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246-2008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pdf

CECS 246-2008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CECS246:2008
资源大小: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4673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 246-2008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pdf

Far.k≥K,(Fsv.k + qik + Fk

式中 Fer.k 管壁截面失稳临界压力标准值(N/mm²); F 管内真空压力标准值(N/mm): Fsv.k 管外水土压力标准值(N/mm): Qk——地面堆载或车辆轮压传至管顶的压力标准值 (N/mm²); K——钢管管壁截面设计稳定性系数,可取2.0。 8.3.24 钢管管壁截面的临界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8.3.2钢管管壁截面的临界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一 管壁失稳时的折给波数某花苑小高层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其取值应使为最小并 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一 管两侧胸腔土的泊桑比,应根据士工试验确定;一般 对砂性土可取0.30对粘性主可取0.40; Up一一钢材的泊桑比,可取0.3 D。一管壁中心直径(mm); E一一管材弹性模量(N/mm); Ea一管侧土的变形模量(N/mm)。

式中Fa 管壁截面环向失稳的临界压力标准值(N/mm); K.一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壁截面环向稳定性抗

K一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壁截面环向稳定性抗 力系数,不应低于2.5。 8.3.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壁截面环向失稳的临界压力 司样可按式(8.3.2)确定亦可按下式计算:

8.3.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壁截面环向失稳的临界压力 同样可按式(8.3.2)确定亦可按下式计算:

同样可按式(8.3.2)确定亦可按下式计算:

9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9.1柔性管道竖向变形验算

9.1.1钢管管道在王压力和地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竖向变 形m应按下式计算:

kgTo(Fsv.k+,Qik)D We,max E,I, + 0.061E,ro

式中k一一竖向压力作用下柔性管的竖向变形系数,按本规程 附录A确定; I一钢管管壁单位纵向长度的截面惯性矩(mm/m)。 9.1.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在土压力和地面荷载作用 下产生的最大长期竖向变形A可按下式计算:

9.2钢筋混凝土管道裂缝宽度验

9.2.1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构件在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计算截 面处于大偏心受拉或天偏心受压状态时,最大裂缝宽度可按现行 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有关 规定计算.并应符合本规程第7.3.5条的规定。

10.1.1 工作并的位置应按以下因素确定: 1 应利用管线上的工艺井; 2 应考虑排水、出土和运输方便; 3 应靠近电源和水源; 4 应远离居民区和高压线: 5 应避免对周围建、构筑物和设施产生不利的影响; 6 当管线坡度较大时,工作井宜设置在管线理埋置较深 端; 7在有曲线又有直线的顶管中,工作井宜设在直线段的 端。

10.2工作开结构形式

10.2工作开结构形式

10.2.1工作井结构形式可采用钢板桩、沉井、地下连续墙、灌注 桩或SMW工法。 10.2.2当工作井理置较浅、地下水位较低、顶进距离较短时,宜 选用钢板桩或SMW工法。工作井内水平支撑应形成封闭式框架, 在矩形工作并水平支撑的四角应设斜撑。 10.2.3在顶管埋置较深、顶管顶力较大的软土地区,工作井宜采 用沉井或地下连续墙。 10.2.4当场地狭小且周边建筑需要保护时,工作井宜优先选用 地下连续墙。 10.2.5在地下水位较低或无地下水的地区,工作井可选用灌注 柱

10.2.5在地下水位较低或无地下水的地区,工作井可

10.2.6除沉井外其他形式的工作井,当顶力较大时皆应设置钢 筋混凝土后座墙。

10.3.1工作并可分为圆形、矩形和多边形三种。管线交叉的中 间井和深度大的工作井宜采取圆形或多边形工作并。

10.4工作井最小长度确定

10.4.1当按顶管机长度确定时,工作井的最小内净长度可按下 列公式计算:

L≥l, + l, + h

式中L一一工作井的最小内净长度(m): l一一顶管机下井时最小长度,如采用刃口顶管机应包括 接管长度(m); 1,一一千斤顶长度(m),一般可取2.5m k一一后座和顶铁的厚度及安装富余量,可取1.6m。 10.4.2当按下并管节长度确定时,工作并的内净长度可按下列 公式计算:

L≥12+3+14+h

式中lz一一下井管节长度(m): 钢管一般可取6.0m,长距离顶管时可取8.0~ 10.0m; 钢筋混凝土管可取2.5~3.0m;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可取3.0~6.0m。 l4一留在井内的管道最小长度,可取0.5m。 10.4.3工作并的最小内净长度应按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取大 值。

