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绥宁县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DN1200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doc1.1施工前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勘察设计单位现场交接导线点,中线控制桩和设计水准点,并办理交接桩手续。
1.2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在整个施工范围测放中线控制桩和转角点桩,根据指定的水准点测放临时水准点。中线控制桩和转角点桩应在线外设置桩点,并作点志标记。临时水准点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固定构筑物上。临时水准点必须闭合,闭合差不得大于
±12乘根号Kmm(K为两水准点间距,以KM计)。
1.3对所有的中线桩、水准点均应进行编号,应妥善保护DB1506/T 12-2020 检验检测机构样品管理规范.pdf,并将控制桩的编号、位置、方位、作用或标高等详细记录在测量手册上,以便勘察。
1.4待控制网设置好后,请监理工程师复测认可。
2.1施工的主要控制桩标志(或其护桩)和临时水准标志,均应稳固可靠,设置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保留至工程结束。
2.2施工前对各种测量仪器及量具应检查校对,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3对所有施工测量都必须做到有放必复。复核内容除内业计算,还应对测量标志进行定期复测。
2.4测量内业工作,应详加核对,避免因计算数据有误,而造成放样上的错误。计算资料必须完整、妥善的保管。
2.5所有测量及复测工作均应分别由专业测量人员负责。
2.6放样过程中,若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应向业主、监理、设计部门提出,不得擅自更改。
2.7在与相邻标段的工程衔接处所设置的中线控制桩、临时水准点药相互校对调整,以防差错。
第五章工作坑、接收坑施工技术方案
本工程DN1200污水管道采用顶管施工工艺,因管道埋深较深,地层为砂砾,地下水丰富,故工作井、接收井均采用沉井施工法,具体尺寸以满足顶管工艺为准,一般工作井内净尺寸:内径Φ6000,接收井内净尺寸为3.0*3.0m。
根据设计要求,参照本工程地质,按照市政工程有关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测地形和周围环境,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1工作坑和接收坑采用连续墙式工艺先钻深空成槽,用泥浆抗壁,然后放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时将泥浆挤出来形成连续墙段,然后挖出其中的土并封底而形成的工作坑。
2.2采用地下连续墙方法施工工作坑时,先按要求做一圈槽壁组成的地下连续墙,然后自上而下一边挖土一边做内衬砌,一直做到底板的基础底面为止,再做基础和底板。用地下连续墙方法施工需预留工作井顶管洞口。
2.3在开凿好进出洞口以后还要分别浇一堵前止水墙和后座墙。采用此方法施工时,即使离房屋或其他建筑物近也比较安全。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基坑开挖→井体分节制作→井点降水→垫层凿除→钢筋混凝土封底。
沉井降水的目的为了降低沉井附近区域的地下位,使沉井顺利下沉,不突沉倾斜,使沉井锅底无水,保证封底质量,达到施工效果。
根据我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工作井降水采用轻型井点,井点管沿基坑四周布置,抽汲设备设置在地面上,井管间距按计算及以往的经验来确定。并设一根观测井点管。
4.2.1主要设备有井点管,集水总管,抽水设备组成。
a.井点管:有由滤管和璧管组成,直径50mm,长度为8m钢管,管下端配同直径长1.0~1.2m滤管。
b连接管与集水总管:连接管用直径50mm,塑料透明管,集水总管用直径127mm钢管,按井点管间距设连接接头。
c.抽水设备:由离心泵、射流器、循环水箱组成。
4.2.2井点施工采用冲孔法,用射水式井点管成孔,孔径250mm,深度比滤管深0.5m,用水冲法将250mm套管沉至要求深度后,先在孔底填一层砂砾,然后插入井点管,在套管与井点管之间填粗砂,然后拔出套管,井点管在地面以下0.5m深度内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气。
4.3.3确定井点管埋置深度
H=h1+h2+△h+L1+L
h1—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距离(M)
H2—井点管埋设面至地下水位距离(M)取1.2m
H—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距离(M)取0.5m
L1—井点管中心至基坑外侧边水平距离(M)(随基槽埋深取)
