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L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454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超过2m,并做到短间歇连续均匀上升,实践证明薄层长间歇极 易引起混凝土裂缝。

(1)将通水时间略为延长,主要是根据二滩(通水14~ 19d)、隔河岩(通水12~15d)、三峡(通水15~20d)等工程经 验,初期通水般可将混凝土块体最高温度削峰3~4℃,且可 避免二次温升的峰值过高。 (2)增加日降温不应超过1℃的内容。当混凝土内部温降梯 度过大时会引起混凝土温度应力不平衡而产生裂缝。 (3)删除“埋管应覆盖一层混凝土后开始通水”。二滩、三 峡工程的实践证明,在使用塑料类软冷却水管时,如果下料前通 水,可提前发现漏水情况及保证水管畅通。 8.3.4新增条文。一般在秋季对高温季节所浇筑的混凝土进行 中期通水冷却,以减小人冬后坝体的内外温差,中期通水可根据 坝体温度情况选用制冷水或河水。坝体中期通水冷却措施已在许 多工程(如三峡、构皮滩、彭水等)中应用,二滩工程中要求大 坝混凝土一期冷却须将坝体温度降至20~22℃,相当于初期冷 却与中期冷却一次完成。实践表明,中期通水冷却对减小混凝土 内外温度梯度、防止坝体产生表面裂缝有明显作用

8.4.1新增条文,主要考虑到早龄期混凝土抗裂能力差,遇气 温骤降极易产生裂缝,国内许多工程(三峡、构皮滩、向家坝 等)均明确有此要求GB 50170-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且上、下游面都进行了施工期长期保温。 8.4.2本条与原规范5.2.15条相比,将气温年变幅较大的地 区”改为“气温变幅较大的季节”,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且更加 合适。将“表面保护措施”改为“表面保温措施和时间”,更加 具体。

8.4.4考虑到保温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技术进步,本条将原规范 “采用混凝土预制模板”删除,加入了“可在拆模后适时贴保温 材料,必要时应采用模板内贴保温材料”。自前,采用混凝土预 制模板保温的工程较少,多数工程采用了混凝土表面外贴保温材 料这种方式,施工中要注意保温材料与混凝土贴合紧密,保温效 果更好。

8.4.5新增条文。不同的保温对象,因其形状不同、方

重要性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保温层厚度,如重要部位、口门、 处应加厚。另外,需要的保温层厚度还与保温材料的性能、 条件等有关。

8.4.6条文中列出的这些部位及浇筑块的棱角和边缘部

易在气温骤降和空气流畅的情况下,受温度变化影响易开裂,因 比应及时封闭和保温。

8.5特殊部位的温度控制

8.5.1基本同原规范。主要考虑到要重视填塘部位的混凝土温 度要求,根据工程实践,岩基的塘、槽、陡坡和坝体预留块回填 以及并缝块混凝土,处于多面约束状态,温度应力也较复杂,因 此建议从严要求,在施工安排、结构设计、温度控制诸方面专门 采取措施。

8.5.2在原规范基础上增加了“回填混凝土宜在低温季节浇

.5.2在原规范基础上增加了“回填混凝土宜在低温季节浇筑,

并采取温控措施使最高温度不超过设计允许最高温度”,主要参 照了三峡、彭水、构皮滩、向家坝等水利工程对预留槽混凝土提 出在低温季节或使用低温混凝土回填的技术要求。 预留槽混凝土受到两侧已浇混凝土的约束,当两侧老混凝土 温度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会给回填混凝土造成复杂的约束应力, 要对预留槽两侧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并有一定的龄期后回填,回 填混凝土也要有温度控制措施保证最高温度在设计充许范围内。

温降变形在并缝处会造成应力集中,易出现裂缝。施工

下部混凝土的冷却和并缝块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必要时铺设并缝 钢筋。 8.5.4新增条文,本条中“孔洞封堵的混凝土”指大体积混凝 土,如导流孔、隧洞的堵头。 8.5.5新增条文。由于堆石坝混凝土面板厚度很薄,当外界气 温骤降时,面板温度急速降低,易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引起面板裂 缝,因此,加强表面保温对防止面板施工期直至蓄水前产生危害 性裂缝是必要的。面板的养护、保湿可有效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干 缩裂缝,也要高度重视,

