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37.《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 50545-201010.1.22本条参考了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第
10.1.22本条参考了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
本规范表10.1.2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按下列公式计算得 出:
=1.000() 0.32 =0. 616() 0, 44 0.60
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规定, 所有杆塔结构的钢材均应满足不低于B级钢的质量要求。 由于厚钢板在热轧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当钢板与其他构件焊 接并在厚度方向承受拉力时,沿厚度方向可能会发生层状撕裂的 司题,所以本规范规定厚钢板应考虑采取防止层状撕裂的措施,例 如可采用乙向性能钢板、控制焊接应力、控制钢材的断面收缩率、 控制材料杂质含量、控制焊接工艺等措施。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规定:当焊接 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采用乙向钢时DB15T 353.13-2020 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 第13部分:消防电梯系统.pdf,其材质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的规定。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现行行业标 隹《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对厚度不小于40mm的钢 材,规定宜采用抗层状撕裂的乙向钢材。 设计人员可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考虑采取防止钢材层状撕裂 的措施。
越塔结构和钢管塔的法兰上有一定的应用经验。但是10.9级螺 栓在输电塔上应用的还不多,螺栓强度越高,硬度越高、脆性越大, 尤其是氢脆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应特别注 意螺栓的塑性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螺 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的要求
10.2.5混凝土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我国混凝土电杆的设 计经验确定的
10.2.5混凝土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我国混凝土电杆的设
10.2.6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
柱》GB/T3098.1的规定,螺栓的直径暂按照不大于39mm考虑, 直径大于39mm的螺栓可参照执行。各个性能等级螺栓的材料 必须满足最小抗拉应力、最小屈服应力及一定的硬度值和塑性
能力。 本规范的杆塔构件连接螺栓的强度设计值是以上述标准为基 础,并参照国内外的使用经验和试验结果提出的。 钢材设计值是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的规定。 10.2.7、10.2.8电力行业对拉线杆塔拉线的安全系数规定为 K=2.2。因此,按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拉线(或金具)的抗拉强 度设计值(于)应按公式 KQ YR= f71. 4 KXf./1.57,上式中f.为拉线钢丝最小极限拉应力(N/mm²); K为钢绞线绞合系数,7股线取K。=0.92;19股线取K。=0.90; YQ为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Q=1.4。
11.1.1~11.1.3这三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 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确定的
11.2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表达式
