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410—2022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技术要求.pdf

JTT 1410—2022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 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33898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T 1410—2022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技术要求.pdf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 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广州交通规划研究院、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 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元庆、张佳、吴洪洋、彭、高畅、刘洋、赵海宾、徐建芳、迟胜超、陈先龙、张鑫 张晓东、张宇、史芮嘉、张金伟、薛蓓蕾、刘俊、姜珊、徐蔓、李瑞燕。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 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广州交通规划研究院、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 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元庆、张佳、吴洪洋、彭娆、高畅、刘洋、赵海宾、徐建芳、退胜超、陈先龙、张鑫 张晓东、张宇、史芮嘉、张金伟、薛蓓蕾、刘俊、姜珊、徐蔓、李瑞燕。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的基本要求,以及步行接驳、非机动车接驳、公交系统接驳、停 车换乘系统接驳、信息衔接、应急接驳等设施布局组织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人口外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的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与运营 管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吊篮施工方案#3.doc,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5845(所有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标志 GB/T10001.3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3部分:客运货运符号 GB/T16903(所有部分)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GB/T18574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志 GB/T205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GB 500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GB/T50546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 GB50647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GB 50688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 51149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GB/T 51328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 CJJ/T 15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I69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GR50763无陪碍设计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客运方式,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悬浮、自动导向轨 或快速轨道系统。 [ GB/T 32852.12016,定义 2.2.1.2]

组团站groupstation 承担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交汇或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 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位于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区等特殊区域,应采取特殊控制要求的城市轨道交通 站点

端头站terminal station

一般站general station 服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周边乘客,实现内外客流转换功能且不具备枢纽站、中心站、组团站、特殊 站和端头站空间特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4.1接驳设施规划、建设时间

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阶段宜同步规划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接驳设施宜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同步建 设、同期投入使用:同步实施条件不具备的站点可分期实施

和相应的交通供需特性,分为枢 站(A类)中心站(B类)组团站(C类)牛 端头站(E类)、一般站(F类)六类

4.3站点接驳设施配置

4.3.1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应按照步行接驳、非机动车接驳、公交系统接驳、停车换乘系统接驳的 优先顺序布设接驳设施。 4.3.2城市轨道交通应根据站点类型及其周边城市空间结构、用地性质与强度特点,分析交通接驳客 流特征、乘客出行供需特性,按附录A在接驳适宜区内配置适宜的接驳设施。 4.3.3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后各项服务指标应达到D级以上服务水平。测评方 法及服务水平等级的规定见附录B。 134城市道交通站占出入口和换乘通道内宜右 坚急管制状太限制出入客流的设备

位立于市中心城市轨交通站点校 点吸引范围内的大 公商业设施的出人口到城市轨道交

2.1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应设置客流集散广场,面积不宜小于30m²。 2.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内步行系统设计应与换乘设施、周边建筑一体设计,步行系统与城 道交通站点的衔接应便捷,减少行人绕行。 23步行系统应设置无障碍设施签合CB50763的规定

平面过街接驳设施布设应考虑布局连续性和断面一致性。人行过街设施的布设应符合GB50647 和GB50688的规定:行人过街处标志标线应符合GB5768的规定,

采用自动扶梯或垂直电梯上下过街天桥或地下通

距离城市轨道交通站点1km~2.5km范围为非机动车接驳适宜区

6.2.1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应设置非机动车道,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5m。 6.2.2非机动车道宜设置机非隔离栏杆、柱、绿化分隔带

6.3.1非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距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人口的步行距离宜小于50m。 6.3.2非机动车停车场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人口和停车需求分散布设。 6.3.3非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应避开交叉口和主干道,并与站前广场和机动车停车场适当隔离。 6.3.4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附近路侧的人行道绿化带、快慢车流分隔带、人流稀少的街巷,可在 保证行人安全、停放功能不影响动态交通的用地上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并区分私有非机动车、公共非 机动车和共享单车停放区域,

距离城市轨道交通站点5km范围为公交系统接马

7.2.1公交车站距离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不宜天于100m,且均匀分布。公交车站的布设应满足 与周边交通的安全视距要求。 7.2.2位于交叉口处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可设计成两侧分离式或两侧对齐式公交停靠站。 7.2.3公交系统接驳需求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宜设置公交枢纽,并符合CJJ/T15的规定。 7.2.4公交车站宜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换乘量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应提供3个~4个公交车位 或有公交超车车道的港湾式停靠设施。 7.2.5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公交车站在同一地点的,两者名称宜保持一致;两者名称不能一致时,应 在公交站牌、公交线路图上标注对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名称。 7.2.6公交系统首末班车时间宜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到站时间衔接,与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同步投运 同步调整。 7.2.7城市轨道交通出人口道路处的公交系统接驳停靠位置应符合GB/T50546和GB/T51328的 要求