10.5.1浅工作并内净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B——工作井的内净宽度(m); D,一管道的外径(m)。 10.5.2深工作井内净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B = 3D +(2.0~ 2.4)

10.5工作井最小宽度确定

我工作并内净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

B=D,+(2.0~2.4)

10.6工作并深度确定

工作井底板面深度应按下列公式计

式中H一一工作井底板面最小深度(m) H一一管顶覆土层厚度(m): h一一管底操作空间(m): 钢管可取h=070~0.80m;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和钢筋混凝土管等可取 h=0.4~0.5m。

工作开底板面最小深度(m) H一一管顶覆土层厚度(m); h一一管底操作空间(m): 钢管可取h=0.70~0.80m;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和钢筋混凝土管等可取 h=0.4~0.5m。 10.7穿墙管止水装置 10.7.1 盘根止水穿墙管构造见图10.7.1盘根止水穿墙管可用 于以下情况: 1 穿墙管处于透水层(包括砂土、粉王和砾石)。 2 地下水压力大于0.08MPa。 3穿墙管兼作释放管道温度应力的伸缩机构。 10.7.2橡胶板止水穿墙管的构造见图10.7.2,橡胶板正水穿墙 管可用于以下情况: 1穿墙管处于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土层。

10.7穿墙管止水装置

10.7.1盘根止水穿墙管构造见图10.7.1,盘根止水穿墙管可用 于以下情况: 1穿墙管处于透水层(包括砂土、粉土和砾石)。 2 地下水压力大于0.08MPa。 3 穿墙管兼作释放管道温度应力的伸缩机构。 10.7.2橡胶板止水穿墙管的构造见图10.7.2,橡胶板正水穿墙 管可用于以下情况: 1穿墙管处于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土层

2穿墙管处的地下水压力小于或等于0.08MPa。 10.7.3顶管结束后,永久性工作井上的橡胶板止水穿墙管应改 造成永久性柔性堵头。 10.7.4穿墙管临时封填可采用下列材料: 1 沉井穿墙管可采用砖砌体或低强度水泥土。 2地下连续墙穿墙管可用低强度水泥土或钢板。 10.7.5工作并底板上应理设安装导轨的预理钢板。 10.7.6工作井的充许顶力可按现行协会标准《给水排水工程钢 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进行验算

一轧兰;2一盘根;3一挡环;4一穿墙管;5一阅板;6一胶圈;7一封填料; L一轧兰长度;D,一管道外径;一穿墙管内径; 。一挡圈断面直径;6一穿墙管与管道间隙 图10.7.1盘根止水穿墙管构造

1一预埋螺栓;2一压板,37橡胶止水板;4一穿墙管;5一封填料; 中c定心环内径:一压板外径 图10.7.2橡胶板止水穿墙管构造

11.1接收井结构形式

11.1.1接收井可以采用钢板桩、沉并、地下连续墙、灌注桩及 SMW工法等结构形式。 11.1.2专为施工用的临时接收井可以不做钢筋混凝土内衬

SMW工法等结构形式。

11.2.1接收井内净最小宽度应按下式计算

11.2接收并尺寸确定

B=D,+2×1000

式中B一接收井内净最小宽度(mm); D,一顶管机外径(mm)。 11.2.2接收并的最小内净长度应满足顶管机在并内拆除和吊出 的需要。 11.2.3接收井尺寸应满足工艺管道连接的要求

11.3.1接收并的接收口尺寸应按下式确定:

D'=D +2(c +100)

式中D一一接收孔的直径(mm); c一一管道充许偏差的绝对值(mm),按本规程表13.2.1确定。 11.3.2出并墙孔和接收并的接收孔处于流砂层时,孔外的砂性 土层应经过地基处理。 11.3.3管道进接收孔后,应按设计要求将接收孔和管道之间空 隙封堵。当接收并与管道之间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采用柔 性材料封堵

12.1.1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应主要介绍施工场地的特征,水文地质和工程 质概况。 2 编制依据及采用标准。 3 承包商或施工单位简介。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5 施工顺序与施工进度计划。 6 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选择。 terea 7 施工平面布置图。 8 应采取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顶管机出洞和施工方法: 2)顶管机的定向和水平测量方法,采用测量仪器,测量精度 分析; 3)顶管机进洞和施工方法: 4)减少管壁摩阻力; 5)出泥的方法和弃土的处置: 6)长距离顶管中的通风、供电、通讯、中继间等: 7)地面隆起、沉降和对周边挤压的控制: 8)曲线顶管中的技术措施: 9)解决工程难点的技术保障措施: 10顶管设备型号、规格、性能和数量。 9 施工安全、质量和文明措施。 10环境保护。