L—虑水管长度(M)取1.2m
4.3.4井点管采用单排线状布置,井点管间距为1.0m每座工作坑设置一组抽水设备。
4.3.5井点管埋设与抽水设备连通后,先进行试抽水,无漏水、漏气、淤泥现象后方可正式使用,对出水浑浊的井点管应予以更换或停闭。
4.3.6井点管使用时应保证连续抽水,备好双电源。对井点管拆除后其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填实。
4.3.7在沟槽两边每隔20Cm打设水位观察井,以便及时观察地下水位下降情况。
工作坑、接受四周的止水围幕与土层的注浆加固
因此项排污干管沿线离河床直线距离在50米左右,土质结构以粉沙、流沙为主,极不稳定,加以粉沙、流沙渗水性极强,基本与河水互通,为了使整个工程能顺利施工,必须在工作坑、接受抗四周进行围幕止水和土体加固,使整个工作坑和接受坑能满足于施工要求。
5.1压密注浆工作原理
将预搅均匀的(水泥+水玻璃)混合液通过专用液压注浆泵的注浆器射到土层中,浆液充填到土层的缝隙中,形成团块状、树枝状、叶面状的水泥结块,同时与土层中的介质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加固土体、止水、防渗的目的。
先制孔,后成孔,再注浆。
浆液搅拌均匀,水灰比0.6,水玻璃掺入量为水泥的6%。
注浆深度垂直注浆孔为8.0米每孔。
采用跳注法,间隔作业。
单孔注浆停止条件:达到设计用浆量50公斤每米:水泥浆冒出地面:注浆压力大于1MPa稳定5分钟以上。
第六章顶管施工技术方案
本顶管工程使用“F”型钢承口DN1200钢筋砼管。管理埋深在6.0~7.0m之间。
本次DN1200污水管道穿越位于杂填土层,按照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本公司采用手掘式顶管工艺。手掘式掘进机具有沉降控制精度高,顶进速度快,便于操作和维修,有施工可靠性等特点。
主顶进系统由底架、油缸组、顶进环、钢后靠及液压泵站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完成管节顶进。
4.1底架:承托顶管机、顶管环、混凝土管节。底架设有微调千斤顶和水平支撑,可以调节底架高程和水平位置。底架顶部设内、外两幅轨道,内轨作顶管机、混凝土管结的承托及导向之用,外轨则为顶进环往复行走之用。
油缸组由2只油缸分两列左右对称布置,该油缸行程1100mm,最大推力为2000KN。后座千斤顶总顶力可达到4000KN。
由顶环和顶座组成,顶环用螺栓固定在顶座上,顶座底设有顶轮,可沿底架上的外侧轨道往复用行。顶进时,油缸将顶环顶入混凝土管节尾部,与管节端部环垫板相贴,对起中及导向作用,并传递油缸顶力,均匀作用在混凝土管节上。
管节顶进时,油缸的反力通过钢后靠均匀地传递到工作井井壁上,避免井壁受力不均匀或局部受力过大造成井壁结构破坏。钢后靠安装时,应与顶进轴线保持垂直,与井壁间的空隙应用素混凝土填实,确保整体接触。
现场供电由业主提供,现场配电间安装主受电柜1只,分别输入3只配电屏,经三路分送至各用电部门。
7.1.1地面按设计院提供井位轴线控制桩定位。采用T2经纬仪测量。
7.1.2工作井、接收井施工结束后,按工作井穿墙孔与接收井接收孔的实际坐标测量放线,定出管道顶进轴线并将轴线投放到工作井测量平台上和井壁上。在工作井井四周建立测量控制网,并定期进行复核各控制点。
7.2.1直线段施工管道轴向测量采用高精度激光经纬仪进行测量,测量主要用导线测量法,测量平台设在顶管后座处。测量光靶安装在掘进机尾部,测量时激光经纬仪直接测量机头尾部的测量光靶的位置,并根据机头内的倾斜仪计算机头实际状态。
7.2.2顶管水准测量
全站仪水准仪测量精度由于顶进距离长而略有降低,传统方法用联通管测量。为进一步提高管道水准测量精度,本工程水准测量采用硅油微压差计测量系统。
顶进前所有顶进设备必须全部安装就位,并需试运转。在穿墙前通过沉井墙上的预埋螺栓安装好帘布橡胶板、圆环板、扇形后板等止水装置。将掘进机机头顶进至工作井墙面,拆除封门板后,马上启动主顶千斤顶和顶管掘进机顶进工作。
8.2顶管轨迹控制措施
顶管掘进机先行入土,然后在其尾部拼接特殊纠偏段。初期顶进应均匀出土,控制好初始偏差,并及时调整后座千斤顶合力中心来控制初始偏差,确保工具头初始状态稳定和轴线顺直。
8.3顶进时管道防扭转措施
8.3.1在安装设备及管材的另一侧配以相同重量的配重,使管道顶进时左右重量保持平衡,消除人为造成管道扭转的因素。
8.3.2顶进时掘进机及每个中继环处设有管道扭转指示针。一旦发现微小的扭转用单侧加压重的方法进行纠扭。
8.4地下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8.4.1在掘进机内及管道每100m处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同时配备足够的氧气面罩,以备急用。
8.4.3建立健全管内动火制度。管内施工人员不允许吸烟,管内动用明火施工必须开具动火证明且专职安全员在场监督。
8.4.4如果发现开挖土体含大量沼气,且浓度较高、面积较大时,立即停止顶管施工。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制定详细、周密的施工方案,报监理、业主同意后方可继续施工。
8.5顶管接收井进洞措施
8.6采取减少地层移动的施工技术措施
8.6.1工具管开挖面的稳定措施
