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38.1-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338.1-2020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1部分:通则.pdf6.1.1矿床工业指标体系包括工程指标体系和矿块指标体系。 6.1.2工程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小可采厚度、最小夹石剔除厚度等指 标。通常在几何法(如断面法、地质块段法等)估算资源量时采用。应用时针对单个勘查工程(部分矿种 为块段)采用边界品位结合最小可采厚度及最小夹石剔除厚度等要求界定矿石与围岩,采用最低工业品 位圈出工业上可利用的矿石,再利用各勘查工程的圈矿结果,通过内圈或外推确定矿体及工业矿体的范 围,估算资源量。 6.1.3矿块指标体系:通常以边际品位为主,兼顾其他因素,在地质统计学法、距离幂次反比法等估算资 源量时采用。一般根据地质矿化规律采用某一个品位界线(一般介于地质上的矿化品位与工程指标体系 中的边界品位之间)圈出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矿化域,在矿化域内按照一定的大小划分估算品位的单元块, 继而对单元块进行品位估值,再采用边际品位界定单元块是矿石还是废石,然后统计资源量,在单元块中 用边际品位来圈定矿体, 6.1.4普查阶段通常采用矿床一般工业指标;详查、勘探阶段原则上采用论证制定的矿床工业指标 1生产萨山次派
6.2.1矿体圈定原则
6.2.1.1用于资源量估算的矿体边界的圈定,应区别于勘查过程中对特殊地质体一一矿体的自然连接, 遵循资源量估算中的相关要求。 6.2.1.2对不同勘查程度的勘查区,都应根据区内的主要控矿因素和地质规律,结合其他因素客观地圈 连矿体。矿体圈定的顺序是:单工程一横向、纵向剖面一二维平面一三维空间,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依 次圈连。
2.1.1用于资源量估算的矿体边界的圈定SL_T 803-2020 水利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应区别于勘查过程中对特殊地质体一—矿体的自然 循资源量估算中的相关要求。
1.3采用工程指标体系圈定矿体(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单工程中矿体(层)的圈连,连续达到边界品位的样品,可圈为一个矿体(层)。 b) 若相邻工程的相应位置都有夹石,可将夹石(即使小于夹石剔除厚度)对应连接,圈连出两个或 多个矿体(层)。 c) 当地表或工程证实矿体具有分支复合特征时,应遵循地质规律将矿体进行分支复合形态处理。 d 面上矿体的圈连,勘查区内有与矿体密切关系的标志层,应根据标志层的分布特征圈连矿体。 副面上两工程间矿体的圈连,通常应以直线连接。任意地段矿体的厚度,不应大于相邻工程中 最大的见矿厚度。一些受古地理地貌、古岩溶或构造影响的矿体,圈连时应充分考虑矿体产出 的特点。矿体中夹石的圈连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e)平面上矿体(层)的圈连,先从地表或覆盖层下的矿体开始,圈连方法同面图;平面上矿体边界 的圈连,只需用直线连接各剖面上矿体的尖灭点即可;依据工业指标圈连平面上的矿体,只需将 各面上的最小可采厚度点相连即可。 f)有夹研的煤层的采用厚度的确定方法: 1)煤层中单层厚度小于0.05m的夹研,可与煤分层合并计算采用厚度,但并人夹研以后全层 的灰分(或发热量)、硫分应符合估算指标的规定; 2 煤层中夹研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时,煤分层应分别视为独立煤层;单层夹研 厚度小于煤层的最低可采厚度,且煤分层厚度均大于或等于夹厚度时,可将上下煤分层 厚度相加,作为采用厚度; 3)结构复杂的煤层和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的复煤层,当夹研的总厚度不大于煤分层总厚度的 1/2时,以各煤分层的总厚度作为煤层的采用厚度;当夹研的总厚度大于煤分层总厚度的 1/2时,按照前两条的规定处理。 1.4采用矿块指标体系估算资源量时,一般考虑矿化体(层)等因素对矿化域进行圈定,再以边际品 主,兼顾其他因素进行矿体圈定。估算时应对采用的边际品位做出详细说明