11.2.1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的有关原则确定的。其 中的荷载效应分项系数G、YQ:和抗力分项系数R以及组合值系 数出等的取值不仅与《技术规程》规定的安全度有关,而且与可靠 指标β有关。在荷载标准值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条文中所规定的 各种系数值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荷载标准值是指在杆塔结构的使用期间,在通常情况下可能 出现的最大荷载平均值。由于荷载本身具有随机性,因而使用期 间的最大荷载也是随机变量,原则上应用它的统计分布来描述 但是,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除了风荷载有较详细的统计资料外, 其他的荷载只能根据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判断后,规定一个公 称值作为它的标准值。荷载设计值是用它的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 载分项系数之后的数值。 构件抗力分项系数R一般是包含在构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 (或者抗力设计值)之中,即材料强度设计值是由其标准值除以抗 力分项系数R后得出的。材料强度设计值f和标准值fk一般都 能在有关的国家标准中找到。当材料的和f值确定之后,抗力 分项系数R也就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例如Q235钢,YR=1.087; 其他钢,YR=1.111。一般混凝土的Yk平均值为1.354。
在规范编制中,根据《技术规程》的安全系数和容许应力与材 料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之间的上述关系,采用“校准法”来进行 换算和比较,结果表明,本规范中所采用的各项系数是能够满足 《技术规程》的安全水平的(在对悬垂型杆塔的比较时,其中的R 和c所占比例是采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对于耐张型杆塔,则 略去的影响)。
11.2.2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有关的荷载效应是根据荷载
11.2.3本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
50191和《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的有关规定和线路 杆塔结构的特点制定的。SGE为永久荷载代表值,按照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
11.3.1杆塔挠度由荷载、施工和长期运行等原因产生,而从设计 上只能控制由荷载引起的挠度值。计算挠度限值的确定原则是使 常用的杆塔结构尺寸在荷载的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一般能满足的 要求
11.3.2本条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氵
11.3.3本条是按我国杆塔设计经验并参照美国标准《输电线路
11.3.4拉线混凝土杆允许最大长细比是根据国内电杆部件试验
单柱拉线铁塔主柱的允许长细比最初是根据丹汉二回和钟 线的使用情况,按22m塔高确定的;双柱拉线铁塔主柱的允许 细比是按丹汉一回和七奉线的使用情况确定的。许多工程实践
明此规定是合理的。 11.3.5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热浸镀锌工艺是铁塔构件防腐的有效 措施。当选用其他防腐措施时,必须有足够资料证明其防腐性能 不低于热浸镀锌工艺,方可采用。
力,而且大量螺栓进入剪切面还影响铁塔的变形。因此,设计时应 使螺纹不进入剪切面。
围内的塔腿和拉线部位的连接螺栓采取防御措施
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等采 用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计算
基础的安全度换算而来的。表达式中的基础上拨或倾覆外力设计 值TE,对可变荷载计入了荷载分项系数1.4,对永久荷载计入了 荷载分项系数1.2或者1.0。土壤分类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相一致
12.0.4根据杆塔的风荷载(可变荷载)为主的特点,经过测算,基
衔接。 12.0.5线路施工点分散,施工条件较差,对现浇基础不论配筋与 否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规定不应低于C20。 12.0.6线路沿线岩石地基的岩性和完整程度通常存在较大差 异。由于在线路勘测期间工程地质人员野外对岩石地基的鉴别存 在局限性,所以,对配置岩石基础的杆塔位,在基坑开挖后必须进 行鉴定。条文中强调了必须对岩石逐基鉴定,保证设计的岩石基 础安全、可靠,这也是对选择合适基础型式、正确取定计算参数的 验证。 12.0.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其标准冻结深度可由地质资料提出 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 产 产
12.0.5线路施工点分散,施工条件较差,对现浇基础不论配筋与
异。由于在线路勘测期间工程地质人员野外对岩石右地基的鉴别存 在局限性,所以,对配置岩右基础的杆塔位,在基坑开挖后必须进 行鉴定。条文中强调了必须对岩石逐基鉴定,保证设计的岩石基 础安全、可靠,这也是对选择合适基础型式、正确取定计算参数的 验证。
