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J 050-2012 地下水水源热泵工程技术规程.pdf

XJJ 050-2012 地下水水源热泵工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4965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XJJ 050-2012 地下水水源热泵工程技术规程.pdf

附录B地源热泵机组循环水水质要求

地源热泵机组循环水水质

B.0.1地源热泵机组循环水水质应符合表B.0.1的规定。 表B.0.1地源热泵机组循环水水质要求

本资料限内部使用,严禁用于商业。附录C抽水井与回灌井的最小间距C.0.1取水并应设在回灌井的上游侧,水井之间的距离越大深圳市建筑基桩检测规程SJG09-2015.pdf,彼此之间的影响就越小,图C.0.1描述了不同情况下所需的最小间距。图中的曲线代表不同含水层厚度,水平轴数据是50%的峰值流量值,由流量和含水层厚度的交点,水平读取垂直轴的数值即是抽水井与回灌井间的最小间距。不同的地质结构,会有一定偏差,如有群孔抽水试验资料,抽水并干扰降深值不应超过20%。183(e)22.755.468.190.8地下水流量(m//h)不同含水层厚度()6.1##12.2图C.0.1所需最小的抽水井和回灌井间距32

D.0.1热源并基本资料应按表D.0.1填写。

表D.0.1热源井基本资料表

E.0.1热泵项目测评指标应按表E.0.1填写。

E.0.1热泵项目测评指标应按表E.0.1填写。

表E.0.1热泵项直测评指标汇总表

录E热泵项目测评指标

本资料限内部使用,严禁用于商业附录F热源井运行期地下水长期监测记录表F.0.1热源井运行期地下水长期监测记录应按表F.0.1填写。表F.0.1热源井运行期地下水长期监测记录表静水位动水位抽水(回灌)潜水泵回扬室外监测井监测时间埋深埋深流量实际运行时间气温备注编号(年月.日)(m)(m)(mh)(台)( h)(℃)注:①各项监测因子的监测频率按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中的要求进行。②监测井包括抽水井回灌井或专门设计的专用监测井孔。③水质监测项目按附录B进行,在该表格中只记录地下水检测矿化度,其余项目以水质检测报告的形式备案存档。④备注栏可记录各热源井的种类、工作状况等。35

0.1热泵系统运行监测记录应按表G.0.1填写

G.0.1热泵系统运行监测记录应按表G.0.1填写。

附录G热泵系统运行监测记录表

表G.0.1热泵系统运行监测记录表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产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本资料限内部使用,严禁用于商业。引用标准名录1《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B50013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CB50189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B502687《供水管井技术规程》GB50296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B503669《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1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13《地面辐射供热技术规程》JGJ14214《供热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15《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16《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17《浅层地热能勘察评价规范》DZ/T022518《中国地源热泵发展研究报告》徐伟主编1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1《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2Kevin D Rafferty,Commercial Open Loop Heat Pump Systems,ASHRAEJournal,March200938

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

地下水水源热泵工程技术规程

J12260—2013 XJJ050—2012

本资料限内部使用,严禁用于商业。目次1总则·413地下水换热系统水文地质勘察433.1一般规定433.2目的与任务433.3水文地质测绘443.4水文地质物探453.5水文地质钻探...453.6抽水试验与回灌试验463.7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资源评价463.8地下水水质评价464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474.1一般规定474.2热源井身结构设计494.3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504.4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515热泵系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525.1一般规定525.2冷热负荷525.3室内系统·535.4热泵机组与机房设计546运行管理566.2监测与运行管理567热泵系统测试·577.1热泵系统测评内容..577.4测评报告6040

普遍要低,这也极大推动了地下水热泵技术的运用。 受国家对可再生能源一一浅层地热利用的大力支持,新疆绝 大多数工程项目采用地下水水源热泵承担冬季供热或夏季供冷, 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工程助察、设计、实施和使用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问题;不认真做水文地质勘查,有的工程项目刚建成 即不能运行;有的回灌困难,就偷偷排放;有的设计严重不合理 等,这些都给工程长期正常使用造成了惨痛的经验教训。 在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基础 上,为规范新疆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我区可再生能 源建筑应用水平整体提高,结合新疆地域与气候特性,针对现有 地下水热泵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本规程因 地制宜给出了明确、具体技术规定和要求,为保证新疆行政辖区 的地下水水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安 装、调试、验收、运行管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 靠、保证质量,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反 复讨论、修改、完善,特制定符合新疆地方特点的技术规程。 1.0.2本标准适用范围包括:地下水换热系统水文地质勘察、地 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取水回灌管网、热泵机房和系统设计、供 热(冷)循环系统,以及整体全面的科研论证、设计、施工、运 行管理等基本要求。

