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5579-2022 基于北斗的路基智能压实技术规范.pdf

DB13T5579-2022 基于北斗的路基智能压实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5519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5579-2022 基于北斗的路基智能压实技术规范.pdf

ICS93.080.99 CCS R 18

DB13/T 557920

常州淹城夜总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5579202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系统组成与技术参数 RTK定位精度校验. 压实相关性校验 压实过程控制 附录A(资料性) RTK定位精度测试记录及精度统计图 附录B(资料性) 数据计算与相关性校验试验报告. 附录C(资料性) 压实状态分布图. 16

DB 13/T 5579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雄安京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志斌、高成发、王国清、邱文利、赵文忠、杜群乐、许忠印、王艳丽、张 少波、罗立红、张瑞成、刘玉华、李建文、符辉、谷彦华。

DB13/T 55792022

基于北斗的路基智能压实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北斗的路基智能压实系统组成、技术参数要求、定位精度校验和智能压实技 术的压实相关性校验、压实过程控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进行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的智 能压实。

4.1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4.2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MV:智能压实检测值。 CMV:第i个检测单元智能压实检测值的检测结果。 CMV:智能压实检测值的平均值。 [CMV:常规压实质量检测合格值所对应的智能压实检测值,简称目标值。

1.1路基智能压实控制系统由加载设备、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量测设备和智能压实信息管理平 成,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DB13/T 55792022

图1智能压实系统组成

.1.2加载设备为振动式压路机或静作用式压路机。 5.1.3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由基准站网、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数据播发系统等部分组成 5.1.4量测设备由GNSS定位装置(包含GNSS天线和主机)、振动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 分析处理、显示装置以及系统控制软件等组成。 5.1.5智能压实信息管理平台由压实信息接收软件、压实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等组成

5.2.1智能压实控制系统应具备检验监控结果与常规检验结果一致性的能力。 5.2.2智能压实控制系统应具备对振动压路机的碾压轨迹、作业面高程、碾压速度和振动频率进行 实时监测的能力。 5.2.3智能压实信息管理平台应具备对填筑体的压实程度、压实均匀性、压实稳定性和碾压面压实 状态分布等进行实时分析和以图形及数字方式显示的能力。

5. 3. 1加载设备

5.3.1.1振动压路机的工作质量、振动轮分配质量、激振力、振动频率、振幅及碾压速度等振动压 实工艺参数应明确标识, 5.3.1.2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振动频率应保持稳定,波动范围不宜超过稳定值土0.6Hz。 5.3.1.3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速度应保持匀速,碾压速度宜为(2.5~3.0)km/h,最大不应超过 4.okm/h 5.3.1.4振动压路机应预留量测设备安装位置

5.3.2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5.3.2.1基准站选地

5.3.2.1.1基准站应建立在 5.3.2.1.2基准站应建立在便于接入通信网络、具有稳定的供电条件及交通便利地区,同时具有良 好的安全保障环境,便于站点长期连续运行 .3.2.1.3 基准站周边应建立相应防雷设施 .3.2.1.4 基准站与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和电磁干扰区距离应大于200m。 5.3.2.1.5 基准站应建立在待建道路两侧,且距离道路中线距离不宜大于5km。 5.3.2.1.6基准站距压实

5. 3. 2. 2 基准站性

5.3.2.2.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至少应具备解算和播发BDS或GPS其中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差分 增强改正信息的能力,宜支持BDS/GPS/Galileo/GLONASS/QZSS等多系统解算和播发能力。 5.3.2.2.2基准站设备应至少能观测到两个频点的数据,宜支持所有频点数据观测。 5.3.2.2.3数据采样间隔:≤1s;基准站日观测数据可用率:≥95%。 5.3.2.2.4多路径影响:MP1≤0.5m、MP2≤0.65m。

5.3.2.3数据通信网络

5.3.2.3.1可采用TCP/IP或NTRIP作为数据通信协议

5.3.2.3.1可采用TCP/IP或NTRIP作为数据通信协议

DB 13/T55792022

DB 13/T 55792022

5.3.2.3.2通信方式可采用有线专线、有线宽带,以及GPRS、4G、5G或其他无线通信方式。 5.3.2.3.3通信速率应大于2Mbit/s,误码率应小于10",链路可用性大于98%。 5.3.2.3.4基准站到数据中心的通信延迟应小于500mS,数据中心到用户的通信延迟应小于1s。

