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及土方挖运施工方案(3-29)

基坑支护及土方挖运施工方案(3-29)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9.69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基坑支护及土方挖运施工方案(3-29)

处理程序:基层处理→酒水湿润→抹结合层→浇筑混凝土→保湿养护。

洒水湿润:在清理好的混凝土表面用喷壶洒水,充分湿润(不少于24h),并排除积水。

浇筑混凝土:应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振捣时逐渐向施工缝推近,并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砼试块留置组数施工组织设计样本,按试验取样规定及规范要求确定。

1)同条件养护试件取样部位通过监理共同选定。

2)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根据砼工作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应少于3组。

3)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

在日平均温度高于+5℃的自然条件下,对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按下养护:

a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当混凝土表面收水并初凝后,应尽快浇水养护,必要时用麻袋或草帘覆盖。

b混凝土自然养护的时间与水泥品种有关,参考下表的规定执行。

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

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矾土水泥

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型外加剂或粉煤灰

1、土方开挖虽然为本基坑施工的关键线路,但是土方开挖必须配合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施工,优先为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施工创造出工作面,待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

2、土方开挖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与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标高相一致,略比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底标高低20cm。

3、本次基坑土方开挖分为四大部分,分三层开挖至基坑底部,即第1层开挖至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底标高低20cm、第2层开挖至基础底标高预留200m、第3层承台土方和电梯井基坑土方采用小挖机配合开挖,中间以发挥的最有利的开挖深度,以保证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工作面和土体稳定性的情况下土方开挖整体上自西北向东南推进,基底土方预留200m保护层,用人工开挖至基底并尽可能机械挖运,以减少土方人工清运量。

B、土方开挖施工道路布置

1、根据现场情况开挖第一层土方时的场内运输道路利用桩基础施工时修筑的施工道路,宽度为3.8米厚度为200mm,C20商品混凝土,转弯处半径为5M,施工道路没有全部覆盖施工场地,没有覆盖的部分临时采用12MM厚钢板铺设道路,以确保运输车辆能达到施工开挖场地。

2、第二层土方开挖在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施工完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开始修筑临时道路,临时道路修筑材料主要是矿渣,宽度为10.0M,厚度为1.0M,道路坡度≤2度,再在挖掘机装车处铺筑12MM钢板。道路出口处跨过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处先填筑矿渣,填筑高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300MM,再铺设路基板,以确保运输车辆通过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时不直接受力于混凝土支撑梁上。

3、第三层土方开挖是在第二层土方开挖的后面同步进行,利用90~120型小型挖掘机开挖承台土方及电电梯井基坑土方,该土方转运至装车挖掘机处,由第二层土方开挖的挖掘机装车运输。

4、土方开挖出入口修筑四个加固平台,出土口加固处按车辆载重50t计算。

5、施工道路及加固平台图附后。

1、严格考察土方运输分包单位的施工能力。

2、严格按照温州市土方运输管理,施工前办理车辆运输通行证件和土方运输路线以及土方运输时间。

3、土方运输工程量计算

a本工程总土方量约为180000m³,土方施工时间为100天,每天需挖运

b土方挖运时间主要在晚8:00~早6:00,施工时间为10小时。

c土方运距暂按40KM考虑,车辆的装车时间和行走时间大约为2小时,每车装土方为20m³,每天每车运输量为20×(10÷2)=100m³。

d每天需车辆1800m³÷100m³=18辆÷0.8÷0.8=28辆,可满足施工要求。

e不可预见的单天时间损失K1按0.8,雨天时间损失K2按0.8。

2)挖掘机计算(按单斗1.2m³)