3地下水换热系统水文地质勘察

3.1.1一切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必须在严格遵守国 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土地管理 法、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资源保 护法等基础上进行。 3.1.2大型工程应由具有甲级水文地质勘察资质的专业单位承 担完成,中、小型工程应由具有乙级及乙级以上水文地质勘察资 质的专业单位承担完成。大、中、小型工程的划分应按第3.1.6 条工程取水规模来进行划分。 3.1.3工程场地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是能否应用地下水换热系 统的基础。 3.1.4该项工作应在项目论证阶段作出判别。 3.1.5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不够,相关资料缺乏的地区进行勘察 时,可根据需要开展地下水普查工作。运行管理阶段勘察应根据 工程的冷、热负荷变化及需水量增减、专项试验研究的需要进行。 助察阶段除应与设计阶段建设工程选址、设计、施工、运行管理 阶段相适应外,尚可根据工程冷、热负荷及需水量、现有资料和 水文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简化与合并。勘察阶段简化与合 并后提出的任务和深度,应满足其中高阶段精度的要求。

3.1.5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不够,相关资料缺乏的地区进行勘察 时,可根据需要开展地下水普查工作。运行管理阶段勘察应根据 工程的冷、热负荷变化及需水量增减、专项试验研究的需要进行。 勘察阶段除应与设计阶段建设工程选址、设计、施工、运行管理 阶段相适应外,尚可根据工程冷、热负荷及需水量、现有资料和 水文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简化与合并。勘察阶段简化与合 并后提出的任务和深度,应满足其中高阶段精度的要求。

3.2.1勘察纲要是根据搜集已有资料和现场踏勘结果编制的,是

3.2.1勘察纲要是根据搜集已有资料和现场踏勘结果编制的,是指 导勘察工作、编制各项具体计划以及检查工作完成情况的主要依据。 3.2.2工程场地可利用面积应满足修建地下水抽水井和回灌井

3.2.2工程场地可利用面积应满足修建地下水抽水井和回灌井

3.2.2工程场地可利用面积应满足修建地下水抽水井和回灌井

(地下水换热系统)的需要。同时应满足置放和操作施工机具及 埋设室外管网的需要。

3.2.3各勘察阶段的勘察目的与任

1项目论证阶段:在工程场区内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可调 查收集已有工程勘察及水井资料。调查以收集资料为主,除观察地 形地貌外,应主要调查已有水并的位置、类型、结构、深度、地层 剖面、出水量、水位、水温及水质情况,还应了解水井的用途,开 采方式、年用水量及水位变化情况等。 该阶段提交主要成果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和综合水文地质图 地下水等水位线及埋深分区图、并孔综合柱状图等。 2设计阶段:该阶段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项目立项后,地 下水换热系统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依据,是各建设项目必不可少的 勘察阶段。 运行管理阶段:该阶段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可视工程规模的大 小和工程需求来决定。一般大型规模工程和地下水换热系统有折 大利用需求的工程需进行该阶段的勘察工作。 3.2.4当工程场地及其附近已有较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勘察工作量。

3.3.1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可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 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 3.3.2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取下限,复杂的地区取上限。 3.3.3各项调查中水井调查最为重点,内容宜包括:并的类型 深度、并壁结构、井周地层剖面、出水量、静水位埋深、水位降 升、水质、水温及其动态变化: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 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 和回灌试验。

3.4.1物探部剖面及测点的布置、参数的确定、检查点的数量和重 复测量的误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3.4.2水文测井的主要内容及成果为视电阻率曲线与自然电位 曲线。

