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十字墩盖梁施工方案通过软件计算得结构最大剪力为371.63KN,允许剪应力[τ]=85MPa,查型钢表得工字钢面积A=94.1cm2,τmax=Q/A=39.49Mpa<[τ]=85MPa,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盖梁的钢筋制作原则是,主筋在棚内加工成排架,运至现场绑扎,并整体安装就位。桥墩盖梁钢筋砼中的钢筋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主筋的连接采用双面搭接焊。长度接好后按图纸要求起弯,拼装焊接成排架。绑扎成整体,用吊车整体吊起安装到盖梁的底模板上。安装时注意设置盖梁钢筋底部的保护层。
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河南地标】12YS11 管道与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且离开弯起位置至少30㎝,并错开50%布置。两接头间距应不小于50㎝。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防雨、防雪、防严寒设施。冬季施工时温度低于5℃以下则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焊缝的不均匀降温而开裂。
在钢筋拼焊成排架以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检查每根接头是否符合要求,当检验结果符合要求时,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
因图纸中原设计钢筋保护层厚度较小,所以在钢筋安装完毕后,应及时将设置保护层的塑料垫块用扎丝绑扎在钢筋外边,对于盖梁底部的保护层应在钢筋底部和底模板之间用塑料垫块垫起来。根据图纸知盖梁钢筋保护层在底部为净3.4㎝,侧面钢筋净保护层为3.6㎝。
钢筋位置对准且垫块设置完成以后,即可安装侧模板,在模板安装完成以后,就根据模板的位置,在原盖梁钢筋的基础上继续安装支座垫石钢筋和防震挡块钢筋。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箍筋、螺旋钢筋各部分尺寸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全桥盖梁的砼为C35,盖梁的施工配合比依据实验室提供的理论配合比和现场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得来用以控制施工。砼在拌和机里拌和的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且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水量以控制砼的坍落度。当温度较高时,砼的坍落度损失较大,因此需要在拌和站人为的调整加大坍落度以克服砼在运输过程中坍落度的损失,保证砼在进仓时的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
砼的运输可以用砼搅拌车运输砼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用吊车和吊斗吊运砼进仓。砼按一定厚度和一定顺序分层浇筑。应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以前浇筑完成上层砼,砼的分层浇筑厚度为30~50㎝。振捣时用φ50或φ30振动棒,插棒插入下层砼的深度不宜超过20㎝。
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模板保持5㎝以上的距离。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即砼不再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在砼浇筑完成后,应用搓板配合平铁板搓平收浆,并用彩条布覆盖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砼表面,而使砼表面水分过分蒸发而开裂。
待砼浇筑后,抗压强度达到3.0Mpa以上方可拆除盖梁侧模板。拆模时先松掉各处缆风索、螺杆、螺栓后,用吊车从盖梁顶将侧模向外侧拖拽,这时密切注意吊车吊钩的偏角不宜超过10°。将侧模板拆下来用吊车吊走,尽量减少模板的撞击,防止模板变形。盖梁的养生应在砼外表面洒水养生或采取塑料薄膜保湿养生。养生至少持续7天。
防震挡块的钢筋和砼的施工随盖梁主体施工一起进行,支座垫石的施工由测量组放出垫石的边线(用墨斗弹),然后立模。在模内校正垫石钢筋之后,即可按要求浇筑垫石的砼。要求用φ30振动棒或平板振动器振捣,用平铁板收浆3遍。以上支座垫石的标高严格按测量组给出的数据控制,确保支座垫石水平。支座垫石的标高控制严格按规范执行。
浇筑完成后,测量组在垫石上用墨斗根据要求弹出支座中心线(十字交叉线),并抄平验收,符合要求时填《盖梁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和《中间交工证书》,进入下道工序即T梁的安装。
1、认真落实好自检、互检、交检的“三检”制度,贯彻“谁施工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的原则,按质量保证措施内容和程序实行质量控制检查和监督,为加强施工队人员的质量意识,我们把分项工程质量达不到施工规范要求,板子就打到谁的头上。对施工负责人、结构工程师、试验员、测量员都应明确分工,试验员要严格把好材料关,及时拿出各种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试验数据,以控制质量;测量员及时放样及检测各结构的尺寸,使其符合设计要求,结构工程师控制好模板安装及砼拌制、浇筑、养生关。
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详见《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
㈢、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
1、教育引导,全员参与
⑴教育广大职工增强法制意识,作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⑵预防为主、群防群治是安全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项目经理部、队、工班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用活生生的安全事故时时警醒大家,对安全不得有丝毫麻痹。使安全工作无处不讲,无时不讲,营造一个“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⑶加强全员安全培训,掌握操作规程,提高作业技能,形成安全生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防成网”的格局,确保安全生产平稳可控。
⑷认真贯彻执行ISO9001标准系列质量认证的安全控制程序,使安全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㈣、建立安全风险抵押与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2、实行安全目标风险抵押制度,把安全生产的优劣同评先创优、考核晋级紧紧捆在一起,定人、定岗、定查,职责分明,保证施工始终处于层层受控状态。