6.2.2矿体外推原则
a)有限外推:在剖面上,相邻两工程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时,矿体边界的推定有两种不同的处理 方法。当实际工程间距小于经验工程间距时,以实际工程间距1/2尖推(工程间距指相邻两工 程所见矿体厚度中线的距离);当实际工程间距大于经验工程间距时,以经验工程间距1/2尖 推。普查阶段主要任务是找矿,不要求系统工程网度,矿体的圈连可用实际工程间距的1/4平 推处理。 b)无限外推:见矿工程向外再没有工程控制时,允许以矿体产出特征结合拟推的资源量类型的经 验工程间距1/2尖推。 c) 边界工程的品位为米·克/吨值或米·百分值时,不得外推(薄脉型矿体除外)。 d 相邻两工程一个见矿另一个见矿化(品位大于或等于1/2边界品位)时,允许尖推实际工程间距 的2/3。 e 夹石圈连的原则同圈矿原则。两相邻工程一个有夹石另一个没有夹石时,遵循两工程间夹石圈 连厚度不大于相邻工程的最大厚度。 2.2地质统计学法可根据矿化域范围内估值结果确定矿体边界。 2.3距离幂次反比法可来用矿体或矿化域范围进行估值确定。 2.4SD法根据SD样条曲线,按照矿体品位、厚度的变化规律,搜索有限外推边界;对于无限外推, 设依据SD法计算的基距及地质可靠程度所对应的框棱来确定。
6.3块段(矿块)划分原则
6.3.1估算资源量应划分块段。儿何法、地质统计学法、SD法块段划分原则分别见DZ/T0338的第2 第3、第4部分。 6.3.2通常采用探矿工程对地质可靠程度的影响程度划分块段, 6.3.3生产矿山开发阶段矿体深部(外围)延伸部分的块段划分,应以有利于矿山生产为原则
6.4矿石类型及品级的圈定原则
6.4.1当矿体中存在需要分采分选且能分圈的矿石类型和品级时,应该分别圈连。 6.4.2原生矿、混合矿、氧化矿一般应分别圈定矿体;当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无明显差异时,可以 混圈。 6.4.3 按品级分圈矿石的,应严格执行品级指标。当不同品级的矿石分布无规律时,可归并处理,其控 制程度相应降低,
6.5资源量类型划分条
6.5.1资源量类型划分按GB/T17766、GB/T13908执行。 6.5.2沿脉坑道间隔8m~10m连续采样证实了矿体连续性,其下部若无工程控制时,可以尖推1/2间 距的矿体,资源量类型与其上块段相同。 6.5.3伴生矿产的资源量类型划分按GB/T25283执行
分值的要求时,即可圈人矿体。 7.1.2当矿体边部的工程品位是米·克/吨值或米·百分值时,不得外推(薄脉型矿体除外)。矿体内部 出现单工程米·克/吨值或米·百分值时,不影响矿体的圈连。 7.1.3主矿体上下边部零星分散的低品位矿,从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在满足最低工业品位要求的 前提下,可以带人多个低品位矿样。当矿体中出现厚大连片的低品位矿时,应分别圈连工业品位矿和低 品位矿。工业品位矿的顶、底板出现厚大连片低品位矿时,允许带入相当夹石剔除厚度的低品位矿,目的 是防止工业品位矿过度贫化。 7.1.4矿体中出现特高品位样时应做处理。若矿体中存在富矿段,应单独圈连。 7.1.5两相邻工程主要有用组分不同或一个为工业品位矿另一个为低品位矿时,需分别圈连,应视周边 矿体的产出特征,采用对角线方法分别连矿。 7.1.6平面或剖面上未经证实相连的矿体,不能归为同一矿体,不能用同一矿体编号。 7.1.7矿区内有些单样达到边界品位或以上,而周围工程相应位置没有发现对应的矿体,则只能作为矿 点在图上标注,并统计说明。 7.1.8矿体呈分支复合形态时,用几何法估算资源量时不得采用压缩法。各分支矿体应单独估算资 源量。 7.1.9盲矿体的圈定,应特别加强对矿头部分的控制。详查阶段应根据勘查区的地质特征和矿体的产
