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JT∕T 853-2013).pdf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JT∕T 853-2013).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961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JT∕T 853-2013).pdf

ICS93.040 P28 备案号: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

文鼎苑模板施工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布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符号 结构、规格与型号 技术要求. X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束体截面构造示意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体外束安装技术要求 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转向器静载性能试验 附录D(规范性附录)转向器疲劳荷载性能试验 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束体转向段钢绞线护套抗磨损试验 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威胜利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重大路桥建设指挥部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征宇、柏国清、胡可、武焕陵、金立新、徐宏光、王胜斌、姜劲松、沈斌、竺洁荣 杨友安、马春轶、王秀伟、王尧、魏巍巍、牟晓光、张新越、李雪。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

本标准规定了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的结构、规格与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桥梁用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市政、铁路及其他工程结构的体外束可参照 使用。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元情期H文文件次末 GmoomuCuStCCSto 位于梁体截面之外,仅在锚固区和转向块处与梁体相连接的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束,管 3.1.2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unbondedprestressingsteelstrand 采用防腐润滑脂涂敷并外包护套的镀锌或光面钢绞线。 3.1.3 束套管cablepipe 位于体外束束体外层的塑料管或金属管,保护钢绞线免受损伤和腐蚀。 3.1.4 束体tendon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和束套管的组合体。 3.1.5 锚固段anchoragezone 位于锚固装置内的体外束节段。 3.1.6 自由段freelength 除锚固段和转向段之外的体外束节段。 3.1.7 转向块deviator 采用混凝土或钢支承块等构件,与梁体可靠连接,以控制体外束束体线形的装置。 3.1.8 转向器saddle 设置于体外束束体转向点处、用于改变束体方向的装置。 3.1.9 减振装置damper 改变束体自振频率,降低束体振动幅度的装置。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一 钢绞线中单根钢丝的最大直径,单位为毫米(mm); Fpm 钢绞线实测极限抗拉力平均值; p 钢绞线实测极限拉力; Sk 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兆帕(MPa);

体外束由束体、锚具、转向器和减振装置等组件构成,分为锚固段、转向段和自由段三部分,见图1。

图1 体外束结构示意图

4.1.2.1束体截面中位于束套管内的无粘结钢绞线排列为六边形或对称切角六边形,见图

4.1.2.2束体截面构造示意图参见附录A。

束体及单根无粘结钢绞线截面示意

表1束体的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

4.1.3.1锚具由锚板、夹片、过渡管、密封装置、锚垫板及其他部件组成,在锚固区和防护帕 填充料,见图3。

4.1.3.2锚具主要规格尺寸见表2。

4.1转向器由转向器体、支撑板、穿线管等组成,截面为圆形或矩形。转向器的穿线管两端 设置倒角形成圆滑过渡,见图4。

图4转向器结构示意围

4.1.4.2转向器的最小弯曲半径Rm≥580d,靠近锚固段转向器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增大1000mm,其 他主要规格尺寸见表3。

4.1.4.2转向器的最小弯曲半径R≥580d,靠近锚固段转向器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增大1000mm,其 他主要规格尺寸见表3。

4.1.4.2转向器的最小弯曲半径R≥580d,靠近锚固段转向器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增大1000mm,其

当体外束自由段长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振装置,减振装置由调整螺杆、束卡箍、减振圈、减 架等组成,分I型、Ⅱ型,见图5