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 确定。多年冻土地区所涉及的区域较少,本规范不作详细规定。
越杆塔基础可采用50年一遇;500kV输电线路和110kV~330kV 大跨越杆塔基础可采用30年一遇;其他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和无冲 刷、无漂浮物的内涝积水地区的杆塔基础可采用5年一遇;当有特 殊要求时,应遵循相关标准确定。
12.0.9本条是根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提出的。防治措施可参照
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和《电力设施抗震 设计规范》GB50260的规定。 12.0.10转角塔、终端塔的预偏要根据杆塔结构的变形和基础设 计时地基出现的变形综合考虑确定,或根据工程设计、施工、运行 经验确定。 杆塔的变形与杆塔结构型式、转角度数、地基情况、导线型号 以及张力大小等有关,而加工因素和施工过程也会对杆塔的变形 产生影响
13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13.0.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 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垂直距离,《技术规程》是按 最高气温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来计算。在制定过程中,有 毕单位提出是否可按导线允许温度来计算弧垂,理由是:第一,目 前电力系统负荷较重,导线有过热现象,应予考虑;第二,国际上许 多国家也是按导线允许温度设计的。对上述意见,经过研究认为, 最大弧垂的计算条件和间隔距离要求是相对应的,它决定了杆塔 的高度。多年来,按《技术规程》设计的线路,在对地距离和交叉跨 越方面,运行情况是好的。如果现在改为按导线允许温度来设计, 势必抬高了标准,增加了基建投资。 一般情况下导线截面是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的,常年运行时 导线温度是不高的,只在系统事故线路短期过载运行时导线温度 才能达到70℃。 因此,保留《技术规程》的计算条件是合适的。现再补充说明 以下三点: 1重覆冰区的线路,由于严重的冰过载或不均匀覆冰和验算 覆冰使导线弧垂增大,对跨越物或地面的间距减小,造成人身触电 伤亡,导线烧伤、线路跳闸等事故。如贵州六水线、水盘线,云南的 以东线,羊盘线、五镇线,湖南的双道线等均发生过这类事故。为 此,本条补充规定了对重覆冰区的线路,还应计算导线不均匀覆冰 和验算覆冰情况下的弧垂增大。 2为解决架线过程中,由于设计和施工的误差而引起导线对 地距离的减少,一般采用在定位过程预留“裕度”的方法来补偿。 在输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上和设备工具上
的原因,往往使计算所得的导线弧垂数值与竣工后的数值之间存 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可分为:测绘误差、定 位误差和施工误差三种情况。如果再细分一下,测绘误差又包含 有断面测量和制图展点两种误差。定位误差有模板刻制和图纸上 排杆位两方面的问题。施工误差则是由于工艺水平关系必然存在 的一种实际情况,它是由于划印压接不准,耐张绝缘子串量度不 准,以及温度计指示的气温数值不能代表导线的温度等原因产生 的。因此,杆塔定位时必须考虑“导线弧垂误差裕度”。该值视档 距大小、地形条件、断面图比例尺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可根据 线路电压等级确定。110kV及以下线路不宜小于0.5m,220kV 及以上线路不宜小于0.8m,大跨越尚应适当增加。 3大跨越的导线,其截面往往是按发热条件确定的。导线允 许温度远大于本条规定的一般线路的数值,而且大跨越在线路中 的地位文比较重要,因此为考虑电流过热引起弧垂增大的影响,故 补充规定了在大跨越段,确定导线至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 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按导线实际能够达 到的最高温度计算最大弧垂。 提高导线允许温度到80℃时,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的线 路,应按50℃弧垂校验限距。 计算表明导线40℃~50℃弧垂差大于70℃~80℃弧垂差。 为简化按经济电流密度设计线路的工作,可在导线允许温度从 70℃提高到80℃时,将定位弧垂的温度相应从40℃提高到50℃。 这样的调整,对一般的平地档距,可以期望获得与现行规范相似的 良好配合和运行效果。 据IEEE1980年No.2的论文介绍,美国BPA公司也是按 50℃导线弧垂做定位设计。 验算覆冰条件、导线最高温度及导线覆冰不均匀情况下对被 交叉跨越物的间隙距离按操作过电压间隙校验。
13.0.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说明