8.6.18.6.3规定了混凝土施工过程测温及浇筑块内部温度观 测的要求。 如果只有温控措施,没有必要的测温及观测手段,对于温控 措施的效果就无从评价,也不便于分析发生裂缝的原因。因此, 为了检测温控措施的效果,有必要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温度 测量,对所采取的温控措施进行监测,以及对已浇筑混凝土的内 部温度状况及时进行观测、分析。 大、中型工程要有专门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8.6.18.6.3规定了混凝土施工过程测温及浇筑块内部温度观 测的要求。 如果只有温控措施,没有必要的测温及观测手段,对于温控 措施的效果就无从评价,也不便于分析发生裂缝的原因。因此, 为了检测温控措施的效果,有必要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温度 则量,对所采取的温控措施进行监测,以及对已浇筑混凝土的内 部温度状况及时进行观测、分析。 大、中型工程要有专门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国内外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气温标准

确定低温季节施工期应依据当地10年以上气象资料。当地 缺少资料可借鉴邻近地区气象部门资料。 9.1.2同原规范6.0.2条。本条强调应制定专项混凝土在低温 季节施工组织设计和可靠的技术措施,并至少包括下列基本 内容:

(1)确定低溢李节施上起正口期。 (2)施工环境及各环节的热工计算。 (3)保温材料调查和确定。 (4)配合比、外加剂试验及确定。 (5)低温季节施工中掺有防冻剂的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碱 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破坏的事故在国内外发现后,已引起关 注。在施工之前,一是检查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等活性成分 判别是否属于碱活性骨料;二是使用碱活性骨料应控制每立方米 混凝土的总含碱量,并通过专门试验论证确定。 防冻剂的含碱量较高,所以要在施工中控制总的含碱量。一 般工程每立方米混凝土含碱量(Na2O当量计)2~3kg。水泥的 含碱量应小于0.6%,生产厂家应提供检测数据。对防冻剂或早 强剂应测试其含碱量,一般防冻剂和早强剂成分中的含碱量可参

见表7。为保证混凝土质量,低温季节施工中般掺用防冻剂和 早强剂,不得使用活性的骨料,除非有专门的论证

(6)混凝土质量检查、测量方法及设备的准备。 (7)采用成熟度法计算混凝土临界强度值(混凝土的强度是 其养护龄期和温度乘积的函数,不同的龄期与温度的乘积相等时 其强度亦大致相同。用这一乘积计算混凝土强度的方法称为成熟 度法)。 (8)气温骤降的施工保护措施。

9.1.3为原规范6.0.3条修改。本条文对原规范修改较大,主

用于50℃以下养护条件的普通混凝土和30℃以下养护的掺外加 剂混凝土,在其标准值的60%以内吻合较好。

加了早强剂、防冻剂的内容

加了早强剂、防冻剂的内容。

的混凝土由于养护温度的变化,确定混凝土的温度不方便,成熟 度法可解决不需混凝土试块只需测得养护温度和龄期,计算出成 熟度就可以查出或计算出混凝土强度。此法特别适用于早期强 度,各国标准在冬期施工内容中都给予了承认,本次修编也将成 熟度法引进本规范。我国桓仁、回龙山、白山和红石等水电施工 工地上一直沿用成熟度1800℃·h作为混凝土充许受冻标准,并 用于确定拆模时间

9.2.1基本同原规范6.0.9条,仅增加热工计算的要求。 9.2.2基本同原规范6.0.10条。本条把“宜进行覆盖,以防冰 雪和冻结”的内容改成“应有防止冰雪和冻结的措施”,因为防 止冰雪和冻结的措施内容比“宜覆盖”广。 9.2.3基本同原规范6.0.13条。增加骨料加热条件“当日气平 均气温稳定在一5℃以下时”和“外加剂溶液不应直接用蒸汽加 热”的条件。日气平均温稳定在一5℃以上一般不需加热骨料, 采用热水拌和即可。 9.2.4基本同原规范6.0.14条。仅增加“拌和水宜采用热水” 9.2.5为原规范6.0.15条修改。原条款对混凝土、岩石基础加 热:要求加热深度不小于10cm,执行起来不好操作,本次修订 取消了此要求。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只要表面温度达到3℃, 10cm深处就能达到正温的要求。“整个仓面应加热至3℃”是指

