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T 0058-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金属类文物

WW/T 0058-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金属类文物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WW/T 0058-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07171
下载资源

WW/T 0058-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WW/T 0058-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金属类文物

基本信息包括:文物名称、入藏时间、收藏单位、文物登录号、文物来源、文物年代、文物机 文物级别、文物尺寸和文物质量等。记录格式见附录A表A.1

WW/T00582014

图1金属类文物评估流程图

保存环境信息包括文物保存环境(展厅或库房)的温度、湿度及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化JGJ/T 461-2019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调查数据以完整的年度数据为宜。保存环境信息采集,参照WW/T0016一2008

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与“最小干预”原则,优先采用直接观察法识别病害种类,对直接观察 无法判定的病害,视文物的具体情况,可进一步采用无损分析或取样分析方法判定、识别病害种类, 重点确定具有活动性或可诱发性特点的病害。绘制病害图,记录病害分布位置,完成病害档案的记录 和病害评估报告的编写。金属类文物病害识别与检测方法见表2

WW/T00582014

表2金属类文物病害识别与检测方法

将金属文物置于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进行目视检查,观察有无残缺、断裂、裂隙、变形、层状堆 积、孔洞、表面硬结物、矿化、点腐蚀和微生物损害等病害现象,对病害情况按照WW/T0004和WW/T 0005中的要求进行记录。器物表面锈蚀产物特征(颜色、种类、致密程度、颗粒形状等),可进行显 微镜观察、图像拍摄、测量和记录

根据文物特点和仪器类型,应优先选用无损分析的方法对金属类文物病害进行识别。无损分析可 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的病害见表3。

表3无损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病害

对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及无损分析方法识别的病害, 根据文物的具体情况并应按照有关规定报有关 审批,采用取样分析的方法,取样原则与方法参见附录C

WW/T00582014

取样分析可选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的病害参见表4。针对病害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一种 钟分析方法以识别病害

可选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的病害参见表4。针对病害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一种或多

表4取样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病害

对文物存在的各种病害进行识别和检测后,可通过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害的数量、面积、长度 积百分比等,并详细记录病害所分布的部位

金属类文物病害所对应的测量项目见表5

7.4.2.2病害数量统计

断裂、裂隙、变形、孔洞、表面硬结物、点腐蚀和微生物损害计算病害产生的数量。 7.4.2.3病害长度测量 裂隙需测量病害长度,若同种病害有多处,则测量该病害的总长度。 7.4.2.4:病害面积测量 层状堆积、孔洞、表面硬结物、微生物损害测量病害面积,若同种病害有多处,则测量该病害的 总面积

7.4.2.5病害体积百分比

WW/T00582014

具体病害类型的评估按照8.2~8.9的要求进行,并结合检测分析数据对其活动性质作出判定。 8.2层状堆积 对层状堆积面积进行测量统计

对孔洞的大小和数量进行测量统计

对金属类文物进行x光探伤或工业CT检查,对矿化区域的面积、范围和体积百分比进行 算,对矿化表面腐蚀产物进行氯离子及可溶性盐离子检测,常规化学鉴定方法参见附录D。如 行无损分析则参照附录C对腐蚀产物进行取样

对点腐蚀数量进行统计,对点腐蚀表面腐蚀产物进行氯离子及可溶性盐离子检测,常规化学鉴定 参见附录D。如无法进行无损分析则参照附录C对腐蚀产物进行取样

对腐蚀产物进行阴阳离子检测分析,判定腐蚀产物是否具有水溶性,给出可溶盐腐蚀产物分布范 表面致密程度、种类和含量信息,常规化学鉴定方法参见附录D。如无法进行无损分析则参照附 对腐蚀产物进行取样

