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五角场站施工组织设计加强监测、视情况跟踪注浆
加强监测、视情况跟踪注浆
加强监测、视情况跟踪注浆
五角场站工程环境保护要求:车站主体基坑保护等级设计为二级,出入口风道及设备用房基坑视管线搬迁情况确定。车站主体结构基坑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应控制在0.2%H以内,地面最大沉降量应控制在0.15%H以内,其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
针对该工程各施工段的不同条件,按工程施工特点及基坑和环境控制要求外墙涂料施工工艺流程,设置不同的监测内容。总体设置以下监测内容:
围护体测斜监测,围护体沉降与位移监测,支撑轴力监测,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立柱隆沉,坑内土体回弹,地表土体沉降监测,地下管线变形监测,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
围护体测斜是对基坑开挖阶段围护体纵深方向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基坑变形的动态信息。一般按基坑每一个开挖段(20~25m)设置1孔,测斜孔深度与围护深度一致。
地下连续墙内埋设测斜管方法如下: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内绑扎高强PVC测斜管,管长与钢筋笼长度一致。测斜管外径为70mm,管体与钢筋笼主筋绑扎牢。管内十字滑槽(用于下放测斜仪探头滑轮),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端管口用专用盖子封好,接头部位用胶带密封。钢筋笼吊装完后,立即注入清水,防止泥浆浸入,并做好测点保护。
五角场车站设测斜孔47孔。
由于基坑开挖期间大量土方卸载,地下围护墙将产生纵、横向的位移变形,地墙的隆沉变形的信息,对基坑的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因而,通常沿围护顶圈梁对应墙体测斜孔位置布设墙顶沉降监测点。
将监测点埋设于压顶梁顶,对应墙体测斜孔位置布置,设墙顶沉降、位移监测点。
围护墙外侧的侧向土压力由围护墙及支撑体系所承担,当实际支撑轴力与支撑在平衡状态下应能承担的轴力(设计值)不一致时,将可能引起支撑体系失稳。为了监控基坑施工期间支撑的内力状态,需设置支撑轴力监测点。
为确保基坑安全,一般沿基坑纵向每2组测斜孔处(约50m)设1组支撑轴力监测断面,环境变形控制要求较高、基坑较深时适当加密。
在钢管支撑中布设轴力监测钢弦式传感器(轴力计)的方法:轴力计一般设置在支撑端部的活络头侧,X型外壳钢托架与活络头贴角全部围焊,防止轴力计偏移支撑中心,维持支撑的稳定性。
五角场车站主体基坑拟设支撑轴力监测5组断面,轴力计约27只,出入口等附属结构拟设支撑轴力监测5组断面,轴力计约15只,在车站和环岛连接通道布设一组,约2只轴力计。本工程所需轴力计44只。支撑断面所设位置见布点示意图。
测量时采用频率计,通过加低电压测出轴力计的振弦频率,与率定表比较换算轴力计的受力。
采用仪器设备:国产葛南频率计。
坑外水位监测孔主要对围护结构的止水状态进行监控,以防止围护结构渗漏水引起坑外大量水土向坑内流失。
水位管采用钻孔方式埋设:用100型钻机钻孔,钻孔完成后,清除泥浆,将(50mm的PVC水位管吊放入钻好的孔内(管顶应高出地面),在孔四周的空隙下部回填中砂,上部约4m的深度内回填粘土,并将管顶用盖子封好。水位管下部还需设进水孔,用滤网布包裹住,以利于水渗透。
五角场车站拟在围护体外侧布置水位监测孔,主体基坑沿基坑长边设坑外水位监测孔8孔,出入口等附属基坑尽量利用主体基坑的水位孔,在此基础上再增加8孔,在车站和环岛连接通道布设2孔,本工程共拟布设水位孔18孔。
测量时采用电子感应式水位计,水位计探头遇水后接通电路,启动峰鸣器及警示灯,观测人员读取水位计标尺刻度数据。
采用仪器设备:国产基康水位计。
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于基坑外侧,对应于测斜孔位置,每两个测斜孔布增加一垂直于基坑边线布设断面测点,用来监测基坑变形的影响范围。断面根据该处基坑开挖的深度设4、或5点。
五角场车站拟布设地表沉降点约100点。
立柱对支撑体系起到一定的支承和约束作用,其隆沉特别是立柱之间的差异沉降将直接影响支撑体系的安全,亦应加强对其的沉降监测。立柱隆沉按每一开挖段(25米)设一个立柱沉降监测点,对开基坑较宽处进行适当加密。
本工程承压水含水层埋藏深度较浅,存在承压水突涌危险,因此在基坑内布设坑底回弹孔,基坑回弹测点布置在基坑内,受施工的影响较大,保护的难度较高,基坑开挖施工时需特别加强保护。
埋设方法如下,将沉降管钻孔埋设,钻孔直径100mm。钻好孔前,应先将分层沉降管准备好,沉降管采用直径53mm的PVC塑料管,磁环按深度位置套在沉降管上,用纸绳(遇水后会松烂)扎好,每个磁环间的塑料管用直径稍大的软塑波纹管(可伸缩)套住,波纹管两端均顶住磁环(如安装图所示);钻好孔后,吊入沉降管,沉降管上部应稍高出地面,利用泥球充填,埋设好后,在孔内回填粘土。
本工程基坑回弹孔可设每孔深度36米,每孔4只磁环(其中一磁环为测量起点),以测量基坑底下约8m范围内的土体回弹情况,回弹测量利用沉降仪和磁环,磁环埋深分别为20m、23m、26m、36m。
拟在每个端头井设置1孔,在车站标准段各布设2孔,合计布设4孔。
五角场车站施工区附近建筑物较多,主要有空军政治学院、金岛大厦、蓝天宾馆、兰天剧场等。