12.2.1不同性能的土质应采用不同类型的顶管机:地下水位以 上的顶管可采用敲开类顶管机:地下水位以下的顶管应采用具有 平衡功能类型的顶管机

12.2.2散开类顶管机有

1机械式顶管机一一采用机械掘进的顶管机,可用于岩层、 硬土层和整体稳定性较好的土层。 2挤压式顶管机一一依靠顶力挤压出土的顶管机,可用于流 塑性土层。 3人工挖掘顶管机一一采用手持工具开挖的顶管机,可用于 地基强度较高的土层

12.2.3平衡类顶管机有

1土压平衡式顶管机一一通过调节出泥舱的土压力稳定开 挖面,弃主可从出泥舱排出的顶管机,可用于淤泥和流塑性粘性 土。 2泥水平衡式顶管机一一通过调节出泥舱的泥水压力稳定 开挖面,弃土以泥水方式排放出顶管机,可用于粉质土和渗透系数 较小的砂性土。 3气压平衡式顶管机一一通过调节出泥舱的气压稳定开挖 面,弃土以泥水方式排放出的顶管机,可用于有地下障碍物的复杂 土层。

12.3.1顶管机选择应根据管道穿越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有无 地下水、是否存在有毒气体、地下障碍物情况和需要保护的构建筑 物等因素应按表12.3.1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一管道设计顶进长度(m); f—管道外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kN/m²),可按本规程 表12.6.14采用; N,一顶管机的迎面阻力(kN)。

12.4.2不同端口顶管机的迎面阻力计算可按12.4.2表选用。

表12.4.2顶管机迎面阻力(N,)的计算式

2R—挤压阻力(kN/m²).可取R=300~500kNm

12.4.3当估算总顶力大于管节充许顶力设计值或工作井充许顶 力设计值时,应设置中继间。 12.4.4设计阶段中继间的数量可按下式估算

12.4.4设计阶段中继间的数量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 n 中继间数量(取整数); 一中继间设计允许顶力(kN) fo

元D,f(L + 50) 0.7 × fo

12.5.1中继间的设计允许顶力不应大于管节相应设计转角的允 许顶力。

12.5.2中继间性能应满足以下要

中继间的充许转角宜大于1.

2中继间的合力中心应可调节。

12.5.3中继间的选择: 1顶进土层为粉土和砂性土时密封圈压紧度应可调节; 2超长距离顶管宜采用密封性能可靠、密封圈压紧度可调及 可更换的密封装置。 12.5.4中继间顶力富裕量,第一个中继间不宜小于40%,其余不 宜小于30%。 12.5.5中继间在曲线段或轴线偏差段运行时,应及时调整合力 中心,确保中继间转角不扩大。

12.5.3中继间的选择:

12.5.6超长距离顶管的中继间应采用计算机联动控制

12.5.7中继间拆除后应将间体复原成管道,原中继间处的管道

12.5.8钢管中继间拆除后,应在薄弱断面处加焊内环

12.6.1长度超过40m的大直径顶管,应采取措施减少管壁摩阻力。 12.6.2扩孔减阻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12.6.1长度超过40m的大直径顶管,应采取措施减少管壁摩阻力。

1扩孔后管周间隙可取10~30mm; 2地下水以上顶管时,管底弧形支承面角度宜取120°; 3扩孔间隙在地下水以下时应压注减阻泥浆:无地下水处可 涂抹非亲水减阻剂。

12.6.3膨润土触变泥浆技术参数应满足表12.6.3。

表12.6.3触变泥浆技术参数

12.6.4触变泥浆可用于粘性土、粉质王和渗透系数不大于10 n/d的砂性土。渗透系数较大时应另加化学稳定剂。 12.6.5地下水有酸或碱离子时,应就地采用地下水调配触变泥