1导线对地距离。 1)110kV~330kV线路的对地距离是以不发生危险的电气间 隙放电事故,即考虑正常的绝缘水平来决定的。 如330kV在非居民区按城乡郊区在夏收季节若用汽车运输 时,按交通部门规定载高以4.0m计算,操作过电压的等效间隙取 1.95m,裕度取0.5m,则导线对地距离为:4.0十0.5十1.95= 6.45m。 如按日本规范计算(对地距离数值按每10kV增加0.12m计 算),现以220kV的对地距离数值为基准,得330kV导线对地距 离值为:6.5十11×0.12=7.82m。 此外,前苏联1972年《电工手册》规定取7.5m,加拿大标准取 8.25m。 根据上述情况,经讨论确定,330kV对地距离数值采用7.5m。 2)500kV输电线路导线对非居民区地面的距离除要考虑正 常的绝缘水平外,还要考虑静电场强的影响。 对高压输电线下静电感应的影响,各国考虑的原则和方法各 不相同。日本建设500kV线路时,对地距离是由静电感应来控制 的,考虑的原则是把线下可能出现的暂态电击,控制到人们没有感 觉或没有不舒服的水平,为此对地距离选得很高。美国和前苏联 则是先按绝缘要求选择对地距离,然后再作静电感应校核,要求人 在线路走廊内接触车辆或其他物体时不遭到损害,即符合电容耦 合流过人体的工频电流不超过5mA和4mA。在设计我国第一代 500kV线路时,对可能停留在线下的各种车辆做了模拟试验和试 验线路的实测试验,试验结果均表明对500kV线路在满足绝缘要 求的条件下,一般都能满足稳态电击电流小于5mA的要求。根 据当时在试验线路下所做的大量电击试验证明,由静电感应产生 的暂态电击,虽然不会危及人身安全,但给人们造成的刺激是明显 的,甚至可以很难受的,随着场强的减小,电击引起的疼痛也明显 减轻。从500kV线路电击情况的调查来看,基本上全属暂态电
击,因此认为对暂态电击水平亦应有所控制,考虑到影响暂态电击 的因素很多,除物体对地电容外,还与对地绝缘情况和气候条件等 因素有关。国际上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为此决定从场强上 作一些限制,以减轻暂态电击疼痛程度。在1978年锦州会议决定 把第一代500kV线路下场强控制在10kV/m内。它相当于国外 已运行的500kV线路一般的场强水平。 最近儿年国外杂志和有关文献报导,各国也陆续把线下地面 附近场强作为设计高压线路的限制条件之一,由于考虑的原则和 制定标准的根据不同,在数值上相差很大。例如,1975年前苏联 规定500kV和750kV线下场强不得大于15k/m,跨越公路时不 得超过10kV/m。1980年美国能源部制定的《超高压和特高压电 气和机械设计标准》规定,交流超高压和特高压线下场强不能超过 12kV/m。1980年美国邦维尔电力管理局对新设计的第四代 500kV线路规定线下场强不得超过9kV/m,这些规定和我国第 代500kV对场强的要求基本一致。 至于输电线下的电场是否会对人有危害的生态影响的问题, 由于人们不可能长期停留在线下高场强的地方,故在建设第一代 500kV线路时,并无反映。但自前苏联1972年在国际大电网会 议上提出500kV变电站内的电场对运行人员可能有生态影响后, 在世界各地确有不少人开始研究输电线下的电场是否也会给人们 带来有害的生态影响,1980年国际大电网会议,根据已发表的研 究成果正式发出通告,说明现在有压线下的电场对人体无害,离充 许的电场值还有很大的安全裕度。 3)按全档距电场分布决定对地距离和最高场强的实际影响。 鉴于对线路线下电场的限制,主要出于减轻由暂态电击给人 们造成的不舒服感,没有涉及人身伤亡的问题,还考虑到人们在线 路走廊内从事农业劳动时,在各个地方停留的机会是均等的不可 能全集中在高场强的地方。如前所述,高场强区只占整个走廊中 很少的地方,它文只在气温最高弧垂最大时才出现在档距中央边
线外侧的狭长范围内,全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是有限的,而农事活 动季节性很强,春种秋收农忙季节气温不高,线路弧垂不是最大, 在考虑一个档距内的静电感应水平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为此 建议500kV线路跨越农田对地距离取10.5m。在该距离时线下 场强接近10kV/m的范围位于档距中央边相线下,两个狭长地段 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并且只在一年中气温最高时出现(见图 15阴影面积)。
地距离10.5m.离地面1m接近10kV/n
4)国外500kV线路线下实际场强。 国外关于高压输电线路跨越农田的场强,日本有跨越稻田的 场强取4kV/m~5kV/m的意见,根据前苏联500kV线路参数计 算得到的线下最大场强为11.4kV/m,英国400kV线路最大场强 在10kV/m左右。美国500kV线路各公司取值不完全一样,根据 搜集到的美国1965年至1980年间建成的37条单回500kV线路 参数,计算线下离地1m的最大场强,场强在5kV/m以下的有22 条,占计算线路总长的58%,场强在9kV/m~10kV/m的有9条 约占总长的30%,场强大于10kV/m的有6条,约占总长的12% 5)运行线路的电击情况是运行部门所关心的,1981年发表的 对美国和加拿大37个电力公司所属450kV以上线路的调查记录 中,运行电压450kV~550kV线路总长23887km,运行电压为 700kV~800kV线路总长4173km,线下地面最大场强,分别可达 11kV/m和12.5kV/m。调查结果表明,运行以来没有发生过暂
态电击引起的直接伤亡和二次事故。但由于电击给人造成疼痛和 凉慌而向电力公司提出申诉是有的,电力公司记录在案的申诉情 悦如表26所示:
表26北美500kV和750kV电击情况
上述调查是通过通信填表方式进行,电力公司记录的电击数 还不能完全代表运行以来总的电击数,但从两种电压等级电击数 对比来看,500kV电压级的电击数是较低的,从表26还可以看出 765kV线路运行时间和线路长度都较500kV线路短,但电击数大 于500kV线路。若折算成同样长的线路和运行时间,它的申诉率 为500kV的6.23倍。 1982年12月对已建成运行的500kV平武的线下电场进行实 测的结果表明,平武线线下实际场强较设计允许值低很多,主要的 原因是导线实际对地高度普遍比设计值高。抽查元锦辽工程部分 线段工程断面图亦发现这一现象,在被抽查的平地和山地两个线 段中,定位后的对地距离比设计要求高出0.5m及其以上的平地 占95%,山地占99%。分析原因除了在定位设计时按规定考虑对 地距离综合误差外,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原因,例如,定位时为了躲 开沟渠或选择合适的建立塔地点,常使实际档距缩短,从而使对地 高度增加;线路跨越通信线或低压配电线时,为满足交叉跨越要求 亦使对地距离相应增加;此外,由于杆塔是按3m一级分档,选用 高一档杆塔时亦使对地距离无形增大。考虑这些因素后,500kV 三角排列线路按10.5m对地距离设计,建成后能在档距中央出现 10kV/m场强的档距是为数不多的。 2导线对山坡、峭壁、岩石的距离。 线路在交通困难地区、步行可达和不可达山坡的对地距离均
按操作过电压的放电间隙,再根据人体、物体的高度并考虑一定的 裕度而决定。如对目前投运的500kV线路大部分地区取值分别 为9、8.5、6.5m。 前苏联规程取7m和5m;日本规程为7.28m。 根据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1997式(24)求得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U为:
2.0XV2X550 Uc=K,U,=1. 25 X =1125kV V3
13.0.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场强取值高度与有关标准一致,条
经过各国大量的试验研究,到目前为止,普遍认为长期处于超 高压线路附近的电场中,对人体不至于产生不良影响:但本条仍规 定500kV及以上电压级线路暂不考虑跨越经常住人的建筑物.并 按运行线路实际情况,对500kV和750kV线路分别规定边相导 线地面投影外5m和6m以内不允许有经常住人的建筑物(日本规 定500kV线路边相地面投影3m以内不允许有住房),以策万全。 对被跨越的非长期住人建筑物和邻近民房,控制房屋所在位 置离地面1.5m处未畸变电场不超过4kV/m,以满足环保部门的 要求。根据实测,此时户内的电场小到接近于零。参照《技术规 程》规定:330kV线路同220kV线路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是允许跨 越房屋的。330kV线路线距一般为7m、8m和9m,若被跨越的民
房高度为4m或5m,线路架线相应的高度为11m或12m,其相应 的最大地面未畸变场强如表27
表27线下最大地面未畸变场强
可见,330kV线路跨越民房时,其最大地面未畸变场强在 4kV/m上下。500kV线路即按此经验选取4kV/m作为界限,多 年来华东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绝大部分500kV线路拆迁房 屋的实际标准均为4kV/m。 我们曾对某500kV线路工程的拆迁房屋数量进行统计分析, 该线路导线排列为三角排列,常用悬垂型杆塔的横担宽度为14m, 仅为水平排列导线横担长度的60%左右,若场强取3kV/m为界 限,则拆房费用还要增加12.5%,相当可观。近年来,拆房费用不 断上涨,华东地区线路拆房费甚至高达2000元/m²以上。并且还 涉及大量政策处理和住房建设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 13.0.6为满足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按有关规定:输电线路经过经 济林木或树木密集的林区时,应按树木生长的自然生长高度,采用 高跨原则。林木的自然生长高度,需经调查收资,并取得当地林木 管理部门的认可。对于高跨绿化带困难且不经济时,可与有关部 门协商考虑更换树种。 导线与树木、果树、经济作物的垂直距离、净空距离,都为电气 安全绝缘间隙加上一定的裕度而计算得到的。 13.0.7本条文是按架空输电线路与弱电线路接近和交叉装置规 程中有关规定而编制的。 13.0.8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 求,作了些补充和修改
