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全《生产管理》通关宝典

2019安全《生产管理》通关宝典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0199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019安全《生产管理》通关宝典

七、故障树分析方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

考点9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

NB/T 10083-2018 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第五节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及其编写要 吉的内容

(1)目的。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 (2)评价依据。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 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 (3)概况。列出被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工业园区 现划、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设施设备、主要装置、主要原材料、中间体、 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等。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 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 (5)评价单元的划分。 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6)安全预评价方法。 简介选定的安全预评价方法;阐述选此方法的原因;详细列出定 生、定量评价过程;对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监控情况以及预防事故扩大的应急预案的内容, 应明确给出相关的评价结果;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8)安全预评价结论。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评价对象应重点防 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 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 主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要求的客观评价。 考点10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 (1)目的。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目的。 (2)评价依据。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评价对象初步设计、变 更设计或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文件,相关的批复文件等评价依据。 (3)概况。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 主要设施、主要设备、主要装置、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中间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 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工业园区规划等概况。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 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明确在安全运行中实际存在和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5)评价单元划分。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6)评价方法的选择。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并作简单介绍;描述符合性评价过程,对 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分析计算;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8)评价结论。列出评价对象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危险危害程度:说明评价 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对达不到安全验收要求的评价对象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建议, 日确评价结论

考点10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

(1)目的。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目的。 (2)评价依据。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评价对象初步设计、变 更设计或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文件,相关的批复文件等评价依据。 (3)概况。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 主要设施、主要设备、主要装置、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中间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 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工业园区规划等概况。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 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明确在安全运行中实际存在和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5)评价单元划分。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6)评价方法的选择。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并作简单介绍;描述符合性评价过程,对 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分析计算;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8)评价结论。列出评价对象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危险危害程度:说明评价 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对达不到安全验收要求的评价对象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建议 确评价结论

考点11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内容

(1)目的。包括项目单位简介、评价项目的委托方及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 (2)评价依据。列出法规、标准、规范及项目的有关文件。 (3)概况。应包括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工艺过程、生产运行现状、项目委托约定的评 介范围。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应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方式、操作条件、 物料种类与理化特性、工艺布置、总图位置、公用工程的内容,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 结果和确定的评价单元、评价要素,参照有关资料和数据,并运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存在 的危险、有害因素逐一分析。 (5)评价单元的划分。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6评价方法。

说明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特点选用的评价方法,对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严重 程度分析计算;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同行或同类生产的事故案例分析,统计其发生的原因和概率。必 要时,应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重大事故模拟。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建议,并按照风险程度 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 (8)评价结论。明确指出项目安全状态水平,并简要说明。 号点12 安全评价管理基本要求 对评价对象的要求: (1)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所规定的,存在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伤亡事故的或其他有特殊 要求的情况应进行安全评价,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愿进行安全评价。 (2)应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3)应为安全评价机构创造必备的工作条件,如实提供所需的资料。 (4)应根据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及时进行整改。 (5)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担。 (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预安全评价机构的正常活动,不得指定评价对象接受特定安 全评价机构开展安全评价,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安全评价机构开展正常业务活动。

考点1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分类

②精神性职业紧张。 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③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②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考点2职业接触限值(OEL)

(1)职业健康监护,指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 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 因素所致疾惠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等。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 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3)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例如:在职业活动中,接触铍可引致铍肺, 接触氟可致氟骨症,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接触蕉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 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 个基本条件是: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③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①

考点4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方针与原

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必须发挥政府、工会、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保险机构、职业卫生 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由全社会加以监督,贯彻“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的方针,遵循“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危 害防治管理水平。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 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将国 家制定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等作为共同遵守的接触限 值或防护的准则,可在职业病预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家实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 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 只业病危害预评价。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卫生 行政部门提交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预评价报告之日起 3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 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不得开工建设。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 主标准和卫生要求,其中,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 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建设项目在峻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 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医疗机构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放射 性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他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 设施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依法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的职 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上述措施均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Cn 第二级预防,义称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评价工作 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防毒防尘,防正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 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 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性疾病损害,早期鉴别和诊断。 第三级预防,是在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对职业病病人的保障,对疑 以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保障职业病病人享受职业病待遇,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 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针对整个的或选择的人群,对人群健康和福利状态能起根本 的作用,一般所需投入比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要少,且效果更好。

