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620-2013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

SL 620-2013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620-2013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53757
下载资源

SL 620-201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620-2013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

ICS 03.120.30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天然气处理厂外输管道B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SL620一2013)标准为水利 准,现子以公布。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替代标准号 发布日期 实 1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SL 6202013 2013.6.6 20

水利部 2013年6月6日

水利部 2013年6月6日

水利部 2013年6月6日

SL 6202013

小合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内容与来源…. 4.1分类 4.2内容 4.3来源 基本规定 搜集方法 6.1行政记录法 6.2实测法 6.3 测算法 质量控制 7. 1 一般规定 7.2控制方法 管理 8.1 一般规定 8.21 台则

本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一2009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由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提出。 本标准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准委治准工程建设局、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强、杜国志、王九大、王瑜、陈光临、叶树石、张岚、石京华、韩涛、郭 永彬、王文龙、金秋蓉、刘建、张婷。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张毅。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曹阳

本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一2009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由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提出。 本标准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准委治准工程建设局、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强、杜国志、王九大、王瑜、陈光临、叶树石、张岚、石京华、韩涛、郭 永彬、王文龙、金秋蓉、刘建、张婷。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张毅。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曹阳

SL 6202013)

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为保障科学、有效地组织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保障基础数据的真实 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定本 标准。 水利统计标准体系包括水利统计通则、水利统计调查方案编制规范、水利统计指标体系分类标 准、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规范、水利统计登记规范、水利统计台账编制规范、水利统计信息分类标 准等。水利统计标准覆盖水利统计工作的各阶段和各环节,规范水利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数据 处理和统计管理。

SL 620=2013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汇

本标准规定了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包括水利统计基础类 内容与来源、搜集方法、质量控制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和相关单位组织实施的基础数据采集活动。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4883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GB/T8170数字修约规则与极限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1303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年度统计annual statistics

年度统计annualstatistics 在初始统计或上年度统计的基础上,每年对基础数据进行变更采集、登录统计台账,终 平衡、分析而完成的统计。年度统计时限一般从1月1日至12月31日。

4.1.1基础数据可分为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强调连续性和时效性,反映持续发展变化情 况。静态数据相对稳定,多为统计对象的属性和空间特征 4.1.2基础数据按调查时间可分为经常性调查搜集的数据和不连续调查搜集的数据。 4.1.3基础数据按调查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搜集的数据和非全面调查搜集的数据。 4.1.4基础数据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定期报表搜集的数据和专门调查搜集的数据。 4.1.5基础数据按业务管理可分为河湖自然状况、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及其能力效益、 水资源节约与保护、防洪除涝抗旱、水土流失及治理、经济社会用水、行业管理及能力、水利建设与 投人、其他水利专业统计。

4.2.1河湖自然状况包括流域水系自然特征和水文特征、河流的基本特征、湖泊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特征。 4.2.2水资源状况包括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及区域水资源自然转换状况。 4.2.3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及其能力效益包括水库、塘坝、引水工程、调水工程、泵站、机电井、 水闸、水电站工程、船闸工程、排水工程、配水工程、灌区等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效益 4.2.4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包括不同工程节水措施基本情况与效益、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和水环境 水质及废污水处理等。 4.2.5防洪除涝抗旱包括洪旱灾害状况、防洪除涝工程及防汛抗旱设施及效益。 4.2.6水土流失及治理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效益。 4.2.7经济社会用水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及生态用水状况。 4.2.8行业管理及能力包括机构、人员、财务、行政管理及水费等情况。 4.2.9水利建设与投入包括水利建设总投资、基本建设情况及投资规模、效益、实物量等。 4.2.10其他水利专业统计包括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农村水电、勘测设计、水政监察、国际合作、 科技教育、移民等。

3,1基酬数据来源应根据统计对象、数据类型、单位数据管理职责范围,确定基础数据归属的来 源单位。 4.3.2归属的来源单位分为行政、事业、企业、社会团体、乡镇水利管理和其他单位。 4.3.3来源于水利行政单位或具有水行政管理职能、授权单位的基础数据包括水行政许可审批、登 记、认可、监测、规划、计划、预算等形成的行政记录。 4.3.4来源于水利事业单位、实行事业体制管理的水管单位、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基础数据包括单 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业务状况、资产财务状况、其他业务的业务记录、实测和测算资料。 4.3.5来源于水利企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水利建设投资、业务状况、 资产财务状况、其他业务的业务记录、实测和测算资料。 4.3.6来源于水利社会团体和乡镇水利管理单位的基础数据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水利建 设投资、业务状况、资产财务状况等。 4.3.7来源于其他单位的基础数据包括财政、工商、税务、统计、民政等相关部门资料。

