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

2020080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432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020080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

合下列规定: 1断层、节理裂隙密集区或其他破碎富水地层应布设1~3个孔。 2富水岩溶发育区每循环宜布设3~5个孔:揭示溶洞边界时宜增加孔数,终孔于隧 道开挖轮廓线以外5~8m。 3富水岩溶发育地段宜采用中、长距离超前钻探,并辅以加深炮孔短距离探测。发 现异常情况应结合其他探测手段。 4采用取芯钻探的钻孔直径应满足取芯、取样和孔内测试要求。 19.4.4超前钻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探过程中应做好现场记录,包括钻孔位置、开(终)孔时间、孔深、钻进压力 钻进速度随钻孔深度变化情况、冲洗液颜色和流量变化、涌砂、空洞、振动、卡钻位置

19.4.4超前钻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探过程中应做好现场记录,包括钻孔位置、开(终)扎时间、扎深、钻进压力 钻进速度随钻孔深度变化情况、冲洗液颜色和流量变化、涌砂、空洞、振动、卡钻位置 突进里程、冲击器声音的变化等。 2钻探过程中应及时判定岩芯、岩粉,判定岩性,对于断层、溶洞填充物、煤层、 代表性岩土等应拍照备查,并选择代表性岩芯整理保存。 3在富水地段进行超前钻探时必须采取防突措施;测钻孔内水压时,应安装孔口管 连接高压球阀、连接件和压力表,压力表读数稳定一段时间后测得水压。

4钻探过程中应根据钻孔情况适时调整钻孔角度与深度, 19.4.5揭穿煤(岩)与瓦斯突出地层前GB-T 18362 直燃型溴化锂机组,必须采用超前钻探法准确预测预报煤(岩) 与瓦斯突出地层的赋存位置。 19.4.6超前钻探成果应与地表、洞内地质调查资料、已有地质资料对比印证,综合 分析,形成超前地质钻探报告。 19.4.7超前钻探报告主要应包括施工简介、地质概况、钻孔布置图、钻孔探测结果, 则试试验分析报告、钻孔柱状图、代表性岩芯照片、钻孔内涌水的水压、水量、水质等 情况、地质评价与建议等内容

19.5.1超前导洞法可采用平行超前导洞和主洞超前导洞,两座并行隧道可根据先 干挖的隧道预测后开挖隧道的地质条件

超前导洞预报法是以超前导洞中揭示的地质情况,通过地质理论和作图法预报正洞 地质条件的方法。超前导洞法分为平行超前导洞法和正洞超前导洞法。线间距较小的两 座隧道可互为平行导洞,以先行开挖的隧道预报后开挖隧道的地质条件。 19.5.2岩溶发育可能性较大地段,或可能存在人为坑道、采空区地段,可利用超前 导洞采用物探、钻探手段横向探测隧道主洞。 19.5.3应做好超前导洞的地质超前预报与评价工作,并根据超前导洞地质复杂程度, 采取地质调查、物探、超前钻探等预报方法。 19.5.4应根据超前导洞揭示的地质情况对主洞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与地质综合 评价,并编制报告,对主洞地质监测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19.6不良地质预测预报

19.6.1断层超前预测预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断层预报应探查断层的性质、产状、富水情况、在隧道中的分布位置、断层破 率带的规模、物质组成等,并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 2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弹性波反射法为主进行预测预报;富水断层应采用 电法、超前地质钻探法和加深炮孔法等手段进行验证。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3接近规模较大断层前,应结合弹性波反射法、地质调查法、地表与地下相关性 分析、断层趋势分析及地质作图等手段预测预报断层的位置和分布范围,确定实施超前 地质钻探法和加深炮孔法的范围。开挖掌子面距离高风险断层100m之前,应开始实施 超前地质钻探。 4应注意观测是否存在下列可能的断层前兆: 1)节理组数急剧增加。 2)岩层牵引褶曲的出现。 3)岩石强度的明显降低。 4)压碎岩、碎裂岩、断层角砾岩、断层泥的出现。 5)临近富水断层前断层下盘泥岩、页岩等隔水岩层明显湿化、软化,或出现淋水 或其他涌突水现象,

