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软土地基(CFG桩施工、利用隧道弃碴换填施工、袋装砂井施工处理、挖砂沟处理)施工方案按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
全站仪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
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
5、碎石垫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GB/T 38578-2020 钢丝绳吊索 使用和维护.pdf3.1.3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混合料质量控制,碎石、砂、粉煤灰、水泥材料必须严格检验,保证其材质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施工用水符合工程用水的有关规定。施工现场做好材料计量设备的标定工作,保证计量准确。混合料生产能力应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并有一定富裕量。
2、开工前应在施工场地范围内进行工艺性试桩,确定拔管速度、单桩混合料投入量、施打顺序等施工参数。并通过试桩确定实际软基处理深度,如与设计相差较大时,应立即联系设计代表重新确定软基处理深度,以确保软基处理的质量。
3、加强施工监测,施工前测量场地标高,打桩过程中随时观察地面是否发生隆起,以判断是否发生断桩;打新桩时应注意已打桩桩顶标高的变化,尤其是桩距最小部位的桩,对桩顶上升量较大的桩或者是怀疑发生质量事故的桩要开挖察看。
4、通过施工监测发现桩顶上升量较大,且桩数较多时,可对桩逐个进行快速静压,使可能断裂并脱开的桩连接起来,消除断桩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不良影响。
5、饱和软土(尤其是塑性指数较高的软土)地段,宜采用静压振拔技术,即沉管时不启动电动机,借助桩机自重将套管沉至预定标高,填料后启动电动机振动拔管。
6、依照设计要求设置保护桩长,确保成桩质量。
7、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清除保护土层,然后进行桩头处理:首先确定桩顶标高,然后采用截桩机截桩,人工修平。
8、成桩质量检测完毕并满足设计要求后,可进行碎石垫层的施工。。
9、冬季施工,对混合料原材料、拌和工艺等各个方面有特殊要求,应参考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要求进行。
3.2、利用隧道弃碴换填
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表层的软弱土层,再由人工将软土挖除到达设计标高,自卸汽车运输牛车顶隧道弃碴换填料,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分层填筑,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每个工点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配备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层软土清除,根据工作量配备
负责现场测量放样、质量控制等技术作业
土方运送,根据工作量配备
1)、施工准备:施工放样,确定需进行原地面处理或者是换填的范围,并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除路基内的积水,做好临时排水沟,晾干后方可施工。在开工前对现场需处理范围、深度进行复查,备足换填材料。
2)、对于需换填处理的情况采用机械挖除换填深度内表层部分土层,直至高于设计换填深度30cm处,再由人工清除剩余软土层,达到设计标高;采用自卸汽车将挖除的土壤运至指定的弃土场。对于原地面处理的情况,采用推土机推除表层需清除的松软土、腐植土、植被等,斜坡陡于1:5的地段,采用人工划定台阶范围,挖土机进行开挖,形成台阶,沿线路横向台阶宽度、高度符合设计要求,纵向台阶宽度不小于2m。
3)、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换填料进场,后倾法卸料,推土机进行初摊铺,平整,压路机碾压。避免自卸汽车直接驶上原位土层,对其造成扰动。
4)、根据换填层所处路堤部位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在原地面处理之后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核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者,报监理单位确认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2.3、技术要求及检测
1)、换填分层压实质量应根据换填料种类及换填所处路堤部位进行相应的压实质量检测控制。
2)、换填顶面高程、横坡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1.1.3.2换填顶面高程、横坡检允许偏差及检验要求