3.5.1钻探是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合理地布 置勘探孔,直接关系到整个勘察工程的质量。在程序上,勘探孔 的布置应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之后,即在获取水文地质测 绘资料和物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布置,以避免勘探孔布置的盲目 性。布置助探孔的自的,一是查明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二是取 得计算参数和评价地下水所需的资料。 3.5.2在水文地质测绘及物探的基础上,勘察区内的已有机井资 料完整的,可视为勘探并使用,以减少勘探费用。勘探孔宜以探 采结合井的形式进行设计,以探为主,探采结合。勘探孔的孔径、 管径及滤水管的设计按生产井(取水井或回灌井)要求进行。 3.5.3地下水换热系统探采结合并过滤器的类型,宜采用缠丝过 滤器或填砾过滤器。抽水井过滤器的下端,应设置管底封闭的沉淀 管,其长度宜为2~4m。探采结合并过滤器骨架管的内径,宜大于 325mm,过滤器壁厚宜不小于6mm。过滤器长度根据勘探深度内含 水层的厚度来确定,当含水层厚度小于30m时,可与含水层厚度 一致;当含水层厚度大于30m时,可采用45~60m。当含水层的 渗透性差时,其长度可适当增加。过滤器骨架管孔隙率不宜小于 25%。 缠丝过滤器的孔隙尺寸与填砾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和缠丝间隙,

应根据含水层的颗粒组成和均匀性确定,填砾过滤器滤料的厚度应 按含水层的岩性确定,宜为100~150mm:滤料高度应超过过滤管 的上端。 3.5.4成并质量主要指标:并身各段直径达到设计要求;并身在 100m深度内其孔斜度不大于1.5度;并深误差不大于0.2%;洗井 结束前的出水含砂量不大于1/200000(体积比)。 3.5.5水文地质勘探井即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结构,获取 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按水文地质钻探要求施工的钻孔。

3.6抽水试验与回潜试验

3.6.1抽水试验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要 求,同时应对地下水水温和气温进行观测。 3.6.2大、中型工程应进行带观测孔的多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根据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数据,确定抽水井与回灌井数量及其比 例,分析回灌井影响半径。

3.7地下水换热系统浅层地热能评价

3.7.1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与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应分别符合《供 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B50027的要求。

3.8地下水水质评价

3.8.2当工程有要求时,还应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结垢性评价、 腐蚀性评价等。评价地下水水质时,应预测地下水开采后水质可能 发生的变化,并提出卫生防护措施。

4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

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

4.1.1可回灌猎施是指将地下水通过回灌并全部送回原来的取 水层的措施,要求从哪层取水必须再灌回哪层,且回灌井要具有 持续回灌能力。同层回灌可避免污染含水层和维持同一含水层储 量,保护地热能资源。热源井只能用于置换地下冷量或热量,不 得用于取水等其他用途。抽水、回灌过程中应采取密闭等措施, 不得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4.1.3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应参考《地源热泵 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规定计算。 4.1.4地下水供水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是为了避免污染市政 供水和使用自来水取热;地下水回灌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是 为了避免回灌水排人下水,保护水资源不被浪费。 4.1.5专业界线不明,地下地上没有明确划分,结果导致施工图 表送不清,图纸设计深度不够、质量混乱。总平面图应标注每一 口热源井的位暨、并径、并深、静水位、动水位、取水量、回灌 水量,水温和水泵性能(流量、扬程、功率);回扬措施应有说明。 4.1.7热源并数量在6眼以下为较少,热源井数量在6眼以上为 较多。 4.1.8并的结构本身有护壁对建筑基础安全影响不大,主要是方 便机械设备操作,距离建筑物不宜小于5.0m。 4.1.9备用并的设置主要是在抽水并、回灌并出现故障时,替代 抽水并、回灌并使用。备用并并结构设计应完全与抽水并、回灌并 相同。

