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基础垫层施工方案适用于大面积施工的砂和砂石地基
注: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比上表增加50mm。
JGJ/T 403-2017标准下载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
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比较)
分层厚度(与设计要求比较)
砂和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下表2的规定。
4.3.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需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松铺系数,避免造成铺填厚度超标或不足。采用跟踪测量方法控制松铺厚度,为方便机械操作及边坡的压实,铺填时两侧应各超宽50cm。本工程基础砂石褥垫层设计厚度为200,夯填度(压实后的褥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不得大于0.90。根据以往相同结构的施工经验和图纸设计要求,中央领域基础砂石褥垫层施工采取一次铺填到位的方案。
4.3.2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4.3.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4.3.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4.3.5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4.3.6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蛙(立)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立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4.3.7找平和验收: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褥垫层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4.4、质量控制及检验
⑴原材料质量按规定频率和标准抽检,施工中加强防护,防治污染和破坏。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⑵垫层的下承层—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整平、压实,并清除表面坚硬突出物。
⑶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⑷垫层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用水平仪和尺量现场检查现场过程。
⑸褥垫层及混凝土垫层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有质检人员现场监控并做好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报监理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碎石和,每1000m3为一批,当不足1000m3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样检验一组。
⑵碎石垫层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碎石及混凝土垫层施工允许偏差
五、施工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5.1.1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1.2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5.1.3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5.1.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5.1.5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5.2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5.2.1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5.2.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5.2.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5.2.4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
5.2.5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
6.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6.1.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6.1.3为保证施工安全NB/SH/T 0820-2010标准下载,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6.1.4制订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车辆走行路线,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
6.2.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落实环境保护的各种责任制;
6.2.2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JGJ257-2012《索结构技术规程》.pdf,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
6.2.3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消除或减少施工污染;
6.2.4在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的施工现场,须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减少因施工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