沿线路纵向每200m抽样检验4处
沿线路纵向每200m抽样检验4个断面
3)、换填地基位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方法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4)、原地面处理完毕后,应根据设计要求或者验收标准的要求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验收检测,且应对开挖的台阶宽度、高度等进行检查验收。
6)、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地质条件进行核查,路堤地基条件应符合设计文件,施工单位通过静力触探等方法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2点。
7)、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应满足如下要求:
A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无积水;
B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
C地面横坡符合设计要求。
3.2.4、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换填所用填料,其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2)、原地面处理及松软土开挖换填范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必要时适当向外扩大30~50cm,确保路基基底范围全部换填。
3)、开挖前后应对地质条件进行核对,对于在换填范围内发现的对换填施工有影响的洞穴、墓穴等,或在开挖后发现底部的地质条件不满足设计要求等情况,应向设计单位进行反馈,采取措施处理。
4)、在采用机械施工的情况下,应预留底部30~50cm的土层人工清理,尽量减少对下伏土层的扰动。
5)、当软土底部起伏较大时,设置台阶,分层填筑。
6)、安排好作业时间,避开雨季或雨天施工。作好换填范围的防、排水措施,避免基底浸水。
3.3、袋装砂井施工处理
袋装砂井直径为7cm,间距1.2m,加固深度6m左右。砂袋为编织土工合成材料制作而成,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韧性和渗水性,能保持砂井排水的连续与畅通。
3.3.1袋装砂井的施工准备
3.3.2袋装砂井施工要点
1、地面处理,包括开挖排水沟及时排除地面积水和清基,将路幅范围内原地面上的淤泥、树根、草皮、腐植土等不适用材料全部挖除。水田地段,挖除地表30cm厚种植土,碾压3遍后填筑细粒土,细粒土填筑时,其顶面作成三角形,路基中心高20cm,两侧与地面平,其宽度不小于路堤加护道底宽。旱田地表,剔除地表植物根系,碾压三遍后填筑细粒土,其顶面作出三角形(同前)。
2、填筑砂垫层,在路拱成横坡上均匀等厚地铺设砂垫层,按设计要求和砂垫层施工要求铺设。
3、机具定位,根据设计布置的行列间距用小木桩或竹板柱正确定位,机具定位要保证锤中心与地面定位在同一点上,并用全站仪观测控制导向架的垂直度。
4、套管直径的选用应根据砂井直径而定,不可太小,也不宜太大。在套管上划出控制标高的刻划线。采用活瓣式桩尖固定在套管下端部。
5、套管打入前将活瓣桩尖与套管封闭,用振动法将套管压入设计深度。要确保定位正确、套管垂直、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6、下砂袋时必须将整个砂袋吊起,从端部放入套管口,徐徐下放,要防止砂袋扭结,断裂和砂袋损伤。
7、拔管时应先启动激振器,后提升套管,要连续缓慢地进行,中途不得放松吊绳,防止因套管下坠损坏砂袋,若套管起拔时砂袋跟套上吊,可将套管下放至原位,在套管内加放少量水,帮助打开桩尖活瓣。当带出长度大于0.4m时应重新补打。
8、套管拔出后,砂袋应露出孔口50cm,并将其弯折埋入砂垫层中。
9、已施打的砂袋井,若砂袋不满,应及时向袋内灌砂,填补到足够为止。
3.4.3袋装砂井质量控制及检验
1、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与检验,按规定做好砂子质量和含泥量的控制,对砂袋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缝制尺寸要按5%抽样检查,不合格的坚决不用。
2、打设套管前要认真检查套管长度、直径是否与设计相符,管内有无杂物,桩尖活门开启是否灵活,封闭是否良好。
3、灌制的砂袋要饱满,充填密实,灌砂率达到95(以上,灌砂量要符合理论计算值,袋口扎紧。检查外观有无裂缝,缩颈或鼓包现象。砂袋放至设计高程后,留在井外的长度不得小于30cm,并贯入砂垫层中不弯折。
4、施工中随时检查套管成孔位置,垂直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施打时设专人观测套管的入土深度,桩机是否出现倾斜或位移,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正。
5、砂袋入井,用桩架吊起垂直下井,防止砂袋发生扭转、缩颈、断裂和砂袋磨损。检查砂袋入井过程是否顺利,露出井外砂袋长度是否与理论值相符。