5. 3. 3量测设备

5.3.3.2量测设备的GNSS定位装置应具备GNSS数据实时接收、解码和定位能力,水平定位精度应 人于 5.3.3.3 传感器宜采用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不小于10mV/(m/s),量程应不小 .3.3.4量测设备的数据采集装置的模/数转换位数应不小于16位,采样频率应不小于400Hz。 5.3.3.5量测设备的动态性能应稳定,线性范围为振动幅值在5mV/m/s~100mV/m/s时的相对误差 应不大于0.5%,振动频率在5Hz~120Hz时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0.5%。 5.3.3.6 量测设备输出的振动压实值与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80。 5.3.3.7 量测设备的系统控制软件应具备下列功能: 控制量测设备操作,对量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分析、显示和存储,记录施工相关 参数等信息; 根据得到的压实信息对压实程度、压实均匀性、压实稳定性、压实状态分布以及相关统计 量等进行实时分析并以数字和图形方式显示;

5.3.3.8量测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量测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以

量测设备的GNSS天线应紧密牢固地垂直安装在加载设备的顶部中心位置,并应量取和记 天线相位中心到加载设备顶部的高度; 量测设备的振动传感器应紧密牢固地垂直安装在振动压路机振动轮内侧机架的中心位置 量测设备的GNSS主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等装置应牢固地安装在振动压路机驾驶室内的合 位置,方便操作。

5.3.4智能压实信息管理平台

智能压实信息管理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a)接收量测设备采集的压实数据,并对现场记录的压实数据进行二次处理; b)显示和管理压实程度分布图、压实均匀性分布图、压实稳定性分布图和压实状态分布图等; c)将试验结果生成试验报告,报告内容应满足8.2的要求; d)能实时显示或回放现场压实过程及相关内容

智能压实应按照设备检查、RTK定位精度校验、相关校验、过程控制和连续检测的流程进行应用 图2所示。

DB13/T55792022

图2智能压实技术应用流程图

6.1.1智能压实在应用前应对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性能及GNSS设备定位精度经行校验,保 定位精度满足指标要求

a) 加载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周围无遮挡,无电磁干扰 测试前须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将GNSS设备测得的地心坐标转换为施工坐标,且转换后坐 标平面精度优于1cm,高程精度优于2cm; 智能压实系统的GNSS定位设备接入地基增强系统,并处于固定解状态; 试验段距离最近控制点和水准点宜不大于1km; e 坐标基准由四等及以上导线测量和三等及以上水准测量确定; f 试验组数应不小于3组,每组定位次数不少于20次,且每组试验须重启设备,以完成重 新初始化。

应首先对地基增强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主要包括: 测试基准站数据采集、数据完好性; 测试基准站到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到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提供网络通信链路 通信速率、误码率、可用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延迟大小,具体技术指标满足5.3.2要求; 测试数据中心对基准站的监控能力,包括通过数据通信网络监视和控制基准站工作状况 参数配置、数据采集和传输等:

应自先对地基增强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主要包括: 测试基准站数据米集、数据完好性; b) 测试基准站到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到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提供网络通信链路的 通信速率、误码率、可用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延迟大小,具体技术指标满足5.3.2要求; C 测试数据中心对基准站的监控能力,包括通过数据通信网络监视和控制基准站工作状况 参数配置、数据采集和传输等:

DB 13/T 55792022

d)测试实时定位的覆盖范围、有效作业时间及精度指标; e)以上测试结果应满足5.3.2或GB/T28588中相关规定。 6.2.2试验环境应按照本文件第6.1.2条要求进行选择,并进行不少于3组试验。 6.2.3每组试验须重启设备,并按下列要求操作: a 利用导线和水准测量,从最近已知点出发,测量GNSS设备天线底座的平面和高程坐标 并以此作为精度校验的基准值; b 打开GNSS定位设备并接入地基增强系统,等待设备达到固定解状态,记录初始化时长 c 采集不少于20次RTK定位结果,期间应确保设备一直处于固定解状态; d) 关闭GNSS定位设备,进行下一组试验