考点5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病 理性质可概况如下几种:

(1)全身中毒性,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2)局部刺激性,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 (3)变态反应性,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 (4)光感应性,如沥青粉尘。 (5)感染性,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 (6)致癌性,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7)尘肺,如煤尘、硅尘、硅酸盐尘。

考点6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一、毒物毒性 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在引起同等效应的条件下,毒物 剂量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毒物的危害程度分级分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高度危 害和极度危害4个级别。 二、毒物的危害性 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 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画等号。例如,氮气是一种情性气体,本 身无毒,一般不产生危害性。但是,当它在空气中含量高,使得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时,吸 人者便发生室息,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石油化工行业,用氮气的作业场所很多,稍有不慎, 就有发生氮气室息的危险,危害性很大。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如下: (1)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 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 (2)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毒物 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 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 害程度成反比, (3)毒物剂量。毒物进人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在生产条件下,与毒 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4)毒物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 可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可表现为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气流等能影响毒物的毒性作 用。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湿度大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 化氢的毒性增加;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 感,或吸收量加大。 (6)个体状态。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个体的反应可迥然不同。引起这种差异的个 体因素包括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营养、生活习惯和对毒物的敏感性等。一般,未成年人 和妇女生理变动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性较高。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

生产中手臂所受到的局部振动所造成的危 国家已将其导致的手臂据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四类。 (1)使用锤打工具作业,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选煤机、混凝土搅拌机、倾卸 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 (2)使用手持转动工具作业,如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 钻孔机等。 (3)使用固定轮转工具作业,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

(4)驾驶交通运输工具或农业机械作业,如汽车、火车、收割机、脱粒机等驾驶员,手 臂长时间把持操作把手,亦存在手臂振动。 三、电磁辐射 (一)非电离辐射 (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辐射。 (2)红外线辐射。 白内障是长期接触红外辐射而引起的常见职业病, 其原因是红外线可 致晶状体损伤。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辐射。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辐射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 线。常见的工业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等离 子焊接等。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 电光性眼炎。此外,在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时,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时, 也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4)激光辐射。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 光感、视力模糊等。激光意外伤害,除个别人会发生永久性视力丧失外,多数经治疗均有不 同程度的恢复。激光对皮肤也可造成损伤。 (二) 电离辐射 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X线机等。 四、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 (1)中暑。中暑署是高温作业环境下发生的类疾病的总称,是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的 结果。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 (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 急性热致疾病。中暑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2)减压病。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减压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奇痒、 灼热感、紫、大理石样斑纹;肌肉、关节和骨骼酸痛或针刺样剧烈疼痛,头痛、眩晕、失 明、听力减退等。 (3)高原病。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疾病 。急性高原病分为三种类型: 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由扁虱(蜱) 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本病职业性接 触主要见于从事森林工作有关的人员,如森林调查队员、林业工人等,

(1)工程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的措施和手段(如密闭、通风、冷 却、隔离等),控制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作业环 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降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容许的范围之内。例如,控制作业场所中 存在的粉尘,常采用湿式作业或者密闭抽风除尘的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 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于化学毒物的工程控制,则可以采取全面通风、局部送风和排出气体 净化等措施;对于噪声危害,则可以采用隔离降噪、吸声等技术措施。 (2)个体防护措施。 (3)组织管理等措施

考点10劳动过程中的防护和管理

第三节职业病危害管理

(1)材料和设备管理。 (2)作业场所管理。主要管理工作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 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 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报警装置;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配置现场 急救用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冲洗设备;对于可能发生急性 只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应急撤离通道;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 业场所设必要的泄险区;放射作业场所应设报警装置,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储存应配置报 警装置:一般有毒作业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红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应 设淋浴间、更衣室、物品存放专用间,还应为女工设冲洗间。 (3)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 (4)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管理。 (5)履行告知义务。主要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在醒目位置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 度;签订劳动合同时,在合同中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载明职业病危害防护 昔施和待遇;在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规程,公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公布作业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的结果,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健康体检结果;对于患职业病或职业 禁忌证的劳动者企业应告知本人。 一中大校 (6)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 建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7)职业卫生培训。 (8)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报告与处理

