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6037-2018 油气田大型厂站模块化建设导则.pdf

Q/SY 06037-2018 油气田大型厂站模块化建设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Q/SY 06037-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199871
下载资源

Q/SY 06037-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SY 06037-2018 油气田大型厂站模块化建设导则.pdf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037201

油气田大型厂站模块化建设导则

Guidelineformodularizationofoilandgasfieldprocessingfacilities

TB 10035-2018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201902一01实施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规定 模块化设计 工厂化建造 包装和运输 建设现场安装 试运投产 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 日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庆、李秋忙、陈朝明、徐英俊、谈文虎、吴浩、云庆、马艳琳、王坤

油气田大型厂站模块化建设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由大型厂站模块化建设的设计、工厂化建造、包装和运输、建设现场安装、试 运投产等环节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陆上和滩海陆采油气田大型厂站的模块化建设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Q/SY06803.2 三维设计导则第2部分:油气田地面建设项目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气田大型厂站oilandgasfieldprocessingfacilities 油气田地面建设中具有功能多、规模大、工艺复杂等特点的厂站。典型的大型厂站包括集中处理 站(联合站)、天然气处理(净化)厂、储气库集注站、天然气液化厂等。 3.2 模块module 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具有某种功能和接口结构的通用独立单体/单元,包括单体模块和单元/装 置模块。 3.3 单体模块amodulewithintegretedfacilities 由设备、配管、钢结构件、电气、仪表、保温等其他附属设施构成的、满足吊装、运输条件的单 个模块。根据不同的工程建设需要,单体模块可以采用撬装或非撬装形式。 3.4 单元/装置模块unitmodule 由单体模块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组合,如油气分离单元、原油脱水单元、污水处理单元 注人单元、天然气脱水装置、脱硫装置、硫黄回收装置等。

模块化建设modularization

将厂站按功能、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行设计,在工厂内建造,现场安装的建设模式。包括 化设计、工厂化建造、包装运输、现场安装和试运投产等环节。

4.1天然气处理厂站宜采用单元/装置模块组合的模式,原油处理厂站宜采用单体模块组合的模式。 单元模块和单体模块宜采用一体化集成装置。 4.2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开展模块化建设的方案论证,根据项目特点、所在地建设环境和条件、 模块预制厂情况、建设单位要求、工期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经过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对比确定。 4.3模块化建设项目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模块化总体方案设计,并应按Q/SY06803.2完成30%阶 段三维模型及审查。 4.4模块化建设应在三维软件*台上协同开展,设计单位、采购单位、模块建造单位、施工单位和 建设单位应做好三维软件*台的建设工作,实现三维模型无缝交接、设计成果共享。 4.5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模块化建设的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a)整合技术和管理资源,组建模块化建设管理团队,涵盖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方面。 b)建立模块化工程建设技术和管理体系,按照现场土建施工与预制厂模块建造并行作业制订总 体建设计划。 c)审查建设方案和三维模型,组织设备材料检验、驻厂监造、模块预制监理,负责安全环保 质量、进度、投资控制。 4.6模块化建设方案应包括模块建造和现场安装专项计划,按照并行施工的原则,做好模块工厂建 造、运输与建设现场土建、模块安装和其他公用设施的良好衔接。 4.7模块化建设应采用先进高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台,实现建设方、监理、设计、采购、施工 等信息及时共享、分类、保存、处理,以便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跟踪和管理,为工程数字化移交奠 定基础。 4.8模块化建设的设计、建造和工程总承包单位除应具有相应设计、建造和施工资质外,还应满足 以下要求: a)设计单位应具有油气田大型厂站的三维协同设计能力。 b)建造单位应具有将三维设计施工图转换为加工制造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加工制造和现场安 装指导能力。 c)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具有油气田大型厂站模块化建设能力,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进度控制、物流管理等项目管理能力。 4.9模块化建设应遵循现行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相关标准规范。

5.1模块化设计包括项目基础资料收集、模块方案制订、模块布置设计、配管设计、结构设计、电 义设计、防腐及保温设计、安全设计、包装与吊装方案设计等。对于多层、大型模块,还应进行模块 刻分、拆分及复装设计。

5.2模块化设计基础工作应包括

a)建立以模块为基本组成单元,面向工厂化预制的定型化系列设计文件,并形成单体模块库和 单元模块库等。 b)制定统一的模块命名和编码系统;各个专业施工图设计图纸宜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出图,根据 模块进行图纸编号。 c)典型的模块化设计输出成果文件包括:模块组装图、模块部件清单、模块内管道三维制作图、 模块内支吊架组装图、模块内钢结构图、仪表及电气布置安装图、模块接口图等图纸和材米 统计清单。