9.2.1基本同原规范6.0.9条,仅增加热工计算的要求。

基本问原规江 科加热杀件 均气温稳定在一5℃以下时”和“外加剂溶液不应直接用蒸汽 热”的条件。日气平均温稳定在一5℃以上一般不需加热骨料 采用热水拌和即可。

9.2.4基本同原规范6.0.14条。仅增加“拌和水宜采用热水

热:要求加热深度不小于10cm,执行起来不好操作,本次修 取消了此要求。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只要表面温度达到3℃ 10cm深处就能达到正温的要求。“整个仓面应加热至3℃”是 边角处也需到达3℃。

9.2.6基本同原规范6.0.16条。仅增加“受冻面处理应符合设 计要求”。

9.2.6基本同原规范6.0.16条。仅增加“受冻面处理应

(1)明确了各地区的低温季节施工方法,根据工程经验将原 规范中蓄热法的气温标准降低5℃,充许日平均气温一10℃以上 采用蓄热法施工。 (2)增加了综合蓄热法施工的内容。 本条增加的综合蓄热法是在蓄热法的基础上利用高效能的保 温围护结构,使混凝土加热拌和所获得的初始热量不致过快散 失,并充分利用水泥水化热和掺用相应的外加剂(或进行短时加 热)等综合措施,使混凝土温度在降至冰点前达到充许受冻临界 强度或者承受荷载所需的强度。一般综合蓄热法分高、低蓄热法 两种养护方式,高蓄热养护过程,主要以短期时加热为主,使混 凝土在养护期间达到的受荷强度;低蓄热养护过程,则主要以使 用早强水泥或掺用防冻外加剂等冷法为主,是使混凝土在一定的 负温条件下不被冻坏,仍可继续硬化。水利水电工程多使用低蓄 热养护方式。在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的冬季施工中,上池边坡加 固工程混凝土2.6万m²,在一16℃的气温下,掺用3%MRT复 合防冻剂,采用综合蓄热法获得成功。 在特别严寒地区预计日平均气温一10~一20℃时,可采用暖 棚法、外部加热法等综合蓄热法。外部加热法根据热源种类可分 为:蒸汽加热、电加热、远红外加热、暖棚加热等,对风沙大: 不宜搭设暖棚的仓面,可采用覆盖保温被下布置供暖设备的办 法,如龙羊峡工程,浇筑完成后立即在混凝土上铺塑料隔水层 设置供热暖气管、上盖保温被,以代替暖棚法。综合蓄热法升温 时,模板周边部位采用搭设简易保温篷并在仓面周边采用暖风机 对模板周边升温,对仓面中间部位采用电热毯升温。在仓面浇筑 混凝土过程中,采用边揭除保温被边浇筑的方法,浇筑完毕的每 坏层及时覆盖保温被(新型保温被由六防布袋内装2cm厚 EPE聚乙烯薄膜塑料片制作而成)。在浇筑过程中始终保持暖风

现问题的几率成倍增加。比如:暖棚法、电热法或蒸汽法在低于 20℃条件下施工,供热管的接头、运料胶带、电器开关出故障 几率增加,施工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也将大大降低。在此条件下施 工,将增加入大量人力、物力。经济合理的施工温度范围是根据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通常使用的设备、建材及施工工艺水 平提出的。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经验并参考建筑行业综合蓄热法的标准 综合蓄热法适用于日平均气温一10℃或最低气温一20℃以上。 以下列出混凝土蓄热法和综合蓄热法养护规定,供参阅: 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一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或表面 系数M<5的结构,应优先采用蓄热法养护。 当采用蓄热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选用综合蓄热法养护。当 围护层的总传热系数与结构表面系数的乘积KM在50kJ/(m3: h·℃)~200kJ/(m²·h·℃)的范围时,应符合公式(1):

9.3.4基本同原规范6.0.11条。砂石骨料不加热时提出不应掺 混冰雪和表面结冰的要求。 9.3.5同原规范6.0.12条。规定了拌和用水的温度不宜超过 60℃。超过60℃时,应将骨料与水先拌和,然后加入水泥,以