4.1.11抽水井与回灌并相互转换以利于开采、洗井、岩土体和含

水层的热平衡。抽水井具有长时间抽水和回灌的双重功能,要求不 出砂又保持通畅。抽水井与回灌井间设排气装置,可避免将空气带 人含水层。考虑到抽水井与回灌井相互转换的要求,热源井设计时, 抽水井与回灌并的并深、并径、并身结构、过滤器设计等应完全相 同。 4.1.12氧气会与水并内存在的低价铁离子反应形成铁的氧化物, 也能产生气体勃合物,引起回灌井阻塞。为此,热源井设计时应采 取有效措施消除空气侵人现象。 4.1.13既是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回灌条件好,一般为了保证回灌效 4.1.14为了避免污染地下水。 4.1.16主要为抽水试验、回灌试验及热源并运行过程中长期监测 时观测水位时使用。 4.1.17全疆各地静水位差值较大(10~100m),用距离地面的水 位理深来衡量回灌能力更为恰当:回灌井工作动水位应通过回灌 试验来确定:回水管直接埋入动水位以下为了防止空气侵人,空 气侵蚀堵塞,理入太深将会增加水泵扬程和能耗。 4.1.18并中取水泵难以更换,其流量应取冬、复季通过冷凝器 或蒸发器实际流量的较大值:扬程为对应流量下的循环阻力:在 系统运行安全、能效不会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冬复季应选用不同 的供回水温差(△t);可使得冬复季的流量趋于一致。 4.1.20从保障地下水安全回灌及水源热泵机组正常运行的角度, 地下水尽可能不直接进人水源热泵机组。直接进人水源热泵机组的 地下水水质应满足附录B要求。 当水质送不到要求时,应进行水处理。经过处理后仍达不到规 定时,应在地下水与水源热泵机组之间加设中间换热器。对于腐蚀 性及硬度高的水源,应设置抗腐蚀的不锈钢换热器或钦板换热器。 当水温不能满足水源热泵机组使用要求时,可通过混水或设置

中间换热器进行调节,以满足机组对温度的要求。 变流量系统设计可降低地下水换热系统的运行费用,且进人 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水水量越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也越小。 4.1.21回扬是防止回灌并堵塞的有效方法,当回灌并回水不畅 就应回扬。建议连续使用一周应回扬一次,每次回扬时间应以回扬 水清澈为准;回扬水不应直接排入下水道。 4.1.22是防止电解腐蚀对水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4.1.23抽水并水泵频素启动、停止,由于虹吸作用会导致管内 产生空气,影响到井的使用。 4.1.24为避免输送过程中,造成的热损失对热泵系统的安全、 高效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4.1.25降低回水温度,加大供回水温差,可以减少深井泵的能 耗,但是,回水温度太低不仅会对热泵机组的能效会产生影响, 对取水温度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4.2热源井井身结构设计

4.2.6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的探采结合井已为抽水试验、回灌试验 等试验结果所验证,因此热源并的并身设计及过滤器设计要以探采 结合井为设计依据。 考虑到热源井受回灌因素的制约,热源并较为适宜的含水层岩 性多为第四系松散卵砾石、砂砾石、中粗砂等。因此,热源井过滤 器类型多采用填砾过滤器、缠丝过滤器。热源井过滤器长度根据勘 探深度内含水层的厚度来确定,当含水层的渗透性差时,其长度可 适当增加。

4.3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

4.3.2热源井及其周围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包括施工场区内地

下水换热系统勘察资料及其他专业的管线布置图等。 施工组织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任务及要求; 2施工技术措施; 3主要设备、人员、材料、费用和施工进度。 4.3.5水文物探测并的目的是划分热源并含水层段的具体位置, 指导确定过滤器安装位置。 4.3.6热源并在成并后应及时洗并的目的是及时破除并壁护壁泥 皮,防止泥皮老化,以免影响热源井抽水与回灌能力。 洗井效果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水量应接近设计要求或连续两次单井出水量之差小于 10%; 2地下水的含砂量应小于1/200000(体积比)。 4.3.7当含水层为细、中、粗砂时稳定延续时间为不小于8h, 含水层为砂卵砾石时,稳定延续时间为不小于6h。 4.3.8参考新疆不同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不同含水层的几十组 回灌试验结果,回灌试验在实际操作中,国家规范“稳定延续36h 以上”的标准耗时较长,故本规范要求水文地质勘察时勘探井回灌 试验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标准进行,对规划热源井的回灌试验稳 定延续时间进行了缩短,同时对水位稳定标准也进行了调整,这样 有利于缩短地下水换热系统的施工工期。

4.4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4.4.1~4.4.4条本规范是热源井设计、施工的技术法规,其工 程验收理应按本规范的要求进行。热源并工程的验收条文中强调 要现场实地进行。特别是出水量、含砂量和并内沉淀物等,这些 都可在现场实测、实量。这些内容也是热源并质量综合全面的反 映。因此,在第4.4.4条有明确规定。热源并工后,对于一些质 量不能测定的项目,应在报告书中交代清楚。 4.4.5热源井工程报告书是热源井工程竣工的文字档案,必须认 真对待,特别是有关质量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成功的或是不足的, 都应如实说明。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在条文中已有规定,其内容是按 大、中型工程要求提出的。实施时,应根据具体工程有目的有所侧 重的编写。

