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铁车站及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253页(盖挖顺作法 顶管法)_yg_secret.doc

[江苏]地铁车站及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253页(盖挖顺作法 顶管法)_yg_secret.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2.3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江苏]地铁车站及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253页(盖挖顺作法 顶管法)_yg_secret.doc

4)当管片出现潮湿或微渗漏时,说明裂缝很小,可以采用无机水性高渗透密封剂涂刷封闭处理。如AS砼墙面、SWF水泥密封材料、K11刚性防水材料等。值得一提的是防水材料的颜色与管片不一致,施工后存在色差,影响美观。

5)部分环缝渗水量不大的缝隙,也可以采取抽管封缝处理的办法,将水引导到底部,流入排水沟。抽管的作用是在环缝内形成一条通道,使水顺着通道向下流淌,达到引流目的。

5.9区间隧道测量及监测方案

5.9.1盾构施工测量组织方案及技术措施

虽然两种盾构机均配备了先进的自动测量系统,但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黑龙江省讷河市大兴安岭东南麓丘陵区向松嫩平原区某水利枢纽施工组织设计,仍须人工进行校核。

5.9.1.1 准备工作

(1) 由业主提供能满足工程所需的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基本测量资料。

(2) 施工设计资料的整理,包括线路设计图纸及中线要素和有关专用计算公式。

(3) 对业主提供的点位的座标和标高进行复测,若出现不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及时书面通知监理工程师,并使用该点位的最终成果。

(4) 接受点位时,应同时检查测量标志的稳定情况及铭文的清晰程度,接受后的点位,须在施工过程中妥善加以保护,防止任何损坏和位移。

(5) 测量仪器配备及检验

(6) 盾构施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在施工前须送具有可靠资质的检测机构做全面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对仪器的主要轴系经常检查,确保仪器精度和正常使用。

5.9.1.2 控制测量

(一)地表平面控制测量

(1)地面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为保证两车站间盾构贯通,并保证衬砌安装最大误差控制在精度允许范围即横竖向误差小于50mm内,在每个井(洞)口附近至少布设三个平面控制点作为向隧道内传递坐标和方位的联系测量依据,并建立两井之间互相通视平面通视平面控制点。如下图:

(2)高控点两点,最好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不能利用的,必须严密连接相互关系,从而建立独立的通视控制点如上图。连测一般采用TC 2002全站仪的六测回,按测回差9“、2C差13”、归零差6“控制测角精度,边长用1mm+1ppm全站仪测往返成果。(必须使用正倒镜成果)按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执行。

(3)首先应确定两端头井内的预留洞孔(以下简称洞门)的实际位置,并根据两洞门的实际坐标,在两车站端头井附近设置地面轴线控制点,点位尽量设置在盾构开始推进段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上,及接收井轴线中线延长线上,并满足下列要求:

A. 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长不短于100米;

B. 精密导线点的位置应选在因地下铁道施工而发生沉降变形区域以外的地方;

C. 点位应避开地下管线等地下建筑物;

D. 相邻点之间的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以不受旁折光影响为原则。

在控制导线传递到井下之前,应在地面两井控制导线间建立联系导线,当导线闭合精度满足如下要求后,方可使用。

(4)起始导线边长原则上是越长越好,届时视现场场地条件尽量拉长。为减少误差,控制点应做成强制对中形式,并定期复核。

(6)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设好后,应将成果送监理工程师,经验收后,方可再进行下步测量。

(2)地下起始导线点高程由地面井口处高程点传递到井下,传递时采用钢尺垂直悬挂传递。在钢尺下系适当重物使之真正垂直,然后在地面、井下以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转移到井下高程控制点上。钢尺使用前须经鉴定合格,并加尺长和温度两项修正。

(3)在施工推进过程中,随盾构掘进深度,布设地下隧道控制导线点。控制导线一般平均边长100~200m,角度观测中误差应在±2"之内,边长测距中误差应在2mm之内。贯通导线点应沿管片顶部或侧面不易碰到的位置布设,布设成 附着式或悬挂式强制对中点,点位必须牢固,并与操作者所站的操作平台脱离,确保点位不受摇动。曲线隧道施工开挖时,导线点宜选在曲线的元素点和整里程点上。

(4)随着盾构推进增布新的贯通导线点时,必须由起始导线点开始逐点进行观测,不允许由后一个导线点推设前进的一个导线点。

(5)推进过程中,应不断复测整条导线,并设置部分校核点。在接近接收井时,应增加复测次数,以减少累积误差的影响。

(6)地下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观测导线左、右角各4各测回,边长4测回,往返观测。

(1)利用施工区域附近的已知高级水准点,布设二等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至车站端头井附近,并设立施工高程控制点。

(2)水准测量采用NA2型带平行玻璃板测微器水准仪配合铟钢尺进行,往返观测。水准路线高程应复核,不符值fh≤4mm(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公里)

(4)随盾构推进深度,每隔一段距离,埋设一贯通高程控制点,作为隧道掘进的高程依据,然后转测到相应的控制点上。贯通高程控制点应由地下起始高程控制点传递,引测前应对起始高程点进行复核。