a.在开挖和顶进中,必须采取措施防坍塌、防涌水,确保正面土体稳定,并尽量使正面土体保持或接近原始的应力状态。
b.采用泥水平衡式工具管时,为平衡正面土体,须注意根据土质特性在密封舱中施加性能适当的护壁泥浆。泥水平衡的密封舱中的泥浆压力,宜保持1~1.1倍正面土体的静止压力,并通过关于地层移动的测量反馈资料及时合理调整。查明和封堵顶进路程中的漏浆通路。严密检查工具管尾部的密封性,以防漏浆影响正面泥浆压力。
8.6.2向顶管外周空隙中精心注浆
由于顶管工具管与管道外径相差以及工具管纠偏形成的管道外周空隙,必须精心压注触变泥浆有效地予以填充。压浆一定要及时、适量,压力、点位要适当,方法要正确,以使全部管道外周空隙在整个顶进过程中始终充满着有一定压力的触变泥浆。
8.6.3控制顶管顶力的偏心度
随时监测推进中该管节接缝上的不平均压缩情况,推算接头端布应力分布状况及顶推合力的偏差度,并据以调整纠偏幅度,防止因偏心度过大而使管节接头压损或管节中部出现环向裂缝,从而无法保证管道外围泥浆套的支承润滑作用,因而造成推进困难并引起地表沉降。
8.6.4确保顶管承压璧的后靠结构及后靠土体处于稳定状态
除了保证沉井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外,尚须在沉井下沉到位封底及底板施工完毕填实沉井侧面与地体之间的空隙,验算沉井后靠土体稳定性确定顶进的极限顶力,并适当安排中继间的间距。
8.6.5采取严密的防止泥水流入管道的密封措施
在顶管施工前须严格工具管尾端与管道搭接处,各管节接头中及中继间与管节端头搭接处的环形橡胶密封装置、管节本身和管节中预埋注浆孔的防水性。钢筋砼管节要有检验合格的质保书。务必防止管节在搬运中碰撞损坏,以及在顶进纠偏中引起管节的压损开裂和过大的接缝张开。
对需保护的建筑物进行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由专业监测单位负责;
8.7.1在沉井、顶管和埋管施工阶段,对邻近建、道路及地下管线和围护墙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进行跟踪监测,以信息指导施工,确保工程和环境的安全;
8.7.2如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并研究和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发生工程和环境事故。
在顶管顶进工前,按常规进行施工用电、用水、通道、排水及照明等设备的安装。起重设备置于便于出土和下管的地方。
施工材料、设备及机具必须备齐,以满足本工程的施工要求,管节、止水橡胶圈等应有足够的余量。
坑上、坑下建立测量控制网,并经复核、认可。
a.顶管导轨按设计轴线准确放样,安装时按测量放样的顶管设计轴线,吊入坑下就位焊接,并设置支撑加固。
b.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度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c.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为:
顶面高程:0~+3mm
d.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对。
工作坑后部采用方木、钢板组装成后座,工作坑后靠背与钢板之间用黄砂填充密实。其装置垂直度〈0.1%H,水平扭转度〈0.1%L。
顶管机吊装就位、调整验收
a.千斤顶固定在支架上,并于管道中心的轴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
b.两千斤顶的油路并联,其行程应同步,每台千斤顶装有进油、退油控制系统。
c.圆形顶铁与管道的轴线、千斤顶的轴线平行。顶铁与管道之间联接垫以缓冲材料胶合板。使顶力均匀地分布在管端,避免应力集中对管端的损伤。
d.经纬仪按照管线设计的坡度和方向在工作坑内安装并调整。
9.2.4洞口止水装置
在工作坑洞口外侧,要设置钢封门,钢封门采用20#槽钢,密封布置,在洞内侧,先制作钢筋混凝土墙,再砌砖墙。在预留洞底部,还应设置延长导轨,以免机头出洞时磕头。根据设计预留的法兰,我们在法兰上安装洞口止水装置。该装置必须与导轨上的管道保持同心,误差〈2mm。洞口止水装置用橡胶止水法兰密封。
9.3.1泥水式机头顶管
钢板桩拔除前应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封门图纸,分析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准备相应的措施,定下拔桩顺序和方法,分工明确,并有专人统一指挥。另外,钢板桩拔除前顶管机应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尽量满足橡胶法兰与机头同心的要求,一旦拔除既能顶进至洞门口。为了防止拔除封门时洞外土体漏入掘进机密封仓内,而造成土体流失引起地面下沉,因此在掘进机进入洞圈之前,采用黄粘土填充密封仓空间,该部分填土可起到出洞时平衡正面土夺力作用。
a.钢板桩拔除前应按坑边缘依次拔除的原理进行。
为了减小钢板拔除过程中对顶管机正面土体的扰动及可能出现的建筑空隙,钢板全部拔除后应立即顶进,减小停顿时间。
c.初出洞时,为有效地控制轴线,防止顶管机突然“磕头”应根据具体情况对顶进速度等施工叁数作及时调整。