根据病害识别与检测数据,区分并记录病害类型。按照WW/T0004和WW/T0005的要求,绘制文 物病害图。根据文物病害图计算病害数量、病害面积和长度,如有整体探伤或CT照片可估算矿化体积 百分比。结合上述结果,对金属类文物的病害现状做出评估,完成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评估意见应 包括识别出的病害种类及活动性质。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记录格式见附录A表A.4

根据9.1的综合评估结果,给出文物保护修复建议

根据9.1的综合评估结果,给出文物保护修复建议

评估应有规范的评估报告,报告应由报告封面、正文和附件组成

WW/T00582014

评估报告的封面见附录A图A.1。 10.3正文 正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a)文物基本信息表(见附录A表A.1) b)文物病害信息表(见附录A表A.2) c)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见附录A表A.3) d)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见附录A表A.4)

WW/T00582014

图A.1金属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封面

金属类文物基本信息表的格式见表A.1

金属类文物基本信息表的格式见表A.1。

WW/T00582014

表A.1文物基本信息表

WW/T0058—2014

金属类文物病害信息表的格式见表A.2

表A.2文物病害信息表

金属类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的格式见表A.3

金属类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的格式见表A.3

WW/T00582014

表A.3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

WW/T0058—2014金属类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的格式见表A.4。表A.4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病害名称病害类型评估意见:保护修复建议:签章:日期:审核意见:签章:日期:12

金属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附件表的格式见表A.5

金属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附件表的格式见表A.5

全属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附件表的格式见表A.5

WW/T00582014

WW/T00582014

资料性附录) 微镜分析方法

借助显微镜观察金属类文物表面及内表面肉眼不易观察的裂隙、微生物损害和腐蚀产物等病害 信息。可进行三维观测、数码放大,同时还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拍摄、处理及对病害进行记录和 测量等。

体视显微镜或视频显微镜

本视显微镜或视频显微镜

B.3.1打开显微镜,调试好光学系统及微机软件。 B.3.2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将待检测的器物轻放于显微镜附近空旷的、稳定的台面上。 B.3.3利用显微镜所带镜头(或光导纤维镜头)按照显微镜操作说明对器物病害部位进行小心、细致 的观察分析。 B.3.4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同时记录测试条件。 B.3.5根据病害特征判断病害种类

B.3.1打开显微镜,调试好光学系统及微机软件。 B.3.2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将待检测的器物轻放于显微镜附近空旷的、稳定的台面上。 B.3.3利用显微镜所带镜头(或光导纤维镜头)按照显微镜操作说明对器物病害部位进行小心、细致 的观察分析。 B.3.4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同时记录测试条件。 B.3.5根据病害特征判断病害种类

B.4.1根据金属类文物安全要求,进行文物病害的评估。 B.4.2显微镜观察器物时注意不要碰触器物表面,以免对文物造成损伤。 B.4.3需将器物进行侧面或底部观察时,需2人同时操作,首先将器物放置稳定,一人确保文物安 全,另一人进行观测,观测人员也需谨慎。 B.4.4如观测难度大,则把文物的安全放在首位,或尝试其他分析方法。

1根据金属类文物安全要求,进行文物病害的评估。 2显微镜观察器物时注意不要碰触器物表面,以免对文物造成损伤。 3需将器物进行侧面或底部观察时,需2人同时操作,首先将器物放置稳定,一人确保文物安 另一人进行观测,观测人员也需谨慎。 4如观测难度大,则把文物的安全放在首位、或尝试其他分析方法。

WW/T0058201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金属类文物取样要求

取样应在目视观察之后进行,取样前制定取样分析计划,明确取样目的、分析和取样方法。 对文物的分析检测优先考虑无损或微损的检测方法,如确需进行取样分析,则应先按照各级文物 主管部门的要求,规范报批与建档工作。取样分析要避免损害文物的价值。所取样品应能反映器物整 体情况,满足病害评估需求。在文物上取样时,要综合考虑文物情况、研究需求、取样量来选择取样 点。对于基本完整文物取样不能明显影响外观,经过保护修复处理过的文物,如以前的保护处理没有 引发新病害,取样时要避免前人处理的部位

