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T 2018-2020 地质遗迹保护技术规范.pdf对本级行政管辖区域内重要地质遗迹,按照地质遗迹鉴评标准,组织专家鉴评,鉴评通过的重 遗迹,按照地质遗迹名称、类型、等级、位置、保护范围边界及面积,予以公布,即是确定为重 遗迹保护名录。填写地质遗迹保护名录表,见附录A
适用于为本级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职能提供科学依据,按照省、省辖市、县 政区划范围,规划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保护段、保护点、或规划建立地质公园等4种保护类型 于各级政府部门落实保护管理地质遗迹的职责,开展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工作。
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 律法规3D3S 基本操作手册,结合各级政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其他相 编制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目标是实施相应的保护技术手段和保护措施,使各级政府行政管辖区域内重要地 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规划任务是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对象等级,划定地质遗迹保护区边界范围,划分地 质遗迹保护区级别,采取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各种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5.6.1地质遗迹保护对象确定
DB41/T20182020
5.6.2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范围边界确定
保护区(段、点)划分应依据保护对象明确、保护地质遗迹完整性、面积合理性和管理有效性的原 则。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范围边界线的划定,应进行准确勘界,测定边界的重要控制点(拐点)坐 标,并设立明确的界线标示碑(桩),为便于管理,在保证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边 界划定可合理利用地形、地物界线及行政区边界。填写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边界拐点坐标一览表, 见附录。
5.6.3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等级确定
根据保护对象的科学价值重要性,按专家鉴评确定的重要地质遗迹等级,I级(世界级)地质遗迹 划分为特级保护区(段、点),II级(国家级)地质遗迹划分为重要保护区(段、点),I级(省级以 下)地质遗迹划分为一般保护区(段、点)。
保护区(段、点)基本保
确定为特级、重要、一般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范围内,对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不应有开挖、 爆破、掩埋、覆盖、淹没破坏或被占用等现象发生。在特级、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范围内, 不得进行采矿、建设等扰动地质遗迹的人类工程活动
5.6.5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名称确定
规划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名称应当按照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命名原则确定,见附录C。
5.6.6规划地质遗迹保护工程
规划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分为界桩(碑)、围栏(网)、围墙、架空栈道等围护工程,标识牌、警 示牌、说明牌等保护说明工程;一般对地质遗迹综合实施界桩、标识牌、警示牌等围护与保护说明工程; 重点地段实施监视预警工程;根据实际需要还应实施地质遗迹保护设施和科普解说设施工程、地质遗迹 原址馆或科普廊道等建设工程。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期限,应与规划编制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地质矿产保护和利用规划期 限相吻合。
5.8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成果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成果应包括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文本、规划编制说明、规划编制图件、地质遗迹保 护名录、地质遗迹保护手册等五个部分,见附录E。
5.8.1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是实施地质遗迹保护的行动规范,应以规章条文的方式、简明抛要的表述地质遗迹保护工 作要求,编写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目的、依据、范围、规划基准年、期限,地质遗迹保护现状、规划指 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任务、保护区(段、点)规划、保护工程规划。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文本编写 提纲,见附录D。
5.8.2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编制说明
DB41/T20182020
规划编制说明是对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内容、编制过程、相关规划衔接情况做出的说 明,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编制背景、规划编制过程、规划主要内容、与其他相关规划衔接情况;征求有 关部门、地方政府、专家等意见情况以及协调、修改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地质遗迹保护规划说 明编写提纲,见附录E。
5.8.3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编图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编图,包括重要地质遗迹分布图、保护规划图、保护工程部署图。地质遗迹保护 规划编图编绘技术要求,见附录F。
5.8.3.1重要地质遗迹分布图
主要内容反映规划编制行政范围内重要地质遗迹类型、数量、等级、分布等情况。
5.8.3.2保护规划图
5. 8. 3. 3图件比例尺
编制省级规划:图件比例尺1:500000; 编制省辖市级规划:图件比例尺1:100000~1:250000; 编制县级规划:图件比例尺1:50000~1:100000。
5.8.4地质遗迹保护手册
手册是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者掌握地质遗迹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对象、边界范围相关工作内 容和保护职责及权力义务的指导说明书,手册编辑的主要内容:《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古生物 化石保护条例》、地质遗迹保护名录、保护对象及边界范围、保护技术方法及措施等,
5.8.5地质遗迹保护数据库
在本行政区域内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基础上,依据确定的地质遗迹保护名录、明确的保护对象、划定 的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的保护范围边界、采取保护技术措施,涉及到的地质遗迹保护技术信息数 据,建立地质遗迹保护数据库。
5.9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成果评审
规划编制成果应进行评审,由规划发布单位组织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评审。
6.1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