d.顶管机出洞时,洞圈和顶管机、管节间空隙是泥水流失的主要通道。为防止泥水水流失,应加强对止水密封装置的检查,保证顶管外壳的密封性。同时,在坑内配置排污泵,及时排出坑内泥水。
e.工具管(机头)开始顶进5~10m的范围内,允许偏差应为:轴线位置3mm,高程0~+3mm。当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当取措施纠正。
f.工具管出洞后的方向准确是否,对以后管节的顶进将起关键的作用。在中距离顶进中,实现管节按设计轴线顶进,纠偏是关键,要认真对待,及时调整工具管纠偏千斤顶,使其及时回复到正常状态。要严格按实际情况和振作规程进行,勤测报表、勤纠偏。应严格控制工具管大幅度纠偏,不使管道形成大的弯曲,防止造成顶管困难、管节碎裂。
9.4顶管正常顶进施工
9.4.1顶管顶进与地层变形控制
顶管引起地层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工具管开挖面引起的地层损失,工具管后面管道外周空隙因注浆填充不足引起的地面流失,管道在顶进中与地层摩擦而引起的地层损失,管道接缝中泥水流失引起的地层损失。要求坡度保持相对的平衡及时控制纠偏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尽量不超挖。根据顶进速度,控制出土量和地层变形的信息数据,从而将轴线和地层变形控制在最佳状态。
9.4.2压浆工艺及压浆操作规程
地面拌浆→总管阀门打开→开启管节阀门→启动压浆泵→送浆(顶进开始)→管节阀门关闭(顶进停止)坑内快速接头拆开→下管节→节总管→循环复始。
纠偏操作方案应是顶管司机交接班讨论的重点。方案的依据为测量提供的机头折角、倾斜仪基数和走动趋势、前后尺读数比较、机尾处地面沉降量等等。0.5°以上的大动作纠偏须尽量避免并慎重讨论,不得已时也应争取在非重要地段进行并加强观测。纠偏动作后如无折角变动应即停顿,会同电工、机修工检查电路和液压管路,尽早排除故,严防轴线超差。纠偏应在下管后尽早进行,注意观察纠偏仪读数的纠后趋势及点光滞后变化,同时通知地面和地下压浆人员加大同步压浆量。
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共有12座窨井,其中有7座窨井位置与顶管工程工作坑和工作坑相吻合,为了节约投资,我们建议这些工作坑成接收坑在顶管工程结束之后,改为窨井,具体做法详见设计图纸。
其余5座窨井我们采用倒挂井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对于场地狭小不宜于支护开挖的工程,保护两侧建筑物是非常有利的,所谓倒挂,就是从上层往下一层一层的往下,本公司按照此法,已经施工过了不少窨井,还是比较有把握。详见倒挂设计图纸。
质量、工期、安全保证措施
我们的质量目标是:各分项工程和工序的合格率为百分之百,优良率为百分之九十以上,验收一次合格,确保“优良”工程。
1.2质量管理组织网络
1.3质量管理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
设计图纸中的技术规范和各种标准、规范。
1.4.1严格把好材质关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场时必须由出厂证明和质保单,并根据规范要求严格验收,必要时还需检验、测试。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如有必要可根据监理工程师的建议,进行某项或全套试验、化验,确保质量。
1.4.2进行层层设计、施工技术交底
设计院及建设单位图纸设计交底:由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质监工程师及各处技术人员参加。
工地技术交底:由项目工程师、质检工程师及施工处长负责交底;各队及各班组技术人员、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参加。
班组技术交底:由施工处长及各队主管工程师负责交底。各班组技术人员、各班组技工及全体职工参加。
必须让全体职工明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共同抓好工程施工质量。
1.4.3工程的关键工序应设控制管理点,确保工程质量创优。
为跟踪施工质量,增强具体操作人员的责任感,采取质量挂牌制施工。
1.4.4严格执行层层以上复核制度
每道工序按规范和设计意图实施。认真检查隐蔽工程和复核单项工程。及时如实的检查评定工程质量。检查评定表格应填写正确、齐全、正规。加强监督,使每道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
1.4.5定期召开质量会
施工中如发现疑难问题,应及时商量具体解决方案,修正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达标。总结经验,对有明显成绩者予以精神和物资鼓励。
1.4.6接受群众监督,对揭发施工中存在质量者予以奖励。
1.4.7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技术、技监人员全面负责,另由监理人员现场监督振捣质量。
1.4.9混凝土、砌筑砂浆必须由专职级配员按规定要求制作足够的试块,并标明标号、使用部日期及编号。