拍摄文物整体照片,绘制线图,参照WW/T0010。 选定取样点后,用标签纸或纸条写明样品编号和简单描述置手取样点,拍摄取样前照片并在文物 整体照片及线图上标注。 填写取样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样品的编号、位置、颜色、形态、取样目的、拟采用的分析方法和 其他备注信息。 采用取样工具开始取样,样品置于适当的容器之中,并在其上标明样品编号和简单描述。取得的 样品需妥善保存,避免受到污染或保存过程中发生变化。 取样过程也应拍照记录,需要时可辅之以录像

金属样品通常用于金属成分分析和金相显微分析,以确定金属成分,研究古代金属的冶铸工艺 与加工工艺。金属样品取样一般采用手工钢鑫、手锯和切片机切割的方式,切割时加水或乙醇冷却锯 片,防止切割过程产生的热量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锈蚀样品综合分析确定锈蚀产物的种类,推断锈蚀机理,判断其是否有害,为病害评估确立依 据。根据锈蚀的致密程度,可用刻刀、手术刀、钢和锤击取样,一般为块状或粉状样品,样品应包 含不同颜色、形态、层位的锈蚀现象,样品量依据所采用的分析测试方法确定。

C.3.3保藏环境样品

金属文物出土前的腐蚀过程通常发生在土壤埋藏环境之中,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了腐蚀过 程。出土过程中采取土壤样品,所选样品点以靠近文物能代表文物所在土壤环境为宜,原状土取样参 见JG/J89,原状土样应密封,小心搬运,妥善存放,试验前不应开启。扰动土一般采用土钻或小铲采 取土样,土样根据检测内容进行制备。文物上附着的土壤样品使用刻刀、手术刀刮取。水样和气氛样 品的采集则应根据检测的且的和分析仪器的具体要求进行

C.3.4其他残留物样品

WW/T00582014

附着于金属文物之上的其他残留物揭示了一定的考古信息,取样时应避免样品污染以及对 息的损害。

金属文物之上的其他残留物揭示了一定的考古信息,取样时应避免样品污染以及对考古信

WW/T00582014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金属类文物化学分析方法

采用刻石刀、手术刀等工具对器物表面锈蚀进行取样,采样量通常应大于0.1g。为了保护器物的 完整性,尽可能在器物不重要、不明显的地方取样,避开花纹、铭文等重要地点。在采样过程中,要 准确记录采样位置。

D.3.1氯离子的检测

(0.1mol/L),摇匀,于暗背景处观察溶液是否有乳白色絮状悬浮物,再加人稀硝酸,若沉淀不溶 则证明该样品中含有氯离子

D.3.3硝酸根离子的检测

CJJ/T 283-2018 园林绿化工程盐碱地改良技术标准D.3.4磷酸根离子的检测

样品置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硝酸(体积比1:1),使样品充分溶解。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安溶液(0.1mol/L),充分加热后如果有淡黄色晶体析出,则证明该锈蚀中存在磷酸根离子

D.3.5二价铜离子的检测

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体积比1:1),使样品充分溶解。往试管中加入过量 (体积比1:1),使溶液呈碱性,离心分离将沉淀去除,在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6mol/L)将溶 比后,再加人亚铁氰化钾溶液(0.1mol/L),如果有红棕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锈蚀中存在Cu。

D.3.6二价铁离子的检测

样品置于试管中,加人足量醋酸溶液(6mol/L),使样品溶解。往试管中加人铁氰化钾 (0.1mol/L),如果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锈蚀中存在Fe2

2017版: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能源局、铁路局2017年5月)D.3.7三价铁离子的检测

WW/T00582014

样品置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硝酸(体积比1:1),使样品充分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1mol/L),若变成血红色溶液(Fe(SCN)3),则证明该锈蚀中存在Fe+。 注意事项:本实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者需要小心谨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