6、拔管时注意垂直起吊,以防止带出或损坏砂袋。套管拔出后要检查砂袋的外露长度,砂袋入土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有跟套管上拔现象。一旦发现砂袋被带出或损坏,当带出长度大于40cm时,应在原孔边缘重打。对已施设的袋装砂井要及时向袋内补砂,每隔三天补一次,一般补砂2(3次
7、砂袋灌入砂后,露天堆放应有遮盖,切忌长时间暴晒,以免砂袋老化。
8、袋装砂井质量控制及检验应符合下表。
袋装砂井质量控制及检验要求表
以套管上划线为准,查记录
用全站仪观测桩锤导向架
在软基处理范围的地基上,采用挖沟填充中粗砂,利用砂沟内中粗砂纵向及横向排水使地下水渗至砂垫层排出路基之外。
在软基处理地段进行清表,根据地形特点,清表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及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路基内根据具体情况每隔一定距离开挖横向排水沟,沟深20cm,将路基水引入纵向排水沟,排到路基外。经过2~3个自然日晾晒后,再用推土机清除表土,并集中堆放于驻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用于路基填筑完成后边坡种植草皮,对于机械作业不彻底的地方(包括树根及腐质土)用挖机结合人工挖除。所有挖除的软土和泥炭土将用于绿化用土、中央分隔带用土和复耕,闲置时需弃于指定的临时弃土场。
清表完成后,用石灰在路基表面按设计平面位置打上石灰线,挖机按设计深度开挖时按照石灰线开挖。砂沟沿路基纵向每10米设一道,沿路基横向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至坡脚处每6米设一道,砂沟必须挖至软土层底部。施工时先挖横向砂沟、后挖纵向砂沟,逐段开挖、逐段填筑的原则。
3、回填中粗砂及铺设砂垫层
砂沟开挖完成后立即回填中粗砂。
砂垫层、砂沟及基底的压实度按不小于90%控制。
砂垫层及砂沟采用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5%,细度模数不小于2.7。
第4章软土路基填土及观测
1、路堤填筑应在地基处理完毕并稳定后尽早开始,以争取时间,尽量减少工后沉降。
2、在填筑前按设计要求,具体部署填土速率、预压时间、固结程度、沉降变形、稳定情况的预计,在施工中再根据动态观测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做到在施工过程中心中有数,确保路堤的稳定安全,在填筑后能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并能按期完成。
3、软土地区大面积地基处理开工前,应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试验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试验施工,根据试验区获提的资料,分析地基处理效果,填筑中应掌握的各项技术参数,与原设计预估值进行比较,对原设计作必要的修正,并指导全线的设计和施工。
应按以下标准进行双控:路基中心的表面沉降率宜控制在5mm/d(复合地基区)和10mm/d(堆载预压区)以内,坡脚处的侧向位移宜控制在3mm/d(复合地基区)和5mm/d(堆载预压区)以内。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综合分析而定。如边桩位移、地表、深层沉降、土的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变化等等。当边桩位移每天大于10毫米,地面沉降超过15毫米时,应当停止填土。并且注意孔压的变化,确保路堤稳定。当路基变化恢复正常范围时,孔压逐渐消散,又可继续进行填筑。总之,实际填土速率应根据观测情况确定,如地基稳定情况良好,也可酌情加快,反之应减缓填土速率。
4、所有软基地段均按设计要求填至超载预压的标高。
对一般的软土路堤地段,应布置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观测点。对软土层厚深土质差、地质条件复杂、填土高的重要地段,应埋设足够的仪器设备,布置一定数量观测断面,进行填筑的动态观测。
软土路基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地基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软基沉降、土的侧向位移、路堤填筑到极限高度后软基的沉降变化速率等。
4.2.1孔隙水压的埋设与观测
1)、埋设前的准备工作:
a、将透水石放入纯净的清水中煮沸2小时,以排除其孔隙内气泡和油污。煮沸后的透水石需浸泡在冷开水中,避免露出水面。
b、准备好埋设考证表和观测记录表。
c、将每个孔隙水压力测头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编号,并按电缆的长度(包括接长部分)在电缆上每隔15米做一个测头的编号。
d、准备封孔回填的材料,如干净的中粗砂、膨润土泥球、止水环等。
e、准备埋设的用具、如木桶、测尺、塑料袋、钻孔埋设与钻杆连接管等。
2)、钻孔一般采用干钻法,孔径大小应根据一个钻孔中埋设测头数量来确定,一般采用ф108—146mm,ф146mm的孔最多可埋设4个测头,封孔要特别细心,最好是一孔埋设一个测头。钻进过程中应随时下套管护壁,钻孔深度应比测点的高程低约30厘米,详细记录土层分布情况,并取必要的数量的土样做土工试验。成孔后应清孔,通过钻杆注入清水将孔内泥浆翻出。