1.4.10钢筋由钢筋施工员按设计图提出配料单,同时应满足设计对接头形式及错开要求。搭接长度、弯钩等到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规定,品种、规格若要代替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4.11绑扎钢筋前应由钢筋施工员向班组进行交底,内容包括绑扎顺序、规格、间距、位置、保护层、搭接长度与接头错开的位置,以及弯钩型式等要求。
1.4.12模板在每一次使用前,均应全面检查模板表面光洁度,不允许有残存的混凝土浆,否则必须进行认真清理,然后喷刷一度无色的脱模剂或机油,以致拆模时保证混凝土面的平整度。
确保施工进度的主要组织及技术措施
2.1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从人员组织上保证工程进度如期实现,搞好内部各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2.2制度切实可行施工进度计划,逐日检查实施情况,做到日计划,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人力、机械、材料和技术上措施,以确保施工计划实现。
2.3确保必须作业劳力,农忙、节假日做到人员有保障。
2.4加强机械投入,实现机械化施工,提高工作效率。
2.5加强流水和交叉作业方式,求缩短工期。
2.6主要大宗材料提前进场,工程材料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场,及时编制要料计划,组织专人采购,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减少实际上浪费。
2.7工地配有机修工、电工各一名,负责工程机械、用电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发生故障立即排除,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组织及技术措施
3.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和制度
3.1.2在建立各级安全组织基础上,应及时抓好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安排生产同时进行安全教育,施工技术交底同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坚持每周一次班组安全例会,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安全监督和整改制度,加强全体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1.3配置必要的安全生产器材和设备,确保安全生产需要。
3.2机电设备安全措施
3.2.1各种机械设备按施工计划进场,及时撤退已经不用的机械设备,各种进场电器机械设备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配备完善安全防护措施。
3.2.2进入现场机械设备必须事先经过维修保养,现场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做好机械定期保养工作。搅拌机必须用钢管反搭棚,做好防雨、防风保护措施。
3.2.3用电设备必须有良好电气绝缘性能和可靠接地接零保护装置。
3.2.4现场设专用制式金属配电箱,配电室设总配电盘,由专职电工管理。各级配电系统应配专用漏电器和熔断器,做到一机一闸一触保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停工、停电或休息时,配电箱应拉闸加锁。
3.3消防防火安全措施
食堂木工间及临时宿舍采取相应防火措施,设灭火机2台,黄砂箱4只,悬挂醒目标牌。木工间严禁吸烟,严禁动用明火,电焊作业应远离木工间,氧气乙炔,按规定存放,远离易燃区。
2、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认真做好预防工作,搞好现场安全生产标志和标语等宣传工作。
3、安全呀每天上下班时,对职工逐项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引起职工思想重视,抓好“四不放过”,即麻痹思想不放过事故苗头不放过;安全漏洞不放过;违章作业不放过。定期检查安全措施执行情况,一经发现事故隐患,必须及时纠正和制止,杜绝事故发生。
4、做到文明事故,设置告示牌,明确责任。
5、施工车辆进出工地,派专人指挥确保交通安全,道路畅通。
6、电线及电器设备,由持上岗证专职电工操作,配电线路架空搭设,现场不乱拉,配电箱应符合安全用电规定,装有触电保护器,配电箱顶应用油毡或石棉瓦覆盖以免雨淋漏电,下班后应拉闸断电。
7、机电设备由专人管理、使用,定期检查,不得带病运转,施工材料在工地范围内堆放整齐,如发土方运输,要加强对车辆检查,避免抛、洒、滴、漏,影响市容市貌。