5 热泵系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

5.1.1设计工况下的系统能效是指系统设计供热量(或供冷量) 与热泵机组、循环泵、取水井提升泵设计功耗之和的比值;规定系 统能效数值不应小于3.0,是为了保证热泵系统的实际供热效率不 低于集中供热系统能效73.6%。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供热的实际运 行工况是部分负荷性能下的综合累计值,较设计工况下的系统能刻 低;此外,系统的能耗还应包括补水泵、回扬泵的能耗,但因其 非连续运行,难以统计所以忽略。一些供应生活热水或散热器采电 系统的高温热泵机组,其能效会降低,是否能采用热泵供热应考 系统实际能效。 5.1.2图纸设计内容与深度应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相应文件的规定要求。 5.1.3热泵机组与辅助热源联合承担供热,可以削减热泵峰值热 降低热泵系统的地下水用水量、减少工程投资,为严寒地区供热 提供可靠保证。 5.1.4热泵系统地下水回灌将改变地下土壤层的温度场,冬夏季 交替使用,可减少这种失衡影响:此外,全年运行可提高用户受益。 5.1.5严寒地区新风预热的供水温度不宜低于70℃,热泵在此高 温工况下单独运行能效较低;此外,热泵机组间款运行,易使新 风机组的盘管冻裂。

5.1.1设计工况下的系统能效是指系统设计供热量(或供冷量) 与热泵机组、循环泵、取水井提升泵设计功耗之和的比值;规定系 统能效数值不应小于3.0,是为了保证热泵系统的实际供热效率不 低于集中供热系统能效73.6%。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供热的实际运 行工况是部分负荷性能下的综合累计值,较设计工况下的系统能效 低;此外,系统的能耗还应包括补水泵、回扬泵的能耗,但因其是 非连续运行,难以统计所以忽略。一些供应生活热水或散热器采暖 系统的高温热泵机组,其能效会降低,是否能采用热泵供热应考虑 系统实际能效。

5.1.2图纸设计内容与深度应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相应文件的规定要求, 5.1.3热泵机组与辅助热源联合承担供热,可以削减热泵峰值热 降低热泵系统的地下水用水量、减少工程投资,为严寒地区供热 提供可靠保证。

5.1.4热泵系统地下水回灌将改变地下土壤层的温度场,冬

交替使用,可减少这种失衡影响;此外,全年运行可提高用户受益。 5.1.5严寒地区新风预热的供水温度不宜低于70℃,热泵在此高 温工况下单独运行能效较低;此外,热泵机组间款运行,易使新 风机组的盘管冻裂。

交替使用,可减少这种失衡影响;此外,全年运行可提高用户受益。

5.2.1除了吐鲁番东疆地区,在新疆大多数地区,室内采电

5.2.1除了吐鲁番东疆地区,在新疆大多数地区,室内采暖热负 荷往往大于夏季的空调冷负荷:但是,建筑的冬夏季负荷大小有

时还取决于室内得热负荷的差异情况;所以,对于承担冬季、夏 季全年供热、供冷的热泵机组大小应通过计算确定。 5.2.2避免机组粗放性的设计选型,导致系统用水量大、设备装 机容量及其配电、水泵、管道等配置偏大,造成投资、运行费用增 大。承担多栋建筑时应结合不同建筑差异和同时使用情况,考虑修 正系数。 5.2.3采暖热负荷间款附加率计算,应依据定期间款运行的时间 长短确定,一般应附加基本耗热量的20~50%。, 5.2.4热泵机组供冷时,空调系统还将承担新风负荷:输送系统 热损失包括热媒循环的热损失、地下水输送过程造成温降或温升 的热损失。 5.2.5有的设计在布置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管道间距时,忽略了各 房间的负荷差异,一律按统一方式铺设盘管,导致有的房间温度

5.2.5有的设计在布置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管道间距时,忽略了各 房间的负荷差异,一律按统一方式铺设盘管,导致有的房间温度 过高,有的则温度偏低(尤其是在一层有山墙的房间)。