9.3.4基本同原规范6.0.11条。砂石骨料不加热时提出不应

混冰雪和表面结冰的要求。 9.3.5同原规范6.0.12条。规定了拌和用水的温度不宜超过 60℃。超过60℃时,应将骨料与水先拌和,然后加入水泥,以 免水泥假凝和速凝。 9.3.7基本同原规范6.0.19条。原规范中“及时调节混凝土的 温度”,不明确,混凝土的温度有出机口温度、入仓温度和浇筑 温度等,能够较好控制和及时调整的是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因此

9.3.5同原规范6.0.12条。规定了拌和用水的温度不宜超 60℃。超过60℃时,应将骨料与水先拌和,然后加入水泥, 免水泥假凝和速凝

温度”,不明确,混凝土的温度有出机口温度、入仓温度和浇筑 温度等,能够较好控制和及时调整的是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因此 修改为“及时调节混凝土的出机口温度”

9. 4保温与温度观测

9.4.2为原规范6.0.22条修改。原规范中“温和地区禾

9.4.2为原规范6.0.22条修改。原规范中“温和地区和结构表 面积系数小于3者,宜采用蓄热法施工”仅是大体积混凝土的要 求,对非大体积混凝土未做规定,因此修改为“温和地区和寒冷 地区采用蓄热法施工时”。原规范“易吸收水分的保温材料,应 用油纸、沥青纸或塑料薄膜等与混凝土隔开”在施工中存在隐 患,目前,保温材料已有很好的不易吸潮的保温材料,施工也方 便:因此修改为“使用不易吸潮的保温材料”。 9.4.4基本同原规范6.0.24条。本条增加“且保温层材料强度 应满足混凝土表面不变形要求”和“必要时应进行混凝土表面等 效放热系数的验算”

保温后混凝土表面等效放热系数,可采用公式(2)验算:

4 N 0: βo K,K2^:

10.1.1为原规范7.1.1条修改。预理件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其种类很多,一般按其作用分为土建、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和监 测仪器等理件。各类理件的结构型式、位置等要符合设计要求和 有关标准,为后续工程施工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需代用,需 经过批准。 10.1.2新增条文。预埋件一般都是事先加工,为避免锈蚀、损 坏、变形或者丢失,不宜露天堆存,特别是内部观测仪器,怕 震、怕潮、怕伤,需在库房存放,由专人管理,专人领用。 10.1.3新增条文。预埋件安装应做好计划安排,避免漏埋。在 埋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施工影响易发生碰撞位移、变形甚至 破坏,出现问题处理比较困难,在埋入过程中应派人值班守护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0.2.1、10.2.2为原规范7.1.2条修改。止水片安装为隐蔽工 程,施工延续时间长,一旦埋人混凝土内很难有补救措施,所以 对预埋件材料性能进行检测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10.2.3为原规范7.1.3条修改。 1金属止水片连接的方法有搭接、对接等,推荐搭接双面 焊。增加了“经试验能够保证质量亦可采用对接焊接”。 2非金属止水片连接有硫化热粘接、焊接和冷粘接。橡胶 止水带推荐硫化热粘接,塑料止水带推荐双面焊接。冷粘接需经 现场试验论证,采用人工涂刷粘合剂的方式,其质量控制与检查 方法较难把握,故大、中型工程和重要部位的止水片连接不宜 采用。