断层是隧道开挖过程中常见的、对逐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的构造形式之一,是地 下水的富集场所和流动通道,灰岩地区岩溶常与其相伴而生,隧道内塌方、突泥突水多 与其有关。 根据断层的规模、富水程度及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决定是否进行超前钻探及钻孔数量、 位置、深度等。超前钻探有时只钻一孔即可确定断层的宽度和富水情况等。 根据接近断层时节理组数急剧增加的理论,采用地质素描法确定断层即将揭露的里 程;利用开挖工作面素描根据地质作图法判断断层在隧道内的延伸长度,即在哪个里程 断层将穿过。

19.6.2岩溶超前预测预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溶预报应探查岩溶在隧道内的分布位置、规模、填充情况及岩溶水的发育情 况,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 2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结合多种物探法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开挖掌 子面距离高风险段落100m之前,应开始实施超前地质钻探。 3岩溶发育区宜进行加深炮孔探测。 4施工中应注意观测是否存在下列大型溶洞水体或暗河的可能前兆: 1)裂隙、溶隙间出现较多的铁染锈或夹黏土。 2)岩层明显湿化、软化,或出现淋水现象。 3)小溶洞出现的频率增加,且多有水流、河沙或水流痕迹, 4)钻孔中的涌水量剧增,且夹有泥沙或小砾石。 5)有哗哗的流水声。

6)钻孔中有凉风冒出。

2由于岩溶发育的复杂性、隐蔽性、不确定性,岩溶发育的宏观规律理论上可以 青楚,但具体到哪个位置是否发育岩溶、岩溶的规模、填充情况等,目前根据理论运 难说清楚。据目前科技发展水平,靠单独一种预报手段是很难满足快速安全施工需 为,故需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中包含超前钻探,目前岩溶 则仍是超前地质预报的技术难题,须慎重对待。

的,故需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中包含超前钻探,目前岩溶扌 则仍是超前地质预报的技术难题,须慎重对待。 19.6.3煤层瓦斯超前预测预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地质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法进行综合超 前地质预测预报。 2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隧道,应采用物探法初步预判煤层在隧道内的位 置;结合弹性波反射法、地质调查法、地表与地下相关性分析、地层趋势分析及地质作 图等手段预测预报煤层在隧道内的里程,确定实施超前地质钻探法的范围。开挖掌子面 距离煤层100m之前,应开始实施超前地质钻探。 3施工中应注意观测是否存在下列煤(岩)与瓦斯突出的可能前兆: 1)开挖工作面地层压力增大、鼓壁、深部岩层或煤层的破裂声明显、掉渣、支护 严重变形。 2)瓦斯浓度突然增大或忽高忽低,工作面温度降低,闷人,有异味等。 3)煤层结构变化明显,层理紊乱,由硬变软,厚度与倾角发生变化,煤由湿变干 光泽暗淡,煤层底板出现断装、波状起伏等。 4)钻孔时有顶钻、夹钻、顶水、喷孔等现象, 5)工作面发出瓦斯强涌出的嘶嘶声,同时带有粉尘。 6)工作面有移动感。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20.0.1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内路面的 应根据隧道内的施工作业场地、进度要求、 乍业程序、施工环境等编制单项施工组织设计。 20.0.2隧道内路面的材料和施工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技术细则》(JTG/TF3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O)及《公路工程质量 检验评定标准》(JTGF80)的有关规定。

逐道路面属于永久性工程,补修极为困难。 (1)隧道路面的抗磨耗性、抗滑性、平整度都将影响营运后的车辆通行能力,故施 工时需要达到质量要求。 (2)隧道内路面需要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将路表水尽快排出。由于隧道内的气 条件与隧道外不同,在气温较低的隧道内,水流的积聚会造成路面结冰,会降低行车 的安全性。 (3)隧道内光线较暗,需要按照设计规定尽可能提高路面亮度,如采用白色水泥, 白色碎石等材料。 (4)高寒地区,隧道路面上易形成薄溜冰。为了行车安全,路面需要具有足够的粗

逐道路面属于永久性工程,补修极为困难。 (1)隧道路面的抗磨耗性、抗滑性、平整度都将影响营运后的车辆通行能力,故施 工时需要达到质量要求。 (2)隧道内路面需要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将路表水尽快排出。由于隧道内的气 候条件与隧道外不同,在气温较低的隧道内,水流的积聚会造成路面结冰,会降低行车 的安全性。 (3)隧道内光线较暗,需要按照设计规定尽可能提高路面亮度,如采用白色水泥, 白色碎石等材料。 (4)高寒地区,隧道路面上易形成薄溜冰。为了行车安全,路面需要具有足够的粗 糙度。