1关于输电线路写易燃易爆物所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 高度加3m。 2散发可燃气体的甲类生产厂房如与明火接近,有可能发生 燃烧或爆炸。考虑到输电线路运行过程有可能产生电弧或火花: 为安全起见,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补充规 定了输电线路与散发可燃气体的甲类生产厂房的防火间距还应大 于30m的要求。 3关于输电线路与爆炸物的接近距离,按照爆炸物的布置方 式(开口布置或闭口布置)有不同的要求,设计时可参考有关专业 规范。 以上规定,均是针对输电线路事故时,不致危及接近的易燃易 爆场所。但在输电线路设计中,往往还要考虑易燃易爆物发生事 敌时,不危及线路的安全运行。如果有此需要,可参照有关专业规 范或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 13.0.9在通道非常拥挤的特殊情况下,可与相关部门协商,在适 当提高防护措施,满足防护安全要求后,可相应压缩防护间距。 13.0.10根据原能源部《关于防范500kV输电线路事故再度发 生的紧急通知》(能源电【1989】159号)的建议提高对重要交叉跨 越的可靠度提出此项要求。华东地区500kV线路均按此标准设 计。 13.0.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输电线路对各种交叉跨越物的距 离,其取值原则由电场强度、电气绝缘间隙以及其他因素决定。输 电线路与交叉跨越物的水平距离主要是为了避免输电线路对其他 部门设施产生影响,如车辆行驶时电力线杆塔对司机视线的阻挡、 电力线倒塔时对其他设施造成的危害等。在现行线路设计规程 中,其取值大多与电压等级无关,相关部门亦已认可,故可沿用《技 术规程》的值。个别与电压等级相关的距离,按各电压等级取值的 级差递增取值。 以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交叉跨越为例:
交叉跨越表(见表28)
结合第二代500kV塔头及国内目前的设计标准,并参照前苏 联、日本等国的规程规定本规范表13.0.11中的500kV跨越要 求。 2目前我国的电力线路已有很大的发展。35kV及以下线 路遍布各个地区,这些线路对电网的影响也随着低压线路的不断 增加而相对减少。对跨越35kV及以上线路时跨越档内不允许有 接头的要求给施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已不适应目前的实际情况 同样,线路跨越等级公路也有类似的问题,自前我国公路建设飞速 发展,各地的公路网四通八达,二级公路随处可见。线路跨越二级 公路不允许有接头的要求也对电力线路的建设造成很大的限制, 根据线路施工及运行经验,仅对曾经出现过事故的爆压连接加以
分地区的设计距通航河流五年一遇洪水位9.5m;距最高船:东 北地区为5.5m,其余地区多为6m。对不通航河流:距百年一遇洪 水位,东北、华东地区为6.5m;其余地区仍多为7m。冬季至冰面 都按11m设计(三角排列铁塔取10.5m)。 对通航河流日本规程未明确,但指出导线距水面的高度必须 保证船舶航行没有危险;前苏联规程为8m。 根据上述情况并考虑最近几年全国洪涝灾害较多的情况,本 规范编制组认为,对通航河流五年一遇洪水位的跨越标准可取 9.5m;距最高船仍取6m;对不通航河流距百年一遇洪水位,取 6.5m;冬季至冰面水平排列铁塔取11m、三角排列铁塔取10.5m。 7线路跨越通信线、电力线时,由于是静电感应控制,所以全 国的设计标准均对跨越杆塔顶取8.5m,跨越导、地线取6m。 8500kV线路跨越特殊管道及索道:前苏联规程中最小垂 直与最小水平距离及路径受限制地区导线最大风偏时的净距均为 6.5m。日本规程最小垂距为7.28m;最小水平距离为10.05m(未 提导线最大风偏)。 目前国内线路跨越特殊管道时:中南地区葛武线、平武线取 7.5m;大房线按协议要求取值。我们倾向于按协议要求,当然,如 订协议有困难时也可参考已建成的线路或按7.5m取值。在路径 受限制地区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取最小水平距离8m。当特殊管 道(架空)或索道为金属材料制作时还应校验500kV线路挂飞车 时的最小垂距不应小于3.2m。 9线路跨越索道的设计标准各地差异较大。东北地区取 6m,平武线、葛武线取6.5m,大房线取8m,漫昆(Ⅱ)回线取 8.5m。由于索道只有在山区才出现,从实际情况看应和步行可达 山坡的情况同样考虑。故认为索道顶部与导线的距离可取6.5m (底部可按8.5m考虑)。 10在路径受限制地区,当二回平行的输电线路杆塔同步排 列时,二回输电线路邻近的边相导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类同于同
杆双回路上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线距, 同一回路导线的水平线间距离,对1000m以下档距,按档距 中导线接近条件考虑,按以下公式计算:
D=k;Lk+ +0.65~f 110
表29路径受限制地区同步排列输电线路边导线 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取值表
按上式计算结果,最后取值再考虑一定的安全裕度。 相互平行的500kV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华南地区为 40m;华北地区为55m;华东地区为45m;东北地区一般都在60m 以上。最小走廊宽度的计算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无线电
干扰;②静电感应;③工频及操作冲击条件时的闪络;④导线偏移; 5舞动;③线路维修要求;线路架设要求;③杆塔型式及尺寸; ③可听噪声。根据国内外的计算资料,最小走廊的范围是在40m 70m(风速范围30m/s~40m/s)变化。建议两回三角排列塔的 平行线路取中心线间最小水平距离(横担长度<9m)为45m。两 回水平排列塔的平行线路取中心线间最小水平距离为55m。 考虑其他变化因素等,对于500kV相互平行两线路杆塔位置 交错排列,导线在最大风偏时对相邻线路杆塔的最小距离取7m。 表3.0.11注1~4保留了《技术规程》条文;注2中500kV内 容见上述第10款的计算内容;注5重要交叉跨越技术条件需征求 施工及运行单位意见后制定,是为了确保交叉跨越满足其他行业 的相关要求。