3异形接头中,两种不同材料(金属止水片和非金属止水 带)的连接比较困难,实际工程有用螺栓连接或铆接的,搭接部 分有用热粘或冷粘的。本标准推荐螺栓栓接法(俗称“塑料包紫 铜”。为保证接头的抗拉强度和一定的渗透路径,规定了栓 (搭)接长度不小于35mm。 4工地现场施工条件差、设备简单,较难满足异形接头和 不同材料的精度和质量要求,目前生产厂家均有定型或可按设计 要求定做的异形接头,工地现场只宜进行直线对接或搭接,异形 接头一般在工厂内预先制作或购买成品,这样既可加快安装进度 也可保证接头质量。 5焊接接头表面质量很重要,不得有砂眼、裂纹等渗漏通 道,不得有假焊。焊接接头除检查外观外,还要做渗漏检查,工 厂加工的接头抽样(不少于20%)检验;现场焊接接头逐个检 验。渗漏检查一般采用煤油滴在焊缝上,另一侧洒上粉笔灰的方 法检验。止水片(带)接头的抗拉强度是接头质量的主要控制指 标之一,根据工程经验,接头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母材75%的 抗拉强度。 10.2.4为原规范7.1.4条修改。 1、2止水片一般采用模板夹紧定位,并采取支撑固定措施 与模板垂直,规定的中心偏差是指相对于接缝面的偏差。“鼻子” 空腔内的塑性材料种类较多,填满即可。三峡水利板工程采用 预制的沥青麻丝,使用方便。 3止水片下面及周围的混凝土振捣较为困难,剔出止水片 周边的大骨料有利于混凝土同止水片紧密结合,避免止水片周围 形成空穴。 4在无法避免在止水片(带)附近形成水平施工缝时, 般采取图1的形式把止水片(带)浇入或留出。 10.2.5为原规范7.1.5条修改。止水基座(含止水槽、止水 硬)是坝体的一部分,其基础开挖、混凝土施工和止水片安装应 与大坝的要求一样,基至更高。此部位面积不大,但结构、施工

)是坝体的一部分,其基础开挖、混凝土施工和止水片安装 与大坝的要求一样,甚至更高。此部位面积不大,但结构、施

图1止水片(带)浇入或留出形式(单位:cm

较复杂,要按设计要求施工、检查、验收。 10.2.6新增条文。规定了伸缩缝缝面处理要求和填料施二 要求。

10.3.1为原规范7.2.1条修改。惟幕灌浆施工可能会串浆至邻 近排水孔,造成排水孔堵塞,所以规定“坝基排水孔的施工应在 相邻30m范围内的惟幕灌浆施工完毕后进行”。 10.3.2为原规范7.2.3条修改。增加了不同孔深对应倾斜度的 要求。 10.3.3为原规范7.2.2条修改。岩基排水孔般采用压力水将 岩壁裂隙内填充物冲洗出来,以利于渗透水顺畅排至排水孔内, 本条新增了冲洗结束标准。 10.3.4为原规范7.2.4条修改。排水孔孔口密封及接头处是容 易出现渗水、漏水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工、安装,并进行 防锈处理”,以确保接触处密合。 10.3.5与原规范7.2.5条相同。坝体排水管可采用拨管、钻孔 或预制无砂混凝土管,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拨管法造孔简单、实 用、成本低,故推荐采用。采用拔管法造孔时,木模拔管一般在

混凝土终凝前后进行,具体时间由试验确定,以既能顺利拔出, 又能保证孔口混凝土无破损为准;钢拔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视 气温和混凝土上升速度经常转动和提拔钢管。

10.4.1原规范7.3.1所述内容。预埋铁件的数量多、品种多, 应按图纸加工、分类存放,不得混淆。 10.4.2原规范7.3.2所述内容。各类预埋铁件是后期设备、金 属结构、埋件等的基础,不能漏埋或错埋,其安装精度要符合有 关规定,并保证施工中不变形走样。 10.4.3原规范7.3.3条所述内容。锚筋是结构受力的一部分, 要注重其施工质量。本条对锚筋孔的钻孔位置、孔径、孔深、倾 斜度及锚筋安装后的保护等进行了规定。 10.4.4原规范7.3.4条所述内容。用于起重运输的吊钩或铁 环,必须保证安全,所以应经计算确定,必要时应做荷载试验。 10.4.5原规范7.3.5所述内容。各种爬梯、扶手及栏杆预理埋铁 件,其理入位置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0.4.6原规范7.3.4条和7.3.5条所述内容。将有关预埋件安 全的内容合并,作为强制条文。

10.5.1原规范7.4.1条和7.4.2条所述内容。管路的安装高 程、走向按设计要求埋设,若有变更要征得设计同意并做好 记录。 10.5.2为原规范7.4.3条修改。管道的接头有丝扣、法兰、焊

10.5.3与原规范7.4.4条相同

为原规范7.4.5条修改。由于冷却、灌浆的进出管路多

且集中,排列又无规律,故规定“所有管道管口应妥善保护,并 有识别标志”。管口外露长度不宜过短,以方便标识及后续接管 通水或灌浆。 10.5.5、10.5.6原规范7.4.6条和7.4.7条所述内容。管道埋 人混凝土后,出现堵塞、移位等情况,处理费工费时,故在施工 过程中妥加保护。在管道安装完毕和混凝土覆盖后检查管道畅通 情况,发现漏水、堵塞等问题越早,越容易处理。 10.5.7为原规范7.4.8条修改。预埋管路安装完成后,做好详 细记录,并绘图说明,以避免后续钻孔、取芯打断管道