应是勘查区内相应工程间距的1/4~1/3尖推。 7.1.10矿体的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三带)界线的划分应以物相分析结果为依据。普查阶段要注意 收集资料,详查、勘探阶段应结合区内地形、地质和构造特征,在有代表性的工程中采集物相分析样品。 物相分析样品应及时采样、送样,以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氧化程度的增加。 7.1.11需采用含矿率估算资源量的,首先须确定矿体的含矿率指标。含矿率分为工程含矿率、线含矿 率、面积含矿率等。 7.1.12采用精矿法估算伴生组分资源量时,应确定这些伴生组分能从精矿中回收,并依据精矿中该伴 生组分的含量和精矿的产率求得。 7.1.13估算资源量时的1/4平推,主要适用于矿产勘查的普查阶段。详查、勘探阶段圈连矿体,应严格 遵循工业指标要求。 .1.14矿体圈连不充许连续外推。即不得据见矿点外推后又据外推点向外任意方向再次外推。 7.1.15工程间距主要用于查明矿体的连续性,应由是否达到不同勘查阶段对控制矿体连续性的要求来 验,不能简单地放稀或加密一倍来衡量。勘探阶段对矿体连续性的控制要求是确定的,不论施工了多 少工程,只有消除了所有的多解性,确定了矿体的连续性,才能达到勘探阶段的查明程度。详查阶段的矿 体连续性查明程度只需要基本查明,即允许有一定的多解性。普查阶段的矿体连续性查明程度是推断出 来的。 7.1.16采用地质统计学法和SD法时,可遵循上述原则,也可根据各自方法的圈矿要求执行
7.2块段(矿块)划分技术要求
7.2.1分矿体、矿石类型(品级)、勘查程度、资源量类型划分资源量估算块段。 7.2.2块段划分主要依据地质研究程度和矿体控制程度,二者缺一不可。不得仅依据工程间距大小,不 考虑相应的地质研究程度要求划分块段。 7.2.3块段划分不宜过大或过小,尤其是厚度变化较大的矿体,应结合矿山建设设计和生产的需要 划分。通常以两条勘查线之间的4个工程组成的规整块段为宜。当工程呈不规则状分布时,以最近 间距的相邻工程圈定块段。厚度较稳定、构造不复杂的沉积矿产,两条勘查线间单个块段的工程数可 适当放宽。 7.2.4同一资源量类型的块段分布应相对集中,控制程度高的应分布在先期开采地段(首采区),不同资 原量类型的块段不得相间交错分布,以利于矿山建设设计和生产。 7.2.5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块段应有实际工程控制(最近地区法除外)。煤炭勘查中,跨越断层划定 探明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块段时,均应在断层的两侧各划出30m50m的范围作为推断资源量块段。 断层密集时,不允许跨越断层划定探明资源量或控制资源量块段。 7.2.6小构造或陷落柱发育的地段,不应划定探明资源量或控制资源量块段。探明资源量或控制资源 量块段不得直接以推定的老窑采空区边界、煤的风化带边界或以插人法确定的可采边界为边界。 7.2.7块段划分尽可能做到估算资源量对各工程的利用次数相同或相近,尽可能减少利用次数的不均 匀性造成的误差。不允许因某个工程品位高或厚度大反复利用构成放射状块段。 7.2.8采用地质统计学法和SD法时,可遵循上述原则,也可根据各自方法划分矿块,
8.1.1根据矿体形态、产状、数据统计特征、分布和结构特征、地质规律、参与矿体圈连的工程分布特征
勘查控制程度等,结合不同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选择适宜的估算方法。 3.1.2使用建模软件估算资源量时,一般采用三维建模,对于需单独估算和建模的薄脉型矿体,可 维模型,
.2资源量估算具体要求
8.3块段资源量估算要求
8.3.1几何法应以块段的资源量估算为基础。通常采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品位;块段内工程分 布均匀、样长相近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法。当块段工程分布不均匀(包括脉内沿脉在两条勘查线之间每 8m~10m采集的样品),块段范围内剖面线上工程数量不一致时,则应先求出线平均品位,再合并求出 块段平均品位,参与块段资源量的估算。 8.3.2当相邻两工程的矿石类型不同时,遵循区内地质规律,按对角线方式区分不同类型矿石,估算资 源量。 8.3.3当相邻两工程一个为工业品位矿,另一个为低品位矿时,按对角线方式区分不同类型矿石,估算 资源量。 8.3.4采用地质统计学法估算资源量时,应对矿体(矿化域)内的所有子块体品位和其他属性进行估值, 用出术工回业