12.6.5地下水有酸或碱离子时,应就地采用地下水调配触变泥

12.6.5地下水有酸或碱离子时,应就地采用地下水调配触变沂

12.6.9顶管机后部断面缩小处应设置一组主注浆孔;在每个中 继间处应设注浆孔。根据顶进速度应在预留孔上设置补浆孔,补 浆孔的间距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L一一补浆孔间距(m); V一一每天平均顶进速度(m/d): T一减阻泥浆失效期(d),可取T=6~10d。 12.6.10注浆管出口处应设泥浆单向阀,出口压力应大于地下水 压力。 12.6.11主注浆口的实际注浆量,对于粘性土和粉土不应大于理 论注浆量的1.5~3倍,对于中粗砂层应大于理论压浆量的3倍以 上。 12.6.12主注浆孔应与管道顶进同步注浆,先注浆后顶进。中继 间注浆孔的注浆应与中继间启动同步,运行中连续注浆。 12.6.13管道在覆盖层较薄的流塑性主层中顶进,注浆量不宜过 天,防止地面拱起及管道上浮。 12.6.14采用触变泥浆减阻的顶管,管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可按 表12.6.14采用。

表12.6.14触变泥浆减阻管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kN/m)

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可参照钢管乘以0.8系数

12.7.1管内弃运输方式应根据管道内径、顶进长度利 类型确定。

12.7.1管内弃运输方式应根据管道内径、顶进长度和顶管机 类型确定。 12.7.2泥水平衡顶管机的泥水排放,应选用管道运输。 12.7.3采用王压平衡顶管机时,弃土可用螺旋输送机从泥舱排 出,顶进距离较长的可用泥泵输送。顶进距离较短的可采用矿车 运输。

12.7.5除挤压式外其他开类顶管机宜采用矿车运输弃土。

12.7.7管道输送的废弃泥浆必须经过处理才可排放,避免污染 环境。

12.7.7管道输送的废弃泥浆必须经过处理才可排放,避免污染

12.8.1长度超过150m的进人操作顶管,应配置通风设施。 12.8.2短距离顶管可采用鼓风机通风;长距离顶管应采用压缩 空气通风。

12.8.3通风的空气质量应符合环保要求。

应采用经除湿后的压缩空气通风

12.8.5配置通风设施的顶管工程每人所需通风量不应小于

12.8.5配置通风设施的顶管工程每人所需通风量不应小于

30m/h。使用开式顶管机时通风量应酌情增天。 12.8.6地层中存在有害气体时必须采用封闭式顶管机,并应增 大通风量。

12.9.1顶管施工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 12.9.2测量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便于校核和 保护处。

12.9.1顶管施工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 12.9.2测量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便于校核和易于 保护处。 12.9.3顶管施工测量的相对坐标的X轴线应为工作井穿墙管中 心与接收井的墙管中心(无接收并时采用设计管道终点的中心)的 连线。

12.9.3项管施工测量的相对座标的入轴线应为上开牙墙 心与接收井的墙管中心(无接收井时采用设计管道终点的中心 连线。

12.9.4直线顶管的方向测量,当顶进长度不超过300m时,可采

12.9.4直线顶管的方向测量,当顶进长度不超过300m时,日

用经纬仪;超过300m时,宜采用激光经纬仪;超过1000m时,应在 管内设置测站采用经纬仪导线法测量

12.9.5曲线顶管的方向测量,应在管内设置若干测站,用导线法 测量。

12.9.5曲线顶管的方向测量,应在管内设置若干测站,用导线法

12.9.6管内水准测量仪器,当顶进长度不超过200m时,可使月

水准仪;超过200m时,宜使用水位连通器;轴线高度偏差大于管 道内的1/3时,应采用微测压计。

12.9.7测量成果应有精度分析,并提供管道终点测量可能达到 的最大误差。

12.9.8原始记录和测量分析资料应完整存档。

12.10.1 主顶站千斤顶与反力墙之间应设置后座。 12.10.2 反力墙为沉并或地下连续墙墙体时,可采用拼装式后 座。 12.10.3 反力墙为原状土或桩体时,应采用整体式后座 12.10.4 后座面积应使反力墙后土体的承载能力满足顶力要求。

后座刚度应能保障顶进方向不变。

后座刚度应能保障顶进方向不变。 12.10.5后座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允许不垂直度为5mm/m。

12.11.1导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轨支架应采用钢材制作。固定在工作井底板上的导轨 在管道顶进时不可产生位移。其整体刚度和强度应满足施工要 求。 2导轨对管道的支承角宜为60°,导轨的高度应保证管中心 对准穿墙管中心。导轨的坡度应与设计轴线一致。 3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满足下列要求: 1)轴线位置:3mm; 2)顶面高程:0~+3mm; 3)两轨净距:±2mm 12.11.2主顶站千斤顶的性能和安装宜满足下列规定: 1千斤顶行程宜不小子i000mm,单只顶力宜不小于 1000kN。 2千斤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铰接式千斤项外,千斤顶应安装在支架上。 2)千斤顶数量应为偶数,设置在管道两侧,并与管中心左右 对称。每只千斤顶均应与管轴线平行。 3)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低于管中心,其尺寸宜为管道外径 的 1/10 ~ 1/8。 4)千斤顶应同步运行。 12.11.3主站油泵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油泵应与于斤顶性能相匹配。油泵流量宜满足顶进速度 100mm/min的要求。 2油泵宜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 3除遥控顶管外,主油泵的运行应受控于顶管机