5.2.5有的设计在布置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管道间距时,忽略了各

5.3.1规模较大的建筑,通过设置集分水器,将系统划分为多个 小系统,各区域的供热、供冷系统宜平衡、管理,供热质量更可 靠;如底商住宅建筑,就应将商业部分与住宅设为不同的系统。 5.3.2地面辐射、风机盘管末端设备均可在供水温度45~40℃ (甚至温度更低的状态)下,正常工作;供热时降低冷凝温度, 热泵机组的制热量可增加,能效会大幅提高;地面辐射盘管的能 耗少,应优先选择。热泵系统运行时,实际工况往往与末端的额 定工况不一致,选择计算时应以实际参数为准。 5.3.3冬、夏季均使用对于浅层地热热平衡有利。新疆属于干热 气候,夏季空气的湿度较小,室内表面不易结露,也不需要除湿: 采用高温冷水通人地盘管消除室内显热负荷即可。地面辐射热水 盘管承担复季供冷时,室内盘管系统必须按照供冷要求设计计算:

对于只用盘管不能100%消除室内余热,应增加其它辅助方式共 同承担室内负荷。

向承担室内负荷。 5.3.4军团病菌(Legionellabacteria适宜在37~42℃的水中生长, 供水温度50℃可防止军团病菌的生长,保证人们用水的安全;或 者,有其它可靠定期可以杀菌消毒的措施,也可以降低供水温度 至45℃:地下水热泵与太阳能也可联合提供集中生活热水供应。

5.4热泵机组与机房设计

5.4.1在额定工况下,单台机组规模大于1150kw宜选用离心式 机组;为提高机组实际能效,不应用2台以上压缩机的螺杆式热 泵机组来代替离心式热泵机组。 5.4.2热泵机组的台数不宜超过5台,南疆有的工程项目配置10 台小热泵机组,过多机组的实际出力差别较大,能耗高;大型项 自应依照负荷采用大机组与小机组搭配。 5.4.3地下水、输送热媒的供回水温度或者水量一般与热泵机组 的额定工况并不一致,对应的机组配置选择也不一样,各主要设 计参数,压缩机的电流、蒸发器、冷凝器阻力等都不一样,对工 程设计的影响很大。 5.4.4冬季降低热泵机组的热水供水温度,复季提高供水温度, 可以大幅提高热泵机组的出力和能效。 5.4.5加大热媒循环水、地下水的供回水温差(应于5℃)可以 提高循环水泵或者地下水提升泵的输配效率。尤其北疆地区地下 水静水位较深,提升泵的扬程往往很大,适当地加大供回水温差 可以降低取水泵的水量(减少水并数量,降低凿井费用)和能耗。 5.4.6夏季直接采用地下水供冷(freecooling),系统运行能效最 高,运行费用最低。在北疆地区地下水水温一般低于12℃,经板 式热交换,冷媒供水温度低于14℃,完全能满足空调系统的供冷 需要:在南疆的地区,地下水水温都低于15℃,经板式热交换,

冷媒供水温度低于17℃,也基本能满足空调系统的供冷需要或者 在峰值负荷时用高温冷机(To≥10℃),补充部分冷量;在吐鲁番 地区,夏季空调冷负荷大,地下水水温较高,这些地方应采用高 温热泵冷机。压比均等是为保证冬、夏季机组工作时均衡、可靠。 5.4.7仅供热或供冷的系统不用设切换阀门;阀门关闭必须产密 不漏,并有明显标示。 5.4.8循环水泵的流量应取冬、夏季通过冷凝器或蒸发器实际流 量的较大值;扬程为对应流量下的循环阻力;在系统运行安全、 能效不会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应选用不同的供回水温差(△t); 可使得冬、夏季的流量基本一样。 5.4.9热泵系统的规模大、阻力大,水泵的输配能耗大;应协调 部分负荷与额定负荷的不同变化影响:宜在系统的末端设置压差 信号传感器,控制循环水泵的变频调节。 5.4.10循环水泵的扬程与功耗必须受到限制,否则,系统总的 节能效果就会下降。 5.4.11当地下水矿化度超标时,为防止地下水直接对机组的铜 盘管腐蚀,应采用耐腐蚀的板式换热器:二种水介质的平均温差 一般取1.5℃或2.0℃。 5.4.12全面系统地计量是热泵系统在实际供热或供冷运行情况 下,热泵系统能效评价和衡量的基础数据,它客观地反映了热泵 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和设备实际出力情况,只有全面地计量才能 对系统和设备实际运行效果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冬、复季均采用热计量的系统,选用的热计量表必须同时满 足冬、夏季两种工况的计量要求。 对于楼栋的热力入口装置宜设在室内,设在管沟内不利于检 查维护,热表的工作环境要求难以保证。为便于系统调试平衡, 设计图上应明确给出各楼栋热力入口的相应阻力值。