SL 6202013

5.1基础数据可用数值、文字、图表等进行表述。 5.2不同的信息采集部门应根据数据质量、时限等要求,采用行政记录法、实测法和测算法进行基 础数据搜集,

5.3基础数据搜集应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a)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报表制度和报送程序,保证同类基础数据口径、范围、时间、时限、数 据来源的一致性。 b)应以各级行政区划为基础,并划分流域分区。 c)应以有关业务部门的行政记录为主,辅以必要的实测、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 查和专题调查研究资料。在上述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测算法。 d)应因地制宜,不断改进搜集方法,提高基础数据搜集的科学性、真实性,逐步实现基础数据 搜集的规范化、标准化。 e)提供数据成果的同时应说明基础数据搜集的范围、数据调整与变化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f)所搜集的基础数据应妥善保存,不得随意涂改。 g)应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质量控制技术与管理体系

5.4基础数据采集应遵循下列程序

a)确定基础数据搜集的口径、标准、范围。 b)清查登记基础数据搜集的对象,编制统计单位目录。 c)组织统计调查,搜集整理资料,完成基础数据的初始统计。 d)完成基础数据审核。 e)编写基础数据搜集说明,对基础数据重大增减变化应提供相应的报批文件或说明原因。 f)对基础数据进行质量评价。 g)登录统计台账,完成基础数据管理。 5应从实际出发,按以下要求选择不同的基础数据搜集方法: a)乡镇水利管理单位的基础数据一般应采用行政记录法、实测法,特殊情况下可用测算法刹 b)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采用行政记录法、实测法取得数据,规划设计中的技术经济

5应从实际出发,按以下要求选择不同的基础数据搜集方法: a)乡镇水利管理单位的基础数据一般应采用行政记录法、实测法,特殊情况下可用测算 b)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采用行政记录法、实测法取得数据,规划设计中的技术维 应从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文件中获取。无文件的,从注册登记资料中获得。 c)社会经济基础数据应从统计年鉴中获取;无统计年鉴的地区可采用向统计部门查讨 获取。 d)水价、电价基础数据应从 资料中然圾

基础数据搜集频次与更新应符合以下规定:

a)基础数据应在相关部门审核发布新的数据后及时更新,时限不宜超过6个月,应与统计部门 基础数据保持一致。 b)实测数据、测算数据应及时记录,保存实测和测算过程资料。 c)反映进度的基础数据不得采用覆盖更新方法,应保存原有进度基础数据,实行动态登录和 存储。 d)搜集时间和频次应满足报表制度及业务管理的需要。遇特殊情况,应随时增加搜集频次。

SL 6202013

录涉及水利业务管理活动的范围,主要包括业务记录、会计记录、统计记录和实测记录等,以档案、 资料、电子记录等形式保存,

水利业务管理活动的范围,主要包括业务记录、会计记录、统计记录和实测记录等,以档案、 子记录等形式保存。 应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责范围从行政许可审批、登记、认可、监测、规划、计划、预算等 中搜集基础数据

行政记录中搜集基础数据

逐步实现直接从电子记录中采集基础数据。 5.1.5采用行政记录法搜集的数据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a)某一时间点的水利业务活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水利活动业务的时期指标总量。 b)统计对象属性特征和空间特征。 c)实物指标、价值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

6.1.6采用行政记录法,应遵守下列规定

a)在水利活动过程中应准确、及时采集,不得凭追忆事后补填。 b)行政记录必须经过审核,才能作为基础数据采集的依据。 c)不得擅自涂改。当记录中出现错误需更改时,更改人应签名或盖章。发现异常数据不可 剔除,应按基础数据采集规则处理,遵守GB4883的规定。 d)数值修约应按GB8170的规定执行