5.3模块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a)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包括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运输限制条件和项目建设地吊装能力。 b)按照总体工艺流程顺序,综合考虑同类设备集中布置、方便操作及检维修等因素,做好模块 整体规划和布局。 c)泵类等动设备在模块化设计中应设置加强的钢结构底座。大型压缩机及输送泵等转动设备宜 设独立基础。大型塔器、大型卧式容器等体积大、重量大的设备,大直径立式储罐所附的工 艺安装宜按模块化设计。 布置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模块化布置方式应根据项目特点,结合建设现场的情况及建设单位对生产操作*惯的要求 可设计成*铺布置或空间叠加布置的形式。 b)模块化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的整体流向和安全规范的要求,并应满足模块的顺利安装和检维 修的要求。 c)模块内的设备人孔应便于人与物品的进入及内构件的更换。 d)模块内需要抽芯的设备应留有足够的抽芯空间, e)模块内的转动设备必要时应设置吊梁或维修空间。 f)在保证工艺流程顺畅的前提下,对于操作特性相同或相*的同类设备,宜集中布置。模块内 的阀门、仪表应设置在便于操作、观察及检维修的地方。 模块拆分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在三维模型完成30%设计阶段确定模块拆分方案,应根据限制条件,尽量保证装置的完整 性,减少拆分、包装和现场组装工作量,节约费用。 b)满足质量控制、精度控制、重量和重心控制的要求。 c)综合考虑尺寸、重量和接口等因素的标准化,便于模块的预制、包装、吊装、运输和现场组装。 d)规范模块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制定统一的管道拆分点、拆分原则和其他技术要求,包括拆 分点的位置、连接方式和方法,便于施工和管理。 e)超限设备单独制订吊装、运输和安装方案。 配管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便于设备、管道、仪表、电气等设施的日常操作、维护和检修。 b)开展动设备及所附管道和有压力脉动管道的振动(脉动)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c)模块内固定管道和设备的紧固件应采取防松脱措施。 d)管道支架设计应考虑模块运输途中管道的振动,必要时可设置临时支架。 e)应统筹考虑单元/装置模块内的管道和电气仪表设计,减少与外部的接口数量。 f)宜利用现有设备、阀门、仪表等的法兰作为模块的分界面,特别是低温管道和大直径管道与

a)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包括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运输限制条件和项目建设地吊装能力。 b)按照总体工艺流程顺序,综合考虑同类设备集中布置、方便操作及检维修等因素,做好模块 整体规划和布局。 c)泵类等动设备在模块化设计中应设置加强的钢结构底座。大型压缩机及输送泵等转动设备宜 设独立基础。大型塔器、大型卧式容器等体积大、重量大的设备,大直径立式储罐所附的工 艺安装宜按模块化设计。 5.4布置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模块化布置方式应根据项目特点,结合建设现场的情况及建设单位对生产操作*惯的要求 可设计成*铺布置或空间叠加布置的形式。 b)模块化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的整体流向和安全规范的要求,并应满足模块的顺利安装和检维 修的要求。 c)模块内的设备人孔应便于人与物品的进入及内构件的更换。 d)模块内需要抽芯的设备应留有足够的抽芯空间。 e)模块内的转动设备必要时应设置吊梁或维修空间。 f)在保证工艺流程顺畅的前提下,对于操作特性相同或相*的同类设备,宜集中布置。模块内 的阀门仪表应设置在便于操作观察及检维修的地方

a)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包括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运输限制条件和项目建设地吊装能力。 b)按照总体工艺流程顺序,综合考虑同类设备集中布置、方便操作及检维修等因素,做好模块 整体规划和布局。 c)泵类等动设备在模块化设计中应设置加强的钢结构底座。大型压缩机及输送泵等转动设备宜 设独立基础。大型塔器、大型卧式容器等体积大、重量大的设备,大直径立式储罐所附的工 艺安装宜按模块化设计。