20.0.3当隧道内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而隧道外采用沥青路面时,隧道内外过渡段的 各组成层及层间结合施工应按相关的规范执行,并应符合设计规定。 20.0.4 隧道路面施工前,应先进行试验段铺筑,长度宜为150~200m。 20.0.5隧道路面应采用满足施工和环水保要求的配套机械设备施工。 20.0.6隧道路面施工应设置满足施工需要的照明和通信系统。

20.0.7隧道路面施工过程中,隧道内应保持良好通风,采取防火、防烟措施,制定 琉散和消防救援预案。 20.0.8隧道路面施工宜在排水系统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排水设 施,防止被堵塞和破坏。 20.0.9路面施工前,地面应干净、无水。 20.0.10阻燃沥青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沥青混凝土阻燃剂的品种和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规定,阻燃剂储存应防潮、防 曝晒。 2 阻燃剂的用量和添加工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通过试验确定。 3阻燃沥青混凝土的氧指数和烟密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4阻燃改性沥青储存罐应带有搅拌装置。 5阻燃沥青混凝土拌和、储存、运输、摊铺碾压的时间和温度控制等工艺参数应 根据试验选择,经过试验段验证并在施工时严格执行。 6加入阻燃剂后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 工技术规范》(JTGF40)规定。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卤系阻燃剂的阻燃效应是通过气相机理实现的。其主要特点是阻燃效率高、用量少, 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小等,但在热裂及燃烧时生成大量的烟尘及腐蚀性气体。卤系阻燃剂 常和协效剂一起使用。常用的协效剂是Sb203。 ②镁铝阻燃剂 此类阻燃剂主要指氢氧化铝(ATH)、氢氧化镁(MH)。其阻燃机理为释水吸热和覆盖作 用。镁铝阻燃剂的最大优点是低毒、低烟或抑烟、低腐蚀,且价格低廉,缺点是所需添 加量较大,有时要达到基材的60%,因而一般常与卤系阻燃剂、红磷等一起使用,而不 单独使用。 ③硼酸锌 硼酸锌主要作为Sb203的替代物使用,它价廉,无毒,无刺激。大约在300℃左右开 始释放出结晶水。在卤素化合物存在下,生成卤化硼、卤化锌,抑制和捕获游离的羟基, 阻止燃烧连锁反应;同时形成固相覆盖层,隔绝燃烧的表面空气,阻止火焰继续燃烧并 能发挥消烟作用。 ④消烟剂 沥青在燃烧的过程中放出大量黑烟,使火灾现场的可见度大大降低,贻误灭火和抢 救生命财产的时机。常用消烟剂有三氧化钼(Mo0.)、二茂铁、硼酸锌和无机氢氧化物等。 (3)由于沥青材料阻燃性能的测试标准直至目前仍未制定,所以目前测试沥青的阻 燃性能主要按评价塑料材料阻燃性能的测试手段,如氧指数法、水平及垂直燃烧法、热 重一动态热重法(TG一DTG)。 ①氧指数法(OI) 氧指数可用于表征材料被点燃的难易程度,衡量材料的火灾危险性。石油化工行业 标准《沥青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NB/SH/T0815一2010)规定了标准测试方法。它 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即进行有焰燃烧)所 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以氧所占体积分数的数值表示,作为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 时燃烧的难易程度。一般认为,氧指数小于7者属易燃材料,氧指数大于等于7而小于 32者属可燃材料,氧指数大于等于32者属难燃材料。 ②水平及垂直燃烧测定法 UL94可燃性测试是美国安全保险材料研究室开发的方法,它是广泛使用和经常引用 的塑料可燃性测试方法之一,用来初步评价被测塑料是否适合于某一特定应用场所。《塑 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B/T2408一2008)规定了测定塑料可燃性的标 准方法。 ③锥形量热仪法(CONE) 同极限氧指数法相比,锥形量热仪法(CONE)试验更加接近材料的实际燃烧情况, 1S056601(1993)及ASTME1354(1990)规定的锥形量热仪法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测定塑 料燃烧热释放速度的方法。锥形量热仪可用于测定材料的引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有