考点 2 误警和漏警

第五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第一节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

误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另一种是系统 发出某事故警报,该事故最终出现,但其发生的级别与预报的程度相差一个等级(如发出高

考点3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及级别

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4种级别(IV、 III、II、I 级)。 I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D.Cm II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IⅢI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IV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考点4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考点5事故应急管理理论框架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一、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 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采 取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 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 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考点6事故应急响应机制

(1)一级紧急情况。指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 (2)二级紧急情况。指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3)三级紧急情况。指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考点8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

考点8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

应急过程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太多的人员向事故指挥官汇报;②应急响应的组织结 构各异,机构间缺乏协调机制,且术语不同;③缺乏可靠的事故相关信息和决策机制,应急 救援的整体目标不清或不明:④通信不兼容或不畅;③授权不清或机构对自身现场的任务 目标不清。 X3OS 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模块化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 急响应职能组成。 (1)事故指挥官。 (2)行动部。行动部负责所有主要的应急行动,包括消防与抢险、人员搜救、医疗救治、 琉散与安置等。所有的战术行动都依据事故行动计划来完 成。 (3)策划部。策划部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与事故相关的战术信息,准备和起草 事故行动计划,并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归档。 (4)后勤部。后勤部负责为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物资、人员、运输、服务 等。 (5)资金/行政部。资金/行政部负责跟踪事故的所有费用并进行评估,承担其他职能 未涉及的管理职责。

★★★★★考点9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中5.1 概述: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 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 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一、综合应急预案 中大元0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 原则, 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 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二、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 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三、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 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 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 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考点10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 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 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资料收集。 (3)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①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②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③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应急能力评估。 (5)编制应急预案。 (6)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 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 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 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考点11应急演练的目的与原则

一、目的 (1)检验预案。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 性。 (2)锻炼队伍。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置事故的能力。 (3)磨合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协调配合能力。 (4)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参演和观摩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和自救互救能力。 (5)完善准备。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技术,补充应急装备和物资,提高其适用性和 可靠性。 二、原则 (1)符合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演练。 (2)切合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组织开展演练, (3)注重能力提高。以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为主要出发点组织开展演练。 (4)确保安全有序。在保证参演人员及设备设施安全的条件下组织开展演练。

考点12应急演练的类型

按应急演练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桌面演练和现场演练两类。 (1)桌面演练。指针对事故情景,利用图纸、沙盘、流程图、计算机、视频等辅助手段, 表据应急预案而进行交互式讨论或模拟应急状态下应急行动的演练活动 (2)现场演练。指选择(或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设定事 改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演练活动。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 按应急演练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 (1)单项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2)综合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一、按澳练内谷尖 按应急演练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 (1)单项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2)综合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考点1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第六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 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 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考点2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

第一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对于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需要特 别指出的是,考虑到事故原因往往需要进一步调查之后才能确定,为谨慎起见,没有将其列 入应当报告的事项。但是,对于能够初步判定事故原因的,还是应当进行报告,

★★★★★考点4事故调查的组织

第二节事故调查与分析

★★★★★考点5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 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 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 家参与调查。进行调查取证时,行政执法人员的人数不得少于2人,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表 明身份、告知其权利义务,调查取证可以使用有关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事故调查组聘请 的专家参与事故调查,也是事故调查组的成员。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 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考点6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2)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3)查明人员伤亡情况。 (4)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5)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6)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7)总结事故教训。 (8)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 故调查报告上签名。事故调查报告应 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 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 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考点7事故调查的纪律和期限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 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 言息。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 改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0日。需要技术鉴定的,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人该时限,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时限可 以顺延。

考点8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

对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 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对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 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对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

★★★★★考点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考点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第七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七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一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除综合监督管理与行业监督管理之外,针对某些危险性较高的特殊领域,国家为了加强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监察机制。如煤矿,国家专门建立了垂直管理的煤 广安全监察机构,国家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产煤地区另设立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省 级煤矿安全监察局下设分局,监察机构的人、财、物全部由中央负责,避免实行监察过程中 受地方政府的干扰,