顶铁应满足传递顶力、便于出泥和人员出人的需要。 2 顶铁的两个受压面应平整,互相平行。 3宜采用U形或弧形刚性顶铁。 4与管尾接触的环形顶铁应与管道匹配,顶铁与混凝土管或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之间应加木垫圈

12.12.1穿墙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管道直径、管道理 置深度、地下水的压力、穿墙管的构造和临时封堵方法等条件确 定。

12.12.2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工作并,穿墙管应有临时封堵。

1穿墙管周围为粘性士水实较高时:板开后启后管道应迅 速顶进,并及时安装好穿墙管正水装置。 2穿墙管周围为粉土时,应降低地下水,并缩短穿墙时间。 3穿墙管周围为淤泥质粘土时,应设置防管道回弹的措施。 4穿墙管周围为砂土时,应加固穿墙管外的土体,降低渗透 系数。 12.12.4在软王地区,顶管机入王长度小于管道直径阶段,应采 取以下措施防止顶管机头部下沉: 1导轨前端应尽量接近穿墙管,减少顶管机的悬臂长度。 2 穿墙作业应迅速连续不可停顿。 3应在穿墙管内设置定心环。 12.12.5无地下水的穿墙,应防止井外土体的塌。

12.13.1进人操作的顶管,应在顶管机内发指令。 12.13.2 主顶站和中继间都应装设计量准确的油压表,严格防止

12.13.3顶管机偏差测量标宜接近前端。标设在顶管机第 二段上的,应借助仪器通过计算转换成顶管机前端面偏差。 12.13.4管道偏差测量每顶进500mm不宜少于1次,在纠偏阶段 不宜少于2次。 12.13.5顶管纠偏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日期、时间、顶进长度 顶进总长度、各组纠偏油缸的纠偏量、锁紧压力和上下纠偏角及左 右纠偏角。 12.13.6工作井中的顶进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日期、时间、顶进 长度、顶进总长度、启动顶力和正常顶力。 12.13.7顶管机的偏差测量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日期时间、顶 进长度、顶进总长度,方向测量和水准测量数据 12.13.8中继间油压应有记录。 12.13.9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时的注浆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日 期、时间、顶进长度、顶进总长度、注浆压为和注浆量。 12.13.10应根据纠偏记录及时绘制顶管机顶进轨迹,指导纠偏。 12.13.11顶管机纠偏应根据管道偏差的天小、偏差发展趋势而 确定,使顶管机轨迹过渡平稳。 12.13.12顶管机旋转需要校正时,对大刀盘顶管机应采用改变 刀盘的旋转方向校正,其余顶管机可在管内采取单边配重校正。 12.13.13经较长时间停顿的管道,在启动前应加大补浆量、连续 补浆及增加补浆点,直至顶管启动。 12.13.14在流塑性土层中的长距离顶管,应防止管道纵向失稳

12.14.1顶管机进洞前的3倍管径范围内,应减慢顶进速度,减 小管道正面阻力对接收井的不利影响。

12.14.2进洞口的临时闷板宜加水平支撑便于顶管机接近闷板

12.14.2进洞口的临时闷板宜加水平支撑便于顶管机接近闷

12.14.3接收孔轴线上可安装临时支架,防止顶管机头下落

12.14.3接收孔轴线上可安装临时支架,防止顶管机头下落。

12.14.4 接收孔处于饱和砂土层时,应进行土体加固 12.14.5 管道进洞后应按设计要求封闭接收孔,防止水主流入井 内。

12.15减少地面沉降措施

12.15.1在不稳定主中应选择有平衡功能的顶管机,不应采用开 敬式挖掘顶管。 12.15.2建立地面观察点,并通过试顶确定具有平衡功能顶管机 的平衡参数。 12.15.3顶管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2.15.1在不稳定主中应选择有平衡功能的顶管机,不应采用开 放式挖掘顶管。 2.15.2建立地面观察点,并通过试顶确定具有平衡功能顶管机 的平衡参数。 2.15.3顶管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少减阻泥浆套的厚度。 2 不可采用大角度纠偏。 3严格控制出泥量,不可超量出泥。 2.15.4在道路下顶进,当路面沉量超过10mm时,应钻孔取样检 查土体孔隙比变化。 2.15.5 顶管结束后应采用水泥砂浆加固减阻泥浆