a、测头上未装上透水石前,在大气中测量初始频率,并记录现场温度和大气的压力值。
b、将透水石在水桶中装在测头上,将测头连水桶送到钻孔边,将接管连接于钻杆上。
c、检查孔底高程,确认满足埋设高程要求,将测管上拔50厘米,向孔内用导管注入干净的中粗砂,使孔底高程低于测点高程约15厘米。
d、下测头时,可将测头连水装入塑料袋,塑料袋用绳子系紧,与测头一起下放,到达孔内水位以下时,将绳子上吊,测头穿过塑料袋继续下放就位,塑料袋应提出孔外。
e、确认测头空位后,向孔内放入干净中粗砂约30厘米,使测头埋入砂中。
f、测头埋入砂中后进行观测,确认其工作正常后,将套管上提,便可向孔内投放泥球封孔,每提一段套管,封一段泥球,使泥球始终保持套管保持以下投放,泥球设放速度要慢,应分段量测填孔的深度,砂和泥球的投入量,与此同时可向孔内的泥球空隙注入适量的泥浆。孔内的电缆应放松弛,埋设过程中要防止损坏电缆。
g、有时如果土质较软,也可以将测头缓缓压入埋设标高。若有困难时,可先成孔至埋设标高以上1米处,再将测头压入。上部也采用上述方法严密封好,这就是所谓的压入法。
h、采用钻孔法时,土体原有孔隙压力降至零。同时测头周围填砂,不可能达到原有土的密度,因此,测头周围土体产生变形,这就是大大地影响了孔隙压力测量精度。而压入法,土体的局部扰动相当大,所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也很大,不论哪一种方法,都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因此,最好是在施工前较早地埋好仪器。
4)、电缆埋设和保护:
a、沿测点埋设坑一侧,按设计开挖一条通至观测房的沟,其深约50厘米,底宽视埋设的电缆根数确定。
b、电缆要放松一些,预留沉降的长度。
c、为防止填土过程中载重汽车等压断电缆,在电缆外加一层金属软管。
5)、仪器在埋设过程中应跟踪监测,以防止埋设过程中受到损坏。
6)、填写埋设考证表:工程名称、测点型号、量程、钢印号、接线长度、外型尺寸、生产厂家、埋设位置、埋设高程、地面高程、地下水位、电缆埋设深度、埋入前的初频、埋入后的频率、埋设日期、天气、气温、埋设示意图以及埋设人员等二十多项,填写时应逐项认真填写,字迹清楚。
7)、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观测,以计算孔隙水压力计相应的超孔隙水压力。
8)、观测和资料整理:
a、差动电阻式或钢弦式孔隙水压力仪的观测方法,是测读自振频率变化,由频率换算成压力。根据孔隙水压力测头微振动方式不同,有示波法测频和直接测频两种方法,个别情况也有测量周期的方法。操作时可按具体说明书按步进行。
b、液压封闭双管式孔隙水压力仪,观测前先用无气水充水排气。在连续观测中,若有气泡产生,也要适当排除。操作时可按具体说明书按步进行。
c、按照填筑中的动手术要求,规定孔隙水压力观测的时间和次数,一般情况是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如填土高度发生变化,预压时间发生变化,都必须记录其孔隙水压力增加值和消散值。
4.2.2测斜仪的埋设与观测
a、观测的孔位要定位准确。
b、在定位点安装钻探工具钻孔。钻孔直径为ф146毫米,孔深达无水平位移处,或基岩内1.5米,或按设计要求。成孔偏斜度不允许大于1度。
c、测斜管的接长。可一次接成或连接成几段,或逐节在孔口接成所需长度,测斜管一节节的接长,应特别注意导向槽的对正不许偏扭。连接的方法是每节测斜管上套入连接管长度的一半,对正连接管上的槽接上下一节管,或用模具对正二节管的导向槽,使其二节测斜管对接。检查各个管的连接,应无误。特别是导向槽均应对正。为防止泥砂,从连接管段进入管内,在外面的均应以重300克的无纺土工布,外用塑料绳扎紧。无纺土接口处用电工胶布粘接。
d、测斜管埋入钻好的孔中,将接装好的测斜管平直的移向孔口,底端朝向孔口,用人力或机械的帮助拉住二根护绳索,对正施测方向,均匀弯曲安装好的测斜管,绳索随测斜管同步放到孔底。
e、用全站仪校正导向槽的方向,使其对正欲测的方向。
g、管口以下约1米用混凝土墩固定管口,并安装有锁保护盖。
h、进行埋设测量管初始位置的观测,所测结果视为基准值记入埋设考证记录记录表考证表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仪器型号、生产厂家、测斜孔编号、孔深、孔口高程、孔底高程、埋设位置、埋设方式、导槽方向、管径、埋设示意图、主要埋设人员、日期等。
2)、观测和资料整理:
a、测试前,首先必须把测头率定好,系数力求准确。
b、将测头的感应方向对准水平位移方向的导槽,放至导管的最底部。
c、将电缆线与接收指示器接收,测头、电缆、仪表三者的联接要正确。
d、仪器调零时,应先把测头放在管导下3~5分钟,使测头与地下温度平衡。
e、观测时,待指器读数稳定后,从管道自下而上,每50厘米为一个测点,同一方向的观测应正反各测2~3次,每次读数力求准确,同一测点的正负误差不得大于3~5”。
f、每次观测时,应同时测量孔口的管口高程。
g、测量结束后,应立即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也用微机处理。画出位移与深度的过程线,位移与荷载关系曲线,这些参数对土体稳定,加荷速率控制,沉降计算均是至关重要的。
4.2.3分层沉降仪埋设与观测
a、观测的孔位要定位准确。
b、在定位点安装钻孔,钻孔直径为ф108毫米,深度达设计要求,成孔倾斜度不能大于1度,不能用水冲孔。