3、组织上坚持安全与生产的结合,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制度化,作到安全工作层层有分工,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件件抓落实。
㈤、建立与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员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办法》、《现场安全管理标准》、《现场安全管理达标工地办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办法》、《交通车辆安全管理规定》、《机械动力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编》、《爆破物品使用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起安全生产制度防线,依靠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来管理项目、管理现场和管理队伍,使安全工作步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责必负的良性发展轨道。
㈥、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直接影响职工的工资分配、奖金发放和评先、评优等,对达不到规定安全生产指标者行使一票否决权。
1、坚持“预防为主,有序可控,从严治本,基础取胜”的方针,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手段,以开展安全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安全管理和职工素质双达标,确保施工运转有序,顺利推进。
3、项目经理部对各工区安全工作每月进行一次专项全面检查,各队每周检查一次,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严令就地整改,防微杜渐。有力的措施,切实的保障,使现场安全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
4、推行“三全五控法”,即采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模式,实行“目标控制、工序控制、关键控制、责任控制、超前控制”的“五控”并举,彻底规范安全生产。
5、真正贯彻和强制推行各种规章制度,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形成一套“事事有标准,管理按标准,作业守标准,人人遵章守纪”的现场安全管理体制。
6、对安全生产采取“三项优先”政策,即“优先安排使用车辆、优先解决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优先配备安全设施和用品”。同时及时为施工队购置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施工标志和警示牌等,作好安全防护工作,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昼夜沿线巡逻。
7、施工作业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定期召开安全例会,研究安全工作动态,制订防护方案;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查找事故隐患,及时实施整改,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9、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施工现场作到布局合理,工地做到管线齐全,灯明路平,标志醒目,防护设施齐全;在施工现场悬挂有关施工安全标语,设立醒目警示牌,高空作业配安全帽、安全带,配置安全网。
10、夏季作好防暑降温工作,配齐防暑防护用品;冬季作好防寒工作,配齐保暖设施,配足取暖的材料,并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11、施工用电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的要求施作,保证绝缘良好,各种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设置漏电保护器,挂安全标志牌,确保用电安全。
12、严禁酒后作业,严禁采用三高人员进行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绳、安全帽。
本项目实行安全专项资金管理,根据生产进度制定安全专项费用投入计划,并建立安全投入台帐,以保障各项安全措施、安全管理得到落实。
八、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2、修建临时道路尽量避开村庄,并进行定期洒水除尘。
3、合理安排扰民工程项目施工时间,并尽可能选用噪音小的设备进行施工,减少夜间施工。
4、施工机械、车辆严格按照规定的位置停放和线路行驶,不得侵占非施工道路。
5、各种机械车辆进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
6、对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建立严格的机组责任制,并按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1、环境保护要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
3、建筑铺料拖运中必要时采用棚布遮盖,所经过的施工场地道路坚持经常洒水,以防尘土飞扬。
4、对施工噪声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对移动作业的机械进行吸声处理安装消声器等措施。
5、坚持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做到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工完场清机械回填土施工工艺,并保护好当地水源及建筑物。
㈠、责任和效益挂钩,个人利益和完成工作量挂钩,作到多劳多得,调动施工队,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㈡、根据当地气象、水文资料,有预见性地调整各项工作的施工顺序,并做好预防工作,使工程能有序和不间断地进行。
㈢、切实做到加强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维修工作,并配齐维修人员,配足常用配件,确保机械正常运转,要储备一定的备用机械,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㈣、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充足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采用各项措施不断提高技术工作质量,杜绝因技术事故返工。
㈤、加强与业主、监理、当地政府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指导与帮助,排除一切不利因素,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浙江凯喜雅大厦地下连续墙工程施工方案.doc文明施工与环境保证体系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