5.4布置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GB/T 41899-2022 食品容器用涂覆镀锡或镀铬薄钢板质量通则 扫描版5.5模块拆分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在三维模型完成30%设计阶段确定模块拆分方案,应根据限制条件,尽量保证装置的完整 性,减少拆分、包装和现场组装工作量,节约费用。 b)满足质量控制、精度控制、重量和重心控制的要求。 c)综合考虑尺寸、重量和接口等因素的标准化,便于模块的预制、包装、吊装、运输和现场组装。 d)规范模块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制定统一的管道拆分点、拆分原则和其他技术要求,包括拆 分点的位置、连接方式和方法,便于施工和管理。 e)超限设备单独制订吊装、运输和安装方案。

5.6配管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b)开展动设备及所附管道和有压力脉动管道的振动(脉动)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c)模块内固定管道和设备的紧固件应采取防松脱措施。 d)管道支架设计应考虑模块运输途中管道的振动,必要时可设置临时支架。 e)应统筹考虑单元/装置模块内的管道和电气仪表设计,减少与外部的接口数量。 f)宜利用现有设备、阀门、仪表等的法兰作为模块的分界面,特别是低温管道和大直径管道与 相邻模块间有连接时,应严格控制新增拆分点,避免在模块分界面处新增法兰,减少大直径 法兰的应用、减少模块的焊接工作及运行状态下潜在泄漏点, g)当管道直径不小于DN500且在模块内走向多次变化时,应研究确定该管道是与模块整体开展 模块化设计还是单独布置。 h)穿越多个模块的管道在与模块统筹设计的前提下,宜整体预制安装,避免过多的拆分点。 i)管道布置应避开模块的吊点。 j)模块间连接管道宜在一端或两端进出模块,减少外部界面。 k)管道的拆分点不宜超出模块边缘,便于模块的包装及运输。 57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5.7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根据模块的重量、大小、载荷分布等情况,确定混凝土基础的形式。 b)对于边远地区及施工条件较为艰苦的地区,混凝土基础可设置为便于预浇铸成型及运输的

式基础,减少建设现场混凝土浇铸的工作量。 c)模块上的设备基础应为钢结构基础,且设备和基础之间宜采用螺栓连接。 d)模块上设备的基础应考虑设备在操作和运输状态下的载荷。 e)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设计应满足吊装、运输要求,并优化结构设计,减少用钢量。必要时可采 用临时结构,包括临时钢结构和临时支吊架。 f)模块的钢结构设计应与设备、管道、电气及仪表的布置相结合,避免碰撞。 g)模块的钢结构拆分点设计应与配管、电仪等专业协商确定。 h)模块的吊点布置应确保不受设备及设施的影响;吊耳的数量和强度设计应满足模块重量和重心 对吊装的要求;吊点设置应保证钢结构框架在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电气、仪表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电气、仪表应与模块整体设计,便于整体预制。 b)单元/装置模块内宜设置电气、仪表接线箱与外部连接,接线箱宜布置在模块内部靠*主桥 架一侧。当模块为多层、多跨布置时,宜按现场接线工作量最小化原则设置接线箱。 c)电气、仪表布置不应超出模块的钢结构框架外缘。 d)电缆采用阻燃屏蔽电缆桥架敷设方式,进出桥架电缆穿保护管敷设,电缆敷设应不影响设备 的操作和维修。 e)动力设备宜从配电间直接配电。 f)照明用电缆宜由模块上设置的照明配电箱接出,宜设专用回路供电,并在配电间设照明控 制开关。 g)对于现场仪表电缆桥架、仪表电缆保护管及36V以上的仪表外壳保护接地,每隔30m用接地 连接线与就*已建接地的金属构件相连,并应保证其接地的可靠性及电气连续性。严禁利用 储存、输送可燃性介质的金属设备、管道及相关的金属构件接地。现场仪表接线箱两侧的电 缆屏蔽层应在箱内跨接;箱内的多芯电缆备用芯宜在箱内做跨接。 h)应统一设计模块的静电接地,包括模块内设备、模块之间和钢结构接地。安装在钢结构上的 用电设备,应从电源处引接地线接设备;安装在钢结构上的非用电设备,应与钢结构联通。 模块安全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根据HAZOP分析结果做好安全布局设计。 b)根据生产和操作需求,对通道和安全撤离路线进行统一设计。 c)管路系统及动静设备应进行整体稳性定分析,包括应力、振动、脉动、噪声等分析。 d)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环境特点,做好防风沙、防雨雪、防冻、防高温、防腐蚀等的防护措施设计。

6.1工厂化建造包括建造准备、原材料入厂验收、钢结构与管道预制、模块组装、测试和出)

DB37/T 3365-2018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钢柱通用技术要求6.2建造准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