9.1应分矿体、矿石类型、品级、资源量类型汇总资源量。 9.2共生矿产中,同一共生组分在矿体内分布不均匀,当局部地段达不到工业指标要求时,可作为伴生 组分估算资源量。同一组分的共生矿和伴生矿资源量应分别统计,不能相加。 9.3不同矿种的资源量不能相加。 9.4低品位矿不能与工业品位矿相加。 9.5资源量估算结果取值,按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执行
9.1应分矿体、矿石类型、品级、资源量类型汇总资源量。 9.2共生矿产中,同一共生组分在矿体内分布不均匀,当局部地段达不到工业指标要求时,可作为伴生 组分估算资源量。同一组分的共生矿和伴生矿资源量应分别统计,不能相加。 9.3不同矿种的资源量不能相加。 9.4低品位矿不能与工业品位矿相加。 9.5资源量估算结果取值按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执行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原始数据的记录格式
根据DZ/T一0078中明确的地质工程编录要求,实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应用以及与相关软件相结合 的需要,对基础表格设置不同的字段名称和数据类型,确保数据收集的统一性,提出具体的数据整理格式 和字段属性要求,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
在各类矿产勘查过程中,地质编录是最主要的资料收集手段。我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并且鼓 计算机辅助系统,凡能用计算机成图、成表的资料,都应该按标准化表格内容的要求填写。工程、采 试、编录的质量问题及矿体、矿石质量的异常变化,应如实在报告中一一反映。
A.3数据库表格和字段设计
针对勘查过程中不同的数据类型,在处理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钻孔数据是主要的类型之一,也 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数据,在处理其他类型的数 据时,也将其视为钻孔数据来对待,从而得到相应的数据 表。通常情况下,数据库容易连接单元表格而不接受合并的单元格,即在处理数据时采用一元的电子表 格。按照当前的规范以及计 用表格和字段要求
.4工程定位表“Collar
结合国内常用的“工程测量成果表、原始工程记录表以及工程概况表”等记录信息,按照三维软件中 使用的“定位表”,合并成为“工程定位表”(参见表A,1),主要记录工程起始点坐标、最大深度(长度)等信 息。其中对于坑道和探槽的控制点之间,将采用距离、方位和角度的参数直接计算得到终点的坐标。详 细字段、说明(包括但不限于)见表A.1。
表A.1工程定位表(续)
A.5工程测斜表"Survey"
根据工程钻(掘)进过程中记录的测斜信息或坑道等工程的控制点之间的方位等信息,建立“工程测 斜表”(见表A.2),在三维软件中可直接进行钻孔校正和弯曲度计算以及坑道和探槽工程中的位置和拐 点坐标。
实际上,对手坑道和探槽工程来讲,可采用三维编录方法直接获得三维空间资料信息,也可将它们理 解为一个特殊的钻孔进行信息提取。对于坑道取样的记录,可以理解为沿坑道一帮或两帮的小钻孔取 样,所不同的是,此时需要得到坑道实测位置图以及巷道的高程,如果是掌子面取样,还需要知道掌子面 的方位(与主坑道垂直),同时记录取样点的标高。另外可以通过穿脉巷道的方位,或沿脉的方位换算出 掌子面的方位。如果是斜坡道上取样,需要测算斜坡道的角度,以便求出样槽的角度。 探槽样品的提取和列表与坑道的取样记录一样,将探槽样品的位置和取样间隔理解为一个沿槽帮或 底的钻孔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刻槽取样的位置是随着探槽的起伏而变化,可能按照角度和方位的变化 较多,容易出现错误。一般来讲,探槽编录时,根据对应的控制点而言,位置差别不会太大。 竖(浅)井之类的样品记录将其理解为竖直的钻孔,需要确定取样位置和编录信息。
A.6地质岩性表"Geology"”