8、教育职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文明施工,遵守市民“十不”规定,工棚内主要防火安全,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械,易燃物品按规定堆放。
9、搭建临时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不文明行为。
10、施工后做到工完场清。
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降低成本是工程技术管理的一个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1、认真熟悉图纸,对图纸中的各项要求要弄懂,以免施工时造成差错返工,浪费材料和人工。
2、采用JD激光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并专人测放,保证各种管道放线位置、高程、坡度符号设计要求。
3、实行定额用料,限额领料,节约有奖,超耗受罚。
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交叉穿插施工作业,缩短工期,减少人工、机械、材料等费用。
5、加强材料管理,价格上货比三家,入库时坚持不收劣质产品,并点数、过磅、量方,办好收货手续。
6、进场材料要在指定地点堆,不得相互混杂,造成浪费。
7、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到随做随清,工完场清。
8、加强成品和半成品保护JGT526-2017 建筑电气用可弯曲金属导管,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耗和重复用工现象。
建设工程技术资料档案,是工程施工检查的依据,它是施工全
过程的见证,对保证竣工投产工程的合理使用、维修、改建起到重要的作用。按照邵阳市建设局和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及城市建设档案馆的要求,做好工程资料归档,进行系统地记录、整理、积累,确保工程质量检评资料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统一性、规范性。
及时性:工程资料是施工管理的软件,必须及时有效,所有测试、隐蔽验收、签证,必须讲究时效。不管哪一道工序,先验收后签证,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绝不允许事后补签。
质量保证书;进场后,施工方在监理的监督下对原材料按批量、按规格、型号进行规范取样送检,经权威部门检测合格,并出具有效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b.单位工程每完成一个工序后,必须进行质量检评,各分项工程在班组自检合格基础上,由企业质检员检验并随时记录验评资料,评出质量等级,并送交现场监理验收,核实等级。分项工程的保证项目的检测数据(如砼、砂浆强度等)不能及时提供时,可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检验结果及施工现场的质量情况,暂定该分项工程的等级,待保证项目的检测数据提供后,再确立该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
完整性:a.文件性资料要齐全;b.隐蔽工程完工后按相应《施工规范》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验收,鉴证要齐全;c.各项试验与测试记录,必须按相应的《施工规范》和《验评标准》及有关标准进行。表中各项数据真实无误,注明检测依据,鉴证齐全;d.质保资料齐全。主要取决于主控建筑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是否齐全以及“两块”强度是否达到要求,如缺少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资料属不齐全。
统一性、规范性:a.工程资料必须有专职资料收集、整理人员,中途不得随意更换人员,防止资料脱节;b.按照《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统一填写、整理、编码、装订。填写时一律用蓝、黑墨水,字迹工整,不得用圆珠笔抄写。整理时,各种材料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一张一页,新增如分部或分项工程评定表不够用急需复印的材料,统一用16K复印打孔;编码时,将空白及多余的部分删除,然后统一编码,页码打在每页的正下方,然后收集齐全,并经审核符合要求后按要求及目录顺序装订成册。
文件性技术资料按16K复印纸装订成册,在报送《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提供的所有资料一式三份,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一份。
施工技术档案,是永久性保存文件JC/T965-2005 墙材工业用液压多斗取料机.pdf,要加强管理,不得丢失或损坏、修改和伪造,并根据工程性质确保保存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