监测范围确定为两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各建筑物。测点布置前必须会同业主、工程监理、建筑权属等部门对建筑物的原始状态进行普查、标记、拍照登记备案。
测点布置在建筑物外墙边角、承重墙等变形敏感部位布设监测点,一般间距为5~10m,每边上至少有两个监测点。
对建筑物除采用沉降测量外,七层以上建筑还对其倾斜变化进行监测。当建筑物有裂缝或者以后出现裂缝,必须对其裂缝进行监测。
在施工期间如遇特殊情况,需在建筑物相近位置处进行地基加固时,应对相关建筑物进行跟踪监测,为保证施工安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信息。
五角场车站拟设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约80点。
对于改排管线在改排过程中同步布设直接监测点,在有管线设备点的,以管线设备点做为直接监测点,同时,在施工开始前,应会同有关部门摸清管线类别、口径、走向、埋深等相关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测点布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布置直接监测点,或者采用模拟监测点的方式进行监测,测点间距一般控制在15m左右,距离基坑一倍开挖深度范围的管线,测点间距控制在10m以内。
监测工作自始至终要与施工的进度相结合,监测频率应满足施工工况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监测频率安排见下表,具体可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加密。
浇好底板后7d~30d
8.2.3监测警戒建议值
参照《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08-2000)中提出的一、二级基坑要求下的控制指标,结合设计要求,提出以下警戒建议值供参考(数值均为绝对值):
速率2mm/12h;累计20mm
附图19《五角场站围护结构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9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救援预案
9.1工程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遵循原则
⑴在工程开工之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快速反应应急管理网络,要求各相关协作单位及施工班组主要负责人必须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应急方案及时落实与实施。
⑹为确保工程在紧急情况下尽可能不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在工地现场配置施工用电时特别考虑了施工备用电及相关设备(例如:柴油发电机等),一旦停电马上启用备用电。
⑺在基坑土方开挖、盾构推进的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的准确与及时的监测数据对于快速调整施工流程、进度、工艺参数确保基坑安全稳定,周边保护建筑物及管线不受损坏至关重要。因此监测单位需24小时确保施工监控。在监测过程中,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或报警值,需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
㈠监测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⑴监测单位24小时驻守现场,并经常巡视、保护监测点(孔),以保证监测点(孔)的正常使用并能及时发现监测点(孔)的异常损坏并及时恢复被损坏之监测点(孔)。
⑵对日常使用的监测仪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应足够的备用监测仪器,当现场仪器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能及时调换,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⑶雨季是明挖基坑施工的不利情况,也给监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雨季在保证正常的监测频率的情况下,应加强一些受雨季影响较大项目的监测频率,如测斜、应力等,同时,应根据监测结果,加强一些不利区域的监测,以保证整个基坑工程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⑷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的险情,应主动调整监测频率,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
㈡基坑周边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对工程中离基坑距离较近,保护要求高的建筑物或重要管线,除了采用加固等措施外,还在重点保护的建筑物、管线等基础边上预埋设跟踪注浆孔,并根据监测单位在保护建筑物上设的监测点的数值,采用信息化施工来决定是否注浆及控制注浆量及配比,确保建筑物安全。
如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管道等发生位移,引至报警,需对管道进行压密注浆加固,其加固方法如下:
注浆设备就位→采用振动法将注浆管压入土层→封闭泥浆凝固,捅去金属管的活络堵头,注浆。
注浆设备就位,按设计孔深丈量单孔所需浆管,堆放在施工孔位旁;
用平板振动机将注浆管压到设计标高,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浆管端头压到设计标高后,起管50cm,检查系统正常后方可压浆;
注浆流量一般为7~10L/s,不得大于20L,浆液充填率为15%~20%,注浆压力0.2~0.3MPa。
先外后内,隔孔注浆,每次50cm一皮;
注浆必须连续,注浆结束后必须用清水清洗所有机具,以便重复使用;
配制浆液投入材料必须经过计量,经筛网过滤,搅拌均匀,水灰比一般为0.5;
在注浆过程中,经常检查电气系统、浆管系统、注浆设备、压力表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为避免压浆时地面冒浆,每次压浆前应进行表面土层封浆(孔口位置须保留好)封浆深度在2m左右,周围封闭封浆;
注浆采用均匀提升间隔跳孔喷浆,控制注浆量并加强监测,每提升一次50cm,根据设计值核准每次注浆量;
软硬注浆管接头丝牙重点检查保证完好,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便于连接时啮合良好,防止起管时断裂、脱落。
如局部少量塌方可采取适当调整泥浆指标,减少坑边荷载,加快施工速度等措施;有条件时可采取降水方案,加大槽内泥浆压力。如遇塌方较严重时,采用回填粘土,分析原因后再行施工。为保证再次成槽的槽壁稳定,视具体情况对槽侧土体进行水泥土或注浆加固。
㈣槽段内泥浆流失应急预案
导墙施工前摸清地下管线情况,应将管道封堵。成槽过程中由于不明管线造成泥浆流失,必须立即回填土,再将漏浆源找出并进行有效封堵后方可重新成槽。
本工程采用地下墙、钻孔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桩作基坑围护,在基坑开挖时,若发现搭接接缝处出现明显的渗漏水现象,必须先停止开挖,坑内用草包围堵,阻止坑内水肆意漫流,同时在坑外接缝处采用双液注浆进行封堵。在基坑开挖时,若发现墙体或接缝处出现孔洞。若孔洞较小时,则必须凿除孔洞处的夹泥或疏松的砼直至坚固面,形成一定的几何形状后清洗干净,用砼封堵、修复。若孔洞较大时,可采用钢板(1~2cm厚)封堵,然后浇筑混凝土进行封堵,在坑外用高压旋喷或双液注浆进行封堵和加固。
㈥支撑轴力报警应急预案
支撑轴力如超过报警值(日变量、累计量)则应暂停施工,及时与设计等相关部门联系,待商定采取措施(如采取复加预应力、增设支撑等)后再行施工。
㈦支护体系水平位移应急预案
由于开挖时未按照施工流程施工,导致支护体位移增大,应先停止开挖,在该部位增加支撑并及时施加予应力,并在超挖部分及时回填,必要是增加临时钢支撑,减少支撑间距,减少墙体位移,在监测数据显示平稳时方可进入下部施工。
㈧基坑局部塌方及滑移应急预案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超挖、放坡坡度不够和停机面堆载极易造成基坑局部塌方和滑移,尤其是雨季没有系统的排水系统,也会造成地面积水、局部塌方,遇到该情况需马上停止开挖,在停机面卸载(或排水)及时修坡到正常坡度。对该区域支撑与预埋铁焊接部位进行检查,发现脱焊及时扑焊。支撑应力较大时,需增设支撑和附加应力。
㈨基坑底部土体隆起应急预案
本工程表层浅部第②3层粉土较为发育,分布稳定,平均厚度9.7m,最大厚度13m,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接缝处出现开叉渗漏,极易造成大量动水加泥砂由坑外向坑内涌流形成流砂。对此,首先停止开挖,其次在坑外采用双液注浆进行封堵,或旋喷桩封闭。严重时可在接缝外侧打设排桩围护。
⑴针对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及影响采取不同的善后处理和总结。
⑵项目经理召开专题会对紧急情况的产生原因性质进行调查分析,为后序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积累经验和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⑷若紧急情况造成周边居民生活,项目部将派专职对外协调负责人与该小区居委会联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楚康楼幕墙工程雨篷施工组织设计-31DOC,上门对受到影响的小区居民进行慰问和相关补贴,尽量做到施工不扰民。
⑸若紧急情况造成周边通道沦陷、坍塌、管道破裂的除了积极配合好工务所管线等单位做好抢修工作外,还需派出专职的协管员指挥交通,保持道路畅通。
⑹若紧急情况造成保护建筑物明显沉降,产生裂缝,除了对该建筑物进行基础地基加固外,还需对建筑物进行修补,对建筑物所有人进行适当的补偿和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⑺若紧急情况造成人员伤亡,项目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筑法》的规定照章办事,并对伤亡家属做好适当的安抚和抚恤工作,确保今后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⑻若紧急情况造成的社会危害较大,事故责任较大,将公开向周边居民和有关单位书面道歉,并作出相应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10.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屋面挂瓦施工组织设计10.1进度计划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