14.0.2~14.0.4这三条强调对电磁干扰采取的防治措施,并对 输电线路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输电线路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手段 与方法所涉及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主要有: 1《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16203中对工频电场 测量方法的规定; 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中对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的规 定;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I/T19
14.0.5本条强调对自然环境
16.0.1巡线站的设置与否跟沿线交通条件关系很大,在交通方 便地区一般不需要设置巡检站。 16.0.2按以往的惯例运行管理部门确有此需要,故一直沿用至 今,根据近年来线路运行中发生的攀爬、触电事故,增加“设置高压 危险,禁止攀爬杆塔和接近”,并增加“杆塔上固定标志的尺寸、颜 色和内容还应符合运行部门的要求”。 16.0.3根据现在的通信条件完全没有架设检修专用通信线路的 必要,对于大山、大森林或荒原等通信困难地段,也应采用适当的 先进通信手段而不宜架设专用通信线,宜根据现有运行条件配备 适当的通信设施。 16.0.4本条是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确定的,已得到有关工程运 行部门的认可。
表A.0.1中基本风速是按基准高10m制定的。表底的注是 吸收了国内覆冰倒塔事故的情况而增添的,使用者可按工程实际 情况适当选择
附录B高压架空线路污移分级标准
中得到的最大值。这个图仅适用于参照绝缘子并考虑了它们具体 的积污特性。 注:图16是依据我国经验和试验数据做出的,其中的ESDD、NSDD为带电测量 值。由于我国目前长棒形绝缘子的使用经验和试验数据很少,本部分暂未绘 制长棒形绝缘子的ESDD/NSDD和SPS间关系图
图16A类现场污移度— 一参照盘形悬式绝缘子 的ESDD/NSDD和SPS间关系
各级污区的分界线。三条直线分别为NSDD与ESDD之比为 10:1、5:1、2:1的灰盐比线。 对于B类污秽,图17示出了参照绝缘子的现场等值盐度 SES)测量和SPS等级间的关系。 对图17右侧阴影区表征的极重现场污移度,为保证有满意的 污移性能,不能再使用简单的规则。对这个区域要求仔细研究,并 需要采用绝缘解决方案兼防污措施的联合解决办法。 图16、图17的数值依据于沉积在参照绝缘子上的自然污移。 不应直接用这些图来确定试验室试验的污度。对自然条件 和试验条件间的差别和绝缘子型式间的差别都必须进行校正
从一个SPS等级转变到另一个等级不是突变的,因此图16、 图17的每个等级间的边界线都用阴影带表示。
表30对每一污移水平给出了某些典型的相应环境的示例和 大致的描述。表中所描述的环境情况可能存在遗漏,并且最好不 要单独据此描述来确定现场污移度水平。表30中示例E1到E7 被放置于图16和图17中以说明典型SPS水平。绝缘子的某些 持性(例如外形)对绝缘子本身的积污移量有重要影响。因此,这 些典型值仅对参照盘形悬式绝缘子适用
表30典型环境的举例
注:*表示在风暴期间,在这样的离海距离,其ESDD水平可以达到一个高得多的 水平; **相比于规定的离海、荒漠和干燥陆地距离,大城市影响的距离可能更远;
衣小任 水平; *相比于规定的离海、荒漠和干燥陆地距离,大城市影响的距离可能更远; **取决于海岸区域地形以及风的强度。
GB/T 51347-2019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扫描)录 C各种绝缘子的ml
高海拔绝缘子片数需修正,m特征指数反映了气压对于污闪 电压的影响程度,数值由试验确定。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科学技术 项目“西北电网750kV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中的《高海拔 区750kV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选取方法及绝缘子选型研究》课题 列表供设计参考。
附录E基础上拔土计算土重度和上拔角
参照了现行行业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 DL/T5219的规定,增加了粉土的相应指标。
GB/T 30966.3-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3部分:信息交换模型.pdf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的规定定义 公路等级。
定 价: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