此表为原始地质记录表的主要内容,一般要求是尽可能将岩性位置、岩性描述、代号、蚀变强度。 矿化强度与类型、断层构造位置与描述以及矿带编号和体积质量样品的记录。此表为间隔表,记 息一般是有间隔距离。其相关字段和说明见表A.3。
A.7样品分析表"Sample”
此表为工程采样登记表和分析结果记录表的主要内容,是最基本的样品采集、化验分析和质量统计 表,也是最重要的数据信息表。实际工作中,所有的地质编录中需要记录取样位置、长度、分析元素以及 相关的地质信息,同时可记录内检、外检样品对应的分析数据。其相关字段和说明见表A.4。
A.8工程质量表Quality
此表为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可根据记录评定工程质量情况。其相关字段和说明见表A.5。
记录,可根据记录评定工程质量情况。其相关字段
地质编录信息是编写报告和资源量估算的主要数据信息来源,应据原始地质编录规范要求完善表格 的定义和说明。 通过数据库的方式存储这些表格将有利于数据的安全、共享和更新应用。 目前,国内已经研发出野外地质编录软件,可以根据编录资料完成信息的存储和图件的制成,虽然格 式有所不同,但基本信息都是一致的。 综合国内地质报告和资源量估算的要求,所有的工程变量信息都可以在数据表中建立,也可以通过 相关的步骤导人地质数据库中,这样,可以对地质编录信息进行保存和使用
(资料性附录) 体积质量样品采集及计算处理方法
B.1.1矿石体积质量样品测定须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测定,必要时应进行验证试验;也可与湿度、孔 源(裂隙)度样品一起送测试单位测定。矿石体积质量应按不同矿石类型分别计算,同时需要进行主要化 学成分测试井了解其相关性。 B.1.2当不同矿体体积质量相差较大时,能够分采分选的矿石类型,应分别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30个 以上,作为估算资源量的参数。主要矿体有代表性的体积质量样少于30个,不得参与资源量估算。 B.1.3分矿体采集样品体积一般为60cm°~120cm;煤炭体积质量(视密度)测试样品的数量应为煤芯 煤样的10%。采集的样品应有代表性。 B.1.4致密块状矿石可用小体积质量样;裂隙较发育的致密块状矿石除了用小体积质量样外,还应有不 同类型各3个~5个大体积质量样校正小体积质量值参与资源量估算;疏松、破碎、构造裂隙非常发育的 矿石,则采用大体积质量样的平均值参与资源量估算,每个矿体或每种矿石类型采集样品数量5个~10 个,视矿体规模确定。样品采集应有代表性,注意空间分布
B.2.1当矿石品位变化对体积质量影响很小时,可用算术平均法取得。 B.2.2若两断面内体积质量值相差很大时,则以断面的体积质量与面积加权平均计算。 B.2.3应研究、确定可能影响体积质量的主要组分,同时对该组分进行测试,统计、研究其与体积质量的 相关关系,当其与体积质量的关系密切时,应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取不同类型、不同品级、不同块段(矿 块)矿石相应的平均体积质量。 B.2.4当矿石品位与体积质量之间有函数关系时,可依函数曲线选取。 B.2.5当采集的体积质量样品足够多时,可采用不同块段分别进行计算选取。 B.2.6当矿石疏松多孔或裂隙、节理、溶洞发育时,应采用大体积质量平均值。 B.2.7体积质量测试时应同时进行湿度测定,当湿度大于3%时应进行湿度校正
B.3体积质量测试结果
体积质量测试结果见表B.1
表B.1体积质量测试结果表
C.1特高品位判别方法
特高品位(特异值、风暴品位)的判别与处理方法
C.1.1特高品位的鉴别:当样品分析结果中出现特高品位时,首先应对样品及分析结果再次查对,在确 定分析结果无误时,用其副样做第二次(内检)分析,两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确认其为特高品 位样,并据第一次的分析结果进行处理。 C.1.2在几何法中,当样品的品位高出矿体平均品位6~8倍以上时称为特高品位。在确定为特高品位 之后,应进行仔细的检查、验证和处理。 C.1.3在地质统计学方法中是特异值的一种,是根据矿化域或矿体中主(共生)元素分布的均匀程度与 其品位分布特点,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该矿化域或矿体的特高品位下限值。 C.1.4SD法根据矿体的复杂程度定量计算倍数限,求出风暴品位下限值并以此判断风暴品位。 C.1.5系统工程采样证实矿体中的特高品位有规律分布构成富矿带(层)时,则按富矿带(层)对待。富 矿带(层)内有无特高品位用富矿带(层)的平均品位衡量,凡单样品位高于富矿带平均品位的6倍时,仍 需以单样为单位做特高品位处理
