩身混凝土出现裂缝或破碎; 桩身突然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 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沉桩过程出现异常声响 压桩不到位,或总锤击数超过2500击、最后1m沉桩锤击数超过300击。 1.13沉桩完成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封住管口,送桩遗留的空洞应立即回填或覆盖,

7.2起吊、运输和堆方

DB41/T23142022

7.2.1管桩起吊、运输应符合GB/T13476中第9章和JGJ/T406一2017中8.2的规定。 7.2.2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上海沪东地区开发研究.pdf,需叠层堆放时,外径700mm及以上的管桩不宜超过2层,外径 700mm以下的管桩不宜超过3层,垫木支承点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底层最外缘管桩的垫木处应用木楔 塞紧。 7.2.3管桩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分类堆放,严禁混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