7.2.1公交车站距离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不宜天于100m,且均匀分布。公交车站的布设应满足 与周边交通的安全视距要求。 7.2.2位于交叉口处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可设计成两侧分离式或两侧对齐式公交停靠站, 7.2.3公交系统接驳需求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宜设置公交枢纽,并符合CJJ/T15的规定。 7.2.4公交车站宜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换乘量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应提供3个~4个公交车位 或有公交超车车道的港湾式停靠设施。 7.2.5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公交车站在同一地点的,两者名称宜保持一致;两者名称不能一致时,应 在公交站牌、公交线路图上标注对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名称。 7.2.6公交系统首末班车时间宜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到站时间衔接,与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同步投运 同步调整。 7.2.7城市轨道交通出人口道路处的公交系统接驳停靠位置应符合GB/T50546和GB/T51328的 要求。

适宜区长度的同走廊竞争性公交线路;调整后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重合长度超过6km的公交线路,不 宜超过一条。 7.3.2公交系统接驳适宜区到达不便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宜增加公交系统接驳线路,在城市轨道交

宜超过一条。 7.3.2公交系统接驳适宜区到达不便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宜增加公交系统接驳线路,在城 通站点开通时同步完成公交车站的建设、车辆配置、线路开通

距离城市轨道交通站点5km~7km范围为机动车换乘接驳适宜区,

8.2机动车临时停靠点

8.2.1机动车临时停靠点的机动车临时停靠点的交通流线设计应尽量避免采用不同方向交通合、分 流交织方案,必须采用的从两个方向合流前、后车道夹角三角区间距0.6m~3.6m的交织段区间应介于 50m~600m之间,降低机动车交通相互十扰及对换乘顺畅性、安全性影响。 8.2.2交通流线设计应预留便捷的行人通道,并与来车方向通视良好。 8.2.3机动车临时停靠点宜设置港湾式停靠站。停靠站出入口与交叉口距离应符合CJJ37的要求, 8.2.4停靠车位数量应根据客流预测结果与停车泊位周转率确定。 8.2.5出租汽车停靠点不应干扰公交系统运行,宜在距公交停靠站的下游不少于50m分开设置,可与 机动车停靠点合设。

8.3.1宜在通往郊区线路的终端或城乡接合部适合接驳处设置机动车接驳换乘停车场。 8.3.2城市中心区站点不应设置机动车接驳换乘停车场。 8.3.3机动车接驳换乘停车场规模应根据轨道交通预测结果,客流到达的方向、方式及发展趋势 确定。 8.3.4机动车接驳换乘停车场出人口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间的距离宜大于非机动车接驳和公交系统 接驳的步行距离。 8.3.5机动车接驳换乘停车场应与沿线土地联合开发建设。位于建筑内部时,通过人行天桥或地下 通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连接。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的设置应符合CJ69的规定。 8.3.6机动车接驳换乘停车场应符合GB/T51149的规定

9.1.1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标志内容宜包含站名、出人口编号、轨道线路、无障碍设施指示、地图、可 选择的接驳方式及接驳方向,且均应凸显醒目。 9.1.2接驳路段内标志内容应包含换乘线路名称和指示箭头。标志应使用线路标志色区分不同线 路,室内外标志中的相应符号应统一。 9.1.3宜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500m范围或有需要的其他位置的公交车站、商业设施、交叉路口等人 流密集的地点,连续设置导向标志。 9.1.4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靠点、公交车站、机动车临时停靠点和换乘接驳停车场宜设 置周边交通示意图、标志牌、方向与路径地图和引导标志。

9.1.5指引方向的导向标志应紧邻所指号的节点分流处,宜设置在分流位置前5m~10m。 9.1.6导向标志应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分层,优先提供接驳位置信息,可提供接驳服务异常状态 信息。 9.1.7导向标志应充分适应街区风貌,宜多杆合一。导向标志应符合GB5768、GB/T5845、GB/T 10001.3.GB/T16903.GB/T18574和GB/T20501的规定

9.3网络及移动设备信息服务

3.1应采用智能化的信息新技术,主动查询和被动推送其他交通方式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的交 时信息。 3.2宜通过广播等可听化设备动态播报其他交通方式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的交通实时信息

10.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应有紧急状态下可以使用的应急接驳导向标志。 10.3应急方案的具体细节应符合GB50098、GB50157的规定,

多游吾乐 A 录 多 方 标 附 设 M 向 拟 增 导 种 式 彩诺 统 樱 吾墓 ~ 001 日 1 s 级 城 中新 级 城 (V) 轻中 (亲) 类

宜从接驳距离、时间、拥挤水平、设施能力及乘客满意度五个方面对接驳服务进行测评。 应在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期、正式投人运营后进行测评,其中满意度测评原则上应每年不少于 一次,

测评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到接驳的各类交通方式的点的距离依照表B.1进行

表B.1接驳距离评价标准及方法

D,=H, +KxV

交通出站后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的时间.依照表

表B.2接驳时间评价标准及方法

测评城市轨道条接驳设施的拥挤度水平,依照表B.3进行。

表B.3拥挤水平评价标准及方法

表B.3拥挤水平评价标准及方法

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通行能力测评得出接驳设施最小通 能力,据此评估接驳设施是否 符合要求,为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通行能力测评见 表B 算应符合表B.5、表B.6的规定