(5)为了对盾构机进行动态控制,应将贯通高程控制点引测到悬挂式强制对中点上,引测时可采用悬挂钢尺等方式进行。

5.9.1.3 贯通施工状态测量

(1)为保证盾构机严格按设计轴线推进,必须知道盾首盾尾的瞬间状态,及时采集盾构机动态数据,了解推进趋势,从而调整盾构各施工参数,指导盾构机正确推进。

(2)盾构机拼装竣工之后,应进行盾构纵向轴线和径向轴线测量,其主要测量内容包括刀口、机头与机尾连接中心、盾尾之间的长度测量;盾构外壳长度测量;盾构刀口、盾尾和支承环的直径测量。

(3)盾构机掘进时姿态测量应包括其与线路中线的平面偏离、高程偏离、纵向坡度、横向旋转和切口里程的测量,各项测量误差满足下表要求:

(4)测定盾构机实时姿态时,最少测量一个特征值和一个特征轴,择其切口中心为特征点,纵轴为特征轴。

(5)盾构机姿态测量由自动测量系统完成。作为校核措施采用在盾构机上设置前置标尺和后置标尺的方法,对盾构机进行姿态观测。通过读尺并考虑各种因素(如盾构机产生滚动角等)后进行计算,并与已计算好的理论值相比较,即可得到盾构机的实际姿态(左右位置和坡度走向)。据此不断调整已产生或即将产生的误差,以确保盾尾处的拼装管片精确处于设计轴线位置,从而保证整个隧道的轴线精度。

(2)通过在衬砌当中架标尺的方法,可测出其实际三维坐标,通过选取左右特征位置观测高差可测出旋转,用吊重线球法可测出俯仰度,通过放样切线方向并旋转90o可测其法面,利用伸缩尺可测量管片正圆度上下左右偏差。

(3)观测的偏差值应在技术规定允许范围内,测量数据应准确、完整、记录规范。

(1)盾构推进进入缓和曲线和圆曲线段时,根据曲线方程按偏角法布设导线点,并适当增加三维控制点个数。

(2)首先建立以ZH点(或HZ点)为原点,切线方向为X轴方向的施工坐标系。

得盾构上测点1号(后标)及2号(前标)的水平角及边长为

α1、α2和L1、L2。

得1号、2号的计算公式:

X1=L1×COS(α0+α1)+XK

Y1= L1×SIN(α0+α1)+YK

X2= L2×COS(α0+α2)+XK

Y2= L2×SIN(α0+α2)+YK

(3)再根据1号,2号点计算得切口和盾尾的实测坐标计算。

以上步骤完成切口和盾尾的实测坐标计算。

分下列情况判断该点的位置:

当X值>0和<L0该点在第一段缓和曲线。即以X值当L值,代入缓和曲线拟合方程得设计横坐标。

当X值>L0和<L0+圆曲线长时。该点在圆曲线段。用该点与圆心O点反算边长为S1。(S2盾尾至O点边长)

当X值>L0+圆曲线长和<曲线全长时。该点在第二段缓和曲线段。这时必须把设计原点转移到HZ点上。注意这时曲线方向相反计算同1项相似。

5.9.1.4 施工沉降测量

(1)沿区间圆形隧道中心轴线在地面的投影位置,对沿线进行踏勘,在此基础上,实地布置监测点。出洞区30m范围内每米设一观测点。正常推进段,每5米设一观测点。每隔50米设一沉降观测面,30米出洞区增加二条断面,每断面布设七个观测点。在线路两侧重要建筑物上,每侧各设若干个沉降观测标志。重点保护建筑物上除设置沉降观测点外,还设置位移和倾角观测点,采用测斜仪、倾角观测仪等进行监控。

(2)地面沉降点在路面用道钉埋设。

(3)地下管线监测点充分利用地面道路标志作为直接监测点。

(4)建筑物为直接监控点,将导钉直接钉在墙角或承力墙上。特殊要求的构筑物用红三角标记。

每天二次测量盾构机刀盘前20m、盾尾后30m地面监测点的沉降量,经计算分析后,作为设定盾构推进参数的依据。每月将已施工路线监测点联测一遍。

(1)定期对隧道中心轴线监测点作垂直位移监测,以了解中心轴线沉降及其规律。

(2)对隧道道路、地表土体、地下管线监测点作垂直位移监测;

(3)对产生裂缝的建筑物、地表、道路进行裂缝监测。

(1)参照II级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技术要求,按二个闭合环对工作点高程进行联测。施工过程中某110KV变电所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精品].doc,经常检查修正工作点的高程。

(2)在盾构推进前提交监测点高程初始值监测点观测采用单尺中视法,以工作点为后视依次测量完成。

(3)根据盾构推进进度,重点进行跟踪监测,观测范围是沿地铁隧道纵方向掘进施工段前、后30m,横方向左右14m范围内。每天联系掘进进度及盾构所在位置,按掘进推进环数对监测点进行有计划变更、以保证掘进段范围内充分发挥监测点的作用。

(4)在隧道出入口地区、监测点位监测频率应配合盾构推进正确选择参数。

(1)测点布置:要求在盾构施工全过程中设立一定数量的隧道沉降观测标志,联络通道和曲线每10m设一个点,直线段每20m设一个点,设在拱底块的两肩上。

(3)若有较大的隧道沉降或隧道直径变形时可根据监理工程师意见增加测点。测量数据须及时提交监理工程师,如果变形值接近极限值,监理工程师可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处理。

5.9.1.5 测量资料管理

济宁汇翠园小区B区组团12栋电气施工方案(1)有关测量规范、规程、标准等技术文件齐全、运用正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