且集中,排列又无规律,故规定“所有管道管口应妥善保护,并 有识别标志”。管口外露长度不宜过短,以方便标识及后续接管 通水或灌浆。 中宝悠送

10.6.5新增条文。观测仪器埋设安装按设计要求执行,若无

10.6.6为原规范7.5.2条修改。在仪器和电缆安装后要及时 制竣工图,并发送有关单位备查,以避免在以后施工中受 损坏。

11.1.2新增条文。由于质量管理和足够的资源配置是混凝土质 量的基本保证。因此,本条增加了质量管理和资源配置方面的 要求。 11.1.3新增条文。质量数据统计分析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因 此,本条增加了应对各工序取得的质量数据(包括对材料的质量 检测结果,生产过程中工序生产工艺参数,产品质量参数等)进 行统计分析

11.2.5为原规范4.9.5条的修改。规定了掺合料检验频次和粉 煤灰的主要检验项目,矿渣粉检验项目参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 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确定,磷渣粉检验项目参 照《水工混凝土掺用磷渣粉技术规范》(DL/T5387)确定,天 然火山灰检验项目参照《水工混凝土掺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技术 规范》(DL/T5273),石灰石粉验收检验项目参照《水工混凝土 掺用石灰石粉技术规范》(DL/T5304)确定,硅粉检验项目参 照《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 11.2.6为原规范4.9.6条修改。外加剂检验项目和频率参照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确定。由于外加剂匀质性是生产厂 家用于生产控制的参数,因此规定习质性检验在必要时进行。 11.2.7为原规范4.9.3条修改。混凝土用水检验频率参照JGJ 63确定。 11.2.8为原规范4.9.3条2款修改。规定了在混凝土拌制生产 过程中,仍应对各种原材料的易波动的指标进行检验,以掌握其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确定。由于外加剂匀质性是生产 家用于生产控制的参数,因此规定匀质性检验在必要时进行。 11.2.7为原规范4.9.3条修改。混凝土用水检验频率参照J 63确定。

11.2.8为原规范4.9.3条2款修改。规定了在混凝土拌制生

程中,仍应对各种原材料的易波动的指标进行检验,以掌握其 化状况,在必要时调整配合比参数,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11.3.1为原规范4.9.7条修改。混凝土拌和楼配料称量要达到 称量精度的要求,其决定条件是计量器具的准确程度,因而对检 测制度做了规定。除正常的定期检测外,当混凝土和易性异常或 其他情况出现对计量准确性有怀疑时,要及时检测,必要时用础 码校验

11.3.2为原规范4.9.8条修改。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

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料称量、拌和物的均匀性和拌和时间进行检 查,如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目前,混凝土拌和生产的称量系统 股自动化程度较高,每盘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称量都具有打印记 录装置。但试验和检查人员不能放松检查,每8h的检查记录不 少于2次。

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含气量。因而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含气量 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混凝土含气量充许的偏差为要 求值的1%。例如F100抗冻等级、骨料最大粒径40mm的二级 配混凝土含气量要求值为5%,其允许波动范围为4%~6%

11.4.1新增条文。基础面或施工缝处理、模板、钢筋、预埋 件(止水、伸缩缝)安装等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序,因此在 开仓浇筑混凝土前应按SL632一2012的要求检验合格。当有 交叉工序时,亦应按相关标准检验合格,并取得开仓浇筑许 可证。 11.4.2新增条文。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拌和物运至 尧筑部位后,要观察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变化等,当发 现异常(如拌和不匀、落度过大或过小等)时,及时进行现场 处理,或通知混凝土拌和楼(站)进行调整,若发现不合格的混 凝土拌和物要禁止人仓,已人仓的也要挖除。 11.4.3为原规范4.9.19条修改。为了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混凝 土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要派专人在混凝土浇筑现场进行监控(的 仓)。同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主要包括: (1)每一工程部位的高程、桩号和混凝土数量,混凝土所用 原材料的种类、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配合比。 (2)建筑物各构件、块体的浇筑顺序、浇筑起时间,施 工期间发生的质量问题及处理结果,养护及表面养护时间、方 式,模板和钢筋及各种预埋件的情况。 (3)浇筑地点的气象情况(晴、阴、雨、风、气温等),原 材料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各部位模板拆除日期。 (4)混凝土试件的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5)混凝土裂缝的部位、长度、宽度、深度、发现日期及发 展情况。

