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951-2019 高原湖泊入湖河流旁路治理技术规范

DB53/T 951-2019 高原湖泊入湖河流旁路治理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53/T 951-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7.15 k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00465
下载资源

DB53/T 951-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3/T 951-2019 高原湖泊入湖河流旁路治理技术规范

ICS13.020.01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9512019

DB53/T 9512019

DL/T 5161.9-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9部分:蓄电池施工质量验收高原湖泊入湖河流旁路治理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高原湖泊人湖河流 艺要求、运行维护和管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高原湖泊入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09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14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CJ/T54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DB53/T306高原湖泊区域人工湿地技术规范

DB53/T 9512019

生物赚气滤池 由陶粒等颗粒填料及其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曝气系统和池体构成。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生 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以及完成氨氮的硝化过程。

4.1.1旁路治理工程应在对河道有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对水质监测的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制定 综合性的治理工程措施。

图 工艺模式一流程图

3工艺模式二:工艺模式二流程见图2。该模式宜设置在河流两岸空间充分的河段。流程选择以 工湿地为主要处理单元,当河水颗粒态污染物浓度高时,宜采用包括前置库在内的单元进行组合

图2工艺模式二流程图

f.3.4工艺模式三:工艺模式三流程见图3 模式宜设置在支流河内且靠近主河流入口处,以处理 支流河道内的污染水为主,流程为曝 湿地单元的组合

4.4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图3工艺模式三流程图

4.4.1.1拦污池包括沉砂池和格栅等,格栅由主拦污栅和副拦污栅组成。 4.4.1.2主拦污栅设置在进水入口处,栅条断面可以为方形或梯形,栅条间距为60mm~100mm,安 装角度不宜大于60度。 4.4.1.3副拦污栅设置在沉沙池出口处,栅条断面可以为方形或者梯形,栅条间距为30mm~60mm 高不宜超过700mm

4.4.2曝气生物滤池

,4.2.1藤爆气生物滤池中的琪 稳水层高直米 用0.4m~0.5m 4.4.2.2曝气生物滤池进水水温不宜低于12℃,且不高于37℃。进水水温较高时,水力停留时间的 设计宜取低值;进水水温较低时,水力停留时间的设计宜取高值。 4.4.2.3曝气生物滤池气水比宜为3:1~8:1,HRT宜为0.5h~1h。 4.4.2.4如条件适宜,电能的供应除采用常规取电方式外,还可以考虑太阳能供电。 4.4.2.5其它设计参数参考 HI2009和HJ2010标准。

4.4.3碳源生物滤池

4.4.3.1碳源生物滤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5~1.0)m/m.d;碳源添加可以采用预埋的竖向穿孔管 方式依据碳源的消耗情况而添加。 4.4.3.2碳源宜采用麦秸、芦苇等富含纤维素的天然植物,或聚羟基脂肪酸类聚合物,或聚已内酯 聚乳酸等多组分混生可降解聚合物。 4.4.3.3其它设计参数参考HT2009标准

4.4.4土壤渗滤系统

4.4.4.1土壤渗滤系统的快速渗滤层填料颗粒宜为粒径为10mm20mm的陶粒,表面水力负荷宜为 (0.5~1.0)m/m.d。模块层组成宜选用陶砂、红壤、石灰石、铁屑、木炭以及固相碳源等,具有强化 脱氮除磷的功能。 4.4.4.2渗滤系统的底部垫层宜填充30mm~50mm的公分石,填充高度宜为50mm~100mm。底部宜 没置穿孔管,管径应大于100mm。孔间距宜为100mm~150mm,孔径宜为10mm~30mm。 4.4.4.3渗滤系统的填料有效填充深度在1.0~1.5m范围为宜。 4.4.4.4土壤渗滤系统大多采用穿孔管上层均匀布水,下部均匀收水系统,避免短路、沟流

DB34/T 2871-2017 建筑用光伏墙板技术要求DB53/T 9512019

4.4.5.1前置库包括沉砂区、人工浮岛和水生植物净化区。 4.4.5.2沉砂区水深宜大于2m;水生植物净化区水深宜1m~2m;人工浮岛边长宜3m左右,形状 宜采用三角形、四边形、六角形等 4.4.5.3水生植物净化区和人工浮岛宜选择适合削减氮磷的本地湿生植物,如美人蕉、香蒲、凤眼莲、 水芹菜、水雍菜等。 4.4.5.4人工浮岛框体宜选用PVC管、不锈钢管、木材、毛竹等作为框架;浮岛基质宜选用海绵、椰 子纤维等。

4.4.5.1前置库包括沉砂区、人工浮岛和水生植物净化区。 4.4.5.2沉砂区水深宜大于2m;水生植物净化区水深宜1m~2m;人工浮岛边长宜3m左右,形状 宜采用三角形、四边形、六角形等 4.4.5.3水生植物净化区和人工浮岛宜选择适合削减氮磷的本地湿生植物,如美人蕉、香蒲、凤眼莲、 水芹菜、水雍菜等。 4.4.5.4人工浮岛框体宜选用PVC管、不锈钢管、木材、毛竹等作为框架;浮岛基质宜选用海绵、椰 子纤维等。

塘宜选择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或曝气塘等。塘的设计参数可由实测数据确定;当无实测 根据附录A的表A1取值

4. 4. 9人工湿地

JC/T 2449-2018 摩擦密封材料用对位芳纶浆粕5.1处理设施的运行稳定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