考点2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召开有关会议,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等。有时不事先通知生产经 营单位,实施突击检查或暗查暗访。 (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情况。检查有关许可证的持证情 况,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台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特种 设备管理台账,有关会议记录,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安全投入,安 全费用提取等。 (3)作业现场检查。

(4)提出意见或建议。检查完后,与被检查单位交换意见,提出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 意见。 (5)发出《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或《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或《行政处罚告知书》等。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制作的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其中对煤矿进行安全监察,必须出示国 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一制作的煤矿安全监察员证。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时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惠的, 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现场处理措施:①能够立即排除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②重大事故 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责令暂 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设备,限期排除隐患。

★★★★★考点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

一、事前监督管理 事前监督管理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使用许 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的审查或考核和颁发,以及对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审查,

事中监督管理主要是日常的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 治、许可证的监督检查等。事中监督管理重点在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方式主要有 两种: (1)行为监察。即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 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其目的和作用在于提高用人单位各级管理人员 和普通职工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对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不安全行为,严肃纠 正和处理。 (2)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 目的“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 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使用的监察;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 工种作业的监察等。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人手。 三、事后监督管理 事后监督管理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以及调查处理,查明事故原因,严 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提出防范措施。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发生的生产安全 事故

第二节煤矿安全监察 某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

、实行垂直管理 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到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实行垂直管理, 财、物全部归中央管理,包括监察装备、人员的工资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它不同于质 检、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实行的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 二、监察和监管分开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不承担煤矿安全监管的职责,只实行对煤矿安全的监察职责,煤矿安 全监管的政府职责由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承担。 三、分区监察 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设置不是以现有行政区域为基础,而是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

在大中型矿区和煤矿比较集中的地区,往往一个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监察范围包括多个行政 地市和县。它不同于质检和工商的行政执法部门实行的以现有行政区域划分为依据。 四、国家监察 正是基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行上下垂直的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没有人、财、物的关 系,因此,它是代表国家行使对煤矿安全的监察职能

考点6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

重点监察是指对重点事项的监察,如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察,对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的监察等。 二、专项项监察大市 专项监察是指针对某一时期的煤矿安全工作重点组织的专项监察。如当前煤矿专项监察 的重点是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专项监察高瓦斯和突出矿井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瓦斯抽放,是 否安装监测系统,该停产整顿的矿井是否停产了,该关闭的是否关闭了。 三、定期监察 定期监察是指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时期定期组织的监察。年初,经过春节后,矿井 恢复生产,年底,突击生产,都容易发生事故。

DB36/T 1153-2019 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用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考点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

对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是对从事特种设备的 设计、制造、安装、修理、维护保养、改造的单位实施资格许可,并对部分产品出厂实施安 全性能监督检验。对在用的特种设备通过实施定期检验,注册登记,施行准用制度。 二、监督检查制度 监督检查的目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实现手段:一是通过检验发现特种设备在设计 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中的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二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 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三是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 四是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五是加强日常 工作的监察。 三、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同时,要将危机处理机制的建立作为安全 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危机处理机制应包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和物资保证、技术支撑、 人员的救援、后勤保障、建立与舆论界可控的互动关系等。事故发生后,组织调查处理,按 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事故,

第八章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节统计基础知识

第二节事故统计与报表

企业安全工作的成效或安全状况,也可以鉴定安全措施实施的效果 此种方法是国际通用的测定方法。因此,我们将其纳入标准之内。伤害率是采取百万工 时来进行计算的,其公式类似于百万工时死亡率公式。

其中受伤害人数包括:轻伤、重伤、死亡的人数 ※总工时的计算DB34/T 2916-2017 公路施工现场安全作业指导书编写规程,是指所有职工(包含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外协人员)乘以每天工作 小时数(无提示默认每天工作8h)再乘以一年工作天数(无提示默认每年工作250天)。

一、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一)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2)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小于6000日的失能伤害。 (3)死亡(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6000日的失能伤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