表B.4通行能力达标情况测试表

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1)出入口、通道:由于乘客通行的相似性,出入口和通道的通行能力是相同的,测试方法 完全相同,即:测量出通道内平均密度P人/m²(可以采用摄像法)、人流平均速度Vm/s、通道 宽度L.,参照表B.5,计算出通道通行能力。 2)安检机:测量出安检机长度L,行李占用传送带平均长度L,,测量出安检机传送速度 V,行李传送时间为T,=L,/V,测出行李准备时间T及行李取回时间T3。在轨道交通站点有 部分旅客没有带行李,测出带行李乘客比例A。 根据式(B.7)得出安检机处通行能力为N:

3)售票系统:测出每位乘客使用自动售票机的平均服务时间T,,每台自动售票机的通行 能力N,=3600/T,乘客在人工售票窗口平均停留时间T2,每个人工售票的通行能力为N,= 600/T,。售票系统通行能力为所有自动售票机与人工售票窗口的通行能力之和 4)闸机:卷尺测量出检票机箱体长度L(一般为1.4m),秒表测出乘客刷卡后开闸时间T 般为1s)及检票机开后乘客平均反应时间T,(一般为0.3),旅客通过检票机时的速度V。 根据式(B.8)得出闸机处通行能力为N

5)楼梯:分别测量出楼梯上下行行人平均密度P及P2,上下行平均速度V,及V,参照 表B.6计算出通行能力, 6)自动扶梯:每台阶平均站立人数为K(建议取值为1.2,也可测量得出),卷尺测量出台 价宽度L,自动扶梯运送速度V(可询问工作人员得出,也可测量得出)。 根据式(B.9)得出自动扶梯通行能力为N

7)站台:测量站台有效面积S即站台有效长度L与有效宽度D的乘积减去站台区域建筑 占用面积,以及站台客流密度P(可以人工测量得出,通常情况下取值为0.5m²/人)。 根据式(B.10)得出站台通行能力为N:

表B.5通道通行能力计算表

表B.6楼梯通行能力计算表

B.6.1评价指标体系

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对站点周边接驳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包括目标 层、准则层、评价层某饭店施工组织设计(2),具体内容见表B.7。

B.6.4.1抽样方法

且选择差取从及相对教好实现的层猫准 在调查组织过程中,应按照不同特征乘客在总体中所占比例配额(如节假目/工作目、不同年龄、不 同时间段,乘坐不同线路、不同上下车的车站等),真实反映乘客总体分布

B.6.4.2 样本量

根据式(B.11)计算随机抽样的最小样本量n

α²一控制特征值的总体方差,可以用试调查的样本方差S?来代替: △一一控制特征值的容许误差,值与置信度要求有关; 一定置信度的百分位限值,当置信度为90%时,t=1.65;当置信度为95%时,t=1.96 最终样本量要考虑有效问卷回收率.适当增加.根据式(B.12)计算最终样本量X

JT/T1410—2022式中:n———要求的最小样本量;6——预计有效问卷回收率。B.7调查数据分析及测评结论形成调查数据分析结论形成应符合统计学相关要求。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情况检测后,应绘制接驳情况平面图,图中应能反映出周边的公交站点、自行车站点的尺寸、位置流线,并对照表B.10进行测评。检测计算示例如图B.1、图B.2和表B.11所示。表B.10接驳客观状态评价表站名:接驳空间、距离、时间测评出人口接驳方式设施指标单位数量等级拥堵度步行站前小广场接驳距离公共自行车接驳时间站点尺寸接驳距离机动车接驳时间站点尺寸接驳距离公交系统接驳时间站点尺寸出口引导牌无障碍设施出口到站内设施图例田通自行车流线人流线常规公交流线自行车停车场轨道站点入口■公交站点图B.1××站接驳设施关系17

JT/T1410—2022道路红线小寨西路道路红线道路红线小寨东路道路红线1道路红线长安南路道路红线1图B.2道路断面图表B.11客观状态评价表填表示例站名:××站站点类型:组团站(C类)接驳接驳空间、距离、时间测评引导出人口连续性改进方案方式设施指标单位数量等级拥堵度清晰度有站前小广场,但没有划定站前站前小广场的固定区域,建议步行m29 ×5否小广场否否增设隔离设施,避免其他交通对出入站客流产生影响接驳距离m22.5A公共否建议高峰期加强公共自行接驳时间20A是是自行车车调配A口站点尺寸m217 ×1.5接驳距离m52.7B该站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机动车接驳时间45.23A否是否利,出租车及P&R停车设施可站点尺寸1.7 ×7.5适当配备,不做强制要求m?公交A口到公交站点距离较大,接驳距离m219.8C是否为219.8m山东某医院病房楼建筑节能施工方案(墙体节能 幕墙节能 门窗节能)_secret,宜搬迁至较近的位系统置。建议增设引导设施JT18

GB/T32852.1一2016城市客运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建规函【2015]276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