效燃烧热、烟密度等很多有关材料的阻燃性能参数。此方法在阻燃塑料的应用很广泛, 效果也很明显,但尚未有资料显示在阻燃沥青中得到应用。 (4)阻燃沥青路面是指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了阻燃剂的路面。通常的沥青混合料均 可以掺加阻燃剂以达到阻燃或减少火灾的目的。 ①阻燃沥青路面的混合料类型有多种型式。 ②阻燃沥青大都利用粉末性阻燃剂,加入沥青时容易飞散,造成环境污染。 ③阻燃沥青制备的能源消耗较大;在沥青中添加阻燃剂的工艺增加了生产环节的能 源消耗,可能导致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进一步劣化,造成沥青制备过程中有害气体 的二次排放。 ④粉末状阻燃剂与沥青的密度差别大,相容性差,导致阻燃沥青在储运使用过程中 容易发生离析。过多的阻燃剂可能降低沥青延度。 20.0.11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胀缝。 不想开放本通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21.1各类洞室、横通道及其他

21.1.1各类洞室及横通道应按设计位置设置。当原定位置地质条件不适合时,施工 单位应会同有关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落实各种附属设施之间以及它们与排水系统 之间有无冲突,如有冲突,应会同有关方面解决。 21.1.2隧道边墙内的各类洞室及横通道等与正洞连接地段的开挖,应在正洞掘进至 其位置时,与主洞同步进行。 21.1.3各类洞室及横通道的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支护应符合设计规定,开挖 后及时施作。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变更支护参数。与正洞连接地段支护施工应加 强过程控制。 21.1.4各类洞室及横通道的永久性防、排水工作,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时除应 按本规范第11章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洞室及横通道与正洞连接处的防、排水工程应与正洞一次同时完成, 2各类洞室及横通道与正洞连接的折角处,防水层应根据铺设面的形状平顺铺设, 不得出现空白,应减少搭接。 21.1.5各类洞室及横通道的衬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认真复查防、排水工程的质量。防、排水工程符合设计规定后,方可进行二次 村砌施工 2衬砌中各类预埋管件、预留孔、槽及边墙内的各类洞室应按设计位置定位。模 波架设时应将经过防腐与防锈处理后的预理管和预理件绑扎牢固,留出各类孔、槽及边 墙内的各类洞室位置。灌筑混凝土时应确保各类预埋管件、预留孔、槽不产生移位。 3各类洞室、横通道与正洞连接处的钢筋应互相连接可靠,绑扎牢固,使之成为 整体。 4主洞与各类洞室、横通道连接处钢架和主筋的断开和处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1.1.6各类洞室应有明确的标识,防护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门框及门扇骨架应在平整的场地上先放样。 2各种钢材应经调直、调平后下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不得产生裂纹 3所有构件应经过防锈处理,安装过程防锈层不应破损。 4应开启方便,严密、防火、隔热。 5 符合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有关规定

21.1.7电缆槽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槽开挖应与边墙基础开挖同时进行,不应在边墙灌筑后再爆破开挖 2电缆槽壁中预理的管、件应预理牢固。槽壁与边墙应连接固定牢固,必要时口 旧设短钢筋。 3电缆托架应镀锌防锈,并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程充许偏差为土土5mm 4槽壁中预理接地引线与接地预理件的连接应牢固、符合设计规定。 5电缆槽盖板的制作应平顺、整齐、无翘曲;盖板铺设应平稳,盖板两端与沟壁 勺缝隙应用砂浆填平,不应晃动或吊空;盖板规格应统一,可以互换。 6采用多孔方管安设电缆时,其接头处应顺直连接,并作防水处理。不得使用有 波损的多孔方管。 21.1.8隧道内电缆采用架空托架时,托架接地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预埋接地引线 与接地预埋件的连接应牢固、符合设计规定 21.1.9隧道内吊顶隔板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顶隔板施工前应调整好吊顶拉杆的高程。吊顶隔板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2吊顶隔板施工时的脚手架及模板应架设牢固;模板安装时应设一定预拱度,保 正隔板灌筑符合设计规定。 3隔板钢筋与衬砌预埋钢筋及挡头板钢筋的连接必须牢固,不得外露。 4吊顶隔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拆模,且吊顶隔板不得产生下挠度;上下 面应光洁平整。接缝处应严密,不得漏风和渗水。 5在隧道衬砌设置沉降缝处,隔板应相应设置横向沉降缝。 吊顶拉杆露出混凝土隔板的部分应镀锌或涂防锈漆