C.2特高品位的处理方法
C.2.2处理特高品位有许多方法,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方法。地质统计学法、SD法也都有各自的处理 方法。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烹赋,经过多年的实践,明确了几何法处理特高品位的方法: a)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品位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b)处理方法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为宜。当单工程矿体厚大(大体相当于影响 块段各工程厚度的总和时,也可用该单工程中含特高品位样品在内的平均品位代替。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处理,对在品位分布不均匀的矿体部位采样时的样长,要充分考虑成矿特征、 工业指标中的最小可采厚度及是否能分采等因素确定样长,不宜划分过细。避免出现人为的特 高品位。
C.2.3特高品位的影响:
除以矿体为单位的特高品位外,有的特高品位在矿体局部地段突显,即大范围的较低品位工程 分布区内,其中一个工程的平均品位高出周边相邻工程平均品位6倍以上,若不做处理会明显 提高该地段的平均品位,夸大了该地段的资源量。 b 还有一种特高品位样是在单工程多少不一的样品中,出现品位高出上下样品品位6倍以上的单 样,有些高达10余倍甚至数十倍,又构不成富矿带(层),明显提高了单工程的平均品位,对资源 量估算结果的可靠性影响很大。由此,凡出现特高品位,不论是矿体范围内、矿体局部地段,还 是单工程中都应该处理。局部地段的特高品位用与其影响块段的所有工程(包括其自身)平均 品位代替。单工程中的特高品位用包括特高品位样在内的工程平均品位代替。 2.4采用地质统计学法估算资源量时,处理特异值可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包括:分位数法、估计邻域 、影响系数法及概率曲线法和累积频率分布曲线法等。
C.2.4.1分位数法:从矿体样品品位累积频率分布曲线中读出分位数所对应的品位值作为上限值代替
特异值参与计算。 C.2.4.2估计邻域法:同时考虑观测值本身和受其影响的相邻区域内的若干样品的观测值,通 统计量判断是否为特高品位值。公式为
:(C.1) (n+Da
式中: G 要判断的可疑值; 识别特异值的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1,80)的F分布,当统计量I>3.84时,表示在95%的 置信区间上,可疑值G被确定为特异值; n一 包含G的邻域内的样品数; ? 2一不包含G的邻域内其他样品值的算术平均值; 。一一邻域内包含G的样品值的平均方差。 此法适应于各种情况。 C.2.4.3影响系数法:包含疑似特异值在内的样品值的均值与去掉此疑似值后的样品值的均值的比值 与人为设定系数比较。其原理为:设有一组总数为n的样品值,令M为包含疑似特异值在内的n个样品 值的均值,m为去掉M后的均值,则当M/m>k十1时,认为该组样品值为特异值。式中的k是根据变 量在空间的变异性人为赋给的。 C.2.4.4概率曲线法和累积频率分布曲线法:通过概率曲线或累积频率分布曲线,选择合适的断点或拐 点的品位值作为特异值的截止值。 C.2.5采用对数克里格法和指示克里格法时可不处理特异值。
说明共处理了多少个特高品位(特异值、风暴品位)样,并列表(见表C.1)说明特高品位的处理 体号、工程名称、样品号、原品位、处理后品位等)
表C.1特高品位处理结果表
