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840-2020 轮胎动平衡试验机校准规范.pdf

JJF 1840-2020 轮胎动平衡试验机校准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254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JF 1840-2020 轮胎动平衡试验机校准规范.pdf

式中: m,静不平衡质量,g; m——轮胎质量,g; e——质心偏心距,cm; R—校正半径,cm。 [GB/T18505—2013,3.3]

3.3动不平衡量dynamicunbalancevalue

可以用力偶矩不平衡量表示,是轴向惯量减去径向惯量后再乘以轮胎主惯性 胎旋转轴之间的夹角的正弦的积,单位用g·cm"表示。

JJF1840—2020上力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系统试验轮胎显示器下力传感器主轴编码器图2轮胎动平衡试验机原理结构示意图5计量特性5.1试验转速5.1.1试验转速最大允许误差:士0.5%。5.1.2试验转速变动性在1min内不超过2r/min。5.2试验气压试验气压最大允许误差:士10kPa。5.3不平衡质量5.3.1静不平衡质量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土m×2%。5.3.2力偶不平衡质量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土m×4%。5.3.3校正面不平衡质量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士m×4%。注:m为试重质量。5.4面分离比试验机上下校正面分离比≤4%。5.5重点(或轻点)标识角度轿车/轻型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试验机,最大允许误差:士5°;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试验机,最大允许误差:士7.5°。5.6试验机不卸胎测量重复性轿车/轻型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试验机静不平衡质量、力偶不平衡质量、上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重复性测量的标准偏差:≤M×0.005%(当M>20kg时)或≤1g(当M≤20kg时)。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试验机静不平衡质量、力偶不平衡质量、上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4

JTT806.1-2011 电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第1部分:总则重复性测量的标准偏差:≤MX0.005%(当M>50kg时)或<2.5g(当M<50kg时) 注:M 为校准时使用的标准测试轮胎质量。

5.7试验机卸胎测量重现性

轿车/轻型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试验机静不平衡质量、力偶不平衡质量、上下校正面 不平衡质量重现性测量的标准偏差:≤M×0.01%(当M>20kg时)或≤2g(当 M<20kg时); 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试验机静不平衡质量、力偶不平衡质量、上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 重现性测量的标准偏差:≤M×0.01%(当M>50kg时)或<5g(当M<50kg时)。 注:以上所有的技术参数不作为合格性判别的依据。

6.1.1温度:5℃~40℃。 6.1.2相对湿度:≤90%。 6.1.3电源电压波动量不应超过额定值的土10%,校准现场周围应无强烈的振动源和 高频信号干扰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2.1转速表,准确度等级:0.1级。 6.2.2秒表,分度值:0.1S。 6.2.3压力表,准确度等级:0.25级。 6.2.4电子天平,分辨力0.01g。 6.2.6试重(试重要求见附录B)。 6.2.7万能角度尺,最大允许误差:士30。 6.2.8标准测试轮胎,应符合国内相关标准的要求。 注:标准测试轮胎是在评估系统中用作基准的一组专用试验轮胎。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变化

以试验转速启动试验机,保持转速30s后用转速表测量试验转速。记录转速表 量的转速值。重复测量 3 次,按式(6)计算试验转速相对误差。

(n)一 一试验转速相对误差; n——试验转速设定值,r/min; n:一转速表3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r/min。

7.1.2试验转速变动性

以试验转速启动试验机,保持转速30s后用转速表测量试验转速。每20S 次转速表读数,记录3次,按式(7)计算速度变动性。

An.速度变动性,/min

nmax———3次记录读数中的最大值,r/min

nb =nmax n min

将轮胎安装在试验机上并充气,按试验轮胎类型调整试验气压,保压30s后用 表测量,然后放气再充气,重复测量3次,按式(8)计算试验气压误差。

试验气压误差,kPa; 压力表3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kPa

7.3不平衡质量的校准

在试验机验证工作模式或标定工作模式下,按各不平衡量的原理不同,分别按不同 位置组合将试重安装在试验轮辋相应的预留位置进行等效校准,等效校准的方法见附 录A。 启动试验机,分别测量因安装试重所产生的静不平衡质量、力偶不平衡质量、上校 正面不平衡质量和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记录试验机上各不平衡质量示值,各类型试验 机安装试重质量点按表2要求进行,每个质量点重复测量3次,按式(9)计算各参数 不平衡质量示值误差。