c、按照沉降管道的方法分一次接成或连接成几段,或逐节在孔口连接。沉降管连接处应特别注意用胶带包裹,这样既可以防止泥水进入沉降管内,也可以保证管道外壁光滑,使得沉降不受阻碍的下到预定深度。
d、下沉降环时,一般2.0米一个,也可以根据土层的厚度来决定放置沉降环的数量。下沉降环时,叉簧沉降环用送环器沿着管壁下滑。此时,三个叉簧片受围成的直径只要稍大于管道直径就行了,到了埋设深度时,应尽量使叉簧片的弹性发挥到最大的,使三只叉簧片牢牢地插在壁上。
e、每埋好一个沉降环,都要用泥球或中粗砂回填,回填量可以根据孔深,孔径以及土质情况而定。
f、沉降环埋好后,应立即用沉降仪测量一次,对环的位置,数量进行较对,并对孔口高程进行测量。
g、把埋设情况记入考证表,考证表的主要原因内容为:工程名称、仪器型号、生产厂家、量程、仪器系数、沉降管编号、位置、孔口高程、深度、埋设方式、埋设环数、埋设日期、人员等。
2)、观测及资料整理:
a、每次观测时,用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再用电磁式测头(电磁探测器)放入孔内,接通电源,当测头遇到环进,指示灯亮(或发出音响),即可读出孔口至测点距离,依次自上而下逐点测定各测点从管口至沉降环的距离,换算出相应各测点的高程,按公式算出各测点的沉降量。每次观测均应对准管口固定位置读数。测头应有护绳,以防测具掉入孔中。当测完最后一个测点后,手提绳索,将测头提出孔管,亦而由下而上,逐点再作测量校核。每次测量点需要重复二次,读数差不大于2毫米,到其平均值记入观测记录表。
b、每次测量结束,应立即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也可以用微机处理。画出各分层沉降与深度的过程线,各分层沉降与荷载关系曲线,并随时间变化各分层沉降的关系。这些参数对土体稳定,加荷速率和沉降速率的控制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4.2.4地表沉降仪的埋设与观测
b、开沟:一般宽30厘米,深约40厘米,力求在一条直线上,并在沟底铺设一层细砂5~10米左右。
c、管导的连接与测斜仪管导一样,并予先在管道内放置细钢丝绳一根,用于测量时拉弦用。
d、埋设时,要注意方向,不能扭曲。
e、埋好后,在上回填土、砂料、压实,防止过往车辆压坏管道。
f、在二个出口处测管口的水平高程。
g、做好考证表的记录,主要内容包括:轴向位置、孔号、二个孔口高程、管长、测量仪器型号、率定系数、埋设人员、日期等。
2)、观测和资料管理:
a、测量时,先要做好仪器的率定工作。
b、在孔口水平处设置水平点,使仪器在孔口处调零。
c、测头、电缆、仪表三者的连接要正确。
d、测量时,一端缓慢地拉钢系绳,另一端缓慢地放电缆,使测头在管道内行走平稳。拉绳放线二者动作要协调,最好配对讲机联络。
e、来回往复读数2~3次,在同一测点的数字力求准确,读差不得超过3~5”。
f、每测量一次,在管道的二个出口处都需测水平高程。
g、测量结束,应立即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画出轴向沉降剖面图,并与荷载、预压时间、固结度、沉降速率一并分析。
h、及时将地表沉降与分层沉降相对照,把路堤土体的压缩和地基的变形区分开来,并最后推算出最终沉降值。
i、这种方法在填土表面不留痕迹,不影响施工。
4.2.5沉降板的埋设与观测
1)、沉降板是由沉降底板、测杆、套管、套管接头、套管盖板、测杆头组成。沉降板采用400×400×5mm的钢板,测杆采用ф38×35mm的无缝钢管制成,一端为外丝,另一端为内丝,一般每根长50mm,套管采用ф89×4mm的无缝钢管或相应的塑料管。其工作原理简单直接,放在地表的沉降板随地基沉降而下沉,通过连接在上面的测杆测量其高程,测杆高程减去杆长即为沉降板高程,每次沉降差即为地表沉降值。
2)、在埋设点地面挖一50×50×20mm的土坑,坑内铺50mm左右的黄砂,整平压实,将沉降板平放在坑内,四周用黄砂填实并用水准尺校正使板面水平,再回填土整平压实。将套管垂直套进测杆标于土面上,使其与测杆底板保持100mm以上,在套管四周用土堆实使其立稳。用水准仪连接数日观测测杆的高程,确定初始高程。当路堤开始填筑时,应保护好沉降板(杆)不受机械损坏,在沉降板周围1米范围内采用人工填筑压实。
4)、测量结果及时计算整理,绘制各种图表供分析研究,决定下一步工作之用。
4.2.6位移边桩的埋设与观测
1)、位移边桩采用木制或砼预制,长度150厘米,截面为方形12×12厘米,如为砼预制,截面四角配置四根ф10钢筋,箍筋采用ф6,桩顶预埋带有十字基点的不易磨损的测头。
2)、边桩的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不小于120厘米为宜,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埋置方法可采用打入或开挖埋入。要求桩周围回填压实,桩周上部50厘米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3)、边桩主要测量地基土在地表的侧向位移情况,常埋置在路堤坡脚外2~5米处,当填筑开始后与其他观测仪器同步测量,一般用全站仪或专门的游标读数。每次测量结果要及时整理,并绘制各种图件,分析各相关关系,保证土体稳定起着重要的标志作用。