11.4.3为原规范4.9.19条修改。为了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11.5混凝土质量检验与评定

确定施工配合比。SL191一Z008把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作为 其他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在现场混凝土施工中,均以 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为主要控制指标。 11.5.2为原规范4.9.14条修改。考虑到水工混凝土施工输送 距离较短、输送设备多种多样的特点,以机口取样为主。浇筑地 点取样可按机口取样数量的10%控制。 11.5.3为原规范4.9.12条修改。混凝土的取样频率是保证预 期检验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条根据水工混凝土量大的特点 规定了抽取试样的频率。 11.5.4为原规范4.9.16条修改。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一混凝土工程》(SL632一2012)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一2007)中混 凝疑土质量评定标准,采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保证率和最低抗压强度 值评定混凝土质量。 质量评定一般以1个月为一个统计周期,但对于一些零星的 工程部位,在1个月内统计组数n值达不到30,这种情况可以3 个月为一个统计周期。 11.5.6新增条文。混凝土抗冻抗渗的要求指标,在混凝土设计 中要予以保证,但在施工中进行检验是必要的。虽然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试验可保证达到设计要求指标,但施工中原材料质量的变 化、混凝土生产工艺的过程质量控制无其是含气量控制的稳定性 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的变化。因此若抽样检验发现 可题,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处理。原规范未提合格控制的要 求,现参照GB/T50662一2011提出了合格率控制指标要求。其

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2一201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一2007)中 凝土质量评定标准,采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保证率和最低抗压强 值评定混凝土质量。 质量评定一般以1个月为一个统计周期,但对于一些零星 工程部位,在1个月内统计组数n值达不到30,这种情况可以 个月为一个统计周期

中要予以保证,但在施工中进行检验是必要的。虽然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试验可保证达到设计要求指标,但施工中原材料质量的变 化、混凝土生产工艺的过程质量控制无其是含气量控制的稳定性 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的变化。因此若抽样检验发现 司题,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处理。原规范未提合格控制的要 求,现参照GB/T50662一2011提出了合格率控制指标要求。其 和混凝土抗压强度控制指标基本相同,这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

其强度均值和标准差描述。评定一批混凝土的强度质量时,不可 能采用全数的破坏性试验,只能从检验批的总体中,随机抽取若 干组试件进行破型试验,并以此试验结果来推断总体的质量状 况。根据抽样统计理论,试样的统计参数与总体的统计参数之间 的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在合格性控制上采用统计方 法能较好地反映验收批的质量状况,是实行质量管理的个组成 内容。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程度有关,混凝 土强度变异程度能综合地反映混凝土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 根据对全国混凝土强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质量管理水平越高,反 映强度变异的强度标准差越小。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与混凝土强度平均值的关系,根据调查结 果表明,当平均值小于30MPa时,标准差与均值有明显关系, 即随均值的增大,标准差按对数关系递增。当均值大于等于 30MPa时,标准差随均值增大而递增的关系不明显。综合考虑 自前实际情况提出了表11.5.7,给出了衡量混凝土质量水平的 标准差指标。 当采用标准差已知统计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其验收批的强 度标准差。使用时间可按一个季度考虑,即第季度统计计算 的同类混凝土强度标准差6。在第二季度使用;第三、第四季度 依次类推。对具备采用标准差已知统计法条件的一般单位,混凝 土验收批的标准差6。使用时间可按1个月考虑,即用3个月同 类混凝土强度计算所得的标准差(。)在本月计算验收界限使 用。例如,由1~3月强度数据计算出的60,4月使用;由2~4 月强度数据计算出的o,为5月使用·依次类推。 11.5.10原规范4.9.21条规定,对已建成的混凝土建筑物,是 否需要进行钻孔取样、压水试验,应由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研 究决定。本标准规定,应进行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并提出了大 坝大体积混凝土每万立方米混凝土可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2~