P:——试验机不平衡示值误差,g; m—试验机3次测量不平衡质量示值的算术平均值,g;

表2试验机施加试重质量

注:试重质量测量点可视试验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试重质量测量点的选择对于轿车/轻型 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试验机应≥50g,对于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试验机应≥100g。

7. 4面分离比的校准

在试验机验证工作模式或标定工作模式下,只在试验机一侧校正面对应等效校准预

留位置安装试重进行测量。 启动试验机,测量因安装试重所产生的上校正面不平衡质量和下校正面不平衡质 量,记录试验机上示值,各类型试验机安装试重质量点按表3要求进行,每个质量点重 复测量3次,取最大值,按式(10)和式(11)计算分离比。

mAB × 100% IAB = mBB m BA × 100% BA mAA

IAB B面对A面的分离比; mAB、mBB 分别表示在校正面B上加上规定的不平衡质量后,A、B面的不平 衡质量指示值,g; IBA一 A面对B面的分离比; mBA、mAA 分别表示在校正面A上加上规定的不平衡质量后,B、A面的不平 衡质量指示值,g。

表3面分离施加试重质量

注:试重质量测量点可视试验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试重质量测量点的选择对于轿车/轻 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试验机应≥50g,对于载重汽车轮胎系列试验机应≥100g。

7.5重点(或轻点)标识角度的校准

选择轿车/轻型载重汽车轮胎静不平衡质量不小于20g、载重汽车轮胎静不平衡质 量不小于50g的轮胎用于重点(或轻点)标识角度误差校准,轮胎正确装卡到试验机 上,在轮胎上标识出设备的机械零点。启动试验机测量轮胎的重点(或轻点)位置角并 进行标识后,用万能角度尺以机械零点标记为0°,测量机械零点到重点(或轻点)标 识的角度,重复测量3次,按式(12)计算该角度与试验机测量的静不平衡质量重点 (轻点)位置角角度误差。

9一一重点(或轻点)标识角度误差,(); β:一试验机测得的不平衡质量重点(轻点)角度值,(°); β一一角度尺3次测量机械零点到重点(轻点)标识的角度值的算术平均值,(

7.6试验机不卸胎测量重复性的校

.6试验机不卸胎测量重复性的校准

a)试验机使用者应配备符合国内相关标准要求的标准测试轮胎,用于试验机不卸 测量重复性和卸胎测量重现性校准及该试验机的期间核查。 b)校准或核查时使用的标准测试轮胎应在5℃~40℃范围内,如不在该范围内,

停放在6.1.1要求的环境中,直到其温度还

7.6.2不卸胎重复性测量的校准方法

JF18402020

选取适用于试验机测试规格的1条标准测试轮胎,在重复性条件下,不卸胎测量n 次(n一般取6,可根据情况适当放大n的数量),测量静不平衡质量、力偶不平衡质 量、上校正面不平衡质量和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按式(13)计算静不平衡质量、力偶 不平衡质量、上校正面不平衡质量和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的标准偏差。

该条标准测试轮胎的标准偏差,g; ;——该条标准测试轮胎第i次测量数据(i=1,2,,n),g; n测量次数。

7.7试验机卸胎测量重现性的校准

选取适用于试验机测试规格的5条同规格的标准测试轮胎,将其依次编号,分别按 1,2,3,4,5,1,2,..的顺序测量静不平衡质量、力偶不平衡质量、上校正面不 平衡质量和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每条轮胎均应测量n次(n一般取6,可根据情况适 当放大n的数量),5条标准测试轮胎共测量5×n次,按式(14)计算每条轮胎静不平 衡质量、力偶不平衡质量、上校正面不平衡质量和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的标准偏差。按 式(15)分别计算以上各值的平均标准偏差。

Sj 一一第i条标准测试轮胎n次测量的标准偏差(j=1,2,,5),g; s——5条标准测试轮胎的平均标准偏差,g; a;——某条标准测试轮胎第i次测量数据(i=1,2,,n),g; n测量次数。