21.1.10洞口遮光棚施工除应符合设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遮光棚框架、立柱及基础位于路堤填方内时, 不得因框架、立柱下纵撑和下 掌的设置而影响路堤压实的质量:位于桥涵上时,应做好相应的预留预埋,并考虑施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荷载对结构基础的影响。 2遮光棚框架混凝土表面应光洁、美观,不应有蜂窝、麻面。 3遮光棚的施工应与洞门装饰工程一并安排,或在规定位置预留装饰工程安装时 所需的孔洞。

21.2防火涂料和洞门装饰

21.2.1防火涂料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GB 28375)的有关规定。储存运输时应防雨防潮,包装不应破损。

不是每一个隧道都设计有防火涂料、洞门装饰。如果设计了防火涂料、洞门装饰, 施工要按设计规定进行。设计没有规定时,按本规范实施。如果本规范与材料的产品标 准有冲突,要按材料的产品标准施工。

21.2.4防火涂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采用喷涂工艺。 2 界面处理、喷涂厚度、喷涂层次、施工温度等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规定 3宜自上向下喷涂

21.2.5洞门装饰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应符合现行《建筑装饰装

21.2.7洞门装饰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口装饰应表面平整、清洁。 2隧道铭牌字样应美观、醒目,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采用面砖或料石时,应做到横缝通直、竖缝错开。面砖贴好后,外表面应平整, 不得出现凹凸不平。黏结应牢固,背后不应有空洞。面砖材料不得使用反光材料。料石 彻筑时压顶料石应采取特殊加固措施防止脱落。 4采用一般内墙涂料时,色彩应符合设计规定。涂料可采用喷涂或粉刷,但应做 到色调均匀,不应出现色斑和杂色

21.3.1预埋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理件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位置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2 预埋钢板平行度应不大于1%。 3 预埋钢板位置偏差应不大于10mm。 4 预理件各部分之间及其与混凝土钢筋之间的连接应牢固。

21.3.3预埋管道处混凝土浇筑前应封堵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附录 A调查核对和施工组织设讯

录 A调查核对和施工组织

A.0.1现场调查宜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历史洪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不良地质现象。 2 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已设结构物的影响。 3交通运输条件和施工运输便道的调查。 4施工场地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弃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 5 建(构)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和电信、电力线等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 6T 调查和测试水源、水质并拟定供水方案。 天然筑路材料(粘土、砂砾、石料)的产地、数量、质量鉴定及供应。 8 可利用的电源、动力、通信、机具、车辆维修、物资、消防、劳动力、生活供 及医疗卫生条件。 9 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及居民点的社会状况和民族风俗。 10 施工中和运营后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11 尚待解决的问题。

A.0.1现场调查宜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历史洪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不良地质现象。 2 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已设结构物的影响, 3交通运输条件和施工运输便道的调查。 4施工场地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弃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 5 建(构)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和电信、电力线等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 6 调查和测试水源、水质并拟定供水方案。 天然筑路材料(粘土、砂砾、石料)的产地、数量、质量鉴定及供应。 8 可利用的电源、动力、通信、机具、车辆维修、物资、消防、劳动力、生活供 应及医疗卫生条件。 9 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及居民点的社会状况和民族风俗。 10 施工中和运营后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11 尚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研究是做好隧道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前提,为了强调施工的科学、系统,避免 盲目施工,做出本条规定。 通常,隧道控制全线工期,因此要求先行开工,其施工组织安排常独立进行。施工 前调查研究是计划安排工期、工程费用、施工方法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 2对结构物的类型、数量、位置、埋设深度、与隧道的关系进行调查,是为了预测 遂道施工对地表或地下已设结构物的影响。 3为了考虑既有交通条件的利用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调查通常包括公路等级、道路 里程、路线平纵断面及桥涵构造物限载条件、路面状况,车辆类型、交通量及可利用的 乡村公路等。 4一般隧道洞口施工场地比较狭窄,对洞外相邻工程和施工安排、弃渣场位置、弃