a单天最大运输量为28×100=2800m³。

b每台挖掘机每天工作量为1.2×60×10=720m³(按每分钟1斗计算)。

c需装车辆挖掘机2800÷720=4台。

d土方转运挖掘机同时配合装车挖掘机4台,共需挖掘机8台。

a单天最大运输量为28×100=2800m³。

b每天工作时间10小时×60分钟=600分钟。

c出土时间600分钟÷(2800m³÷20m³)=4.29分钟/车。

d土方运输周期时间28辆车×4.29分钟/车=120分钟=车辆的装车时间和行走时间大约为2小时,满足施工要求。

5、因施工现场出入口为二个,而且道路比较狭窄,施工车辆有比较多,在每个路口派2个专人指挥车辆及疏导交通。

6、土方运输车辆不得带泥上路,必须经过洗刷车辆后方能上路。

(一)基坑内平面层排水

1、土方工程包括挖掘土方和弃置土方等。包括修建水道、排水沟、集水井、停车场和引道的所有工程。还包括清除不稳定土,清除滑坡等所有必要工程。

水流的处理在工程师要求的地方或施工需要时,要提供必要的除水、排水或隔离水流的设施。修建在雨季前可发挥适当排水作用的临时性或永久性排水边沟。

在施工中必须建边沟或截水沟。如图所示或在工程师指令的地方建这些沟渠,不管是临时性的或是永久性的,为了避免在施工期间、路基基础被水浸泡,应不断的维修排水沟渠,以保证在整个施工期间基坑内排水设施能有效工作。在施工时应首先修筑排水边沟,在施工中由于动迁影响没有办法修边沟排水,也应该在适当位置设置临时积水井将水排出,这样才能保持土方干燥避免形成翻浆。并要随时维修,所有表水都要排除并修筑临时或永久性边沟以保证该区域保持干燥。

(二)坑周围地表水排除

在坑四周设置明沟一道(距坑边3.0M),底宽0.3M,深0.3~0.5M,设置水泥格栅盖板,以拦截场地地表水入市政管网。

1.进入雨季施工前,对现场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通,备潜水泵20台和有关材料。

2.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避免雨天浇砼,并安备足够数量的塑料薄膜,防止浇筑砼时遇大雨的冲袭。

3.采取硬地坪施工:基坑外施工作业面全部硬化,满浇100厚C15素砼,方便雨季施工,保护周边环境。

1、本工程地下水常年稳定水位为3.8~4.2M标高,抗浮设计为4.8M标高,在地下室顶板覆土之前地下室范围内水位需保持在2.0M标高,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施工后365天且主体结构封顶后经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浇注后浇带混凝土。考虑地下室底板整体抗浮,要求地下室顶板回填土前不得停止降水,按常规施工程序无法达到此要求,为此,我公司组织全体技术人员探讨,并请教有关专家,确定方案如下:

A、待地下室侧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经过有关单位验收立即做好防水层、保护层。

B、基坑周圈设置直径500mm排水盲沟,沟底设100厚C15垫层,采用UPVC加筋管,管身满钻梅花孔,孔径15mm,孔距200,外包双层土工布,粗砂回填管顶上1M,上部采用土回填,人工分层夯实。

C、盲沟间距沿地下室外围30米设置一个排水井,井底口直径1000mm,上口直径800mm,每1口井布置1台D100污水泵,扬程30米,排入城市地下管网。

D、回填到室外地坪标高,立即进行场地硬化,布置地表排水沟,避免地表水渗入地下,增加盲沟排水压力。

E、排水时间一直到地下室顶板覆土到设计要求,才停止降水。

F、盲沟和排水井做法见附图

1、根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某个限值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支护结构,周边建造物发生变形破坏。

2、根据监测提供的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组织。

4、当最大水平位移与基坑开挖深度的比值达到3‰(砂土)或4‰(粘土)时,加强观测,分析原因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为40mm。

2)基坑土体沉降及水平位移为35mm。

3)当变形达到4mm/d,并连续3天不收敛,或累计变形超过报警值时要求分析原因以决定及时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6、建议基坑外进行地下水位监测

(二)基坑监测的内容和数量

坑外土体沉降及水平位移70点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20点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15点

(三)基坑监测施工方法

1、坑外土体沉降及水平位移

a、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项工程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高程基准点,并每七天校核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b、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c、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d、高程基准点的校测:高程基准点使用前,使用苏光DS3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3个高程基准点进行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3个高程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数量(由有关单位共同商讨确定)。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

承基坑周边沿长度每隔12m至15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设置观测点;

f、观测仪器:观测仪器采用苏光DS3水准仪水准仪一台。

a、水平位移基准点的布设

根据工程特点和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控制依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建立二级矩形控制网。本着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测量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经复核检查后,利用中伟R20全站仪进行平面布设。在施工全过程中,必须对控制妥善保护。施工过程中定期复查控制网,确保测量精度

b、水平位移基准点施测方法

根据甲方提供的城市坐标点,用中伟R20全站仪引测三个控制点到施工现F01、F02、F03,其测角中误差<5〞,边长丈量相对中误差<1/20000。

c、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设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数量(由有关单位共同商讨确定)。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