6.2.1实测法宜用于有实测记录的统计对象

.2对不同统计对象,应按以下要求采用不同方法: a)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量,大中型水库人(出)库水量、供水量,灌区供用水量宜采用量水建 筑物法、流速仪法、泵站测流法。 b)城镇自来水厂供水量,供水管网水量,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量等宜采用水表 法、电磁流量计法等进行实测。 c)江、河、湖、库水质宜采用监测记录。 d)防汛抗旱、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基础数据采集宜采用地面实测结合卫星遥感法、航空测量 法和航空摄影法。 e)发电量、供电量、用电量宜采用电表进行实测。 .3实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供水量调度需求高、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工程、受水利水电工程调节影响显著时,应在现行 规范规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测频次,满足水量调度的需要。 b)灌溉渠道、管道流量观测频次应以能控制水量变化过程为原则。实测误差控制按GB/T 21303的要求执行。 c)工业、生活或其他污水排放口,应采用自动监测或加密观测频次,以控制其变化。

a)对供水量调度需求高、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工程,受水利水电工程调节影响显著时,应在现行 规范规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测频次,满足水量调度的需要。 b)灌溉渠道、管道流量观测频次应以能控制水量变化过程为原则。实测误差控制按GB/T 21303的要求执行。 c)工业、生活或其他污水排放口,应采用自动监测或加密观测频次,以控制其变化。 d)其他监测站点或断面的观测频次视水量口变化而定,以能掌握流量变化过程和满足推算日平 均流量需要为原则。

6.3.1在没有实测数据和相关行政记录时采用测算法。宜用于在没有实测记录或行政记录的集体、 个体管理的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等工程设施,特殊的小型、微型农村水利工程。 6.3.2测算应依据相关基础数据和技术参数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动态调整。 6.3.3测算宜按以下步骤进行:

6.3.3 测管宜按以下步骤进行

a)确定统计测算对象,拽集整理相关资料。

c)检测统计测算方法和统计参数取值区间。 d)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工程状况和管理水平的典型样本,利用典型调 查或观测数据进行测算分析。 e)计算基础数据测算成果。以样本测算分析结果为基础,利用加权平均计算,得到不同规模 不同类型典型样本的平均值。据此再测算各地区平均值、全国平均值。 f)分析统计测算误差,评价统计测算成果与实际状况相符合的程度。 g)修正统计测算方法或统计参数取值范围。 4基础数据测算方法包括插补法、相关系数法、比率测算法、总量测算法、典型实测推算法 衡测算法、统计参数测算法等,各种方法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基础数据能通过推理确定的宜采用推理插补法。基础数据缺失或不一致的值可用插补类的均 值代替,宜选用均值插补法。插补值的精度取决于要插补的变量与已知的变量密切程度和插 补值计算范围的限制。如插补值可疑或离群,应评估插补方法。 b)采用相关系数法时,应首先取得调查范围内基础数据的相关数据,然后对比重点调查的对应 数据,利用系数法进行测算。测算后。应计算该项占相关指标的比例,根据比例进行审核 并的情修正基础数据。 c)当无法利用相关数据进行测算时,应采用比率测算法,即借鉴相邻区域或专题调研该项指标 发展变化的趋势,按照基础数据间的等比或比率进行测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d)总量测算法是参照辖区总人口、耕地、供水量、地区生产总值等数据变化情况及相关联性 测算基础数据,并根据规划计划指标、水利普查资料、专题调研数据进行调整。 e)采用典型实测推算法时,应利用专用的仪器设备(如流量计),按照实测技术规范进行实地测 验,记录基础数据。多次实测结果取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 f)利用供水、用水、耗水、排水之间的平衡关系,在不具备实测条件但对水利建设与管理专业 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应采用平衡测算法。 g)采用统计参数测算法时,应参照水利统计部门提供的有关统计参数,确定参数取值范围,明 确使用方法,进行测算。

7.1.1基础数据质量应从数据源头进行控制,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建立完整的业务记录和台账制度。 7.1.2基础数据测算方法应科学合理,并经过论证。 7.1.3基础数据应按规定的制度、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建立统计对象单位内部自审、统计单位人 员初步审核、统计单位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联审或会审、上级单位组织质量抽查审核的全过程质量控 制、全员质量控制、分级分类质量控制。 7.1.4基础数据应进行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审核。 7.1.5基础数据审核手段主要有计算机审核和人工审核。计算机审核宜用于基础数据间逻辑关系、 数据准确性、合理性审核,内容包括基础数据搜集的内容、范围、数据间逻辑关系、计量单位、计算 方法等的审核。人工审核宜运用统计参数、理论数据、经验数据进行内部一致性和外部一致性的分析 判断。

.6对定期采集的基础数据进行修正与调整应

针对基础数据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不确定性误差、搜集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等不同性 原的误差,应通过改进基础数据搜集过程、实测方法、频次、测算方法等进行基础数据质