6.1.1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分类
DB41/I20182020
6.1.2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内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内容包括: a 围护工程设计:主要包括界桩(碑)、围栏(网)、围墙、保护棚、架空栈道等围护工程,施 工效果图、设计平面图、立面图等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参照相关设计预算标准编制设计预算等 设计内容; b 围护解说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标识牌、警示牌、解说牌等围护解说工程,施工效果图、设计平 面图、立面图等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参照相关设计预算标准编制设计预算等设计内容; C 监视预警工程设计:主要包括预警监视场景的监视摄像设计、监视视频传输设计、监视视频接 收设计等完整的监视预警工程设计,编绘设计相关图纸、编写设计说明,参照相关设计预算标 准编制设计预算等设计内容; d 保护设施及科普解说设施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实际需要的地质遗迹保护监视的瞭望台、保护房 屋、科普解说需要建立的科普步道及科普观察平台等保护设施及科普解说设施的工程设计,编 绘设计相关图纸、编写设计说明、参照相关预算标准编制设计预算等设计内容,参照相关建筑 工程设计要求规定执行; e 地质遗迹原址馆或科普廊道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化石产地原址馆或科普廊道遮蔽保护工程的搭 建防护棚、建筑化石产地保护场馆或科普廊道,化石产地防与排水工程的开挖排水沟、修建排 水隧道、构筑挡水墙、修建隔水幕等工程设计,编绘设计相关图纸、编写设计说明、参照相 关预算标准编制设计预算等设计内容,参照相关建筑工程设计要求规定执行;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写提纲,见附录G。
6.1.3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6. 1.3.1 界桩 (碑)
6.1.3.2围栏(网)
围栏(网)高度>160cm,起到阻挡人 范围内的围挡作用
6. 1.3. 3围墙
对具有特殊科学价值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裸露区),选择在保护范围边界地带设置,实地勘界建 围墙高度>160cm,起到阻挡人畜进入地质遗迹保护范围内的围挡作用。
6.1.3. 4架空栈道
选择在地质遗迹分布地段(与人行步道不可避让时)设置架空人行步道,以防行人长期踩踏磨损 质遗迹,架空高度一般>30cm,起到保护地质遗迹的作用。
6. 1.3.5 保护概
对具有特殊科学价值且可供游客参观 生物化石产地(裸露区),或遭受日晒雨淋融冻等易 风化剥蚀的地质遗迹,应选择在地质遗迹出露 且需要保护地段进行遮盖,以避免地质遗迹遭受日晒雨淋 融冻等风化剥蚀作用,要求覆盖范围确
6. 1. 3. 6 标识牌
6. 1. 3. 7 警示牌
DB41/T20182020
选择地质遗迹保护范围边界过往行人较多地段、地质遗迹出露容易受到破坏地段,目的提醒行 保护重要地质遗迹,以免遭受破坏
6. 1. 3. 8 说明牌
选择在地质遗迹保护范围边界的进出口地段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机构所在地段,公示说明地质遗迹 保护及相关地质遗迹科学价值、保护意义 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等内容
6.1.4保护工程设计部署图
主要内容表示界桩(碑)、围栏(网)、围墙、架空栈道、保护棚、标识牌、警示牌等地质遗迹保 沪工程规划部署,用适当的比例尺地形图,将各种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按照比例绘制在保护工程设计部 置平面图上。
6.2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施工及工程监理
6.2.1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施工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在组织施工前应编制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施工设计,施工 设计主要内容:保护工程项目来源、保护工程施工概况、保护工程施工条件、保护工程施工方案、保护 工程项目人员组成、保护工程组织设施保障措施等,依据保护工程施工设计组织施工,地质遗迹保护工 呈施工设计编写提纲,见附录H。
监理单位对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施工实施全过程监理。地质遗迹保护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编制监理报 告,作为保护工程质量验收依据。 监理报告主要内容:保护工程项目来源、保护工程设计与施工及监理单位、保护工程开工日期、完 工日期、保护工程涉及到建筑材料自检证明材料、监理日志、工程检查记录、返工情况、工程质量纠正 记录等。地质遗迹保护工程监理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I
6.2.3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施工质量与监理要求
遗迹保护工程施工质量与监理要求,参照GB50300一2013与涉及到相关国标、行标要求执行。 质遗迹保护工程验收
6.3地质遗迹保护工程验收
6.3.1地质遗迹保护工程验收程序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验收程序:保护工程承担单位编制竣工报告、决算报告,提出验收→监理单位编 写监理报告、审计单位编写审计报告→验收资料齐全后→保护工程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验收→评审验收后 资料归档。
6.3.2地质遗迹保护工程竣工验收
DB41/T 20182020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竣工验收提交材料及查验要求:保护工程下达任务书或中标通知书及合同书、保 护工程设计、变更设计、保护工程竣工报告、保护工程监理报告、保护工程项目经费决算报告及决算审 计报告等材料;由地质遗迹保护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分为现场查验保护工程完成 清况、审阅提交相关材料、听取保护工程承担单位汇报、验收专家组出具验收意见等工作环节。 保护工程竣工报告主要编写内容:保护工程项目来源、保护工程概况、保护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 立、施工单位、完成的保护工程内容及完成工程量、完成工程材料质检报告、保护工程开工日期、完工 日期、保护工程施工日志、保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地质遗迹保护工程竣工报告编写提纲, 见附录工。
汇交内容包括工作中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
7.1.1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成果资料汇交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评审通过后,进行规划成果资料汇交,汇交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成果应包括地质遗 迹保护规划文本、规划编制说明、规划编图、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地质遗迹保护手册、地质遗迹保护数 据库六个部分。汇交的成果资料包括纸介质和电子版。
7.1.2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成果资料汇交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峻工验收合格后,进行保护工程成果资料汇交,汇交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成果应包 括: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包括设计文件及设计图纸、竣工报告、峻工决算报告及决算审计报告、监 理报告等四个部分。汇交的成果资料包括纸介质和电子版。