Sj 一一第i条标准测试轮胎n次测量的标准偏差(j=1,2,,5),g; s——5条标准测试轮胎的平均标准偏差,g; a;——某条标准测试轮胎第i次测量数据(i=1,2,,n),g; n测量次数。

经校准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其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内容 录D。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 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不超过1年

JAF18402020

B.1试重为试验机在标定工作模式或验证工作模式下用以校准试验机各项测量参数的 特制码。试重的形状应是螺钉螺栓等形状,并应标明质心位置。 B.2校准时,试重应安装在试验机预留位置,且该位置参数应正确引入试验机标定工 作模式或验证工作模式。 B.3试重的质量允许误差为士0.5%。 B.4试重的规格与数量见表B.1。

B.4试重的规格与数量见表B.1。

表B.1试重规格与数量

所有试重安装后的重心距校正平面高度应一致

B.5试重如果不够,可用螺钉和橡皮泥替代。但替代试重必须用天平称量。

轮胎动平衡试验机校准记录

JJF1840—2020记录编号:第 页共页表 (续)不平衡质试验机不平衡质量示值/g校准试重质量/g示值误差/g量类型123算术平均值不确定度力偶不平衡质量上校正面校正面不平衡质量下校正面面分离比试重安装试重质试验机不平衡质量示值/g分离比/校准不量/g校正面校正面123最大值%确定度上校正面不平衡质量试重仅安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装在上校上校正面不平衡质量正面时两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面分离比上校正面不平衡质量校准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上校正面不平衡质量试重仅安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装在下校上校正面不平衡质量正面时两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面分离比校准上校正面不平衡质量下校正面不平衡质量12

5重点(或轻点)标识角度

5重点(或轻点)标识角度

6试验机不卸胎测量重复性

乙 试验机卸胎测量重现性

校准证书(校准报告)内容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 受日期; 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k)校准环境的描述; 1)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0)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准对象有效的声明; D)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

JIF18402020

不平衡质量校准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选取校准静不平衡质量示值误差80g校准点为示例,进行校准不确定度评定。 在试验机验证工作模式或标定工作模式下,按静不平衡原理在试验机试验轮辋固定 位置施加经电子天平称量的标称值40.03g和40.02g的试重。启动试验机,测量因安 装试重所产生的静不平衡质量,记录试验机上静不平衡质量示值,重复测量3次,计算 静不平衡质量示值误差。

m;——试验机3次测量不平衡质量示值的算术平均值,g; m试重质量, g。

E.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

认为各不确定度分量间不相关,则依

u(p)=ci×u(m)+c×u(m

u(m.)——被校试验机静不平衡量示值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g; u(m)—试重质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g。 灵敏系数

E.4标准不确定度的来源和评定

输入量m.的标准不确定度u(m.)的评定

=1,C2 am am

其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被校试验机分辨力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m,)和重复 测量引起的重复性误差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m;)。 a)被校试验机静不平衡质量的示值分辨力为0.1g,则认为其以均匀分布(矩形分 布)落在宽度为0.1g/2=0.05g的区间内。可以用B类方法评定u1(m;)。 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u1(m)=0.05g//3=0.029g

b)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3次测量,其值分别为80.0g、80.2g、79.7g,最大值

JAF 18402020

与最小值之差为0.5g,对于单个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偏差可按极差法进行计算(系数 C=1.69),则重复测量引起的重复性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m;)为:

u2(m) =s(m;) =s(m)/ /n ? 0.5 g = 0. 171 g Cun 1.69×/3

上分析得到m,的标准不确定度u(m)为

E.4.2输入量m的标准不确定度u(m)的评定

u(m:)=/ui(m:))+uz(m)=0.173g

其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试重称量用电子天平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m),电子 天平检定分辨力为0.1g,则认为其以均匀分布(矩形分布)落在宽度为0.1g/2=0.05g 的区间内。可以用B类方法评定u(m):

E. 4. 3 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见表E.1。

u(m) =~=0. 05 g/ /3 = 0. 029 g

【京】PT-89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表E.1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E.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为:

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p) u。(p)=/u²(m)+u²(m)=0.175g

E.6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为:

u。(p)=/u(m)+u²(m)=0.175g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定额和费用计算规定(2016年版)》出版物勘误U=u。(p)×k=0.175g×2=0.35g

U=u。(p)×k=0.175g×2=0.35g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