据记录表及精度评定计算过程见附录A

1.1智能压实在应用前应进行相关性校验试验,确定相关系数和模型,以进一步计算目标振动

7.1.1智能压实在应用前应进行相关性校验试验,确定相关系数和模型,以进一步

智能压实在应用前应进行相关性校验试验, 试验段应满足JTG/T3610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段的填料、含水率、填层厚度、断面形式、路基施工方案等应与后续施工段的一致; o 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试验段应采用与施工段相同性能及工艺参数的振动压路机; d) 试验段应按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压实状态进行碾压作业,其中重度区域的压实状态应满 足相关文件规定,试验段压实状态如图3所示; 应先对碾压面进行连续检测,再进行常规压实度检测; 常规检测应分别在三种压实状态区域内进行,符合JTG3450的规定,且每种压实状态区域 内的检测数量应不小于6组,

图3试验段要求示意图

7.1.3相关性校验前应对智能压实系统进行核查,并符合下列规定: a) GNSS定位设备处于固定解状态,定位精度符合5.3.3要求: b) 检查振动压路机的振动压实工艺参数情况,确认振动频率保持在规定值的允许波动范围 内,并能保持匀速行驶; C 核查量测设备的安装及连接情况,确认数据采集和传输正常。 7.1.4施工段的作业环境发生下列任一情况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相关性校验试验: a)路基填料、含水率及填层厚度等发生变化; b)振动压路机或其振动压实工艺参数发生变化

c) 量测设备发生变化。

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2018.7.1实施全文.pdfDB13/T 55792022

7.2.2试验段的每种压实状态均应进行一次连续检测,并按下列要求操作: a)检查GNSS定位设备的定位精度情况,确保在连续检测期间处于固定解状态,且定位精度符 合5.3.3的要求; b)检查振动压路机的振动压实工艺参数情况,确认振动频率保持在稳定值的允许波动范围内, 行驶速度匀速且符合5.3.3的要求; c)动压路机在进入试验段起始线之前应达到正常振动状态; d)连续检测应采用平碾方式对整个碾压面进行检测,振动压路机相邻碾压轮迹之间的重叠宽度 宜不小于20cm; e)振动压路机行驶到达起始线前开始连续检测的数据采集,离开终止线时停止采集。 7.2.3常规检测点位应根据连续检测结果选取,并按下列要求操作: a)根据压实状态分布图,在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压实状态区域内至少各选6个点; b)每种压实状态区域内的检测点位应根据轮迹振动压实曲线,按照振动压实值低、中、高三种 情况,在振动压实曲线变化比较平缓的位置选取,如图4所示: c)常规检测点和连续检测数据应根据GNSS平面定位结果确定对应关系,并做好相应记录。

7.3相关系数和目标振动压实值计算

图4碾压轮迹上常规压实质量检测点选取示意图

3.1.1路基智能压实施工技术使用前,应对路基施工段和智能压实操作系统进行检

a)施工段的填料、含水率、填筑厚度等参数应与试验段参数保持一致,并符合现行相关标准要 求; b)施工段应设置碾压起点标志和碾压终点标志; c)施工段的碾压工作应与现行路基有关标准一致,并按要求进行: d)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振动幅值、压实厚度、工作速度和压实遍数等工艺参数应与试验段 的参数一致; e)测量设备应安装正确牢固广州某人行隧道防水工程工法施工方案,且需与试验段采用的量测设备一致:

DB 13/T 55792022

f)目标振动压实值应根据技术要求和相关试验结果确定。 .1.2应制定施工段的连续检测方案,并符合下列规定: a)确定施工段表面平整,无沟壑积水,确保不影响振动压路机的碾压工作; b)振动压路机应采用平碾方式进行碾压,碾压轮迹数应按照碾压面宽度和压路机轮宽划分,确 保能够覆盖整个碾压面,相邻碾压轮迹之间的重叠宽度宜不小于20cm; c)连续检测时振动压路机宜采用弱振方式,压实质量连续检测数据应为施工段实际长度的全部 检测数据。 .1.3 路基智能压实施工技术使用过程中,出现以下异常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分别处理: a)振动压路机振动频率波动不稳定,波动范围异常时,应及时调整控制振动频率的部件,使 之保持稳定,并处于规定的波动范围内; b) 测量设备部件的连接发生松动或供电电压不足时,应检查设备部件的连接处、供电电源电 压等,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 碾压面不平整或存在沟擎积水时,应对碾压面进行平整和清除积水处理直至符合要求。对 于路基基底条件变化导致的测量数据异常应做好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