承基坑周边沿长度每隔12m至15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设置观测点;

观测仪器:观测仪器中伟R20全站仪一台。

2、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

在预定的测斜管埋设位置钻孔。根据基坑的开挖总深度,确定测斜管孔深,即假定基底标高以下某一位置处支护结构后的土体侧向位移为零,并以此作为侧向位移的基准。

将测斜管底部装上底盖,逐节组装,并放大钻孔内。安装测斜管时,随时检查其内部的一对导槽,使其始终分别与坑壁走向垂直或平行。管内注入清水,沉管到孔底时,即向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内由下而上逐段用砂填实,固定测斜管。

测斜管固定完毕后,用清水将测斜管内冲洗干净,将探头模型放入测斜管内,沿导槽上下滑行一遍,以检查导槽是否畅通无阻,滚轮是否有滑出导槽的现象。由于测斜仪的探头十分昂贵,在未确认测斜管导槽畅通时,不允许放入探头。

a、测量测斜管管口坐标及高程,做出醒目标志,以利保护管口。现场测量前务必按孔位布置图编制完整的钻孔列表,以与测量结果对应。

b、连接探头和测读仪。当连接测读仪的电缆和探头时,要使用原装扳手将螺母接上。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情况(电压)及仪器是否能正常读数。当测斜仪电压不足时必须立即充电,以免损伤仪器。

c、将探头插入测斜管,使滚轮卡在导槽上,缓慢下至孔底以上0.5m处。注意不要把探头降到套管的底部,以免损伤探头。测量自下而上地沿导槽全长每隔0.5m测读一次。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度,每一测量步骤中均需一定的时间延迟,以确保读数系统与环境温度及其他条件平稳(稳定的特征是读数不再变化)。若对测量结果有怀疑可重测,重测的结果将覆盖相应的数据。

d、测量完毕后,将探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按以上方法重复测量,前后两次测量时的各测点应在同一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两次测量同一测点的读数绝对值之差应小于10%,且符号相反,否则应重测本组数据。

e、用同样的方法和程序,可以测量另一对导槽的水平位移。

f、侧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取基坑降水之前,连续3次测量无明显差异之读数的平均值。

g、观测间隔时间通常取定为3d。当侧向位移的绝对值或水平位移速率有明显加大时,必须加密观测次数。

3、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1)地下水位监测宜采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等方法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采用WR20地下水位监测仪,WR20地下水位监测仪的核心由一个运动的浮筒和一个轴状的记录编码器组成,将浮筒升降位移转换为滑轮转动位移,通过测量滑轮转动位移计算出水位的变化。   3)在液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浮动的滑轮通过浮子和浮子电缆开始运行(默认的分辨率为mm,其它的可升级)。这些信号可以转换为电子信号,通过数据电缆传输到WR20的数据记录仪中,并以预先设定好的间隔存储在数据记录仪中。存储的数据可以通过RS232接口传输,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1)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内力变化可通过在结构内部或表面安装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对于钢结构支撑,采用轴力计进行量测。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值应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

2)轴力计支撑座构成的轴力计支座结构与由面板、筒体及环形止水钢板组成的外部钢套筒;中心十字肋板焊接在支座筒体内部;轴力计支撑座焊接在中心十字肋板所切割位置处;钢套筒与基坑内衬、基坑槽壁组成固定连接;轴力计支座置于钢套筒内部,可与固定钢支撑通过螺栓连接。本支座采用装配式代替焊接式,安装速度快,确保安装质量,且不受气候影响;测力系统在不稳定情况下与基坑的接触面增大,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1.成立项目经理负责的工程质量管理小组,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2.做好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a、认真进行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工作。

b、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图集、规范、图纸等资料准备工作。

c、按施工方案中计划落实好劳动力、机械。

d、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验收、检查工作。

e、施工中严格各项交底制度、责任到人。

f、施工中严格执行自检、交接检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g、抓住施工中质量的关键环节、关键工序、严格把关。

h、从材料开始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

i、施工过程中,做好原材料复试、试件抽取、试块的留置(同条件砼试块的养护)。

j、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及质保资料。

4.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增强职工质量素质,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5.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和监督检查及验收工作,做好企业内部自身质量管理工作。