第5章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5.1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1.1.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5.1.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对从事施工管理和生产的人员,未经安全教育的不准上岗;新工人未进行三级教育的不准上岗;变换工种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特种工种的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考核、复验、严格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规定执行。
在施工期间,生活办公区、施工现场等施工范围,采用专用材料设置围蔽。保证保证施工场地照明灯光、护板、围墙、栅栏、警示信号标志并安排专门的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
对地方道路的使用,均在施工前与地方道路主管部门协商,并签订使用、维护、保洁协议。所有运输散体物料的运输车辆均符合当地政府对散体运输车的规定,运输车保证车容整洁。
派专人对道路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路况良好和路面卫生。
5.1.3.事故报告制度
1).无论何时,一旦发生危害工程安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事故时,除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以外必须立即暂停此项目和与之有关的项目的施工。
2).事故发生后,承包人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初步确定安全、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按下述要求进行报告:
质量问题:在两天内书面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
一般质量事故:3天内书面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
重大质量事故:2小时内速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
5.1.4.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
特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施工中的大型装吊设备,安装使用前,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试吊,且经相关部门验收并取得使用许可证后,方才投入使用。
5.2.1.防水排水措施
在施工期间自始至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设置流水坡度和缓冲沟。
5.2.2.防冲刷与淤积措施
按照施工场地布置和施工序顺的编排,布置排水系统,确保施工场地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不受到冲刷。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的能力,要做到减少水土流失及对水文状态的改变。
5.2.3.废料废方的处理措施
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处理,不得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堆放在按图纸规定或临理工程师指示的弃土场。
当废料废方堆放在弃土堆时,应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5.2.4.防止水污染措施
施工期间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水、机械废液造成的污染。施工范围两侧设好排水沟,使污水按要求合理排放,禁止污染道路、农田。工地厕所要设化粪池作生物净化。机械废液用容器收集,不随意乱倒。
5.2.5.防止粉尘、废气污染措施
所有施工机械做好检修工作GY/T 5006-2010标准下载,尤其是废气的排放检测,必须符合当地政府的废气排放检测标准。
为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应随时进行洒水或其他抑尘措施,使不出明显的降尘。施工便道上经常淋水湿润以减少扬尘污染。
5.2.6.防止噪音污染和光污染措施
为避免较大器械噪音干扰周围居民正常生活,采用砖砌围蔽工地使用的发电机组、内燃空压机组,以减少噪音扩散GB/T 28853-2012 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 高温恒温循环装装置.pdf,尽量降低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噪音污染。
夜间施工使用高亮级灯照和进行电焊时,设置档板,并尽量采用直射型灯具,严格控制使用漫射型灯具,避免照明和电焊时强光刺射,干扰居民生活和司机夜间行车安全。
5.2.7.对农田及耕地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