省级规划与保护工程,成果、原始及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至河南省地质资料馆、规划主管部门,施工 单位酌情自行保管等。省级以下汇交至规划主管部门及施工单位资料室等
地质遗迹保护名录表见表A.1。
DB41/T20182020
表A.1地质遗迹保护名录表
DB41/T 2018—2020附 录 B(规范性)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边界拐点坐标表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边界拐点坐标表见表B.1。表B. 1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边界拐点坐标表拐点坐标保护区(段、等级拐点点)名称编号面积(km)XY经度纬度12
DB41/T20182020
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命名规则
C.2地质遗迹保护区命名
根据地质遗迹保护区内具有I级(世界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特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具有 I级(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具有I级(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 命名为一般地质遗迹保护区;既按照地质遗迹保护区所在“县(区、市)名称+地质遗迹名称+特级(或 重要或一般)保护区”命名,如:修武县云台山红石峡谷特级地质遗迹保护区、遂平县嗜崂山花岗岩地 貌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桐柏县太白顶花岗岩地貌一般地质遗迹保护区, 对分布在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保护区,或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地质遗迹保护区,不 再命名。
C.3地质遗迹保护段命名
根据地质遗迹保护段内具有I级(世界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特级地质遗迹保护段,具有 I级(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段,具有I级(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 命名为一般地质遗迹保护段,既按照地质遗迹保护区所在“县(区、市)名称+地质遗迹名称+特级(或 重要或一般)保护段”命名,如:卢氏县官道口群地层部面重要保护段、浙川县元古界地层剖面一般保 护段。
C.4地质遗迹保护点命名
根据地质遗迹保护点为1级(世界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特级地质遗迹保护点,具有Ⅱ级 (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点,具有II级(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 名为一般地质遗迹保护点,既按照地质遗迹保护点所在“代表性地名名称+地质遗迹名称+特级(或重要 或一般)保护点”命名,如:鹤壁尚峪苦橄纷岩重要保护点、盘古寺断裂带一般保护点。
DB41/T 20182020
附录D (规范性)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文本编写提纲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文本编写提纲格式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区自然地理位置 二、规划目的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范围 五、规划基准年 六、规划期限 第二章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一、地质遗迹调查工作程度 二、前人地质遗迹科学研究程度 三、地质遗迹开发利用现状 四、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五、地质遗迹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主要任务 第四章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一、地质遗迹分布 二、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古标准信息服务平 三、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规划 四、地质遗迹利用规划 第五章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措施 一、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措施 二、地质遗迹合理利用措施 第六章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二、经济效益
DB41/T20182020
DB41/T 20182020
F.1重要地质遗迹分布图编图方法
要地质遗迹分布图编图方
F.1.1重要地质遗迹分布图的编绘内容
附录F (规范性)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编图编绘技术要求
将工作区具有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典型、稀有,经过专家鉴评过的确定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纫 以下地质遗迹,按照地质遗迹类型或亚类、等级,表示在图面上,清晰反映工作区重要地质遗迹 况。
F.1.2重要地质遗迹分布图编绘内容的图式图
图式为图框内图面左上方为图名,正申为图,图框外左侧为图面地质遗迹的说明内容,图框内图面 左下方为地质图例,图框内右下方地质遗迹图例、右下角为责任表。底图地理要素、地质要素以淡色调 表示为宜,各类各级地质遗迹点以鲜明色调表示为宜,图面突出表示地质遗迹内容,地质遗迹图例,参 阅DZ/T0303—2017附录K。
F.2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编图方法
F.2.1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的编绘内容
图面表示的主要内容:规划建立的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分为特级或重要或一般地 护区(段、点);已经批准建立或获得建设资格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地 护区。
F.2.2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编绘内容的图式图例
图式为图框内图面左上方为图名,正中为图,图框外右侧为图面规划内容的说明表,图框内图面右 下方为图例说明,图框外右下角为责任表。底图地理要素、地质要素以淡色调表示为宜,地理要素简化 程度、地质要素简化程度,宜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表达图面内容适宜的简化程度表示方法;规划建立 的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分别用颜色大区块、小区块、圆点表示,以不同颜色的浓度表示特级或 重要或一般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宜根据成图比例尺及需要表示的图面内容,确定表达图面内容 适宜的表示方法。
DB62/T 2960-2018 乡村舞台建设规范.pdfDB41/T20182020
附录 G (资料性)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写提纲
DB41/T 20182020
附录H (资料性)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施工设计编写提纲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施 设计编写提纲格式如下:
DB41/T20182020
GB/T51351-2019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DB41/T 20182020
DB41/T201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