6.主要工程质量控制点

a.所采用的仪器定人使用,非测量人员不得使用。

b.所用的仪器必须符合投资单位有关计量制度的规定,并按照计量器具分级的规定,做相应的周期检定工作。

c.测量成果必须附有书面记录。

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水平标高、轴线准确,模板清除后须将钉子拨除,分项分类清除干净堆放。

3)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

b.粗直螺纹钢筋连接质量控制

经自检合格的钢筋接头,质量员对每种规格加工批量随机抽检10%,且不少于10个,并填写钢筋直螺加工检验记录。如在抽检中有一个不合格,即应对该加工批全数检查,不合格丝头应重新加工,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每批同规格直螺纹接头在安装前至少要进行一组(三个试件)基本性能试验并提出试验报告。

每组同规格3个试件,如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应取双倍试件试验,如仍有不合格,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接头拼接完成后,应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互相顶紧,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

a.严格验收进场预拌砼,砼质保资料齐全。

b.现场跟踪检测砼坍落度,观察其和易性、随时从一个侧面反映砼的情况。

c.现场砼浇筑,振捣时,工长、质量员现场指导、督促、检查。

d.现场砼的养护,安排专人按方案中养护措施进行养护。

e.试块留置,按取样要求留置试块,每一次倒砼并留一组现场同条件养护的砼试块。

安全目标:确保工程安全生产无事故

1.现场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和安全员组成,做到专职管理人员和各种工序负责人参加,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对进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书面交底。

3.进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4.在基坑四周设置牢固隔离栏杆(高1.2M用红白漆涂刷)及醒目标志,防止人员摔入坑内,现场在相关部位要挂安全标识,起到警示作用。(现场基坑隔离栏设置方法,浇注围檩砼时,沿基坑四周预留孔插短钢管)。

5.基坑土方施工中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并准备必要的抢救物资,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排除险情。

6.施工现场的焊割作业,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严格执行十不烧规定。

7.现场施工机械防护必须到位。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由电工负责实施,非专管人员不得擅自拆装配电设备和乱拉电源,露天的机械设备要有防雨,防潮措施。

9.工长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底术,对作业班组进行安全书面交底。

10.进行第二道支撑施工时,操作工人走专用爬梯上下基坑,严禁在第一道支撑梁上行走。

11.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

设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小组:

将整个施工现场划分成若干责任区,并指定责任人,做到当日工完清场。

现场按有关规定悬挂各种标语、标牌,各种规章制度醒目。

对于冲洗泵机用水要流入沉淀池,沉淀池要加盖,定期掏挖。厕所污水要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才予以排放。

1)对于强噪声设备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在午休和22:00至次日6:00停用;

2)人为噪声:教育工人干活时不要大声喧哗,装卸料要轻上轻下,以减少撞击声;

3)办理有关允许施工证件。

建立组织,包干到人,发动群众,综合治理,变废为宝。

施工现场要整洁,不得有积水,不准随地大小便,工地厕所每天专人负责认真清扫。

指定专人,每天打扫一次整个现场。

(一)土方坍塌的预防和监控措施

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施工员应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土方开挖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统一指挥,按既定方案和程序施工。

对于挖出的泥土,要及时运走或按规定放置,不得随意堆放。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坑边堆放,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附加荷载,造成基坑边坡失稳造成土方坍塌。

深基坑开挖完后,应尽量缩短暴露的时间,以防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基坑边坡失稳造成土方坍塌。

基坑开挖过程中,自始至终应作好监测。根据具体周边环境设置监测控制点,按规定每日监测并作好记录,当发现监测数据超标准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基坑边坡土方坍塌。

备用100根12M长钢板桩、50根450*10*12M长钢管、装1000只沙袋、20块行道板等应急抢险材料,CAT320L挖掘机一台。

(二)基坑土方坍塌现场应急措施

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开列等险情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根据险情原因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将原预备好的砂包抛(堆)至基坑坡脚;

坡顶地面主动区域卸土减载,并严格控制卸载程序;

DL/T 468-2019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pdf组长:项目经理:叶炜鹏

组员:负责人:贺鑫,安全负责人:叶宝春,各施工班组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坍塌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DB35/T 1844-2019标准下载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打损伤药品、包扎纱布。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了并加强日常管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