12.15.5顶管结束后应采用水泥砂浆加固减阻泥浆

12.16.1每个管节之间都应设木垫圈。 12.16.2管接头的木垫圈厚度应根据曲率半径变化调整。曲线 顶管木垫圈厚度不应小于20mm。 12.16.3 管节充许顶力与曲率有关,应根据计算调整。 12.16.4 中继间的允许顶力应具备调整合力中心的能力。 12.16.5 曲线顶管在软土中施工时,应防止管道向曲线外侧位移 失控。

13项管施工监测及验收标准

13.1.1施工监测的范围应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两大部分。 地面以上应监测地面沉降和地面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和损坏。地 面以下应监测在顶管扰动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各种地下管线的 沉降、水平位移及漏水、漏气。 13.1.2施工监测的重点应放在邻近建筑物(构筑物)提岸及可 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下管线及其他重要设施。 13.1.3在设置监测点时,应避开各种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 以确保不被损坏。 13.1.4观察裂缝应记录地面和结构裂缝的生成时间、裂缝的长 度及宽度发展状况。

13.1.5所有监测点必须在顶管施工开始前进行理设、布置

表13.2.1顶管管道顶进允许偏差(mm)

表13.2.2水平管道内垂直顶升施工的允许偏差(mm)

注:H为垂直顶升管总长度(mm);D,为垂直质升管外径(mm)。

13.2.3顶管竣工后管道的闭水试验结果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要求。

13.2.4地面沉降应满足下列规定:

1顶管造成的地面沉降不应造成道路开裂,大堤及地下设施 损坏和渗水。 2顶管造成的地面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1)土堤小于或等于30mm; 2)公路小于或等于20mm; 3)顶管穿越铁路、地铁及其他对沉降敏感的地下设施时,累 计沉降量尚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 3当检测数据达到沉降限值70%时,应及时报警并启动应 急事故处理预案。

附录A柔性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 最大弯矩系数和竖向变形系数

附录A柔性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

A.0.1柔性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最天弯矩系数和竖向变形 系数可按表A采用。

表A最大弯矩系数和竖向变形系数

注:支承角取2α=120°

B.0.1圆形刚性管道荷载作用图式如下(图B)

B.0.1圆形刚性管道荷载作用图式如下(图B):

(e)管内满水重作用

(f)侧向主动土压力作用

Z 圆形刚性管内力系数可香表B

表B圆形刚性管内力系数表

附录C地面车辆荷载对管道作用

式中9k——轮压传递到管顶处的竖向压力标准值(kN/m); Qvi.k——车辆的i个车轮承担的单个轮压标准值(kN); a;一一i个车轮的着地分布长度(m); b.一一i个车轮的着地分布宽度(m); H一一自车行地面至管顶的深度(m)

(a)顺轮胎着地宽度的分布

顺轮胎着地长度的分在

vk 台 (a; +1.4H)(nb; + dbj + 1.4H)

式中n一一车 轮胎的总数量; d———沿车轮着地分布宽度方向,相邻两个车轮间的净距 (m)

(a)顺轮胎着地宽度的分布

(b顾轮胎着地长度的分布

3多排轮压综合影响传递到管道顶部的竖向压力标准值天津某公司新建厂房电气施工方案_secret,可 按下式计算:

0 vk (2a+dg+1.4H)(2b+du+1.4H)

式中㎡—沿车轮着地分布宽度方向的车轮排数; m一一沿车轮着地分布长度方向的车轮排数; d—一沿车轮着地分布长度方向,相邻两个车轮间的净距 (m)。 C.0.3当刚性管道为整体式结构时,地面车辆荷载的影响应考 惠结构的整体作用,此时作用在管道上的竖向压力标准值可按下 式计算(图C.0.3): 车辆荷载的竖向压力传递分布:

Lp qve,k= qk

式中 qve,k 考虑管道整体作用时管道上的竖向压力(kN/m); L,—轮压传递到管顶处沿管道纵向的影响长度(m); L。一管道纵向承受轮压影响的有效长度(m),对圆形管 道可取L。=L+1.5D,;对矩形管道可取L。=L。 +2H,北京密云国际会议中心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H.为管道高度(m)。

图C.0.3考虑结构整体作用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