图5减振装置结构示量图

体外束的型号出体外束代号、钢绞线直径和根数来表示。

4.2.2锚具、转向器型号

锚具的型号由体外束代号、锚具代号、钢绞线直径和根数来表示:转向器的型号由体外束代号、转向 器代号、钢绞线直径和根数来表示。

1.1.1无粘结钢绞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无粘结钢绞线宜选用热镀锌钢绞线或光面钢绞线制作,所选用的钢绞线直径为15.2mm,抗拉 强度级别宜不小于1720MPa; b)选用的光面钢绞线或热镀锌钢绞线应分别符合GB/T5224或YB/T152的规定; c)无粘结钢绞线的护套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并应符合CJ/T297的规定;护套厚 度应为1.5mm,防腐润滑脂的含量应不小于50g/m,其他要求应符合JC161的规定。 1.1.2束套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用性能指标不低于Q235要求的无缝钢管,并应符合GB/T8162的规定,采用其他材料的也应 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6)束套管可设计成单层或双层,其截面形状为圆形或由两个半圆组成,外层可设计不同颜色; 束套管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或合同的要求,用HDPE制成束套管,管壁厚度应不小于G/32(G 为束套管外径),且不小于4mm。用钢管制成束套管,管壁厚度应不小于G/50,且不小于 2mm。束套管表面应良好完整,划痕深度不得超过管壁厚度的20%; ? 1M 束套管由若干节直管通过镜面焊接或管套连接,连接处应具有不低于束套管非连接处的拉伸 屈服强度,现场焊接的束套管长度应控制在设计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5.1.2.1锚具组件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锚板的材料应采用性能指标不低于45号钢要求的优质碳素结构钢或不低于40Cr要求的合金 结构钢,并应符合GB/T699或GB/T3077的规定; b)锚板的坏件应为锻件,并应符合YB/T036.7的规定; c)锚板制作时应逐件进行超声波检测和磁粉检测,并应符合GB/T4162中B级和JB/T4730.4 中Ⅱ级质量等级的要求; d)锚垫板的材料应采用性能指标不低于Q345要求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或不低于Q345g要求 的桥梁用结构钢,并应符合GB/T1591或GB/T714的规定; e)夹片的材料应采用含碳量小于0.25%的合金结构钢,并应符合CB/T3077的规定,其热处理 要求应符合JT/T329的规定; f)预留导管和过渡管的材料应采用性能指标不低于Q235要求的无缝钢管,并应符合GB/T 8162的规定; g)穿线管的材料应采用HDPE,并应符合CJ/T297的规定; h)螺旋筋的材料应采用性能指标不低于Q235要求的碳素结构钢,并应符合GB/T700的规定。 .1.2.2锚具应标注规格型号及批号;外观、外形尺寸及硬度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同一规格锚具的 同类部件应具有互换性。 .1.2.3锚具裸露表面应采用热镀锌、喷锌铝合金或涂装防腐,热镀锌防腐的锌层平均厚度为 0um~120um,喷锌铝合金或涂装防腐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1.2.4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疲劳性能和锚下荷载传递性能要求应符合JT/T329的规定。 5.1.2.5锚具应具有可靠的密封装置,密封性能应符合JT/T771的规定。

5.1.2.1锚具组件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5.1.2.6防腐填充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某大学实验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基 锚固区和防护帽内应填充防腐油脂、石蜡 填充用防腐油脂应符合JG3007的规定: e) 填充用石蜡应符合GB/T254的规定

5.1.3.1转向器的钢质组件材料应采用性能指标不低于Q345要求的无缝钢管和钢板,并应符合 GB/T8162和GB/T1591的规定;穿线管的材料应采用HDPE,并应符合CJ/T297的规定。 5.1.3.2外观及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5.1.3.3钢质组件裸露表面的防腐要求按5.1.2.3的规定。

5.1.4.1 减振装置的钢质组件材料应采用性能指标不低于Q235要求的碳素结构钢,并应符合

GB/T700的规定;减振圈的材料应采用HDPE,并应符合CJ/T297的规定;减振垫应采用隔振橡胶DL/T 5817-2021标准下载,并 应符合GB/T5574的规定

5.1.4.3钢质组件表面的防腐要求按5.1.2.3的规定

5.2.1转向器与钢绞线、锚具组装件的静载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极限拉力F不小于0.95Fpm; b)达到实测极限拉力F时钢绞线受力长度的总应变6≥2%; c)失效应是由钢绞线的断裂导致,而不是转向器组件的破坏导致。 5.2.2转向器与钢绞线、锚具组装件的疲劳荷载性能,在上限应力为65%fu、应力幅为80MPa的试验 条件下,经受200万次循环荷载后应符合以下要求: a)钢绞线疲劳破坏的截面面积不应大于试件总面积的5%; b)转向段处钢绞线护套的最小残余厚度不应小于初始厚度的50%; c)转向器、锚具组件不应疲劳破坏。 5.2.3束体转向段钢绞线护套抗磨损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护套不允许折断; b)护套不允许穿透,无油脂渗出; c)护套的最小残余厚度不小于初始厚度的50%。 5.2.4体外束组装件应满足分级张拉及补张拉的要求,并应满足对钢绞线实施单根监测、张拉或更换 的要求。 5.2.5在体外束锚固区和防护帽内灌注的防腐填充料,应不影响体外束钢绞线的单根监测和更换 性能。 5.2.6体外束应与锚垫板相垂直,其曲线段的起始点至锚固点的直线长度不宜小于600mm。 5.2.7体外束的安装技术要求参见附录B。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