SL 6202013

7.1.8基础数据差错修改应遵循以下规定:

a)基础数据来源或采集错误,应由填报单位修改。 b)修正后的基础数据应提供文字说明。 c)重大基础数据修改应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 7.1.9应建立基础数据抽查制度,定期对基础数据质量进行抽查、复核、评估。对基础数据质量进 行总体控制和评价。

a)对比分析宜用于对现状或历史序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同比、环比的增减变化。对两个以上 同类基础数据进行比例关系和平衡关系审核,分析合理性。审核统计对象品质标志特征和空 间特征的质量指标应保持连续性。审核统计对象数量标志的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应反 映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 b)定额分析宜用于分析计划定额、实际定额、历年定额离散程度。 c)平衡分析是审核基础数据及其变化的比例关系和平衡关系解放二路道路、排水工程四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初始数据、年度变更前数据、变 更数据、变更后数据及其三者之问的数据平衡关系;是对基础数据净增减结果进行总体分析, 从总体上把握增减变化趋势以及增减变化幅度,并对基础数据进行合理性纠错。该方法宜审 核供、用、耗、排水总量的平衡关系,分析成果的合理性。 d)应用结果分析是根据社会经济正、负效应进行分析评价。 e)构成分析是通过对基础数据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f)趋势分析是根据同一类基础数据年际间增减变化方向和幅度进行趋势分析。 g)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宜用于分析水利建设中完成投资额、实物量与新增投资效益的关系。 .2.2基础数据应控制该统计对象不同空间范围的纵比、与相关统计对象之间的横比、统计对象质 量指标和数量指标连续性,统计变量离散程度。 .2.3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参数控制可遵循以下程序: a)确定范围,宜在城乡水务、农田水利、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等基础数据中应用。 b)对统计参数控制方法进行科学评估。 c)确定审核统计参数取值范围并测算结果。 流理浴薪提及踏新据进德分板

7.2.4基础数据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内

a)在采集设计阶段统一指标含义、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 b)在搜集阶段要有依据,遵守数据处理程序和相关的技术规定。 c)在审核阶段要严格审核制度和方法,进行全程数据质量控制。 7.2.5对基础数据成果应进行质量评价。基础数据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现场抽查评价法、基础数 据的内部一致性评价和外部一致性评价法、逻辑关系评价法、理论数据或经验数据评价法、应用结果 评价法。可综合利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基础数据质量进行评价。 7.2.6基础数据应进行内部一致性控制,水利工程供水按工程分类的相关基础数据之间、各专业管 理的局部数据与综合数据之间保持一致,保持相关基础数据增减趋势的一致性。

c)在审核阶段要严格审核制度和方法,进行全程数据质量控制。

b)与统计、城建、电力、环保等单位的有关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 c)同类基础数据在不同专业门类、专业序列及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阶段进行数据一到

SL: 6202013

8.1.1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管理和统计部门对基础数据质量、时限的要求云南省委办公大楼通风与空调施工组织设计,选择相应的管理方法。 8.1.2基础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各种图表、台账、文字等形式的资料,包括纸质、电子文档应执行档 案管理的法规和规定。 8.1.3依法律法规确定为保密范围内的基础数据,应按相关管理规定执行。保密管理包括基础数据 产生、存储、处理、传输、归档管理的全过程管理。 8.1.4基础数据实行分级管理,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管,不允许任意销毁。统计人员更换时, 应由统计主管人员负责组织交接。 8.1.5基础数据采集后要按照业务管理和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依据一定的标志,按规定时间顺序和 表格及时建立基础数据台账和档案。基础数据管理形式应便于基础数据台账的登录、查询及分析研 究。基础数据管理应逐步实现基础数据名称、编码规则、存储、传输等的规范化、标准化。 8.1.6应实时更新增减变动的基础数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基础数据动态管理信息平 台,实现对基础数据登录、使用、处理、存储与管理等各环节的动态管理。 8.1.7应加强对基层单位基础数据管理的监督检查,建立基础数据采集单位名录,并根据水利建设 与管理的变化情况,结合水利普查,定期对基础数据进行修订

8.2.1台账是编制水利统计报表的依据,也是分析和使用基础数据资料的工具。台账应满足水利统 计工作需要和管理要求。台账可分门别类地按时间顺序,全面、连续、系统地实时记录统计对象的数 据变动,其基本形式有多指标综合台账和单指标分组台账两种。 8.2.2应根据业务管理和统计部门的不同和台账质量、时限等要求,选择相应的台账分类、登录和 管理方法。台账的建立与管理宜按业务管理部门现行有关制度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