6.2.3回灌并连续使用320h,累计450h;至少应做一次以上回 扬。

6.2.3回灌井连续使用320h,累计450h;至少应做一次以上回 扬。

7.1.1热泵机组制热性能测试及计算

7.1热泵系统测评内容

1热泵机组制热性能测试宜在建筑热负荷接近机组制热量 的工况下进行。 2测试前热泵机组已稳定运行72h且环境参数稳定,建筑 本体热工性能达稳态。 3热泵机组制热性能测试前,调节热泵机组蒸发器水流量、 冷凝器水流量、蒸发器进口温度和冷凝器出口温度,使之接近热 泵机组制热模式设计参数。 4测试期间冷凝器及蒸发器水流量应稳定,进出口温度变 化范围为±0.5℃,连续测试时间不小于4h,每隔10min进行一次 数据采集记录。 5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可按下式计算:

P一机组平均输入功率,kW V一冷却水流量,m/h; P水一冷却水密度,kg/m’; C冷却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 T、T,——冷凝器进出口水温,℃。 7.1.2热泵机组制冷性能测试及计算方法

7.1.2热泵机组制冷性能测试及计算方法

1热泵机组制热性能测试宜在建筑冷负荷接近机组制热量 的工况下进行。 2测试前热泵机组已稳定运行72h且环境参数稳定,建筑 本体热工性能达稳态。 3热泵机组制冷性能测试前,调节热泵机组蒸发器水流量、 冷凝器水流量、蒸发器出口温度和冷凝器进口温度,使之接近热 泵机组制冷模式设计参数。 4测试期间冷凝器及蒸发器水流量应稳定,进出口温度变 化范围为±0.5℃,连续测试时间不小于4h。 5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可按下式计算:

P—实际工况下,机组输人功率,kW V*一冷冻水流量,mh; P水一冷冻水密度,kg/m; C一冷冻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 T、T—蒸发器实际的进出口水温,℃。

7.1.3热泵供暖系统性能

1热泵供暖系统性能测试应持续整个采暖期,或采暖期典 型工况1~2天。 2典型工况下进行热泵供暖系统性能测试,测试前及测试 期间环境参数稳定,测试前系统稳定运行72h,建筑本体热工参 数达稳态。 3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采用锅炉作为辅助热源时,锅炉与 系统运行效率不应低于有关规定值。

4有辅助热源的热泵采暖系统,应根据具体电价和燃气价 格进行热泵机组与热源侧水泵供热性能系数限值的计算,测试(运 行)期间确保供暖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5供暖保证率F可按下式计算:

有拥助然源 格进行热泵机组与热源侧水泵供热性能系数限值的计算,测试(送 行)期间确保供暖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5供暖保证率F可按下式计算: (3) 供暖期天数 6采暖期性能系数HSPE可按下式计算: t, (4) 采暖期热泵总供热量 P 第i时刻热泵输人功率(kW); 第i时刻热源侧水泵及其它耗电设备功率(kW); 一一第i时刻的小时数; 7.1.4热泵制冷系统性能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泛光照明工程施工技术文件:景观照明灯具规范6采暖期性能系数HSPE可按下式计算: 2Qet. 采暖期热泵总供热量 Z(p, + P,+ p.)

P 第i时刻热泵输入功率(kW); 第i时刻热源侧水泵及其它耗电设备功率(kw); P 第i时刻末端侧水泵及其它耗电设备功率(kW); 第i时刻的小时数:

7.1.4热泵制冷系统性能

1热泵制冷系统性能测试应持续整个制冷期,或制冷期典 型工况1~2天。 2典型工况下进行热泵制冷系统性能测试,测试前及测试 期间环境参数稳定,测试前系统稳定运行72h,建筑本体热工参 数达稳态。 3严寒地区建筑热泵制冷系统不进行制冷保证率的计算。 4制冷期性能系数HSPE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a一第i时刻建筑物冷负荷(kw) Pi—第i时刻系统的耗电量(kW):

CECS 546-2018-T标准下载Zo.f. HSPE,= 建筑物冷负荷 供热系统耗电量 Z pr

7.4.2测评报告应针对具体建筑的热惯性、负荷特性等,提出热 泵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