DZ/T0338.1—2020附录D(资料性附录)资源量估算基础表D.1槽、坑、钻探工程中矿体平均品位、厚度计算槽、坑、钻探工程中矿体平均品位、厚度计算见表D.1。表D.1槽、坑、钻探工程中矿体平均品位、厚度计算表单工程采样位置工程号样品样槽方位/样槽坡角/采样真厚度编号起止样长岩芯长采取率品位岩芯倾角方法岩芯天顶角()()mmmmm%矿体起止位置矿体倾向厚度铅直厚度/矿体倾角矿体号品级起止水平厚度平均品位(°)()特高品位mmm注1:表格内容可视具体情况增减。注2:共(伴)生组分可同步列表计算。注3:适用于几何法。注4:品位单位根据矿种类型确定。下同。D.2块段平均品位、厚度计算块段平均品位、厚度计算见表D.2。17
表D.2块段平均品位、厚度计算表
注1:表格内容可视具体情况增减。 注2:共(伴)生组分可同步列表计算。 注3:适用于几何法
D.3块段(或剖面)资源量估算
块段(或剖面)资源量估算见表D.3
表D.3块段(或部面)资源量估算表
D.4矿体资源量估算汇总
矿体资源量估算汇总见表D.4。
表D.4矿体资源量估算汇总表
注1:表格内容可视具体情况增减。 注2:共(伴)生矿产资源量可参考此表独立估算
D.5矿床资源量估算汇总
矿床资源量估算汇总见表D.5至表D.8
表D.5勘查区资源量估算汇总表
注:根据矿床地质情况,可适当调整内容。
表D.6SD法资源量估算汇总表
表D.7SD法品位品级统计表
表D.8SD法框块明细结果表
GB/T 41923.7-2022标准下载E.1参与资源量估算工程中具体问题的处理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资源量估算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E.1.1工程中没有揭露完全矿体厚度的,如沿脉坑道(包括其他工程)中为了证实矿体的连续性,每间隔 Bm~10m采集矿样,遇有矿体超过沿脉宽度的地段应尽可能揭露完全,没能揭露完全或遇到难以施工 穿脉的情况下,充许以实际揭露出的厚度换算成为真厚度参与资源量估算。 E.1.2矿体及其顶底板5m范围内采取率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采取补救措施力争矿芯采取率达标。 只有遇到采取措施后仍没能达到合格的矿芯采取率时,可采用矿芯的实际长度作为见矿厚度换算成真厚 度参与资源量估算。 E.1.3煤层厚度(含结构)的处理,钻探成果与测井成果质量相同时采用钻探成果,质量不同时采用质量 较高的成果。 E.1.4工程中单个矿体厚度和品位的计算,包括了矿体及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的那部分夹石。 E.1.5工程中见矿部位偏离勘查线距离大于两勘查线间距的1/2,则该孔的矿体参与相邻勘查线的资 源量估算
E.2资源量核实报告中具体问题的处理
E.2.1尽可能采用原提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报告中估算资源量所用的指标,或利用矿山生产所用工业 指标。 E.2.2充分收集生产矿山的实际资料并注明矿山生产的日期。 E.2.3矿山资源量核实报告探采对比的重点是生产地段与提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勘探报告同一范围内的 对比。内容有矿体形态产状、品位、厚度、位移、重合率、矿石物质组成、赋存特征、嵌布粒度等方面。不包 括任何新增范围内的新增资源量。 E.2.4采空区消耗资源量的估算,充分收集矿山生产开始的逐年相关报表,必要时到现场考察,保存尚 好的采空区可做现场实测,用以对照检查收集资料的可靠性。 E.2.5核实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应包括累计查明、累计动用、保有、新增资源量等,各类资源储量应相互 吻合。 E.2.6在满足最低工业品位要求的前提下,圈连的工业品位矿范围内,允许一个块段内有两个低品位矿 的工程参与估算资源量。多于两个低品位工程的块段做低品位矿块段处理。 E.2.7在低品位矿范围内,出现工业品位矿工程,只要组成的块段能满足最低工业品位要求时,做工业 品位矿块段处理。 E.2.8在资源量估算中出现的其他间题,按各自方法的规定处理
DB53/T 977-2020 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表F.1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特点对比表