附录A调查核对和施工组织设讯

渣填筑路提及弃渣对农田水利的影响等作详细调查,有利于做出统筹安排。 5施工前调查影响隧道施工的各设施的情况和数量,是为了给制定拆迁计划提供依 据。 6对隧道附近水源位置、储水量及水质情况等进行调查是为了拟定供水方案。 7根据设计文件中提供的料场,对砂石等材料的产量、质量进行鉴定,是为了确定 材料供应方案。 8利用当地电源、动力、通讯、机具车辆维修、物资、消防、劳力、生活供应及医 疗卫生条件,可以节省工程费用,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9气象、水文资料及社会状况调查通常包括: (1)气温、气压、湿度、降雨量蒸发及冻土深度。 (2)河川流量、地下水位、水利状况、工程对地下水影响等。 (3)居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水准、社会秩序、环境保护和防止公害条例等。 10对地形、地貌、地质、动植物、土地利用、运输道路、噪声、振动、排水通路、 地表下沉、名胜古迹、环境保护区等进行调查,是为了限制隧道施工给自然环境和生活 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采取相应对策。

A.0.2图纸核对工作宜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条件、设计原则。 2 隧道设计的勘测资料,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钻探图表等。 3 隧道平面、纵断面、洞口横断面。 4 洞门位置、式样、衬砌类型、洞口周围环境及衔接工程。 5 设计文件中确定的施工方法、通风方案、技术措施与施工实际条件是否相符合 6 洞外排水系统和设施的布置是否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相适应。 设计给定的明暗分界断面地形地质与设计是否一致,边仰坡刷坡是否过高,浅 里段长度能否减少,能否按“早进晚出”原则调整明暗分界断面位置。 8工程数量。

A.0.3施工组织设计宜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编制依据:承建项目的合同、批准的设计文件、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标准规范规 呈、环境保护及法律法规要求等。 2编制原则:满足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技术经济方案比选最优。积极应

A.0.3施工组织设计宜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编制依据:承建项目的合同、批准的设计文件、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标准规范 星、环境保护及法律法规要求等。 2编制原则:满足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技术经济方案比选最优。积极厂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工程特点、工期要求,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流程及衔接。加强机械化施工能力,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符合国家关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土地管理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 3工程概况:工程简介、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 4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方法及工艺、关键工序的作业实施细则, 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施工通风以及供水、供电设计等。 5施工总平面布置:生产生活区及设施、施工便道、混凝土拌和站、构件及钢筋 加工场、弃渣场地、供电、供水、供风、通信等临时工程。 6工期安排:总进度、施工形象进度、施工网络图等。 7施工单位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组织机构、机械设备配置、工区划分及管理、 劳动力配置、材料供应、资金使用计划、文明施工等。 8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及环水保目标和保证措施。 9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施工作业面、施工过程、有害气体、原材料、半成 品、产成品监控信息的收集、流转和处置。 10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包括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特 种作业人员配备的数量及安全资格培训持证上岗情况。 11 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12 安全防护用具的配备。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的使用计划。 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14 针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制定的工程项目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15 发生自然灾害、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预案。 16 施工人员安全教育计划、安全交底安排。 17 创优规划、科技研发规划。 18 附图及各种表格

在调查研究,核对设计文件,线路测量复查等工作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通常步骤如下: 1复核与分析工程设计文件,掌握工程施工的特点,摘录工程数量。 2确保总的施工方案和总的实际施工期限。在施工方案中,需要包括:机械化程度, 初步安排施工进度、工序作业流水线和流水速度、总的施工程序划分和施工场地初步安 排平面图。

附录A调查核对和施工组织设讯

4确定各分项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和施工期限。 5编制施工进度网络图,并进行最合理的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6计算劳动力、电力、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需要量,并根据施工进度的要求,编拟供 应计划。 7布置运输线路,计算运输量,选择运输方式,确定运输工具数量。 8确定自产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方案,提出各种附属企业的设置方案和生产计划。 9 制定各项临时工程施工方案和计算工作量。 10拟定安全、质量、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主要技术措施。 11 提出施工管理机构的方案,确定劳动组织的编制,制定各种相应的管理制度。 12编写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B.1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B.1.1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标准养生28d龄期的试件为准。试件为边长 150mm的立方体。试件3件为1组,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地点或拌和地点分别随机制取试 件。 2一般体积的结构物,每一单元结构物应制取2组。 3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时,每80~200m或每一工作班应制取2组。 4可根据施工需要,另制取与结构物同条件养生的试件,作为拆模的强度依据。 B.1.2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合格标准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试件≥10组时,应以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评定,

Mfeu≥ feu,+ KS feu win≥ Kefau k

表 B. 1. 2 K、K,的值

2试件<10组时,可用非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进行评定:

B.2水泥砂浆强度评定

feu,min≥1.15feu.A feu,win≥0.9feu.k

feu,min≥1.15feu,A

B.2.1评定水泥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生28d龄期的试件为准。试件为边长70.7mm 立方体。试件6件为1组,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应在浇筑地点或拌和地点分别随机制取 试件。 2每一工作班应制取2组。 B.2.2水泥砂浆强度的合格标准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同强度等级的平均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1.1倍。 2任意一组试件的强度最低值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85%。

B.3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B.3.1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查试件制作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大板切割法:在施工的同时,将混凝土喷射在450mm×350mm×120mm或450mm X200mm×120mm的模型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加工成100mm×100mm×100mm的 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乘以0.95 的系数,精确到0.1MPa。 2凿方切割法:当采用喷大板切割法对强度有怀疑时,可用凿方切割法。凿方切 割法应在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护上,用凿岩机打密排钻孔,取出长350mm、宽约150mm的 混凝土块,加工成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用 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乘以0.95的系数,精确到0.1MPa。 3钻孔取芯法:当采用喷大板切割法对强度有怀疑时,也可采用钻孔取芯法。钻 孔取芯法应在具有28d强度的支护上,用钻孔取芯机钻取并加工成长100mmm、直径100mm 的圆柱体。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精确到0.1MPa,其抗压强度换算系 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B.3.2双车道或三车道隧道每10延米,至少在拱部和边墙各取1组(3个)试件。 其他工程,每喷射50~100m混合料或小于50m混合料的独立工程,不得少于1组。材 料或配合比变更时需新制取试件。 B.3.3喷射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件组数不少于10组时,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不低于设计值,且任一组试件抗 玉强度不低于0.85倍的设计值。 2试件组数少于10组时,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不低于1.05倍的设计值,且任一组 式件抗压强度不低于0.9倍的设计值。

B.4.1评定水泥基浆体的强度,除设计另有规定时按设计规定外,应以标准养生28c 的试件为准。试件尺寸应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以3个试件为1组,制取 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水泥浆体应分别制取试件,试件应随机制取,不 得挑选。 2每一工作班取1组:如用量超过10m,则按每10m取1组

B.4.2水泥浆强度的合格标准应按下列

1同强度等级试件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2任意一组中试件的强度最低值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85%。

表C.0.1隧道地质素描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C.0.1地质素描工作应按表C.0.1格式现场填写隧道地质素描图。地质素描和分析, 宜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地质 1)地层岩性:描述地层时代、岩性、层间结合程度、风化程度等。 2)地质构造:描述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等。断层的位置、产状 生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 间距、填充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特征、力学性质,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 完整程度。 3)岩溶:描述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填充物成分、状态, 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 4)特殊地层:煤层、膨胀岩土、湿陷性黄土、盐岩等地质 5)人为坑洞: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坑道和洞穴的分布位置及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 6)地应力:包括高地应力显示性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如岩爆、软弱夹层挤出、探孔 讲状岩芯等现象。 7)塌方:应记录塌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 地质原因及其对继续掘进的影响。 8)有害气体及放射性危害源存在情况。 2水文地质 1)地下水的分布、出露形态及围岩的透水性、水量、水压、水温、颜色、泥砂含量 测定,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必要时进行长期观测。地下水的出露形态 分为:渗水、滴水、滴水成线、股水(涌水)、暗河。 2)水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3)出水点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暗河等关系分析。 4)必要时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 5)必要时应建立涌水突水点地质档案。 3围岩稳定性特征及支护情况 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方式及初期支护后的变 形情况。发生围岩失稳或变形较大的地段,详细分析、描述围岩失稳或变形发生的原因、 过程、结果等。 4进行隧道施工围岩分级。 5影像 隧道内重要的和具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拍照摄像

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 况。发生围岩失稳或变形较大的地段,详细分析、描达 结果等。 进行隧道施工围岩分级。 5影像 遂道内重要的和具 生的地质现象应拍照、摄像。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GB/T 41734.1-2022 动物射频识别 第1部分:射频识别标签与GB/T 20563和GB/T 22334的一致性评估(包括制造商代码的发放和使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ITG/T3660—2020)

附录F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

表F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

附录 G地质预测预报分级

SJG 55-2019 深圳市建筑起重机械防台风安全技术规程附录G地质预测预报分级

表G地质预测预报分级

对执行规范条文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 “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