10m。这是由于无论在机口或浇筑地点抽样成型的试件,都是代 表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但对混凝土施工的下料、平仓、振捣、 泌水排除及层面处理和控制均未包含在内。而这些工序作业的严 谨程度,对混凝土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建成的混凝土建筑物的质 量要依靠钻孔取出芯样的检验及压水试验成果最后做出判定,因 而被列为必测项目。具体取样数量一般混凝土总量较大时取下限 值,混凝土总量较小时取上限值。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为避 免破坏钢筋,一般不进行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的检验,而是以无 损检测(如超声波、回弹仪等)为主进行检测。

附录 A大体积混凝士模板荷载计算方法

A.2计算模板时的荷载分项系数,是参照GB50009的原则石 定的。

DB4407/T 73-2021 地方标准技术审查规范.pdf附录B钢筋的主要机械性能及接头检验

B.1根据DL/T5169一2002编写,并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2012年第35号“关于批准发布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 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公告”, 删除HPB235钢筋,增加HPB30O钢筋。 B.2~B.4根据DL/T5169一2002编写。 B.5根据JGJ107一2010编写。 B.6根据 DL/T 51692002 编写

B.5根据JGJ107一2010编写。

附录C混凝土总碱含量的计算方法

C.0.1本条规定了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中的有效碱取值原则

C.0.1本条规定了混凝土各组成材科中的有效碱取值原则。 (1)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中的碱按含量大小依次为总碱、可溶 性碱和有效碱。总碱量并不能说明它对SiO2的活性,而有效碱 量则可作为对SiO2的一个比较好的活性指标。但由于有效碱随 可溶性碱量的不确定变化较大,目前还没有能准确测试有效碱的 方法,一般将可溶性碱视同为有效碱。 (2)基于安全考虑,通常将水泥、外加剂、拌和水中的总碱 均视为有效碱。掺合料中的有效碱,根据各国研究人员的大量试 验研究,国际上通常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6~1/5作为其有效碱 量,取矿渣或硅粉总碱量的1/2作为其有效碱量。 (3)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以上关于有效碱取值的粉煤灰“1/6 规则”和矿渣“1/2规则”不够科学。英国建筑研究协会标准 (BREDigest330,2o04Edition)根据掺合料掺量的不同分别考 虑其有效碱量。对矿渣,当掺量低于25%时,以全部碱作为有 效碱;当掺量为25%~39%时,以全部碱的1/2作为有效碱: 当掺量达40%以上时,则忽略不计。对粉煤灰,当掺量低于 20%时,以全部碱作为有效碱;当掺量为20%~24%时,以全 部碱的1/5作为有效碱;当掺量大于25%时,则忽略不计

D.0.1~D.0.3混凝土的强度是其养护龄期和温度乘积的函数, 不同的龄期与温度的乘积相等时其强度亦大致相同。用这一乘积 计算混凝土强度的方法称为成熟度法。成熟度法可解决不需混凝 土试块只需测得养护温度和龄期,计算出成熟度就可以查出或计 算出混凝土强度。此法特别适用于早期强度,各国标准在冬期施 工内容中都给予了承认,我国桓仁、回龙山、白山和红石等水电 工程施工工地上一直沿用成熟度1800℃·h作为混凝土允许受冻 标准,并用于确定拆模时间。 成熟度法有多种表现形式。本标准推荐使用等效龄期法和成 熟度法计算混凝土强度。等效龄期法是成熟度法的具体应用。低 温李节施工期混凝土养护温度是变化的,在相同的混凝土原材 料、外加剂、配合比条件下,通过试验分析找出施工养护温度与 准养护温度(20℃)之间的关系,即为等效系数。将实际养护 温度、时间乘以等效系数之积,就是等效龄期,利用试验室提供 的标准养护试件的各龄期强度资料,可以求出混凝土强度。成熟 度法计算混凝土强度更适合蓄热法和综合蓄热法施工。

和标准差及强度保证率P计算方

此附录为原规范附录三的修订CECS 394:2015 七氟丙烷泡沫灭火系统技术规程,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标准》(GB/T50107一2010)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 与评定规程》(SL176一2007)中相关内容编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