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航站楼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方案(6)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7)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探测与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8)火灾自动探测与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120小时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
(1)机架安装完毕后HG/T 3647-2014 耐寒输送带.pdf,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商规定。如无厂商规定时,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
(2)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3)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
(4)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5)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
2)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
(1)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2)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应大于2mm。
(3)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4)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1000mm。
(1)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2)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2)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3)信息括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
(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6)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1)缆线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A缆线布放前应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B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C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D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E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F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a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
b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c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d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
e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应根据缆线牵引的长度、布放环境、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2)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A敷设管道的两端应有标志,表示出房号、序号和长度。
B管道内应无阻挡,道口应无毛刺,并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C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双护套缆线和主干缆线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时,管道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40%。
(3)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缆桥架敷设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0m。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0m,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
B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问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m处进行固定。
C电缆线槽敷设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D布放线槽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E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1)缆线终端的一般要求:
A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
B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C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商安装手册要求。
D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2)对绞电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终端时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
B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
C对绞线在与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规定。
D对绞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的卡接端子连接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
E对绞电缆与接线模块(IDC、RJ45)卡接时,应按设计和厂商规定进行操作。
F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端处屏蔽罩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A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B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
(1)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的电气性能测试,包括缆线、信息插座及接线模块的测试,各项测试应有详细记录,以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2)电气性能测试仪表的精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3)测试仪表对于一个信息插座的电气性能测试时间宜在20~50S之间。
(4)测试仪表应有输出端口,以将所有测试数据加以存贮,并随时输出至计算机和打印机,进行维护管理。
(5)电、光缆测试仪表应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1)如需现场组装的喇叭,线间变压器、喇叭箱应按设计图要求预制组装好。
(2)明装声柱,根据设计要求的高度和角度位置预先设置膨胀螺栓或顶埋吊挂件。
(3)具有不同功率和阻抗比的成套喇叭,事先按设什要求将所需接用的线间变压器的端头焊出引线,剥去10~15rnm绝缘外皮待用。
(4)明装壁挂式分线箱、端子箱或声柱箱时,先将引线与盒内导线用端子作过渡压接,然后将端子放回接线盒。找准标高进行钻孔,埋入膨胀螺栓进行固定。要求箱底与墙面平齐。
(5)设置在吊顶内嵌入式喇叭,将引线用端子与盒内导线连接好,用手托着喇叭使其与顶棚贴紧,用螺丝将喇叭固定在吊顶支架板上,当采用弹簧固定喇叭时,将喇叭托入吊顶内再拉伸弹簧,将喇叭罩勾住并使其紧贴在顶棚上,并找正位置。
(6)紧急广播系统,按设计说明(产品说明书)正确连接二根广播线。
(7)会场、多功能厅、大型组合声柱箱安装时,应按图挂装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8)外接插座面板安装前盒子应收口平齐,内部清理干净,导线接头压接牢固。面板安装平整。
(9)音量控制器安装时应将盒内清理干净,再将控制器安装平、整、牢固:
(10)同一室内的吸顶喇叭应排列均匀,成行、成线,所装的喇叭箱、控制器、插座等标高应一致,平整牢固,喇叭周围不允许有破口现象,装饰不应有损伤,并且应平整。喇叭接线应牢固,如果出现无声或音量不符合要求时,可能是阻抗不匹配。大型喇叭应安装牢固、平整,不然的话当音量较大时会产生共振。导线连接时应连接紧固,使用屏蔽线时,外钢网与芯线必须分开不能相碰。应将屏蔽线和设备做好可靠接地以避免干扰。其电阻应满足使用要求。
2)广播扩音机及机房设备安装
(1)当大型机柜采用槽钢基础时,应先检查槽钢基础是否平直,其尺寸当满足机柜尺寸。当机柜直接稳装在地面时,应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在地面上弹线。自立式柜如果设置在活动地板上,基础槽钢必须在地面内生根,不允许浮摆在活动地板上。安装后的自立式相应牢固,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1000;成排柜在同一立面上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3mm;柜间连接缝不得大于2mm。基础槽钢应平直,允许偏差1/1000,但全长不得超出3mm,槽钢应可靠接地,稳装后其顶部应高出地面10mm。
(2)根据机柜内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或地面钻孔,多台排列时,应从一端开始安装,逐台对准孔位,用镀锌螺栓固定,然后拉线找平直,再将各种地脚螺栓与柜体用螺栓拧紧、牢固。
(3)设有收扩音机、录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等组合音响设备系统时,应根据提供设备的厂方技术要求,逐台将各设备装入机柜,上好螺栓,固定平整。
(4)采用专用导线将各设备进行连接好,各支路导线线头压接好,设备及屏蔽线应压接好保护地线。
(5)当扩音机等设备为桌上静置式时,先将专用桌放置好,再进行设备安装,连接各支路导线。
(6)设备安装完后,调试前应将电源开关置于断开位置,各设备采取单独试运转后,然后整个系统进行统调,调试完毕后应经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后交付使用,并办理验收手续。
(7)各设备导线连接正确、可靠、牢固。箱内电缆(线)应排列整齐,线路编号正确清晰。线路较多时应绑扎成束,并在箱内留有适当余量。
1)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
(1)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要求:
A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B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备品备件齐全
(2)按照图纸连接主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网络控制器等设备。
(3)设备安装应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做防锈处理。
(4)设备底座应与设备相符,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
(5)中央控制及网络控制器等设备的安装要符合下列规定:
A控制台、网络控制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排列,根据柜的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钻孔,安装时从一端开始逐台就位,用螺丝固定,用小线找平找直后再将各螺栓紧固。
B对引入的电缆或导线,首先应用对线器进行校线,按图纸要求编号。
C标志编号应正确且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固。
D交流供电设备的外壳及基础应可靠接地。
E中央控制室一般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当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1)现场控制器箱安装方法如图所示:
(2)现场控制器接线应按照图纸和设备说明书进行,并对线缆进行编号。
(1)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温、湿度传感器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
B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大于5mm。
C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2)温度传感器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
(3)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A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温、湿度的位置。
B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4)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A水管温度传感器宜在暖通水管路安装完毕后进行。
B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C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D水管型温度传感器宜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E水管型湿度传感器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5)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
A传感器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B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侧。
C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安装。
D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E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暖通水管路安装完毕后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F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处开孔及焊接。
G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宜安装在管道底部和水流流束稳定的位置,不宜安装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a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b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c风压压差开关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d风压压差开关安装完毕后应做密闭处理。
GB/T 36163-2018标准下载e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f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排放口。
A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
B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C水流开关宜安装在水平管段上新广武至原平高速公路雁门关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D水流开关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7)流量传感器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